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思考。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对这些教案范例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一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五、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三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理解并仿照比喻句;。
4.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
2.了解海与人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检复: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烟台的海。在作者眼里,烟台的海是什么呢?(学生找句子,朗读)。
教师出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1)指名读,你怎样理解?
(2)你体会到作者对烟台的海有怎样的情怀?(对海的热爱,对人的歌颂)。
(3)请你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怀来。
过渡: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烟台的人上演着怎样的活剧?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海的美!
(打开课本)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它的四季都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谁能找出文中概括烟台的海特点的句子?(生找)。
出示:“烟台的海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步入了秋的高远。”
(1)有感情读这段话;。
(2)这局部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冬:凝重春:轻盈夏:浪漫秋:高远)。
过渡:冬天的海为什么是凝重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冬天的海)。
(1)自由读,这小节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人)请你用“/”分层。
(2)你认为哪些句子最美?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其他同学看题头图片。
(3)此时烟台的人在干什么呢?(观海、拍照)。
你认为烟台的人怎么样?(不畏严寒)请你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
(4)请你用自身的话说说自身仿佛看到的情景。
(5)感情朗读这一段,体会烟台的海的凝重,人的豪情!
(6)小结学习方法:
〈1〉读,分层;〈2〉读,欣赏美;〈3〉说说画面;〈4〉感情朗读。
2、用上面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春、夏、秋天的海。
(1)分组,请组长到老师这儿来抽取学习内容。
(2)请组长按老师的问题提示分派任务。
(3)教师各组巡视。
[学习任务:
a春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说一说你想到的景象。
(4)请你有感情朗读这局部。
b夏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画一画你想到的景象。
(4)请你看着画出的图有感情朗读这局部。
c秋天的海。
(1)给这局部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读出海的高远和人的忙碌而空虚。](这些学习任务让小组抽取学习)。
3、汇报小组学习的效果。
a春天的海。
(1)朗读,要读出海的欢快活泼,人的勤劳,读出自身的喜爱和赞美。
(2)描述:抓住海的活泼、浪花的欢快、海鸥的自由,人的勤劳。
b夏天的海。
(1)朗读:读出海的宁静、人与海相依相偎、亲切自然。
(2)描述:抓住“水平如镜、恬静、温柔、如痴如醉”来描述静海图,人与海那么亲切自然、相依相偎。
c秋天的海。
(1)朗读:读出海的高远、凉意,与人们的忙碌、喜悦。
(2)描述:在一幅明朗、高远、气爽的海的背景下,人们忙碌着收获。
三、小结:
1、所以在作者看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进一步理解它的含义。
(讨论交流)。
3、配乐有感情朗读2—5小节。
四、作业。
1、请你当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的烟台的海。
2、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背诵。
3、读一些关于海的文章。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五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六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八
1、明白倒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倒叙的方法,能运用倒叙进行作文。
明白倒叙的特点,学习倒叙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与学生上次的学习情况作对比,总结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交流导入。
1、《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2、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倒叙。
3、小结:学生现在对倒叙的认识情况。
二、认识倒叙
1、ppt出示倒叙的定义。
2、播放微课,生动的认识倒叙。
3、ppt出示倒叙流程。
4、结合课文《燕子专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理解倒叙及倒叙的好处。
5、总结倒叙的好处:文章开头适当地运用倒叙:
(1)、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3)、还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
三、学习倒叙的写法
1、睹物回忆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忆
举例说明
2、对比回忆法 由对比冲突引出矛盾
举例说明
3、情境回忆法 由描绘情境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4、抒情回忆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忆
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
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写你父母对你的爱吧!
五、作品展示。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九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
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
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国徽》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叙事儿童诗,充满情趣,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热爱和崇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
朗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读)为凭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徽、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先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为国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读给同桌听,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就与成功,寻找分享与快乐的感觉。
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就可以知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和国旗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还需加倍努力。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一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二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山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西湖湖水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景点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月光明月东升华灯倒映。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三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板书题目,并解题。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见附录)。
简介作者:(见附录)。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怀疑,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现的明亮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第二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具体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师: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犹如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张。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特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白日……。
所见远望——照生。
黄河……遥看——看挂。
欲穷……近观——飞下。
所思联想——疑落。
更上……。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四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鼎尖教案三年级语文篇十五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2课时。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课题。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间=简。
目+争=睁。
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0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