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要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跟随。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提前准备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指导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编写一份好的教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教学步骤的详细安排、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评价手段的科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大家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教案范例,提高自己的教案编写水平。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一
一、填空。
1、被除数与除数都是16,商是;除数与商都是16,被除数是()。
2、374÷34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34看作()来试商;264÷2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3、()除以23,商与余数都是12。
4、()÷34=21……(),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5、()个14是112,368是23的()倍。
6、从522里连续减去()个29,结果是0。
7、()72÷29,要使商是一位数,()内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内最小填。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2、一节火车车厢限载60吨货物,要运走560吨货物,至少要多少节这样的火车车厢?
3、做一个中国结要用去60厘米丝带,小星买了7米的丝带,最多多少个这样的中国结?
6、三味书屋打算把600本《故事大王》寄往外地,如果每包40本,需要捆成几包?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做p12(6)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2、做p13(7)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3、做p13(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4、做p13(9)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
(9只大船,2只小船最为合理)。
5、课堂作业:p13(9)思考思考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四
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求得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它只要求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因此,计算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性。例如:教学40÷2、46÷2时,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通过学生摆学具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掌握算理,最后引导同学们用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反思如下: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不足: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做p12(6)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2、做p13(7)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3、做p13(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4、做p13(9)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方案。
(9只大船,2只小船最为合理)。
5、课堂作业:p13(9)思考思考题。
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2、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教学难点:十位上余下的数与各位数合起来再除。
教学对策:创设情景,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新。
1、出示准备题:把40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指名列式计算。说一说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二、新授例题。
1、把准备题改成例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1)借助学具摆一摆。
a、分法一:体会到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b、分法二:先把5筒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平均分成5只;再把2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只;最后得到每份26只。
(2)引导比较分法,形成统一认识。
(3)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4)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78÷384÷692÷280÷5。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自行练习。
(2)再通过比较,沟通每组两题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1)热水瓶的价钱是一幅画的几倍?
56÷4=14。
(2)热水瓶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56÷2=28。
(3)一幅画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4÷2=2。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0页例3,第51页“试一试”;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沟通情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愉快地参与认识活动。
2.合理利用微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能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在充分感受实物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方式多样,和同学们互动,共同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口算卡、多媒体等。
教学资源: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配套光盘。
表达训练:40÷2=206÷2=320+3=23。
46÷2=23(个)。
23。
246。
2……2个十乘2是4个十。
6
6……3个一乘2是6个一。
答:每班分得23个。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口算:80÷4=27÷3=90÷3=。
200÷4=150÷5=500÷5=。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八
新课标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12页。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注重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挂图。
1、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养鸡场。(出示挂图)。
请把你看到的,用数学语言说一说。
(图上只能看到:整齐地排列着3排鸡笼,还有3排鸡蛋。)。
问:利用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吗?
补充信息:一共有600只鸡。
现在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有多少只?)。
2、你会解答吗?说给同桌听听。
交流:6003是什么意思?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到200的?
引导学生认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在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只是在后面别忘了加两个0,这样算可以使计算更快。)。
1、出示:这些鸡2天共生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2、读信息后,一起列出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板书:9862。
第一步:估计。
现在根据这个算式,你再来估计一下600鸡平均每天下多少蛋?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略)。
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你认为该怎么算?
(先算百位上的9除以2)。
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
强调:9个百除以2,得到的是4个百,所以4要写在百位上。
你会接着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在书上。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是同桌的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说说道理。
3、验算。
请大家写出验算的竖式。
指出: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除法竖式,你觉得和我们上学期学的有不同的地方吗?(特别长)。
问:怎么会特别长的啊?(这学期学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分三步除:百位、十位、个位。)而且在算之前,先要估计得数可能是几百多,算之后还要验算自己的得数是否正确。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1、完成书上的第2页第2题。
练习前问: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请大家认真完成再交流。
2、讨论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完了问: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把你的想法与你座位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结论一样吗?
全班交流。(注意: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第2页第3、4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九
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学生列式:52÷2。
复习提问:应用最近所学的什么知识?能否解决?
分析算式52÷2,引导学生发现和之前遇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区别,即出现了余数。
(二)讲解新知。
根据问题特点,师生借鉴之前学习经验提出利用小棒探究或解释计算过程。教师明确:1筒羽毛球为1捆小棒,1只羽毛球为1根小棒。
组织小组活动,尝试表示将52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
小组代表反馈,教师引导辅以学生阐释,展示将剩余1捆拆开与2根合为12根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剩余1捆”、“2根”、“12根”、“平均分”等在除法算式中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并让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竖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乘法进行验算。
(三)课堂练习。
想想做做:(1)78÷3(2)70÷5。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要点及验算方法。
课后作业:想想做做剩余题目,尝试先估算,再计算。
(略)。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
上星期老师和领导们听了我的公开课,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说不紧张是假的,特别是上课时间晚了近10分钟让我心里很没底,生怕讲不完整节课比较赶进度,所以很多准备的东西比如引入国学经典、板书的完整、班币的奖励都实施的不是很到位。上周末我们数学组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对我的公开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听取其他老师公开课的优点和不足,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课堂上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注意点,针对这次公开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我公开课的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除尽)笔算及验算”,首先课题太长,数学强调的是语言简练,老师们给我提的意见是可以只写重点,因为这一单元前面已经学过一个信息窗,课题可以改成“十位不能除尽的笔算及验算”;老师新授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复述一遍,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巩固练习这部分要训练好,不求多,但是练的每个题都要讲的扎实明白;其次,校长提到在让孩子们口算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们一点时间浏览题目,心算一下,这样孩子们心理有所准备,课堂效率高;再次,板书问题,一定要完整,单位、作答要板书上,不能只写答后面省略,在课堂上讲到验算时我没有给学生们强调一定要写上“验算”两个字,所以孩子们爬黑板验算时没有写上这两个字,教的时候就要教正确,讲明白,语言要规范;前面讲的内容要为后面的总结做铺垫,总结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讲完后再系统的总结一下,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另外,校长提到的找信息提问题时,板书的信息要分类整理好,画线和角时必须用教具画好,课堂活动用卡片、木棒等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总数是多少,尽量用ppt中的教具,如果用别的替换,要说清楚教具代表的是什么......这些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把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一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1课时。
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30÷3=80÷4=18÷3=。
16÷4=48÷6=24÷6=。
81÷9=18÷9=20÷6=。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二)讲授新课。
把4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谁能分一分。找同学出来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一看。
(先分给每班2筒,是20个,余下2个,每班再分得1个。每班共分到21个。)。
学生在练习本独立列式计算。
同桌的小朋友交流如下问题:
你在计算的时候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
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教师边说边演示:如果再添一筒羽毛球,也就是5筒羽毛球和两个羽毛球。
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
(三)重难点精讲。
列式:52÷2=()。
尝试列竖式计算:
让学生观察、试除,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分一分?
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学生分的时候,先分每份2个十,剩下的1个十没法分怎么办?重点说清要把余下的1捆拆开,和2根合起来再分。即:每份先分得2个十,余下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再分,每份6个。
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写呢?谁来说一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
追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怎么除?(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余学生完成书上第56页的填空。写成除法算式如下:
用彩笔把竖式中的关键标出。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
检验:这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
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55÷3=找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
重点追问:十位除后余2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剩下2以后是怎样除的?(用彩笔把竖式中的关键标出)。
有余数的除法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时,该怎样处理?
(四)归纳小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时,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五)随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96÷860÷474÷266÷5。
3、想想做做第3题。
48÷4=64÷2=。
48÷3=64÷4=。
75÷3=96÷6=。
77÷3=99÷6=。
4、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计商是几十多,再用竖式计算。
64÷585÷395÷491÷2。
5、想想做做第5题。
6、
54÷2=78÷5=68÷4=。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二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做p12(6)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2、做p13(7)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3、做p13(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4、做p13(9)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
(9只大船,2只小船最为合理)。
5、课堂作业:p13(9)思考思考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三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一、解决被除数首位除完有余数的问题。
1、出示50÷2=,用小棒分。
4、总结,被除数的首位除不尽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化整为零继续分。
二、出示例题。
1、看图,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2÷2=。
3、谁能说说用小棒该怎样分?“先把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再化整为零,和2合起来继续除,把1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是26”
4、重点训练“合起来继续除”
5、教学生书写的格式,教师板书,指导算法。强调十位上余下1怎么办?接着用几除以除数?边讲边写。
6、学生自己在书上把剩下的式子写完,之后并且验算一下。
三、笔算针对练习。
1、完成第一题的四道题,一个组完成一题;
2、学生上黑板板演,并且全班讲解,纠错;
3、统计学生做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四、对比练习。
2、呈现75÷3和77÷3,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出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四题,学生自己观察,看图;
2、学生叙述,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几位学生把图上的信息说完。
3、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60÷4、60÷5。
4、出示第五题,看图,在图上有哪些信息?(语言:xx的单价)。
5、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有选择的计算,不支持过于简单的问题。
六、估算教学。
1、出示题目,并且让学生去估计;
2、说清楚估计的方法,学生自己说;
3、引导学生总结:只需要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就行了‘。
4、语言:一十多、二十多、三十多......
七、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课堂作业补p6。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使学生会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探索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意、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然而习惯上教学本课时,一般都是按教材的编排与呈现顺序进行复习、出示例题、呈现小棒图、讲解算法、练习。这样的教学看似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也利用小棒图让学生经历将直观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也会获得对"口算除法"方法的理解。但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习者除在知识积累的量上获得增加外,其思维能力、认知策略、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等作为人的一般素质方面,获得的发展是微乎其微的。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教学目标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得以落实。基于上述分析和考虑,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把数学学习过程加工成儿童"再创造"的活动。
一、引导编题,于探索挑战中"体悟"
师:老师这儿有两道除法题,请同学们口算一下。出示60÷3= 15÷3=
学生算完上述两题后,提问:计算这两道除法题时你们感觉怎样?
生:很好算,一下子就算出了结果。
师:那接下来我再出几道好算的除法题。随手在60÷3=20的后面板书如下:30÷3= 80÷4=算完后提问:有谁知道接下来老师还会出一些怎样的'"好算"的除法题?大家可以大胆地猜一猜,出一出。
师(故作惊讶地)诱问:这些好算的除法题你们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我们发现前面算的几道除法题都是一个整十数除以一个一位数,而且正好除尽,所以我们后来出的都是这样的除法题。
师:接下来我要出像15÷3=5这样好算的式题,你们会出吗?
学生出后,教师板书在下面一行,成为:
24÷6= 48÷6= 72÷8=
师问:下面这行除法题为什么也好算?
生:因为这些除法题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算。
[评析: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先让学生口算两道除法题,在学生有了"好算"的体验后,教师再把学生组织在"猜、编好算的除法题"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他们在先前两道"好算"的除法题的启发提示下猜、编出了两类"好算"的除法题,通过猜题、编题、算题,充分获得了对于"好算"的除法的感受。这种直观的"整十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和用表内乘法口诀算除法"好算的经验,将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的启示作用。
二、制造冲突,于问题情境中"体悟"
生1:用笔算除法的方法算的。
生2;在脑子里想一个竖式后再算的。
师:算这道题的感觉与算上面这些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面两组题好算,这道题不好算,难算。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不是所有的除法题都像上面两组那样好算的。
师诱导:要是有什么办法使这道题也能像算上面的题那样好算,就好了,你们说对不对?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讨论讨论。
[评析:原有的经验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所造成的认知冲突常常能激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热情。就在学生形成了对于除法都好算的得意心理后,教师出示75÷3=?让学生知道已有的好算的经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认知困惑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下面的学习在策略上作了引导。
三、沟通联系,于迁移同化中"体悟"
15÷3=5 75÷3=
说:"大家试着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看看,能不能得出使75÷3好算的办法?"学生恍然大悟。
生1:上面两题的被除数加起来等于下面这道题的被除数,它们除数都是3,上面两道题的商相加就是下面一道题的商。
生2:算下面这道除法题的时候可以像算上面两道除法题那样来想。即75可以分成60和15,60÷3=20,15÷3=5,20+5=25。
师: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试着算几道题:36÷2= 48÷3= 60÷5=
算完后,教师让学生概括一下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再引导学生把上面的方法迁移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如450÷3=?)。具体过程略。
四、引导探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
1.在课尾,教师出示:
问:在计算75÷3=?有这样一种想法,你们觉得对吗?
生:对的。
师:对这种算法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这种想法尽管也能算出结果,可是太麻烦了。
师:原因在哪里?
生:这种想法在把75分成两个数时,整十数30小了一些,我认为分成的那个整十数既要能除以3正得几十,又要尽可能大,所以75分成60和15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
师:通过这道题的深究,你能为以后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提一个什么建议?
生:把被除数分成两个数时,分成的那个整十数要尽可能大,除以除数又要正好得几十。
2.师: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方法,还知道要注意什么。
生2:我觉得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生3:我觉得口算要算得快,要找窍门,做事也要找窍门。
生4:……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今倡导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主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该放处"。上述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探究,从而既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最后的学习回顾,又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申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因为课程的实施最终是通过教师的中介而得以落实的。为此,笔者以为教师应强化课程开发的意识,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再也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纯粹地看做是忠实地执行与实施教材,而应该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因时、因地、因生、因己灵活地处理、开发教材,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同时在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中焕发自己的生命活力。面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一内容,我们没有就教材教教材,而是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着眼,在当代主体性教育论、认知心理学、数学学习论的指导下,把这一内容看成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载体,把学生参与学习口算的过程加工成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体悟和"再创造"的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篇十五
2、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位除时有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十位上余下的数与各位数合起来再除。
创设情景,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突破难点。
挂图、小黑板等。
1、出示准备题:把40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指名列式计算。说一说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1、把准备题改成例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
2、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1)借助学具摆一摆。
a、分法一:体会到先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
40÷2=2012÷2=620+6=26。
b、分法二:先把5筒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剩下1筒;再把一筒散开,平均分成5只;再把2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只;最后得到每份26只。
(2)引导比较分法,形成统一认识。
(3)学生复述分的过程。
(4)用竖式计算。
26。
3)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3、验算。
26×2=52。
1、想想做做:第1题。
78÷384÷692÷280÷5。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自行练习。
(2)再通过比较,沟通每组两题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1)热水瓶的价钱是一幅画的几倍?
56÷4=14。
(2)热水瓶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56÷2=28。
(3)一幅画的价钱是茶杯的几倍?
4÷2=2。
想想做做:第2、4题。
板书设计: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26。
2)52十位上的5减4等于1,
4这个1实际上是多少?
12。
1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16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