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工作方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00:16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1-09 17:00:16     小编:LZ文人

方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案的制定需要中长期的规划,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和发展。在下方列举了几个成功的方案实施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一

中班:“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国庆节喜悦的氛围,教师可带领中班幼儿开展“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祖国妈妈的生日,初步了解国庆节的来历,了解“国旗”“国徽”“国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社会活动:国庆真热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国庆节的来历,能说出我国的著名标志——国旗、国徽,知道国歌的旋律。

2.幼儿能说出几种庆祝“十一”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国庆节外出游玩的经历。

2.材料准备:国庆节热闹场景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请幼儿说说对国庆节的认识。

2.情景体验。教师可播放国庆相关视频,出示国庆节热闹场景的相关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们庆祝“十一”的方式。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庆祝“十一”的哪种形式和原因。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在国庆节期间带幼儿外出观看或参与庆祝“十一”的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可让幼儿拿起纸和笔,在家长的指导下画出心目中的国庆节场景。

社会活动:各族人民一家亲。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2.幼儿能够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3.幼儿为祖国多元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2.材料准备:少数民族相关的图片及歌曲《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提问:“你是什么民族的?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出示教具中的少数民族图卡,引导幼儿观察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3.引导幼儿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饮食习惯和民俗。

4.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经验,鼓励幼儿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教师提问:“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信仰,如回族人民不吃猪肉,和他们交朋友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投放帽、孔雀裙、五彩横条围裙等,鼓励幼儿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开展表演游戏。

2.请家长带领幼儿结合旅行故事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了解。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十月一日是祖国的生日,理解国庆节的含义。

2、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国庆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歌曲:《祝你生日快乐》。

2、图片:少数民族图片、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歌曲《祝你生日快乐》。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生日歌是送给谁的吗?谁要过生日了呢?

小结:我们的祖国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的生日是国庆节。

二、了解祖国。

1、提问:这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小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地图。

2、从图上看中国地图的轮廓像什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小结:从图上看中国地图轮廓像一只鸡,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很多,一共有56个民族。

三、了解少数民族庆祝国庆的方式。

1、播放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幼儿欣赏。

2、了解各民族庆祝国庆的方式。

小结: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这一天,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在欢庆节日,各民族的人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跳着自己民族的舞蹈、弹着自己民族的器乐,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三

一转眼,xx年就从指缝间偷偷地溜走了。回望过去的一年,有起伏,有变迁,有黯然失色,也有笑意盎然。作为药谷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为这个团队的成长贡献自己微薄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xx年初,我接了库管员和记账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起初我以为很简单,但渐渐熟悉了之后发现事实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这是一项既繁琐又需要耐心的工作。在同事的帮助下我渐渐地找到了头绪。虽然我们的账目不是很多,但是细致的工作做下来也是很繁琐的,尤其是仓库在夏天漏水,药谷的同事们经常要把货物挪来搬去,这些也都和其他日常工作发生冲突,经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把货物搬到相对干燥的地方。

年中的时候,阿里巴巴上的询盘数量忽然减少。起初我有点措手不及,但冷静下来想想能影响询盘的几个因素,再加上阿里巴巴工作人员的建议,我首先从完善、更新产品信息入手,为我们的产品添加最热门的关键词,然后统一产品图片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看起来就是一系列的产品,有规模;之后再定期发布产品,增加点击率,询盘数量又与同期比率相当了。

以幻灯片的形式做了出来(同时我也发现这是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能让人很快了解我们产品的途径,所以我也做了关于我们油类、菌类、花茶类的幻灯片)。通过药谷同事的努力,我们的第一批蜂蜜进入了博利超市——我市比较大型的连锁超市。起初两个月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但是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每月月底,我和xx、xx按时进店盘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现在销售额稳步上升。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盘点自己一年的收获,无疑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农民手捧着粮食,心里充满欣喜;盘点自己一个年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想想年初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种种计划,有的没能付诸于实施,或者虽然实施了,效果却不那么理想,也不得不让人遗憾。好在我们还有将来,日子还在延续,总结经验和教训,必将有利于自己的前行。xx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药谷的发展尽一份力。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四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回首即将结束的这学期,有辛勤的汗水,也不乏工作的欢乐。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这学期我的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在此,我将自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本人能够进取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人为本,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事,热心帮忙同事;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幼儿,爱护幼儿,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工作态度。

本人进取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以充实自我,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给自我充电。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和班级人员共同商量,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园本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因为我明白:今日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

这学期担任大三班班主任期间,我能按照幼儿园的各个计划进行活动,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做到尽善尽美,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对较易发脾气的小朋友进行了各方面的引导,经过家长的配合教育使孩子的脾气有了很大的好转,这得到家长的欢喜和认同。对较为多动的小朋友,经过挖掘其优点,用鼓励的方式使其向着自我好的方面学习,让孩子无论纪律方面,吃饭方面,午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家长对自我工作的信耐。对于活泼并且经常有打人的现象减到零,这是教师最期待,家长也最想看到的。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使孩子打人的现象减到零,这是教师最期待,家长也最想看到的。

三、工作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管理好班级,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水平和本事。在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制定贴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本事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3、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景,并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其她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我的教学模式。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

6、经常跟家长沟通,这使得我更了解幼儿在家的情景,使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学工作,并且还能促使我跟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密切。几年来,经过我的'各种措施得到了家长的放心,信任、支持和配合。

在我享受收获的同时,当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也会对所碰到的问题加以认真思考并以解决,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五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某些现状及分析常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常规教育却常常被异化,这一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拟从常规教育的目的、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以及途径三个方面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某些现状进行分析。

(一)常规教育的目的。

就幼儿园常规而言,卫生常规、行为习惯常规和学习活动常规较受关注。卫生常规可以细化为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盥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可以细化为入园常规、礼貌常规、坐姿常规、午睡常规、上下楼梯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可以细化为教学活动常规、晨运及早操常规、游乐场常规、沙池常规、体能游戏常规等。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发展幼儿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却异化了常规教育的目的。例如,幼儿园规定幼儿在进餐时要保持安静,不挑食、不剩饭,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常规的内容,为了不使幼儿剩饭菜,他们会强制要求幼儿吃下所有饭菜。由此,有的幼儿不得不合泪吞下所有饭菜。虽然从表面上看幼儿确实吃完了饭。但幼儿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下吃完的,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很难说是有益处的,也很难说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幼儿园午睡常规的出发点是保障幼儿的睡眠时间。但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幼儿很难入睡,午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但是,许多教师为了方便管理,要求所有幼儿必须午睡,即使睡不着也必须躺在床上,不能进行其他活动。再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幼儿达到常规的要求。给幼儿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常规要求幼儿在活动室里活动时要轻声说话,不要乱扔玩具,于是,有教师为了营造一种“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要求幼儿遵守他制定的补充“规则”――禁止操作部件细小、不易收拾或容易发出响声的玩具。

上述现象表明,教师把常规视作一种强制性的标准了,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而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进行严格控制的过程。

(二)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

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了常规教育的“视野”。教师常常需要借助各种管理技术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保证幼儿园正常的保教秩序。

念儿歌是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让幼儿反复诵读有关儿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通常都很喜欢诵读具有音乐韵律的儿歌,因此教师经常借助儿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如:“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又如:“小手拍拍放枕边。身体转向右侧卧。风不吹,树不摇,幼儿园里静悄悄。我是一个乖宝宝。规规矩矩睡午觉。”简单的规则,合辙的韵律,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词句,能有效代替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幼儿也会因为常规教育过程中良好的情绪而抑制了行为受限制引起的不快,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接受常规。

虽然念儿歌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教师不恰当地运用这种教育手段,使得儿歌也成了对幼儿的一种约束。例如,有些教师常常把常规教育当作一个独立的教育内容来传授,在集体教学活动时专门抽出时间来教这些儿歌,让幼儿机械地反复诵记。希望幼儿能够通过诵记的方法记住这些常规,并在一日生活中遵守这些常规。而当幼儿违反了某些常规时。教师又会要求幼儿重新诵记这类儿歌。甚至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训诫和说教。事实上。常规教育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无论是洗手歌还是午睡歌都应该在幼儿的活动到达这一环节时自然地进行,使幼儿能在当前的活动中贯彻实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实施常规教育的途径。

正如福柯所讲:“纪律的第一个重大运作就是制定活动表,把无益和有益的乌合之众变成有秩序的群体。”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和顺序作出安排,将幼儿在园生活细致地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劳逸结合等原则,作出合适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的环节及其时间都应该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这种安排使得常规教育也有效地“进驻”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

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然而,教师在执行生活制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常规教育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

例如,幼儿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是盲目跟着教师转。只知道“老师要我这样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又如,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太多,环节之间过渡太快、太突然。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的组织不太重视,形式较为生硬、死板,当幼儿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个别教师还采取强制或恐吓的方法。午睡起床时间,有的幼儿没有睡醒,还想继续睡,教师就板起面孔说:“快点起床了。再不起床下午就不准回家了。”于是,幼儿只好被迫进入教师要求的活动状态。

再如,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在午睡时间所有幼儿必须午睡,即使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幼儿必须等到教师统一号令才可以开始吃饭,等等。其实类似上述的做法并非常规教育的本意,也不利于幼儿从道德的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二、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内在的自由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然而在异化了的常规教育中。教师采取的是“防范式”的教育手段,以“高控制”求得表面上的井然有序。因此,常规教育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高控制形成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这种高依赖反过来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幼儿缺乏对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反而限制了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一)避免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避免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不必要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限制。它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能力,也不利于幼儿由他律向自律的发展。我们要促使幼儿形成内在的纪律意识。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明了“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观,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她指出,“当一个人称他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这种纪律蕴含着与旧时代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则”;“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与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如果我们把常规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要幼儿“听话”。那么这种常规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幼儿学会忍受。学会迎合与伪装,学会迂回和讨价还价。这种理念和行为是以牺牲幼儿的主动性为代价的。幼儿只是盲目地遵从教师的要求,为了避免受罚而被动地遵守规则,在教师视力不可及的范围照样“我行我素”。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驯良死板的儿童既不会吵闹,也不会使成人受到任何干扰,但是这种儿童终生终世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没有用处,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我们培养的儿童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六

我园幼儿均为白托,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两点两餐。为保证孩子们在园的正常生活,特制定以下停水停电预案。

组长:徐途琼。

组员:周华榕林余李文化。

徐兆琼欧阳冰洁伍志文樊娟。

1、各部门在发生停电时不要慌乱,组织好本班孩子。

2、停电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本班幼儿活动,尽量组织孩子在户外或其它光线好的地方活动。

3、停水停电后,应急小组人员一定要作好管理工作,查明原因。如若由于本园电路原因或水管爆裂,立即安排人员维修;维修不了,立即报供电所或自来水厂维修。

4、在停水停电后,应急小组人员必须立即开展工作,确保幼儿、保教人员的安全。

5、停水停电后,后勤人员要积极作好支持配合工作。

6、冬季停电后,班上教师可在幼儿进晚餐时点上蜡烛,但必须保证安全。

7、与幼儿园大门口的蛋糕店联系水源,停水后食堂工作人员到蛋糕店取水(该店自取水),用于食堂,保证幼儿两餐制作;各班保育员取水,用于班级幼儿洗手、冲厕所等。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七

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幼儿园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感、秩序感。然而,教师在执行生活制度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常规教育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

例如,幼儿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是盲目跟着教师转。只知道“老师要我这样做。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又如,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太多,环节之间过渡太快、太突然。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的组织不太重视,形式较为生硬、死板,当幼儿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个别教师还采取强制或恐吓的方法。午睡起床时间,有的幼儿没有睡醒,还想继续睡,教师就板起面孔说:“快点起床了。再不起床下午就不准回家了。”于是,幼儿只好被迫进入教师要求的活动状态。

再如,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在午睡时间所有幼儿必须午睡,即使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幼儿必须等到教师统一号令才可以开始吃饭,等等。其实类似上述的做法并非常规教育的本意,也不利于幼儿从道德的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二、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内在的自由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然而在异化了的常规教育中。教师采取的是“防范式”的教育手段,以“高控制”求得表面上的井然有序。因此,常规教育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高控制形成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这种高依赖反过来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幼儿缺乏对行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反而限制了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一)避免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避免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不必要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限制。它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能力,也不利于幼儿由他律向自律的发展。我们要促使幼儿形成内在的纪律意识。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明了“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观,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她指出,“当一个人称他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这种纪律蕴含着与旧时代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则”;“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与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如果我们把常规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要幼儿“听话”。那么这种常规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幼儿学会忍受。学会迎合与伪装,学会迂回和讨价还价。这种理念和行为是以牺牲幼儿的主动性为代价的。幼儿只是盲目地遵从教师的要求,为了避免受罚而被动地遵守规则,在教师视力不可及的范围照样“我行我素”。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驯良死板的儿童既不会吵闹,也不会使成人受到任何干扰,但是这种儿童终生终世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没有用处,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我们培养的儿童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八

在暑期中,为了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大家都在积极地参加着一些培训机构所组织的培训,而我呢?也是积极参加着各项培训。因为我知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真得难啊!“重不得,也轻不得”,让我们有时“进退二难”。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家长都是70、80年代,对于教育有点懂,教育孩子的水平高于60年代的家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在交流中,他们就会提一些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说一些“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好的,怎么样教育是不好的?”可真正把他们的教育理念实施在教育孩子中,他们却说“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一大堆的理由就会出来的?那么如何来引导这个年代的家长呢?需要我们老师好好的总结与反思。这就提醒我们,作为这个年代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更新教育理念,为此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啊!

这次xx——xx年xx市幼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是xx市组织的,连续三天的培训,真让我受益非浅!冒着高温参加也是值得啊!首先我了解到xx市区近段时间内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了大量地研究,这次是根据不同幼儿园所研究出的一些经验总结与我们进行了讲座,让我们了解到真正地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有效的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其次我也发现要真正地研究一个问题,需要花大量地人力、时间与经历……,研究了一定要认真,不能半途而废;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与老师之间一定要进行沟通,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与组员进行交流、总结,从中也要把我们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让他们从中也了解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他们加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利用他们的资源来帮助我们能更好地发挥起教育的作用。听了他们的讲座,他们做得真不错,一步步地研究也很认真,尤其对于“幼儿园早操的编排与组织”我觉得这个幼儿园做得非常好,从中让我感觉到,只要老师努力地研究一下,认真地琢磨一下,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专研与不专研的问题,重视与不重视的问题啦!总之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啊!

三天的培训真让我想了很多,我想我会慢慢地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地积累工作的资料,一步步地走下去,能好好在研究一下!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九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日,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供给支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教师的崇拜,他们对教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教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

2、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孩子这就是《纲要》所提出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提高,帮忙他树立信心,并且,对于不一样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允许幼儿说出自我的不一样意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治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

正值祖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并熟悉国家的象征,让其产生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建设有特色的幼儿园大型活动,加强家园联系。

但是幼儿园国庆活动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与实际课程脱节的,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园所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设计实施国庆节活动,下面就以深圳实验幼儿园为例,给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国庆节活动: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国庆节大型活动,通过三人行的理念,达到发现儿童的力量,激发老师的力量,整合家长的力量,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环节一:晨会探讨。

幼儿园的每个部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设想和预想,教师首先与幼儿探讨,提出问题。

国庆节应该表演什么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呢?

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抛问、追问,让每个幼儿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观点。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意见,针对不同意见观点,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或者与家长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加强了家园联系。

环节二:确定活动。

师生探讨出来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决定,老师配合,所有的节目决定由幼儿参与,幼儿投票,幼儿选择,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对于这次活动的用心,更愿意去参加这次集体活动。

国庆节这么重要的一个节日,家长应该怎么参与呢?

其实家长参与国庆节活动的形式一直都很多,幼儿可以与家长老师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是借国庆节向幼儿展示中国的多彩的民族特色,举办国庆知识竞赛,国庆大游行,还有国庆大联欢,国歌比赛,国庆小小电视台,国庆环境创设等。

环节三:活动实施。

活动的当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服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家长身穿民族服饰在门口迎接幼儿,表演民族舞蹈,爸爸们的大合唱团也是一个点睛之笔,爸爸们挥舞国旗,拿着麦克风唱,我们的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爸爸的表演是非常抓眼球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爸爸参与到活动中,因为妈妈参与的活动比较多,爸爸相对来说会少一点。

而且爸爸一直以来都是力量、阳刚之气的代表,所以他们的参与让幼儿感觉到国庆节很隆重,很欢庆。

也让幼儿们重新发现爸爸妈妈有更多的优点,增进了他们的亲子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幼儿的参与,亲子双向互动,师幼双向互动,正体现了幼儿园的理念,老师追随幼儿、支持幼儿,幼儿带动家长,家长支持班级、支持幼儿,老师幼儿家长互相学习。

环节四:后续收获。

一次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它所带来的影响也结束了。

通过国庆节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自主坚持,孩子们获得了经验提升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自信。

家长通过一次活动,看到了每一个活动的精心策划与准备,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他们善良坚持勇敢的品质,家长在参与过程当中,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同时,观念也开始转变,他们也相信孩子的力量。

最后老师从国庆系列活动的策划准备再到开展,也凝聚了团队的力量。

活动结束以后,老师和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分享心得,以追求更完美的品质。

这又一次说明了一次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结束也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老师在活动中相信孩子激发孩子的力量,和家长在互动中建立了更加信任与支持的关系,一来提升了老师的幸福感,二来也给老师的职业提供了另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最终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相互的学习与发展。

老师在陪伴孩子解读孩子的同时也为我们的老师家长提供了更专业的指导,家长通过了参与支持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理解了孩子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增进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次活动实现了一场民族文化的体验学习形式,更是对孩子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中孩子知道了,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五星红旗、爱祖国、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爱国主义这个种子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一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现就做好我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落实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一)1天1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进口冷链相关工作人员,密接、次密接、境外入区、中高风险地区入(返)区人员。

(二)2天1检:公安干警,教职员工,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动车站、汽车站一线工作人员,快递、外卖等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办事窗口、酒店、商超、餐饮业、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三)1周1检:普通居民、员工。

设立明泰路便民免费核酸采样点及流动采样点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流动采样点地址另行通知。

二、继续做好防范区防控工作。

(二)做好重点防范场所防控。桑拿、按摩、足疗、水疗、棋牌室、麻将馆、网吧、酒吧、ktv等密闭场所继续暂停开放;学生儿童托管机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等按50%限流有序开放(不早于义务教育同学段学生返校时间);开放式体育场所等按50%限流有序开放;各类餐饮机构堂食按75%限流有序开放。各类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戴口罩、扫码、限流、一米线等防控措施。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类宾馆、出租房等住宿场所,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办理入住手续。

(三)做好聚集性活动管控。继续严控大型活动、论坛、培训等群体性活动,其他活动、会议等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

三、加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二

标记—幼儿常规培养的好帮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孩子的常规不好犯愁,在反思总结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帮手——标记。标记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恰当地使用标记,将标记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设计出班级标记并合理地运用。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各种标记的设计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更注重细节。如:刚入园的孩子,毛巾、水杯都是幼儿园统一配备,颜色、外形完全相同,孩子很难区分,于是教师给每个孩子的毛巾、水杯定位,并贴上相应标记,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生活用品。

在开展区域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能够分清活动室有哪些区域设置,于是教师制作了水果区域卡与区域标志相对应,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很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把它贴在进区口,让孩子一进区域就能看的见。这个小小的标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喝水时总有孩子你推我挤,虽然一直跟孩子们强调规则,但还是有孩子忘记排队。后来,我们张贴了“喝水流程”及小脚丫的标记,孩子们喝水排队也有序起来了。

由于幼儿园条件所限,部分班级孩子要在公共卫生间方便,可是每次投放进去的卫生纸没用几天就没了。为了减少浪费,让孩子知道每次用多少纸合适,于是我们设计了标记,现在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图书借阅室,我们张贴了“一页一页仔细读,不撕书、不乱丢;阅读图书时,轻拿、轻放,安静阅读”的标示后,孩子们在图书借阅室都能安静的阅读了。

教师们巧妙地设计出各种标记,让标记成为孩子常规养成的好帮手。如地面上的标记、物品摆放的标记、活动规则的图标等,这些标记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还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在区域游戏时,孩子们经常把材料放的乱七八糟,一直需要教师去整理,后来,老师们在材料架上贴上了材料摆放的标记,让幼儿根据不同标记自己取放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小标记在幼儿行为习惯和常规培养中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不断创新、巧妙使用好各种标记,让标记成为幼儿园日常管理的好帮手。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三

1常规工作:

1.班级卫生保健管理:

为了让幼儿能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游戏、生活,班中的卫生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日的饮食起居中,得到细微的养护照顾,受到科学的健康教育,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从班内卫生到为幼儿剪指甲,将一件件事情都责任到人,并且注意清理一切卫生死角,对幼儿的食物要多观察,实实在在地观察、填写好幼儿服药记录,确保孩子的健康。

2.幼儿生活管理方面:

随时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对个别幼儿进行重点指导.有认真按顺序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能正确使用餐具,有文明的进餐行为,细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饭;保持桌、地面和衣服的整洁,餐后会擦嘴和用水漱口;能安静入睡室,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按顺序脱衣裤,放在固定的地方,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3.幼儿安全管理与教育: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在抓好幼儿生活常规的同时重点抓幼儿的学习常规。

2幼儿教育教学工作

合理利用分区、分组、集体、方案活动、游戏等形式,确保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园本课程与叙事性智能理论的结合,教研时间,积极讨论,吸取其他班的长处。认真开展科学领域以外的“语言、社会、健康、情感”等领域的探究活动。认真参加园内观摩教学活动,从中相互学习与提高,积极并准时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四

目标:

1、在与家长共同操作活动中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增进幼儿对操作活动及亲子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承担任务,努力和家长一起完成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及对一件事或一次活动的坚持性。

3、开拓思路、激发幼儿大胆创造,发明各种各样进行游戏的方法。并在与家长、同学的共同游戏中进一步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准备:(请将材料于周四上午带来)。

方法:(请不要提前做好)。

家长与幼儿合作先将米装入袜中,再用牛筋将口扎紧,再将袜口反向来,再用牛筋扎紧,再反向包一次,最后用针钱缝口,一个米球就做好了。

过程:

一、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对米球的兴趣。

二、出示做米球的材料,启发幼儿猜一猜:米球是怎样做出来的。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家长不帮忙)。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什么地方做不好?

三、快乐米球,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

在此过程中由家长根据幼儿的能力让幼儿承担部分工作。

1、将米或豆子装入袜子中。

2、用牛筋将口扎紧,再将袜口反向来,用牛筋扎紧,再反向包一次。

3、最后用针钱缝口,一个米球就做好了。

四、米球游戏。

1、由幼儿和家长分组自由游戏。

2、请幼儿将自己的游戏介绍给大家。

3、分散自由游戏,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喜欢把手放进嘴里,经常弄的口水直流,满脸象小花猫一样,虽然经常批评,可是孩子总是改不了这个毛病。于是我设想了这节亲子课,想通过亲子活动来改变孩子对小手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1)认识我们的小手,知道手心、手背和手指头,知道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2)通过游戏中和家长的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亲子游戏促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感恩。

4)比较大小、一样大,认识红色绿色。

三、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玩具若干份、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手。

1)家长抱着孩子围坐成半圆,和老师相对。通过手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用小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眼睛眼睛在哪里?我的眼睛我来指。鼻子鼻子在哪里?我的鼻子我来指。耳朵耳朵在哪里?我的耳朵我来指。

2)请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知道我们的手是由手心、手背和手指头组成的。

3)说说自己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

“我们的小手能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那我们可要好好地爱护我们的小手,看有许多的小朋友喜欢把小手放进嘴巴里,你们说好不好?”(不好)。

“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不好?”(不卫生)。

教育幼儿讲卫生,不能把小手放进嘴巴里,平时要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并请孩子和老师一起学洗小手。

4)小朋友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那我们来看看妈妈的手,找找妈妈的手心、手背。

在哪里?数数妈妈的手指头。(巩固认识)。

5)和妈妈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要求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妈妈的手大,我的手小。)。

哦!我们的小手能帮我们做许多的事,那妈妈的手这么大,谁能告诉我妈妈的手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一边说一边感受妈妈的爱。)。

哦,妈妈的手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今天我们也来用我们的小手为妈妈做点事--为妈妈捶捶背。

通过谈话让孩子感受妈妈的艰辛,学会爱自己的妈妈,教育幼儿要学会心疼妈妈,同时通过孩子为妈妈捶背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认识红、绿、一样大。

出示红色的玩具,认识红色。

1)看看老师手上那的玩具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圆形、红色)。

哦,红色的,圆圆的像什么?(太阳,手镯……)。

哟,这么漂亮的手镯,赶快来找一个送给我们的妈妈。(要求孩子在众多颜色中找到红色)。

2)出示同样的绿色玩具,认识绿色。

老师这还有一个,小朋友看看和妈妈的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认识绿色。

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老师也送给你们每人一个,自己来拿。(在众多颜色中找出绿色玩具)。

3)现在小朋友把我们自己的玩具和妈妈的玩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认识一样大)。

孩子和妈妈一起玩一起比较,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亲子游戏:--绕毛线。

交代游戏规则:每个幼儿从妈妈的怀里爬到到篓子子里拿毛线给妈妈,妈妈把毛线绕成团,再由孩子跑着送到小篓子里。并根据毛线的颜色进行分类,红色的进红色篓子,绿色的进绿色篓子。

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发展,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性。进一步深化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结束活动。

孩子和妈妈一起手牵着手去户外散步。

五、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以游戏为主,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了自己的小手,感受到小手的重要性,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在游戏中孩子还体会到了妈妈的爱,学会了要爱自己的妈妈,知道在家里要经常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本活动的设计亮点是孩子为妈妈捶背,在当今这个孩子为王的社会,只有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从来没有哪个父母想到要孩子为自己付出什么,渐渐地孩子都认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一切。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孩子初步懂得了爱是相互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五

1、通过活动,让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讲述,促使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习惯,提高幼儿口语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山楂饼每人一个盘子、一条手帕。

示范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它不但能吃,还会讲故事呢!

2、会变魔术的山楂。

(1)、出示圆形的山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2)、出示方形的山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它又像什么?

(3)、将圆形和方形的山楂随意并在一起,让幼儿看看像什么?

(4)、请幼儿将圆形和方形的山楂分别咬一口以后,看看像什么?

让幼儿充分想象和讨论交流。

3、创造性讲述活动:吃出来的故事。

提供山楂,请幼儿拼出各种造型,并充分发挥想象,编讲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1)、教师出示示范图,编讲一个短小的故事。

(2)、幼儿吃吃、编编、讲讲,并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3)、利用多媒体幻灯机,请幼儿出来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4)、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同伴的作品和故事。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六

幼儿经过在中班的学习生活,在礼貌礼仪,生活习惯以及课堂常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挑吃、偏食,吃饭速度慢等,操作方面,幼儿基本上能够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使用玩具材料,能够较好的收放玩具,但是存在个别男孩子,如良为、宇昂等有乱扔玩具的现象;生活自理方面,本学期开始,逐步要求幼儿能够学会自己叠好被子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礼貌教育方面,将继续通过各种故事表演,儿歌,日常随机教育等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了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计划:

目的:

1、自觉主动地向周围的人问好,主动接受保健医生的检查。

2、到活动室后将带来的物品放在规定的地方。

3、值日生提早到园整理种植园地,自觉遵守并督促其他幼儿遵守常规。

4、上下楼梯要自觉有秩序地靠右走,不互相推挤。

5、饭前便后,手脏时候能够主动的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6、愉快专心进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7、口渴时随时喝水,大活动量后休息片刻再喝水,用正确方法喝水。锻炼前后及时增减衣服,正确使用手帕擦汗擦鼻涕。

9、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分类收拾摆放整齐。

10、离园前主动整理桌椅和自己的仪表,带好自己的物品。

11、在规定的地方等待家长来接,不跟陌生人走,不私自离园。离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道别。

措施:

1、教师每周放学10分钟前组织幼儿当选明日的值日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常规。

2、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

3、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的自理能力竞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1、每天来园以后能够安静的到各个活动区活动,能合作的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2、做早操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听音乐变换对形状。

3、上课时能够积极举手的发言,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

4、听老师的信号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正确坐姿,活动中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取放东西轻。

5、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正确使用游戏中的玩具,解决游戏中的发生的问题。

6、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分类收拾摆放整齐。

7、按意愿选择区角进行活动,与同伴一起协商,不争枪玩具。

8、遵守区角活动规则,要有始有终,不影响他人。

9、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协商一起玩。

措施:

1、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帮助本组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2、每周评选一次好孩子。

3、根据常规要求,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规教育,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七

夏季来临,暴雨增多,为确保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防汛安全,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做好我园的防汛抗灾工作,确保在重大汛情发生时,我园能够有序地组织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1、总指挥:董事长罗开荣担任,全面负责幼儿园汛灾事故的处置工作,亦要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做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决定。

2、副总指挥:园长王会琼、副院长杨晓春担任,分工负责事故的现场救援、调查处理和善后等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安全组长陈庆担任。其职能主要有: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

(5)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小组:由副院长杨晓春担任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其主要职能是: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3)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幼儿,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幼儿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

(4)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医疗救援、消毒小组:由保健李海波担任组长。组员:保育员等。

主要职责有:

(1)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动态,随时与园长保持联系。

(3)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4、后勤保障应急小组:由总务主任付小芳任组长。主要职能:

(1)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以及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2)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小组:由俞静老师担任组长。成员:信息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汛灾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能够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1、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幼儿)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1)遇灾害时,幼儿园要将师生转移到牢固的楼房中,保持梯道的畅通,而人员转移要根据就近的原则,提倡互相帮助。

(2)分楼层、班级迅速撤离到四楼楼顶,先从一楼然后二楼,最后三楼,顺序是:

一楼:

中一班和中二班走左边楼梯,小班走右边楼梯。

二楼:

大一班和大二班走左边楼梯,大三班走右边楼梯。

三楼:

大大一班先上四楼,大大二班第二上,大大三班最后到达四楼。

2、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一旦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易积水的地方要搞分块小包围,而且要设置临时排水泵,排水管道要经常疏通养护。堵水挡板、应急灯、雨衣、套鞋等抢险物资要明确专人负责,以便在紧急抢险时随时调用。

3、物资转移。

幼儿园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药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电脑等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4、治安保卫和医疗救护。

在灾情发生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治保会、义务消防队作用,有电线杆倒落、房屋倒塌等及时保护现场,防止人员伤亡,医务室要有止血药、硼带等必备的药品,同时积极联系医院。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

2、练习两人合作投掷、跨物跳、走平衡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的灵敏性。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三张报纸。兔子头饰及萝卜卡片。

2、开场、热身、游戏和放松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用报纸做方向盘开汽车入场。

在进行曲的伴奏下,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活动开始的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活动自然展开。热身运动从表面上看只是走走跑跑,其实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在活动中,教师的语气语调神秘、夸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报纸的玩法。

引导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今天我们要用报纸来锻炼身体,谁能想出特别的方法?

(1)鼓励幼儿探索一个人的玩法。

(2)鼓励两个或多个幼儿一起玩的方法,对合作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3)随时注意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调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

(4)提醒幼儿保持合适的活动空间,注意安全。肯定幼儿有创意的玩法,组织幼儿互相学习并尝试。

(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分层次引导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逐步提出由易到难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做一个发现者,努力发现玩法独特的幼儿,并让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意,以启发其他幼儿思考。教师除了要捕捉幼儿有创意的玩法外,还要及时组织幼儿体验同伴的玩法。唤起幼儿的创造热情。)。

三、游戏:小兔种萝卜。

介绍游戏玩法:在《游戏》的音乐声中,两个小兔子合作需要连过三关,第一关双人一起过独木桥(报纸做的比较窄)。第二关跨过障碍物(跨栏)。第三关投掷:两人将框中的报纸球投到栏中。最后将萝卜种上,跑步回来。

在玩的同时启发幼儿懂得只有大家相互照顾、相互合作才能保证安全。

四、放松活动。

随音乐声放松身体,敲敲背等。

幼儿常规工作方案篇十九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

常规培养的3大内容: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培养发挥的三种作用: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儿入园、离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1、入园的礼貌用语常规训练及教育。

礼貌用语的常规教育及训练,是培养幼儿团结友爱、懂礼貌、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有利机会。如: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先问:老师早!老师微笑回答:xx小朋友早!从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既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时又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持之以恒。幼儿入园时一定有问声、有答声。不能幼儿幼儿有问声,教师忙于其它实物而忽视了答声,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同时挫伤了幼儿本人的情感和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以至于个别幼儿不在问老师好、老师早,所以我们老师在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认真负责,可亲可敬,给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来。

2、晨间活动的常规训练和要求。

晨间活动包括晨间谈话、晨间锻炼和活动。晨间谈话是老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的机会,这项工作做好了幼儿在一天中将会按教师的嘱咐,提示和要求去行动和表现。常言到:一年只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在清晨入园的感觉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稳定,不良因素得以控制,在全天的生活、学习、活动中会得到有利的开发和创造。

晨间活动,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活动,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可以组织幼儿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

晨间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全方位得到锻炼。如果说晨间自由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那么晨间体育活动又使幼儿的体能得到锻炼,继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幼儿离园的常规教育与要求。

离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幼儿在园一天,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游戏,而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是幼儿在园内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度过一天,而幼儿一旦离园,在家长的呵护下,往往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等等。如果离园前教师不认真总结幼儿在园一天在情况,不给幼儿布置任务,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各项学习、游戏活动。因此,争取家长配合很重要。

2)树立榜样:教师要认真总结幼儿一天的学习、游戏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提出希望,相信小朋友再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时会比今天表现的更好,活动更愉快。

4)幼儿讲述分享:请幼儿讲述在家里,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把听到、看到是事情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和老师听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一贯性,又培养了幼儿自己做事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如果说入园、晨间活动的幼儿在园一天活动的良好开端,那么离园总结是幼儿在园内一天活动的延续。所以我们没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教育的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教育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4、学习活动中常规培养。

所谓常规,是指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即人们常说的“行为习惯”或“规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目标中也明确指出:“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初步形成文明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对于我们的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大,自制力差。同时刚从家里来到幼儿园,什么常规和习惯都不懂。因此,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强调了形成常规的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是保证孩子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新教师,一定要了解生活中的常规,并首先把常规建立好。下面,我交流一下学习活动中常规培养。

这是最基本的常规。无论是画画、数活动、音乐、语言或故事等都涉及这一常规培养。如小脚并并拢、人坐直、小手放膝盖、眼看老师等等。怎样培养好良好的坐姿?首先可以通过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来培养,如儿歌“我是好宝宝”形象有趣,边念边做,易被中小班幼儿接受。儿哥“学好样”,使幼儿懂得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真神气。以儿歌的内容激励孩子建立良好的坐姿。故事“妞妞不扭了”“猴子吃鸭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坐不端正要影响学习,都是常规培养的好教材。

其次,可以通过小朋友的竞赛,比比谁坐得端正。对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或鼓励,对差的孩子提出希望,从而进行强化。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老师的榜样。两位教师要密切配合,要求小朋友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醺陶。除了这一些,一日活动中随机的提醒,个别帮助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讲故事时,请一些坐不好的孩子坐老师身边,在开学排位置时,请一些好动的坐姿差的孩子坐在前面一些,便于老师的提醒督促;也可以采用一帮一的办法,请能力强的坐差的旁边,一一对应,坚持一贯地督促提醒;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在家里要求玩些安静的游戏。例顾姚尧的转变,证明家长工作非常重要,从玩汽车后改为搭积木、画画等,久而久之,良好的坐姿慢慢地就会形成。

2)操作活动中常规培养。

在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加强检查、操作学具,操作中的常规培养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培养得好,能使活动得心应手,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操作中到底有哪些常规呢?比如:数活动中撒花片,学习数的组成,什么时候玩,怎样玩,玩的过程中还要集中又有什么要求?又如:举数字卡,到底举到哪里,慢吞吞地举,还是迅速地举,边说边举还是没有声音地举,这些都涉及好多常规培养。

一般来说,在每次活动前,我总是先提要求,让大家明确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好的苗子及时地在班内表扬。如撒花片后我要让大家集中说说撒花片中得出的结论。一敲铃或一拍手就让幼儿坐好,发现李丹婷小朋友坐得非常快,当即就请小朋友为他鼓掌,或者和他亲一亲,这样使他们的行为在全班作出了榜样,大家就学着做了。又如举数卡,除了提出要求以外,我通过数数来渲染气氛,促使孩子动作迅速,如找数字游戏时要举数卡,看到快的孩子不多,就说xx真快,第一,xx第二;你也快。第三,xx第四,xx第五,现在都快了……这样,反复几次后,孩子们的懒散行为就被控制了,大多能迅速地举出数字卡。

如沉与浮的探索活动,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会看、一会摸,一会讲,一会玩,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就放开收不拢。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讲讲做做比尾巴,当每人认识完信封内的动物尾巴后,怎样才能迅速地藏好,放在椅子下面,朱晓菁老师儿童化的语言使每个孩子又快又自觉地把尾巴放好。她说,请小朋友让这些宝宝睡到睡袋里,放到床上(即椅子下),要轻轻地保护好它们,等会儿送到妈妈这里去。折纸、画画等美工活动是自始自终的操作活动。它的常规包括事先不能动的学具和纸,安静作画,坐姿端正,有秩序收起来等。

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美工习惯:

首先要让幼儿明确要求,形式可以多样,对小班幼儿可以用儿童化语言,如把椅子轻轻搬上来,可以说轻轻地搬椅子,手不要去摸蜡笔宝宝,当心吵醒蜡笔宝宝。中大班可以用讨论的方法明确要怎样画画才是习惯好,然后老师细心观察谁做到了,在指导作画的过程中随机地引导,对进步的孩子投个微笑或摸摸他的头对他肯定,不对的请他放下蜡笔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然后再画。往往收学习用品时最乱,这里我经常采用以音乐作为信号的方法来收拾玩具。如:边弹一首曲子边让孩子把椅子放旁边,然后,组长值日生去收蜡笔等教学用具,等到老师琴弹好,大家都收拾停当,开始自由活动,这样一点也不乱。

看书的常规也有很多,轻轻翻书、正确姿势、安静看不影响人家等。首先明确要求,再让幼儿安静看,接着以老师看来为幼儿作示范,然后通过练习,个别指导来形成良好的看书习惯,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桌子或布做成屏风,把全班幼儿隔成一小组一小组,这样更能创造良好的常规。

总之,操作中的常规有许多,还需大家多摸索,找出良好的办法。

3)搬桌椅常规的培养。

搬桌椅中,涉及到二只手搬、轻轻地搬,不拖地等常规,在贯彻这一常规时,首先通过故事或拟人手法,让幼儿懂得爱桌椅的道理,其次通过三轻歌(走路轻、说话轻……)来引导幼儿轻轻搬放,另外通过示范、练习、评比的手段来加以巩固,对一些经常要忘记的孩子,重点介绍示范、练习、评比的过程。来园时老师就及时提出要求,或用眼看或手势经常提醒他们,如发现进步了马上表扬,以强化之,在平时,老师的行为是幼儿的楷模,所以老师一定要按要求去做,这样孩子们就会较快地形成这一习惯。

4)集中注意听说常规的培养。

这一常规也是学习中的基本常规,它是激发孩子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重要保证。它包括:不东张西望,手不东摸西摸,不交头接耳,眼睛要看着老师、图片等。讲:不插嘴、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大方回答及举手姿势等等。听的时候眼看着前面或老师。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最重要的设计活动趣味化,游戏化,活动的过程应该是激发兴趣的过程,这个激发兴趣有老师的抑扬的语言、教态、教具、内容……幼儿在非常有趣的形式下开展学习活动,当然非常高兴。注意力相应地也就集中了。

例:比多少——穿糖葫芦,2的组成——玩沙包,3的组成——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始终充满着兴趣。另外,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的视线教态也是非常重要。老师每时每刻地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的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可采用正面引导举例某某听得真认真、真聪明。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分析原因,可能年龄小、控制力差,可能是家庭不管导致很散,要多进行个别谈话;家长工作,一点一滴地提出高要求,不能对这些不了了之,或者很生气地拖一边,都是非常不利,也提不高的。总之,对这些孩子要耐心地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

另外,举手发言,不插嘴,可以讲些“多嘴的八哥”一类故事,使幼儿懂得多嘴多舌要影响大家,并鼓励大家积极举手发言,还可以采用猜迷、脑筋转转弯及根据孩子的水平设计些有趣的问话,说说看到的最喜欢的电视等等来培养举手发言的兴趣及习惯,过一段时间,请大家找找班内谁举手发言多,声音好听,大家找她做朋友,从而从情感着手培养积极举手的习惯,对能力差的幼儿则告诉他们,讲错不要紧,你举手了老师可以请本领大的人和你一起讲,从而也增大了他们的胆子。

学习活动中的课前准备也有许多常规,如分发学具,排好桌椅队形,我一般每组请2个组长来分发学具,如一人发蜡笔,一人发纸;或者一人发剪刀、浆糊等,一人发手工纸等。总之,轮流几个人帮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其余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到区域中去玩,不许碰发好的东西,这样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5、良好区域活动常规建立。

分区活动是幼儿教师有目的创设的环境中学习,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这种活动动多于静,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何建立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就拿美术区活动来说,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个区,因此活动开始时会有许多幼儿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进行了人数的限制,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我们定出了相应的规则。

2)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不进行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那么常规的建立也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我的做法是:利用来园、离园、谈话活动等时间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常规教育,使他们理解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督促幼儿自觉执行。活动结束讲评时,不单单讲幼儿的操作技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把幼儿执行常规的情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讲。表扬遵守规则好的幼儿,把他们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他们作老师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管理好区域活动;同时还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参与我们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3)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还是以美术区活动为例,开始制定的常规只限制了每个区活动的人数,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又发现幼儿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下面的状况,;争抢材料,不注意公共卫生,纸屑满天飞,蜡笔满地滚,活动结束时一片狼籍,而无一个幼儿去整理,对此,我们又加定了取放材料及卫生常规要求。如:取材料时要排队,一个跟着一个,同时还要看清放材料的盒的标记,以便活动结束时的整理归放等等,这样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良好的区域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不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马虎了事现象。就以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操作材料为例,有的幼儿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随手一丢就走;有的幼儿做表面文章,活动材料乱七八糟朝盘子里一放,则是把上面的略事整理一下,初看材料整理得挺好,实际事情每做到位。因此,我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真正理解区域常规对搞好区域活动的意义,并且是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良好的区域常规就水到渠成了.

1、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孩子实际。

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9月份孩子刚入园,可要求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如某一段琴声)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月份,要求幼儿习惯于听铃声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捡起来;离开活动室时会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自己的位子上,会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乐意在班上午睡,不依赖某种物品入睡等等。

到了第二学期,要求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如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

3、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5、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想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让那么多闪光点凝聚在我的班里,我的班级一定是一个特色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286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