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论文等级(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5:17:13
学术界论文等级(实用21篇)
时间:2023-11-07 15:17:13     小编:FS文字使者

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写总结前要充分收集资料、调研和整理思路。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重点,提供写作思路和方法。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一

边沟是公路路面路基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沟主要指的是在公路的两侧建造的排水沟,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雨水和地表水进行分散,从而达到降低水的侵蚀性的效果。在边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跟随公路自身的走向进行建设,同时要能够符合公路路面整体弧度,能够充分地将路面的水进行分散,减少对于路面自身产生的影响。

3.2截水沟建设要点。

截水沟的主要功能是对于坡度较大的公路进行排水工作,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公路的坡度和建设位置等进行综合性地研究和调查,针对坡度较大,位于沟谷中的公路进行重点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减少整体截水沟对原有公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进行截水沟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废弃土堆,这会严重影响到截水沟的建设质量,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清理,防止对整体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3排水沟建设要点。

排水沟是路面排水设施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设计和建设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建设质量。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的不同走向和不同形状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建设排水沟。同时在排水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路基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要对排水沟的侧壁进行加固,提升排水沟的整体建设质量。

3.4跌水和急流槽建设要点。

跌水和急流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产生的急速和大量水流而建设的路面排水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跌水高度的把握,高度应当按照不同的地形和地质状况进行严格控制,要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和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急流槽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坡度进行严格地控制,以提升整体的排水质量,减少地表水和雨水对于公路路面产生的侵蚀和影响,提升整体公路的建设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对于公路路基的建设不够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路基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蚀,直接导致了公路建设整体质量的下降。因此,文章着重对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进行了探讨,要想提升公路整体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将排水工程和地下水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对沟槽进行建设,形成完备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和路面造成侵蚀。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提升路基建设的质量,也为公路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肖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浅析及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4):323.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二

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粘结层材料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三类受力,另外,由于道路处于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日照、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粘结层材料应该具有以下两个重要功能:

(2)抗剪能力,如果抗剪能力不足,基层和面层之间往往会出现推移、拥包、两层皮等病害,轻者会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严重的话会威胁到路面使用者的行车安全,所以粘结层材料还要具有较高的抗剪能力。

3.2透层油的作用机理。

透油层主要起到过渡偶合作用,当透油层撒布到基层之后,会在基层上形成一定深度的渗透,这种渗透填充了半刚性基层的表面空隙,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层,即偶合层,偶合层本身属于基层的一部分,降低了基层材料的模量,从而解决了有机结合料到无机结合料之间的粘结问题。透油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了路面结构设计的连续性,从多层组合体系转变成连续组合体系;其次,透油层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柔性材料结构层的厚度,从而提高了路面结构的抗变形能力;第三,透油层渗入基层后闭合了基层混合料的开口孔隙,增强了基层抵御水破坏的能力;最后,透油层可以避免基层内部水分的蒸发,省去了洒水养护的成本。

3.3下封层材料的要求。

下封层是构筑在透层基础上的,可起到封水防水、稳定基层、解决沥青面层与基层的粘结、缓解基层反射裂缝产生等作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良好结合,除了透油层的过渡偶合之外,下封层还可以起到粘结的作用。在基层施工完成以后,浇撒的透层油渗入基层后,可以使下封层更容易与基层形成整体,下封层同透层一起能够在基层顶面形成一个密封层,防止了外部水移入和内部水份蒸发,使基层水化作用充分进行,保证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形成强度,从而可提高基层强度的整体均匀性。

下封层材料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1)粘附性:保证与基层表面的良好粘结,防止脱皮;

(2)柔韧性:保证温度应力及荷载应力下的伸缩不至于产生断裂;

(3)渗透性:渗入半刚性基层起加固及粘结作用;

(4)成膜性:应形成均匀薄膜,确保防水及粘附效果;

(5)工作性:确保良好的贮运特性,施工便利。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三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在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广义上为涉及到该工作的标准、产品、系统、信息等均依据等级保护思想的安全工作;狭义上一般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通过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讲解,使大家了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知识、重要性,以及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响应国家对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四

根据《永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通知》(永政办发〔20xx〕5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信息系统的安全自查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基本情况。

为规范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好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我社成立了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管理机构,由联社办公室负责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

(二)日常信息安全管理落实情况。

根据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实际,供销社日常信息安全工作主要涉及上级下发的涉密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管理、业务工作相关数据信息管理、组织人事信息管理。根据这些实际,县联社已从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更新设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对信息安全的人员、资产、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了落实。

一是,落实具体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对涉密信息文件、材料实行专人管理;对重要办公区、办公计算机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信息保密工作。二是,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对涉密文件材料管理和计算机、移动存储设备等的维修、报废、销毁管理进行了规定。对日常信息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等的安装使用,主要是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工作应用软件,均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规定,严格进行操作管理。

三是,结合供销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信息公开的相关保密规定和程序,初步建立了《永胜县供销合作社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试行)》,对信息公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等公开发布信息保密审查机制、程序进行了规范,完善相关信息审批备案和日常记录。

(三)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

1、计算机及网络经过检查,已安装了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并按县委保密局的要求,在主要的计算机上统一粘贴了“非涉密计算机严禁处理涉密信息”的标识,杜绝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的混用。

加强安全监管。我单位使用的计算机都为非涉密计算机,主要是用于业务工作,没有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情况。目前,网络运行良好,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运行良好,没有涉及国家秘密的相关信息,未在网上存储、传输国家秘密信息,未发生过失密、泄密现象。

3、密码技术防范方面。我单位的相关信息还达不到涉密信息系统等级,目前还没有使用密码技术防护措施。

(四)应急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1、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上,根据相关要求,建立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县社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根据信息安全工作情况及时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相关情况,并及时上报县信息化办公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相关问题。目前,还没有应急响应方案。

2、对非涉密的相关重要工作信息实行光盘备份,以防范计算机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3、目前,我社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应急技术支援队伍,主要由县社办公室根据工作中的问题向县信息办及时报告咨询解决。目前,没有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五)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使用情况。

我单位终端计算机安装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杀毒软件等信息安全产品,使用360安全卫士等软件,皆为国产产品。公文处理软件具体使用金山软件的wpsoffice系统和microsoftoffice系统。单位使用的工资系统、业务统计报表系统、组织人事统计系统等应用软件均为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市供销社统一指定的产品系统。

(六)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县供销社积极参加全县保密工作会议和县委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培训,并专门负责机关的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

2、结中学习,县供销社对全县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保密、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也结合《保密工作》杂志及相关文件精神,开展自学,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保密意识。

县供销合作社信息安全工作得到县社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相关学习培训材料的征订购买和相关防护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经费均纳入预算,实报实销,为信息安全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信息安全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经过安全检查,我单位信息安全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同时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进行了整改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整改的措施。

1、部分干部职工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由于本部门工作涉密很少,机关干部对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还不高,对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县社领导已结合传达全县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作了强调和要求。结合工作开展,今后将继续加强对机关干部的信息系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信息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部分股室计算机的杀毒软件、防护软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存在部分漏洞。针对这些问题,办公室已及时对各终端计算机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进行了更新升级,对存在的漏洞进行了修复。今后将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新升级防护软件。

3、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水平还有待加强。供销社的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非专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管护水平低,还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和管护工作的水平。

4、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部门信息安全相关工作机制制度、应急预案等还不健全,还要完善信息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以提高机关网络信息工作的运行效率,促进办公秩序的进一步规范,防范风险。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很多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均是“半路出家”,非专业人员,没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希望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操作培训,发放一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材料。

二是,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的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培训,增强信息系统安全意识,提高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信息安全的级别也不同。希望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对重点信息安全部门和非重点信息安全部门进行分类指导。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五

摘要:主要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理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概述了路面结构设计的目标和方法,然后分析了沥青路面层间状态的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沥青路面层间的处理技术。

1路面结构设计理论。

1.1路面结构设计的目标。

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在道路的使用寿命期限内不发生损坏,这个目标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做到,这就需要在路面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材料因素、荷载因素、结构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等,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判,最终才可能选择一个符合实际、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具体而言,路面结构设计有抗滑性、平整性和耐用性三个衡量标准,抗滑性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并不属于路面结构设计的内容,但是随着高等级公路的日益增多,汽车行使速度的不断提高,抗滑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抗滑性可以通过表层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来实现;平整性可以减少因为荷载冲击而给道路带来的破坏性,同时可以提高行使的舒适性,由于平整性可以降低对道路的破坏,所以也间接地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耐用性是路面结构设计中的核心性能,所有的设计方法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设计的,耐用性要求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已达到抗变形的目的,耐用性代表了道路的设计使用寿命。

1.2路面结构设计的方法。

路面结构设计的方法根据设计机理不同分为三类: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基于力学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3)性能设计法:包括superpave设计法和opac设计法,superpave设计法根据道路的使用性能进行路面和材料的设计,从而达到抗低温、抗疲劳、抗车辙的目的;opac法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和交通荷载因素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2沥青路面层间状态的影响因素。

2.1结构及材料类型影响。

当混合料施工不当时容易发生离析现象,特别是混合料最大粒径较粗、沥青层总厚度较薄并三层铺筑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离析后由于形成了较大的空隙率,从而无法防止路表水下渗情况的发生,而且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裂缝无法避免(特别是半刚性基层收缩残生的沥青路面反射缝),所以加大了雨水渗入路面的可能性。冰冻地区的路面,冬季毛细管聚冰导致了在春融期水分过于饱和,加上半刚性基层的透油层效果较差,水分将向上移动积存在基层表面,由于半刚性基层不透水,会导致水分无法从基层排走,如果沥青路面较薄,作用到沥青层底部的荷载压力较大,基层表面机会越容易破坏成灰浆,会影响沥青层的疲劳寿命。

2.2施工管理的影响。

施工管理对间层的影响也不应忽视,有些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在进行基层表面清扫时清扫得不干净、不彻底,导致了间层的粘结不好,造成了层间容易产生相对滑动,另外由于在施工期间施工车辆通行的随意性以及不禁止外来车辆的通行,也会对间层造成严重的'破坏。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在进行面层摊铺前不对基层进行洒粘层油的工艺处理,或者在洒粘油层的施工中计量不够、油膜不均匀等都会造成层间的粘结出现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确保加强对基层表面严格的清扫工作,对基层表面粗糙度不合格的局部路段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达到技术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粘结层的施工,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车辆管理,禁止车辆通行。

2.3温度和水的影响。

沥青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所以温度对层间材料的影响很大,在夏季高温时期,沥青路面的温度可以高达60摄氏度,在60度高温下进行剪切试验可以发现层间材料此时的抗剪强度已经很小了,所以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层间材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损坏,因此在路面层间结构的设计中要注意温度对层间材料的影响。另外,水的影响也不能够被忽视,半刚性基层具有不透水的特点,水分在基层上方无法扩散而只能滞留聚积,而沥青表面层下面往往设置的是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在车辆行驶荷载的反复重压之下,水动压力会让基层冲刷破坏而软化,沥青层与基层之间会从连续状态转变成半滑动或滑动状态。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六

此级别功能最全,除具备上述所有级别功能外,对系统加设了访问验证保护,以此不但记录访问者对系统的访问历史,还对访问者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确保信息被安全使用,保障信息不外泄。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和隔离的信息系统,如我国的、国家机关以及重点科研机构等特殊机构的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安全保护时,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根据需被保护的信息的类别和价值的不同,通常其受到保护的安全等级也不同。此举目的为在保护信息安全的同时降低运作成本。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类。技术部分是要求在信息安全保护过程中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使系统具备对抗外来威胁和受到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主要涉及到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安全和数据恢复功能等技术的应用。管理部分是要求在信息系统的全部运行环节中对各运行环节采取控制措施。管理过程要求对制度、政策、人员和机构都提出要求,涉及到安全保护等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管理等管理环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合力完成。安全等级保护的环节大体上分为以下九步:(1)确定系统等级作为实现信息等级保护的前提,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是必不可缺的步骤。用户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给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科学确定等级。(2)等级审批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审批调整,但调整时要按照规定,只能将等级调高。(3)确定安全需求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可反映出该等级的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需求。信息系统在确定安全需求时要依赖该系统的安全等级,但因为信息系统普遍存在可变性,因此用户在确定安全需求时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系统的安全需求。(4)制定安保方案当信息系统的等级和安全需求确定后,针对已掌握情况制定出包括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在内的最佳安全保护方案。(5)安全产品选型安全产品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安全保护工作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因此在安全产品的选择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品的可信度和功能进行认真审查,还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产品的使用情况。(6)安全测评测评的目的在于确定系统安全保护的实现,以保证信息安全。若测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要及时进行重新调整。(7)等级备案安全保护等级在三级以上的信息系统,其用户和运营商需要向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跨地域的信息系统的备案由其主管部门在当地同级公安机关完成,分系统的备案由其用户和运营商完成。(8)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管工作主要是监督安全产品的使用情况,并对测评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登记备案进行监管。(9)运行维护该环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运行确定系统的信息安全,还可以重新确定对产生变化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以上环节在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过程中极其重要,不可跨环节、漏环节操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物理安全保护和网络系统安全保护两类。对于物理安全保护,又分为必要考虑和需要考虑两个安全层面。对于必要考虑的物理安全方面:对于主机房等场所设施来说,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做到室内监控、使用用户信息登记、以及自动报警系统等。记录用户及其访问情况,方便随时查看。对于需要考虑的物理安全方面:对于主机房以及重要信息存储设备来说,要通过采用多路电源同时接入的方式保障电源的可持续供给,谨防因断电给入侵者制造入侵的机会。根据安全保护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保护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已确定安全等级系统的安全保护对于全系统中同一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对于任何部分、任何信息都要按照国家标准采取统一安全保护方法给其设计完整的安全机制。对于不同安全等级的'分系统,对其上不同的部分及信息按照不同的安全要求设计安全保护。(2)网络病毒的防范方法计算机病毒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所以防范病毒的入侵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运用防火墙机制阻挡病毒入侵,或者给程序加密、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设置访问权限,判断是否存在病毒入侵,及时发现入侵的病毒并予以清除,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3)漏洞扫描与修复方法系统存在漏洞是系统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常会利用系统中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破坏。因此要经常对计算机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修复漏洞,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入侵机会。漏洞的修复分为系统自动修复和人工手动修复两种,由于多种原因,绝对完善的系统几乎不存在,因此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

4、结束语。

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旨在为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建立起一个长久有效的安全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的实施处于初步进行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这需要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参与,为保障信息安全尽最大的努力。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和水平也要不断优化升级,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安全保护中遇到的问题,让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的实施畅行无阻。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七

认真落实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是增强信息安全、确保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200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金审”工程二期项目,从立项规划到系统建设的整体阶段,我们一直认真学习和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为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作者:周德铭作者单位: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刊名:信息网络安全英文刊名:netinfosecurity年,卷(期):2009“”(5)分类号:关键词: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加,公路管理者们也将工作重心由建设转为养护。本文将介绍公路养护中的重点路面养护技术,以供交流研究。

1引言。

高等级公路一般指汽车专用公路,是供汽车高速、安全、顺畅运行的现代化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重心及港口和机场的交通纽带。具体说来分三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高等级公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其养护工作就显得愈加重要,如何进行科学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养护工作就更加重要。而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路基工程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保证,且路基工程的养护工作也相对成熟,所以本文重点介绍路面养护技术。

2.1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作用下,因混凝土板、接缝、基层、路基的缺陷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破坏,其中既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质量的问题,以及人文和外界的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养护条件良好时,使用年限较其他路面长,但一旦开始损坏,则会引起破损的迅速发展。因此,应做好预防性、经常性的养护,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早发现缺陷,查明原因,及时采取错书,保持路面完整。

2.2日常养护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应做好预防性和经常性养护,通过经常的巡视检查,及早发现缺陷,查清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清除障碍物,保持路面状况良好。冰雪地区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重点是除雪、除冰、防滑作业,重点是桥面、坡道、弯道、垭口及其他严重危害行车安全路段。

2.3破损处理技术。

不同宽度的裂缝采用不同的技术,对与轻微裂缝采用扩缝灌浆技术,中等裂缝采用条带罩面进行补缝。缝宽度大于15mm的严重裂缝可采用全深度补块,分为集料嵌锁法、刨挖法、设置传力杆法。

而对于板块托空、唧泥、错台、沉陷、拱起、坑洞、表面起皮、剥落、露骨的处置,要根据公路等级和表面破损程度,采取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对局部板块的病害进行处理。

2.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

对水泥混凝土的大面积破坏,可对旧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用作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粗集料、基层集料和碎块底基层。

3.1概述。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路面将产生各种各样的破损。对于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由于行车压密和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随路龄增长,其强度和刚度在使用初期呈增长趋势,表现在整体回弹弯沉的降低,此后由于路面材料的逐渐疲劳,其强度和刚度逐年降低。而沥青路面的表面破损车辙逐年加剧,抗滑性能和平整度逐年衰减。对路面进行以预防性大的、经常性的、及时性的、周期性的保养维修,使其保持平整完好、横坡适度、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同时对路面的养护应避免高速公路和沿线设施的污染,做到干净整洁,达到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的质量标准,以适应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

3.2常见病害及维修技术。

我国沥青路面病害可以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表面破损类四大类,再依据破损的严重程度细分为21个小类。常见的有裂缝、拥包、沉陷、车辙、波浪与搓板、冻涨和翻浆、坑槽、麻面、松散、泛油磨光等。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找准其产生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车道表面因磨损过度而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路面开凿成槽。槽深应根据破损情况而定,但至少不得小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主骨料粒径的1~2倍。在槽底及槽壁均匀喷洒或刷涂一层粘结沥青,再将沥青混合料填入槽内,摊平碾压。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可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

3.3沥青路面罩面维修技术。

沥青路面罩面按使用功能划分为罩面层、抗滑层(磨耗层)、封层等。按采用沥青品种或其他材料不同又可划分为:沥青罩面,改性沥青罩面,乳化沥青罩面,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以及含有各种路面加筋的沥青混合料罩面等。对确定罩面的路段,在罩面前必须完成翻浆、坑槽、严重裂缝、沉陷、拥抱、松散、车辙等病害的修复工作,并清除路面上泥土杂物。

3.4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新沥青材料适当配比,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设路面中、下面层和路面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治废料,节能减排,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近年来,世界各国广泛进行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实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且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了降低道路养护成本,提高道路的经济效益,许多国家大力发展预防性养护技术,提高路面养护水平。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管理部门、不同承包方针对不同的路况所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完整的预防性养护计划应该包括路面行车道、超车道、路肩、分隔带、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内容。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取应根据路面的病害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来制定。

4结论。

由于我国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间比较短,养护技术水平及机械设备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养护的需要。因此应当结合现阶段技术水平,结合最优养护方案及最佳机械组合,评价养护项目的经济效益,以适应高等级公路现代养护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人民交通出版社,.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九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运营、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按国家规定对需要实行安全等级保护的各类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的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等级保护,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等级响应和处置的安全保障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信息,是指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数字等资料。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运行体系。

第五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应当遵循分级实施、明确责任、确保安全的原则;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和信息处理的连续性。

信息系统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同步建设、动态调整、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建立必要的资金和技术的保障机制。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国家安全、保密、密码、信息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的责任,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根据信息系统承载的信息的重要性、业务处理对系统的依赖性以及系统遭到破坏后对经济、社会的危害程度,确定信息系统相应的保护等级。

(五)信息系统承载的信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运行,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为五级保护,由运营单位在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专门机构的专控下进行保护。

第九条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自行选定其信息系统相应的保护等级。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等级,建设单位应当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时,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报经审定。

第十条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等级,实行专家评审制度。

省、设区的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建立省、市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专家评审组,并分别组织对关系全省和关系全市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等级进行审定。申报与审定的具体细则,由省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公安部门制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对于包含多个子系统的信息系统,应当根据各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分别确定保护等级。

第十二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安全测评,符合要求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或者系统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信息系统保护等级选定或者审定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备案。备案的具体细则由省公安部门制定。

信息系统涉及国家秘密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责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切实保障信息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每年对系统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评,也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测评。

第十六条信息系统发生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根据事件的可控性、地域影响范围和信息系统遭到破坏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按照省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通信基础网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按照省有关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依法对运营、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做好下列工作:

(四)依法查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保密工作部门依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下列工作:

(二)受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保护等级的备案;。

(三)依法查处信息泄密、失密事件;。

第十九条密码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相关工作,加强对涉及密码管理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查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违反密码管理的行为和事件。

第二十条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服务、协调和管理,并做好下列工作:

(二)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规范;。

(三)组织专家审定信息系统的保护等级;。

(五)根据预案规定,组织落实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一条信息系统建设、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办法有关规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在运营、使用中发生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泄密失密事件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建立信息系统保护等级或者自行选定的保护等级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

逾期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的处二千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未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未定期对系统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测评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的处二千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经营性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的并处二千元罚款;涉及泄密、失密的,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二)违反国家和本办法规定审定信息系统保护等级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和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建立相应的保护等级。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1月1日起施行。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

等级。

评语。

欢迎参阅。

1、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

规章制度。

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2、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分析——————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3、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4、x同学在xx集团xx厂实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相关相邻工位同仁协调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所从事的包装备料岗位上,xx同学能够探索更优秀的工作方法,以提升效率,在车间内的备料比赛中曾获第一名,在其它工位的学习中xx同学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多能工,在团队生活中得到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5、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7、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9、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为例,重点探讨——————。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0、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1、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12、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13、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14、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15、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6、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17、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18、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19、本文以——————为题,首先对——————-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20、。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受到大家一致赞扬。

22、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23、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24、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25、x同学工作努力,能按师傅要求去工作,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希望今后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26、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27、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28、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践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29、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0、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1、x同学在实习一年期间,一直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xx同学在工作期间一贯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1.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显示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视频设计很漂亮,但不太符合专业要求,若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则更好。

2.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3.该生陈述清楚,回答问题流利。虽论文立意比较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构架和内容都比较庞大,需要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论文题目和客户端登陆服务器模块也需稍作修改。该生准备工作充分,环节陈述完整,论文构思清晰,体现了较好的专业基础,时间把握也很好。就是论文中有需求但缺乏需求分析,对部分答辩问题回答不太清楚,图的表示方式不规范。

4.该生用dreamweave和access数据库等技术对甘孜旅游网站进行设计,设计清新美观,主要问题回答准确,基本概念清楚,望对论文中指正的数据库存放问题进行修改。

5.该生专业素养比较好,对所提问题回答流利,正确率高,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位,时间把握得当,若能用比较新的运行环境进行实现相对好。

6.该生对数据库的设计细节讲解详细,研究深入,论坛设计部分独立完成,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答辩中思路清晰,回答得简明扼要,语言流利。答辩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生成绩为良好,但要求该生纠正论文中尚存的某些错误。

7.在十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条理清晰,语言无大错,对老师的提问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设计过程有点小问题,流程图不很完善,希望及时纠正。

8.从答辩可以看出该生总体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对论文内容非常熟悉,能简洁明了的陈述设计思想和过程,系统展示流畅,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基本概念清楚,论文有一定创新。希望继续完善论文中的部分文字和符号,争取规范使用。

9.该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楚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态度谦虚,体现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

10.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

11.论文陈述清楚,讲解简单明了,存在不足在于缺少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多为套用他人研究成果,论文格式方面应多规范。

12.答辩的准备工作充分,对老师的提问能详实回答,并对设计过程中所遇困境能反复探讨研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专业技术比较好。若能结合专业改进使静态的网页成为动态的则更好,不足在于数据库中表的描述方式不太对,望改进。

13.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

14.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是很流畅,对设计的细节技术不太熟,回答问题不够切题。

15.从五部分对论文进行阐述,重点突出,答辩流畅、熟练,知识掌握基本到位,时间符合要求。不足是论文中有部分概念错误。

16.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的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创新点明显,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表达准确,系统演示熟练,专业素养很高,经答辩委员会商议,一致同意其成绩为优秀。

1、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3、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4、论文评语——及格: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5、论文评语——优: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6、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7、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8、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9、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10、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11、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12、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13、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14、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5、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6、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7、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18、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19、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20、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一

公安部于开始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建设,以来,对国家和地方等级保护协调小组推荐的测评机构开展能力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120多家测评机构的申请和评估,并颁发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荐证书。120多家机构按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国家级目前有7家,其中有4家主要承担行业内的测评工作,分别是电力、金融、教育和广电。

2电力行业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的借鉴作用。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鼓励具有信息系统特色的行业申请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旨在对具有行业特色、安全建设情况又不便向外界透露的信息系统开展本行业的等级测评工作。在电力、金融、教育和广电4大行业中,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是最早获批国家级测评机构的单位,其成功经验对其它行业开展信息安全测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电力行业等级保护测评中心设有3个测评实验室,分别挂靠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电卓识测评中心。3个实验室均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接测评业务,测评业务指导统一归口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各测评单位的主要职能有:技术研究、安全测评、风险评估、业务咨询服务、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编制等,对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电力行业信息系统数量多,工业控制类信息系统占多数,其中三级系统有1700多个,四级系统有40~50个,按照公安部的要求,测评中心对本行业的三级、四级系统定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铁路行业的业务与电力行业十分相似,都属于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行业的信息系统主要是电网控制类系统,属工业控制专业,信息安全要求高;铁路行业信息化工作主要为行车控制、客货运输提供重要支撑,信息系统涉及控制和实时交易处理等,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专业性要求高。因此,借鉴电力行业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在本行业信息安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有必要在铁路行业内部建立正规的信息安全技术队伍,对铁路行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起支撑作用。

3.1行业测评机构的优势。

如上所述,铁路行业的信息系统有着行业运行特点和专业特殊要求,客、货运输交易及管理类系统涉及国计民生,列车运行控制类系统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行业内的测评机构依托其自身长期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行业测评机构容易理解行业信息系统的业务并把控安全风险行业测评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有着行业信息系统研发经验的科研人员,熟悉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应用背景,长期从事行业信息安全服务工作,对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把握较准确。

(2)便于培养行业内的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力量行业测评机构通过长期积累,在技术装备上能得到不断提升,通过构建与实际生产系统一致的模拟仿真测试环境,可以有效跟踪生产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长期从事行业内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也给测评机构的检测人员提供良好的行业应用平台,积累服务经验和技术经验;通过组织培训班等形式,又可以将测评机构积累的丰富经验以技术研讨会的形式在行业内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中传授,有效提高行业内信息安全整体技术服务水平。

(3)行业测评机构队伍稳定且人员可控性强公安部要求从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的人员要可控,对从事四级系统(重要系统)以上的测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行业测评机构一般都是国企,主要从事行业内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等级保护测评服务等相关工作,人员除签订劳动服务合同,与单位定期签订保密协议外,机构也会对员工在职业发展、工资待遇、培训教育机会等方面给予慎重安排,使得测评人员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2行业测评机构的作用。

(1)行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信息安全测评第三方机构有着丰富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行业各层级的标准和规范,通过长期在铁路行业内开展测评、咨询等服务性工作,了解行业应用系统的业务特点,掌握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可以为行业单位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对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技术支撑作用。

(2)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根据公安部《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1429号)的要求,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等级保护国家标准,结合行业特点,确定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指标。在不低于等级保护国标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结合铁路行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特殊需求,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铁路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或细则,指导铁路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与测评工作。

(3)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测评服务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包含5个基本阶段:规划、设计、实施、运维和废弃。行业测评机构可以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服务,使等级保护工作贯穿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规划阶段测评机构可以帮助用户识别危险源和安全风险,确定系统应达到的安全目标,提供定级指导;设计阶段协助提出系统需满足的安全指标,在关键节点提供安全测评服务;实施阶段测评机构提供漏洞扫描、渗透性测试、源代码安全检查等深度安全检测,并根据测评结果提供安全建设整改建议;运维阶段等级保护测评的目的.是掌控信息系统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按国家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遇网络结构调整、应用系统升级改造等重大变更时进行等级保护测评;业务废弃阶段行业测评机构可为用户提供软、硬件等资产及残留信息的废弃处置方案,防止系统废弃可能引入的新的风险。

(4)信息安全咨询与评估服务由于测评机构熟悉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展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如等级保护合规性咨询与评估服务,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安全体系建设咨询与评估服务,软件源代码安全咨询服务等。

(5)行业信息安全持续改进能力培养测评机构在实施某一测评任务时,一般需要在测评前期、中期和后期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技术交流、设计联络等方式,提高用户对等级保护基本概念、安全指标的理解以及测评方法、检测工具的运用,在完成测评任务的同时,也帮助用户提升信息安全自测能力。行业测评机构还可通过技术讲座等形式,对用户单位信息安全分管领导、系统运维人员和业务部门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和运维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用户具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持续改进的能力。

铁路行业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按大系统分有上百个,每个大系统按照应用范围又分为铁路总公司级系统、铁路局/地区中心系统和站段级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系统建设的模式投入使用,各级系统采用不同的等级保护定级,在开展信息系统测评时,一般需要将大系统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分开测评,每年可参与评测的信息系统数量不低。按1个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上千个车站规模考虑,铁路每年可参评的信息系统数量大约有上万个左右。因此,成立铁路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业测评机构不仅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建立健全完善的铁路运输整体安全体系的需要。

4结束语。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作为行业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应协助铁路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将行业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开展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制订、安全方案设计、等级保护测评、定级备案、整改建设指导、安全咨询等实效性工作,在落实好公安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要求的同时,帮助用户培养信息安全持续改进能力,促进行业信息安全水平整体提升,全面发挥对行业等级保护建设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二

第一条为加强和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规范备案受理、审核和管理等工作,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非涉及国家秘密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的备案。

第三条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本辖区内备案单位的备案。隶属于省级的备案单位,其跨地(市)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由省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备案。

第四条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受理备案,其他信息系统由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备案。隶属于中央的非在京单位的信息系统,由当地省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或其指定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备案。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包括由上级主管部门定级,在当地有应用的信息系统)由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备案。

第五条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备案窗口,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警力,专门负责受理备案工作,受理备案地点、时间、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应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备案单位”)应当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到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首先到公安机关指定的网址下载并填写备案表,准备好备案文件,然后到指定的地点备案。

第七条备案时应当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一式两份)及其电子文档。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备案时需提交《备案表》中的表一、二、三;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还应当在系统整改、测评完成后30日内提交《备案表》表四及其有关材料。

第八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收到备案单位提交的备案材料后,对属于本级公安机关受理范围且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向备案单位出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材料接收回执》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其补正内容;对不属于本级公安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当书面告知备案单位到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办理。

第九条接收备案材料后,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核:(一)备案材料填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其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是否一致;(二)信息系统所定安全保护等级是否准确。

第十一条《备案表》中表一、表二、表三内容经审核合格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出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以下简称《备案证明》《备案证明》由公安部统一监制。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对定级不准的备案单位,在通知整改的同时,应当建议备案单位组织专家进行重新定级评审,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单位仍然坚持原定等级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可以受理其备案,但应当书面告知其承担由此引发的责任和后果,经上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同意后,同时通报备案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4—对拒不备案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备案的,予以警告,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依照前款规定向中央和国家机关通报的,应当报经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同意。

第十四条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文件录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定期逐级上传《备案表》中表一、表二、表三内容的电子数据。上传时间为每季度的第一天。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对备案材料按照等级进行严格管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查询。第十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受理备案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本细则所称“以上”包含本数(级)。

第十七条各省(区、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可以依据本细则制定具体的备案工作规范,并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备案。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三

为了更好的实施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明确施工过程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与权限,确保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工作的开展。在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前,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管理架构以及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工程施工目标以及质量控制目标,结合自身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管理结构进行综合的整合优化,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促进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奠定基础。根据施工质量管理架构、工程设计方案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并以此明确人员责任,减少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诿等情况发生,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2.2根据工程特点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

科学的设置质量控制点是有效保障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企业以往经验以及施工设计方案针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此为基础开展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质量控制点体系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将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归类整理并存人数据控制,为企业后期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资料,为企业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奠定基础。

2.3针对影响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各因素进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以及设备养护与操作管理等几方面。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因素对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的影响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以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材料管理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其对路基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中要严格检查供应商的资质,确保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同时注重进场材料的检验与检查,确保进场材料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奠定路基施工质量的基础。另外还要注重施工前材料的复检,对路基施工用材料参数进行检验,以保障路基施工质量。例如:路基施工用回填土含水量的检测等。通过严格的材料检验、控制与管理保障公路施工质量。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四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汽车数量的增加使得路基路面承受的车载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在设计与施工时,需要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尤其要做好对软基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路基路面出现的损坏最小。软基是一种较难处理的路基,施工单位应对路面设计方案进行试验与调整,保证软基的强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软基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沉降、塌陷等,这不但影响了路面的美观性,还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五

高性能化的混凝土在理解上就是通过高强度的技术进行生产的。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样可以进行高性能化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低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和相关高性能化工程的应用。低强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对传统的混凝土是一次突破性发展,在环境、经济上也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1.引言。

高强度混凝土微观结构比较密实,但是此类混凝土的优良强度和密实性也会带来脆性大、温度收缩性大等缺点、导致混凝土开裂。基于应用高强度混凝土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要求高强度而是在整体性能上表现良好。结构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混凝土只要某方面有很好性能的混凝土就被视为高性能混凝土,这种为特定环境而出现的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应用中逐年增加,高性能化的研究也就越来越重要。

(1)高强度混凝土在近几十年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其不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故其在高性能场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高强混凝土的出现只有几十年,主要是通过降低水胶比来增加其强度。低水胶比造成了混凝土在微观结构上易变脆,在混凝土硬化后其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很差。高强度混凝土建筑在微观上结构致密,与外界的湿度交换较少,结构内部已产生负压而被压缩。

(2)其水胶比的减少也减少了其防火的能力。致密的结构会造成内部的混凝土不能水化,长期吸收外界水分会使体积膨胀。如果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之间的相容性不好,也能降低混凝土的性能。

(3)高强度混凝土性能转脆,强度减弱的严重问题,成为阻碍高强度混凝土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原因。实际应用中,钢筋的增加虽然能够改善脆性,但是由于混凝土搅拌技术的不成熟,成效并不明显。这些缺点在应用中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使得人们明白高性能与高强度不能画上等号。

在原材料上保证质量,低强度混凝土在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生产出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就叫做低强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使混凝土结构得到改善,提高了强度等级,增强了耐久性。

3.1高性能的定义。

在过去实际工程的使用上,很多时候会通过增加水泥的用量来增加强度,水和水胶的含有量越来越小。虽然强度是得到了增加,但是由于材质劣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建筑的侵蚀越来越明显。上个世纪末期增加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让人们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与高强度混凝土并不能对等。从微观上看高强度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未出现毛细孔水,出现了混凝土颗粒不能水化等等情况,混凝土硬化后,其强度等特性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的排列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判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良好的混凝土就属于高性能混凝土,而和强度等级并无较大的直接关系。

3.2研究现状。

(1)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应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才迅速发展,在很多基础建筑工程中高性能化的混凝土成为了主力军。但是对于中低强度混凝土,特别是对于低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高性能化的研究上并无较大的进步。

(2)国内对于低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高性能概念的认知上,虽然研究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是高强度技术,但是并不能很好将低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在混凝土的强度设计过程中,水胶比和砂率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不仅要通过相关强度公式来计算,还要考虑环境对于混凝土的各种侵蚀作用,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设计。

4.应用工程范围。

(1)很多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地铁工程,要求其使用年限要长,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维修造成的地铁使用中断带来很多不便,使维修工作成为非常麻烦的事。所以混凝土的性能在使用之初就要得到充分的保障,耐久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2)耐久性包括很多方面。就地铁工程而言,若使用的是低强度的混凝土,而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对于地下工程的要求很高,混凝土在地下特别是在地下水多的地方就特别要考虑渗漏问题,因此在设计上要求抗渗等级保持在p8~p12等级。实际上抗渗等级是地铁工程质量的主要考虑因素,混凝土耐久性就体现在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上。一旦发生渗漏就易造成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中的钢筋在水渗透后会锈蚀,使工程的使用寿命大大折扣。

(3)从微观上看渗漏,可以认为没有良好密实度的混凝土在水压力大时就容易产生渗漏,可以用抗渗等级来评价混凝土的抵抗压力液体渗漏的能力。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混凝土的开裂,这是混凝土使用过程中最致命的。在地铁工程的建造工程中混凝土的变形能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变化,所以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控制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体积变化成为主要的方法,在选材上也要进行考虑。混凝土一旦发生了开裂现象,就很难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其形成原因和应用环境是主要的因素。从分析可以看出,地铁工程中需要的是密实度高和体积稳定性好的混凝土,对于强度的要求并不高。

5.高性能化过程。

对于高性能的混凝土,虽然在制造工艺上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无特别之处,但在选择混合料上要求十分严格。改善低强度混凝土的性能从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合理的外掺料,矿物材料是高性能化的必要条件。正确地进行配料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地下工程中要求的高密实性不能通过加大水泥的用量来实现,这样虽然可以提高密实度,但是会使体积稳定性降低,且混凝土硬化后水泥体积收缩会产生开裂。提高矿物的掺合量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还可以减少水泥的应用成本,不会带来增加密实度而引起的体积不稳定。

5.1矿物掺和料。

(1)由于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过渡区狭窄,所以导致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面很薄弱,结合面区域强度和耐久性都比较差。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在结晶后定向排列,形成的多孔结构会导致其界面结合过渡区增大。对于外掺材料,可以加入粉煤灰等矿物材料降低氢氧化钙的沉淀,在结合处可以减少空隙,从而增加了抗渗漏性提高了耐久性。

(2)常用的高性能化的掺和料有很多,其中粉煤灰、矿渣和硅粉应用较多。增加硅粉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但是由于硅粉价格较贵,在实际使用中较少,故主要是使用粉煤灰、矿渣较多,用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水化热的效果在增加矿渣量掺后会降低,因此效果不好,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使用粉煤灰来代替矿渣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混凝土中的相关成分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活性反应,对于添加有粉煤灰的混凝土中产生的活性反应,主要就是指活性氧化硅、氧化铝的反应和氢氧化钙的生成。粉煤灰产生的物理性能来自其形态效应。粉煤灰的活性玻璃态球状颗粒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和泌水性都会因此降低。在选择粉煤灰时要注意其形状和成分,其品质主要由它们决定,通过相关的测试来选择活性高、有害成分少的粉煤灰。

5.2混凝土配制。

(1)用水量的减少可以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但是在耐久性上并不能得到保障。在实际配制混凝土时可以保证胶结材料的用量,水泥要保证不过量使用,增加粉煤灰的量替代水泥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温度变化导致的收缩性,不仅要保证混凝土材质的均匀性还要保证其和易性。

(2)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可以很好地提高流动性,而且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想要减少混凝土中产生的孔隙可以使用高效减水剂,欧洲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使用,现今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高效减水剂可以在保证水泥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吸附在一起的水泥有明显的分散作用。比如地铁工程,降低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方法则是使用引气剂,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使用引气剂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就会均匀分布,不仅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而且提高了其密实性。这些微气泡在混凝土硬化后存在于混凝土中,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6.结束语。

在广泛应用低强度混凝土的今天,要进行其高性能化的研究很有必要,使用外加剂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科学的选材,使用合理的外加剂和外掺材料,改进施工工艺,就可以将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高性能化。高性能化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内外低强度的混凝土使用量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高性能化研究上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冯浩,朱清江.混凝土外加剂工程应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

[3]莫庭斌.关于地铁工程结构防水的思考[j].地铁科研工作简报第3、4期.

[4]高小建,巴恒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裂缝控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混凝土,,11:12~13.

[5]冯乃谦,邢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m].原子能出版社.2001.

[6]缪昌文.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5:3~4.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六

合理薪酬设计能有效激励员工,促进企业业绩提高,产生较好的成本效率。本文介绍和比较传统组合式薪酬与岗位等级薪酬的特征,分析两种薪酬模式在吸引人才、激励和留用人才等方面的效能差异,提出以岗位等级薪酬为企业薪酬改革方向的意义和实施要点。

一、薪酬的本质和合理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上我们认可薪酬是雇主购买劳动力的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对雇主来说,薪酬是他所需要支付的劳动力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利润需要时刻关注和控制的因素;而对于员工来说,薪酬是其为雇主工作,付出体力、智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满足员工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手段来源。薪酬成为连接雇主与雇员之间关系的纽带。但是,由于雇佣双方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薪酬也就成为劳资冲突的核心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合理设计的管理环节。

实际上就本质而言,薪酬是各类企业对员工所给予企业贡献的回报。因此薪酬又被称之为报偿体系。一个好的薪酬系统应该不只是给员工发工资,而是要承认和反映员工所做出的贡献,使员工因为自己的贡献,而获得薪酬致富的机会。基于这种操作模式,良好薪酬体系因其体现多劳者多得、多贡献者多得而激发员工卓有成效地工作,帮助员工与企业成功地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而合理的薪酬管理不仅可以避免使薪酬成为管理失效的导火线,反而能让薪酬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功能,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作用。对薪酬实施合理管理,还可以在薪酬中糅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通过薪酬细节的相关设计支持员工实现符合企业战略的行为和绩效,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达到最高的成本效率。

二、传统薪酬模式的特征和效能分析传统的企业薪酬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为以产出为计量的薪酬,一为以投入为计量的薪酬。产出薪酬包括计件工资、销售额提成工资等,产出薪酬是与员工绩效联系最密切的薪酬模式,它能很好地反映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因而具有最强的激励作用。但产出薪酬在实现上有两个前提,首先要求员工的贡献能够考核并准确地操作化计量,其次要求可以根据企业最终商品售价及成本为员工的每件产出定价。由于企业除操作性员工外,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结果很难直接用产出来衡量。同时,随着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大多数岗位与岗位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当企业最终以完整的商品实现销售并获利时,这意味着越来越难以对一个工序的单件产出进行定价,所以以产出为计量的工资形式并不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或者说只适用于企业内的部分员工。以投入为计量的工资形式逐渐成为工资的主流,衡量投入要素的最佳指标是员工投入到企业的工作时间,这种以时间来支付薪酬的形式即月薪或年薪。

;(一)充分反映人力资源投入企业中各类要素,并以此作为回报的基础。企业员工向企业付出劳动时,投入到企业的要素包括其知识(表现为学历)、技能(表现为职称)、经验(表现为资历或工龄)、责任(表现为岗位)等,组合工资将这些要素都作为可付酬因素,在薪酬结构中设置了相应的成分,以此体现对员工投入的回报。比如基本工资往往根据员工的学历等条件来分级设计,职称工资体现了技能成分,工龄工资体现了资历成分,职务工资体现了员工所承担的岗位责任,而各项津贴则体现特殊岗位的投入等。

(二)组合薪酬提供了不同人员在薪酬知觉上的公平感,为薪酬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员工在知觉薪酬的公平与否时,往往是考虑相对薪酬,即选择参照体,比较自己投入产出与他人投入产出比值之间的关系。而员工在界定自己的投入时便考虑到自己的学识、能力、资格、以往的功劳等因素,组合薪酬能将诸多的因素都糅合在工资里,为薪酬公平性奠定基础。

虽然组合薪酬看似非常完美周全,但却也同时存在不如人意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一)组合薪酬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联系微弱,无法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组合薪酬考虑到了员工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因素,但恰恰没有与员工在企业的产出挂钩。组合薪酬不与绩效关联,也不与岗位关联,这样的薪酬本身几乎是与企业的经济绩效脱钩的,无法发挥薪酬高成本效率的作用。实际上高资历员工有高薪酬,但高资历的员工却未必是一个高贡献的员工。如果高资历、高学识的员工被配置在一个低价值的岗位上,或者高资历的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多个人私利的行为,那么他对企业的贡献一定是微乎其微。薪酬不与绩效挂钩,薪酬本身就无法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争取高的业绩。

(二)组合薪酬中各部分变动都对最终薪酬发挥调节作用,但这些部分的作用相互中和,削弱了每个单一要素的影响,使得薪酬难以发挥明晰地引导员工行为的作用。比如一个工龄很长的员工通过工龄工资上的得益,可以与一个工龄很短但职称很高的员工在最终工资上持平。同时由于不同部分作用的相互中和,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资级差非常小,薪酬也就几乎无法产生激励作用。

:(一)通过岗位评价建立不同岗位的级差薪点。岗位评价(或称职务评价)是使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按照每项岗位(或职务)对企业贡献的大小,确定其具体价值,形成岗位价值序列作为工资等级的基础。简单的职务评价是排队法,将企业内所有职务逐一配对比较,按岗位价值排出由低到高的序列。对于岗位很多的企业,可以先采取将岗位分类,再对类进行排队的方法。其次,更系统的岗位评价是因素分析法和点分系统法。这些方法首先确定职务的可付酬因素,再比较不同岗位在这些因素上的分值情况。可付酬因素一般包括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工作经验、主动与独创性等);岗位所需付出的努力(体力要求,智力或其他要求);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岗位的工作条件;岗位的重要性等。因素的选择根据各企业不同情况而定。

(二)设立同一岗位的不同薪点等级,形成交叉宽幅制薪酬结构,反映同一岗位员工的业绩差异。由于相同岗位员工在业绩表现上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同一岗位划分出不同的薪点等级,实现高业绩的员工得到高等级薪酬,低业绩员工得到低等级薪酬;而通过对不同岗位薪点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交叉,实现对低岗位优秀者更高的回报。

得与管理职相当的工资(下表简单呈现了双轨制的特征)。

(四)结合企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变化设计岗位薪点薪酬。岗位薪点工资制在确定岗位序列后,可以参照劳动力市场的该岗位均价,并结合企业薪酬战略来为岗位赋值。比如秘书岗位,如果我们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到该岗位的市场均价是元后,我们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回顾企业为配合该战略所制定的薪酬策略。若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吸引和保留优秀的人才,则企业将提供的是有竞争力的薪酬,那么秘书岗位的薪点中间价,至少必须提供高于市场上75%企业所给出的价格。如果企业处于发展的成熟期或衰退期,企业将强调成本控制导向,需要获取合格的人力资源,因此只需提供市场均价的工资。该岗位薪点工资制的操作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薪酬对企业战略的配合和推进作用。

(五)根据岗位的任职资格,结合员工的现有条件决定员工的定薪初始点。至于岗位薪点与员工的结合,则可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而每个员工在他跨入企业的那一刻,将对照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结合人力资源自身条件,决定可胜任的相应岗位和在这一岗位上的具体薪点。

(六)挂钩员工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实施薪酬管理和加薪、减薪措施。岗位薪点同时是一个动态的薪酬模式,员工一经定职定薪后并不意味着将永远只停留在这一薪点上。员工在岗位薪点上的薪酬变化将密切地与其年度的绩效结果相结合,绩效优秀的员工可以在薪点上上升一个等级,绩效末尾的员工不能有任何的上升甚至可能在薪点上降级。另外,员工由于表现优秀、或者发展的需要、或者表现不良必须进行岗位调整时,相应地也将实施薪点的调整。

经过上述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将岗位等级薪酬和我国传统的平均化、小级差的组合式薪酬模式绘在同一图(见图1)中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薪酬模式产生的吸引、留用和激励的效能模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组合式薪酬相比较于岗位薪酬在低价值岗位上产生更高的薪值,这一现象在那些依靠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利润的国有企业里尤其突出,形成了被管理界戏称为“在中国银行扫地等于扫钱”的说法,其直接结果是低价值低技能岗位的员工对企业的现状非常满意和知足,没有任何竞争的动力,不思进取,眷留企业的铁饭碗。

其次是在高价值岗位上,组合式薪酬相比较于岗位等级薪酬薪值明显过低,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其结果是企业中高价值高技能的核心员工明显激励不足,这些员工在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企业比较后,将对现有报偿系统的回报产生不满,最终选择从企业中跳槽。

更重要的是组合式薪酬一般不与员工的绩效直接挂钩,很难通过薪酬这一手段发挥激励员工高绩效工作的目的。为了使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往往在组合式薪酬外又增加了奖金系统,甚至演变出员工工资体系里高奖金低工资的形式,薪酬的作用不断被弱化和扭曲。

济发展的需要,必将为其他更具成本效率的薪酬模式所取。

五、薪酬体制改革思路与建议。

综上所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薪酬多劳多得的激励作用,从而实现通过薪酬形成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薪酬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的等级薪酬制,在按照上文所提的岗位薪酬操作模式进行薪酬设计时,还应该重点注意下列问题:。

(一)遵循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薪酬首先是员工贡献的报偿系统,因此企业薪酬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能实现高绩效者高收益,从而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先原则。其次员工对薪酬的知觉和满意感来自于比较后的相对薪酬,薪酬的公平感决定了薪酬激励作用的有效性。因而薪酬的改革应充分体现同岗同薪、同付出同收益,以及同绩效同回报的结果,并充分实施劳动力市场调查,使本企业薪酬具有外部可比性。这样薪酬改革的结果将实现薪酬具有外部的竞争性和内部的一致性。

(二)岗位评价作为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薪酬与贡献挂钩的首要因素取决于员工所处的岗位。博士学历的扫地员工或者硕士学历的扫地员工不一定比高中学历的扫地员工对企业有更大员献。员工所处的岗位决定了其对企业的贡献。实施薪酬改革必须首先进行岗位评价,通过科学的方法界定企业不同岗位对企业价值的大小,以此形成岗位薪点等级。改变以往以人定薪的方式,实现以岗定薪,最终实现工资体制的独立完整性。

(三)岗位任职资格作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为保证高技能高学历员工能获得合适回报的工资,必须对人力资源实施合理的配置,从而保证高技能高学历员工能配置在需要相关技能要求的岗位上工作,低技能者只能从事低技能要求的岗位工作。建立每一岗位的任职资格将为人力资源与岗位之间形成良好配置奠定基础。因此岗位任职资格的建立将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

(四)基于组织绩效的绩效考核系统作为薪酬改革推进的捆绑措施。薪酬制度只有与绩效考核系统捆绑实施才能真正发挥激励员工保持绩效的作用。为推进岗位等级薪酬制度,使其为组织绩效的实现服务,薪酬改革必须同时实施绩效考核系统的改革。设计绩效指标时,通过将组织绩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为每个员工日常绩效考核的指标,实现员工绩效指标的达成将递进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薪酬与员工绩效考核的挂钩,最终将引导员工行为朝向组织的绩效目标。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七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我认为,在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上而言,只能是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因为就人的认识能力而言,人在自身的意识中并没有先在与人自身存在的意识,所以人必定先是改造世界的主体,然后才是改变世界的主体,而世界也是先被改造的对象,其次才是被认识的对象,否则,必定有一个先在于人存在的对世界的认识,讨论这个认识的来源则必定会陷入有神论抑或本体论,所以实践是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旧唯物主义没有意识到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过程的作用,也没有意识到实践活动在认识过程中的前提性,所以旧唯物主义只能是脱离了人的主观的能动活动来讨论认识的问题,所以脱离了人的实践,在旧唯物主义里,人只能是消极的反映世界,是被动的,所以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人能动改变世界的角度出发,没有把物看做是人实践的对象,没有把人和世界看做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马克思用了:“所以,结果竟是这样”表明了他对于旧唯物主义的失望与超越。而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意识具有能动性,但这能动性并不是现实的能动性,只是抽象意识的能动性,例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而离开了了人的实践,这种能动性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由于唯心主义也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只会夸大和扭曲人的现实的能动性,只能抽象的发展这种能动性,“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因为唯心主义本身就是脱离了实践的能动意义来讨论世界及认识,而且,如果有了实践,唯心主义也就难以成为唯心主义。马克思在此批判了费尔巴哈没有把实践活动理解为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是把它理解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并表明真正的实践,应该是人依靠自身的能动性能动改造世界并认识世界的活动。

这一条主要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人的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而改变。然而,我们所说的这一“环境”归根结底还是属人的,是人类通过自身实践创造的这个环境,而在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学家那里,这环境给人以支配性和强制性,却忽略了人通过实践创造和改变环境这一前提,所以马克思对其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这环境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那里,是少数高于常人的天才所创造的,这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阶层思想如出一辙,他们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历史,是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的历史,而不是人类自身实践创造的历史,这样,他们就陷入了一种唯心史观,所以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这是他们的必然结果,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实践在历史的形成中所构成的主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人在泰国实践改变历史的同时历史也改变了人,人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历史是人实践的历史,实践是最能有力说明人和环境人和历史的关系的准则。

这一条主要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关系方面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中的伟大作用。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45678-。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八

信息的公平性,在薪酬管理中,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者应给员工提供详细具体的薪酬信息,而且对于薪酬管理中员工存在的疑问,应耐心的进行解答,不可对员工的咨询敷衍了事,及时解决员工的疑虑,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程序的公平性。

所谓程序的公平性,即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程序和方式等方面的评价。根据莱文塞尔的评判标准,主要有6个基本原则,包括道德性、一致性、准确性、纠错性、代表性以及无偏向性。除此之外,薪酬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薪酬制度的公开程度以及员工参与企业薪酬管理的机会等,都是员工用于判断企业薪酬管理是否公平的重要方面。

(三)结果的公平性。

企业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薪酬水平和薪酬增加的幅度。员工通常会将自己的薪酬情况与公司其他员工进行对比,以此作为判断企业薪酬管理是否公平的依据。如果差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员工会觉得分配公平;如果差距与实际情况不符,则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所以,企业在进行薪酬分配时,应根据员工的等级、工作性质、工作能力等进行公平性分配。

(四)交往的公平性。

交往的公平性,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沟通交流的公平性。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评价和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企业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应真诚和礼貌,给予员工充分的关注,使员工能够认可薪酬管理的决定,同时不可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平等的姿态与员工进行沟通,对于公司薪酬管理以及其他与公司相关的决策,应及时告知员工。

二、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

企业薪酬分配代表的是员工所处岗位的工作价值,也是员工对自身价值进行评定的重要标准。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往往有很多的部门和职位,对这些职位的薪酬分配非常重要。员工会认为薪酬的高低意味着自身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价值,所以如何对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薪资进行有效协调和公平分配非常关键。薪酬管理的公平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员工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以煤炭企业为例,在实际薪酬管理过程中,不公平的问题一直都没有根除,平均主义倾向仍然存在,绩效与职位之间没有建立科学的联系,相同级别员工薪酬平均化。另外,有的员工由于与领导是亲戚或是关系好,工资高晋升快,这些都会造成员工对薪酬分配产生不满和抱怨的心理,觉得自己付出劳动再多和别人付出少结果还是一样的,会大大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产生惰性和不作为,影响工作效率。所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应高度注重公平性,合理分配薪酬,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发光发热,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二)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

公平的绩效管理标准是有效开展绩效评定的前提,但是在制定该标准时,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对其具有直接影响。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薪酬管理的内涵和公平性要求,才能保障绩效管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使绩效管理更具人性化,起到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制定工作绩效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保证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会直接影响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而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又会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员工频繁跳槽都是因为对薪酬的不满意,所以如果企业薪酬管理存在不公平,不可避免会加剧员工的不满情绪,造成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员工绩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三)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如果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并且能够接受企业的.这一薪酬标准,那么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充分的信任,会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投入,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这一集体中,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能够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比如,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当前市场经济不景气,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企业利润也在大幅下降,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所能带给员工的利益也随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应与员工做好沟通,告知员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瓶颈,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接受,消除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情绪,使员工能够与企业站在同一战线上,同舟共济,共同面临市场带来的挑战与难题。

三、结束语。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员工工作质量,另外还会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从而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归属感。所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应高度注重公平性,应根据员工具体职位和实际工作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使员工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只有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十九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等级考试得分率的分析,找出各题得失分点,从而指出了平时教学时注意事项,探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

0引言。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中等职业学校每年进行两次计算机操作员等级考试,考试采取无纸化方式,时间分别在每年6月中旬和12月的第一个星期,所有学生通过两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以自愿参加的形式考取中级计算机操作证书。

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已多年,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省组织《计算机操作员》等级考试,对等级考试的题型与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每次等级考试的结果分析,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从“以考促学”的方式组织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

1等级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1理论题理论题部分由10题选择题和10题判断题组成,约占总分的20%左右,从考试的结果上看,学生的得分率上看在70%左右。题目的组成首先是一部分是计算机的理论概念题,这部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部分参加考试学生因为学习和考试时间相隔过长,对概念理解不足等原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失分。其次是实际操作中的文字概念,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机操作可能做得出来,但需要从文字上进行理解和判断,学生普遍感到非常吃力。最后是数制间的转换题,事实上在日常教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同时也在布置作业时练习过,但在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使用“附件”中计算器,遇到小数时,因windows自带计算器不能计算去造成失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就是培养使用者实际操作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教育,应当让学生更多一些实际操作,增加灵活性,少一些理论概念等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计算机操作,从而增强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1.2windows文件操作题应考的学生都能基本稳定在得分率在90%左右。说明学生是对直观的操作应用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做这类题目很难拿到全满分,原因是学生对复制、拷贝、移动等操作分不清。例如:考前已在“文件夹选项”中已经隐藏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时,在考试中,如果遇到要求“更改文件名”题目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扩展名隐藏问题,从而造成该题失分,对于此类题目,需要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多提醒学生,注意教学上的细节。

1.3word操作题该题型主要是对几段文字编辑排版和表格制作,几年来学生得分率在85%左右。从考试的结果上看,得分较高,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当学生面对不规范的表格时,基本是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没有充分利用“合并单元格”与“单元格移动”等功能,因此花费时间较多。我们应当在word日常教学中加强文档格式化以及表格的练习,建议学生在平时的表格绘制中使用键盘和鼠标相配合,多运用word工具栏上的直接导入功能进行操作,从而加快制作和设置表格的时间。

1.4excel操作题excel题的每年的学生得分率往往只有70%左右,因为excel部分的题型较多,而且运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计算和统计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工科类的男生,失分较多。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excel教学中也注意与考试相结合,重点分析和讲解公式和函数的组成和使用,在讲解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组成,函数的分类应用,多布置相关类型的练习和作业,在实际操作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1.5ppt和网络应用题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是近年来新增的操作题,得分率一般85%左右,由于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程度不够,再之,目前考试的内容较多,教学的课时偏少,一般的职业学校每周只安排4课时,因此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讲解得不够深入和重点,只能精讲。

2以考证促学习,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操作员考试得分率虽然不能全面反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但从侧面反映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考证前的辅导。如果学生在考证前有针对性的`辅导及上机模拟软件的综合练习,通过率会有所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如果变成应试教育,为考试教学,考试的得分率和通过率就会高,但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就会差。反之,计算机操作员考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服务,以考证的形式,考察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检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中要发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挥自学能力、发挥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体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性和操作性。。

3开设应用课程,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操作员考证的得分率中可以看到,中等职业学校应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的课程,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增加一些有关internet基础、计算机硬软件维护、flash、网页设计等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喜爱和能力来选修相关课程。面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级教学、网络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前提下,对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提出新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从技术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学生学习技术到使用技术的转变。教师要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从近几年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级考试的各题的得分率来看,对各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应当注意到相应课程实用性的操作。

参考文献:

[1]刘艳松,罗永富,彭剑.《浅议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福建电脑..

[2]李晓林,张彦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

[3]谭浩强.《面向应用-大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二十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2教学计划的改革。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3.3加强品德教育。

引用: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4]郭甲.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学术界论文等级篇二十一

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其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这个《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在《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表现在他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上。实践问题,就好是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在这里,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之点。

由于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的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马克思在文中第十一条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此,他阐明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历史使命。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可能指出将理论转变为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彻底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实践性,从而实现了哲学革命中的伟大变革。

《提纲》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同时《提纲》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812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