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白夜行读后感篇一
“有一株芽应该在那时就摘掉,因为没摘,芽一天天成长茁壮,长大了还开了花,而且是作恶的花。”
从来也没有试着写过书评,每次读完书虽然有些想法,但也从没认真梳理。后来想要有所改变,决定写一些书评,白夜行便是接下来读到的书。
虽然看完第一章就忍不住去看了剧透,但是情节的安排还是吸引着人迫切的向下读。读第一遍的时候总是在每章的开头迷惑,咦,刚才的故事结束了么。然后读下去便知道,只是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本书里处处埋下了伏笔,一些小小的细节总是会在后面得到呼应,让人惊叹,啊,当时那个小细节,原来是这样啊。
最后读完第一遍后,就想重新梳理一遍故事,然后带了个笔记本又重新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记录。主角小时候的一场杀人案,破了好久没有头绪。而后主角身边的人几乎都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然后线索慢慢显露,读者也不断的拼凑起他们两个人的犯罪过程。最后结局给出一个重大的线索,桐原洋介原来是恋童癖。如同警官所说,若是多年前就知道这件事情,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诸多犯罪。
最后关于雪穗和亮司,其实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看待。雪穗高雅的背后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亮司在冷酷无情背后却又有了些近人情的味道。可能是并未进行太残酷的犯罪描写,所以对他们,虽然觉得很不好,却仍然有些同情。只愿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白夜行读后感篇二
前天就看完了,但是一直不想写书评,因为看完书只有一个感觉好变态,我的天,怎么可以写出这样的故事,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读下去的欲望,整整一天看到眼睛快瞎掉,就是不肯停下来,那些细致的描写,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让你不停的看又不停的回忆思索,将一个个好似分开的故事粘连起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明明是两个那么小的孩子,却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智慧与才能(也许这么说不对,但是那些完美的找不出破绽的案件就是证明),也许最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经历世界上最肮脏、龌龊的事,那样的年纪本该无忧无虑的玩耍,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他们却跌入了地狱。
有很多地方也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这本就是剧情,看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是解忧杂货铺,现在想起来依旧觉得很美妙,但是这本书,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让人生厌却忍不住追究到底。两个在白夜中行走的幽灵,彼此依靠,共生于世,带着面具、躯壳,去结束那些即将发现或者揭晓真相的生命,去残害那些挡住他们道路的无辜牺牲者。
我不知道还要不要再继续看看东野圭吾的其他书,感觉自己会承受不来
白夜行读后感篇三
《白夜行》是我接触悬疑小说的“开山鼻祖”,可以说,这本书很是吸引我。作者东野圭吾细腻而缜密的思路构造出一起杀人案,在通过一件又一件看似毫无连接的事情,反映出了事情的真相,随之答案变像拔竹笋般一层一层给揭开了,即使过程挺复杂,但结果却十分明朗。
这本书经朋友提起,偶然我在电子书上看到了这本书,也便饶有兴趣的点了进去。“白夜行之旅”就此展开。
开篇讲到的警察笹坦润三在开始的我认定的是主角的,但这篇小说可就不像其他小说一样了。下一秒,出现的陌生人名源源不断地涌来,似乎每个人都是不同故事中的主角。那些人物全部都参杂在一起,这样,脑海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图,他们都相交着,稍一不注意,什么重要的人物和信息就被错过了,也便连接不起来了。
其实看这本书,我是抱着已知的心态去看的。当我看到三十几面时,那个朋友就跟我剧透了一些。我说:“我怎么看着每个人都是凶手啊?”她倒也没绕弯,直接说出了凶手:“其实凶手是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都是他们俩在搞鬼。”我吃了一惊:“啊?他们不是学生吗?”在那时的我怀疑过他,书中初次描写他的时候,就写出了他眼中的黑暗。实际上,书中开始将每个人都写得十分有嫌疑,以至于我失去了方向,便很自然地随警察一起排除了这个手无寸铁的小学生。至于雪穗,我倒真没在意,也只觉着她是个配角,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物。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子,竟藏着如此黑暗的力量。朋友卖着关子说:“你往后看你就知道了。”
后来,与朋友一起探讨,她说亮司和雪穗是互相相爱的。可是我还是不太认同,脑中又回想了一遍结局:桐原亮司已被警察发现,他赶紧逃,最终选择了自杀,雪穗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虽然雪穗的做法是明智的,也许不想让亮白白自杀而被逼无奈情况下选择了无视。可她的模样太冷了,实在无法让人看出她是爱亮司的。实际上书中几乎是没有他俩“同框”的画面,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判断。
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对于没有读过《白夜行》的人来说,想必就是一个十分坏的角色了。一开始经朋友剧透,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看完之后,却对他俩,特别是唐泽雪穗,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感。他俩的确是让人捉摸不透,可他们为什么看似十分的强大?唐泽雪穗自小时候一次精神摧残,便认定了自己一无所有,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不再惧怕什么。这也正是她所说的:“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读后感篇四
如果有100个人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就会有100种对它的解读。我在短短几天里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掩卷而思心绪久久不能平复。
东野圭吾是当今日本最富盛名的推理小说家,但是这本《白夜行》并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推理小说,它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连环案件的背后,映射出的却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丑陋的人性,贪婪的欲念,沦陷的道德,正是这些黑暗的东西侵蚀了两位主人公原本纯洁幼小的心灵,使得他们在童年时就过早看到了这些丑恶,尝尽了黑暗的味道,扭曲了他们的人格。
正如女主角雪穗在片尾的章节中所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黑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为什么她的天空里没有太阳?由于雪穗丧父后家境贫寒,母亲为了生活所迫竟然让只有11岁的她去卖淫,而对象是那些有恋童癖的中年男人,从那时起雪穗本应充满阳光的童年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太阳在那时就已经陨落,她的世界也从此陷入无尽的黑暗。如果没有男主人公桐原亮司的出现,就不会有这个故事的存在,雪穗话中所指的代替太阳的,可以指引她继续在暗夜中行走的那份光,就是亮司。
亮司和雪穗在11岁时,无意中相逢在图书馆。当时的雪穗已经被母亲出卖,唯有躲到书本里才能得到些许心灵的慰藉。而亮司由于父亲整日忙于家中所开当铺的生意,原来做酒吧女的母亲又生性风流和店铺的伙计整日沉湎于私情中,他的内心也是无所依傍。当这样两个心灵都被伤害的孩子碰面后,虽然谁也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伤痛,但是他们仍然从对方的身上嗅到了同伴的味道,自然他们慢慢靠近成为了朋友。
他们经常相约在图书馆碰面,亮司向雪穗展示自己拿手的剪纸,雪穗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亮司,那时他们中间所产生的情愫中除了友情也许还有少男少女初恋的悸动。但是,两个孩子这短暂享受阳光童年的时光,很快就因为那件事情而永远的结束了。一天下午,亮司同样是怀揣心爱的剪刀前往图书馆去见雪穗,想向她展示自己的剪纸。但是他却看到了奇怪的一幕,父亲和雪穗走在一起,进入了不远处一栋废弃的大楼中。那所大楼是亮司他们男孩子经常光顾,并在通风道中爬行玩耍的乐园。于是他按捺不住好奇悄悄尾随他们进入大楼,通过通风管道亮司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他竟然对雪穗作出了那样不堪入目的事情,震惊过后是对父亲的愤怒。父亲不仅伤害了他心爱的女孩儿,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也轰然坍塌,那是种被背叛的感觉。于是,狂怒之下的亮司,用怀中的剪刀杀死了父亲。
东野在书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以上情节,所以对当时雪穗和亮司的一切,读者无从知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亮司的弑父把雪穗从这可怕的事件中解救出来,而亮司却从此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赎罪之路。两人为了要“保护他们的灵魂”,掩盖亮司杀人和雪穗被母亲出卖给老男人的事实,从那天开始后两人约定形同陌路互不来往。书中也从来没有写过他们在一起的场景,无数个章节和片段中看似他们也都是独立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中,但是东野的高明就在于从每一章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案件和事件中,读者如果有心就会发现二人之间的羁绊。
一些微小的细节透露出这样的讯息,在案发后的十九年间,正如一直在追查此案的老警官所言,雪穗和亮司就好比枪虾和虾尾鱼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的,他们联手为了掩盖那次事件,为达成他们的各种目的,犯下了一桩又一桩命案,在黑暗的夜里越走越远。直到在十九年后的圣诞夜,那天也是雪穗在两人的故乡大阪所开时装店“r&y”开业的第一天,亮司在店里乔装成圣诞老人散发礼品,而他剪出送给过往小女孩儿的剪纸暴露了他的身份,在警察的追捕下他无路可逃,从店里二楼纵身跃下,撞倒巨大的圣诞树后倒地,警方赶到后发现他那把心爱的剪刀已扎入他的胸膛。这时,老警察意识到亮司已经身亡,回头发现从上方俯视他的雪穗。深知他们二人关系的老警察故意问道,你认识这个人吗?而此时的雪穗,脸部如人偶一般面无表情,冰冷的回答,不认识。“然后转身离去,背影如同幽灵一般,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唏嘘,东野大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结局并不圆满,很多疑问仍在读者心头萦绕不去,但是就在这里一切戛然而止,让读者自己去思索。雪穗和亮司的感情是爱情吗?如果是爱情的话,雪穗在看到亮司倒在血泊中后怎能如此的冷静,转身离去时竟然一次也没有回眸去看看黑夜中一直守护她的亮司?如果说雪穗不爱亮司又何以会将自己的店用亮司和她名字的缩写r&y来命名?但是,如果雪穗是爱亮司的,那她对筱塚一成学长的感情又如何解释?亮司一直默默在她身边守护,不计回报的付出,是因为深爱雪穗,并以此偿还自己父亲对雪穗所犯下的罪行吗?我相信每一个读完《白夜行》的人都会产生这些疑问,并试图给出自己的解答。
《白夜行》就是这样一本引人深思,看后唏嘘不止的书。东野圭吾写得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分明是一本带有社会批判性的爱情小说。一个畸形的社会残害了一对幼小纯洁的心灵,由此引发了无数悲剧。我们所处的时代里,又有多少人是在白夜里行走?你亦或我是否也凭借着那微软的人性之光在黑暗中孤独前行呢?太阳终究是不能被取代的吧!在人生的坎途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还是要满怀信心去迎接新的一天,因为黑夜终会过去,太阳一定会升起。
白夜行读后感篇五
这部作品写的是不是爱情,那是见仁见智。对我而言,实在看不出雪对亮有爱情,或许直至r。k绣包事件(初中),雪对亮或许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学社团事件以后,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断追求自己向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杀人,而亮无怨无悔的帮着雪。或许支持亮的是所谓的爱情,但对雪而言,亮或许只是一个能进行心灵交流的人,或者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个利用的工具。
从雪的生母还在世时,雪就看书,学习茶道、插花,尽量使自己谈吐高雅可以看出,雪从来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绝不是和为了保护自己而杀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谓“雪为了保护亮而杀了自己的生母”纯粹是有些读者的猜想。场景再现:根据情节推测,两人在实践之前在图书馆相识,并有淡淡的初恋。雪被母亲逼迫出卖自己的肉体给亮的父亲,在大楼里被尾随的亮看见丑恶的一幕,愤怒之下,亮杀了父亲并伪造现场逃逸。那么,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两人。雪母迫于外界压力决定自杀,雪发现这种可能却不去阻止,显然已经做好了让别人收养的打算。记住,雪母应该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说出卖女儿一事,那么不难推测到此案与雪有关,雪在案发时没有不在场的证明,如果由亮作证,那么亮必然受到怀疑,那么后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说出卖女一事,雪的名节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杀而不阻止,可以说是为了亮,也可以说只是为了她自己的未来。
到了后来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断利用亮来博取自己的未来。雪这个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很准确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说隐含了卑劣与下流”。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来,她得到的惩罚,太少太少。无论何时,去杀害无辜的人,去陷害无罪的人,都是一种不能容忍的错。
之后最后的结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阳之物。其实也没什么,因为雪从来没有亲手犯过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么样。那么,从今往后,雪可以生活在太阳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阳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给了她惩戒:不能怀孕。雪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读后感篇六
看了几集新版的《东野圭吾推理系列》,一时心血来潮找了几本东野圭吾的小说来看,电视剧改编的都是他的短编小说,一集一个故事,每集的导演都不同,演员也是找的名角来客串,但结局都是同样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效果。
看小说时就有别样的感觉,起先是找了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放学后》来看,但这部荣获了江户川乱步奖的小说却并没有吸引住我,看完后只觉得盛名之下,难以名副其实。
后看到有位读者留言说:为人不读白夜行,阅尽推理小说也枉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下载了这本小说来看,几乎是一口气地读完。
这本小说跳跃着写了二十年来在两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贯穿着一直都破不了的陈年旧案,东野特别有耐心地以两条线的形式讲故事,不愠不火,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从头到尾都在一步一步地埋伏笔做铺垫,东野最厉害的地方是,在很多可以明说的地方他选择了暗示,在很多可以说清的地方他选择了沉默。
读毕该书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唏嘘不已。
可以看出,东野对女主是相当之偏爱的,总是不吝啬笔墨穷尽对她的溢美之词,他从不正面写女主的邪恶,只会透过别人的嘴隐约地告诉读者,这女人很有可能是个蛇蝎美女。但即便如此,东野也从来没让她难堪过,一次都没有。从头到尾她都保持着一个美女优雅、聪慧、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冷艳形象,那么的从容淡定,那么的坚不可摧,那么的让人迷恋却又不敢走进亵渎。
用东野的话来说就是,雪穗身上总有一种异质的光芒。
看小说时我就想,此书太适合拍成电视剧了,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又很值得深入挖掘,不拍成电视剧都很可惜。
但是电视剧毕竟太长,叙事太过饱满一不小心就会物极必反,反而没有原先的韵味了。改编成电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120分钟的电影或者180分钟的电影都可以,剧情简炼精致、倒叙正述交叉进行、悬念从头到尾贯穿始终吸引观众欲罢不能,最后的结局欲语还休又让人怅然若失略感惆怅,这种或许能更忠于原著要表达的感觉。
但无论是拍成电视还是电影都很难处理男主与女主的感情戏,这点在原著中的表达就很模糊。这部小说确实曾被日本翻拍成电视剧,还被韩国翻拍成了电影。我没有看过电视和电影,但不用看也能推断出电视剧总是不能免俗地将男主与女主的感情定义为爱情。
我认为爱情不是小说要表达的主题,只能说,用爱情来定义男女间的感情,是最能让大家接受和认可的一种。
男主与女主的关系,显然就如那位老警察所言,如同虾鱼和虾枪的关系一样,互利互存。但究竟是不是所谓的爱情呢?作者没有明示,似乎也没有暗示。
相比较爱情,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只受伤的刺猬,在寒冷的冬天要互相取暖,但又不能靠近,否则会刺伤彼此。
这种微妙的关系,用四个字形容会更恰当,惺惺相惜。
小说中从来没有写过男主与女主碰面的情形,怎么看都是两条平行线,只是因谋杀案而被千丝万缕的线索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东野最高明的地方,这种关系要正面写出来太难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写。
不写,就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白夜行读后感篇七
白夜行是我两年前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当时读完没写读后感,主要原因通俗点讲是被吓懵了。读完后的感受,除了震惊,内心由生的恐惧,还有生理上莫名的反胃感。这应该是第一次洞察到深不见底的人性深处的黑暗后的本能反应,是一种细思极恐的阵阵寒意。
其实,客观上说,《白夜行》应该是东野圭吾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它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从中东战争、泡沫经济到计算机时代兴起,作者都凭借专业的知识将其融入作品,由此,让这部看起来是爱情推理小说的作品有了社会小说的深刻度和时代的厚重感。
另外,这部作品出场人物众多,甚至运用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但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背后,隐藏了一条条逻辑清晰的伏线,各个伏线交织汇总,在最后让读者恍然大悟,而此时的这种恍然也给读者造成了极具震撼力的心理冲击,达到了极致的效果。
全篇对男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只有不到一个章节的.内容,但在每一个出场的看似无关的功能性人物背后,都有男女主人公的影子,没有正面刻画,却在处处刻画,这样高妙的写作手法只能基于作者对整个故事全面透彻的把握和布局。同时,也与主人公的人生不能见光这一主题完美契合。
雪穗和亮司之间是爱情吗?我觉得不是,如果是,也是扭曲的爱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由于心灵扭曲而产生的极致感情,相互依赖,彼此共生。
白夜行读后感篇八
初中时爆发了对推理小说的热爱,当时各种类型都有看过,国内的蔡骏,美国的丹·布朗,再到日本的东野圭吾。于是东野圭吾成了我继村上春树、岩井俊二后又一位十分吸引我的日本作家,一位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
《白夜行》并不是最近看的,只是最近偶然看到了电影,于是想起了我当时看这本书时的狂热与沉迷,忍不住想要在这里一吐为快。
跟所有的推理小说一样,一切的线索从一具具尸体展开,一步步将我们带到真相的面前。
看完整本书,心中最多的是对亮司的心疼,他为了雪穗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为雪穗做了太多背离人性的事。我虽无法原谅他,但也不忍心责怪他。两个在非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成为彼此的太阳,相互依附着,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
亮司的心愿“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话令无数读者动容。看似简单,却永远无法实现。当我翻开时,看到第一句话,便一气呵成的从头到尾全部看完,用涕泗横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我像是被小说感染,被紧紧抓住喉咙一般呼吸困难,只有继续读下去。字里行间透出的压抑令我窒息,这份感情太沉重,承载了太多人情甚至人命。明明深爱却无法在一起,见面都是一种奢望。
雪穗的童年经历是悲惨的,长大后的她也只是一具披着光鲜外衣的腐尸而已。她的眼中只有夺取,一切属于我的都不稀罕,不属于我的才更具吸引力。为了夺取,雪穗指使亮司铲除了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她在亮司死后的面无表情,从不回头,令我为亮司感到心疼。但仔细一想,她其实在亮司死去的那一刻也死了,她生命中惟一的光亮泯灭,黑暗已经将她锁牢,从今以后的她应该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雪穗爱财和权吗?从文中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发现,作者并没有描绘出她获得财产后的挥霍,她就是不停的在掠夺,像是在填补内心的空虚。像《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一样,什么都吞噬,却什么都没有,只有不停的吃,是千寻的爱心与坚持感染了他。而亮司是雪穗漆黑的世界中惟一的光明,“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但亮司却没能改变她,只是一味的服从雪穗的一切指令,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让人的怜悯心显得多余且可笑。
我虽然不知道失去了亮司的雪穗该如何生存下去,但应该不会再有人成为他们爱情的牺牲品了。也许雪穗就此安稳的生活下去,也许会更加空洞,无人性。
在《飘》的结尾白瑞德有一段很著名的话:“思嘉,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这也是雪穗一生态度的写照。
看完文章后,我无法明确的分出是非,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人生来便是内心的黑暗,报复社会的。雪穗受到的伤害我们无法想象,她的心灵如何扭曲成这样。亮司的世界只有雪穗而已,其他任何人或事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亮司的死也算是对被他伤害过的人的赎罪,而独自生活在这世上的雪穗也得赎还她犯下的罪。是谁的爱捆绑了谁的救赎,在爱与救赎的世界中轮回,善恶终将有报,这一切就留给看到所有的老天来做判决。
小说最后,亮的死带走了雪穗的灵魂,当爱消失的时候,故事也就结束了。
白夜行读后感篇九
对雪穗与亮司二人既谈不上喜欢,也算不上厌恶。他们之间的爱与依赖早已超出了常人理解的范畴,小说也就高明在此,尽管从未出现他们的任何同框或交集,却把这条感情线埋得很深很深,就连最后亮司死去时,雪穗也只是“像人偶般面无表情”。而音乐剧则多了更多二人的独白与互动,印象最深的'是雪穗与亮司扮的圣诞老人最后的共舞,眼里满溢的爱意和见不得光的苦楚格外动人。还有成年亮司与童年亮司在通风管道的独白,亮司的一生都牵系在雪穗的身上,是爱,是守护,也是偿还,他虽疲于这一切,却又深陷其中。音乐剧版中他在强暴美佳时犹豫了,他眼前出现了他父亲,狞笑着说,你不是恨我吗,可是你看你现在不是也变得和我一样?当场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些大概是加入了创作团队自己的理解,但是看完小说后依然觉得很棒!我大概是唯一一个先看过音乐剧才来看小说的人了…有点小遗憾,希望能恢复出厂设置,摆脱剧透,重新看一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8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