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读后感(热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7:57:29
猫城记读后感(热门13篇)
时间:2023-11-08 17:57:29     小编:影墨

读后感是对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首先,要注意客观记叙与主观感受的平衡,既要描述书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也要表达自己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和感受。其次,要注重思想深度,不只是局限于书中的表面故事,还要展开对书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最后,要注意文笔优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挑选的读后感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中的智慧和感悟。

猫城记读后感篇一

如果让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让王小波在前排就座,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追捧王小波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儿啊!可是我没留神,就让小波先生给影响了。往后排,免不了还要庸俗:郑渊洁。第三排并排坐着老少二位:老舍和王朔,鲁迅先生落后半个身位。几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帮我提升了一点品味!我也想说列夫·托尔斯泰,我也想说马尔克斯,我也想说卡尔维诺,我也想说米兰·昆德拉,但是拿望远镜看看这几块料,都排到门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们来装点门面。

我一点都不为我的趣味而自豪!

鲁郭茅,巴老曹,六大腕里面鲁、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欢。单论现代作家这一块,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老舍。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老舍,别跟我谈老舍,我看过很多老舍!忘了谁说的,说钱锺书是学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赵树理是农民的幽默。学者的幽默领教了一点,也不过是耍嘴皮子掉书袋,我喜欢;市民的幽默更贫,幽默地彻底,就是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还叫什么幽默!农民的幽默我体会的比较差,还是短练呵。

老舍兹一打算幽默,就不带点别的,也不专为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先幽一默再说。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赐传》,从头贫到尾,一点正经没有。如果老舍只会幽默,那他不能在六大腕里面有一席之地,老舍也沉重,沉重也是幽默着沉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够沉重,也不是从头到尾的沉重。鲁迅先生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性子太烈,自己幽默可以,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不干。一门心思幽默的人,先得把自尊放下,先踩自己,才能踩别人。老舍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没想救他们于水火,而是想让他们在水火里面含着眼泪笑一笑,这就是老舍跟鲁迅策略的不同。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话没有影射鲁迅的意思,我同样赞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倘换作我,我做老舍,在旁边给鲁迅鼓掌叫好,唉,就是这么没责任感这么麻木不仁啊我,没治;鲁迅先生,您批评我吧。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读后感篇二

作者和朋友坐飞机到了火星,飞机碎了,朋友升天了,而作者却意外地存活了下来。他只有碎得像些挂着的干菠菜的衣服和肚子里的干粮,几乎等于一贫如洗(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把手,一盒火柴)。

作者认识了地主大蝎,它的迷林是它的命根子。大蝎请作者为它守护迷林,因为大蝎认为作者这个“外国人”(其实是外星人)就是迷林的守护神;大蝎的儿子小蝎去过外国,是个“新派”人物,有一些知识,看不惯猫人国里这些猫人的自私行为,却又无法改变事实,只好无比的悲观,每天与比迷叶还迷的迷一起嬉笑打闹;守寡在家的公使太太,带着公使的八个妾,最喜欢说的就是“不吃迷叶”,每天要说百十遍:“公使太太,到过外国,我不吃迷叶!”“喂,外国人,你该交房租了,五十国魂(猫国的货币),我们不吃迷叶!”最后,外敌入侵时,由于猫人的软弱无能和为自己着想,作者也见证了猫国的灭亡。

总体来说,猫人是非常自私,颓废和软弱的。它们时时刻刻为自己着想,官员种植迷叶(一种能让人的饥饿感消失,让人变懒的植物),收获后分给自己的亲戚,剩下的高价卖出;皇帝吃官员进贡的迷叶;老百姓只能吃饭菜,饥一顿饱一顿,生活非常艰苦;人们当兵只为了每月的那几片迷叶。猫人的宗旨是:欺侮别人,不合作,捣乱,彼此之间互相绝对不接触。

我难以想象——这样的国家是如何成立的?没有。

规章制度。

国内到处乱成一团糟竟然还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为什么不造反呢?后来我想通了因为这个民族过于软弱过于自私过于愚钝。它们没有文化而皇上又过于“聪明”人民讲什么他就提倡什么可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猫国的灭亡是必然的,它们不懂得合作,自相残杀,不灭亡,天理难容!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有一条规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子》并驾齐驱的。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猫城记》是以一个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讲我一个中国人坐航天飞机到了火星。于是,我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一个国家的人——猫城人。这个国家的人贪婪、懒惰、古老、腐败、混乱、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用在这个国家上都不为过。他们不劳动,不讲卫生,怕水不洗澡,最惧怕的就是外国人,他们不吃饭只吃一种叫做“迷叶”毒品。

这个国家上的人以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得到“迷叶”和“国魂”(猫城的钱),为此不惜随意杀人。这个国家的人曾经产生过各种政党——哄,但是都以皇帝给“哄”们“迷叶”而不了了之。这个国家的人喜欢看热闹,而且不遵守规矩,有点钱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连年轻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学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变卖给外国人来换取外国人的东西和“迷叶”。只要与外国人打起仗来就作鸟兽散。

听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个时候的中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中国人许多最根本的劣根性。《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

由于种种原因,《猫城记》后来没有出过单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使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的作者老舍是当代有名的大文豪,在小学我们学过他的文章《骆驼祥子》,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了这位大文豪另一个作品——《猫城记》。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架开往火星的飞船,意外降落,只有“我”幸存下来,但却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被一群猫脸人身的人带到了他们的城市猫城。猫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驻足了两万多年,他们很久以前和外国打仗,并且取得了胜利,可是在最近的时间,他们互相残杀,忘记了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起了内讧,导致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城市内,而“我”亲眼看见了猫人与一群矮子兵的战争,使猫城这座拥有两万多年文明的古城消失。

作者老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奇妙而又惊险,不可思议的国度的消失,其实这却是老舍本人当时生活的社会。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反映了旧社会人民自私自利,只想自我的本质,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社会政府的无能与腐败,而这我想也是老舍因无法改变这一切,无法抒发自我的内心抱负,而且并因为“”的迫害而投河的原因。

其实猫人以及猫城最后的毁灭,同是也折射了老舍想告诉世人的道理——如果再这样沉沦并只想着自己而且存留自私自利的本质那么现在这个社会终将被敌人侵略!

但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我觉得这与老舍鲁迅等用文笔刺杀敌人庸官,唤醒世人的文豪是分不开关系的我相信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猫城记读后感篇三

不久前,和朋友在书店选书,看到这本老舍的《猫城记》,通过封面简介,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火星上的故事,当时觉得很惊奇,赶紧百度,这个老舍竟然就是我知道的那个老舍,老舍竟然还会写科幻题材的小说,那就一定不能错过了。

《猫城记》通篇充满黑色幽默的味道,借火星上一座荒诞的猫城,一群可恨可悲可怜的猫人,剖析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真相。在猫人社会里,最高的追求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意味着自私、背叛、狭隘、懒惰等一切贬义词的集合。唯有的两个清醒人,大鹰和小蝎,大鹰是积极的行动者可是却被排斥和驱逐,小蝎是睿智的明白人可是却冷眼旁观事事敷衍,在外国人入侵猫国时两人均以身殉国,因为他们相信“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可是,其他猫国人早已不相信,所以他们能发明自欺欺人的教育制度、能接受外国人杀人不犯法的强盗逻辑、能滋生欺骗民众的无能政党、最终国难当头还能恬不知耻的去抢着投降,显然,猫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老舍先生说“人类的进步是极慢的,可是退步却极快,一时没人格,人变立刻返归野蛮”,所以“良心大于生命”,我十分认同。良心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类社会存续千万年以来的优秀品质和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可是,有时候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是不是如今人们也并不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良心”这回事了。点开新闻,发现对相濡以沫的爱情那么失望;发现老奶奶不能轻易去扶了,助人为乐要谨慎了;发现不敢让孩子去读幼儿园了,不敢打疫苗了,不敢不让座了;网络上都是负能量。而日常生活也让人感到沮丧,小到收到假币、买东西缺斤少两,大到租房子被房东坑一把、好心把手机借给别人结果手机被偷了。每当遭遇这些,周围的人都会安慰你,告诉你社会就是这样,毕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那么,在强大的世俗之下,要不要选择顺从呢?在这个世界上,随波逐流和放纵堕落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个人如果总是以狭隘的视角去度量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愤怜悯,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生是草率而又空洞的。老舍先生有一段论述说的很深刻,他说“办教育的人只怨社会黑暗,而不记得他们的责任是使社会变白,不记得他们的人格是黑夜的星光,还有什么希望?我知道我是太理想,但是办教育的人是否应当有点理想。我知道社会太不帮忙他们了,但是谁愿意帮助与政府社会中一样坏的人呢”。是的,相信并坚持内心的善良、正义和悲悯才是最难的,在这个过程中,世俗的利益会诱惑你,外界的恶意会攻击你,内心的斗争会折磨你,可是只要你相信“良心大于生命”,你就会拥有勇气与智慧。

我们无法假设未来的际遇,也无法预判各种情境下会做出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我们的人格就是黑夜里的星光,那么当我们老了,就不会觉得虚度此生。

猫城记读后感篇四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猫城记读后感篇五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6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使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猫人灭绝。不战而败。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的影子。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被批,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猫男则试着穿裤子。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和以前民国的毒品差不多。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这样可笑的抵御。(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老舍的原话。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唯一有一点光的地方。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读后感篇六

《猫城记》这本书,大概是在2天之内看完的.这本书写得不是很多,言辞也是正如老舍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不是特别的幽默”,但对于一种寓言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我觉得还是写得很具体的。

先是一个自己对整体故事的复述把,这整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坐火箭到了火星,这个火星的上得人都是猫人,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的。这个人由于飞机出事故,就只有自己活了下来,后来被猫人捉住,学会了猫语。才知道猫城市个什么样的现状,这个人给猫人当守卫,这个这个人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在猫国中生存的,就这样,写了他在农场帮猫人守迷树(一种类鸦片的毒品),后来进入猫城,眼看到猫城的生活状态,从猫城的大街上得人潮状态,到猫城的人民生活,到猫人的教育,到猫人的政治,最后写到了猫人的灭亡。这大概就整个故事的结构。

这本书我还没想好分为什么主题来一一详细解答,因为近期的任务比较多,事情也比较焦急,再说,我也很难对这整本书详细的再次翻看,我只是能提出些段落章句来分析一下。虽然不成什么结构,不能完整表达一个什么逻辑意义,但我还是想借一些段落和章节来写一下对国民风气下降,导致整个民风不好,从而整个社会,每个个体,在这个状态当中悲惨的生活进行一些认识,和批判。这本书,本是对中国当时社会的状况进行批判的,可是看到今天,当今社会仍然还有十之五六像书上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些人也必须感到有一丝警醒和对改造的期望。

我先作一个抄写感想,再做一个自己的总结,具体结构是这样。

书中有一段时对当时权势人和普通人的对比,就是有权势的人对乡下人作恶,甚至于打死乡下人,有权势的人都是毫不在乎的。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加恐怖的是,就是乡下人自己也觉得发生这种事情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好像已经把这种不合理认同,这种思想我们现代的人还依然固有。不对自己已经被侵害的权利作出自己的争取,而是自己默认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而对于这种形式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甘受剥夺,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情况。但是在今天,很多有权势的人伤害到了普通的百姓,而且态度恶劣,可是百姓很少有人起来反抗,只是自己再背地里抱怨。

其中有一句话是说“死了便是死了,活着的总得吃迷叶。”好像别人死了就死了,被侵害了就侵害了,活着得就还是得活着,还是得忍受,还是要去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却无动于衷,保持现状,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思想。就是我们怕麻烦,而所动于衷,这样就造成了所谓的奴性,所谓的权利被别人占用,主动性的丧失。

“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五百个猫兵。”这是对当时的时候中国害怕外国人做的一个批判,可能有些夸张。但我们拿到今天来看,依然是外来的和尚号念经,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外国的人都有一种崇敬感,好似别人天生就要高出我们一个等级一样的。在我们平时的对话,和生活当中,我们都是更尊重外国人,而对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对于我们自己的国家的人,脸色中都有显现出一丝不屑和鄙夷的目光。这是我们最大的劣根性吗?还是我们的民族还没有所谓的民族自信心?劣根性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值得每个中国人自己反思的东西。

猫城记读后感篇七

《猫城记》这本书想必大家都没听过吧,但提起老舍这个人你们一定都认识,这本书就是老舍先生写的。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乘坐宇宙飞船将落在了火星,遇到了火星上的智慧生命体—猫人,以及“我”和猫人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看起来荒唐,实则反映了中国旧社会的昏暗和无能。当中的迷叶,其实就是鸦片,书里的猫人无法忍受没有迷叶的生活就像旧社会的一些人没办法离开鸦片一样,这个迷叶,就像是不能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它可以代替饭吃,但也能让一个国家毁灭,书中猫人的国家,就是被迷叶给弄灭亡的。

书中的“我”又是另一类人,“我”始终都没有碰迷叶,但书中的猫人明明知道迷叶的危害,却又无法舍弃它。我很佩服文中的“我”,虽然“我”被猫人抓去做看护迷叶林的人,但“我”始终都没有忘记要回家这件事,猫人大蝎又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他视财如命,贪生怕死,欺善怕恶,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在被“我”打得鼻青脸肿却毫无怨言,而别人只要偷他一片小小的迷叶他就能把别人打死,就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

在这本书里,没有善恶之分,没有一个人算是善人,尤其是在结尾,猫城国都的房子竞然和像大蝎那样富豪的房子有那么大的区别,平民住的都是贫民窟似的房子,弥漫着一股臭味;而大蝎住的却是辉煌的豪宅,并且拥有一望无际的迷叶林。这时,我才明白,不管在什么地方,总是会发生这种事的。

猫城记读后感篇八

本书十万字,却看得内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简短的小说却能使人读完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现状,让我难受、伤心、激动、震撼。这是现在那些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难以实现的。

读完本书,我感觉书中所举,许多例子都有现在正在发生的影子,猫人尚“迷叶”和“国魂”而现在的人也有“毒品”和“金钱至上”、不提什么女、妻妾、新旧派的激荡和变革……回过头来想想,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不断重蹈覆辙,循环往复的在前进,“换汤不换药”,只是问题显著和问题隐晦一些。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民的愚昧,却深刻地意识到哪怕是“最古的国”、有“最多的宝贝”和“最富饶的土地”只要我们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们成为国的、宝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说本书最令我感触颇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

猫城记读后感篇九

第二次看老舍的《猫城记》,第一次阅读时,在被猫城灭国的惨况深深震撼的同时,也只约莫感觉老舍的政治感悟水平不如他的文学水平,而这次的幽默缺乏,又让我不免遗憾。再读一次,却又让我悟出些许东西来。

1、作者地位。

在豆瓣老舍小组里,经常有人埋怨道跟许多大家相比,老舍全集迟迟未完整发行过的现状。作为文字地方性极强的少数民族作家,我觉得他应该跟如今的香港歌手何韵诗,talkshow高手林海峰相仿,也许不能得到全国读者的喜欢,但应该在相应语言区域,会得到不少群众的认同啊。可是奥运会闭幕的当天,也竟是老舍先生的忌日,同时网络各处,也没见有多少相关的报道。其实光是看《骆驼祥子》的市民底层奋斗,《四世同堂》的沦陷抗争,都不足以让作者被如此冷待。或者说作者的死是一种忌讳,但巴金也是受过牛棚生涯,改革开放后依旧风光。终于我在这本《猫城记》里找回了答案:“大家夫斯基”“马祖大仙”“哄”……看来只要这些名词还在,老舍全集就很难出得全了。

2、历史意义。

这是一本1932年的作品,那时候“大家夫斯基”“马祖大仙”正在江西反围剿中,努力生存。老舍以讽刺的笔墨对待这些远离北方的陌生苏俄事物,也算合理,就像祖辈们如今依旧会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样。传说中诺奖因为书中的这些而给予作者嘉奖,也算符合该奖的特色。讽刺的事物还有很多,如代表鸦片的“迷叶”,代表金钱的“国魂”,只会“抗议”的外交传统。书中还有一处猫人被埋,被誉为神来预言之笔,五年后的大屠杀正好与书中的矮猫埋人对应。这何尝不是跟鲁迅一样的国民性批判呢?至于短浅的教育文化制度,到今天也如此:炒股书,公务员考试书已经占据了书城的最显眼位置了,还有各种快餐文化也充斥货架,各种教育制度越来越不知所以……从吕思勉的分析来看,这都是宋朝以来的民风积累,历史只会在循环中深陷,那么上面的预言更像是循环过程中的历史报道吧。

《猫城记》无意中说中了朝代的敏感之处,因而至今不得彰显,但正是如此地鞭挞入里,因此才可能被时代列为不朽之作。中学时候看老舍,更多地是喜欢他的幽默文笔,如今看来,作者体现出来的区域性和时代性,更值得人们注意留神。由此看来善写湘西文化的沈从文,善写北京文化的老舍,自是比五四时期的许多革命作家更是隽永一些咯。

猫城记读后感篇十

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读后感篇十一

对于大多数不那么熟记历史的人来说,1932年大概是动荡的一年。说大概,因为可能没办法说出那一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没过多久,1933年初日军攻入热河。整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在战火纷飞中度过,没可能1932年反而是平静的一年。

193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发表小说《猫城记》。当然,那个时候,还并没有出现“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甚至“人民”的意义恐怕还不那么明晰。可是从这部作品里,仍可以看到一个有良知的,为了人民伤痛的作家,那如同黑暗中的星光一样的品格。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老舍因为《骆驼祥子》(1936)、《四世同堂》(1944-1948)、《茶馆》(1956)而,事实上这部《猫城记》比他的这些代表作完成得都要早。也与代表作们不同,《猫城记》是一部充满幻想元素的小说,讲“我”和友人驾驶飞机来到火星,却因为飞机失事,朋友身故,而“我”遇到了一群猫人,来到猫国,有了许多体会和经历的故事。隐藏在猫国背后的,是当时的中国。老舍在自序里说:《猫城记》是个恶梦。恶梦好歹会醒,可身在当时社会的人们,有这切肤之痛,还要保持希望,一定十分辛苦。“二姐嫌它太悲观,我告诉她,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这话是安慰二姐,还是催眠自己?猫人猫人,说到底还是人,猫只是托词罢了。

有一些文章说老舍在1932年就预言了南京,因为在故事的最后,矮子猫人们把猫国的猫人们得差不多了(矮子猫人,以及其他的一些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军)。先不说若老舍真的有预言能力,在那个年代预言这么可怕的事情可能会被无知恐惧的老百姓投石砸死,只说这些文章都忽视了在这个亡国灭种的悲剧里,是猫人自己失却了人格,哪怕最后两个猫国人,都是互相撕咬至死,最终才有令“我”扼腕的后果。

在猫国里不断想念着快乐、幸福中国的“我”与猫国的悲观的猫人小蝎,我想都是老舍本人。他为自己构造了这个与当时的中国无比相似的猫国,却说自己来自地球上的光明的中国,仿佛是在文学作品里把自己没有的东西补全,但又不忍心放弃自己,所以“我”是老舍,小蝎也是老舍,“我”表达着对在黑暗中挣扎着的中国,不思进取的国民的痛惜;小蝎表达着在黑暗中的中国的老舍那悲观的情绪。

他不怪国弱,不怪列强,他只是怒国民不争,他不相信如果所有人都反抗,如果国民懂得合作,还会失败。就算失败,也是有尊严的失败,脊梁不会弯折。可是他看到了为了占便宜、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踩踏别人尊严的人,看到那些邯郸学步的教育,他不想悲观,可是现实容不得他不悲观!

猫城记读后感篇十二

本书十万字,却看得内心百感交集。一本如此简短的小说却能使人读完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现状,让我难受、伤心、激动、震撼。这是现在那些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难以实现的。

读完本书,我感觉书中所举,许多例子都有现在正在发生的影子,猫人尚“迷叶”和“国魂”而现在的人也有“”和“金钱至上”、不提什么妓女、妻妾、新旧派的激荡和变革……回过头来想想,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不断重蹈覆辙,循环往复的在前进,“换汤不换药”,只是问题显著和问题隐晦一些。

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最清醒的猫”大鹰如何为国慷慨赴死,一位“最敷衍的青年”小蝎如何尽力救国,最后无奈求死。时代的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最可怕的是:孤独!

要活在清醒中是多么困难!更何况还要想方设法救国。一个国的人来打,只有两个人想着救国剩下的都在抢着投降……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个年代人民的愚昧,却深刻地意识到哪怕是“最古的国”、有“最多的宝贝”和“最富饶的土地”只要我们不努力、自由人代替我们成为国的、宝贝的、土地的主人。

最后我想说本书最令我感触颇多的:“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再见,地球先生。”

读到此句泪水涌出……良心是大于生命的,就这句话,能使多少青年受益啊!

猫城记读后感篇十三

用几天时间读了老舍老师比较独特的作品,《猫城记》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本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小说。或许是不喜欢那段历史,我一直很抵触看这本书,这或许就是为什么10万左右的书,看了将近一星期。

不厚的书,包含了太多东西。剖析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主人公一开始被捉,那情形让人不由想起“”时期,受压迫的知识分子;学习猫语言,知道猫国的国食——迷叶;了解到国情,全国上下无论老少都不做工,不种粮食;欺骗是交往的手段,迷叶是交流的前题;教育是无用的东西,小猫人打教员,骂校长,人人上大学,人人以第一的成绩毕业,却什么也不用学习;图书馆里的书被卖到国外,博物馆的文物被买到国外,除了女猫人和迷叶,其他无用的东西,都被卖到国外创外汇,如果有这个东西的话。没有医疗,迷叶可以治一切的病,像不像万能的鸦片呢?革命叫做“哄”,皇上却是“万哄之主”;因为外国有夫斯基,猫国就要“哄”一次“大家夫斯基”,夫斯基是什么,又没人可以回答。

小歇,一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看清了一切,是唯一一个用头脑思考的有实力的猫人,有没有一点鲁迅先生的影子呢?令一个没有实力的是大鹰——大家给的外号——一个只出现在两个章节,一章节在说实话,一章节头被挂在城门口。清末期有多少无名之士像大鹰一样,用生命的代价妄想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呢?迷,小歇的爱人,即使整天听小歇的理论,还是摆脱不了“看戏”“拜大仙”的老思想,可见猫人思想之顽固。外国人在猫国有专门的城,猫国贵族靠外国人看守迷树林,猫国最后被外国人赶跑,被比猫人还要矮的外国人,呵呵,比猫人还矮。皇上在外国入侵的时候“迁都”,猫人学者在逃亡的时候还在为皇上的垂怜争吵。猫国最后两个猫人互相咬死,其中的含义呼之欲出了。最后主人公回到了那个平安美丽宁静的中国。

小歇也说过猫国灭亡的原因——糊涂。猫人已经失去了一个民族应有的品格。

“一个人没有了人格,他就不会被当做人看待。”失去了人格,无法自称为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117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