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传读后感(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5:28:10
项羽传读后感(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7 15:28:10     小编:薇儿

读后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思考,通过它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写读后感时,怎样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观点更具魅力呢?以下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希望能给你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项羽传读后感篇一

提到项羽,我比较先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猛和所向无敌。读完这篇《项羽之死》,我才真正的认识了他,发现了他既有优点,又不免有弱点。

项羽的军队垓下被围,听到四面楚歌,他乃大惊,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濒临危险的时刻,项羽不仅为自己担忧,还为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美人和宝马担忧。将自己的铁骨柔情展现的,的确不失为一个重情义的人,不失为一个英雄。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这么一句话:“所有懂得畏惧,并比较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我认为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东城之战中以八百骑士对战汉军千人,虽然知道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可还是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杀出一条血路来。比较后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成功击退汉军,已经必死无疑了,也要“必三胜之”。他认输,但坚决不服输。

他拼到比较后,身边的原来的江东八千子弟没剩下几个。本来有机会能够渡过乌江称王,但是他却笑着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心胸坦荡,重情重义,他的弟兄去世了,他怎么会独活在这世上?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在苟且偷生和保全气节中,他选择了保全自己的气节,潇潇洒洒的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样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是被后世所崇拜的。故诗人李清照评价他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虽然他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只有帝王才能入的本纪中,可他这一生却并没有真正当过帝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在东城之战中,项羽“所杀汉军数百人”。别的将军在打仗的时候都坐在大营中出谋划策,只有项羽冲在队伍的比较前面,奋力杀敌,冲锋陷阵。根本不会知人善任,难怪田间的农夫都对他不满,在他迷路的时候故意给他指条错误的路。

他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心太软,有妇人之仁。虽然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鸿门宴》中却现了端倪。就是因为他的一时心软,才错过了杀死刘邦的比较好时机,从而导致了他比较终的悲惨的结局。

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传读后感篇二

你的名字叫籍,你的表字是羽,世人皆唤你楚霸王。你是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之子,当之无愧的将门之后。你早在千年一前便死去,听不见千年以后我的诉说。但我还是要说,就当我傻了罢。

初次相识时,我并未见过你的音容笑貌。只是听说过一个故事——“霸王别姬”,感叹:哦,原来故事里的霸王,他叫项羽。那时起,我便倾慕于你,像所有可爱的女子一样,倾慕着心中的盖世英雄。但我又可惜,为何我只得在千年以后听听你的故事,在脑海里想象你驰骋疆场的样子。

我知你少年有志。

十几岁的少年胸怀大志,甚至敢说“取代秦王”的狂妄之言。我知道,你是有资本的。力大无穷,十四岁便能举起一口大鼎,同乡的子弟都怕你,一如司马迁所言“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可我的心中并无恐惧,原来我倾慕之人可“力拔山兮气盖世”。

我知你骁勇善战。

巨鹿之战,你立下赫赫战功,从此威名远扬。耽于饮酒作乐的宋将军,宋义,你敢取了他的项上人头领兵作战。我知道,这未免有些草芥人命,但还是不得不佩服你的敢作敢为。后来,你彭城的那一场战役又胜了。我仿佛看见我的英雄迎着霞光归来。“我要在西边采一抹火红,渲染你那凯旋的披风。我还有一吻要赏英雄,印证这一切不再是梦。”

我知你并非完人。

你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是马背英雄,可你在政治上缺乏了远见。你将诸侯分封,却未想到这会给你带来灾难,你心中念旧,有义气,却不知人心难测,他们是虎豹,随时都可以跳起来咬你一口。你将刘邦放虎归山,你以为的义气,你以为的忘年之交,全都是谎言。世人说你无远见,只是一介莽夫。可人无完人,若你心中城府极深,也不会有楚汉相争,百二秦关终属楚。到底是,人无完人啊!

我知你铁汉柔情。

垓下之战时,你最爱的女人,你的青梅竹马,你的妻,虞姬死了。她是忠于爱情而死的。我知道,你是铁血汉子,所有的也是唯一的柔情全部都送给了虞姬。我在千年以后的星河彼岸倾听着少年飞扬的心动。你的爱情很美:虞姬能歌善舞,具备了所有好女人应有的优点,她甚至能穿上战靴,披甲上阵,做你的定心丸。这样的女人,你怎么能不爱呢?我的少年郎啊,虞姬死时,你该有多伤心。可我除了哀叹,什么也不能为你做,而她,能轻易抚平你皱起的眉头。

我知你飒爽英姿。

当四面楚歌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只身跃进了时间的长河。我听见杂乱的战马奔袭的声音,长枪剑矛穿透我的魂魄,相互碰撞,发出金属敲打时独有的'铃音。我看见,有个人银甲着身,一抹艳红,穿梭于战场之中。我一眼便认出是你,不会错的,我知晓你的飒爽英姿。我想说这些话给你听:

“如果你出征,我以酒相送,带三分醉意去驰骋纵横。我要在东边挂一道彩虹,妆点你那闪亮的行程。”

世人皆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开始,你便不是为了自己争天下而反秦,你为的是天下苍生,过了那乌江,你便不是你了。“我还有一吻要赏英雄,印证这一切不再是梦,来为你抚平所有的伤痛。”项羽,你自刎乌江边遭天下人冷眼,但我敬你,敬你是个英雄。只是,恨君生早我生迟,不能日日向流光。(卢家岚)。

项羽传读后感篇三

中国人的历史观,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但项羽是个例外,作为一个失败者,他依然被尊称为英雄。

对于项羽,我并不是太欣赏,他身上集合了太多的暴力色彩,在他征战的过程中,充满了血腥与屠杀的字眼。

但在今天,我们依然景仰这位英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所谓阴柔的男人,所以我们会更加的怀念他身上的那种血性。

黄昏,乌江边,残阳如血。

马蹄声声,马嘶阵阵。

黑压压的汉军向江边拥来,那种萧杀让人窒息。

陪伴自己征战多年的宝马已经赠人,心爱的虞姬亦已不在身边。

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天下,却被刘邦悄无声息一点点挖掉了墙角。

当年渡江北上的`八千子弟,全部战死在沙场。

自己有何颜面去见江东的父老?

输给与自己交手常战常败的刘邦,霸王始终有些不甘。

楚霸王右手持剑,周围只剩二十余名将士了,那是一路拼杀残存下来的兄弟。

“大王,我们回去吧,将来再杀回中原”,卫士的劝说伴着哭泣,项羽心头一动。

“你逃啊,逃回你的老家去吧,孬种”,刘邦的声音伴随着奸笑阴森森的传来,象一把尖刀刺在项羽的心头。

渡江的念头瞬间熄灭。

英雄是不惧怕死亡的,但是最中意的死亡是死在让自己满意的对手的刀下,刘邦?

一个小混混,关于刘邦的印象至今还让楚霸王感到恶心。

一直认为刘邦就是自己喉咙的一只苍蝇,吐不出,咽不下。

汉军已经处在面前,项羽看到了对方的首领竟然是自己过去的部下,故人相见,却是此刻。

良久,项羽轻轻的说道,你来了,甚好。

三十年的光阴从脑海里迅速的流过,

再也没有机会去反思自己的过错,再也不能重头再来。

他曾经给刘邦死里逃生的机会,但刘邦绝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他自己也不需要这个机会了。

屈辱的活着不是一个英雄的作风。

再看一眼江东吧,用目光与自己的故土做最后的告别。

英雄绝对不会向敌人投降,只向自己投降。

曾经占满敌人鲜血的宝剑已经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楚霸王以一个让后人景仰的悲壮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英雄留英名,奸雄得天下。自此,中国封建朝代的更迭几乎陷入这么一个简单的轮回。

(作者单位:泰兴市国税第二分局)。

作者:杨连川。

项羽传读后感篇四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汉书》中记载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国数千年来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叶为你整理了项羽本纪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霸王项羽,千百年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虽有无数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

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应当之无愧地受后人敬仰。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曾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28岁成为分封18路诸侯的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1、项羽不畏权贵抱负远大

少年项羽便凸显这一特点,“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后有关秦始皇曰“彼可取而代也!”壮哉项羽!从这些话中无不体现这一特点。

2、项羽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随着陈胜吴广大泽乡的揭竿而起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喊,反秦的烈火迅速扩展,函谷关以东以大乱,秦帝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六国的军队已不可信,当年灭六国的是三秦子弟,如今守秦国为帝国尽忠的'还要靠关中的子民,他们越战越勇,当年灭六国时的军魂又被唤醒,反秦形势颇为不利,在这危急关头,项羽站了出来,在叔父项梁都没有勇气的时候,劝宋义出兵,不成,果断斩杀之夺取兵权,帅楚军出击,在巨鹿与秦军决战。他破釜沉舟奋勇在前,杀兵斩将,夺城掠地,坑杀二十万秦军,只此一役秦军主力全军覆没,这一仗杀得帝国行将崩溃,杀得诸侯无不胆寒,杀的项羽威震天下,呜呼快哉!

3、项羽优柔寡断,政治不成熟

此特点人尽皆知,鸿门宴就是经典代表,亚父执玉环,掷酒杯,命舞剑,最终没能杀掉刘邦。都因其犹豫不决,若项羽命帐内外伏二百刀斧手,掷杯为号,历史早就改写,另在封侯的问题上也体现其政治迟钝。刘邦请封为汉王,今四川好似永不与项羽为敌,实际为掩人耳目,在四川积蓄力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伺机东进,夺取天下。可惜这些项羽都没意识到,亚父很清醒,可惜不是项羽,因为亚父不是西楚霸王。

4、项羽性格刚烈,亦有柔情

楚汉争霸,常年交战消耗都很大,且刘邦总不投降,又无法彻底将其歼灭,双方达成共识——谈判,刘邦提出以黄河的一条运河为界,运河以东为楚地以西为汉土,双方互不侵犯,项羽最终同意,准备东撤,但刘邦随即违约,猛攻项羽,军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悔之莫及,深夜在帐中饮酒作诗,与虞姬对和,悲歌慷慨,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定是非常凄美的场景,无论谁在现场,都会为之动容,在注定项羽要失败的情况下,在刘邦用尽各种方式涣散楚军军心之后,在军中长期断粮也无后勤的情况下,仍有八百余名骑兵壮士跟随着项羽,体现了项羽与将士的深厚感情,若非此,料想项羽早已成光杆司令了,后来唯有鲁地的人最后降汉也加以印证,项羽在战争的终点也是人生的终点,用痛快的一战为自己悲剧的一生划上了句号也推向了高潮,杀汉将,砍汉旗,斩百余汉军,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因无脸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我想那最后追随羽的八百余骑骑兵应该也都殉国了。呜呼哀哉!真大丈夫也,我想项羽自刎时的眼神一定何其雄壮,他的眼神穿越千年,依稀浮现在我眼前。

项羽自他自刎的那一刻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追思。项羽一生大起大落,没有显赫的背景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闯出了自己的天下。一生虽短暂,却轰轰轰烈烈,他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我认为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就要像项羽一样敢闯敢干,有理想有抱负,有鸿鹄之志,痛痛快快!若像蝼蚁一样活上千年,我宁像一颗氢弹,虽只有几秒钟却能给世界带来无比的震撼!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本色,如此气节,空前绝后。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此刻想起我山东老乡黄巢的一首诗,已表我内心的感慨也希望我的声乐学习能像盛开的菊花一样芳香透长安,美名传天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项羽传读后感篇五

司马迁把项羽写得如此强悍,历来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将汉高祖死敌写进本纪,是发泄对汉武帝的不满,二说是司马迁由于身遭大不幸,强悍如项羽这样的猛男,自然而然激起了太史公的崇拜。

要知道一个人的实力,就要看他对手的实力。所以把项羽写强一点,不会影响汉高祖的光辉形象,反而通过这一点,更显得高祖实力非凡,成为九五之尊也是众望所归。

楚汉相争,应该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第一次纯智力与纯武力争夺天下。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大脑远胜于拳脚。

项羽用过的计,似乎只有一个“破釜沉舟”,但照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条计,还不如说是项羽的率性而为。韩信的“背水一战”,那才是计谋。只知屠城坑降卒的项羽,其谋略智慧,也许远远不及外黄城那个十三岁的孩子,更不要说深谙帝王之术的刘邦了。

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从道德角度很难说哪一个更好一点。一个是为了天下可以置老子于不顾的流氓,一个是杀杀杀杀杀杀杀的西楚霸王。一个诈,一个暴,这两个人,你会喜欢哪一个?更多人包括易安居士李清照却对楚霸王更加青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位婉约女子能写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诗句,不能不说楚霸王感染力之强。

项羽感染后人的,是他的悲剧美。征战八年,一生经历七十余战的武将,仅仅遭受了第一次失败,却彻底失去了一切。但这一败,项羽败得很潇洒。当身边仅余二十八骑时,刚过而立之年的项羽似乎已经知了天命,“天亡我,非战之罪”,这最后一战,更要战得漂亮,战得从容。

于是,战到乌江……

“天下苦秦久矣。”当项羽和刘邦们都不再以农民起义领袖的身份厮杀时,他们是不是还记得这句曾经流传以久的牢骚话。这句牢骚,陈涉吴广说过,我想,项羽刘邦们一定也说过。当项羽在故人吕马童面前自刎时,当刘邦登上帝位创下四百年汉家江山时,他们也许会感慨,天下终究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项羽传读后感篇六

读羽纪,我们都会感叹太史公“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成(功)了也不见得英雄,(失)败了也不见得就是小丑、懦夫或败类。所以英雄不英雄,除了言辞之外,还要看品行,对历史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不要忘记,《项羽本纪》的传主本姓项名籍,字羽,题目却定为“项羽本纪”。这已经看出太史公对于项羽本人历史功绩的褒扬了,要知道汉高祖早就下令不许称项羽,只准称“项籍”,违背之人都会受到惩罚(详情参看《史记・汲郑列传》)。所以,成败论英雄放在史学里就不够专业,放在文学里也说不通。我们还是来看看项羽都做了什么吧。

刚才说,英雄不英雄,要看品行。太史公对于品行简直太看重了(详情参考要离不能入选《史记・刺客列传》的理由)。在羽纪里,太史公记录了两大事件,让本可以纵横天下,占据道德制高点的项王一下子崩塌了人设。我总结是巨鹿受降章邯忘亲,长江弑杀怀王背国,封建社会,顶上无父无君的罪名,什么样人也架不住这么轰啊。

羽纪开篇并没有把项羽放到传主的位置,而是细致地记录了项梁的活动。项梁是项羽的叔叔,一手培养了项羽,本该写一写,但是羽纪那段似乎有些喧宾夺主了。其实不然,项梁的事实则都是为了表现项羽而服务的。写项梁,自然而然的就把项氏家族的背景和起事的背景都交代清楚了。也就相当于交代清楚了项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吧。

因为章邯是关中人,受降章邯,无非是在示好秦人,想要用章邯为前锋,快点打进关中,在关中称王。贪天下的心思,一看即明了。

项羽看到秦始皇都想取而代之,楚怀王更不会放在眼中,一朝权力在手,天下收归我有。贪天下的心思,一看即明了。

当初读巨鹿之战,佩服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今日再读,感慨项羽的短视。当初读截江弑君,奇怪项羽凶相毕露的行动,今日再读,感慨项羽的短视。

夜深至此,戛然而止,改天再续。

项羽传读后感篇七

“乌江依旧,物似人非。”

小时候,跟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楚霸王》。每当看到项羽时,我就特别兴奋。看到他杀死无数的秦兵,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顿生敬佩之情,相反,我却很痛恨刘邦,虽然最后是他获得了胜利。他没项羽的勇猛也同有项羽的智谋,可他却当上了皇帝。

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皇帝靠的不是勇猛而是仁心。懂得善待他人。项羽纵有万夫莫挡之勇,可他不是一介武夫。怎可为国家带来兴盛,怎可让百姓得到安宁,相反,这一切刘邦都能做到。

项羽曾在污水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因怕秦降卒不服,便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如此凶残成性的人,怎会怜惜生命,怎会爱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大失民心。这也注定他渌上皇帝。

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不懂得知人善用。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没错,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或许就不会要在乌江自刎了。

当日,项羽受汉军追杀,直到乌江。乌江河岸的百姓希望项羽为王,带领他们打天下。但是,项羽拒绝了,他一心认为是天亡他,而不是他自己的过失。直到死项羽都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放弃了一个让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当时的项羽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和打拼多的兄弟,他等于一无所有了。奋斗了大半生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悲伤与绝望交加,一代英雄就此折腰。

“生活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对项羽一生的评价,他最终还是一个威猛的勇士。只因创汇具备帝王的气度。他的失败的注定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过没过江东,就算他过了江东,他不改他的性格,想要成功那也徒然。

沉且,刘邦有爱民之心,他当皇帝顺应民心,项羽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让百姓陷入战乱之中,那样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或许自刎是他唯一的出路。

唐王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也是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当一个新王进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要牺牲。但是,后来的唐朝在李世怕统治之下,越来越繁荣昌盛。他的功绩足以盖过他的过失。同样,项羽自刎奠定了汉朝的统治基础,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悲剧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人看破一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项羽是中国历史以来的悲剧英雄,他的事迹将给后人还来深刻的影响。

项羽自刎虽是一瞬之间,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的却不是这个。他在战争是一个强者,但在政治,为人处事上却是一个弱者。这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或许有人不认同,但是你是否想过。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正原因。凭他的能力杀死刘邦坐上皇帝。并不会太难。但是那时的百姓却不会达高兴。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项羽也不例处,当他亲眼目睹百姓受占乱的困苦的时候,他动摇了。他明白他做皇帝并不会人百姓带来幸福,反而会给百姓带来灾难。更何沉,当时大局己定,他也没有合理的理由起义。他承受到的只是百姓的唾骂,并不是百姓的拥戴。这与他的初衷正好相反。

过不过乌江都非项羽本意。自刎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乔治萧伯纳的名言曰: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我以为,二者项羽都俱备了。

项羽传读后感篇八

《史记》中《项羽本纪》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

武功盖世,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俯览天下,傲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

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在四面楚歌之时与美人纠葛,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这应该出于项羽的柔情重义。也缘由此才有了《霸王别姬》之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虽然项羽神勇无比,但却在处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谨,项羽滥用私情,残暴,冲动,无一不警戒人们,应该冷静、客观地面对每一件事,从多角度地去看每个问题,才能理性地作出选择。

在一个“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中,竟然还有一个失败了的项羽受到如此的礼赞。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叹息、让我感概、让我敬佩。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评价着。

项羽传读后感篇九

暑假里偶然的一天,在哥哥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中国名人》一书中的《项羽》篇,读完这一篇,我用了两个多小时,从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项羽名籍,字羽,是秦朝末年乱世风云中的著名英雄,在推翻秦朝暴政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项羽从小就目睹了国破家亡,也负担起了复兴家族的重任,他运用自己的军事才干,英勇奋战,获得了各路诸侯的尊敬,也使得秦朝主力严重挫折。秦朝灭亡了,项羽大封诸侯,并自称“西楚霸王”,然后率军东归。楚汉战争中,他徒步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最终乌江自刎而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赞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有英雄项羽,今有最美司机吴斌。读完《项羽》,这样的爱国之心,让我不禁想起了现代英雄吴斌叔叔。2012年5月29日,吴斌叔叔开着大巴,被从空中飞来的一块铁片击中,肝脏破损,肋骨骨折,危急时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让他保全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想到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无论是项羽还是吴斌,英雄长眠了,但他们的英雄气概永垂不朽。

读完,我懂得了,任何人都要有一颗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怀着这份爱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服务祖国。

项羽传读后感篇十

整整两千年,乌江岸边仍回荡着你那威严的声音及你倒下撼天动地的响声,乌江犹如照相机,录下了那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幕,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李清照有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雄姿,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乌江自刎―长达四年的双雄之战结束了。

一个曾经称霸天下的英雄就这样化为一缕青烟,一道灰飞烟灭的,还有他的地位,名望以及财富。他心爱的女人,也用利剑抹向粉颈,远处传来乌骓马痛苦的嘶鸣。一代霸王,面对江东,仰天长啸。我看到了,英雄末路,长眠江东,英魂却永铭世人心中。人生行至末路,仍有八百骑兵誓死相随,跃马横枪仍抵不过敌众我寡,血染征袍。

乌江旁,你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四处横尸遍野,他懊恼曾经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葬送在自己手中。怀着深深自责,他把刀架在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背后是重新来过,身前是战士白骨森森。他未退却,将头颅赠与“故人”。此刻,残阳如血,楚歌依旧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就这样倒下了。守仁义,争骨气,复来不一定成功,但英雄自去是气魄犹存。纵观今朝,不从心者不守义者,屈名而苟活求生者,都不曾有此霸王之气魄。

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英雄。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如果说巨鹿之战是项羽胜利的顶峰,而垓下之围就是项羽悲剧的收场。

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妇人之仁,放走刘邦,自以为小小刘邦不足挂齿,万万没想到,放虎归山后的隐患,桃花飞尽,万里江山早已成空。如果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度过乌江,便可卷土重来,不至于血染乌江,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就是要学会变通。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例子:如越王勾践,因亡国而流落异国,受了屈辱,他忍住了,回国之后,每日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成了中原霸主。

而项羽何尝不可?一棵松树,为什么暴风雨来临时枝条也不断呢?因为树枝富有弹性,韧性,它能屈能伸,一当树枝上的雪积到一定厚度时,枝条变会向下倾斜,雪就会滑下来,这时它又反弹上来了。说明了一时屈服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寻找机会重头再来。

一棵树都可以做到的事,难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做不到吗?可叹项羽,随着波涛声被大汉帝国埋葬,但这并不是一时偶然。因为他的性格早已注定结局。优柔寡断,从来不是成大事者的风骨;刚愎自用,从来不是成君主者的品格;妇人之仁,从来不是成帝业者的智慧。

一位气盖山河的英雄就这样长眠了,霸主终究败给了君主,一把悠悠寒剑,结束了一副铮铮风骨,只剩乌江千年吟咏: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传读后感篇十一

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怀大志,武艺惊人,正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一身神力尤为天人。中国人历来崇尚统一,认为分裂不对,项羽也不例外。他建立了西楚霸王基业,却最终在乌江自刎而死,失去天下。

项羽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又教项羽学习兵法。此时的项羽虽然年少,但却胸怀大志,令人瞩目。而后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更是令人敬佩,并非池中之物。

垓下被围,在最后艰难时刻,他面对虞姬,面对宝马,他做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哭了,我们的霸王哭了。男人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平心而论,项羽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懂得知人善用。他更适合当武将,并不适合当皇帝。但他身上有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传读后感篇十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中国历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楚霸王项羽留下了一首又一首悲壮诗篇。

项羽,名籍,字羽。是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名将之一。古人评价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其性情锐志霸猛,勇武气概千古无匹。他的豪爽性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但是也有人说项羽太过妇人之仁,兴趣行事过于天真。但我认为着正是项王性情的具体体现。他如此的有爱有恨,有仁有义,才有了他与虞姬凄美而又深切的爱情故事,才有乌江自刎的悲壮情节,经历战争无数,最终顿悟“楚汉相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所以毅然放弃了征战。

项羽的性格的深层蕴含着对人性伦理的深刻关怀。其中的典故鸿门宴就是项羽人性伦理的体现。从深处看鸿门宴,它其实就是一场荣誉,权利和人性伦理的激烈斗争。而最终项羽遵从了他内心人性的选择,虽然这导致了他最后在权利斗争中的失败,但在人性上看,项羽一直都是赢家。他的内心,一直都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可悲的是他这一代性情中人出生在了那个不太讲人性的战争时代。他的出生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当然,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迷信武力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

性格的缺陷,时代的境况。最终使其陨落。有了乌江自刎的悲剧,自刎的前一刻他曾到“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项王的悲剧不禁引发其我们对人性的深思。我们应不断的汲取他人性格的优点,避其缺点。才能在不断了历史进程中,渐成躯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在当下的时代里存活下来。

项羽传读后感篇十三

一代英雄,竟也落到如此地步。

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清醒了。“胜者王,败者寇,大势已去,我们回不去了,无颜再见山东父老。“他越说越激昂,胸中仿佛有一股气,直冲脑门,“啊……“一声巨吼,在空旷山谷中,留下振荡人心的回声,他犹如一只负伤的雄狮。

“我绝不落入刘狗贼之手,我决不向忘恩负义者求饶,英雄要有英雄的死法。“他的手,坚定地握着那翅已经染满血的剑,身着自己的胸口,像对敌人般无情,没有丝毫犹豫地穿膛而过。

是的,他选择自杀,在乌江自杀,他是项羽,西楚霸王项羽。

他的死,是千古的绝唱,谱写出一首属于项羽的乐章;他的死,是千古的争辩,软弱与勇敢,完全相反的词,却出现在项羽身上;他的死是“刘邦式“成功者所不屑的结局;他的死,让痛恨以奸诈者胜出的清高者所为怜悯。

只知道,项羽以自己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自己的本色,在这不尽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壮烈的一举。

更为我们留下千年的疑惑与千年感慨!

项羽传读后感篇十四

项羽距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毕竟太遥远了。他的一切,我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史料中窥得一二。然而,就是这寥寥的“一二”,在我的心中浓墨重彩地晕染开来,一个豪放洒脱、气干云霄、快意生死的英雄跃然纸上。

世人对项羽的评说历来褒贬不一。或谓其优柔寡断却又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却又野心勃勃,败之必然;或怜他一世英雄,八面威风,最终逃不过被围垓下,自刎乌江,败在一介无赖手中。然而,我对项羽,是欣赏,是敬重,是一种由衷的倾慕。因为他做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无能为力的事请——快意生死。也正因如此,项羽的形象从“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铁律下超然而出,击碎了世俗的卑微。

“人生得意须尽欢”,多少不得志者的自嘲诗句,却被项羽演绎得丝丝入扣,风生水起。上马,奋力拼杀,血染铠甲。钜鹿破秦之时,“诸侯膝行,莫敢仰视”;下马,弹剑饮酒,对月长歌,观美人起舞。好一个西楚霸王,好一个天之骄子!古往今来,有几人能似项羽一般,纵横沙场,当着无敌?项羽一生,可谓快哉!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历史上的另一员猛将——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曾在一次出征前,向汉武帝索要一班技艺精湛的厨子随行。被问及原因时,他昂首答曰:“为将者,最重要的是取胜,可以不必与士兵同甘共苦!”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项、霍二人,何其相似。同样的血气方刚,同样的勇猛无双;同样的雷厉风行,亦同样的快意人生!或许有人看不惯此二人之所作所为,但谁也无法否认,这样的人生,痛快!

项羽的一生,活得着实是问心无愧。作为一名将军,他坐拥千里宝马,虎狼之师,“西楚霸王”的名号令多少人闻风丧胆;作为一个男人,他有虞姬倾心相爱,千里追随,同生共死;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乌江江畔悲壮的身影更是不知令多少人为之黯然,为之神伤!更重要的是,他从未曾放弃过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管是将最为富庶的领地分给最大的潜在敌人——刘邦,还是鸿门宴上执意放走刘邦,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不是自负,更不是所谓的目光短浅、胸无远虑,而是他对取胜,乃至为人原则的恪守、坚持。论聪明才智,项羽未必在韩信、张良之下,亦绝不会输于刘邦。所谓的四面楚歌,其真正效果究竟如何,局外人其实不得而知(八千对八百,四面环围,实力之悬殊几何人皆洞若观火。多此一举的“四面楚歌”反倒衬出了项军的勇猛)。反倒是破釜沉舟的作用更为直观。更何况范增也非等闲之辈,经他一番苦口婆心的细细阐述,凡常人都能明白刘邦这人留不得,项羽又岂会听不懂?一个聪明人对着另一个聪明人会“讲不通”一个浅显的道理,原因就只有一个,项羽不、想这么做。项羽所追求的,永远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胜利。

同样的道理,他也不能够忍受自己拼命取得的胜利果实为他人所窃取,不能容许自己打下的秦国就这样被刘邦悄无声息地盘踞。于是,他毁约,赶走刘邦,杀掉秦太子,焚毁阿房宫,以此宣泄自己的愤怒。或许正是这一点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霸王,而无法成为一代帝王。然而,也正是他对原则的这种坚持,令他活得坦坦荡荡,酣畅淋漓;令他能够在生死关头畅然“愿为诸君快战”,独帅二十八骑突走千人重围而毫无惧色;令他能够拒绝苟活,直面死亡,朗声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乌江亭畔,风凝云噎。自刎赠首,告慰江东父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一生,活得潇洒,死得豪壮!

反观刘邦,他的确是楚汉之争的赢家。然而他又何尝真正快乐过?称王称帝,无法掩盖他的泼皮无赖,不能抹去他曾抛弃妻子、四处鼠窜的事实,更不能让韩信、樊哙之死云淡风轻。他当然可以自夸“忍辱负重”,可他又如何逃得过妻子犀利的目光,世人心底的鄙夷!就连他一生中自认为最为豪迈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又如何堪拟项羽石破天惊的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万丈豪情,刘邦永远难望其项背。或许刘邦在史册上可占一席之位,可在世人心中,项羽永远是刘邦难以企及逾越的峰巅!

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止过前行,几千年光阴恍惚间逝去。可项羽乌江亭畔快意决绝的身影却穿越重重雾霭,越来越清晰地定格在人们心中,傲然挺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851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