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个人的思考和改进的意愿。拿优秀的总结范文作为参考,可以提高我们的总结写作水平。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一
为弘扬中医文化,创建有中医特色的乡镇卫生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20xx年,我院以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活动为契机,按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中药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院中医科室的建设,全面提高中医药在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严格,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全面落实创建工作任务。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科主任和中医人员组成的特色中医乡镇卫生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门诊部,各科主任负责对各自科室成员的培训工作和本科室中医工作的完成。要求领导小组要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管理知识和熟悉中医工作情况并监督本院中医药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检查考核。
我院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和职工培训会议,提高创建认识,明确创建任务。将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创建工作责任,把村卫生室的中医药工作列入考核,并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提出改进意见,由领导小组负责督办落实。力争使每个村能有一名中医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中医药服务。三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在创建过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对各科室、各村卫生室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重点抓中医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等的管理和监督,严格了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提高了乡村医生及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重点突出,严把质量,加强培训,搞好宣传,加快创建工作的步伐。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秉承中医特色,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中西医并重。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使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提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技能。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我院中医药工作特点和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培训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时间和具体事宜,主要学习了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讲解,拔罐疗法治疗腰痛等中医适宜技术。积极鼓励职工个人以自学为主,截至目前共进行了6次集体学习,并积极组织参加了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及“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参加人次12人次,。要求西医人员熟记80味中药性能,30个常用中医方剂,中医人员熟记四大经典原文不少于20段、经方80个,每半年进行1次中医业务考试,均考试合格。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有内容。切实达到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政策熟悉、业务精通、心中有数。
四、业务开展情况。
医院在职职工62人,医药人员数40人,其中中医药人员数12人。截止目前医院门诊人次为人次,其中中医门诊人次为占总人数的xx%;药品总收入xx元,其中中药收入xx元,所占比例40%;业务总收入xx元,中医治疗收入xx元,所占比例%。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在99%以上;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85%。地产中药应用、中医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人次为人次。
五、着力抓好中医科建设。
重点加强科室建设,增强中医文化的浓厚氛围,共制作具有中医文化氛围的宣传牌近30余块。设置3个中医科室,并开设中医专科(专病)2个,即方氏中医内科脾胃病专科和生氏中医正骨科。设立中药房、中药库,中药饮片达到317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23种。饮片质量符合有关要求。开展中医业务相适应的基本设施和诊疗设备,包括专用诊查床、中药橱、火罐、针灸针、神灯、脉诊包等。有紫外线灯、消毒锅等基本消毒设施,针灸等诊疗器具严格消毒。积极向村卫生室人员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定期开展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知识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中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中医科人员学术意识不强,创新不强,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
2.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发挥优势。
3.中医、针灸、推拿未能合理配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引进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等办法解决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2、完善中医科设置,不断加强硬件建设。
3、大力发展中医药学术活动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4、加强中药、针灸、推拿的配合。
我们将按照年初工作计划要求,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促进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大力宣传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突出优势,动员参合农民更加信赖中医药并积极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
上述总结,如有不适之处,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二
本人xx,xx年7月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工作于张店区中医院,现在内一科任职住院医师,于x年7月至今在我院工作一年多;在工作过程中,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待病人胜亲人,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院领导、科主任、多位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学习,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钻研外科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我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了解到了一些内科疾病的诊疗新进展。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
首先,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除了经常看电视、看报纸、关心时事政治外,我还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自觉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其次理论学习还要在行动上落实,注重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时刻用其来约束自身行为,改正不良习惯,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另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与配合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工作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取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通过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政治素质有了长足进步。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五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实践的东西接触的少,对许多现场问题不了解。面对这种情况,依靠自己认真的学习,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在接触到新的陌生的领域时,缺少经验,对于业务知识需要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自己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能够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我认真服从领导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内科实践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内科临床医生的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较多的认识,作为住院医师对病人从入院-住院-诊断-治疗及出院-复查有了很好的掌握,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我已能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内科工作是复杂多样的,在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经验教训,如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病状缺少认识,这些经历教训我视为宝贵的经验,更对自己以后的诊治水平有了清醒的认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细心全面询问查体,积极学习先进的临床知识,争取早日成为病人心目中满意放心的医师。
由于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医院里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医疗环境及学习发展机遇以及在各级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通过近一年的体验已经逐渐适应了这边的工作状况,对于领导们的关心和关怀,我感到了很大的动力和压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以更加努力的优秀成绩来回报。不仅能够弥补自己耽误的工作学习而且能够有所成就,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
过去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我也深知,在业务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政治、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不懈地努力,加强我的自身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三
从医十八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故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今年有幸能师承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陈老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陈老在“仁心、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耐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免费诊治....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中医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当然,熟读、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如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等读到不加思索,张口即来,才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到临症时就会有活水源头,不至枯涩乏术。陈老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中医师,还应该熟知中药学的知识,掌握好药物的性、味、归经;并且能够熟悉药物的炮制;识别药物的品质和伪劣,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与安全。因此,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到中药房辨识药材;把理论和临床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思考可总结,使得自己的中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治疗。只有病证并重,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疗效才显著。如临床常见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都可表现为右肋部胀满或痛,都可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但由于二者各有其病理特点,治疗时还应同中有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加郁金、茵陈、焦栀子等利胆之品;胃、十二指肠溃疡:加左金丸、海螵蛸等制酸。2.无症从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些疾病早期或后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可辨,而理化检查异常。对这类病人,采用因病施治之法。3.无病从证。无病是指目前暂时未能诊断出来的病,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口干等各种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但中医辩证却已明确显示胃阴虚、肝肾阴虚证。此时应无病从证,采用益胃汤或一贯煎、六味地黄丸之类的方剂加减治疗,常获得满意疗效。4.中西结合。中医、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不同,各有长处、各有千秋,不能相互攻击其短,而应该取长补短。一个好的中医,应在学习中医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如肺结核,慢性胃炎等。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四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2.主治概要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隐白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
2出血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3癫狂、多梦;
4慢惊风;
5腹满、暴泄。
井穴
太白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体重节制脾胃
输穴;原穴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1脾胃肠腑病
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冲脉病(奔豚气)
公孙神志狂,冲洗脾胃肠气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
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
阴陵泉穴下3寸
1妇科病
2脾胃病
3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
地机水湿,欺妇脾胃
地基水湿,欺负脾胃
郄穴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阴陵水湿,膝盖痛
合穴
血海
1妇科病
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血海妇人热,皮肤丹毒疹
大横
脐中旁开4寸。
脾胃病证(腹胀、腹痛、泄泻、便秘)
大包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1气喘;
2胸胁痛;
3全身疼痛;
4岔气;
4四肢无力。
脾之大络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
地仓局部歪斜叉流水
底舱局部歪斜查漏水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l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局部病证(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
下关
1面口病(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
2耳部疾病 (耳聋、耳鸣、聤耳)
下关耳面口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头维头目
头为头目
人迎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1瘿气、瘰疬;
2咽喉肿痛;
3高血压;
4气喘。
梁门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胃疾(胃痛、呕吐、食欲不振)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1胃肠病(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
2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
天天枢妇肠胃
天天舒服肠胃
大肠之募穴
水道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水道妇疝水
水道浮山水
归来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痛、疝气
2妇科疾患(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归来疝妇腹痛
归来三妇腹痛
伏兔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腰及下肢病证(下肢痿痹、腰痛、膝冷)
伏兔腰下
梁丘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膝肿痛、下肢不遂)
3乳疾(乳痈、乳痛)
梁丘乳,胃下垂
凉秋入,胃下垂
犊鼻
屈膝,
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下肢病
鼻下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
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
1胃肠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2下肢痿痹
3神志病(癫狂)
4外科病(乳痈肠痈)
5虚劳诸证(强壮保健要穴)
足下外志肠胃虚
足下外治肠胃虚
合穴;胃下合穴
上巨虚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上巨胃肠下虚
上举胃肠下虚
大肠下合穴
条口
在犊鼻下8寸
上巨虚穴下2寸
口下转,肩臂脘
口下转,肩臂弯
下巨虚
上巨虚穴下3寸
下巨胃肠下乳
小肠下合穴
丰隆
外踝尖上8寸,
条口穴外1寸,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络穴
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癫狂头胀下便秘
经穴
内庭
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
内庭热,五官肠胃局部痛
荥穴
厉兑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五神热厉兑
五神热离队
井穴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20xx年对于我来说,是成长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作为一名医生的我深深地意识到,肩上多的是一份职责,脚下多的是一份动力。
过去的一年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以“三好一满意”指导自我的日常行为,全面履行了本人的岗位职责。
一年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积极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各项业余文化活动。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异常是经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对照先进,查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使得自我在思想、作风、纪律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受住了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考验。
一年来,在工作中,以“三好一满意”严格要求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经过学习、查看订阅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知识,从而丰富了自我的理论知识。经过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业务专业讲座,并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可能的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截止12月底,我科完成602例,同比减少62例。工作总量的减少主要是两名外科医生流失影响的。其中:气管内全麻121例,占20.2%,抢救危重病人27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8.78%,全科业务收入约4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约占32.6%;医疗收入比去年有所上升,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到达了“以病人为中心”,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体现技术含量医学教。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必须成绩,但还虚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水平。二是工作的协调本事进一步加强,虚心学习,改善不足,踏实工作。三是争取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十二分的热忱,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为卫生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六
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为了让您在写工作总结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师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医十八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故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今年有幸能师承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陈老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陈老在“仁心、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耐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免费诊治。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中医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当然,熟读、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如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等读到不加思索,张口即来,才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到临症时就会有活水源头,不至枯涩乏术。陈老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中医师,还应该熟知中药学的`知识,掌握好药物的性、味、归经;并且能够熟悉药物的炮制;识别药物的品质和伪劣,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与安全。因此,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到中药房辨识药材;把理论和临床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思考可总结,使得自己的中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陈老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辨病与辨证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需求,其局限性已渐渐在临床上显露。为弥补传统的辨病与辨证方法不足,将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指标作为中医辨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还给传统的辨证思维方式以新的思想。陈老主张:
1、病证结合。在临床中,首先是诊断病人患了什么病,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治疗。只有病证并重,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疗效才显著。如临床常见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都可表现为右肋部胀满或痛,都可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但由于二者各有其病理特点,治疗时还应同中有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加郁金、茵陈、焦栀子等利胆之品;胃、十二指肠溃疡:加左金丸、海螵蛸等制酸。
2、无症从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些疾病早期或后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可辨,而理化检查异常。对这类病人,采用因病施治之法。
3、无病从证。无病是指目前暂时未能诊断出来的病,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口干等各种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但中医辩证却已明确显示胃阴虚、肝肾阴虚证。此时应无病从证,采用益胃汤或一贯煎、六味地黄丸之类的方剂加减治疗,常获得满意疗效。
4、中西结合。中医、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不同,各有长处、各有千秋,不能相互攻击其短,而应该取长补短。一个好的中医,应在学习中医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如肺结核,慢性胃炎等。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七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主治概要
头、目、耳、颊、咽喉病证,胸胁病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关冲
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井穴
中渚
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1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
2热病;
3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输穴
阳池
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原穴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经穴
肩髎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翳风瘰疬耳面口
已封罗丽耳面口
角孙
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耳门
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
2齿痛、颈颌痛
丝竹空
眉梢的凹陷处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2.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天池
乳头外侧l寸,当第4肋间隙中。
曲泽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1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
2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病;
3暑热病;
4肘臂挛痛。
合穴
郄门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郄穴
间使
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经穴
内关
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通于阴维脉)
大陵
原穴;输穴
劳宫
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荥穴
中冲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水中冲浪急
井穴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八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足阳明胃经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
地仓局部歪斜叉流水
底舱局部歪斜查漏水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l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局部病证(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
下关
1面口病(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
2耳部疾病 (耳聋、耳鸣、聤耳)
下关耳面口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头维头目
头为头目
人迎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1瘿气、瘰疬;
2咽喉肿痛;
3高血压;
4气喘。
梁门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胃疾(胃痛、呕吐、食欲不振)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1胃肠病(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
2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
天天枢妇肠胃
天天舒服肠胃
大肠之募穴
水道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水道妇疝水
水道浮山水
归来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痛、疝气
2妇科疾患(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归来疝妇腹痛
归来三妇腹痛
伏兔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腰及下肢病证(下肢痿痹、腰痛、膝冷)
伏兔腰下
梁丘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膝肿痛、下肢不遂)
3乳疾(乳痈、乳痛)
梁丘乳,胃下垂
凉秋入,胃下垂
犊鼻
屈膝,
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下肢病
鼻下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
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
1胃肠病(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2下肢痿痹
3神志病(癫狂)
4外科病(乳痈肠痈)
5虚劳诸证(强壮保健要穴)
足下外志肠胃虚
足下外治肠胃虚
合穴;胃下合穴
上巨虚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上巨胃肠下虚
上举胃肠下虚
大肠下合穴
条口
在犊鼻下8寸
上巨虚穴下2寸
口下转,肩臂脘
口下转,肩臂弯
下巨虚
上巨虚穴下3寸
下巨胃肠下乳
小肠下合穴
丰隆
外踝尖上8寸,
条口穴外1寸,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络穴
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癫狂头胀下便秘
经穴
内庭
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
内庭热,五官肠胃局部痛
荥穴
厉兑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五神热厉兑
五神热离队
井穴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九
针灸推拿学主要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下面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稀如水而不成形。推拿擅长医治功能性腹泻,也就是以肠道功能性失调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临床又称为过敏性结肠炎、结肠神经官能症等。
本病的确切病因不详,但与以下诸因素有关:如痢疾或急性肠炎后或食物中毒后未能彻底治愈;或过食油腻食物;或过度疲劳等。
1.腹痛常有不定时之脐周或左下腹疼痛,轻则腹部胀痛,重则痉挛性绞痛。腹痛多发生于餐后,伴强烈便意,常在排气或大便后腹痛能自然缓解。
2.排便异常腹泻与进餐、情绪波动有关,亦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性发作。排便稀薄,无脓血,但常带有粘液。
3.消化系症状厌食,恶心、呕吐、暧气;腹胀、矢气,便后即能缓解。
4.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抑郁,疲乏失眠,手足湿冷多汗,食欲减退,全身无力消瘦等。
5.粪检除粘液外无其他发现。
对本病的诊断可根据慢性腹痛排便异常、大便镜检可有粘液,但无脓细胞与红细胞。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结肠痉挛,袋形增多,但粘膜纹正常。乙状结肠镜检查除可见乙状结肠痉挛外,无其他阳性发现,即可作出诊断。
主要与结肠癌、慢性痢疾进行鉴别。
1.结肠癌大多在中年以上,症状呈进行性恶化。大便镜检常有红细胞或隐血试验阳性。必要时应作肛指、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以便确诊。
2.慢性痢疾多次大便镜检有脓细胞或红细胞,常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或经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针对菌痢或阿米巴痢疾作治疗,效果明显。
1.治疗原则补益脾胃,固涩止泻。
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骸等穴,及腰骶部和腹部。
3.常用手法摩法、按揉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位于其右侧,先用右手在患者全腹施以逆时针方向摩法2~3分钟,再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天枢穴作双指揉3~5分钟。然后分别对中脘及气海、关元穴施掌摩法3~5分钟。最后指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2分钟。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位于其左侧,用食、中两指分别置于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作双指揉,每穴约1~2分钟。最后医生可用小鱼际横向擦八骸穴、脾俞、命门等部位。
患者仰卧位,双手重叠,以全掌分别对下腹部和上腹部作逆时针方向的揉摩法,约3~5分钟。操作时以有热感透入腹内为好。继以上体位分别指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取坐位,对双侧足三里穴作指揉法,约1分钟。
1.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消除思想负担。
2.节制饮食,讲究卫生,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十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适应症: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
操作: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适应症: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
操作: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适应症: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4)隔附子饼灸:
操作: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适应症: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十一
本人x年毕业于x中医学院,在x县x卫生院工作了x年,农村的特点是不分科。所以我是名符其实的中西结合全科医生。72年我就成功开展过针灸麻醉输卵管结扎术。效果特好,使西医折服。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能独立管理西医病房。x年本人和一名护士成功抢救了一名极重型休克型肺炎。我将纯阿托品直接输进静脉,一个晚上就输进500多毫升。这可能是全国的首创。本院的唐x院长夫人,西医张x要我写论文,可惜我没有听,认为这是大医生的事。她后来调至x县人民医院,老公调至x县卫校任书记。他们可以作证。
83年本人调至x市x医院,基本上结束了西医工作,从此专攻中医。但是中医仍然不分科。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全科中医师。
x地区的医生把张仲景的药方叫经方,其它的药方叫时方。经方用得好,疗效绝对好。下面仅列举数例。
1,x局工厂职工胡某,男,27岁。左偏头痛七年有余,每天下午加剧,伴有恶心,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昡。用小柴胡汤加味,三剂症缓,六剂治愈。
2,谭某,职工家属,女,59岁。三天前受凉,现手脚在晚上抽筋,汗出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此乃揉痉,桂枝汤主之。我用桂枝汤加味,三剂病愈。
3,王某,退休职工,男,70岁。心慌头痛,全身乏力,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滑,脉细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服三剂,病情明显减轻。两个月后病情再次发作。连服六剂,脉结代消失。
4,冯某,港退职工,男,79岁。胸闷心慌,乏力气短,劳则加剧。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连服炙甘草汤九剂,结代消失。观察八个月,没有复发。
x年《x报》出来100道题,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其中有一题是半夏泻心汤之君,成无己认认为是黄连,柯琴认为是半夏。那么,君药究竟谁呢?我想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遂成痞证。本方立法,寒热互用,调和阴阳,苦辛并进,顺其升降。一言蔽之,辛开苦降。这已明说,君药必须是两味。所以,我提出黄连半夏共为君药。虽文章写得不好,但金榜唯我题名。我生平第一篇论文,竟不费吹灰之力上了《中医杂志》。原来小人物也可写论文。同时也为医院争取了名誉,这是xx医院的第一篇论文。虽然中医杂志社把我的名字写成华x,但单位名称没有错,x市x医院唯我姓华,整个x市港务局,几千职工也只有我一人姓x名x。
80年代八十年代,全国掀起气功热。真假李逵齐上阵,气功大师显神通。气功究竟是什么?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所说的"气"是物质。我认为气功同样是物质。我们知道活人都有电,这种电叫生物电。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足以证明。有电必有场。如声场,光场,热场,电场等等。场是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认为,气功就是这种特殊物质。气功就是生物场。气功师的生物场特别强大。我的文章“气功经络和元气”发表于浙江《气功》1986年第四期。
由于对气功感兴趣,出了平时x,更注重理论上的提高。有一次看到有关人体固氮菌的文章,我很自然的想到,气功中的辟谷是否和人体固氮菌有关。于是写了篇文章发给浙江《气功》。不久文章就被打回。我不死心,又寄给北京的《中华气功》。反而被录取。真是因祸得福,省级变成了。
退休后我一天也没有休息,继续在外地打工。从深圳到北京,我全国不是地方。实际上打工是的学习。正如司马迁所说,行千里路如读万卷书。从此思路更开阔。85年我就挑战过成无己和柯琴,并得到国家的认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思想能否再开放一点。治好几个疑难病,发表几篇论文对我们老中医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挑战x。谁是x,当然是医圣张x。叶x就敢挑战张仲景。
从张x到叶x、王x、吴x、薛x等温病学派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一千五百年。我认为叶天士非常不简单,他肯定是熟练地掌握了《伤寒杂病论》,而且在实践中发现了它的许多不足之处。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创出一个新的学科。在《外感温热篇》中,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直接挑战张仲景,他早就发现伤寒杂病论只能解决一部分临床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新治法。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太机械,容易x人的手足,在第二条中他提出“在表的用辛凉轻剂,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类,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他为什么不制定完整的`方药并制定剂量,不是他定不出来,而是让后人灵活机动的去临床应用。不言而喻,他认为《伤寒杂病论》虽然给后人指出一条路,同时也制约了后人,使许多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值至现代,还有人以使用仲景原方而自豪。一千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难道疾病和人的体质就没有发生一点点变化吗?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呼。
汉代是否有温病?有多少?当时人们又认识了多少?《难经。五十八难》中明确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所其苦各不同。”有多少暂且不说,只是当时人们认识太少了。
中医有生命,有生命就会有发展。从伤寒到温病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从温病到下一个新的学科要经历多久呢?现在的中医走到尽头了吗?现在的中医知识够用吗?发展是必然的,怎样发展?我认为不是中为西用,而是西为中用,不是复古,而是借鉴。我们中医工作者要乘改革之风,以西医为标,以中医为本,推出新的学科,推出新的辨证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万辨不离其经,新的方法必然从《易经》《难经》《黄帝内经》中产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十二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中心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开展中医药工作,现将我中心20xx年上半年中医药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相关经验与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总结如下:
(一)截至20xx年6月底,我院中医药工作所设置的科室为:中医诊断室3个、中西医全科诊室3个、颈腰椎病门诊1个、中医风湿诊断室1个、中医针灸理疗室1个、中药房1个。中医门诊数量占全中心门诊数量比例的34、8%,中药房药品(含中药饮片)数量占全中心药品数量比例为30%。
(二)截至20xx年6月31日,中心全年门诊总人次9041人次,其中中医诊断室、中医骨科门诊、中医针灸理疗室累计接诊门急诊人次4129人次,占20xx年全院门急诊总人次比例的46%。
(三)我中心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有:
1、中医正骨科:是我中心中医药工作的一大亮点,对四肢长短骨骨折、四肢各大小关节脱位,运用手法复位、结合局部中草药包敷、夹板固定等综合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在康复上,不仅达到解剖复位标准、更达到了功能复位标准。使得患者避免了施行手术复位的痛苦及由此产生高额的医疗费用,更让农村患者避免了因病致贫。通过传统中草药与现代中成药相结合的新技术,缓解了绝大部分骨关节病痛患者的疾苦。
2、颈腰椎病科:我中心于20xx年购置了c型臂x光机,开设了中医针灸理疗室,较好地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手法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尽管起步较晚,经过2年多的努力,中医针灸理疗取得长足发展,绝大部分颈腰椎骨质增生、颈性眩晕、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患者通过颈腰椎牵引和理疗缓解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将中医药服务全面应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心全科医师团队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中医药知识,对所管理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并能获得良好效果。截止20xx年6月31日,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共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攻击6000余份。
(五)中心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按摩、药熨等等,截止目前,中心可开展各类适宜技术共15种。同时,中心中医医务人员不定时对辖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协助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惠及更多老百姓。
(一)我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由中心主任邢东主抓中医药工作,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采取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行短期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我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
(三)在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我中心的中医药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是: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创新,使得我中心中医药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
(一)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由于缺乏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至今我中心中医体质辨识工作未开展。
原因分析: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在规划项目中未把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纳入长期规划。
(二)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不能及时补员。
(三)缺少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下一步工作设想:
1、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等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院进修。
2、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二)意见和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奇葩,是需要继承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希望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坚信在区卫生局等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社区居民的支持下,通过全中心职工、尤其是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自力更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开展新技术、注意人才培养与引进、合理分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提高医德医风修养,为每一位伤病员服务,我中心的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层面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必将更为优质而全面。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十三
离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越来越近了,为帮助同学们巩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小编为大家分享针灸重点歌诀如下:
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
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胆—丘墟,肾—太溪,膀胱—京骨)
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注:(肺—列缺,膀胱—飞扬,心—通里,任脉—鸠尾,督脉—长强,
脾之大—大包,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脾—公孙,大肠—偏历,小肠—支正,胃—丰隆,肝—蠡沟,胆—光明,肾—大钟)
--------------------------------
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心包——内关——阴维——同上)
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申脉阳跷络亦通。(膀胱——申脉——阳跷——同上)
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
阳维外眦外关逢。(三焦——外关——阳维——同上)
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
阴跷照海膈喉咙。(肾——照海——阴跷——同上)
大肠温溜肺孔最,三焦会宗包郄门。
小肠养老心阴郄,肾郄水泉膀金门。
胃郄梁丘脾地机,维阳阳交阴筑宾。
胆郄外丘肝中都,跷阳跗阳阴交信。
----------------------------
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胃经厉兑内庭闲,陷谷解溪三里连。
脾经隐白大都坚,太白商丘阴陵建。
心经少冲少府前 ,神门灵道少海联。
小肠少泽前谷尖,后溪阳谷小海迁。
膀胱至阴通谷便,束骨昆仑委中点。
肾经涌泉然谷浅,太溪复溜阴谷陷。
心包中冲劳宫殿,大陵间使曲泽恋。
三焦关冲液门面,中渚支沟天井现。
胆经窍阴侠溪边,临泣阳辅阳陵辨。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遣。
---------------------------
肺募中府脾章门,大肠天枢焦石门。
心募巨阙包膻中,小肠关元肝期门,
胃募中脘胆日月,膀胱中极肾京门。
------------------------------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膀,小趾肾经胸包镶。
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1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