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04:37:12
最新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
时间:2023-11-09 04:37:12     小编:梦幻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 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小结 (课件使用完毕)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二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

(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

(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教学目标: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

教学重点: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教学难点: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授,练习实践

学法: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习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学具准备: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习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习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习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习:

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反思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基础知识和能力。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能说出具象、意象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习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四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

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启发诱导,讲授,练习实践

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习体验,

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习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习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习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

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习,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反思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分类:基础知识和能力。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

能说出具象、意象

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习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五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 动

师 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学生回答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阐述了静物构图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xx》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赣美版高中——《xx》第xx课《xx》。(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物以致用、审美、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的魅力。并不断的采用欣赏,启迪,讨论,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并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三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教学一开始,我会这样问学生:小朋友们,见过xx吗?喜欢xx吗?把你见过的和喜欢的xx给我们大家来(描述一下/说一说)。

b、这种谈话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二个环节:欣赏图片,深入了解。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我借助多媒体,边描述、边展示,让学生欣赏xx。

b、通过感官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分组讨论,研究方法。这个环节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

a、首先,抓住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如:讲xx时,我启发他们:“xxxx”

b、让学会生在“思疑—质疑—解疑”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完xx方法后,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我用了哪些方法,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孩子们进而会在脑海里勾画出各种创意。

d、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及时辅导。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

a、我会这样说:“刚才咱们用眼看了,用脑想了,用嘴说了,现在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吧。老师希望大家在做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来完成作品。

b、学生制作,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一些小失/笔误,进行巧妙的引导,教会他修改的技巧,这一点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生不要因为一点点的`挫折便放弃努力,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作品,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展示欣赏,评价作品。这个环节大概需要5分钟的时间。

a、我先让学生自评,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接着,孩子们互评。然后,我进行总体评价。

b、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继结合他们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点评,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我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自己。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分钟的时间。

a、用“这节课,我们学做(画)了xxx。”或“了解了xx”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以课件的形式将相应的内容展示出来。

b、通过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最后,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略)

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纸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贴纸内容有三块,一是课题,二是xx基本特征示意图,三是作品展示区。总之,整节课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对美术由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把握美、创造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七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几何石膏、挂图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八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九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主席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篇十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778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