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8:06:25
2023年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范文(13篇)
时间:2023-11-07 18:06:25     小编:纸韵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原则编写教案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这些教案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一

1、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都是自觉排队日。

2、让幼儿养成礼让、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各种排队日的宣传照片和倡议书等。

1、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的主题。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觉排队日是哪一天吗?"。

2、关键步骤:

(1)为什么要把11日定成自觉排队日?

(2)看宣传照片,读倡议书。

3、集体讨论:

照片上的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11日也去参加自觉排队日的活动。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二

递接物品(普通物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用双手递接物品,并用眼睛友好地看着对方。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礼仪。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好的情景剧《我来递,你来接》。

活动过程:

一、用情景剧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师幼共同欣赏情景剧。

1、明明双手捧着一本童话书,大拇指压在书上,图书画面的正面朝向另一位小朋友,两眼注视对方,微笑说:甜甜,这本书送给你。甜甜立正好,伸出双手结果图书,微笑说:多谢你。并向明明鞠上一躬。

2、依依双手拿着一个花瓶(右手握住瓶颈,左手掌心向上拖住瓶底),对小小说:小小,请你把这个花瓶放在桌上好吗?说着双臂伸出去,小小伸出双手向依依那样接过花瓶说:好吧。多谢你,小小。依依边说边鞠了个躬。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

1、明明是怎样用手拿书的?书的哪一面是对着甜甜的?

2、甜甜是怎样接过书的?她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动作?

3、依依是怎样把花瓶递给小小的?小小又是如何接花瓶的?

4、教师做示范,边示范边朗诵核心要素的资料。

5、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跟着我一齐做一遍呢?

四、游戏《击鼓传物》,引导幼儿递接物品的正确方法。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小教师,回家教爸爸妈妈递接物品的正确方法。

2、活动区游戏《小小商店》《娃娃家的生日会》。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对不起”的奇妙之处。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个故事情节。

3.通过故事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小朋友学礼仪。

二、基本部分。

1.导语:故事里面有一只粗心的小猪,名字叫嘟嘟。嘟嘟总是爱闯祸。今天它又闯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察图画,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

(1)第一幅图。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教师讲故事,提问基本内容。

(2)第二幅图。

教师讲故事,将幼儿带入故事,帮小猪想办法。

(3)第三幅图。

幼儿继续帮助小猪想办法,进一步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4)第四幅图。

教师讲故事,幼儿表演本幅图故事。

(5)第五幅图。

教师讲故事,让幼儿明白做错事要向别人道歉,也要学会原谅别人。

告诉幼儿不要像嘟嘟那么粗心。

(6)第六幅图。

教师讲故事。点明中心。

(7).给故事取名字,小结故事。

三、结束部分。

幼儿看图讲故事。

小朋友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我们回我们的小剧场演一演吧!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四

1、让幼儿知道入座时长者先入座。

3、培养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用餐的礼仪。

4、启发幼儿用餐需讲礼貌。

手偶,卡片,礼仪星星的图片或头饰。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师:那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探讨一下做客需要注意哪些用餐礼仪吧。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进行表述。

2、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礼仪小星星“是怎么说的,教师用礼仪小星星的.口吻说出正确的礼仪规范:我是好宝宝,做客用餐讲礼貌,先请长辈坐,自己再就坐,不要高声语,碗筷不乱敲,好菜大家尝,夹菜要礼让。

3、提问:“小朋友们听清楚礼仪小星星说的话了吗?应该谁先坐下呢?”

幼儿回答教师问题,模仿说儿歌。

4、情景表演:《做客用餐》。

敲门——问好——就坐(长辈先坐、自己再坐)——用餐(不要高声语,碗筷不乱敲,好菜大家尝,夹菜要礼让)——告别。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幼儿鼓励。并学习做客用餐儿歌。

家长带孩子去做客用餐,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

设置一个小餐厅,准备一些餐具及食物,让幼儿能够在餐厅玩“进餐游戏”,巩固用餐礼仪。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五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活动目标:

知道归还物品时应有的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核心要素:

他人物要爱护及时还不拖延物归还表谢意双手递要牢记。

活动准备:

书、画笔等。

基本过程:

(二)关键步骤: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讲完故事后提问:故事里都有些谁?

他们在干什么?

1、教师请两个幼儿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组讨论。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明明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应该用扔的方式还别人东西,这样做对借他东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东西是容易摔坏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极为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他应该走过去,双手托着书还给借他书的小朋友,然后还要有礼貌地向对方说“谢谢”。

活动延伸:教师请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剧《正确归还物品》。

可以请幼儿分组表演,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编归还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园互动:

1、请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即使借孩子的东西,归还时也要说谢谢,给幼儿做榜样。

2、引导幼儿在归还物品时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六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直接导入活动主题,教师:“现在我要介绍如何打断他人的讲话,请小朋友认真地看。”

(二)关键步骤:

1.教师示范如何插话。

(1)张、李俩位教师正在交谈,王老师走过去,轻轻拉了一下李老师的手,然后说:“对不起,我能打断一下你们的讲话吗?”

(2)李老师转过头来说:“请您在旁边稍微得一下,我马上就跟她说完话了。”然后李老师尽快和张教师结束了谈话,并转身说:“谢谢您的等候,请问您有什么事情?”

(3)王老师向李老师交待事情。

2.讨论:

“当张老师和李老师正在讲话时,王老师想插话是怎么做的?”

“我们应该如何插话?”

(三)结束部分:

老师总结插话的方法。

活动延伸:

通过说故事、团讨、戏剧表演的方式学习插话的礼仪。

注意事项:

1.若有紧急情况,要及时通知老师,大声表达,让老师能够听到,以帮助幼儿处理问题。

2.若老师正在谈重要的事情,可以请需要帮助的幼儿找其他老师帮助。若没有其他老师,老师可以请小朋友先去做自己的事情,告诉他等会儿老师讲完话会主动去找他。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七

1、让幼儿知道公共场所的一些基本规则。

2、能按照正确的礼仪要求做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片五幅(两个人并排站在扶梯上;两个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闹;和别人相反乘扶梯;向下行驶时在后面推别人;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1、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坐过扶梯吗?那么乘扶梯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

2、关键步骤:

感知讨论:

教师出示反映有关儿童在乘扶梯时不安全行为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

(1)出示图片1(两个人并排站在扶梯上)。

(2)出示图片2(两个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闹)。

(3)出示图片3(和别人相反乘扶梯)。

(4)出示图片4(向下行驶时在后面推别人)。

(5)出示图片5(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3、归纳总结。

师:"在乘扶梯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1)再次出示上述图片,让小朋友复述正确的做法。

(2)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1、活动之后,教师可将图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宣传用。

2、教育幼儿不遵守乘扶梯的规则可能造成的危害。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对不起”的奇妙之处。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个故事情节。

3、通过故事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准备:挂图音乐?头饰。

活动过程:

律动:小朋友学礼仪。

1、导语:故事里面有一只粗心的.小猪,名字叫嘟嘟。嘟嘟总是爱闯祸。今天它又闯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察图画,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

(1)第一幅图。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教师讲故事,提问基本内容。

(2)第二幅图。

教师讲故事,将幼儿带入故事,帮小猪想办法。

(3)第三幅图。

幼儿继续帮助小猪想办法,进一步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4)第四幅图。

教师讲故事,幼儿表演本幅图故事。

(5)第五幅图。

教师讲故事,让幼儿明白做错事要向别人道歉,也要学会原谅别人。

告诉幼儿不要像嘟嘟那么粗心。

(6)第六幅图。

教师讲故事。点明中心。

(7)、给故事取名字,小结故事。

3、小朋友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我们回我们的小剧场演一演吧!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文明礼仪行为,并能说出自己对礼仪行为的了解。

2、了解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

3、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规则,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引导身边人。

4、做个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孩子。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手抄报图片、纸、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图片,导入活动。

1、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里的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2、那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总结:看来我们新苗幼儿园的宝宝都是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讨论怎样引导周围的人讲礼仪。

师:那光是我们懂礼仪,讲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可以影响我们身边的人?

请你们说一说。

三、手抄报的制作方法。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ppt,欣赏手抄报。

它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所不同,手抄报是以画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布局。一般一张纸上分有很多的小版块。每个版块都有小标题。其中的大标题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每个手抄报都有很好听的大标题。

师:如果让你来画一幅手抄报,你打算写一些什么,画什么来号召人们讲礼仪?

分成哪几个版块呢?

师:你给你的手抄报取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四、画一画。

师:请小朋友们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礼仪手抄报,影响周围的人一起懂礼仪,讲文明。

五、作品评价。

从构思、颜色、版块等方面进行评价,请幼儿互相欣赏讲述画面内容。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十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6。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7。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十一

1、让幼儿学会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礼仪行为和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

客人来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

初相识做介绍带尊称才礼貌。

1、钢琴、熟悉歌曲《看朋友》的弹奏。

2、与大班教师提前沟通,并做好相应的表演准备。

3、杯子茶壶。

4、标有哭脸和笑脸的牌子若干。

一、导入活动:

请大班的幼儿示范歌曲《看朋友》,并加入动作表演。

二步骤:

1、客人用手指轻轻叩门,站在门口,两眼注视对方微笑。

2、小朋友热情的说:“您好,请进!”(手势为邀请状:右臂展开、手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指分开)。

3、客人进来后小朋友说:“请坐。”(手势为邀请状)。

4、客人要走了,小朋友送到门口说:“再见!”

三、学唱歌曲《看朋友》。

看完表演后,教师就歌词内容向幼儿提问:

1、“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哥哥去干什么?

2、“姐姐和客人说了什么?”

3、“客人要走了,姐姐是怎么样做的?”(送客人到门口或楼下,说再见,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四、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十二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幼儿礼仪教育最直观的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能尊重他人、有素质的人。尊重他人就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扮演着“小皇帝”的角色,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来自家庭的爱,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体谅家人,从而激发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生活,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亲情互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懂得关爱他人。

活动准备:

1、调查父母的作息时间、工作生活情况的亲情卡片。

2、可移动架子图五幅。

3、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相关设备。

4、音乐《妈妈宝贝》、《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亲情卡片,引发幼儿关爱父母的愿望。

师:昨天,小朋友带回去一张亲情卡片,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还有工作、生活的情况。都填好了吗?请粘贴到黑板上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卡片。

幼:我的妈妈6点起床,在新华书店上班。早晨要洗衣服,还要做早餐给我吃,下班了还要打扫卫生。

师:这些家务你们的妈妈也会做吗?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

幼:我想给大家介绍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一个人在上海电脑公司工作,他会做所有的家务活。

师:爸爸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外地工作呢?你有什么想为爸爸做的吗?

幼:我会经常给爸爸打电话,让他注意休息。等我长大工作了,我来养爸爸,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评析: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亲情卡片,教师引导大家去发现父母的辛苦之处,让幼儿产生共鸣,奠定整个活动的感情基础。)。

2、引发关爱父母的愿望。

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做事儿,是为了谁呀?小朋友平时是怎么关爱爸爸妈妈的?

幼:我帮妈妈洗袜子、手帕。

幼:妈妈累了,我帮她捶背。

幼:有一次妈妈太累睡着了,我轻轻帮她盖上毛毯。

幼:爸爸下班回家,我拿拖鞋给他换。

幼:妈妈有一次工作不高兴,心情不好,我讲故事给她听。

(评析:幼儿通过回忆,纷纷讲述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的事例,从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到帮父母分担忧心之事,层层深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透露着自豪之情。)。

二、自由观看图片,讨论、讲述。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看图片,讨论图片内容。

教师提醒他们看得懂的找个好朋友讲一讲,看不懂的互相讨论。

(评析:幼儿自由结伴观察架子图,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这样就给他们创造了想说、敢说、愿意去说的宽松的活动氛围。)。

2、小朋友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并叙述理由,教师总结出蕴含在每幅图中的三字经儿歌。

师:谁来讲讲你最喜欢图中的哪位小朋友呢?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用湿毛巾给爸爸敷头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师:你们喜欢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吗?如果爸爸妈妈生病了,我们还能怎样来安慰呢?

幼:给爸爸拿药。

幼:给爸爸倒杯开水,感冒了要多喝开水。

幼:给爸爸盛碗鸡汤,鸡汤最有营养了。

幼:不能烦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幼儿讲述喜欢的小朋友的行为,并叙述原因。在此环节中,教师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父母……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幼儿的答案此刻已不流于形式,听了让人感动。教师丰富的引导语言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对于图片中小朋友的错误行为,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对待父母的观念。

4、教师小结:原来你们喜欢的是懂得关心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念出三字经儿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递杯水。做家务,我帮忙。父母爱,记心上。

三、幼儿与父母亲子互动,幼儿感受惊喜,亲子之间体验亲情。

1、师:现在你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呢?想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做。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妈妈的出现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惊喜,事先幼儿并无心理准备,在此等情况下,更有让人感动的现场氛围。)。

2、教师抓拍镜头,幼儿共同观看照片,分别讲述。

幼儿都纷纷给父母让座。

有的幼儿给妈妈倒水。

有的幼儿跳舞给妈妈看。

有的幼儿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儿现场制作贺卡。

(评析:幼儿对父母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让家长特别欣慰。大家共同观看照片,其乐融融,更像是一场家庭交流会。)。

3、共诉对对方的爱。

师:你们的行动爸爸妈妈都感受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呢?现在就把对他们的爱大声地说出来吧!

爸爸妈妈也不要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里,勇敢地表现出来吧!

(评析:孩子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父母也诉说着对孩子的爱,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整个活动推至一个最高点,大家沉浸在一片爱的海洋中,着实让人动容。)。

四、结束活动:亲子共舞《让爱住我家》。

这节活动结束了,但孩子关爱父母的活动却依然在继续,以一种绵延不断的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续着。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亲情卡片,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情况,这让幼儿的讨论有据可依,也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之处,奠定了活动的感情基础。

2、架子图的采用也是活动成功的一个因素,架子图是分散的,便于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这个环节使幼儿从能判断基本行为的正误到应对相关活动的措施,层层梯进,使幼儿从言语到行为、从行为到思想上有了一个跃进。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教案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欢乐,处处有微笑。

2、知道微笑时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体验微笑能给他人带来好心情,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体态语言。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

2、微笑表情图一张,故事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导出微笑。

t:今天啊,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小朋友一起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幼儿打招呼。

提问:你们刚刚是用什么样的表情跟客人老师打招呼的?(微笑)。

2、故事:

俞老师这儿有个故事,题目就叫《微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里都讲了些什么?

(1)出示故事图片,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他们分别在做些什么?幼儿回答;小蜗牛怎么了?幼儿回答;后来又怎么了?幼儿回答;大家是怎么夸小蜗牛的?幼儿回答。(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3、幼儿对镜子练习微笑,相互间练习,手机拍照。

(1)我们小朋友会微笑吗?拿出你们的小镜子来练习一下吧。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微笑是没有声音的,是发自内心的,脸上在笑,心灵也在笑。)。

(2)来,露出你们最美的微笑,俞老师帮你们拍下来。

(3)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微笑。

4、情感提升:

(1)小朋友们,你们会在什么时候微笑呢?(好朋友分享食物,收到朋友的礼物,送朋友礼物,和家人一起旅游等都会微笑)。

(2)看到他人微笑,你有什么感觉呢?

引导幼儿:微笑很美,微笑很有礼貌,微笑给人温暖,微笑给人带来快乐等。主要就是微笑的作用。

5、结束:

以儿歌《微笑》结束整个活动。

还记得那首《微笑》的儿歌吗?我们一起说一遍。说儿歌一遍。

好,下面我们就随着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儿歌,去给其他小朋友送微笑吧。

四、教学反思: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们的交往中,都需要对他人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感觉开心。在幼儿的发展中,微笑能说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游戏、语言表达等方式来进行活动。并运用了图片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微笑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幼儿感觉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来对待每件事。

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相靠,紧密相连,老师和幼儿及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互动较好,充分展现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互动性;整个过程,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都纷纷意试的要相展现自己,老师也让他们尽情的去发挥和表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386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