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2:54:06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专业20篇)
时间:2023-11-07 12:54:06     小编:雨中梧

不断总结的人,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总结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改进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剧本片段,可以让您了解到不同戏剧作品的风格和魅力。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可以接收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学生更追求个人人格的独立。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阻碍。因此,正确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发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最大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xxx年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和标准:思想上要开放化;方法上要多样化;能力上要专业化;态度上要人性化。“四化”的提出,使得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显现的日益明显。

第一,动机理论。任何人的举动都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人们将这个出发点称之为“动机”。大学生的热情在高考结束后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动机,就会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消极玩乐心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引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大学生建立最新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动机培养和成就动机培养是现今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经过对教育心理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迁移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从学生生涯更好地过渡到社会实践生涯中,这个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在这一迁移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就会在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有时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做事,且不计后果。所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前的方法上突破创新,做到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2]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还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因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的疏导方法可以增强学管工作的科学性,可以提高管理的实际效果。在人们自主开展学生工作时,无论处理任何问题都可以行之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不单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辅助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端正三观。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去跟辅导员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适时地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多倾听,切重点,示理解,努力让学生豁然开朗,调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生活情趣。现在屡见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各种自残自杀等憾事新闻,足见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班级的管理更好地进行。辅导员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适当地制定一些学生管理守则、制定班级目标、建立班级学分奖惩机制等班级动力系统。在这种动力系统下,学生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考量,如遵守班级制度、配合班级管理等。在一个集体下,学生行为动作的出发点往往会跟从大流,这是由学生不愿在集体中被当作“异类”的社会心理决定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还可以从此方面出发,建立健全学生榜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激励理论,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从提高学生需要层次、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出发,以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为核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需求就越多,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主观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决定因素,所以对学生进行诱导,转变其在满足主观需要时的行为态度,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强化其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质量。第三,通过心理暗示增强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提高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心理问卷调查掌控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心理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交流谈话中,将一些积极的事例或者人生道理暗示给学生。有时心理暗示的作用会大于传统的谈话灌输。第四,平等交流。在大学生活中,以寝室或有共同利益的学生组成的小团体是非常常见的。但也与一些人游离在这些团体之外,孤身一人在大学的校园里行走。此时,辅导员应该与那些游离与群体之外的学生进行心灵间的交流,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备,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好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社会情况越加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情况也就越多。因此,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越加重要。辅导员在应用教育心理学时,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方法,为国家的建设创造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xxx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xxxx(9).

[2]xxx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从行为管理角度[j].山西青年,xxxx(14).

[3]xxx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基础心理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明日风尚,xxxx(6)。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二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最终实现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的效果。

2、鼓励语言的积极作用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做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学生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生;错误和武断的结论,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细节,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状态下,容易受到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对待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未来思想品德的发展。

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本身是针对学生道德进行培养的课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众心理的评价,同样属于心理学范畴,教师要教好思想品德课程,避免不了要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逐渐创新、融入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自身衣着、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自觉总结和反思实践中的道德知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学生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对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很难有说服力。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正确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三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规律,探讨外语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相互关系,以提高外语教育中的教与学。

掌握外语教学心理有助于制定外语教学的原则、基本方法以及教材的编制。外语教学心理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学习理论以及相关的的教学原理和原则;后者则包括外语教学中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

1.1由于外语学习的心理学观点不同,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看法也颇有分歧在缺乏外语真实交流情景的背景下,很多学者认为从自觉学习到自觉掌握是学习外语的合理途径,其过程是:感知语言材料(包括模仿),观察能力的逐步提高;理解语料(包括识别),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巩固语料,记忆能力的培养;语料的应用;灵活使用语料,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视角看,前两个过程是讲解,后3个过程是练习,5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从语言和语言应用的关系角度看,整个过程是通过言语交流行为到掌握语言知识,最后通过言语交流活动掌握言语能力。

1.2外语学习的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来自社会的需求)和内部动因(主观愿望、需要)结合构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是把外语看作工具来掌握,以达到生活中真实交流目的。所以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外语教学必须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因为多数院校缺乏真实或虚拟的交际环境,为此,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情景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的环境越真实,收效越大。

1.3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形成外语思维的过程外语思维的心理特点是在内部言语中使用外语语言结构。基本途径是多让学生实践外语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用外语进行的听说读写活动具有共同性,即不经分析和翻译使外语与思维建立直接联系。

1.4语音、语法、词汇属于语言知识,掌握语言知识是培养言语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结合在句子中,因此必须在表达一定情景的句子中讲解和训练语音、语法和词汇。学生学习外语时大都学习了本民族语言、外语与本族语在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方面有相同、相似、相异之处。相同之处对学习外语有正迁移作用;相似、相异之处起负迁移作用。因此外语教学要注意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形成分化。

1.5学习外语离不开记忆学习语言知识实质是对语音、语法、词汇的记忆;对于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要求记忆语言材料的水平自觉话化,是记忆的高级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记忆方法,根据记忆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教学的安排要注意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目前多数人认为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为1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学生可塑性强,模仿发音快,受本族语的干扰少;从8-20岁,随注意、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外语学习能力呈上升趋势,20岁左右被认为是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以后逐渐下降。

2.1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除了有属性的感觉之外还有特殊的关系感觉和情感,它们可以而且应该被称为理智感。语感在心理学上属于理智感的情感范畴。有了这些理智感,学习者能够直觉地认识复杂的联系和关系。正如音乐家不能没有乐感一样,语言的使用决不能没有语感。语感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问学生如何确定出正确答案的时侯,其回答很有可能是“觉着就是是这样,却不能证明”等。可见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个人天生具有的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的自觉学习到自觉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语感。

2.2词汇的记忆这是一个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较普遍的问题。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掌握大量词汇。然而,在外语教和学的实践中,许多单纯背诵词表的学习者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么孤立记忆,单词不易记住;要么记住了,也很难在言语中使用。但如果完全撇开词的学习,也同样是错误的。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应了解有效记忆词汇的原理和方法,才能使外语的教和学事半功倍。

2.3语段的记忆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但学生反映出的畏难情绪;背得断断续续;当时记住了,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大部分等。由于理解和记忆是紧密联系的,要记忆一个语段所需的许多工作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语段的特点、任务要求、用于记忆的活动,以及对话题的了解,都对如何重现一段话语产生有力的影响。读一篇材料,直到认为已经了解,然后放开,试着用自己的话回忆内容。不要急于记忆准确的词。而是要集中记忆意义。

2.4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才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发挥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要善于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要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习外语热情。重视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2.5外语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传授和培养外语知识技能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讲授、善于示范、善于提问启发、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另外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具备好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包括必要的组织能力和对课堂上一些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其次,外语教师应当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1]李清。心理因素与外语学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可以接收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学生更追求个人人格的独立。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阻碍。因此,正确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发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最大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2008年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和标准:思想上要开放化;方法上要多样化;能力上要专业化;态度上要人性化。“四化”的提出,使得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显现的日益明显。

第一,动机理论。任何人的举动都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人们将这个出发点称之为“动机”。大学生的热情在高考结束后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动机,就会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消极玩乐心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引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大学生建立最新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动机培养和成就动机培养是现今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经过对教育心理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迁移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从学生生涯更好地过渡到社会实践生涯中,这个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在这一迁移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就会在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有时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做事,且不计后果。所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前的方法上突破创新,做到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2]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还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因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的疏导方法可以增强学管工作的科学性,可以提高管理的实际效果。在人们自主开展学生工作时,无论处理任何问题都可以行之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不单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辅助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端正三观。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去跟辅导员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适时地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多倾听,切重点,示理解,努力让学生豁然开朗,调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生活情趣。现在屡见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各种自残自杀等憾事新闻,足见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班级的管理更好地进行。辅导员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适当地制定一些学生管理守则、制定班级目标、建立班级学分奖惩机制等班级动力系统。在这种动力系统下,学生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考量,如遵守班级制度、配合班级管理等。在一个集体下,学生行为动作的出发点往往会跟从大流,这是由学生不愿在集体中被当作“异类”的社会心理决定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还可以从此方面出发,建立健全学生榜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激励理论,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从提高学生需要层次、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出发,以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为核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需求就越多,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主观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决定因素,所以对学生进行诱导,转变其在满足主观需要时的行为态度,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强化其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质量。第三,通过心理暗示增强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提高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心理问卷调查掌控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心理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交流谈话中,将一些积极的事例或者人生道理暗示给学生。有时心理暗示的作用会大于传统的谈话灌输。第四,平等交流。在大学生活中,以寝室或有共同利益的学生组成的小团体是非常常见的。但也与一些人游离在这些团体之外,孤身一人在大学的校园里行走。此时,辅导员应该与那些游离与群体之外的学生进行心灵间的交流,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备,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好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社会情况越加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情况也就越多。因此,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越加重要。辅导员在应用教育心理学时,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方法,为国家的建设创造更多的人才。

[1]江源源,张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2]赵美.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从行为管理角度[j].山西青年,2016(14).

[3]周赛兰.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基础心理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明日风尚,2016(6).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五

维特罗克是这一构建过程的主要阐述者,他认为和提出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通过最初对于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理解,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感受和信息接受相互作用和联系,进而生成有用信息的过程。在他的阐述当中,对于人脑被动接受知识的想法给予了否定,他认为人脑是主动接受信息,并且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和结果。另一方面,其结论还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并不是从最初的感受信息开始,而是从信息的选择开始,选择性的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之后,再利用大脑进行分析,获得想要得出的结果。在理解的过程当中,不断的与感觉和经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意义。当然如果与旧的经验和感受发生了冲突,则会出现理解和认知的重组,为了实现和适应新的认知体系构建而重新建立。

(二)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构建这是构建主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更深层次的一个体现和理解。首先他们认为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并且超越所提供的原有信息而构建的。其二则是有选择的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的本身,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构建,而不只是单纯的信息提取。总而言之,建构主义实际上不仅仅是对新信息的一种理解和构建,更是对原有信息和经验的一种重组过程。

(三)学习者自我理解的构建。

学习者通过自我理解,可以对信息进行构建。这充分展现出了信息和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同时每个人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不同,对于信息的理解不同,所生活和选择的经验不同,极易导致了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事物的方方面面,所以往往学习者之间实现合作,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构建。进而丰富对于世界的认识,增强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一)教学设计自上而下与知识网络结构。

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符合认知观念的构建主义方式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逐渐完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实现逐一的把握。一般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学生呈现教学的整体性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需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在不断摸索和思考的过程当中,通过主要问题的设置,也会自己去挖掘需要完成整体任务的子任务,以及完成主要任务所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顺藤摸瓜而已抓住所有教学的方方面面,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被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和批判成为过于简单化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无论是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该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方式,避免不实事求是以及片面的态度来应对教学问题。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近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比较常见,也是经常提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情境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开相应的情境作为依托,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使得学习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而教学的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同时学习的内容也应该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避免因为相对的简单化而事物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的具体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了许多内容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往往都会强调弱化学科的界限更好的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效的实现学科的交叉,发展学科的共同特点。情境教学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与现实的情境相类似,所以往往教学的工具和具体的内容展现都会隐含于情景当中。因此教,师往往不会将自己提前备课准备好的知识提前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了解。情境教学需要的是综合性的考验,往往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教学的成果。另外,相对真实的任务,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内部动机的激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真实任务比起简单化的课堂情景设置,具有更为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操作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支架教学。

实际上支架教学是引入了建筑学中的脚手架原理,在这里被拿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历史上,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责任与任务,一直都有着争论不休的结果。发现、指导和接受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绕过的关系。如何完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开展,就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学生通过接受教师的引导,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信息的接受、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所以,支架教学往往就是教师通过知识的传递,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一技能,把握了具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再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和操作当中,要求教师先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走进到课堂教学当中。然后由教师为学生确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演示。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对于知识解决过程的参与程度,逐渐的加入学生的探索成分。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找寻探究方向,这样教师便能逐渐将扶住学生的手拿开,让学生独立行走。这一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就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支架教学更加注重教师成分减少之后的教学效果,最终培养学生形成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中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是最主要的关系和成分,而相互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关系。因为构建主义曾提到,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做为背景,进而建构对于某一事物的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获得比自己更多的知识和认识。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彼此合作与探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思考,将大家的想法集合起来,进而对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得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抓住了什么,而哪些又是自己在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当中漏掉的。丰富的理解往往是广泛知识迁移的重要前提,所以这样的合作与相互作用对教学的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不断对自己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己对于知识的重组和对于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重视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往往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彼此合作,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推到一个顶峰。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构建主义理论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和作用。同时构建主义理论更是教育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在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的设计和模式也更加符合教学的开展,学生独立能力的形成和对于知识建构能力的训练,也得到了更为重要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六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群体。本文以乌兰察布市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态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态,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应对方式等因素,并探究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压力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

“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中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与“80”后的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及时而明确的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态,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等问题,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

在刺激与反应的交互作用之下就产生了压力,压力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存在着严重的影响。压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挑战人的耐心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人的做事效率。本文以乌兰察布市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可知,65%以上的90后大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其中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总体的10%左右。90后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压力过高,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将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各种不良心态;另一种是压力过低,导致这些学生缺乏目标与动力,同样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9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生活方面的压力,高校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两个方面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心理压力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对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舒缓;第二种是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教育者应该通过交谈、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第三种是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或者对事情的发展不管不顾,或者是采用酗酒等方式进行对待。

2.1明确心理压力的真正来源。

在一定的事件中,如果个人感觉到事情已经在自己的可控能力之外,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就是所谓的压力。如果压力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释放或者消除,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工作、生活等。压力的真正来源实际上就是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心理压力进行释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心理压力的真正来源,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对心理压力进行有效消除。

2.1.1压力事件。

引发压力产生的具体事件就是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形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压力事件形式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当遇到的事情具有不可抗拒性时,应该做的并不是对自己过分苛责,而是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即使是换作其他人同样会由此遭遇,自己应该积极面对;如果出现能力不足、机遇不佳等情况,所要做的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努力进行调整与完善;如果对方的要求过高或者自己受到了不合理的待遇,不应该心生愤恨,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应对或适当反抗。

2.1.2压力人物。

压力人物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90后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人物主要来自班级、寝室、社团等。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性格因素,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压力形成的因素中,压力人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对压力人物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压力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对心理压力进行应对。除了外界的压力人物之外,“自己”也是非常关键的压力人物之一,在对心理压力进行缓解或消除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分析心理压力产生的自身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与改变。

2.2利用“巴莱多定律”对生活进行科学规划。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了“巴莱多定律”,具体的内容为:任何事物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其中的20%左右,剩余的80%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9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发挥决定作用的20%,从而对时间与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处理好20%的基础上对剩余的80%进行处理。

2.2.1实现目标的制定。

90后大学生在对时间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生活、学习的整体目标进行科学评估,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依据相应的目标对生活、学习进行安排,突出其中重点的、决定性的事件,有条不紊的实现目标。

2.2.2实现计划的制定。

90后大学生应该每天都制定详细计划,对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按照主次顺序进行排列,找到自己认为的其中那“20%”,将最为重要或者急迫的事情进行完成。事情的主次并非一成不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实现生活、学习计划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2.2.3实现时间的合理分配。

只有有效地对时间进行利用,才能够实现压力最大限度的缓解。90后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计划表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在每件事情处理的过程中都安排适当的时间量,实现时间的科学分配、合理利用。

2.3对自身的心态进行良好的调整。

心态指的是人的心理状态,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态能够促进个人取得成功,同时提升幸福程度。心态往往对事情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个人的内心情绪变化有着直接影响。90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3.1对社会现实进行正确面对。

90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在对事情看待与认识的过程中常常过于理想化,这就导致90后大学生容易感到挫败感。社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包含有光明的'一面,同样也有黑暗的一面;不仅有好人,相对也必须存在坏人。90后大学生在看待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同。90后大学生在思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不能够存在攀比心理,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对他人或者社会进行衡量,要学会正确地面对社会现实,承认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不是要抱怨或者忽略差距,而是要努力缩小差距。

2.3.2对自己进行正确看待。

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非常优越的条件下,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者磨难比较少,缺乏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90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注重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不应该自怨自艾,而是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在面对挫折的过程重要坚信勤能补拙,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优点与缺点,应该取长补短、积极进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确立自强自立的心态。

2.3.3实现自身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90后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要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多读一些着作,实现自身从内而外的转变,提高自身的内涵与修养。读书能够对生活中、精神中存在的各种尘埃、污秽等进行洗涤,使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清新的灵动之气,甚至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陶渊明的《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一种身处闹市而依旧心清性明的境界,体现出了陶渊明在清高背后所具有的毅力;《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是拥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灵与无比纯真的品质,展现处理无比高尚的气质与风度,引导读者追寻心灵的纯净与高洁。在生活中少不了风霜雨雪,但是如果拥有了足够的乐观与坚强,任何艰难险阻也不会阻断前行的道路,只会让生活更加明媚。

90后大学生在社会经济现状、就业形势、信息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与其他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具有性格早熟、认知独立、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等特点。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其面临的压力内容、压力应对形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依据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为大学生正确处理压力提供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压力应对能力的提高。

〔1〕徐远超,姜巧玲,董彦皓。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某二本院校2010级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85):101-105.

〔3〕张林悦,张烁彬,卢少勇。平衡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报告[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2(87):185-186.

〔8〕李云飞,闫雯。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39):144-146.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七

(一)压力认知的偏差。压力源与压力感受间并不对等,是什么造成压力感受,自身的认知是最为主要的因素,自身对于事务的认识导致了相应心态的出现。压力感受取决于自身内心的信念、规则、价值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认为一件事情并不能困扰人们,真正困扰人们的是自身对于事情的看法。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若是缺乏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缺失弱化,将会导致失落、苦闷等消极心态的出现。

(二)非理性信念。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物,根本不存在绝对理性的人。为此通常人们都有着一些非理性的想法,而我们的不良情绪主要是这些非理性想法造成的。

二、从心理学角度如何消除领导干部的消极心态。

(一)领导干部要学会改变,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情绪的abc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a作为一件事情,必然会导致一个情绪或者行为的c出现,而对于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自身的认知不同,也就是信念b。因此,埃利斯认为信念b对事情a产生影响,使得最后结果c存在差异。作为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当中若是信念不坚定,事情的结果也就是消极的,为此领导干部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坚定自身的信念。

1.避免绝对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当中,领导干部有着很多的意愿,例如希望升职、希望成功,但这些意愿都不可能全部实现,面对失败的结果,领导干部要积极地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充分认识到这些事情是不一定能够成功的,不要坚决地认为这些事情是必须发生或者一定发生。领导干部在职位变动时,心里面都知道处长不一定是我的,而不是我肯定能当上处长。领导干部要时刻消除这些绝对化的要求,坚定自身的信念,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

2.避免过分概括化。在具体工作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领导干部应当积极地应对,调整好积极的心态,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或者与同事起过一次冲突就认为这个同事专门针对自己。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领导干部要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地避免。

3.领导干部要避免认为结果“糟糕至极”。领导干部要对事情发生的结果做好界定,不能存在“我当不上处长,我这辈就完了”这种不理性的想法,要详细地制定事情结果的界定标准,并且结果“糟糕至极”的界定也尽可能少用,避免对自己的心态带来不良影响。

(二)领导干部要有一颗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能够充分地明白别人的感受。在领导干部具体工作当中,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问题也是种类繁多,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一颗同理心,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这样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处理普通员工或者普通百姓的问题时,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感受,处理问题时才能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有助于圆满解决问题。

(三)领导干部要学会挫折心理调适。当前在网络上经常会出现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的报道,而自杀、抑郁是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在遇到挫折后,可以通过娱乐、休闲、体育锻炼等方式来调节。若是问题比较严重的,需要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干预,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心态,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四)领导干部要放弃完美主义思想。相关心理学家对完美主义思想对心理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强迫症、抑郁症是完美主义者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而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善尽美,一些瑕疵都不允许在工作当中出现,若是遇到挫折与失败,将极大地打击领导干部的自信心,他们不能容忍这些挫折以及失败的出现,从而致使消极心态的产生。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直面挫折,将挫折和失败当做“试金石”。

三、结语。

在领导干部具体工作当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消极的出现在所难免,若是没有合理地消除,将会对工作的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理去面对各种事情,从而保证更好地完成工作。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可以接收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学生更追求个人人格的独立。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阻碍。因此,正确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发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最大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引言。

在2008年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和标准:思想上要开放化;方法上要多样化;能力上要专业化;态度上要人性化。“四化”的提出,使得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显现的日益明显。

第一,动机理论。任何人的举动都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人们将这个出发点称之为“动机”。大学生的热情在高考结束后已经消失殆尽,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动机,就会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消极玩乐心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引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大学生建立最新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动机培养和成就动机培养是现今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经过对教育心理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迁移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从学生生涯更好地过渡到社会实践生涯中,这个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在这一迁移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就会在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有时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做事,且不计后果。所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前的方法上突破创新,做到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2]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

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还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因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的疏导方法可以增强学管工作的科学性,可以提高管理的实际效果。在人们自主开展学生工作时,无论处理任何问题都可以行之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不单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辅助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从而端正三观。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去跟辅导员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适时地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多倾听,切重点,示理解,努力让学生豁然开朗,调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生活情趣。现在屡见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各种自残自杀等憾事新闻,足见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班级的管理更好地进行。辅导员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适当地制定一些学生管理守则、制定班级目标、建立班级学分奖惩机制等班级动力系统。在这种动力系统下,学生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考量,如遵守班级制度、配合班级管理等。在一个集体下,学生行为动作的出发点往往会跟从大流,这是由学生不愿在集体中被当作“异类”的社会心理决定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还可以从此方面出发,建立健全学生榜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激励理论,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从提高学生需要层次、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出发,以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为核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需求就越多,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主观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决定因素,所以对学生进行诱导,转变其在满足主观需要时的行为态度,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强化其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质量。

第三,通过心理暗示增强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提高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心理问卷调查掌控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心理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交流谈话中,将一些积极的事例或者人生道理暗示给学生。有时心理暗示的作用会大于传统的谈话灌输。第四,平等交流。在大学生活中,以寝室或有共同利益的学生组成的小团体是非常常见的。但也与一些人游离在这些团体之外,孤身一人在大学的校园里行走。此时,辅导员应该与那些游离与群体之外的学生进行心灵间的交流,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备,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好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社会情况越加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情况也就越多。因此,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越加重要。辅导员在应用教育心理学时,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方法,为国家的建设创造更多的人才。

[1]江源源,张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2]赵美。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从行为管理角度[j]。山西青年,2016(14)。

[3]周赛兰。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基础心理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明日风尚,2016(6)。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九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践与探索工作。但是,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常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偏离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打折扣。要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克服消极心理学中将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作为关注重点的取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

传统的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这种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导致心理学的片面发展。这种心理学模式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会导致种种负面效应。

(一)操作目标上的消极取向。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目标是: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但是,就实践层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却是沿袭消极心理学的模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消除。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操作目标为例: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心理行为特征;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三级目标都对人的积极品质关注不够。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强的相对性,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结构不良问题,因为很多问题不是在学校环境里就可以解决的。

而且过于强调“问题”常常会导致大多数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开始注意自己的消极方面,形成关注自身的消极层面、忽略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势。

(二)教育内容上的课程化倾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取向,就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事实上造成了教育内容的贫乏和教育资源的枯竭。有些学校还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名词、定义、概念,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甚至于像其它学科知识教学一样,设定知识体系和目标任务。这种用学科教学的方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由于科任教师缺乏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而继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没有改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难以完全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绝不能完全按照学科教育的方式进行操作。由于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多因性、隐蔽性等特点,绝非靠什么知识的灌输、原理的阐释就能加以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只是靠某门课程的开设就可简单达成。唯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并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否则,片面强调学科化、知识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

(三)教育方式上的专业化倾向。

由于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了以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常常有追求专业的倾向。即要求教师掌握相当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心理诊断、咨询与治疗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职责。过分地追求专业化,常常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其他工作,使之游离于学校的其他工作之外,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过于单一、片面。另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应针对的是心理障碍,即心理不正常的学生个体。事实上,我们主要的教育对象应该是常态状况下的学生群体,主要的教育任务是开发他们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关注个体而忽视群体,只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学生一旦患上像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即便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能通过药物加以控制。学校中的心理教师由于缺少专业的训练,其实是很难胜任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工作的。

从总体来讲,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生看作是病人的医学模式,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也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将心理咨询和治疗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往往是针对学生本人及其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目的是以预防和矫正这些问题为主。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自1879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放弃了“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使命,而专注于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病。由于研究视野局限于抑郁、焦虑、偏执、离婚、死亡、自杀等负性情绪与负性行为方面,心理学逐渐成为“消极心理学”。但是,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seligman)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因此,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发展性的,即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能力。具体而言,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和心理武装自己,根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结果,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充满着乐观精神、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心灵健康的人。这一目标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是一致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关注症状的消除。事实上,将学生独立于环境,单方面从学生入手,通过改变学生来解决问题,只是表面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可能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其主体性的发挥,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比如,当一个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焦虑时,有可能是其学习能力低下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父母的高期望带来的巨大压力造成的。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如果仅从消除焦虑出发,教给学生一些放松办法或者进行系统脱敏,也许能暂时解除焦虑,但问题的主要症结仍然存在,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具有社会性的人,并从其长期心理健康为着眼点,考虑其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与其发展不适应的地方。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主观水平上,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主要探讨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特别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第二,在个体水平上,它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第三,在群体水平上,它关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和职业道德。

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价值取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材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在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积极预防能力。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统一。因此,在这个层面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认知训练,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力,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意志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第二个层面,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积极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训练。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行为问题,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还有所不同。小学阶段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初中阶段则以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为主;高中阶段则以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为主。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追求专业化的途径,而是主张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方式,广泛干预学生心理健康。具体而言,首先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散到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挖掘各科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结合的课程目标,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使得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要向学生阐明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积极心理学,可以提供预防问题行为发生的有效的课堂环境,运用更适合的行为原则,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挑战性,建构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

其次,通过学校的气氛和组织以及同伴和家长的支持等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校风、班风、集体舆论、典礼、人际关系等无疑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若学生因不良的环境刺激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出现懒惰、厌世的态度,则更需要教育者以情动情、营造具有积极情绪的良性环境去帮助他们。尤其是当学生的人际关系环境出现危机时,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环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讨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各种心理体验。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的开发和管理已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除去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作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外,对已上市产品品牌的成功建立和维护,也日益成为制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方面。成功的品牌管理已成为企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

制药行业药品品牌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奕,朱昌蕙,魏端.试论非处方药的品牌定位、管理与传播[j].西部药学,,(4).

[2]刘莉,杨晓斐.佛慈药业品牌策略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农业,,(11).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一

在当今社会,品牌管理已经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品牌管理是公司整体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江中企业却出现了,大行业小品牌的现状,致使企业间恶性竞争,产品趋同化,阻碍行业的进步。

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品牌管理的基础上,对品牌,品牌管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江中集团中的健胃消食片以及江中集团其他产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在健胃消食片以及其他品牌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江中集团的生产能力虽然在逐步扩大,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管理能力较弱,导致企业产品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集中在低档次、低附加值的层次上,企业毛利润低,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经营瓶颈。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本文针对江中集团企业品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主要是意义在于分析得出品牌在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

品牌管理;江中集团;品牌定位;品牌延伸

江中集团是我国otc行业的领先企业,一直致力于百姓用药的品质与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我国百姓的健康水平。如今的江中集团已经从原来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以两家上市公司为运营主体的,集医药制造、保健品、房地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但江中集团主要是依靠生产医药产品以及保健品进行品牌宣传,其中一直以来受到大众喜爱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就是江中集团一个很好的品牌,并一直宣扬的产品。但是国内药企纷纷重组,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被兼并,一些大型企业也在逐渐成型,如哈药集团、广药集团等。江中集团在品牌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点失误,品牌形象停滞不前,品牌定位不准确。

一、品牌管理相关概念

品牌管理是未来企业文化经营的主题,他贯穿了企业发展始终,综合显现了企业软硬实力的发展强度。品牌管理在过去,今天和将来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品牌管理概述

品牌管理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品牌功能性和情感性利益,品牌形式,品牌个性的创建、定位沟通以求获得符合个人和社会组织所期望的顾客反应的过程品牌管理需要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环节做出正确的及决策和行动。品牌管理是指对品牌进行策划、建立、发展、调整,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的活动过程。品牌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控制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最终形成品牌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品牌的经久不衰。

(二)品牌定位概念

品牌定位是针对现有的产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对产品采取什么行动,而是主要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是要将产品定位在顾客的心中。基于对定位的认识,人们认为品牌定位即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本文讲述江中集团在品牌定位上不合理,品牌定位在比较高端的市场,而被市场上的消费者质疑其产品。

(三)品牌延伸概念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品牌延伸到新产品之上的经营行为。江中集团在其品牌基础上,生产出了不同的产品,包括江中复方草珊瑚含片、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亮嗓、博洛克、东青胶囊、杞浓系列果酒、猴头姑饼干以及猴姑饼干。但是在品牌延伸上,江中集团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反应,导致品牌在延伸上受到一点阻碍。

(四)品牌管理的意义

在成本越来越透明有时候,在竞争对手都具有规模优势的时候,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是企业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江中集团药品市场来说,品牌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企业就可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有助于稳定产品的价格,有效的品牌推广可以使企业免于陷于低级的价格战;因为品牌在塑造时需要进行品牌定位,这也有助于市场细分和新产品开发,并抵御同行竞争者的攻击,保持竞争优势。

二、江中集团品牌介绍

江中集团是中国otc行业的领先企业,江中集团已经从原来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以两家上市公司为运营主体的,集医药制造、保健食品、房地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集团以两家上市公司(江中药业和中江地产)为平台,运作江中医贸、时商公司、江中小舟、恒生食业等数家子公司。主导产品有江中复方草珊瑚含片、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亮嗓、博洛克、东青胶囊、杞浓系列果酒、焕采牌羊胎娇丸等100多种。江中集团的企业文化是,精神:江中行舟,不进则退使命:让人类充分享受健康的快乐愿景:把江中otc类业务建成中国第一核心文化:规则文化规则成就卓越努力工作,快乐工作,专家能手人人讲规则,事事有规则规则造就精英让规则成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践行一切规则。江中这一企业文化为企业培养出了许多精英人才,公司员工遵守规则,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有执行力的团队。

然而市场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其他医药企业不断兼并、重组,制造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江中集团旗下的健胃消食片受到其他相同产品的冲击,在市场上受到威胁。江中集团在这个品牌上还没有进行维护,导致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有所下降。同时,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即将被终止(即国家不再限制其他制药企业生产健胃消食片),使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市场受到威胁。

三、江中集团品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间竞争越发明显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的知名品牌,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江中牌拥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和品牌管理策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江中健胃消食片品牌定位欠佳

品牌定位是企业以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为主要维度,以行业,市场等要素为辅助维度,从产品,价格,渠道,包装,服务广告促销等方面寻找差异点,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从而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有利位置。

江中健胃消食片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没有考虑“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化”,不知道其企业品牌“个性”和“特征”,不明确其产品要脱颖而出,靠什么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健胃消食片的市场上还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对手:吗丁啉。吗丁啉第一个通过大众传媒广告宣传“消化不良找吗丁啉帮忙”。广告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当消费者消化不良,就自然联想到吗丁啉。领先的品牌几乎总是那些最先进入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吗丁啉,几乎就是消化不良药中的可口可乐。然而,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在广告推广中定位不够准确,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没有吗丁啉确切。消费者在选择健胃消食片时,第一选择的是吗丁啉。在这样一个市场情形下,江中健胃消食片产品特色不突出,设计不够新颖,虽然江中集团有更换健胃消食片的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江中健胃消食片品牌定位不科学,不明确,造成品牌特色模糊,缺乏个性,使其差异化优势得不到突出,淡化了品牌属性,在市场上缺乏持续的竞争力。

(二)品牌延伸不合理

随着人们对品牌的加深,品牌己被作为一项资产来看待。品牌资产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企业的共有资源,一定要在不损害品牌资产的前提下进行充分使用,提高品牌资产的收益力,品牌延伸就是有效使用品牌资产的重要形式。品牌延伸中一味追求利润,不能在产品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后也弱化了旗帜品牌的功能。江中集团的品牌延伸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1、江中品牌盲目延伸引起人们的怀疑

江中集团于前几年推出的江中猴姑饼干,即由猴头菇制成。而将猴头菇变成饼干形态,可以说是养胃领域的首创。记者了解到,江中猴姑饼干的研发经历了较长时间,对它的养胃效果更是做了充分的论证。在猴姑饼干推出后,人们对猴姑饼干的疑点颇多:(1)猴姑饼干一袋一百多,值不值?如果你真的“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那么平均一天吃6.67元。1天花近7元吃饼干,值不值?关键在于能不能真的“养胃”!(2)猴姑饼干,能不能“养胃”?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表示,猴头菇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但是在饼干中加入这种成分,能否达到所宣称的功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杨文娇也表示,除去配料表中的猴头菇成分外,猴姑饼干其余成分其实与普通饼干相差无几,产品本身中也包含一些油类及脂肪,人们摄入有益成分的同时也会吸收对人体不益的成分,并不建议天天食用。江中推出的猴姑饼干并不被人们看好,导致其品牌形象也受到影响。

2、江中集团品牌延伸过度

江中集团将品牌延伸的功能狭隘地理解为增加产品种类,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范围,从而增加利润,没有注意其副面的影响,企业在品牌管理上仅局限于形象管理与对外宣传,并未将品牌视为整合企业业务组合的纽带,导致品牌管理未能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品牌延伸时组合凌乱,最终造成品牌延伸过度。江中集团的品牌延伸产品有很多,目前市场上我看到最多的产品是猴头姑和猴姑饼干。猴姑饼干一上市,就给消费者很大的吸引,但是过后,江中猴姑饼干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不信任。消费者不认为猴姑饼干值市场上的价值,猴姑饼干产品质量还有待考证,对于产品的功效是否真的有效还不知道。在这件事上,江中集团没有处理好品牌延伸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品牌延伸有点过度。

(三)品牌广告推广存在不足

广告推广是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告在品牌塑造中,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也有助于树立品牌的良好形象,建立正面的品质认知度。江中集团在品牌广告推广中花费了不少精力,请的明星演员也有不同,并在不同时期更换自己的广告内容,但因市场定位不准确,不了解消费人群消费主张,广告的usp理论(强调产品具体的特殊功效和利益,其特殊性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的,具有强劲的销售力。usp理论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从最初的以产品自身为出发点向观念的usp转变,为广告市场贡献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案例,值得我们分析借鉴,以促进我国广告市场的繁荣发展。)没有吸引力。江中集团在健胃消食片广告上尝试了请不同的明星代言,更换广告词,但是效果依然不如预期。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usp表达不清,消费者从中得不到明确能够有利自身的消息。

(四)品牌缺乏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就是一个品牌之所以是自己的而不是别的品牌的最本质特征,是与其他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相区别的根本所在,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最突出,最鲜明的个性,是品牌最大的特色。品牌的核心价值是该品牌存在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品牌的生死存亡之道,是品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其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以人为本”。江中集团一开始还没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给消费者模糊的消费主张,产品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江中集团品牌核心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即消费者没有看到江中某些产品的优势,核心竞争在哪个地方,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自然会下降。

四、江中集团品牌管理对策

(一)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

在发现助消化药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后,江中集团从产品、渠道等各方面论证空白市场,得到肯定答案后,拟定了一个新的品牌定位——“日常消化用药”。由于“日常助消化用药”的定位,占据了空白市场。以此同时,江中药业积极储备新品,如儿童专用型助化产品,待竞争成熟后,强力推出,自行细分市场。

(二)合理的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应当有助于增强原有品牌的内涵,如果延伸过度,超出了核心概念的范围,将有可能淡化、模糊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识,分散其内涵,导致失败。

一方面,要求延伸产品在质量、服务、信誉等都能达到较高的要求,不至于让消费者产生失望情绪。另一方面,延伸产品应在品牌的核心概念范围之内。因为公众只对企业品牌的领先的、独特的、印象最深的一个概念产生印象并固定化。这个概念一般是品牌的核心概念。江中集团在品牌延伸方面要紧抓市场,符合消费者需求。在猴姑饼干品牌延伸方面,首先在推广初期,做好广告宣传,做一次产品展示,能够体现出猴菇饼干的价值所在,保持江中集团的品牌形象。

(三)引领时尚的广告

“解决定位问题,能帮组企业解决营销组合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定位战略技术运用的结果。”——菲利普科特勒。在广告定位中,请到郭冬临代言,广告画面干净简单,定位广告直击消费者心智,从而快速引起消费者共鸣。针对儿童的电视广告,同样简单明确,直接提出家长的烦恼:孩子不喜欢吃饭。“哄也不吃,喂也不吃”是真是的写照,引起家长的关注。这样的广告片,直击消费者需求,能够快速地拉动销售——这就是直接见效的品牌广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商品市场,商业广告数量繁多,花样日益翻新,为了在广告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广告策略,以配合广告策划的实施。

总之,在遵循广告策划的真实性、简洁性、合法性与艺术性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以上策略会达到广告制胜的效果。

(四)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是可以从产品中提炼的,如沃尔沃的安全,农夫山泉的天然,都是从产品中提炼出来的,品牌价值不管怎么得出来,都应该是独特的,个性的,与众不同的,也就是说必须具有差异性。江中集团在品牌核心价值方面要主打一个品牌,充分体现出该品牌的核心价值,给消费者良好的品牌形象。如,在猴菇饼干宣传方面,产品质量方面,让消费者放心,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就是要与别人不同,产生区分和差异,才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位置,然后在市场上占有位置。在现如今的市场上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够让消费者明确知道企业的市场文化价值,占据消费市场。所以,江中集团在品牌管理中,要不断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创造出品牌巨大的市场价值。

五、结论

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某个环节取得成功,就可能取得胜利。而在现代营销战争中,制定和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才是赢得战争的关键,而目前仍让不少企业津津乐道,强力促销的制胜法宝。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将很快变得稀松平常,乏善可陈——只不过是每个企业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而已,制定正确的品牌定位战略才是企业致胜的“根本大法”。由此可见,一个品牌如果要在市场是取得根本性胜利,其关键就在于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二

在素质教育中,各门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各学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确对待每一门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在众多的高中学习科目中,地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之上,地理学习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试之前结合课本简单看看,记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即使学不会地理也没有关系。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着误区,导致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摆在地理教学的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能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地理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地理学习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没有给予学习地理的充足时间。及时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他们也是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进行机械记忆,不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认知及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拦路虎,削弱了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影响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的事物他们最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以便于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再现地理现象,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处理加工之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可以把问题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理解知识时会感到更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加方便,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地理场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到兴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把众多的信息生动、有序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兴趣更浓。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识。单纯按照课本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就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空洞,脱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出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部分。在平时,教师还要多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热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我们不能单纯的评定哪种教学手段的优劣。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找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只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挥出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三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理解部分。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a、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c、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经过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具有了诱发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a、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的条件作用类型。

c、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d、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制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即:信息流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6、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1)苛勒:完形一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掌握部分。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运用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学习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汇总(2015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国考通过率怎样。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四

听我们科学邹老师说:“发生日全食的前几天,大象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可能跟日全食有所关系。

”我半信半疑,会吗?也有可能是近来天气炎热的缘故啊,大热天,连我们人都会暴躁一些,更何况动物呢!我决定在日全食来临之日,亲自前往动物园一探究竟。

日全食那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动物园,直奔大象馆,真希望亲眼目睹大象的异常反应,但两头大象还象往常一样嚼着干草,唯一不同的是象背上撒了一些干草,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一样,替自己做顶草帽,一来可以遮太阳,二来可以防蚊虫。

大约九点三十四分的样子,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就跟晚上八九点一样,这时,惊喜的一幕发生了:两头原本正在吃草的大象,慢悠悠地转身往家走去,于是,边上许多人在喊:“啊,大象误认为是晚上,回家去了。

给了大象饲养员,据她说,大象也有生物钟的它是知道白天与夜晚的,所以绝不会是误以为是晚上才回家的,可能是因为害怕。

而这次,大象的步态一点也不焦急,缓慢而悠闲,倒像是散步;再说,大象是不怕黑暗的,曾发生野象趁着夜色偷吃玉米地,以及为复仇在夜深人静时,催毁人的房屋。

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还特意到网上查了资料,但只能查到大象的视力不太好,只能看到一百米之内的物体,但对于大象对黑暗的适应力却没查到,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象回家,以及日全食来临之时它的真实想法,仍非我们人类所能理解,这或许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些庞然大物。

“鬼压床”的解密

杭州市萧山区体育路小学601班倪泓指导教师施丹丹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

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

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

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转载于:www.

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

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

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

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经过了这次简单的调查我更加发现,我们要相信科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才是真理。

比如?鬼压床?我们只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鬼压床?的现象了。

茶水变墨水

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604班张雪儿指导教师杨善福前言:寒假里的一天,我写完了作业,随手翻起一本科技类书,无意中看到一个?茶水变墨水?的小实验,书上面写道:?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就可以制成墨水了。

?我觉得很奇怪,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吗?那么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不会变黑呢?让我猜猜: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我决定亲自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

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

茶水内放入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实验过程:我准备了两只玻璃茶杯,编号为1号、2号。

泡了差不多的两杯茶,然后把生锈的铁钉倒进1号杯,把不锈钢小勺子放入2号杯。

等待中……

第二天一早,我便冲过去看那茶水,1号杯茶水变成了咖啡色,2号杯颜色浅多了,和我们一般放久了的茶水没什么两样。

看来这个实验会成功的,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等着看茶水变成墨水吧。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五

——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0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公安部表彰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这是对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集中检阅,对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爱民模范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战斗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的全国广大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牢记宗旨、忠诚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作风、严肃整治不正之风,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实践中创造了新的业绩。

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广大公安民警在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默默耕耘,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一线、深受群众爱戴、事迹感人至深的爱民模范,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你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弘扬了正气,发挥了榜样作用,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希望同志们珍惜荣誉、砥砺奋进,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正是严格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建立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是真正的主人,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员则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员。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真正懂得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高原则和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义务。我认为我们还要经常反省自己,人的思想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自身约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呈动态变化。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是否符合于党的要求,才能不断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如党的贪污腐败问题,那些贪污腐败分子难道是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有问题吗?不是!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常地做自我反省,以致思想上出现偏差,一时铸成千古恨。

第二,在实际行动中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正确对待我们身边的同学。以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归宿,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在时时刻刻维护他们的利益中,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例如同学之中对学校,对院系,对班级有什么想法或意见,我们应该积极向院系、向学校相关领导、老师反映,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更是要积极向组织反映情况,以真正维护大家的利益,而不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共产党员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都应自觉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现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我们之中,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校或是院系、班级担任了一定的职务,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没有向学校、向集体索取的权利,也没有享受什么特殊地位和待遇的权利。有的只是为学校、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干部同学,该得到的你不一定能得到;不该得到的,你绝对不能去争取得到。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名利和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该做的事,完成该完成的工作,不辜负同学对我们的信任。平日里我们也会看到,有少数学生干部,为的只是将来自己的简历上“职务”那一栏里不会是空白,为的只是年末的那一点奖学金,为只是那有名无实的干部称号!甚至有些同学交入党申请书,也只是为了党这一光荣的荣誉,把它当作今后就业和当官发财的跳板!又有多少同学是真正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化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过程中,创造人生价值的呢? 第三,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章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这就要求党员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求党员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本领和技能。只有这样,共产党员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专业知识,你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共产党员应当走在前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共产党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并作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立足于现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依据党的总旨于时代内容要求,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实践党的总旨。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学中最难做的,最考验管理者能力的,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关心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心与心的沟通,让被管理者更加用心工作。本文笔者就如何管理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管理者;关心;需要;成长;欣赏

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的确如此,每一个搞管理工作的,在管理岗位上的人,都有自身的深切的体会,幼儿园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也是最难做好的管理,因为人毕竟是有思想,有不同想法的,再加上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老师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作为管理者需要在了解别人思想,顾及别人感受上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幼儿园管理中最难的,最不稳定的就是教师的管理了,加之现在社会教师地位并不高,很多教师一旦有好的去处,就会抛下幼儿教育工作高就了,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还有一部分教师却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难,越来越让管理者感觉头疼。

一、关心老师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每个老师因为家庭情况不一,生活条件并不相同,要考虑的生活问题也就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都不相同。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乐于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就要与他们一条心,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位老师的不同需求,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教师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比如,教师中如果有小孩无人带,需要老师自己亲自接送的,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开绿灯,给他安排课程尽量在一天的中间,避开早晨和下午,让他有时间接送孩子。如果哪位老师的孩子病了,除了主动准假外,还可以代表学校去看望一下孩子。这样就会增加管理者与教师的感情,拉近两者的距离。

另外,还可以学校能够办到的情况下,帮助教师们改善生活条件,可以在学校给家住外地的老师安排宿舍;免费给老师们提供早餐,让午餐更丰富,更营养等等。只要管理者是真心的为教师着想,付出的真心就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二、积极支持教师学习,满足老师培训提高需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为了让教师有学习的机会,管理者要创造学习条件给教师们,让他们想学有条件。可以每学期让教师自行选择多少费用以内的幼儿教育类书籍,购买这些书籍的钱由幼儿园支付;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考察、交流学习的时候,除了管理者自身参加培训外,还要把机会更多地留给老师,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多学学,这对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更换教育理念,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学识是大有裨益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有竞争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促进,有促进才有提高,有提高才有效果,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教师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对于教师的在职进修,也要大力支持,这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他们参加进修,还要给他们留出时间学习。

三、学会欣赏赞美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的眼睛”。对幼儿教师不能老是吹毛求疵,看这个教师不顺眼,那个教师不中顺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心理去看待每个老师,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并用放大镜去“放大”这些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带来的乐趣,更加增强他们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他们教学的特长。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们哪里没做好,哪里做得不对上面,班级哪里又有了问题。这样就会给老师们增加无形的压力,老师就会刻意去注意让自己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就不会在教学中有创新,就会影响老师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在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多肯定老师的表现,给予一些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鼓励老师与幼儿园一起成长

任何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标,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远,有的近,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目标,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些目标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幼儿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工作岗位。要与教师一起,帮助和引导老师分层次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同时,要让教师结自身实际和目前的工作情况,把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幼儿园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并拟定为实现这些短期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行动的计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分期目标,让教师能让自己拟定的目标而努力,有了目标,也会激励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努力奋斗。幼儿园的美好愿景和共同使命使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使老师们着眼未来,降低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黄晓秋。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的“以人为本”[j];校长阅刊;2007。z2期

[2]张荣华。浅谈幼儿园人性化的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七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八

摘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日益进步,反腐败斗争已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力度上来,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赋予反腐败工作新的内容和要求,探索研究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是摆在各级纪检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所在乡镇工作实际,就今后如何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作些粗浅探讨。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部份,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廉政文化建设进展顺利、健康、有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达到了深化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工作要求,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是,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发展还不够平衡,领导思想上重视不够,缺少办法和措施,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职工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此,如何发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作用,更好地使廉政文化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服务,保证廉政文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基层腐败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加强,基层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缺少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当前,少部分基层部门仅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附着在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中的一项随意性很强的任务来对待,使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经常性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少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弱化,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总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廉政文化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软任务,具有长期性,难以直接产生效益,难以直接“出政绩”。

2、制度规范缺失。当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缺陷,缺少应有的制度保障。

3、传播覆盖面窄。目前基层普遍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如何抓,如何身体力行、带头示范。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廉政谈话、警示教育、发廉政短信等,从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多,重在教育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多,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广大群众未能真正受到廉政文化氛围的熏陶,难于产生强烈共鸣,全民尚廉、督廉的良好社会风尚尚未形成。

三、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基层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精心培育,大胆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建设廉政文化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十九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篇二十

教育心理学是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教育心理学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意义重大。因此,作为心理教育学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教育心理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设计目标注意留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在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一般应做到恰当和具体,并具有一定的检测性。如果从自主学习和“以学定教”的角度进行审视,那么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体现留白的要求,原因如下:一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基础属性,强调自主确立学习目标;二是基于“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由于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目标,这种弹性目标。的优势在于,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空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二、建立民主平等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教学课堂上,面向全体是体现教学细节的基本前提。面向全体要求教师在预设和生成教学细节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面向全班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平等看待每个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发展、共同进步的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敢于放下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新时代师生关系。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经常绷着脸,一幅不可冒犯的师者形象。殊不知,学生也会因此疏远这样的教师和课堂。在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总是叫那几个学生发言,甚至在一堂课上提问某个学生好几次,而其它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机会;有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及时让他坐下,以至于这位同学要一直站着听课;在讲解试卷时,教师总让成绩好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答案,很少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让大家都来讲讲自己的解决思路,即使错了让大家从中吸取一点教训不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吗?尤其在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上,从来都是让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分析,其实,教师也应该让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析,只为了让大家一起修改,共同进步。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构建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媒体技术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以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方法,意在协助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新课标提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放置于具体场景或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低效的,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乐于接受学习内容,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了。在传统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处于主宰地位,不停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因为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人机交互的机会,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多媒体还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及时、灵活、有趣、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乐于接受,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后练习做到分层,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实施分层教学,不但教学目标要分层,课后练习也要分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一定要遵循“两部三层”原则。所谓“两部”指的是练习题要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三层”指的是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即基础性练习题和对知识的简单应用,属于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必做题,意在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第二层是拓展性练习题,主要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案例。第三层的练习题属于选做题,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分层练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教育心理学学科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学好教育心理学知识,必须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探寻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好和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341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