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早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2:22
最新早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1-12 18:42:22     小编:雨中梧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刻相处。写总结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以下是一些常见任务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早教学设计篇一

1、能借助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3、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4、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2、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昆虫的名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3、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4、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学习生字:有名本领正音。

(3)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2、交流、板书:黄莺画眉云雀(可简单介绍)。

3、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蝉的叫声很难听,有名的歌唱家们到底要教蝉什么本领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2)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3、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发音识谱唱歌。

老师给你们一个填空,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说?

出示:、和分别想教蝉、和。

学生思考,准备。

4、蝉学会这些本领了吗?读读课文第三节。

书空。

5、蝉怎么就没学到本领,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呢?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节,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补充板书:不以为然摇头很不耐烦。

6、学习:不以为然生字:以、为、然。

7、指导朗读: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a.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b.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c.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8、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9、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四、复习巩固。

1、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2、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3、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2)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认识“言字旁”,观察笔画“横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3、学生当堂描写:识、本。

早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

2.体会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息、繁衍。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世界是神秘有趣、摇曳多姿的,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海洋里的一种动物,那就是--鲸。

2.板书课题。

师:如果由你们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相机板书:写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

2.指名说一说。

师生共议,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说明它是哺乳动物,还介绍了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内容。

相机让学生列出各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创设情境,导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明确:这句话说得不具体,不能让人明确鲸到底有多大。

3.课文里介绍清楚了吗?你从哪里体会了解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又如: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体会举例子说明的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故事表演:有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各种鱼类的运动会。鲸也兴高采烈去参加,可是却在赛场门口被虾将军拦住了,虾将军以鲸不是鱼类为由不让它参加比赛。两个人为此产生了争执。

如果你是虾将军,你会怎样说服鲸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从鲸的进化与它的生活习性理解鲸是哺乳动物。

明确理由。

(1)鲸的进化是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

(2)鲸用肺呼吸。

(3)鲸是胎生的。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指名用自己的话,联系课文内容与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或收集到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师:课文还从鲸的种类、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巨兽--鲸的生活习性。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呢?或者你们对鲸的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们分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四人小组选代表说一说自己准备选择哪个内容进行自学,用什么方法进行。如:画表格、画图、朗读、表演等方法。

3.集体交流。

每个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这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交流时注意说明自己介绍的是鲸的哪方面生活习性,用什么方法了解到的,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明确:

(1)鲸的种类按有无牙齿,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

牙齿。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子、列数字等说。

明方法。

(3)鲸用肺呼吸,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则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用了比喻等说明方法。

(4)鲸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

五.课堂练习。

1.请你们根据课文上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以及所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形式给大家讲一讲。

2.评议。

板书设计:

22.鲸。

写些什么:怎样说明的:

鲸的体形--十分巨大(列数字;作比较;举例)。

鲸的进化--由陆生到海生(作比较)。

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鲸的捕食--用须板或用牙齿(列数字;举例子)。

鲸的呼吸--肺;形状不同的水柱(作比较;打比方)。

鲸的睡觉--头朝里,尾向外。

鲸的生殖--胎生;长得快;寿命长(列数字;举例子)。

作者邮箱:zsxlihui。

早教学设计篇三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1.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早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2)文章分别以鲸的、、、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大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胎生做比较。

鲸3、种类:(1)须鲸(2)齿鲸说明方法: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大鱼海兽打比方。

5、呼吸:垂直倾斜分类别。

6、睡觉:

早教学设计篇五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回答“教学目标是什么?”相应地,设计者要通过实施教学分析确定答案。第二个问题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通过设计者开发教学策略来完成。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资料?”这需要经过设计者开发和实施评价活动予以解决。

由此,可以得出教学设计的一个简化程序表达:分析――策略开发――评价。

人们对于教学设计程序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许多国外学者设计了诸多模型来表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图1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分析和理解这个模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模型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线性特征。一方面,这体现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般顺序;另一方面,设计者又不能拘泥于这个程序,在某些情形下,设计者可能需要修改这些设计活动的顺序,而且,这一修改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因此,如果从设计实践的心理活动来看,这个模型应该更像一个“蠕虫团”。

第二,教学设计的各个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理解带动着问题的解决,旧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因此,把设计过程理解成为是设计者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更为妥当。

第三,规范和科学地理解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这是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和起点。比如,“评价(evaluation)”这一术语,其含义既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assessment),也包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评价就是“测验(tests)”。再如,教学设计包含着问题解决,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作为教学设计。因此,必须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进行问题的学习、理解和研究过程,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已有共识的概念范畴,杜绝望文生义,减少“非分析性”的研究。

第四,教学设计所创设的教学在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必须相互匹配。就是说,教学策略要适应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即目标),测验所测量的是学习者达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三者之间必须形成高度的耦合效应才能发挥出教学设计的优势。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紧扣教学重心,赋予教学以连续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激励教师进步。

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分析,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也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环境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环境,同时,透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产物必然形成物化成果,这些具有物质性的“产品”既可以被现场使用,也可以被复制和传播;既可以被设计者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使用。因为教学设计和开发包含了学习者和情境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些“产品”可以为那些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提供实用、有效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基于分析的教学设计需要技术性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及理性和直觉性的思维过程。广泛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地开发评估工具,合理地选择和开发教学策略,适时地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形成积极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加有利于教师有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代际累积的结果。缺乏教学设计的教学成果往往不具备推广性质和继承价值。教学设计不仅仅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解决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不仅可以使设计者、开发者、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形成协调,还能够为学校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如果考虑到教学设计具有的情境特征,可以说,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校本”。

既然教学设计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什么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却遭受冷遇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不熟悉,不重视。

国外学者研究教学设计已经几十年了,理论文献和实验成果异常丰富,但这些并没有被国内的学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接受和采纳。由于不熟悉,所以不重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方案”和“课标”)的制定。更有甚者,以为“方案”、“课标”甚至是“课时计划”(即教案)就是教学设计。这几者之间的差异上文已经做了区别。

实际上,如果站在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新制定的“方案”和“课标”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和环境的分析;含糊的目标陈述给测量和评估制造了困难,等等。

2.难度大,成本高。

客观分析,一方面,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实具有全面性和苛求性的特征。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设计者也会经常表现出顾虑,担心失败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无效的师生交流、活动效率和教学效果低下、滥用时间和资源、损害学生动机,等等。另一方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无法从普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直接获取经验性成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创性特征就成为阻碍推动课程设计工作的最直接原因。

3.缺知识,少技术。

在我国,课程设计的人员主体应当是教师。教师虽然对于所教授的知识性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设计技术等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却非常缺乏,从而客观上不具备系统性教学设计的胜任力。

同时,由于多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学校的教师通常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对于复杂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力。

正是在上述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计才会停滞不前。

为了打破目前教学设计在职业学校所面临困境,使教学设计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惠及各方,笔者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组成学习型团队,通过内容分工,定期交流的方式,迅速掌握指导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2)以代表性学科为突破口,建立阶段性任务模式,组建教学设计团队,由简入繁,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地进行尝试性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经验的同时,推广经验,逐步进入教学设计的全面推进。

(3)积极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能够不断增强教学设计的胜任能力。

早教学设计篇六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早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1、投影图片,齐读课题。

2、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插图,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句子。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过一头鲸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句子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齐读句子。

(6)学生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写课文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二)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1、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告诉大家哪些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2、学生练笔。

3、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五、作业。

1、《同步》22课练习。

2、

板书设计。

22、鲸。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鲸齿鲸。

吃食。

生活呼吸肺。

习性睡觉哺乳动物。

生长胎生哺乳。

早教学设计篇八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

2、板书:锄(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读出节奏。

(一)第一句。

1、自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脑子里打个小问号。

2、质疑。

3、解疑。

(1)“日当午”:出示太阳图,你觉得贴在哪里比较合适?说出你的想法。(相机教学生字:午)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二)第二句。

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两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书:看想)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早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翔翔和小伙伴们为什么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等。

2~3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学,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细听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只要大致说清楚就给予肯定,说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3、归纳:课文讲的是翔翔的帽子丢在草地上,结果被松鼠带到了松树上,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的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

2、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字。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区别“蓝”和“篮”、“耍”和“要”的字形。

“帽”字右上不要写成“日”或“曰”字,它的中间一横和最后一横都与左右竖画相离。

“慌”字不要多写一点,“竿”字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各段课文。

2、师生评议。

5、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为鸟儿做一件好事。

早教学设计篇十

以本单元的课文作为主要依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状物类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编写提纲,独立写出有真情实感而又富于创意的;最后让学生互改作文,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利用对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状物类的讨论和探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从写作到评改到美文交流,可以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讨论和交流的学习和写作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表达。

(一)明确本单元写作重点

1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学习的收获,从中总结一些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然后师生一起整理归纳,如:(1)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触的事物。(2)仔细观察,必须对事物的形态、颜色、动作、习性等有较深入的了解。(3)要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注意由形入神,通过写物,逐步揭示其象征意义,把自己的思想与所写事物的特点有机地联系起来。(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一边总结,一边引导学生举些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美文欣赏(用展示)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泌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盆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四)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叫个别学生发言)

点拨:提醒学生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之作,要注意突破常规思维定势,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要独辟蹊径,展开联想和想像,可反习惯、反常规、反一般思维,细细挖掘文题的深层意蕴,拓展写作思路。如“小草”,多是赞美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默默无闻作贡献等品质;反常规思维:立场、意志不坚定,只要长高一点,风一吹,雨一打就倒下了。又如《牵牛花》,常规思路: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借助别人来抬高自身,攀附权势等。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多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往往出奇制胜。但是要注意,逆向思维要合情合理,不可失实。切忌脱离客观现实,一味地去求新求异。

(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编写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

(六)指导学生进行互改作文,并由学生推荐优秀的或有待探讨的作品在班上展示交流。

早教学设计篇十一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一)讲述小猴子跳跳的故事。

(二)分一分桃子

1、听清老师的要求,使爸爸和妈妈每人至少分得一个桃子,有几种分法?手中的4个小圆片代替桃子,想一想,分一分,摆一摆,摆好以后给我信号。

2、交流反馈

生1:我给爸爸2个,给妈妈2个。

生2:我给妈妈3个,给爸爸1个。

生3:我给爸爸3个,给妈妈1个。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4的分与合

1、4可以分成2和2

咱们一起来看第一位同学的分法,将4个水蜜桃给爸爸2个,妈妈2个。在数学中,我们把分实物的方法用分解式的形式表示出来,4可以分成2和2,反过来,2和2合成4。

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再说一遍。(两位同学分别说一遍),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再来说一遍。

2、4可以分成1和3

(1)用分解式表示出第二幅图,1和3合成4。

(2)全班读,抽学生读。

3、观察分解式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分解式和这个分解式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那么这两个分解式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

师:你们真细致,我们看到这两个分解式都是4分成了1和3,只是1和3的位置对调了一下,那当我们看见其中一个式子时,就马上会想到另一个式子,这样会在做题中更加节省时间,也不容易丢失。这就是一种方法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二)5的分与合

水蜜桃的分与合

5个桃子,小猴子又如何分给爸爸妈妈使得他们至少能分得一个桃子,有几种分发?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动学具:现在两人一组,想一想,摆一摆,填一填刚才老师发下去的练习纸,合作完成,完后后给我信号,开始活动。

(俩人小组进行探究。探究完成好选择三组摆放顺序不同的小组上台分别展示成果。)

按顺序分

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顺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组展示的你比较

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生1:喜欢第一组的,因为他们小组的摆放的第一个数都是按从小到大的数来摆放的。

生2:我喜欢第二组的因为前两个式子和后两个式子都仅是数字位置互相对调。

师:老师也喜欢这两种,一方面不容易丢失;另一方面也更便捷,快速。我们一起再把5的分解式读一遍。

(三)2和3的分与合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周围找一找10!

本次课上,大部分学生积极认真听课,但是由于上课进度太快,学生接受没那么快,整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4和5的分与合,这也告诉我,在以后的课上,需要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根据教材和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这节课刚开始,由创设情境导入,学生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举手,上台进行展示,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感知4的分与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只有一个同学上台操作,这样子不利于其他同学的了解,下次可以换一个适当的操作形式。在学习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拿出小棒在座位上进行操作,分一分、摆一摆,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对5的分与合进行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但是在细节上没注意,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以至于少数学生在自己摆自己的,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

学生的水平和接收能力各有不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只有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客观分析,找出不足和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逐一解决,这样子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早教学设计篇十二

目标: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

教具:动物图片,课件。

教法:探究、想象。

流程: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

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

讨论应该注意什么。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

板书:

写一篇童话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

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

3、叙事完整

早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4课《火山与地震》,用1课时完成教学。这一单元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面学习地表的迁移做铺垫的。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模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研究、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好处,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掌握地震来临时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猜想、讨论、交流、推理的能力。而且小学生对做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两种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灾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能简单的介绍火山和地震两种自然现象。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

1、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描述两种自然现象。

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图片,火山和地震示意图。

2、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等)。

3、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境实验器材(纸箱、木块、记号笔等)。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的?我国地形特点有哪些?(结合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板书课题:火山与地震。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播放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

现象。

火山喷发图

地震示意图

首先,出示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以自由议一议,说一说(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播放一小段火山喷发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来认识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最后,提问:从刚才的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你认识了这两种自然现象了吗?它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大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火山喷发与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想知道)

2、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解决提出的问题:

(1)、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火山喷发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火山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2页内容。自己说出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b、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首先,分2人一组,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其次,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c、实验要求学生知道每件物品代表什么?注重提醒学生观察再给土豆泥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实验现象,教师时刻巡视指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爆发。

d、师生共同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地震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地震图片,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3页内容。自己说出地震形成的原因。

震的中心和强弱。

震的中心和强弱并找出震中。

d、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的岩石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3)、通过探究火山喷发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解决遗留下的问题:

a、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b、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c、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d、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e、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特别解释不清的问题可以同桌讨论,集体订正(重点强调避震的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谈话:假如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互说说。

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后再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地震发生时怎么保护自己一段内容。 同时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了解有哪些地震前兆?要求学生自由

说说。

科学结论: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编写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4)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地球内部的变化。

b、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候风地动仪、机械地震仪,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4页内容。了解科学家张衡。

(三)、总结巩固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四)、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试着解决一下问题: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现代还有哪些地震的预测仪器?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2、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

本节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互相评价、师生交流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写小日记交流评价、口头反馈评价等。

在内容上,学生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是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否知道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等。

因为本节课是以观察、实验、猜想为主要活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较远,但学生感兴趣。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应该是我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操作实验上,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加强。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录像的播放,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但是,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火山与地震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 剧烈)地震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早教学设计篇十四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早教学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优化的思想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早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认识11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诗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图片、小练习(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三拼音节)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它的谜底是什么?(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诗的题目是《画》(出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为了写好这首诗,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出图)

请同学们按照从远到近的观察方法,说说这幅画都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交流)汇报:山、水、花、鸟(出图片)

2、这幅山水画美,这首诗写得也很美。要想读好这首诗就要先过生字宝宝关:

这11位调皮的生字宝宝就藏在诗句中,你们有信心把它们找出来吗?(打开书把字圈出来,读给小伙伴听)

3、现在老师把生字宝宝带到黑板上,谁愿意把你认识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大家?

4、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做练习)老师这里也有3间蘑菇屋(出图片)谁来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出示答案)

谁和他的答案一样?夸夸自己(自定夸奖方式)

5、在同学们刚刚结识的11个生字宝宝中,有两个新偏旁(出示:忄、辶)谁能找出带有新偏旁的字(远、近、还、惊)

三、感悟朗读

1、刚才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还认识了两个新偏旁,现在我们过了生字宝宝关,可以开始读一读了!(出示古诗)

在朗读方面谁来给大家提提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加减字……)大家按要求试着读一读(散读)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读、展示读)评一评

2、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却听不到清清的溪水哗哗的流淌声,春天已经过去,这里的春花却还在开放。当我*近可爱的小鸟,它也没有因为惊恐而飞走,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幅画。它们都在画中)

3、我们学习了这首谜语诗,学会了十一个生字认识了两个新偏旁,还进行了朗读,你们收获了这么多知识,多棒呀!(自定夸奖方式)

四、最后我们多写一个字,请大家打开书60页

生观察字形、占格、笔顺。

师范写、生仿写、展示。

五、作业

1、熟读古诗,把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谜语诗和小伙伴一起猜一猜。

早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

都有数)。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xx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等。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

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

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玩火,玩火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

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开火车口算:8-7=8+2=等题目。

牌。

(3)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以成为小数学家。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1.我能说。

2.我能摆。

3.我能猜。

4.我能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早教学设计篇十八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借助图画认读词串,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认识一个新笔画“横撇”,学写生字“水”。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有个地方真美丽,绿草红花遍地是.

还有木马和滑梯,小朋友们最爱它.(公园)。

2.去过公园的小朋友举手,能告诉老师你在公园里最喜欢玩什么吗?

二、学习词串。

(一)三、四两行。

1.星期天,小丁丁也跟着妈妈去公园了,我们来看看他在公园里玩了些什么呢?

(出示三四两行词串,不加拼音)。

2.谁来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一听?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爸爸妈妈教的,课前读拼音的,向哥哥姐姐请教的……)。

3.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看拼音读,问问同学,向老师请教……)。

4.现在老师给这些字加上拼音,让拼音来帮助你们认识它们,好吗?

5.指名读,正音。(提醒:荡洞是后鼻音,转车山船是翘舌音,转火滑船是三拼音节.)。

6.开火车读六个词语.

7.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这些玩具、设施吗?(出示挂图)。

8.公园里除了转椅、滑梯……,还有好多玩具,我们可以说:公园里的玩具(生:真多!)。

9.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生:想)那让我们一起和小丁丁尽情地玩吧!(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跟老师对说.)。

师:转、转,转什么?生:转转转转椅.

师:开、开,开什么?生:开、开,开火车。

师:钻、钻,钻什么?生:钻、钻,钻山洞。

师:滑、滑,滑什么?生:滑、滑,滑滑梯。

师:荡、荡,荡什么?生:荡、荡,荡荡船。

师:骑、骑,骑什么?生:骑、骑,骑木马。

10.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那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这六个词。

过渡:小丁丁也很玩得开心,可是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一边玩,还能一边欣赏公园的美景呢!

(二)一、二两行。

2.(出示一二两行注音词串)漂亮的景物都在这儿呢!赶快读读吧!

3.指名读,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多让几名学生相互补充)。

4.男女生分读一二两行词串。

5.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有____,有_____,有_____,有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

6.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六个词吧!

7.公园真是人们闲暇时间游玩的好地方,老师也很想读读这些词,希望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在头脑中过电影,看看哪些景物哪些玩具在你脑海中出现了。

8.学生读。

三、巩固识字。

1.这一课12个词语中有12个生字要求小朋友们能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哪些小朋友已经真的会读这一课的生字了。

(出示12个生字,不注音)。

2.在六人小组内轮流读,读不出的其他小朋友可以帮助他,要是谁读得又快又准,那你就是你们小组的识字大王了。(6人小组内轮读)。

3.师:刚才哪些小朋友自己读对了?(真棒!)哪些小朋友在同学的帮助下读对了?(也很棒!)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5.由刚才的优胜者带领小朋友们读12个生字。

7.学生摘卡片,读词语,送词语“回家”。

8.学生一起和这12个词语打招呼,齐读它们。

四、指导写字。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还要来学写一个字,它是谁呢?

2.介绍水的演变过程,学生猜出是“水”。

3.说说“水”字中已学过的笔画:竖钩、撇、捺。

4.学习新笔画横撇,拼音标出。

5.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6.课件演示“水“的笔顺,生书空。(师点拨:先写中间,后写两边。)。

7.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8.评议学生作业。

五、课堂总结。

《识字3》所在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采取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开始时我设计一个猜谜的情境,让学生们跟着小丁丁一起去公园看看他在公园里都玩了些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学老师说完整的话,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看图说话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学习句子、段落打下基础。同时我又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识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既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3.活动中学习巩固识字。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活动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时我设计了“与小丁丁一起尽情玩玩具”的活动及时复习巩固课所学的词语。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在本课时的生字巩固中,只是请学生认一认本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先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不带拼音的生字,接着让学生在蘑菇迷宫中找出它们,并把它们送回家。从形式上来看是比较好的,但操作起来有些乱,学生识字消化过程短,收效不大。

早教学设计篇十九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349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