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23:39:25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专业16篇)
时间:2023-11-08 23:39:25     小编:琴心月

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教案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贴心分享一些教案的参考,为大家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一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

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抓住重点内容,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通过精读课文并联系实际来突破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刮风时景物的动态。

生字卡片、小黑板。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二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使其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三

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并且能够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情感。在当前情况下跟上。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煟熝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体会春天美景。

精读课。

挂图,录音。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五

(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

(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

(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8)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3)校内外沟通,(4)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以自主学习,(6)探究学习,(7)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以读为本,(9)感悟朗读,(10)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1)多媒体课件,

(2)交互式络教室。

(3)课前布置同。

(4)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

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丹丹。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画风

小艺李卫丹丹

小艺画李卫的画丹丹的画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六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课件出示)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同桌读的对的鼓励他,读的不对的就纠正他,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我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赵小艺的画: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1:“飘”。

师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有一幅赵小艺的画你们想不想看?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风了。

陈丹的画: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

生:想。

师: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

生:很美。

师:他的画中有风吗?

生:有风,小树已经弯了。

宋涛的画:

宋涛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师板书雨丝斜)。

师:我这还有宋涛的画,你觉得宋涛的画怎么样?

生1:宋涛的画有茂盛的树,有斜斜的雨丝,让我感受到了风。

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找到你喜欢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七

重点句子:

1、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2、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3、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4、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5、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八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九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找,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

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2)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3)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佳、仗、趣、第、烈、痛、实、奋”等8个生字。认识“大字头”。正确书写“奋、佳、仗、烈、痛”等5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是米佳的四个美好愿望,表达他对四季的喜欢。

3、知道四季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米佳的四个美好愿望。

2、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3、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以及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尝试用一、二句通顺的话说出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及其理由。(初步学习使用因果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愿望”,就是特别希望实现的事。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愿望,你能说说你的愿望是什么吗?(学生说自己的愿望。)。

2、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朋友,他叫米佳,他有四个愿望。

3、请1个学生读课题,注意“个”读轻声。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交流:米佳。

学习生字“佳”,重点书空右半部分:横、竖、横、横、竖、横)。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从“字音、漏字、添字”方面评价)。

5、交流:米佳的四个愿望是什么。

6、学习生字:趣、烈、奋。

趣:用合起来认一认的方法识记。找朋友(有趣、兴趣、趣味……)。

烈:加部首的方法来识记。复习“四点底”四点的方向。

奋:前鼻音;学习新的部首“大字头”

三、研读课文。

1、分别请四个同学读读米佳的四个愿望。

2、一起来看看米佳的第二个愿望。

(1)米佳是怎样对父亲说的?

(2)理解词义:兴高采烈。

“兴高采烈”常用来形容人的神态和心情,此时米佳的心情怎样呢?(非常愉快)。

(3)米佳为什么兴高采烈呢?你能说说原因吗?

小结:“兴高采烈”原来就是“看到了美好的事物而高兴”的意思啊!还有哪些词语也指人十分高兴呢?(欣喜若狂、喜上眉梢、心花怒放、欢欣鼓舞……)。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高兴的心情。

3、学着刚才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挑选最喜欢的一个愿望在组内交流。

4、小组按要求学习,教师参与其中一个组的交流,对他们交流的过程进行了解和指导。

5、学生交流,随机学习生字:

仗:形声字,右边笔顺书空。

第:比较第——弟。

痛:和病有关,积累“病字头”的字。

实:找朋友(诚实、实现、实际、果实……)。

兴:多音字(课文中“兴奋、高兴、兴高采烈”这三个词,让学生多读、多体会)。

(学生仿照前三个愿望帮米佳说出第四个愿望。)。

(答案预设:我愿永远是秋天、我希望永远是秋天、我巴不得秋天永远不过去……)。

7、米佳为什么要一连许下四个愿望?

(1)朗读全文。

(2)交流。

(3)总结:是呀,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让米佳难以取舍。

四、复习巩固。

1、在四季中,你最喜欢什么季节?和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好吗?

(喜欢的理由可以参考课文内容,说说在这个季节有什么或在这个季节可以干什么)。

2、照样子,练习说话,把句子说具体。

(答案预设: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明明说:“你做事可不能粗心大意呀!”

3、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词语搭配要合理)。

(答案预设:打雪仗、捉小鱼、采蘑菇、翻跟头)。

你还能照着样子说几个吗?

(端饭碗、开汽车、织毛衣、洗衣服……)。

4、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

(2)重点指导“痛”:注意“病字头”“点、提”的位置。

“佳”、“仗”:都是左右结构,部首相同。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烈”:注意“四点底”四个点的方向,“四点底”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趣”:半包围结构,“走字底”的捺要写得长一些,托住里面的部分。

(3)学生观察其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8个一类生字,会读14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大概内容。

2、引导学生学会用部件组合法学习“表、班、级、课、佳、桌、养”,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永”。

3、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让学生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关爱别人不仅能够得到感激,更要的是给予了别人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一类生字。

2、能够感悟故事大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词语卡片、学生自制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感悟大意。

2、认读一、二类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从你们入学的那天起,老师就伴随着你们的学习生活,有人形容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有人形容老师的笑容很灿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老师的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学生齐读)。

二、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

3、三名同学试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同时数一数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

4、谁来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2人)。

老师为什么要学生们画画?(因为那天是母亲节,老师想让孩子们画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母亲。)。

老师为什么“惊讶不已”?(老师觉得这些孩子的家境不太好,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妈妈得到一顿丰盛的佳肴,可是这个孩子却画了一只手,她很奇怪。)。

6、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道格拉斯为什么不画丰盛的佳肴,而画老师的手呢?“永恒”一词,可见这双手给孩子带来了多少温暖,多少快乐!

7、如果你是道格拉斯,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一、二类生字。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文中认读一、二类生字。

3、读字卡。

(先按顺序读一遍,再打乱顺序读一遍,最后学生指名读卡片。)。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一、二类字的认读。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二类生字。

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一类生字。

表:上下结构,一字旁。

报表、华表、发表、课表、表白、表达、表。

示、表情、表亲、表面、表里、表里如一、表里不一、表明、表皮、表态、表扬。

班:左中右结构,王字旁。

级:左右结构,绞丝旁。

年级、班级、市级、首级、级别、级任、

高级、中级、上级。

课:左右结构,言字旁。

开课、上课、下课、课本、课表、课内、

课时、课外、课文、课业、课桌、课题。

永:注意笔顺,永远、永久、永不掉队、永远牢记。

佳:左右结构,单人旁。

佳话、佳节、佳人、佳言、佳音、佳作、佳句。

桌:上中下结构,卜字旁。

书桌、桌布、桌灯、桌面、桌球、桌子。

养:上中下结构,八字头。

放养、户养、家养、领养、生养、学养、

养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活、养父、养母、养女、养生、养子、养鱼、养路。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书写一类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重点指导“表、班、级、佳、养”5个字。

表:注意第3笔是竖,第5笔是撇。

班:第四笔是提,第五笔是点。

级:注意笔顺,第五笔是横折折撇。

佳:注意右半部分两个土的笔顺和位置关系。

养:注意笔顺,第6笔是撇,第7笔是捺,写在横上。

二、做课后练习。

1、读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要求学生认识这9个词语,会写并记住.

2、读一读,说一说。

你都和谁握过手?

读了《温柔的手》,再读《老师的手》,说说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

3、读一读我写的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激发学生自己创作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

握一握爸爸、妈妈、老师的手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们。

板书设计:。

老师的手。

表班级课永佳桌养。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完、仗、父、远、逐、郊、累、痛、实、奋”10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积累“愿望、父亲、永远、追逐、郊外、痛快、果实累累、兴奋”8个词语。

3、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正确朗读。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米佳喜欢四季、父亲对天真可爱的米佳的无限喜爱的语气。

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地完成课后的填空。尝试用一、二句通顺的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是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他对四季的喜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愿望。

2、了解“望”是往远处看,举一反三,让学生当堂积累其他表示看的词。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愿望。

4、老师介绍小米佳。

5、补充板书:四个愿望。

师:小米佳的四个愿望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听课文录音,看谁记得牢。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交流。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1)在小组内交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正确朗读。

(2)用直线划出描写米佳的四个愿望的句子。

2、组织交流。

3、出示句子。

(1)他满脸通红,高兴地对父亲说:“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2)他兴高采烈地对父亲说:“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3)他满意地对父亲说:“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4)他兴奋地对父亲说:“秋天比任何季节都好!”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感情朗读。

1、读读四句话,找出描写小米佳心情的词语。

2、师:小米佳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思考。

4、自由交流。

5、分角色朗读。

6、思考:爸爸为什么乐意为小米佳记载愿望?

五、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要求:先用文中的词练习,再用自己积累的词说一说。

()()的草地。

()地说()的蝴蝶。

()()的果园。

2、说话训练。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要求:学着用上刚才填空练习的词组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

3、组织交流。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三

1、能独立认识本课“央、呆、付、劫、徒、誓、缘、诡、牌、执、罪、”共11个生字,正确描写“央、付”等五个生字。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积累“对付、立誓、缘故、诡计、冒牌”等词语。

3、能分清故事中的角色,正确朗读课文,并尝试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语调。

4、继续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山羊的勇敢、机智。从而在与狮子和豺狗的较量中获得胜利。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处事时沉着、机智。

1、边读故事,边提出疑问,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了解山羊的品质,激发学生临危不乱,沉着应付。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一、训练引入,出示课题:

1、媒体出示:狮子、山羊的图片。(用一个词语形容其中的一种动物)

2、语言训练:()的狮子()的山羊

过渡:在今天的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狮子和山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39、狮子和山羊(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一听录音,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二分节朗读课文(及时正音),思考,说说对这些动物的初步印象。

3、交流,顺势板书:狮子:愚蠢、慌张……山羊:沉着、冷静、聪明……

豺狗:狡猾……

4、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誓、缘书空;牌组词)

三、朗读感悟,质疑讨论:

过渡:一只迷路的老山羊,来到一个山洞中藏身,意外地遇到了百兽之王——狮子,我们一看老山羊的表现。

1、出示课文第二节。

(1)轻声读,用双直线找出描写老山羊想法的句子。

(2)为“盘算”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体会山羊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过渡:山羊最终还是如她所愿逃过了这一劫,你们看……(引读课文最后一节),让我们仔细回味老山羊与大狮子之间的精彩较量。

2、深入学习3——11节。

(1)默读课文,用心找找山羊的表现(语言、动作……),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提出疑问。

(2)交流,随机出示:“我是山羊女王,”……现在我正在寻找10只狮子。”(理解“立誓”,山羊态度的坚决)

(3)出示:于是,老山羊大摇大摆地走到狮子面前。狮子对她看了又看,猜不透眼前这大胆的怪兽为何物。(动作演示,体会山羊“大摇大摆”的用意)

(4)同桌分角色读3——6节。

(5)出示:山羊看见狮子回来了,知道那一定

是同来的豺狗的主意……为了你这个罪过,我就该剥了你的皮!”(抓住“迎、庄严……”指导朗读)

(6)质疑、解疑。(如:狮子走出洞后,山羊为何不离开呢?……)

(7)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老山羊凭借着冷静、机智,战胜了狮子,这就叫“以弱胜强”(板书)

四、巩固字词,描写生字: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央、诡、罪。

3、家作:收集一则关于羊或狮子的小故事。

一、复习积累,回顾课文: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盘算、中央、冒牌、诡计、大摇大摆。

2、完成书后写的练习1。(校对)

3、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4、训练:你想对山羊、狮子或者豺狗说些什么?

二、文本拓展,补充阅读。

1、补充出示:《山鹰和狐狸》,思考文中的动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小组交流自己故事。

39、狮子和山羊

山羊:(沉着、冷静……)

以弱胜强

狮子:(愚蠢、慌张)豺狗:(狡猾、自作自受)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主要抓住老山羊的具体表现来感悟整课文。首先集中学习第二节,找出老山羊心里的盘算,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概括出老山羊的特点。然后抓住老山羊两处语言及动作、神态,体会她的聪明、机智。在本课文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分析以往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朗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不会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好课文,必须靠大家的齐心协力。一课文读下来,总感觉支离破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在小组内练习,也可由教师邀请学生示范一遍后,再扩散到全班进行训练。训练时还要抓住狮子和豺狗这两个配角,通过对配角的体会,同样能反衬出山羊的智勇。课尾训练学生抓看似矛盾处质疑。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大的矛盾之处便是狮子借故走后,此时,山羊为何不逃?学生仅仅掌握质疑的方法,是不行的,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必须会解疑。这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解疑”这一任务,也应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广泛思考、发言、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发学生认真读书,反复咀嚼语言文字。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趣味识字,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个童话故事,看你们还认识它吗?(出示一棵大白菜)(是大白菜)看它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啊!那还记得它们吗?(出示小青虫)看,它们又爬到了大白菜的身上准备美餐一顿)这么多的小青虫都在吃大白菜,你看它多可怜啊!谁愿意帮助大白菜?只要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只虫子。谁来?(学生读词后,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看,在你们的热心帮助下,这颗大白菜身上的青虫都消灭光了,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

2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记得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请出做的最像的一个学生)问:小黄鸡你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呀?)童话中的小黄鸡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生齐读)是呀,小青虫到哪去了?(有学生回答:变成蝴蝶飞走了。)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赶快去学习课文,从这个小童话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看图切入,品读1-2节

1 (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对的肯定,不对的或没看出来的教师鼓励: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 (图文对照学习1-2自然段。)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蝴蝶、卵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能再读一读1、2自然段吗?,看看还知道了什么。(这些小青虫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学生找到“一堆堆”“一条条”“满身小孔”等词后,都说明虫多。“一堆堆”“一条条”是从卵和青虫看出来的,“满身小孔”是从大白菜身上看出来的。教师夸夸学生真会读书并启发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三看图想象,选段品读3-4自然段

1(cai出示第二幅图)请大家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生:鸡妈妈带着小鸡来了,它们捉虫。)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怎样?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1它们十分高兴。2这里的青虫可真多啊!3小青虫,你等着我们来收拾你了。4今天真开心,可以吃个饱了。今天怎么吃得完呢,把他们藏起来以后慢慢吃等等) 2同学们可真会想象,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的这幅图呢?(生:3、4自然段)大家说的都对,第三节是写画面内的,第四节是写画面外小黄鸡的心里想法的。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注意扣住“大大小小”“不停地吃”“一大批”“好多好多”体会小青虫的多)

3师设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青虫啊?联系上文,蝴蝶产了“一堆堆”卵,变成的青虫也应该是一条条的,当然多了!

四看图比较,品评结果。学习5—7自然段

过渡:那么,这只小黄鸡后来吃到了放在篓子里的青虫吗?瞧,发生了什么事

1 (cai出示第三幅插图)小黄鸡看到了什么?(一群蝴蝶飞出来了)(出示第一幅图)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a一只蝴蝶和一群蝴蝶;b有青虫和只有空壳。空壳是什么,知道吗?师边描述边板书:蛹。c小黄鸡呆住了。)

2同学可真会观察,读读课文吧,看谁能告诉呆住了的小黄鸡发生了什么事?(小青虫变成了蛹,之后又变成了蝴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连线。

3揭示蝴蝶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想亲眼看看蝴蝶的变化过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大屏幕播放蝴蝶的一生的变化历程:首先是蝴蝶,到卵的发育阶段,然后是幼虫期的生长过程,再是蛹的发育阶段,最后是变成蝴蝶阶段。)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大多数昆虫一生都要经历这样几个变化过程,谁还想提醒提醒小黄鸡,除了小青虫外,还有哪些小昆虫是不能藏的呢?(蚕,蜜蜂,苍蝇等)

六、升华情感,回归文本

1、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生自由说)

2、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是啊,大自然神奇美丽,有无穷无尽的奥秘,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吧!同学们,赶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五

在我们四川乡下,相传芭蕉花能治头晕。母亲有头晕病,她一犯病,我们就四处托人去买芭蕉花。

我五岁那年,母亲的病又犯了。我同二哥来到半里外的私塾。学生正好放假,从围墙的窗口看见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这朵芭蕉花,后来哥哥送去还了,大概搁在窗台上,最后干枯了吧。

1、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复习和练习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诚实的可贵,激发学生养成诚实的习惯。

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5个。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复习和练习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诚实的可贵,激发学生养成诚实的习惯。

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等。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芭蕉花》的故事,请学生评评理。

2、出示句子:芭蕉花,这就是芭蕉开的花,传说,芭蕉花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呢,它能够治头晕病。

3、揭示课题:20、芭蕉花(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芭。

5、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录音: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自学检查。

(1)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私塾大概衣袖。

(2)再读课后的词语。

(3)请读——集体读。

(4)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懂?查字典理解“私塾”

(5)全班交流:说说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大组交流,提出问题,在交流时教师作分类反馈。

3、指导提问。

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不明白的可以作上记号。

四、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思考:“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1)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3)通过讨论,逐渐加深对文本情感的把握。

父亲的表现——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重点品味父亲嫉恶如仇的态度。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1)找找课文中有关句子。

(2)指导朗读“发现、采摘芭蕉花”的句子,体会当时我们喜出望外的心情,懂得这股喜悦来源于对母亲的关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要开一个小小辩论会,辩论一下,我和各个做得对不对?我们分成甲乙两方,各抒己见。

2、小组辩论。

3、大组辩论。

4、教师总结。

听写句子: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六、布置作业:

a、写出你的观点。

b、摘录一句辩论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通过读母亲和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来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严。有的学生在读后体会到了作者和哥哥虽然一心为了母亲的病能好起来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有的学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严厉的批评教育其实内心对我们充满了爱,在看似严格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正派人。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反思篇十六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听写句子1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启发谈话

揭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说说哪些生字是表示动作的?做动作,记生字

(3)重点指导“摔、砸”的读音和笔顺、

(4)读词语:揭开、抢、抚摸、摔、砸

(5)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将。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认真读文,用“”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么做?

(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

(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

(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联系上下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3)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4)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联系上下文理解: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3、针对学生质疑,组织答疑

四.拓展迁移、感悟道理

1.朗读全文

2.听写句子: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3.师总结:

尽管这两件神奇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与伙伴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

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了语言训练,上课伊始,让学生在整体朗读课文后,用“老婆婆怎么样”、“我怎么样”来简单说说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后又让学生把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在选用正确地连接词后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说清楚,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扶手”,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学生举手人数大大增加。

文中出现了“点金盒”和“宝镜”两样宝物,它们的神奇之处,学生一读就懂,但是把读得懂的内容重新放进一句句式中,这就培养了学生重新堆砌词藻的能力。(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它,你会(怎么样),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说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顺,或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181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