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3:22:2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汇总15篇)
时间:2023-11-08 03:22:22     小编:紫薇儿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感悟。探索人生道路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一

“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安邦治国,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

在家里,爷爷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今日说法》。从小,他就告诉我:“一个人只有学习了足够的法制知识,才能真正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再大一些,爷爷又教导我:“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法制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我问爷爷:“什么是法制?”,爷爷告诉我:“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结合。对于你们中学生来说,你们是21世纪主人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主人,你们对所谓的法律知识一定要略知一二,因为法制会影响你们的生活,引导着你们不断向前进步。对于学习阶段的你们来说,你们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制知识!”是啊,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影响着我们的终生。

在学校,法制就是校规校纪,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我们学会做人。要成功,先成人。不随手乱丢垃圾就是规矩;无特殊原因不迟到、不旷课就是规矩;未经允许,不擅自出入校园就是规矩;诚信考试,不作弊,就是规矩。也许有同学会觉得有了这么多的约束,自己很不自由,可是如果没了这些约束,我们将会更不自由。设想一下,如果谁都不遵守任何规则,我们的校园将是一种怎样的无序和繁乱?所以,制定校规校纪并遵守校规校纪,就是尊重校园尊重我们自己!

放眼过去;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奠定汉朝开国基石。再看今天的中国更是一个法治的中国,对外开放依靠法制,长治久安依靠法制。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就如我们身旁的骑士,时刻给我们保护,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合理运用我们手中的法制法规知识,学会保障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权,让我们都加入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列吧,让我们的祖国在法制法规的保护下,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律宣传日,因为有规矩家庭更有温情了,因为有规矩学校更有温度了,法制法规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来到我们身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二

初二刘烨。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无论你身处何地,都会受到“规则”二字的约束。有人在“小小不言”处打破规则,获取一些小利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我看来:规则一旦被定下,必须严格遵守。

当今社会,为何会频繁发生许多交通事故?完全是不守“规则”引起的。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便不会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了。

规则,是建立和谐家庭的纽带。在不同的家庭,长辈们都会制定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用来约束每个家庭成员,如果孩子触犯规则,家长总是一味指责,而长辈若打破规则却对之置之不理,便会使孩子与长辈的关系恶化,引起家庭种种矛盾,只有孩子和长辈一起严格的遵守家规,赏罚分明,孩子会得到长辈的言传身教,把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可见,规则,是建立和谐家庭的纽带。

规则,是实现美好梦想的钥匙。每个学校都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一位合格的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如学校明文禁止斗殴、校园欺凌等,我们都不能越过这一道防线。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那么校园正能量就全部被扼杀了,那也就意味着我们,亲手湮灭了我们的梦想,亲手断送了自己似锦前程。学校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垫脚石,在沿途风景中歇脚的客栈,也是我们走近梦想的天梯。所以遵守校纪校规,是丰富我们梦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规则是实现美好梦想的钥匙。

规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桥梁。国家的法律是每一位公民必须严格遵守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法律,这个国家社会混乱,民间疾苦,人民怨声哉道,这国家自然会被他国取代。如果我们国家的公民都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便会越来越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世界间充满真善美,这不正是陶渊明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吗?由此可见,规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桥梁。

没有规矩,何以行千里?要想个人得到发展,社会得到进步,国家得到富强,就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在督促自己的同时,也要监督他人。为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和睦、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时刻牢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使一个人有了一席立足之地;规则,是一个集体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柱;规则,是一个国家富强的立国之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说大了,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说小了,不过是个人的行为选择。一旦你遵守了规矩,那么大事小事你都可以从容面对。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鲁国人看到本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可以将之赎回,费用由国家补偿。子贡是个大富翁,赎回了奴隶也不向国家领取补偿。世人皆夸子贡仁德,但孔子却责备他破坏了规矩。结果帮鲁国奴隶赎身的人越来越少了。规章也被废弃了,那些奴隶也失去了被拯救的机会。倘若子贡按规则而行,领取了补偿,令规则得以通行,让行善之人无后顾之忧。善行善举才能在社会中顺应人性,大行其道。可见,遵守规则,重视契约精神,才能以充分的社会公平,推进社会良性发展。

遵守规则不仅促进社会和谐,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近几年,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层出不穷,大都是人们不守规矩发生了悲剧,老虎伤人事件是不幸的,它同时也警示我们,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也许这样的人缺乏所谓的“灵活性”,不能沾“便宜”,但是如果无视规则,就可能会“沾小便宜吃大亏”,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社会,就像没有了公平正义的准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一盘散沙难以调控的混乱,规则是不分年龄与身份的。否则社会公平又何从谈起呢?不能因为自己未成年,就可以随便抢别人的东西;不可以仗着自己年纪大,就硬让别人让座;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撞死人不用坐牢的。面对规则,人人都要无条件服从。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个人遵守。考试有规则,比赛有规则,出行有规则,做事有规则,做人有规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社会的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是双休日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时,李老师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笑咪咪地说:“今天我们来做个传口令的游戏吧!”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游戏也有游戏的规则,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给第一个同学发一张纸条,这个同学按纸条上写的话,悄悄的传下一个同学,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游戏开始了,老师请张家乐上台。她看了看纸条后,然后趴在后面的同学耳朵上悄悄地说了句什么,下面的同学挨一个往下传着,有的.同学生怕听错了,非要传话的同学再说一遍,游戏进展的很慢,我开始有些着急了:“快点嘛!一句话有这么难吗?”

终于轮到我了,杨于萱趴在我的耳朵旁边说:“藤动铜铃响,”我听了一遍没听懂意思,我着急地问:“什么藤什么响?”她又在我耳朵边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懂,我只能照葫芦画瓢传了下去,终于到了最后,王子郢宣布答案:“糖豆铜铃响!”她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大声喊道:“错了!哈哈,还是传错了!

这个游戏真有趣,让我懂得传话时要听清楚,不然会闹笑话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沈阳的潘先生由于女儿突发疾病,入院过程中因没有车位,情急之下便将车停在医院外,并留下纸条说明理由,交警看后没有开罚单,并留言祝其早日康复。很多网友对此纷纷表示赞扬,但在我看来,温情的执法,容易造成法律的盲区,所谓没有规矩,自然不成方圆。

正如之前所发生的交警与救驾男母亲街头“对跪”,酒驾男子被交警拦下,其母亲生怕儿子受罚便跪地求交警放过酒驾儿子,交警与其对跪为其讲解守法的重要性方才解决事端。我们可以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不能随意改变处理事情的原则。因此,规则是绝对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任何原因而去改变它。

规则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石。潘先生这样的做法在本质上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他也的确违反了交通规则,这固然要受到惩罚,而交警看了纸条后放过了他也是因为法不外乎人情,毕竟是特别情况。但这样的做法改变了规则,托马斯曾说过:“法律是维护一切正常秩序的根本。”而规则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理由而去改变它。试问,如果人人都因各式各样的理由而去改变规则,那么社会。

还会有正常的秩序可言吗?因此,我们应该要学会去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建立更加有秩序的社会。

遵守规则,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秩序井然。近日,网上热议着大学生“掏鸟获刑十年”,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处罚过于严重。但这样的惩罚是有依有据的,是根据法律而做出的判决。我们不能因为“少不更事”,不懂法律而网开一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不能因为权贵而高看一眼。法律一方面维护这社会秩序,一方面又对违反法律的人进行惩罚,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应该要加强法制学习,遵守法律和规则,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秩序井然。

曾几何时,地沟油、毒奶粉等在市场上横行,而如今却很少耳闻,正是因为有规则制度的存在,才抑制了此类事件的持续滋生。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只有规则的存在,才能使社会秩序变得更加稳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莱蒙特曾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是的,规则是人类社会秩序存在的根本,只有规则的存在才能避免我们陷入犯罪的泥潭,才能使秩序变得更加井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六

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住遵守规则。

星期六早上,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到街上去玩。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正好红灯亮了,妈妈便赶紧停车,看着另外一条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通过。等了一会儿,绿灯亮了,我和妈妈骑着车顺利地过了这个十字路口。

刚骑到下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又亮了,我和妈妈不得不停下车来等候。这时从我们身后冲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他虽然看到红灯亮了,却根本不把交通规则放在眼里,向对面飞奔而去。刚到十字路口的中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见“嘭”的一声,就和另外一辆车撞在了一起,年轻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自行车散架了,衣服也破了,头上淌着血,躺在地上直“哼哼”……当时,我被吓了一跳,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在场的'人都七嘴八舌地说,“这就是他自讨苦吃。”“谁让他不遵守交通规则。”妈妈边叹气边说:“哎,这些人怎么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把命都搭上去了。”我想: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要知道有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七

教学目标预设:

1、通过做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通过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制定,进一步体会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4、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校纪律。

课时数预设:2课时。

各课时活动内容预设:

第一课时:我找到规则。

第二课时: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预设:

1、通过做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cai课件;设置游戏场地;制定调查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三组调查不同场所的规则(一组调查家庭、一组调查学校、一组调查社会),并填写调查表。

活动流程预设:

一、游戏比赛,引出规则。

2、做游戏。

(1)做无规则的游戏。因未说到“人数、时间相等”,教师故意拉大时间的差距,让学生谈看法。(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无规则。)。

(2)做有规则的游戏。(让学生知道有规则的游戏,大家玩得真开心。)。

3、引题。规则真的挺重要。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比赛也没法做到公正、公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板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联系实际,了解规则。

1、播放课件。教师出示p52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

2、想一想:

(1)他这样做对吗?

(2)我们有没有做过因为不守规矩而影响别人的事情?我们有没有碰到不守规则的人?

3、说一说。

三、合作交流,寻找规则。

1、教师导言:我们的身边除了有游戏规则,在我们的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所还有哪些规则呢?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请拿出你们的调查报告讨论讨论。大家一起来交流。

2、分组交流规则。

(1)按所调查的不同场所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

(2)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每人介绍自己调查到的规则。

3、每组派代表分别上台汇报。

4、学生汇报:“我的调查报告”。

(1)学生1:我在公园找到三条规则:请保护树木,不要踩草地……。

(2)学生2:我找到的规则:请不要在这里吸烟……。

(3)学生3:我在学校里找到的规则有:发言先举手……。

(4)……。

4、师生评价。对收集到有意义的规则的同学进行奖励。(奖励“小红花”、“小飞机”。

5、请同学们继续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预设:

1、通过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制定,进一步体会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课前去寻找班上存在的问题。

活动流程预设:

一、导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安全、快乐地生活。

二、运用规则,辨析评议。

1、教师导言:现在有了规则,我们又该怎样来遵守规则呢?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画面。

2、播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情景一:课文第54页插图。

情景二:放学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

情景三:下午放学后五点多,两位同学在校道上掷小石子。

情景四:值日时,有些同学拿起扫帚“耍杂技”。

情景五:……。

3、辨析。

找一找其中哪些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哪些是违规行为,并分析他们遵守或违反了什么规则。

4、你知道其他儿童活动场所还有哪些规则吗?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5、小结:我们知道规则无处不在,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

三、合作探讨,制定规则。

1、导言:我们已知道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

也来学习制定规则。

2、学生汇报课前寻找班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发言)。

3、合作探讨,制定规则。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堂、课间活动、同学相处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规则。

(1)小组讨论,制定规则。

(2)全班交流,得出结论。(课堂规则,课间活动规则,同学相处,值日公约……)。

(3)派代表分别上台汇报。

a、课堂规则: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

b、课间活动规则:做轻松游戏,不做危险的游戏……。

c、同学相处: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d、值日公约:打扫干净教室,摆好课桌椅,倒好垃圾,关好门窗……。

(5)……。

3、评议:刚才同学们所制定的规则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发言)奖励“小红星”。

四、规范行为,拓展规则。

1、播放课件。(课本p56的插图)。

2、评一评,他们这样做,对吗?(让学生判断,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要自觉遵守)。

3、教师总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都要自觉遵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

4、拓展规则。

在校园内,有这些规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在家里、在社会上还有哪些规则,我们该怎样做,才是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附: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规则在哪里。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我找到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八

[内容]。

――模式作文教学管见。

写作教学经过长期的众说纷纭,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和《作文・汉语》中的作文训练部分从文体组合训练(每篇文章重点训练文体的一个侧面的写作技巧)的角度安排练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点交叉安排,各成体系,分头并进。一改过去“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可见,模式作文教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鲜明的可行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此举是正本清源的措施。然而,编者的良苦用心、序列设计的理论依据还不被人们所理解;更有甚者,仍被误为低能儿的雕虫小计,扣上八股文的罪名。为此,我写了四个问题:1、“模式”是固有的;2、“方圆”出于“规矩”;3、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4、教学作文要模式化。为模式作文教学张本。

一、“模式”是固有的。

“模”,意为“规范”、“法式”,“式”可训为“格式”、“样式”;“模式”就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什么东西差不多都有通行的格式。”(夏沔尊、叶圣陶《文心》)。如“人”这种高级动物的模式是会思维、有语言、能制造工具、会劳动,舍此,就不是“人”。像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的定律、化学中的分子式一样,写作也是一种“东西”,也有它自己的规格和格式。

对此古人早有发现,早有精深的阐述。六经之一的《周易》里,就有“言有序”的话,孔圣人也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总术》一章中说:“才之能通,必须晓术。”这个“术”,就是写作的法则。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谈的是作文模式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宋代的吕本中、元代的郝经、明代的王士祯、清代的沈德潜等众多的诗人、作家、文论家也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规矩”的存在。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的。因此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是内容的问题。因为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了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了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模式。作者抓住了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孙犁《谈结论》拿一件事情来说吧,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生也就是开端了,中间无非是发展、变化,进入高潮,然后事件结束,也就是结局。这实际上就是一切记叙类文章(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情节展开的客观依据,客观基础。有的文章在开端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必要的交待说明,以追溯以往,补叙前因,这即是“引子”、“序幕”了。而在结局之后,为了收束事物,展示未来,有时还可能增写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形式。当然不少文章在实际叙述上,对这种“顺序”有所调动,使其变化,如“高潮”提前,先叙结局,拦腰谈起等等;但无论怎样调动、变化,它也不能离开客观生活的基础。再拿论证一个问题来说吧,任何问题总有它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段话大致上反映了一切论说类文章析事达理的逻辑顺序。很显然,这种结构常式,也是以反映事物(问题)的内部规律、内在联系为依据的。因此,“模式”是客观存在、固有的,而不是任何人主观臆造的。它正如其他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样,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确定不移、反复出现的客观过程,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

那么模式的实质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着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但一类文章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有其共性。文章的“模式”是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所决定的,概括了某一类文章的共同本质。至于同一类文章各篇文章的个性,“模式”这个一般就没有包括进去。“因为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了一切个别事物,但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语)这好比人,作为一般只能存在于张三、李四具体的人中,不能想象在具体的人之外,还有什么一般的人;也不能想象在一般的人之外,存在着个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特点,一般的人,只能概括许许多多的个别人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包括每一个人的所有特点。

在我们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有人常拿“文无定法”来否定作文“模式”的存在。不错,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一样,各篇文章的表现形式也应是独一无二、不相重复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林林总总,要使每个特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特异的表现形式,文章也得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是由文章的个性决定的。拿“文无定法”来否定文章“模式”的'人,其错误是把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看到个性,用“个性”来否定“共性”。

二、“方圆”出于“规矩”

作文模式教学之所以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主要在于它本身具有合理性。即不管作者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它总是要反映文章习作本身的一定规律性――“方圆”(写有所就)出于“规矩”(写作模式的训练)。

刘知己在《史通、模拟》一文中说:“夫迷者相效,自古而然。”这就是说按照模式习作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若不仰前贤,何以贻厥后来!”不借鉴,怎能有新的发展。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写作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具有写作的基本功,以“象样”为标志。所有基本功都遵循一定的规格、规范。要获得基本功,那就得循“规”蹈“矩”,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象前人发现“规矩”一样经过无数次重复实践,方能欲“方”可“方”,想“圆”即“圆”,符合规矩。

规律的东西都有普遍性,分格的模式训练全球亦然。我们不妨以美国写作教程《提高写作能力》中例出的实例来说明,它把说明文的结构模式规定为:“1、中心句;2、作为证据的细节、例子以及类比、对比等等;3、结论性句子。”并指出“按照这种形式练习写段落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它促使你思维清楚,组织得好,写得精确。”(摘自《语文学习》八三年第二期)。

其实,按照一定的模式习作,不只是奠基础的学生需要,古今中外任何博大精深,创新立异的艺术大师也都曾致力于具有一定模式的基本功训练。

孟子曰:“大匠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巧。”先哲的话是对“模式”训练的反对者们以追“新”求“巧”为由说三道四的最好的批评。超越前人,破“格”而出,那不是写作教学所能奏效的。

这叫我想起了孟子的寓言《揠苗助长》,我们的教师喜爱祖国的花朵,如同宋人爱苗;不顾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在写作教学中,反对“模式”训练,急于追“新”求“巧”,更有似宋人揠苗,欲速不达。

当然,基本功较好了,大体已得其“规矩”了,就可以在“巧”字上下功夫,力求能出“新”出“格”。为“规矩”所囿,很难写出优秀之作。

清代入薛雪说过:“范德机云,吾平生作诗,稿成读之,觉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则不然,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一瓢诗话》)看来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其实不然。范德机追求的是符合规范,薛雪高人一筹,追求的是入格后的创新。内涵不同,阶段各异。“不似――似――不似”,这如同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旧事物之后新生的事物,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同样要被它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所否定,为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写作中,入格是为了及格和合格,合格后方可以破格。“不似――似――不似”,由模仿到变化,在变化中学会创造。因此说: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模式作文训练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勤学苦练,加以消化,广泛师承,取法众善,逐步掌握,推陈出新。“方圆”出于“规矩”是由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所规定的。

结论是:

有法则体成,无法则论荒。――方东树。

规矩,巧之所出,舍规矩而言巧,非大匠教人之道,亦非学者从人之道也。――钱穆。

三、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有人把模式作文教学与写作八股文相提并论,那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模式作文教学与八股文训练并非同始终。的程序训练,远在八股文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晋时陆机的《文斌》,而后是唐代的以诗赋取士所采用的“贴经”与“应举诗”,再后是北宋改诗赋取士为以“经义”取士。“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转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虽有“破题、颌比、颈比、腹比、后比,结尾”的程式,但“创立制艺,原与论题相仿,不过以经言命题,令天下之题出于正,且为法较严耳。然当时,对仗不必整、证喻不必废、侵下文不必忌。”(见《制艺丛话》卷一三)可见当时提出应考作文的程式,只是改革国家考试的一种措施。八股文的产生据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承化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覆灭,它也就与世长辞了。因此可以说,八股文是模式作文教学的支流、逆流,是短命的怪胎儿。而作文模式教学一直延续到现在,并遍及世界各国。因此八股文不但不能与模式作文教学相提并论,与经义之文也是两码事。

四、教学作文要模式化。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代,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模式化”是写作教学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客观规律,同时无数事实也证明只有“模式化”才能立竿见影,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尊重这个规律,运用它来为彻底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服务。

具体的做法应是:

1、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写了许多文章,揭示了语文的内在规律。这些成果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学习语文由盲目到自觉的转换条件,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钥匙。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材不同其它学科,“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编写新教材应用足够的有关语文的科学理论作为统领教材的纲,改变以上所用教材仅作以附录的状况。彻底改变把优秀的文章汇集起来,加点注释和思考题就是课本的作法,选文仅作为例文。为了便于“听、说、读、写一齐抓”,新教材应以写作训练的序列为序,“兼收各类各体之文”,然后挖凿文章内在的知识因素,再理出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系列,使写作训练成为主要依靠在写作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序列训练。

2、实行分“模式”训练。正如篮球训练,可以先练传球、带球、投球,后练进攻防守的战略战术一样,写作教学也可以先进行分“模式”训练。即根据某种文体的内部结构,先设计安排单项的训练,分散难点、设立坡度;后进行综合训练,理出该文体习作的程式。以模式为纬,以序列程序为经,“经”“纬”交织,科学设计、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具体做法是:写作课上,讲清模式,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

古人告诫我们“不进规矩,不成方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是模式化,为模式化写作教学张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九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们的生活中,“规矩”这个词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但生活中,总有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比如那一天清晨,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炙烤着大地,我急匆匆地跑上公交车,放眼望去,没有一个空位,只好扶着把手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公交上就挤满了人,如同沙丁鱼罐头一般。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孕妇,早已大汗淋漓,可坐在椅子上的那些年轻人却无动于衷。他们仿佛约好了似的,头都扭向同一个方向,看都不看那位孕妇一眼。突然一个急转弯,那个孕妇的身子微微颤抖,半张着嘴,一个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端坐着的女生。那个女生穿着一身雪白的长裙,扎着一个高高的马尾,正吃着泡面。因为刚刚那一撞,泡面的汤汁滴在了衣服上。孕妇连忙向她道歉:“对不起,我没站稳才撞到你,真是对不起啊!”

我本以为那个女生会原谅她,没想到她却大声的吼道:“道歉有什么用啊?我这条裙子两百多,现在上面脏了,要是洗不掉怎么办啊?”

“这个小姑娘怎么这样啊,那位孕妇也不容易,挺着个大肚子站在这本站……”老奶奶小声嘀咕着。

“哎,这个孕妇也是活该,谁让她不早点上车,没座位也不能怪我们啊!”坐在白裙子旁边的女生说。

“现在的人真是没素质。”越来越多的议论声,让这位孕妇渐渐红了眼眶,眼泪就要落下来,这时,传来了一个声音,“请车上的乘客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谢谢。”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穿黑色运动服,白色长裤的哥哥。他对着穿白裙的女生说:“这是公交车上的规矩,你不但不让座,还在这里责怪孕妇,良心过得去吗?”

天啊,这个哥哥好勇敢,说的话也好有道理。要是他们吵起来了,我一定给这个哥哥帮忙。一旁穿白裙子的女生,脸“唰”一下就红了。“对啊,对啊,有时间责怪别人,还不如想想自己的问题。”一个身形高挑的女生说。

“还不给孕妇道歉,真没素质。”一旁的老奶奶愤怒地说道。

那位白裙子女生红着脸,连忙站起来,扶着孕妇,让她坐下。车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

星期六,我在金笔作文班上课时,赵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请准备好一张纸和两支笔。”赵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顿时沸腾起来了,我想:“赵老师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想着想着,正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方圆画”几个字,这时,同学们茅塞顿开。方圆画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一支笔,然后用左手画方,用右手画圆。在知道了比赛规则以后,赵老师首先让自告奋勇地唐梓荞上讲台来给大家做示范,而唐梓荞却画出了一个英文字母“d”。这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一轮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李治镱和李康馨开始比赛了,只见他们拿着两根粉笔,两只手同时画了起来,他们画完以后,只见李康馨画了一个正方形和梯形,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了起来。

经过了第一轮的.比赛,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着想参加第二轮的比赛,而最后,赵老师选了王雨露和刘奕宸上讲台比赛,他们吸取了第一轮同学的经验,两只手分别拿着粉笔,将方圆画一气呵成,可还是画得不像方也不像圆。

最后,赵老师让我们在先前准备好的纸上画方圆画,这时,我心想:“不就是画方圆画吗,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于量,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画了。可当我真正拿起笔画的时候,只要左手画方,右手也会画成方,顾着右手画圆,左手也会画成圆,真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这时,赵老师问我们:“同学们,这个游戏难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难呀!”现在,同学们都再也不说方圆画简单了。

生活中,处处需要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好像我匀在画方圆画时,如果同时画的时候,就画得不是很好,因此,我们要遵守规则,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可是我却不把它当回事看。

上个星期四,我们去军校训练。一到篮球场,我们就立刻放下“行李”,开始聊起来。突然,一位徘徊行走的教官大叫道:“都给我站起来,站军姿!”那吼声比雷声还响,震得我心有不由得“咯噔”了一阵子,震得我全身没有一处不发抖!

“好戏”还在后头呢!由于我们班姚智炜的眼睛太大,稍稍往上一看,就被教官误认为是对他翻白眼,还被教官叫到前面做“拳卧撑”。我本以为这样就了结了,可没想到,我们全班也连带着受罚了。我们罚的是俯卧撑。我左脚向前一步,趴下,再把腿退回去。这时,教官又发话了:“时间不多,就罚半个小时吧!”啊?半个小时还不多?我脸上没什么变化,肚子里却是一股怨气。1秒钟、2秒钟、3秒钟……我突然感觉时间好长、好长!我累极了,但还是坚持着。只见一个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教官向我走来,我害怕极了,连大气都不敢出。教官走过来,好像没有注意我,我稍稍有点放松了,但,还是提心吊胆的,等到教官朝另一方向走去,我这才舒了口气,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吧,我们就起来了。我们好像趴了一个世纪似的,背都直不起来了!

这次军训回来,我总算真正体会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规矩。是多么重要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二

说到没规矩,令我想到了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

因为二、三两排靠窗的同学共用一个窗户嘛,所以到底是把窗户让给第二排,还是第三排,这就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呢?因为如果把窗户让给第二排,第三排就会提建议,反之,第二排就会抗议。而且,不是明争就是暗抢,总之分歧很大很大。

像这样的拉锯战,一点也不利人利己,所以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规矩。有了规矩,一切都好办。比如说今天一天窗户全归第二排,明天一天窗户全归第三排,这样一来所有的麻烦都迎刃而解,所以我越发越觉得规矩在我们的生活变得重要起来。

吃喝拉撒,这是我们身体基本的规矩;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做作业的规矩;排队打饭,这是关于纪律的规矩。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不成校园》。

校园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得到知识的熏陶,在这里得到人生的启迪。一个社会要发展,人人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作。学校也是一样。一个好的学校背后,会有一股强大,无形的的力量,在培养我们,在教会我们怎样去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说到规矩,许多人或许会说:我高兴这样做,我乐意做这些,凭什么用那些条条框框来限制我的自由。而我今天想对大家说,规矩的存在,并不限制自由。中国从古至今就有严守规则的典范,曹操的坐骑错踏麦田,割发代首,成为民间的美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是为了维持规则的权威。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英勇牺牲,更是用生命来为我们诠释规则的内涵。

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我们学生生活在校园这个大家庭。要想有良好的秩序,要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就必须有纪律,要有规范。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时常有违反纪律的事发生如:中午就餐不排队,无秩序。随便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升国旗不严肃嘻嘻哈哈。遇见老师不喊老师好反而有个别的学生在背后叫老师外号,我就在试想这样的学生今后能走多远。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吗。还有那些想通过不劳而获的同学,平时不独立作业,早上那么早来为了什么?还有我们学校明确规定在校期间必须穿全身校服,中午在校就餐,但总有那几个学生格格不入,还有我们学校花了大力气终于创建成园林学校,才过几个月,但我们同学们不妨仔细的观察一下,很多的设施已经被某些同学破坏,所有这些被破坏的设施,学校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到政教处积极举报的同学学校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表扬,以弘扬正能量。当然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由于时间关系不在这里细说了,所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逾越了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本分所在,无不违反了我们学校的校纪校规,所以我们要强调纪律,用纪律来维持一个良好的校园秩序,用纪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纪律是胜利之母!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遵守校园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能够创造集体的美。”只有按照规定来做,才拥有和谐的集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严格的校规校纪。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更应该自觉严格地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与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行动把我们的校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我坚信:有规矩,就一定可以成方圆!

我讲话完了,谢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规矩与方圆”。

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发展的太迅速,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太拥挤,或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太快。

回首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无时不刻地都在面对一些事故和灾害。或是电视新闻中、或是报刊杂志中、或是上下班途中、从空中到海洋,从交通运输到工矿企业,空难、海难、煤矿透水、交通事故、电力事故等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或许是耳闻或目睹的太多的缘故,我们已没有了面对事故的恐惧、害怕和退却,有的只是一种事故后的警醒、痛惜和感悟。面对许多事故,我常常感悟这样一句古老的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什么是规矩?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或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制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制度有的被陶汰,有些则被进一步规范、完善和发展,比如,今天我们国家所颁布和制定的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和法令,这些法律、法规、法令就是今天人们行为的准绳,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规矩。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我们电力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日臻完善,这些制度既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途径,也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规矩,在众多的制度中,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既是确保企业发展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

电力安全规范,是我们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电力生产和电力建设中,用“鲜血”凝聚而成的。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的能避免各种伤害事故发生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汇聚,就是我们每个职工都要严格遵守的安全规范。

在高压线路施工中,新栽的电杆不打拉线就登杆作业,造成人身伤亡的责任事故;变电站值班人员在开关解备操作时,不唱票,不复诵,违犯《电业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下母三相短路,致使变电站全站失压;据统计,1995年以来,仅供电企业在线路作业上下杆过程中发生高空坠落造成的死亡、重伤事故就达21人次,国电公司专门召开过防高空坠落现场会;交通规则规定行人、车辆靠右行,但总有一些人酒后驾车,横冲直撞,轻者造成交通堵塞,重者车毁人亡等等,这些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灾难。在这里我想问一问,为何流淌这么多鲜血仍唤不起我们对安全的觉醒?为什么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一些人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我们为死者痛泣、悲愤、鸣冤,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呐喊,人人都要爱惜生命,人人都要注意安全生产。

在这些事例中,有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有操作失误的,也有盲目蛮干的等等,但总的来说,都是不遵守安全规范所造成的,这一切对于稍有安全常识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毕竟发生了,就发生在我们电力企业,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为了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许多人根据血淋淋的教训,制定了这许多看来“让人烦”的规矩,可能正是这些“规矩”束缚了某些职工的行为“自由”,他们不惜用生命作为压宝来换取行为上的“自由”。那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事故已充分证明:任何人都不可因为规矩束缚人,而去践踏它,那样只能是自食其果,给国家、企业和家庭带来灾难。

同志,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家庭的幸福,请你珍惜自己的生命,请你一定要守住安全生产的“清规戒律”,请你永远记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得体会篇十五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好比圆规,如果两个脚不固定就很难画好圆。规矩又好比尺的一面,如果不是你想画的线就不会画出线。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规矩,比如,早上到学校必须是7:00,中午11:40吃饭等等。

规矩也是约束管教人的法律。这种法律如果不服从也不回被判刑,但相当于给自己定下一个无期的不诚实(顿号)不守信不被人信任的罪名,这个罪名看起来很渺小但却定下了了自己的终生。在美国有一位老师用55条班规管教了200多名孩子,结果一部分长大后都有了成就,他们万分感谢他们的老师,我认为他们却更应该感谢管教他们,约束他们的那55条班规。

首规矩就会得到更多的成功,不守规矩就会遭受更大的失败。这你可以亲身体验。名师点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我们总在一些规矩、制度、纪律下生活和学习。小作者在文中表达观点也正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可以说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小作者在开篇就提出论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接着,用摆事实的写作手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早上到学校必须是7:00,中午11:40吃饭等等”。

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首规矩就会得到更多的成功,不守规矩就会遭受更大的失败”。观点清晰,论证有力。这是一篇小议论文,小作者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但是在摆事实这方面,可以写得更加详细一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1242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