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

2018/04/26 02:44:35文/admin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历史故事: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历史典故,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一、历史故事: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清入主北京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的时候登基为帝,十四岁就已经开始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时后世人最熟悉的封建帝王之一,同时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被后世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在位之时所做的一些功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少年时败鳌拜,年长时平三藩收台湾,更是亲政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以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权。康熙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同时也是清朝盛世的奠基人,在清朝历史上地位极高,去世后上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征战。噶尔丹是一位野心勃勃之人,最重要的是还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不将他连根拔起,便会死灰复燃。所以在历史上,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挫败噶尔丹的野心。

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是在噶尔丹取得对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统治权,继承汗王之位后。噶尔丹获得权力之后,便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占领。他两次出兵占领哈密、吐鲁番,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更是以派兵帮助天山南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与黑山派争斗为由,出兵乘机攻占南疆地区,将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握在手中。康熙二十六年,又以为弟报仇的理由,向喀尔喀蒙古发兵。

消息传来后,康熙帝以安亲王岳乐,简亲王雅布等人为将,调青海等地士兵,发布谕令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到呼伦贝尔的时候,康熙帝调盛京兵一千名,会和科尔沁骑兵一万驻守,噶尔丹退走。随后在喀喇鄂博的领地,康熙帝调八旗子弟兵和火器营兵1000名等各地兵士将噶尔丹镇压。

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在沙俄殖民者的支持和怂恿下,再次集兵,六月入乌尔会河以东地区。尚书阿喇尼领兵前往阻击,兵败!噶尔丹因此从乌尔会河,轻松进入乌珠穆沁地。噶尔丹再次起兵,让康熙帝意识到,如果不能彻底将噶尔丹除掉,那么势必还会再有祸患。于是康熙帝派兵布阵,涉及诸大臣数十人,其中有命裕亲王福全、皇子允禔、恭亲王常宁、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副之、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都统苏努、喇克达、彭春、阿席坦、诺迈,护军统领苗齐纳、杨岱,前锋统领班达尔沙、迈图等。康熙帝想要一举将噶尔丹除去,不过后来因病,亲征的康熙帝返回京城。后来福全虽然将噶尔丹的军队大败,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中了噶尔丹的患病之计,让噶尔丹带残兵逃脱。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亲征,以三路清军约期夹攻。这一次噶尔丹还不等康熙帝等人亲自动手,自己就暴毙。噶尔丹死讯传来,准噶尔叛乱才算彻底了结。

噶尔丹从兄弟手中接过大权之后,便想要恢复昔日蒙古帝国的容光。但是要想建立这样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势必会引起清政府的反弹。初时之时,噶尔丹并没有露出獠牙。但是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向南疆、喀尔喀蒙古伸出了手。

噶尔丹的这一动作,当然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很快就调兵防卫。噶尔丹三次反叛失败,除了当时清政府在康熙帝的领导极为强盛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内部的原因。

噶尔丹的首领之位,是杀掉政敌得来的,内部不稳就迅速发动战争,自然后患无穷。所以在后来行兵打仗之时,与噶尔丹同牧的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索诺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均已成年,噶尔丹视他们为准噶尔汗位的潜在争夺者。两方爆发巨大矛盾,使得噶尔丹势力受到削弱,被清政府轻松打败。

另一方面,康熙帝的亲征,极大的增强了清军的气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有政敌牵制,外有强敌当前,噶尔丹的失败可想而知。

二、历史故事: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

康熙皇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中国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眹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前代治河之书,无不翻阅,泛论虽易,实行则难——康熙

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康熙拒绝将治河谕旨编撰成书时说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习惯上以年号称之为康熙。他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皇帝,因为缔造了“康乾盛世”,以及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为,成为中国最受景仰的帝王之一。拜当代影视传媒所赐,他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帝王。


康熙以八虚龄践柞,其时前辈留给他的是一个庞大而危机四伏的江山,对清朝的效忠尚未形成习惯,以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已经显现或将要显现;在朝廷内部,“强人政治”的时代尚未过去,鳌拜等大臣独断专行,已形成对皇权的巨大威胁。这样的时代,正呼唤一位政治巨人的出现,来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康熙以他日后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很好地承担起了这一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在康熙早年的成长中,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各方力量的制衡,努力为康熙亲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当康熙在1667年开始亲政之时,发现专横的顾命大臣鳌拜已成为他乾纲独断的最大障碍。两年后,康熙设计将鳌拜及其亲信一网打尽,从此独揽大权,这是康熙一生成功的起点。

其时,南方的“三藩”又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三藩”是分封在南方的三个藩王,均为明朝降清将领,在打天下中立下汗马功劳。“三藩”中以吴三桂为首,握有重兵,渐有成为割据势力之势。康熙在“削也反,不削也反”的判断之下,于1673年下令削藩。吴三桂立即造反,打着恢复汉人天下的旗号,一度将战火烧及南方的半壁江山。康熙在这场战争中初步显示了军事领导才能,运筹帷幄,果断机智,成功策反了王辅臣等人,用了8年时间终于将叛乱平定下去。

接着,康熙乘胜利之势,派施琅率水军跨过台湾海峡,攻灭台湾郑氏政权。这是中国古代渡海作战的经典一役,清除了明朝最后的残余力量。台湾作为“东南数省之屏障”的作用也从此得到中央政权的重视。

在中国内战的同时,俄国人正在沿着西伯利亚的据点一步一步地向东推进,占据了清朝龙兴之地——黑龙江流域,第一次成为中国北方的威胁。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便将目光投向这里。1685年,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在“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的配合下,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大捷。康熙接受了沙俄使臣的求和,随后签订了《尼布楚和约》,划定了两国东部边境线,此后一个半世纪里,两国基本保持和平。

但北边的威胁除了新出现的沙俄之外,还有旧有的蒙古分裂势力。当时的蒙古已分为漠南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已归附清朝,漠西、漠北蒙古则维持半独立状态。在康熙一步步统一中国内地的同时,漠西蒙古出了一位枭雄——噶尔丹,也正在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噶尔丹具有成为一位努尔哈赤式英雄的诸多要素,但他不幸运,碰上的对手是康熙领导下蒸蒸日上的中央王朝。尽管在1690年曾一度进逼到离北京仅700余里的地方,但终于在乌兰巴通一战中败于康熙之手。1691年,康熙召集蒙古诸部王公,主持了“多伦会盟”,加强了满蒙联盟,直接目的是孤立噶尔丹,但蒙古族也从此得以在清朝的统治利益中分得一杯羹。此后,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迫使噶尔丹在穷途末路中死去。清朝在中国北方漫长边境线上的统治,从此确立下来。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重新纠集了余部,在1717年进军西藏。康熙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役中,同样赢得干净利落,他在1720年派军入藏,驱逐了策妄阿拉布坦,稳定了对西藏的宗主权。

在上述一系列战争的同时,康熙通过正确的国内政策,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走出多年战乱的浩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他比较重视民生,亲政不久,便废除了满洲贵族“圈地”的弊政。六次南巡以视察水利工程,并修治永定河等河道。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减免全国赋税,并在1712年国库充实的情况下,规定“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即以现有人口为基准,以后增加人口都不再增加人头税,此举以及其继承人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对中国人口的猛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康熙在位期间钦定了《大清律》,条目之多刑例之全,都可谓集中国历代律法的大全。在科举制度方面,除了常规的八股取士之外,康熙增设了博学鸿儒科,采用考试与举荐相结合的方式招揽人才。在平三藩之乱期间,为了增加国库收入,颁布了捐纳制度,凡地主士绅子弟,只要缴纳一定的“捐钱”,便可得到较低等的官职,捐纳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成为科举制的一种补充。

康熙帝本人多才多艺,除了精通儒家学说之外,还对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等方面有浓厚兴趣,热心向西方学者学习相关知识。他在位期间,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他在位61年,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康熙之治”,是“康乾盛世”的开端。

收复台湾之后,康熙曾一度开海禁,但他晚年又重新实行“禁海”政策,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清代“文字狱”始于康熙时代,不过最热衷于此的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康熙时代的笔墨官司还不多。在康熙晚年,由于在立储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导致诸子联结朝臣争位,朝政一度出现混乱局面。这些,都是康熙少数令后人指摘的地方。

但康熙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不宜被过高估计。首先,无论是平定三藩的战争,还是平定噶尔丹,或者是收复台湾的战争,康熙都是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地方力量,虽然胜利也来之不易,但并没有改变宏观的历史格局;而在雅克萨战役中击败的也只是沙俄一个具有冒险性质的团体,远不是沙俄的主力。其次,康熙的国内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但他的政策缺乏创新,基本上都是沿用前人的做法,“康熙之治”的出现,也与他所处的王朝第二代帝王的有利位置有关,具有战后恢复性发展的性质。而且,康熙本人热爱数学、自然科学、西方技术,却没有将之向全国推广的热情,使中国丧失了一个大规模接受西方文明的良机。

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个有成就的帝王,但并非一个改变了历史发展大势的人物。他对历史的实际影响可能略逊色于他的名气。他在这个100帝王排行榜中居第36位。

点评:满清以12万人的八旗兵,征服了拥有上亿人口的明帝国。在创造了这一历史罕见的奇迹之后,清朝初期的统治者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意识之中。确立满清在全中国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便是康熙皇帝执政的核心任务。康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使清政权既获得了儒家文化和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同感,又保持了满人尚武和开拓进取的特点。

学分网小编提示:以上是历史故事: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康熙三征噶尔丹过程 噶尔丹反叛为什么会失败,高中历史故事。学分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推荐阅读:

历史故事:一代皇朝“秦始皇”最终竟被这三样东西毁了
历史故事:曹操陵墓外为什么要挂上关羽的肖像
历史故事:岳飞墓前的五人跪像是谁跪像位置
历史故事:包公墓在哪是在合肥包公祠吗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