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48:11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专业13篇)
时间:2023-11-13 09:48:11     小编:ZS文王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案例分享可以给教师们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一

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配乐故事,他们听的时候也非常认真。于是,我就想是不是让孩子亲身尝试一下,给故事配乐呢?我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他们听后都欢呼起来,这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在准备语言活动《大象和蚊子》时,利用师生合作的方法,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们配器演奏。

1、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2、能在倾听故事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能认真、安静的听完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小鼓一面,串铃五对,响板两个,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5个

(一)、准备活动:

1、随音乐拍手走进教室,师生问好,做律动,让幼儿感知乐曲的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活动开始:

1、故事导入

(2)出示大象的图片,让幼儿感知一下大象的外形特点。

2、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大象和蚊子》,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教师边引导边提问:大象怎样走路?蚊子怎样飞?大象怎样摇尾巴?大象发怒时怎样?大象怎样跺脚?(让幼儿用肢体和语言模仿)

3、根据故事情节配上乐器

(2)老师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讨论: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大象走路?

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大象摇尾巴?

用什么样的乐器模仿蚊子飞?

大象生气跺脚时怎么用乐器模仿?

(3):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响板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连续敲打鼓表示大象生气。

(4)师生合作,教师边讲故事,让幼儿用乐器模仿动物的声音

(5)教师引导幼儿表演:大象来了,(幼儿用鼓声模仿)大象太累了,休息一会吧,(幼儿用声音模仿)一群蚊子飞来了,(幼儿用串铃模仿),扮演蚊子的幼儿一起说:“好可爱的屁股呀,我们一起叮叮它吧”大象这时醒来,用尾巴驱赶蚊子,(幼儿用响板模仿甩尾巴),蚊子飞走了,(用串铃模仿),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再次飞来,大象又用尾巴驱赶,反复几次,大象生气了,(幼儿连续敲鼓)这时大象站起身用大脚重重地一跺,“咚”(幼儿用鼓模仿)大象把蚊子都给吓死了!(幼儿用动作表演)

老师幼儿的表现,然后伴随着音乐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律动,结束活动。

让幼儿回家和父母合作,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动物的生活特点。

大象和蚊子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的,走起路来又重又慢。有一天大象出来散步,咚咚咚咚咚咚,它走累了,就趴在草地上睡起觉来。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好痒呀!就用尾巴赶蚊子,蚊子被赶跑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二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三

1、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2、初步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体验操作的乐趣。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实物投影仪、图书、录音机、磁带、牙刷、颜料、画有大象和蚊子的画纸、标记若干

“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大象和蚊子》,想听吗?”(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里有谁?

2)蚊子看见大象的屁股去怎么啦?

3)大象是怎么做的?

1)“你们有没有给蚊子叮过?叮了有什么感觉?”

2)“蚊子要叮人,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牙刷)“今天我们用什么来灭蚊?”

“看老师是怎样来消灭蚊子的”(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用红颜色的药水,呲呲呲,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药水来灭蚊。”(请幼儿也来试一试)

“快快快,我们来帮大象消灭蚊子吧!”

(展示作品)“你们可真能干!蚊子终于被消灭了,你们高兴吗?你们真有爱心!帮助了大象,大象和老师要谢谢小朋友,我们每人贴一个小标记表扬表扬自己吧!”(每人到前面取一个标记)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四

1、和着四拍子音乐学习大象走路、蚊子飞与叮的动作,和着三拍子音乐学习大象赶蚊子的动作。

2、在图谱和教师的提示下,能用身体动作完整地表演音乐故事。

教学音乐《大象与蚊子》、音乐图谱一张

一、从想像到音乐

2、播放音乐(第一遍),幼儿倾听音乐思考。提问:你觉得大象与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幼儿猜测。

二、从音乐到故事

1、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

你觉得这只大象走起路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幼儿走一走、学一学。

请小朋友来学一学小蚊子飞的动作。幼儿自由表现。看看老师的蚊子是怎么飞的,师示范蚊子一飞一停。

提问:为什么我的蚊子会一会飞一会停呢?幼儿猜测,自由表达。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身体的哪个部分来赶蚊子呢?幼儿自由表达,师可以请幼儿来模仿一下大象赶蚊子的动作。

请小朋友们来学一学蚊子是怎么飞的?

你觉得蚊子晕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模仿。

在这个故事中,大象一共赶了几次蚊子?

三、从故事到图谱

1、刚才老师已经讲过了故事,现在请小朋友来讲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你能行吗?如果不行或不够自信的话,那么老师这有一张关于这个故事的图谱来帮助大家。

2、师出示音乐图谱。幼儿观察。

3、师幼共同分析图谱。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再次讲述故事。

四、从图谱到音乐

1、刚才小朋友已经能根据图谱来讲故事了,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请小朋友来根据音乐表演故事了,你可以看着图谱表演,也可以看着老师一起来表演。

2、幼儿根据音乐,结合图谱和老师的动作指导初步完成故事表演。(第二遍)

3、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来一次表演。老师来演大象,小朋友来演蚊子,现在老师不能提醒大家了,小蚊子要边听音乐边看图谱,适时的出场哦!师幼合作共同表演。(第三遍)

4、分角色表演故事。

5、再次提高难度,请小朋友自己独立完成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把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完整地进行表演。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五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学习用笨重的体态和收缩的动作分别表现大象和小蚊子。

在教师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在重重敲大鼓时能保持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1、串铃人手一幅、大鼓一只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大象和小蚊子》

3、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大象和小蚊子的经验。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声音怎么样?(引导幼儿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谁会模仿大象走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2、师:你们见过小蚊子吗?小蚊子和大象比较,身体怎么样?

它飞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呢?(引导幼儿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谁会模仿小蚊子飞呢?(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表现)

3、师:请你们猜一猜,大象和小蚊子之间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老师讲述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1、师:大象走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小蚊子飞的时候是什么声音?

最后大象生气跺脚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2、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超大的大象走路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夸张的体态表现大象的笨重)

3、师:再来学一学超小的小蚊子飞吧!(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收缩和轻巧的脚步来表现小蚊子的灵巧)

三、出示串铃和大鼓,引导幼儿认识并听其音色。

1、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乐器呢?(串铃)它是什么样子呢?

2、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动串铃,幼儿倾听)

3、师:老师刚才是怎么拿串铃的?(再次摇动串铃,幼儿观察)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动串铃吗?(带领幼儿空手练习动作)

4、师:你觉得串铃摇起来的声音像刚才故事里哪个动物发出的声音?

5、出示大鼓:这是什么乐器呢?它发出的声音像故事里哪个动物?

1、老师讲故事,示范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

2、学习用串铃演奏。提醒幼儿,不演奏的时候每个人的串铃都不可以发出声音。

幼儿和老师分别用串铃和大鼓表现故事:小朋友用串铃模仿小蚊子飞,老师用大鼓模仿大象走路: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六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看图片。

2、了解串铃、鼓、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尝试摇串铃。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鼓、串铃、蛙鸣筒、响板等乐器。(也可根据情况能发出相似声音的物品代替乐器。

2、大象和蚊子的故事磁带、挂图。

3、幼儿用书第2册4—7页。

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律动:如小猫叫、小狗叫、小鸟飞、大象走等等。导入课题,引起幼儿上课的兴趣。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

(1)出示挂图,教师先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然后教师根据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中的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让幼儿有顺序的看挂图。让幼儿说出大象是怎样赶蚊子的?

2、出示打击乐器,让幼儿熟悉它们发出的声音,玩一玩。让幼儿模仿自己手里乐器发出的声音。

(1) 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乐器配音。

(2) 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3 、引导幼儿摇串铃,表示小蚊子飞。

(1)请幼儿分组拿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尝试摇串铃。

4、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还能表示什么声音?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七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八

1、让幼儿初步感受3/4拍和6/8拍节奏的不同特点,创编水牛走、小蚊子叮咬等动作。

2、通过故事内容以及体态律动,助幼儿感受乐曲ababa曲式的变化特点,以及音乐力度和强度的变化。

3、体验乐曲带来的`恢的气氛。

音乐:《铁匠的徒弟》。

一、导入。

在森林的一个池塘里住着一只动物,它是谁?看图片。

二、配乐讲述段落一。

1、描述水牛的体质特征,并画出图谱,同时,让幼儿创编水牛的动。

作。(感受3/4拍节奏特点)。

水牛长着一对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还有一张嘴巴,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屁股,屁股,屁股,屁股,走路怎么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谁来说说水牛的样子?

3、配乐练习。

你们想再表演一次水牛吗?

配乐讲述段落二。

1、根据音乐情节,创编蚊子动作。(飞叮,感受6/8拍乐曲节奏。

的特点)。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3、配乐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

三、重复第一、第二段,巩固表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水牛又来了,它有……。

四、配乐讲述段落三。

1、用故事情节助幼儿感受音乐段落三的节奏特点。

2、幼儿表演。

六猜一猜小蚊子怎么了?

讲述表演小蚊子。

七、结局。

表现水牛和小蚊子成为好朋友的快乐情景。

与幼儿一起提林曲结构:第一、第三、第五段是相同的,第二、第四段。

是相同的(让幼儿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

八、幼儿自选角色打扮表演。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九

引导幼儿摇一摇、敲一敲、打一打、听听哪种乐器像大象走路、蚊子飞的声音。

3、角色情境法:一教师扮演大象、教师、幼儿均扮演蚊子去咬大象,并且用上铃鼓和木琴。

反思评析。

1、教师准备充分,教态亲切,但是在语言上有教频繁的口语出现;

2、活动个环节清晰,目标设立明确并在活动中逐一体现;

5、环境布置可以再丰富些,体现音乐活动的音乐性、情景性。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鼓、摇铃、盘。

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哮来的'快乐。

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

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

(1)、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鼓配合。

(2)、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

(4)、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

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六、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象和小蚊子。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六、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二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引发大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习惯,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乐器的兴趣以及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的快乐。

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3、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 (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4、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篇十三

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围绕“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034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