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4:13:14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8 04:13:14     小编:书香墨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是对我们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写心得体会时,要认真阅读和分析相关的材料,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一

以前我们到作文班都是写作文的,你知道今天我们作文班在干什么吗?想知道的话,请往下看吧!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投粽子到河里,让鱼虾吃饱粽子,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今天我们作文班就来包粽子。材料有:粽叶、糯米、绳子。鲍老师还给我们做了示范:先把粽叶包成漏斗状,再把糯米用勺子勺进去,接着用勺子压实,然后用剩余的粽叶把上面盖住,最后用绳子扎起来。看完示范后,有的同学跃跃欲试,胸有成竹地说:包粽子对我来说,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有的同学却垂头丧气地说:老爷爷绣花难!还有人心里忐忑不安,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今天的包粽子活动可真有趣!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二

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便投入了滚滚激流。2000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天,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或把包好的粽子扔进湖里,以免龙虾和鱼吃屈原的尸体。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一下这样的气氛,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了。

包粽子之前,首先要把箬叶洗净,然后再放在开水中泡软。准备好蜜枣,蛋黄,肉干,花生等陷儿,再放进锅里煮熟后,就可以开工了。

开始包粽子了!先把箬叶折叠,做成一个窝状,再展开;接着把陷儿放进糯米和粳米里,和在一起搅匀放在箬叶上,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糯米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主要在最后一步,粽子包的好不好、美观不美观,看四个角是否对称、有型。我包的时候老是把四个角揉歪,成一个球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一个小时后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当我看到香味扑鼻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时,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今年端午节,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感觉那是不一般的甜。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三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这个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人们会在端午节那天包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制凉茶、画额等。

端午节的前夜,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超市购买包粽子的食材和材料。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红豆、花生、红枣以及紫薯,然后买了许多的糯米。我和妹妹去寻找竹叶,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最终询问了售货员阿姨才知道竹叶在哪里。

端午节那天,妈妈早早的叫我和妹妹起床,说要教我们包粽子。我们快速的起床,刷牙洗脸,迫不及待的准备包粽子。妈妈先把买的糯米洗好,妹妹细心地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到小碟子里,我把竹叶放到水里浸泡。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我们大概明白了一点,就尝试着自己包。可是,我们包的要不是露米就是把竹叶给弄烂了,弄得我们俩手忙脚乱的。妈妈看这个方法教不会我们,就只好手把手教我们。教完之后,我们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先拿出两片竹叶,然后把竹叶尖的两头对着放在一起,沿着边缘卷出一个漏斗状的,然后挖一勺糯米,放入卷出的漏斗中,放一些馅,用竹叶包住糯米,然后用绳子把包的粽子捆好,就大功告成了!

不一会儿,我们一起包了许多粽子。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了煮,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让人垂涎三尺。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四

“粽王诞生了!粽王诞生了!”当我还在睡梦中时,就被这阵噪声吵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时光倒流一小时吧!

一群人正抬着一座跟小山一样的粽叶,喊着口号走进一个大帐篷里。人群因为好奇心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帐篷。不一会儿,帐篷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人们。

那群人正式宣布:开始包“粽王”。这时,有人盘起了手:“切!谁信你们能包出粽王呀,肯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粽子!”有的人兴奋地大声:“快点!快点!让我们看看粽王是长什么样的……”

那群人不慌不忙地将粽叶浸在水里,给粽叶们洗了一个热水澡。粽叶们直说:“好舒服啊!好舒服啊!”洗完热水澡,人们又将它们挂在绳子上晒太阳。它们在空中懒洋洋地伸了几个懒腰。

再去看看大锅里,大锅里正有一些糯米大哥在里面游着泳。游完泳,它们也被捞上来,躺在一旁的草席上晒太阳。

晒完太阳,人们又将它们倒在铺满粽叶的大地上,还依次在它们身上放上烤熟透的乳猪,一个牛头。人们将它包起来,用麻绳绑起来,放到大锅里煮。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过去了,"粽王"终于出世了!

我赶紧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哈哈!我跑出去不早不晚,正好是品尝时间,我还尝到了一些呢!

每当我尝到了粽子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次吃“粽王”的场景,真是记忆犹新呀!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五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练地把两片粽叶随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压实,把畚斗口处多余的粽叶按下,刚好做畚斗的盖子,再拿过绳子扎紧。也不见外公怎样的动作,一个粽子三两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两片粽叶,学外公的样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给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说:“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过两片粽叶说:“包粽子可是有讲究的。你看,这粽叶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茎突出。做畚斗时,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叶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边说一边放慢了速度给我做示范。等我学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边放米一边讲解:“米不要放得太满,八分满就可以了。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盖子盖上,右手按在盖子上,倒过来变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边沿,把多出来的粽叶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绳子捆紧。”说着外公晃了晃刚才边说边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说的做了起来,可我的`盖子好像太小了,盖上后还有一个洞口。外公一边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边指导我说:“做畚斗时,叶柄一边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长一点。你留得太短,所以盖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盖盖子时,还是有个洞,这次不等我发问,外公就说:“米太多了。八分满就够了。”我马上减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绳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诞生了!我要把它留给妈妈品尝!我拎着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说是米压得不实,扎得也不够紧的缘故。嗨,多练几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喷喷的粽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六

这一天是难忘的一天。“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一阵爽朗而持久的笑声,教室里回荡着粽子的清香。我们做了粽子。

这一天,我们都按照老师的安排带了我们需要带的东西:米饭、芦苇叶、填料、勺子、绳子、罐子.

我也不例外。我拿起芦苇叶,用一个小扣子,粽子的“馅心”出来了。我想,“嘿!这份小工作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之后,馅料开始放进去。我拿出一把勺子舀起米饭,放入馅心。然而,正当我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时候,由于疏忽,所有的大米都跑了。啊!我们必须重新开始!

这一次,我完全按照我说的做了。我克服了许多“障碍”,来到最后阶段——来系绳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扎线是最困难的。它强调方法和技巧。起初,我还弄乱了我的手和脚。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我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开始测试并找出技能。经过多次试验,我终于明白了,必须把线扎得紧紧的,还要把一些嘴扎得紧紧的,以确保粽子煮熟后不会变成芦苇叶粥。

老师把我们的饺子送到食堂去煮。晚上,我在吃自己包的粽子,太开心了!与此同时,我终于意识到做粽子的麻烦,以及在奶奶繁忙的日程中给我做粽子有多难。我还必须做粽子给奶奶吃。

晚上,老师带来了一盆粽子。粽子的香味飘进了教室,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通过粽子的包装,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冷静,尝试和发现。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七

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龙舟一艘接着一艘的快速驶向终点,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大清早妈妈把前一天刚泡好的糯米从冰箱里抬出来,一粒粒吸满水份的糯米就象一个个饱胀的白色小胖子。我毫不犹豫地蹿到妈妈面前,嚷嚷着要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在妈妈的详细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从冰箱中把豆沙、鲜肉等食材一一拿出放在桌上。

妈妈把刚买来的粽叶拿出来,一边包一边对我说:“包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包个好粽子必须用心。”

我边听着妈妈教说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了粽子。我先把棕叶卷成漏斗的形状,撮一小把泡好的白糯米,放入“漏斗”中;然后放入蛋黄和鲜肉,再盖上一层白糯米,压实按紧,再将粽叶完全包裹住糯米,最后用麻绳牢牢捆住整个粽子,“还不错”,一个小角尖尖的粽子完成了。

我们包了很多品种的粽子:有的是蛋黄鲜肉馅儿,有的是叉烧馅儿,有的是豆沙馅儿,还有的是没有馅的白米粽……整整包了三大盘。

妈妈把这三盘粽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煮,不到三十分钟,一股粽叶淡淡的清香夹着浓浓糯米的味道在厨房中飘荡着。掀开锅盖,香气怡人,让人直流口水。

“粽子出锅咯,快来尝尝我们宝贝自己的手艺,”随着妈妈一声喊,爸爸闻声而来,拿起筷子夹了一个,掀开粽叶,轻轻咬了一口,脸上顿时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好吃,真好吃!”爸爸赞不绝口。

香甜的粽子,幸福的味道,伴随电视中那一艘艘龙舟滑行,我开心地笑了!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八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节。下午,我刚回到家,就见妈妈与奶奶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只见奶奶手中拿着粽叶,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枣,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有趣,有简单,于是就走上前去说道:“我也来包粽子好吗?”奶奶和妈妈爽口地答应了.我也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拿来粽叶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来的就是没有妈妈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连卷了好几次,终于卷出了一个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形状,可拿来与奶奶和妈妈的一对比,哎呀,还是别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我放上米时,米好似一个个顽皮小孩从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来,我倒了半天见米还不满,才发现我的棕叶有一个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妈妈放米的时候,米好像一个个乖娃娃,随妈妈奶奶任意摆布,妈妈见了,说:“这样的'粽叶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做得很精细,很细心,尽量满足妈妈对我的要求,几分钟后,我欢呼起来:“哦,成功咯!”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粽叶。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顽皮娃娃那样,而是乖乖的躺在它们的“小家园”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来了,我左一片叶子,右一片叶子,把米遮拢,尽量不撒到外面,可是还有一些米像娃娃还没有玩够似的,又跑了出来,无奈,我只好不管撒出来的米了,继续包我的粽子.为了不在让米再次撒出来,我又多用了一片粽叶当做“外衣”捆上线,一个怪怪的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是进我最大的努力包出来的,我也非常满意,奶奶和妈妈见了还夸我做地不错呢,我听了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来,觉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来肯定香。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真有趣啊!

千万不要抄!!!!!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九

过年前,家家都会预包一些粽子,我们家也不差!

妈妈一大早就拎起包上街赶集,菜市场里挤满了人,都在疯狂地购买猪肉等食材。妈妈一会东买买一会西看看,与商家讨价了很久才拿下那条五花肉。上午的赶集结束了,便到了大家最忙的时候:包粽子。

妈妈一手扶着盆,一手将糯米洗净,加上酱油搅和一下,再把粽叶粽绳泡在水里,一切准备就绪。我望着桌上那些七零八乱的食材一脸懵,嘟囔着:“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这从何下手啊!”妈妈见我满脸疑惑,耐心地讲道:“不要着急,看我的,我来教你!”

听了妈妈的讲解,我拿起粽皮试着包粽子,放一舀糯米,再放上一块腌的通红的五花肉,最后将粽皮的边角向中间合拢起来,再捆上几条细细的粽绳,打结完成。当我自信满满的打量着手中的粽子时,目光却落在了妈妈的粽子上,她的粽子外表十分饱满,玲珑可爱,而我的粽子却像一位满身油脂的胖小伙!“为什么你包的那么好,而我手上的却像一个次品呢!”妈妈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忙自己手中的活。

我默默的观察着,才发现是自己包的手法不一样,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接着一个的包。太阳消失于高山的顶端之时,香喷喷的粽子也在锅中翻滚,飘来一阵诱人的香味。

我拿出一个兴奋地剪开,咬上一口,软软的,糯糯的,粽子在嘴中渐渐化开,再咬上一口五花肉,真是再好吃不过了,眨眼间一锅粽子就被我干完了!

想吃可口的肉粽吗?快跟我一起学做家乡的风俗菜吧!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包粽子吃,有一些不会包的就会买来吃。

粽子有甜的、咸的两种口味。包法也很简单,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粽叶、糯米、火腿、花生、葡萄干、大枣和糖。在包粽子之前先要把糯米放在一个盆子里泡上四个小时,粽叶要挑新鲜的,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把挑好的粽叶在水里煮上几分钟,然后把煮好的粽叶在清水中反复洗上两次,然后挑选好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可以开始包了。如果喜欢吃甜的里面就放上大枣、葡萄干和糖。如果喜欢吃咸的就放上火腿和花生。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首先我们要挑选两片粽叶,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再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接着,在里面放入一半糯米,在中间挖一个小坑,在中间放入自己喜欢的口味材料,最后把上面剩下的粽叶折下来,用细绳绑住就好了。绑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绳子绑在粽子最下面的那个角上,那样的话粽子里的糯米有可能会被挤出来的。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了,先是大火煮上两小时,然后小火煮上半小时,最后在锅里蒸半个小时,放凉了就可以吃了。

粽子吃起来黏黏的,糯糯的,咬一口下去有点粘牙。我喜欢吃甜味的糯米,甜甜的味道经过嘴里一直甜到心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下午,我在家门口,和一些大人包饺子。以前只懂得吃,不懂得做,今天我要看有多难。我一边看,一边做,可真难啊我得慢慢学,原来我不知道步骤,怪不得次次都包得那么难看。我看了一下步骤。我终于知道了,我按照步骤慢慢做,终于得了一个。

原来做起来很难,但吃起来很容易,我们不能光吃不做。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二

今天下午,有一个家长半日活动。有两个节目,首先是弹钢琴,老师要选5个人,当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我心里一阵惊喜,也要在上午的钢琴课上好好练。

下午,要开始表演时,我才有点紧张。等到我的时候,虽然很紧张,但是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加油,你一定能行!有了这句加油鼓劲的话,我便鼓起勇气,坐在钢琴上弹了起来。因为放松了吧,弹完,就得到了同学、家长、老师的热烈掌声。

第二个活动是包粽子,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姥姥会包,所以包的井井有条。很多人的家长不会包,所以大部分家长都来请教姥姥。我们包了10个粽子,形状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姿态。我们包的大部分是甜粽子,只有几个肉粽子,不过,我比较喜欢肉粽子。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三

端午节到了,我在家跟着妈妈包粽子。

我们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来,再把粽叶放在水里泡了三个小时左右拿出来,然后把在超市买的蜜枣和花生拿出来,开始包粽子。

首先拿粽叶,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再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放一颗蜜枣和几粒花生,最后再放一些糯米。把口填满后,再把粽叶扣上,用线把粽叶五花大绑。注意绑的不能太松,太松的话,会在煮粽子的时候散开,整锅粽子就会变成一锅糯米粥了。

我们包的粽子下锅了,煮的时候,先用大火煮到水开,再用小火继续煮三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粽子煮好了,满屋都是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粽子,先用冷水浸泡降温,再剥去粽叶,然后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到一分钟就吃完了。

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开心,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四

端午节快到了,我要亲手包个可爱的小粽子。

妈妈买了一大捆粽叶,水草和烧肉。

我迫不及待想包粽子,妈妈先叫我把粽叶黑色那头给剪下来。虽然剪得不好看,可还是剪完了。

妈妈把粽叶洗一下,放入开水中泡,“这样可以跑软点儿,一会儿好包。”妈妈边说边用筷子搅一搅。

我问:“我看到要折漏斗形,怎么折啊?”妈妈拿出两片粽叶,手捏着两头,一弯,一个“漏斗”就成型了。我拿出一片小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一弯,呵呵!折好喽!

粽叶舒服地在锅中“桑拿”。

妈妈从袋子里取出烧肉,放在案板上,拿起刀把橙色硬的部分切去,剩下的投入碗中,“好了,咸的有这些就够了。”我拿起硬的部分吃了一口,又香又脆,真好吃啊!

用什么做包粽子的绳儿?我说:“用水草!”妈妈说:“用塑料的!”最后决定,一半用水草,一半用塑料绳。

粽子的馅儿有:红枣、烧肉和糯米。

准备工作做完了。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五

又是一次端午节,妈妈特地从超市买来包粽子的材料。

妈妈在厨房里准备材料,只见她把糯米浸泡在水里,等到它变得软一些;把五花肉切成一块一块,往里面撒上许多的盐和酱油。便叫我和沈康怡一起出来包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我把箬叶卷成一个锥,往里倒入糯米,没想到糯米从一个洞里又漏了出来,没办法,只好重包,终于转成了一个像样的锥,往里倒入糯米,用箬叶把糯米包起来,可却记不清下一个步骤,便稀里糊涂地把叶子卷成一团,看起来根本不是一个粽子,而像是一团纸张,然后,我用棉线把粽子绑得紧紧的。再看看沈康怡包的粽子,包的比我还差,而且是四个边的什么东西,叶子也零零星星的,时不时还会掉下一点点的糯米和水,我生怕米粒会全部掉光,弄得全部都不能拿来吃了,心血不就全部费东流了吗?于是,妈妈帮了她一下,把沈康怡包的粽子折了重包。

妈妈把粽子一个一个地放进高压锅里,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地看着高压锅,希望粽子能快点成熟,但也希望能好吃一点。

粽子终于被妈妈端上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粽子,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六

今天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包粽子。

我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有浸泡好的糯米,胖嘟嘟的猪肉,一些绿豆和小红豆,少许生抽、红糖、盐、几片粽叶和几段棉绳。

先将糯米、绿豆、红豆和粽叶洗干净并沥干水分,把腊肉切成小粒,将生抽、红豆、绿豆、腊肉和盐放在糯米里拌匀。再取出粽叶,卷成漏斗型,放入糯米,用筷子将其插实,把其余部分往上盖,最后用棉绳扎紧。我一边扎一边想:看来包粽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将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中,水烧沸后改微火煮了一个半小时以上,关火后让它们闷在里面。等高压锅冷却后再取出粽子,香喷喷的腊肉粽咸咸的,好吃极了。

你们知道粽子来源吗,是因为屈原沉汨罗江后,百姓为了河中鱼儿不食其尸身,将米包起来煮熟投入江中。之后这种食物就被命名为粽子。

我们也要有屈原那样的爱国精神。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早上我在看奶奶包粽子,你可千万别看那粽子小小的一个,但做起来也是需要好多步骤的。

第一步,我们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锅子里煮透。

第二步,我们要把糯米洗干净,沥干再把调味料放在一起,并且要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我们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包粽子的手法各式各样。比如奶奶包的斧头粽,就是先把两张粽叶叠在一起,并把它们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放入一点糯米,在中间放入一块又大又香的五花肉,再用一些糯米把它给盖起来,用粽叶包上后,用绳子一圈圈地绕起来,不让小糯米们从缝隙间“逃”出来。

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煮粽子了,煮粽子的时候香味可以相飘万里。我这只小馋猫早已在旁守候多时,时不时的掀开锅子看看好了没有。

奶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八

五月初五的端午佳节到来了,人们都喜洋洋地按传统的习俗过节日——包粽子。在这个端午节里,我学会了包粽子。

在星期一那天,我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洗净的墨绿色的粽叶、喷香的糥米、一支筷子、线等,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让我们先看她包再自己动手。早就手庠的我哪还有那份耐性去认真看妈妈一歩步包,我大致扫了一遍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就迫不及待地学着妈妈的样子,从锡锅里抽出两片粽叶,把它们拼在一起,再成一个较大的圆锥握在手心中、我用调羹舀点糥米倒在圆锥形的粽叶里,用一根筷子在粽叶里面插了插糯米,以便让糥米紧固。

然后我再用调羮舀了满满一勺放进粽叶里,粽子还不够饱满,我就又往粽子里加了些糥米。加了糥米后,粽子果然胀鼓鼓的了。还剩下几截粽叶,我依次把它们折了过去遮住出囗处。就这样,一个饱满的粽子就呈现在了我眼前。“其实包粽子并不难的嘛!”我想道,捏住粽子高兴地让妈妈帮我用线把粽子拴着。谁知,妈妈接过我的粽子看了看,把我的'粽子拆开,就只剩下个粽叶了。我明白妈妈的意思,知道我包的粽子不是很好。不过我不灰心,又认真地包了一个粽子,要妈妈帮忙把粽子拴好。可妈妈还是微笑着把粽子拆开了。

于是,我再次精心地包了个棕子,并自已扯线把棕子拴好,一个“杰作”便大功告成。我美滋滋地把粽子放进水里泡着,再继续包。后来,妈妈告诉了我们一些包粽子的技巧,并示范给我们看。

真高兴,在这个端午节里我学会了包粽子。

包粽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篇十九

端午节临近,空闲时,我们也不妨在家自己动手做粽子。

一般制作粽子的工序比较繁杂,在包粽子之前需要先泡糯米、绿豆等,准备好猪肉洗净切成方块状,用香料、盐、糖等调味料腌制。

包裹粽子的叶子可以有冬叶、荷叶、竹叶,然后把糯米和馅料放置在上面,包裹后用水草或棉线结扎起来。一般煮粽子时,锅里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绿豆鸭蛋粽。

材料:糯米、绿豆、花生米、熟咸鸭蛋黄。

做法: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棕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

陈皮牛肉粽。

材料:糯米、绿豆、牛肉、陈皮、猪肉末、葱未、姜末、食盐等各适量。

做法: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包好。

${fdpagebreak}。

百果粽子。

材料:糯米、青梅、菠萝肉、冬瓜条、西瓜干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白砂糖等各适量。

做法: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台式粽子。

材料: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做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用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裙斗中填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即可。

健康素粽。

材料:熟的三宝米、棉绳、萝卜干、香菇、粽叶、栗子、水煮花生、素蛋黄、素肉松、黑胡椒粉、糖、麻油、酱油等各适量。

做法: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至20分钟)。再将碎萝卜干、香菇丁炒香备用。最后,粽叶2片重叠,卷成尖筒状,放入2大匙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子,用棉绳捆紧,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1397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