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重观点的独到性和深度思考。心得体会是宝贵的财富,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一
我也有一兄一妹,分别在江苏和浙江,端午节只在群里发了端午节安康的图片,算是应了节,应了景,而非眼前的兄妹可以有直接的生计,可以相处一起。按照他们的岁数,应该父母健在,卖完樱桃就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的。而我们兄妹却各自一方,父母几年前就不在了,与眼前的这对兄妹相比,大约是同样的亲情,不同的人生。
血缘的关系在我看来是所有关系中最亲最近的了。前一阵,我的大舅不幸去世,亲戚建了个群,有些是很小时候见过的,有些则根本没见过。一下子那么多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冒出来,还真有些不可思议的奇怪感觉。但是,血缘一下子把我们拉近了,这种亲情让我们约定,有机会见面,弥补我们以往的欠缺,弥补我们的长辈在世时我们因为依赖而缺失的交往。父母们离世后,我们反而应该更密切地联系,毕竟我们身上有同一个家族的血液在流淌,而且家族的基因导致的外貌也很有些相象,尽管我们可能会操着不同的方言,从事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人生。
我还认为,血缘关系只可以背叛,却不可以改变。有些血缘的亲情即使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却否认不了这种血缘关系的存在,至于这种关系存在的意义,亲如一家的与形同陌路的、反目成仇的理解肯定不一样。
端午节了,突然就想到亲情,其实还有层原因,就是大约20xx年的端午节,曾写过一篇文章,怀念小时候妈妈包粽子的情形,写文章时妈妈还在世。而今,父母已去世多年,成了孤儿的我,格外怀念这份亲情。
端午节并不是团圆节,却总有点伤感在其中,不知道是不是有纪念屈原老先生的原因在其中。20xx年的端午节,这样的一篇文字算是对亲情的重新解读,也是一种纪念和牵挂。
最后,还是祝福所有血浓于水的亲情都能够彼此真的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二
端午节是我非常喜爱的传统节日,也称为“龙舟节”,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时代的印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常常会思考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问题,也会获取到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过端午的传统活动。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非常的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和赛龙舟等等。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们也会在节日的时候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活动。例如,在网上进行“抢蛋黄”游戏、拍制粽叶视频、分享过端午的经历等等,这些活动增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让这个特殊的节日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段: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对于当代娱乐性显然更强的文化形态,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价值观的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精神内涵。通过对龙舟节的理解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传承中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对应用价值进行优化和发掘,也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
第三段:从传统文化中提高自身素养。
对于年轻人来说,理解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传统文化注重心性的培养和精神内涵的熏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自动化的生活方式,而往往忽略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分享粽子的故事、龙舟活动的特点以及赛龙舟中带有的人文内涵等等,我们可以从中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四段:抱有创新的态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传统文化,也不能一味地沉浸于古老的文化形态。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具有创新的精神意识。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特点,对现代生活进行有益的借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端午节游行中加入现代元素,可以更加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在活动中增加互动性,加入科技元素,让年轻人更加喜欢传统文化。
第五段: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因为其积淀过深,普遍不太适配现代社会,这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变化相适应。这种情况,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之外,还需要有相关的机构、组织等,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进行适度的创新,通过文化的注入,让传统文化在保持本质的情况下,与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
总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有创新的精神,要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的节日更加有意义和生动。人们在过端午的时候,不仅会学到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还会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并懂得如何将自身与文化的关系更加紧密。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例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以及观看龙舟比赛等等。然而,在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活动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个端午节期间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品尝粽子,寻找家乡的味道。
对于我来说,粽子一直都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而且它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在这个端午节期间,我品尝了许多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有甜的、咸的、香的、甚至还有辣的。每一口都能让我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和质感,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使我更加珍惜家乡的味道。这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家乡始终是我们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也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第三段:赛龙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带给大家欢乐和娱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比赛过程中,龙舟队员们必须相互协作,才能够顺利划船并尽快到达终点。这时,每个队员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积极与其他队员互动和交流,才能够顺利完成比赛。这让我深深感到,团队协作和合作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它们能够提高彼此的效率和凝聚力,并且让我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第四段:挂艾草、睡罗汉,放松身心。
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挂艾草、睡罗汉,在一份平静的氛围中放松身心,让自己得以从日常繁忙的生活中暂时解救出来。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适合休息和放松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精力和清晰思维,从而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明白到,安排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并且会使我们更有生产力和更开心快乐。
第五段:结语。
总之,这个端午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体验,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品尝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睡罗汉的过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家乡的味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适当休息和放松的好处。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更有助于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到这些体验和心得,如此才能够成为一名更全面、更具有素质的人。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四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端”是“开端”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端午节还和孝顺的曹娥有关呢。因为曹娥的父亲被江水淹死了,她到处找也找不到父亲的尸体,所以自己在五月初五跳江了,后来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了上来。人们为了纪念曹娥这种孝顺父母的精神而设置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可有趣了,有赛龙舟、挂艾草、画额、避五毒、包粽子等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的早上,就给我系上了五彩线。五彩线很漂亮,这个礼物是我最喜欢的,我心里特别开心。这五彩线可不能随便丢弃,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时摘下来扔进小河中,寓意是将身体中的疾病随水冲走。这五彩线中也寄托着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啊!
妈妈给我系五彩线后就要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糯米泡好再把粽叶洗干净。她拿起一片大的和一片小的粽叶来包。先包枣粽然后包肉粽。我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还有一个习俗,我非常感兴趣——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避五毒呢?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我们要驱赶这些害虫。我们要在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阴暗处撒石灰或是喷雄黄酒来灭五毒、驱晦气。同时也可以将室内室外打扫干净。原来端午节也是要告诉人们要讲究卫生啊。
今天,我带着妈妈给我系的五彩线,吃着香甜的粽子,过着这美好的传统节日,真是很开心。我还想过一次这样的节日。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五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饮雄黄酒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粽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每逢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每一次都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新的心得。
第一段:粽子的起源和意义。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相传,粽子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当时,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因忠义不被尊重而投江自尽,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将糯米包在竹叶中,再用绳子系紧,扔进江中,以饭自食。因此粽子也被称为“屈原粽”。屈原粽的包法至今未变,象征着对屈原的缅怀和纪念。
第二段:包粽子的技巧和过程。
包粽子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手工制作过程。首先,准备好粽子的原料,包括糯米、粽叶、岑枝、猪肉等。其次,将粽叶浸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然后将糯米和剁碎的猪肉一起食用油、盐、酱油等腌制,使其入味。接下来,将粽叶摊开,放入适量的糯米和猪肉,用手包起来。最后,用细绳子系好,放入锅中煮熟。经过一个耐心和细致的过程,一颗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完成了。
第三段:包粽子的乐趣和美食享受。
包粽子不仅仅是为了食物,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此外,包粽子也是一项有趣的动手工艺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增加家庭的互动和乐趣。而最令人期待的是,当粽子煮好后,享受美食的时刻到来。一口咬下,糯米的香甜,肉馅的鲜嫩,在口中融化,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
第四段:粽子的品种和口味。
虽然粽子的制作原料基本相同,但由于地域、风味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粽子品种。有北方的咸粽子,用糯米、红枣、豆沙等为原料,口味咸中带甜;有南方的甜粽子,用糯米、冰糖、沙参、桃仁等为原料,口味甜中带香;还有咸甜口味相间的粽子,如粽子中夹杂着咸蛋黄和糯米,酸甜可口。每个品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人驻足品味。
第五段:粽子的放大和共享。
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传统节日特有的风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经常会包粽子,还会将粽子赠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通过共同制作、共同品尝,人们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欢乐,增进彼此的友谊和感情。同时,粽子也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名片,通过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中国的美食文化。
总结:
端午粽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粽子这一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通过包粽子,我不仅品尝到了美味,也领悟到了传统文化和情感的重要性。端午节,是我与家人共同包粽子的时刻,也是我与朋友分享粽子的时刻。愿每个人都能在端午节的时候,包一颗粽子,品味一份传统文化,倍感快乐和幸福。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六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庆祝这个节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在今年的端午节期间体验到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充满传统和乐趣的节日中,我深感到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荣幸和自豪。
首先,我参与了制作粽子的工作坊。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在工作坊里,我们学习了包粽子的技巧,并亲手制作了自己的粽子。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和有意义,因为它让我更加了解了粽子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此外,我还与其他参与者分享了制作粽子的经验和感受,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和友谊。
其次,我参观了一场真正的龙舟赛。龙舟赛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比赛队伍划动着长长的龙舟,努力争夺胜利。我看着队员们紧张而专注地划桨,感受到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龙舟赛,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对端午节的热爱和重视,也更加理解了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场展览,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展览中展示了许多与端午节相关的物品和文物,如古代的龙舟模型、古老的端午节画作等。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了解到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故事,以及如何发展成今天庆祝的方式。这个展览不仅让我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参观了一家传统的端午节市集。市集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如粽子、莲蓉、艾草等。我品尝了许多美食,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独特味道。此外,市集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和游戏,如舞狮、踩高跷等,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和观赏。在市集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热闹的气氛,体验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总的来说,今年的端午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回忆。通过参与粽子制作工作坊、观看龙舟赛、参观展览和参观市集等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幸和自豪,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热爱,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而独特的节日。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七
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追溯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这个节日除了“粽子的香味”,还有“诗歌和距离”。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歌早已随处可见。“轻汗略显清澈,明朝端午节沐浴在芳兰中。香味充满了晴朗的河流。彩线轻轻缠绕着红玉臂,小符斜挂着绿云女仆。美女们已经见面一千年了。”苏轼的歌曲《浣溪沙·端午节》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妇女庆祝端午节的场景。
还有很多这样的诗,表达了端午节的人文温度,也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节是一个关爱生命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曾被称为“卫生节”。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我们的祖先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民间习俗,如采集草药、取午水、喝端午茶、点朱砂雄黄、挂艾蒿、菖蒲或用艾蒿油炸水洗澡、戴草药香包等。祖先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健康环境的重视,反映了端午节的健康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融入现代生活。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八
今天是端午节,我非常兴奋!早上,妈妈带我去学包粽子。可是,到那里时,包粽子活动刚刚结束。不过这没有破坏我的兴致,我和妈妈配合,玩了个贴鼻子的游戏,我们玩得太棒了,得到了一个属于端午节的奖品——香囊。我还用赞美小丑手艺的方法,赢得了两个气球——小狗和爱心。
回家后,我们就把从活动现场领来的'粽子煮了当中饭。饭后,从礼品袋里取出艾草挂在家门口,听说端午节挂艾草有辟邪作用,更好的是蚊子非常怕艾草的味道。因为有两个新香囊,我送了一个给别人,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才好。
这个端午节,我吃了粽子,挂了艾草,送了香囊,玩了游戏,只差赛龙舟就非常完美了!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九
20xx年端午节到了,又是龙舟飞渡的时候,虎一小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手抄报的题目:
1、屈原的故事。
2、端午节赛龙舟。
3、记忆中的端午节。
4、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5、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在此次作品评比中学生的作品各有特色,并为优秀作品进行展演。此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质,做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十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汨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粽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粽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粽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十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家乡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节——。虽然端午节在中国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但是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更有趣,更浓郁。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每一天,我们每个家庭都会包一种“中山绿豆棕”,像圆棍形状的手臂一样粗。鲜竹叶是用来绑棕的,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味道。甜粽子包括莲子、红豆沙、栗子泥、枣泥:咸的,就是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粽子煮好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味,香味会溢出整个厨房.
这一天,村里的“龙舟”太幼稚了!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过瘾。看电视直播的龙舟比赛。在广阔的江面上,20多条“传统龙”展开了角逐。长长的龙舟上挤满了肌肉鼓鼓的大个子。鼓手在中间,前面的人在欢呼,响亮,霸气。威风,震撼.毛毛雨,河水汹涌。在这里,男人勇敢坚强,这很棒!在北方,“扒龙舟”的习俗并不常见,因为北方的河流没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没有南方的`轰轰烈烈。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
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汇演心得体会篇篇十二
本学期四年级综合实践课《故事里的端午节》以端午节为载体,让学生表演一些与端午节由来或习俗有关的故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学习中同时也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学习,爱上学习!如何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效地学到端午节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呢?执教者小黄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端午节的一两个故事,拟定要表演的内容,再进行排练和准备服装道具:剧本组负责安排角色,服装组负责设计或借服装,表演组负责设计表演内容、情景……一切就绪后再进行排练。
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各种知识的整合,在能力方面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表演能力和小组合作等能力。小黄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以感受端午节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主线,用美好的情境与内容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表演动作,在每小组表演后小黄老师都能马上组织学生质疑和评议,并交流感受。这样做,目的是想让学生告诉别人: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那是一种美丽的节日,我们学会了用更好的方法与了解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揭题(板书课题),听课者很久都不知道这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于没有调控好时间,本节课明显有拖沓的现象;由于忙于“六一”的各项事务,学生在排练的时候,小黄老师指导的少,导致学生表演质量不够逼真。再者,端午节的传说也是比较丰富的,由于指导不够,学生对端午节由来的了解和故事表演也只局限于屈原这个人物上。
尽管如此,这堂课仍不失为一堂十分真实的常态课,作为一位新老师,在课堂上能与学生进行这样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下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确实不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3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