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7:53:04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通用21篇)
时间:2023-11-08 17:53:04     小编:LZ文人

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个人和职业生涯的成功至关重要。写总结时,还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总结作品。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的肯定,我们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一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而传承千百年的中国传统风俗文化节日“春节”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朴素而生动的表达出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温馨和美好,是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拓展有关只是的很有用的素材。

进入六年级以来,感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因此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腊八的风俗、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舍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1、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3、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

(二)交流

1、检查生字词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3、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从这道练习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请你从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中任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好好研读相关段落,看看这个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并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一)腊八

腊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交流: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里面是个什么句子?文章当中引用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师小结: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老舍说的这句话,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带着这种风趣幽默,再读这句话。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你对这个句子怎么做的批注?(抓色如翡翠色味双全)腊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吃得很香很美味)你想不想吃?那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入句子中美美的品一品这腊八蒜吧。(读到年底、、、、、、、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指名读,齐读)

作者运用了两个词,就使腊八蒜这么馋人,那你觉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啊?(简练准确)

(二)除夕

除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守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除夕留给大家的总体印象是热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你你会发现这一句是个什么句子?除了以上同学谈到的那一些,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闹?看来字里行间都在写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热闹。

再看一下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特点?

(三)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对比)

那这一天人们有哪些活动呢?请结合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这类提示性的词语来说。

(四)元宵节

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接着一个,过完了除夕、过初一,那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是什么?(元宵节)你怎么知道的?(重点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品读“又”字)

那请同学们同位合作学习元宵节部分,看看元宵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部分在写法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可从从表达手法和结构特点两方面考虑。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观花灯吃元宵)

(2)作者着重写了哪部分?那你现在知道表达特点这个空该填什么了么?

(3)作者把花灯描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一)学完这节课,你在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呢?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认识13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什么地方游玩吗?

2、学生交流。

师:老师去过北京,那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今天我们一起去那看看,去领略那里的美。

3、板书课题《北京》。学生齐读,读准“京”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读课文,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3、小老师提醒难读的字。

4、男女同学轮流竞赛读生字词。

5、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请小朋友说一说容易识记的方法。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动手书写。

注意:

1、同偏旁的字:坛、城 国、图

2、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导入。

二、学习课文

1、师:上节课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交上了好朋友,那我们同桌小朋友合作把课文分段读一读。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会谈到北京很美丽)

4、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体会北京的美丽。(板书“美”)

5、指导2人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

1、北京美在哪?我们一起去瞧瞧。(播放北京城图片、配音介绍)

2、看了图片,听了介绍你觉得北京哪美?

3、学生自由说。

a: 结合课件让学生理解天安门的庄严、美丽。天安门广场的宽阔、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大。

b: 指名读,结合图片指导学生朗读。

c: 师: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前,天安门城楼高高耸立着,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是何等的庄严啊!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好好的读一读。

d: 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题检查背诵情况。

e:多美的天安门啊,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儿,它就赞美了美丽的天安门。让学生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f: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继续游览看看还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4、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交流。

b:用“――”划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c:读一读词语,不理解的到小组里讨论或者通过读书结合课文把它弄懂,赶快读书吧!

e:绿树成阴(图生活经验)川流不息(图演示)

f:能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玛?能用一个就用一个,用上几个就更好。在四人小组说。指名说。

h:交流优美的句子:出示句子(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指导朗读,结合图片感悟。

i:说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读得更好,再读书。小组内开展读书比赛,读一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评一评,谁读得最棒,我们就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三

1.借助拼音认读"央,瓦,庄,严,阔,矗,碑,周,毯,似,拼,案,坛,迹,厦"15个生字.特别是要能读准后鼻音,翘舌音和第三声的生字.

2.通过课文上下文和老师的讲解,课件的展示理解四字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3.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检查预习。

师板书课题,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二,听,读学文。

1.听录音机范读,要求学生留心听,记好自己不会或者难读准的字的读音.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师范读,齐读,并在此过程中讲解四字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四字词语.

4.四小组轮流分段朗读课文.师评价,讲解,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三,指导写字。

1.师板书生字拼音,"我写你拼".

2.指名拼,并说出该字的笔顺,"你说我写".其他学生当评委.师相机强调笔顺,结构.

3."我指你读".

4.生描红,练写,完成书p48.师巡视,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并酌情辅导.

课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咱班的课堂常规有了进步.同学们都渐渐能当好小评委了,而且在教学活动形式转换和环节过渡时与老师配合得很好,节省了课堂管理的时间.

此外,同学们写字越来越认真了,背诵课文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但是老师花在字词上的时间较多,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把握得不够好.

建始实验小学 唐开菊。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由《识字二》《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几篇课文组成。全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学生搜集北京的历史资料,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接着我要学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最后我按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布置学生收集“天an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优美公园”“高楼大厦”等,让学生把对“北京”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聚焦”,抓住重点对北京的美通过“窥一斑见全豹”的形式呈现出来。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电脑、摘抄、剪贴等多种途径认识、了解了北京。

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an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an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an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an门的“庄严”;把天an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目标:

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情感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1.板书课题:半边井,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2.那我们就一起学习8课,半边井。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认读字表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为质疑问题找到答案。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区分:港和巷、砖和砌,默读课文,思考习题提出不懂问题。

1.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

2.回答课后习题:人们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从哪看出鹿港有人情味?)。

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3.指导朗读:怎样朗读才能让听众感觉到鹿港的人情味?

说说我们生活当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学习了自学课文的方法:

自读,读正确;

默读,想答案;

朗读,提问题。

以后遇到新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学。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8*半边井。

人情味儿。

井口一半在院子外,一半在院子里。

学生能给从课文中懂得一定的做人道理,就是个别的学生朗读还不过关。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五

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老师、同学的帮助读准字音。

教学流程

2.组内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评议。

1.说一说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质疑问难。

6.答疑解疑。

1.学生分组练习。

2.推荐朗读。

如果你是禹,你会放下工作,回家探望亲人吗?

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洪水就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中国的水利而前仆后继,课文中的大禹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中国治水利的英雄,那么,中国为什么多洪水?中国的水利情况又是怎样的?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又又哪些内容是书上所没写到的?大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资料看一下,也可以写下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过家门听骂声,

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哨口信,

治好洪水转家门。

作业 朗读课文。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六

2、上网阅读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现象。并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个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小故事。

网络课件。

一、齐读课题。

二、网上自学课文。

1、教师:你对哪一组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故事最感兴趣,你就选择相应的这个自然段,好好地读读课文。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读懂课文,你可以先打开“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

2、学生自己读一读“学习提示”。

3、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组动物自学。读课文,结合图片等。

4、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收获。

三、创设情景。

2、学生帮助小记者提问。

3、采访活动。学生可以以小记者的身份自由采访,其他学生则是刚才自己选读的那组动物的角色。小记者自由采访,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4、相机指导读好课文。

四、拓展学习。

1、教师: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想不想进一步了解。

3、仿照课文2、3、4自然段,写一个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小故事,用文字发表在交流区。

4、交流评议。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2、了解除夕和正月初一不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喜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了解除夕和正月初一不同的特点。

难点:感受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喜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阅读思考法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组织上课。教师: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2、教师通过歌曲导入春节这一节日,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感知本文的写作顺序。本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深入研读

1、走进文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除夕和正月初一的截然不同。

(1)除夕夜:热闹。从“人们的活动”和“味色声”的描写体现出除夕夜的热闹。

(2)正月初一:悠闲。从“人们的活动”看出正月初一的悠闲。

(3)配乐朗读,读出除夕夜的热闹和正月初一的悠闲。

2、分析详写除夕和正月初一的好处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重点。

(四)拓展学习

请学生分享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传说,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进行分享。

北京的春节

除夕夜:热闹

正月初一:悠闲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八

通过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帮助学生对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进行归类。通过抄写句子的练习,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句,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通过写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句,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1、比较每组两个偏旁。

2、独立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3、同桌订正。

二、抄写句子。

1、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书?给大家说说书的内容。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读读听听。

3、抄写句子,注意别抄错字。

4、检查:读一遍,有没有多字少字现象。对照看,有没有错别字。

三、读儿歌。

1、借助汉语拼音独立阅读。

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3、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优美和冬天的神气。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冬天。

5、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6、朗读比赛。

7、自己写几个描写关于冬天的词语、成语或句子。

四、写字。

1、观察字的结构。

2、指导书写。

3、独立书写,把字写匀称。

课后反思:在读短文时学生基本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初步对积累词语有了认识。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2)说说你看了什么?

(3)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5)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2)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4)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5)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3)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4)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5)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一、导入  ;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一

1.情感目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颂北京的,感受科技给北京带来的新变化,增进热爱家乡、热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知识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一个古老、文明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产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

两课时。

(或:你去过那些地方,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1.文中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

2.说说北京的古建筑和新变化,体会是什么带给了北京如此大的变化是科学技术。

(旋的有半边,厦的部件夏不要少一横,佳的右边是两个土,厅、府、厨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1.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爱北京的情感,划下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3小节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爱北京的理由。

体会唱不够,道不尽,不说,只看,单想等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

2.比较2-3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写法、内容)。

内容2小节写的是老北京的老建筑老传统,老文化;3小节写的是新北京的新建筑新科技新面貌。

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规律背一背。

3.体会1.4小节的不同。

1小节是告诉读者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最爱的是北京,4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1小节的内容,而是再一次表白对北京的爱,抒发唱也唱不够,说也说不完的爱北京的情结。

比较之后再来读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4.跟着磁带唱这首歌。

5、说说你还去过北京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去过()名城,

也走访了不少()。

我还是最爱咱们的北京。

不说()的(),

也不说()的()。

喝不够(),

道不尽()。

单想那()、()。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6、你还去过祖国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7、交流、评议自己写的小诗。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北京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读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小刚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体会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之情。

3.能结合自己参加的家务劳动,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小刚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体会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之情。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劳动吗?劳动后你们什么心情?一个小朋友干完家务后,他说:味道果然不同!这是怎么一会回事呢?请打开书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

汇报:小刚帮助爷爷培育豆角和丝瓜;当他吃到自己参与培育的豆角时,觉得味道鲜美,特别好吃。

2.正确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音:瓜蔓结束嚼着夹了一根差别。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音,断对句。

小组互读检测------班中抽读检测指导。

三.细读课文,了解小刚吃的豆角“味道果然不同”的原因,体会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之情。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普普通通的豆角,小刚吃了却说“味道果然不同,真是鲜美极了。”试着画一画相关的的句子。

2.仔细读读你画的句子,想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他每天帮助爷爷浇水、除草、还是过一次肥。

走的时候,他带了几条丝瓜和一书包豆角,这些都是小刚自己动手摘的。

3.集体交流,体会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之情。

四、口语交际。

说说你参加过哪些家务劳动(帮助大人买菜、做饭、洗碗、收拾房间、给花浇水等),你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你做了这些家务,为什么很高兴呢?

五、小结。

读了小刚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24味道果然不同。

板书设计:

亲手培育。

品尝劳动成果味道果然不同。

亲手采摘。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四

认读6个字。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产生学习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板书:

我北京老人。

迷路耐心指路,驮到终点热心助人。

给别人让座给我让座善解人意、懂得心疼别人。

教学反思:

在写作写法上,学生知道的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的词语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五

认识10个认读字。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及进行评价人物练习,使学生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父母的教育。

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教育学生知道感恩。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

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母亲节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质疑导入。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的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认识新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从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秘密萌生——秘密攒钱——秘密实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重点讨论秘密攒钱的过程。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鲁本秘密攒钱的,他为什么要秘密攒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读全文,突出重点。(有关描写母亲为全家操劳、鲁本卖掉最后的两个麻袋、母亲节送胸针等部分)要读出对母亲的理解尊重、体贴关爱;读出急切;读出母亲的激动、欣慰;鲁本实现愿望的兴奋的语气和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阅读延伸,升华情感。

讨论:你认为鲁本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认读一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收集有关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料、事例等。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泪吗?它为什么落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认读生字。

2、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默读课文。

(2)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泪水”?

3、全班交流。

(1)可结合收集的资料谈感受,教师引导。

(2)引导揣摩青年教师的心理。

a、面对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朋友产生了什么想法?

b、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用笔画下来)(读读孩子们说的话)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

c、当这位教师买来冰激凌,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4、浏览全文,再次体会“冰激凌也很感动,也留着白色的泪水”。

5、小结: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让孩子们那么激动,难怪老师的心情如此复杂,也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板书设计冰激凌的眼泪。

知难而退无法平静稍稍安慰。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七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

3、搜集奥运格言、奥运会会旗、奥运名将故事。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八

 】看到“北京”这一题目,首先我们会想到它是我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称和古都之一,题目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文中描写了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五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教材设计理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北京,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有感情的读课文学会字词。

 :了解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爱祖国。

:投影片

 :2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天安门在我国首都北京城的中央,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课“北京”

伸出右手跟着老师来书写课题(强调北的笔顺)齐读课题。

1、课前老师安排了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或图片你们完成了吗?好,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自由介绍。

2、同学介绍很多有关北京的资料,那么文章中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北京那?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3、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度准字音。

4、再读文,一边看着字一边看着音来读,要把句子读通顺。

5、浏览读,标出自然段,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6、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7、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a、开火车读b、给字组词c、选词说话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物。学生汇报。

9、放天安门、纪念碑、大会堂、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景。

10、学生练读。

:北京是现代的大都市,这里有很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许多人都喜欢到北京参观、访问和游览。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同桌互读。

3、全班比赛读。

1、知道“北”的笔顺。

2、仔细观察其余八个生字。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什么地方游玩吗?

2、学生交流。

师:老师去过北京,那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今天我们一起去那看看,去领略那里的美。

3、板书课题《北京》。学生齐读,读准“京”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读课文,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3、小老师提醒难读的字。

4、男女同学轮流竞赛读生字词。

5、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请小朋友说一说容易识记的方法。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动手书写。

注意:

1、同偏旁的字:坛、城  国、图。

2、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导入。

1、师:上节课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交上了好朋友,那我们同桌小朋友合作把课文分段读一读。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会谈到北京很美丽)。

4、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体会北京的美丽。(板书“美”)。

5、指导2人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

1、北京美在哪?我们一起去瞧瞧。(播放北京城图片、配音介绍)。

2、看了图片,听了介绍你觉得北京哪美?

3、学生自由说。

a:结合课件让学生理解天an门的庄严、美丽。天an门广场的宽阔、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大。

b:指名读,结合图片指导学生朗读。

c:师: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前,天an门城楼高高耸立着,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是何等的庄严啊!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好好的读一读。

d: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题检查背诵情况。

e:多美的天an门啊,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儿,它就赞美了美丽的天an门。让学生跟唱《我爱北京天an门》。

f: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继续游览看看还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4、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交流。

b:用“――”划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c:读一读词语,不理解的到小组里讨论或者通过读书结合课文把它弄懂,赶快读书吧!

d:老师评价:刚才我发现好多小朋友很会读书,他们读懂词语的方法各不一样,下面请几个同学介绍一下。

e:绿树成阴(图生活经验)川流不息(图演示)。

f:能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玛?能用一个就用一个,用上几个就更好。在四人小组说。指名说。

h:交流优美的句子:出示句子(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指导朗读,结合图片感悟。

i:说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读得更好,再读书。小组内开展读书比赛,读一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评一评,谁读得最棒,我们就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j:得到大拇指夸奖的同学站起来,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

k:喜欢这两段得小朋友都站起来读一读,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

l:北京真美啊,你们读得真好,使我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了,我们合作一回吧!你们读第三段,老师读第四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自然接最后一个自然段,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你看他们多自豪啊!再读,(把感情读到位) (板书“真美啊”)。

6、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四、拓展。

师:北京很美,但是我们南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昌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音乐播放南昌图片)让我们拿出笔和纸写一写我们可爱的南昌。

五、板书。

北京真美啊!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二十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

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

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

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齐读最后一小节。

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

4、分组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听写词语。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一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品味。

1、出示第一、二段,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中国赢得了什么?喜讯刚刚传到,人们就怎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沸腾”

(2)人们是怎么欢呼呢?请你也来学着欢呼一下。

一起去看看这个场面吧(播放录像),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4)指导练习,读出欢快的语气。

2、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一下子就沸腾了,天安门的广场是怎样一幅欢庆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想想你读懂了哪句话?

(2)相机交流讨论。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天安门看一看,感受一下这欢乐的气氛(看录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你们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说人们都在做什么吗?)。

看到这欢腾的场面,你心里高兴吗?我们和他们一起欢呼,跳跃吧。指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此时的夜空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从“映亮”中体会人们的欢乐。

人们是那么高兴,那么地激动,天安门广场成了——引读句子。

(4)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人们此时兴奋的心情吧。

3、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引读。

(1)“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

(2)在这一刻,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三、总结延伸。

2、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指导写话。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向父母或提问或查阅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情况。

3、摘抄北京申奥口号,奥运格言、名言。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在教学生字时,让同学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为了让其他同学不写错别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怎样才能把生字写美观?让孩子来“展示自己”,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平时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2008,北京!》后,引领学生阅读了一系列关于北京奥运以及介绍北京风貌的资料,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奥运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100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