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和感悟,值得总结。如何使心得体会更具有个人特色和独到之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一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我校决定引进戏曲进校园项目,并邀请一批专业戏曲艺术家前来开展研修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受启发与感动,收获颇丰。
第二段:了解和接触
在研修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戏曲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专业艺术家的讲解和示范,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戏曲博物馆,亲身感受了戏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对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戏曲表演训练。专业艺术家给我们讲解并示范了不同戏曲剧种的唱腔和动作,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一起练习了《牡丹亭》、《红灯记》等众多戏曲经典剧目。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复推敲,我逐渐掌握了戏曲表演的技巧和要领,体验到了戏曲演员的辛苦和付出。
第四段:感悟和体会
通过研修,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首先,我认识到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次,戏曲不仅具有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沟通和传递情感的媒介。通过表演戏曲,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最后,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去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第五段:研修成果和展望
戏曲进校园的研修给我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收获。通过这次研修,我初步掌握了戏曲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练习戏曲技巧,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承戏曲艺术。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文化。我相信,戏曲进校园的研修将会在未来继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总结:
戏曲进校园研修活动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戏曲文化,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传统文化的媒介。通过参与研修,我将会努力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承戏曲艺术,并且积极参与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文化。我相信,戏曲进校园研修活动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因为来自石井菊江布袋戏团的艺术家们将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传统文化盛宴——闽南“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木偶戏、掌中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福建泉州的戏曲表演形式。
林老师带着大家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只见教室正中间搭着个一人多高的红布围着的小舞台。伴随着“咚咚哐哐”的敲鼓声,精彩的演出开始了。首先上演的是“武松打虎”,只见一只老虎摇头晃脑地向武松扑去,另一边武松拿着哨棒敏捷地窜上了老虎的背。老虎疼得嗷嗷大叫,一直上窜下跳想把武松甩下来,武松徒手捉住了老虎的的耳朵,奋力搏斗。凶猛的老虎最终还是斗不过威武的武松。
紧接着是更加精彩绝伦“争盘子”:只见两个木偶为了一个碗你争我夺,碗是个一根木棍顶着,台下的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碗会掉地板上,不仅碗没掉下去,还能在木棍上绕圈。同学们都为这精彩的表演鼓掌,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有趣的课堂也划上圆满的句号。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了闽南的传统戏曲,了解了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真是受益匪浅!
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尖。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戏曲文化瑰宝——布袋戏!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充满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演出中不仅能够传递精神的力量,更能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近年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作为一名学生,我也有幸参与了此次小课堂的学习和体验。在这次活动中,我悟到了许多关于戏曲的新知识,同时也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段:印象深刻的戏曲剧目
我有幸观看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和黄梅戏《西厢记》两个戏曲的演出,两者风格迥异,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取威虎山》是一部民族英雄的故事,情节紧凑、武打精彩。而《西厢记》则是一部凄美爱情的故事,人物情感丰富、音乐优美。这两部戏曲都值得我们观赏和研究。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从音乐、唱腔、舞蹈到表演,每个方面都透露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这种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研究,也让更多的人发现到传统文化的珍贵之处。
第三段: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使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延续下去,我们需要进行传承与发展。传承不仅是对历史与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戏曲人的精神的传递。而发展则是对形式和创新上的探索,为戏曲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四段: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小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领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戏曲进校园小课堂的开设,不仅让我们接触到了传统戏曲艺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在传统课堂中所不能体验到的。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戏曲进校园小课堂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更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深入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教育资源,更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体现,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四
在当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独具特色,而将其带进校园,是推动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将探讨精品戏曲进校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精品戏曲进校园的好处
将精品戏曲带进校园,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兴趣。戏曲艺术别具一格,有其独特的韵味,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可以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优秀的艺术修养和意识。同时,戏曲在文化和历史方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们有机会将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提升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认知。
第三段:精品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方法
精品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优势互补结合,进一步加强这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使其活化。在实施中,可以邀请戏曲大师来校授课,也可以组织校内戏曲社,让学生们自己制作和表演戏曲,以此促进学生对于戏曲的了解与认识。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戏曲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
第四段:精品戏曲进校园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将精品戏曲带到校园中可以起到传承和感染的作用,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专业的教学和指导来传承,应该避免过于浅显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选材和专业培训,以免因缺乏专业知识而贻误整个计划。最后,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应该自觉维护传统文化的尊严和承载。
第五段:总结
精品戏曲传统艺术进校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以文化、历史和艺术要素为主线,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键在于要千方百计将其融入到现代化教学计划中,充分发扬戏曲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确立这些传统文化的地位并传承给更多的后代。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五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欣赏和传承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戏曲,各种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也逐渐兴起。上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小课堂活动,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和体验,本文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二、倾听老师的讲解。
作为一名非常陌生戏曲的普通人来说,刚开始接触戏曲的印象就只有悠扬的曲调和古老的戏服。但是,在这次小课堂活动中,戏曲老师详细讲解了戏曲的历史、流派及其特点等等内容,让我对这一门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倾听老师的讲解时,我不仅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对戏曲这门艺术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三、体验学习过程。
除了倾听老师的讲解,这次活动还为我们提供了亲身参与戏曲学习的机会。我们进行了一些基础的唱腔、舞蹈动作和表演练习。这项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戏曲对舞台艺术的需求和基本技能要求。这也强化了我对于这门艺术的热爱和对于进一步学习的决心。
四、认识新朋友。
在这次小课堂活动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合作、讨论,分享我们在戏曲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不仅让我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温暖与欢乐,更深一层地证明了戏曲这一门艺术是能够为人们带来互动、友谊和共享的机会。
五、回顾与总结。
这次的戏曲进校园小课堂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经过活动的学习和交流,我不仅获得了对于戏曲的认识与理解,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对于这门艺术产生了更深的迷恋和热情。我相信这不仅是一次体验,更是我的一段戏曲启蒙之旅的开始。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六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学的向往。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通过观看精彩的戏曲表演和亲身参与其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戏曲的魅力,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出。我看到了我们祖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心中不由地升起了对往昔的向往。在这次演出中,我看到了京剧《李白》等经典作品的精彩表演,演员们热情洋溢地唱着高亢激昂的唱腔,使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唐朝文化的盛世。在他们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采和气节,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厚重与博大。这让我深深地为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其次,我在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亲身体验到了戏曲的表演过程。我们的学校请来了专业的戏曲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学习了一段京剧的唱腔和基本动作。一开始,我觉得戏曲表演太过艰巨,难以把握。可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要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戏曲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京剧中,相声杂技和舞蹈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形式,要求演员们身手敏捷,精通各种技巧。从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戏曲表演需要长时间的苦练和扎实的基本功。
再次,通过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戏曲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婉转的旋律,丰富的表演技巧和寓意深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感悟的方式。通过观看戏曲演出,我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艺术的品味和眼界,也更加看重自己的文化身份。
最后,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也给我带来了一次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追逐物质的同时容易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戏曲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它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作为新一代的学子,我应该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通过这次戏曲进校园的体验,我明白了戏曲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具有无穷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是国家文化的瑰宝,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我相信,随着我对戏曲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我会进一步认识到它的无限魅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七
上午后两节课,我们在学校大操场上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这可是西峡戏曲团免费巡回演出哦!大家都高兴坏了。
戏曲开场了,上台的主持人是一位有点苍老的叔叔,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听他说表演有川剧绝活——《变脸》,同学们个个都期待不已。
第一个节目是戏曲韵律操。14位穿黑色衣服的小姐姐,先做了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之后,就是期待已久的变脸节目了,我想:这样的重头戏不都是在最后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在后面?不管了,我又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变脸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穿着红衣戏服的演员走上台,一转眼功夫,他那红脸瞬间变成了蓝脸,接着,又从蓝脸变成了白脸,这真是太神奇了!这个演员每变一次脸,台下老师和同学们都热烈鼓掌,同学们还时不时发出“哇”的赞叹声,这个节目真是太精彩了,后来还变到了孙悟空的脸呢!
下面的两个节目是《朝阳沟》和《亲家母你坐下》。我怎么看也看不懂,看来这几个节目只有中老年人才能看懂吧!我感觉不是一个世界,完全听不懂。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们都也看不懂,其中一个同学说:“这好像是四个女儿在夸母亲吧!”
二胡独奏《大起板》开始。那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叔叔表演,他弹奏的速度太快了,非常娴熟,曲调热烈中有些凄凉。后面还有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夜深沉》等好多节目,都非常精彩。
因我校演出时间和场地有限,很多演员还没上台就到了放学时间,我感到有些遗憾。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戏曲文化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曾经辉煌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今在年轻人中已经鲜有人知。因此,“戏曲进校园小课堂”这一活动的举办,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我的个人体验与感触在此。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而且涵盖了中国三千多年历史和文化的精华。然而,年轻人对于这一文化似乎并不感兴趣,很少有人去学习和了解,甚至会因为陈旧的形式而有所厌恶。但是,通过“戏曲进校园小课堂”这一活动,我不仅深刻地意识到了戏曲的魅力,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宝贵性。
二、丰富的文化内涵
活动中,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戏曲,包括昆曲、京剧、豫剧等等,并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来历、特点和技巧。同时,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每种戏曲的唱腔和动作,并且还展示了各个戏曲的传统服饰。通过这些细致的介绍和演示,我深镇了解了戏曲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民俗底蕴,对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提高文艺素养
之前我并不了解戏曲的艺术形式及演出技巧,也不知道如何欣赏戏曲的精髓。但是在参加活动后,我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和内涵,更加懂得了如何欣赏它们的美妙。此外,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我的文艺素养,对于更多的艺术形式我也有更深刻的感受与理解。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品质,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然而,如今随着现代化的趋势,这些优秀的元素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传承。因此,“戏曲进校园小课堂”这样的活动正是通过它的方式和手段,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认为这样的活动必须要坚持下去。
五、未来的重要使命
将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文化,然而如何让我们的文化元素不被遗忘,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戏曲进校园小课堂”这一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懂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宣传和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扛起更加重要的责任。
总之,“戏曲进校园小课堂”这一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与文化,更是一种心灵与情感的升华。正如一位古人所说:“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根,一种精神的凝聚。”审视历史、感悟成长,我们需要背负的不仅仅是于自己,更是于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因此,将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九
盼望着,盼望着,“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如期而至。在接下来的1个半小时中,我感受到了戏剧独特的魅力。
首先,侯顺成教授为我们普及了有关戏剧剧种,角色分类,戏剧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评剧乐团的编制也是丰富多彩,弦乐、管乐、弹奏乐、打击乐……还有中西合璧的乐团!年数已高的侯教授仍精神饱满,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还时不时的唱几段小曲:河南曲调、山东吕剧……唱腔委婉,清脆且节奏鲜明,那手势也颇有气势,让人拍案叫绝!
接着,刘和军老师为我们演奏了笙,《晋调》笙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尖锐,时而婉转;时而快,时而慢,把笙厚实、悠扬、响亮的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场所有人都好像被笙声震慑住了,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然后,马旭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二胡,它具有忧伤、低沉、欢快、诙谐等旋律。紧接着,他为我们演奏了《西游记畅想曲》《地道战》等耳熟能详的曲目。纯熟的技法,全面感情的投入,表现了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让我猛地发现,原来传统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戏曲艺术有着如此独特又平易近人的魅力。
活动很快进入了互动环节,小戏迷们跃跃欲试,跟着李焕芬老师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同老师轻盈的步子,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自如相比,同学们略显笨拙,但我想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评剧的魅力和精髓,并体会到戏曲表演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
最后,三位戏曲演唱者我们唱了新派评剧《杨三姐告状》《刘二巧》,白派评剧《小酸枣》,高雅的舞台气质,优美动听的声腔让人折服。在这期间,台上的演奏者,台下的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戏曲的美妙洗涤,有了自信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我想中国戏剧必定还将走更远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它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璀璨!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逐渐兴起,为学生们提供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戏曲进校园的研修活动,此次经历让我深受启发。本文将分享我对戏曲进校园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传递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体验戏曲的乐趣(250字)
在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表演。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了解,同时也是对艺术的一次体验。通过观看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和饱含情感的唱腔,我深刻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剧中的形象角色,如曹操、西门庆等,引人入胜。我仿佛穿越时空,在古代人物的世界中与他们产生了共鸣。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一度忘记了自己身处现代社会的困惑与琐事。
第三段: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250字)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智慧。在研修中,我通过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戏曲中立意深远的唱词、婉转动人的音乐、精致繁复的服饰等元素都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戏曲也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娱乐形式,通过表演,我们能感受到戏曲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这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戏曲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第四段: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250字)
戏曲进校园的研修活动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价值观的认识,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戏曲研修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感受戏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与老师和演员的交流互动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戏曲的技巧和知识,更了解了戏曲背后的精神内涵。这种亲身参与的体验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300字)
参与戏曲进校园的研修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正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经历了这次研修后,我深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戏曲的学习和表演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为推动文化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100字)
通过戏曲进校园的研修活动,我对戏曲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认识到了它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普及,我相信这一文化瑰宝将在青少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融入他们的成长过程,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一
20xx年5月17日,作为“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的我,有幸参加了新华区“戏曲进校园观摩课活动”。此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了原来戏曲的教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进行戏曲知识的学习。
上午的第一节课由新华区建设街小学的朱倩倩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我们的国粹——京剧》这一课。朱老师声音甜美,思路清晰,本节课环环相扣,过渡非常自然,朱老师采用小猫“喵喵”的叫声让学生体会京剧的唱腔韵味,非常的新颖特别,也很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一下子就让学生融入本课之中。朱老师又引入了肢体动作,让孩子学习“兰花指”、“兰花掌”,重点让孩子感受体会,对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及时的发现和引导,并挑出来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表演,这要比老师说教更加的生动亲切!课程的最后,是一段京剧大师的感悟视频。这种新颖的课堂小结方式的效果竟好过于教师用语言进行的总结,孩子们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朱倩倩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对戏曲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戏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滔滔不绝的枯燥讲解,也可以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想要学习戏曲知识。
第二节课是由新华区团结路小学的赵阳老师针对五年级的孩子上的一堂《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本堂课程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光要会弹唱,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综合性的知识。赵老师在课程的开始运用了说书的方法进行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用我们的河南话进行说书,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赵老师亲自进行对《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这出戏的演唱,并对河南戏曲中的越调、越调大师申凤梅进行了知识讲解及欣赏了越调大师申凤梅演唱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让学生对本部戏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当学生们了解后,赵老师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对四句歌词逐句进行教唱,并着重强调了戏曲中的装饰音部分反复练习。课程的最后,赵老师对戏曲知识进行了拓展。艺术是需要传承的,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去传承我国的艺术,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上午的两节课程结束后,由韩群老师为我们进行了评课,并给我们讲了《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群老师针对朱倩倩老师和赵阳老师的两节课一一进行了点评,韩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两位老师所讲的课程,特别是将两位老师的优点及缺点逐个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更好地去查漏补缺。然后韩老师对我们现阶段戏曲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更深一步的讲解,分别从:是什么?教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备这节课,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围绕使学生体验、感知、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目标作出指导,既音乐的核心素养:(1)感受体验——体验音乐元素;(2)艺术表现——运用音乐技能;(3)文化理解——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拥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拥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要涉及多学科知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下午的观摩课是由新华区教研员、省级名师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组织,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下午的第二堂课是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崔凯老师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的专题讲座。崔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乐知识清晰的解读深深的折服了我们,在座的每位听课老师都对崔老师报以崇拜的目光。通过崔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韵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我们以后进行新学堂歌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课程的最后,崔老师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听的带有经典诗词的歌曲,如: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黄绮珊的《定风波》等。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加“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有感
六月十五日,小学音乐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了“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来自叶县龙泉实验学校的张艳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张老师一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她不仅积极参与,还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下面就是张艳老师的感言。
六月十五日下午,很幸运我能参加这次专题活动,听完郭淑菊老师的课,感触很深很深。很感谢魏老师能给我推荐这次学习机会,使我能走进中心路小学,近距离接触省级优质课教师,一睹郭老师风采!
中心路小学校园环境很美好,我是第一个到达的,我渴望学习,渴望成长,遇此良机,我怎肯错过半分半秒!
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件制作精美。
第二:地方特色浓郁。一开始郭老师用河南地方口音去讲述故事,我感觉真的很好。我也整天说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可是我讲课的时候也没注意这一点,我真的需要去学习。
第三: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郭老师讲一段故事,一个简短的片段,一遍一遍的读词,很细心,然后用地方口音教学,这也是魏老师给我提的建议,感觉很受益。
第四:基本功扎实。郭老师不但河南坠子说得好,钢琴弹得也是真好,郭老师用钢琴去弹奏河南坠子的旋律,顿觉自己很渺小,真的应该好好的练习练习自己的基本功了。
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加油!努力成就明天的自己!
感动于张艳老师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再次感谢郭淑菊老师!如果工作室的活动能为老师们带来收获,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戏曲进校园"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柳林四小举行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河南豫剧文化,品味豫剧之美。
“戏曲进校园”活动,第一场从下午2:00开始,通过专业老师们及主持人的表演讲解,50分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豫剧,传统豫剧的配乐乐器有哪些?有什么经典的豫剧等等。我们班看的是第一场。首先以《穆桂英挂帅》作为开场,里面的穆桂英长相十分秀丽,但气势却毫不输于男子,扮演穆桂英的老师可谓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给我们传递穆桂英的神态。紧接着,扮演包青天的老师通过一出戏,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包公的铁面无私、公平公正。随后,扮演不同角色的老师们纷纷出场,主持人也为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这五大类角色,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戏服,怎么样通过他的戏服辨别身份。最后,老师为我们表演了家喻户晓的经典豫剧《花木兰》中的一段唱曲——《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然后我们也跃跃欲试,跟着老师学了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50分钟就过去了,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我们都意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豫剧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许多平常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由内心而发的渴望传承国家文化,真希望“戏曲进校园”活动再来一次!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过程中所诞生的传统文化自然也是数不胜数的。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人山人海,这是因为我们正在观看“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节目,而这次的戏曲就是川剧,节目精彩远超我们的想象,几位身穿红色着装的表演者奏响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有锣鼓,二胡……在这一阵阵精彩的演奏完成了之后,这次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帷幕。《柜中缘》《闹海棠》《金钱板》表演,还有他们川剧的绝活,也是本次的压轴戏——变脸,这些表演,我每个都很喜欢,相比之下,我最喜欢的那就是变脸和金钱板表演了。
金钱板表演,也就是手拿三个“板”,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来说:“关于雷锋的故事,雷锋他也是一个平凡人民,但……”随着他的精彩讲说,台下的我们随之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到了最后,他又手持一支毛笔,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写下了字迹工整的“对联”
“对联”的上联是“同传金钱板”下联是“共圆中国梦”在他写完了之后又用嘴叼着毛笔写下了“二0一九”这几个数字看着“二0一九”我不由得想到:他用嘴写的都比我写得好。
接下来就到了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最精彩的节目,只见台上的表演者手中只有一把扇子,随着音乐在台上左跳右跳,突然他将身子往后不一会儿又迅速地转了过来。随之而变化的就是脸上的面具,突然就变了脸色和脸型,使他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发出了阵阵惊讶的叫声,一次又一次地转身变脸,让台下发出一阵阵的呐喊,掌声接连不断地响起,不过也有人在讨论他到底是怎么变脸的,大多数认为在转身时把手伸近后背的衣服里面拉什么东西,有人却告诉我们这是把一层一层的画上妆,然后再使用他们的独门绝技变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川剧,知道了川剧的文化,也知道了要演川剧的不容易,要在这么热的天穿这么厚的戏服来表演,真是辛苦啊!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四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进校园,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些专业戏曲的演员来我们学校表演一些戏曲。
刚开始,我便发现了台子下面有一些人,每人手中都拿有一种乐器,二胡、笛子、唢呐等。突然,我发现有一位叔叔正在吹一个由许多高低不同的竹管系在一起的乐器。呃,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哪里见过呢?哦!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滥竽充数”课文中的齐宣王让300多名乐器师吹的竽嘛!嘿!现在真的见了真面目啦!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哇!竟然开始唱《花木兰》了!看!戏台子上的人在唱,底下的二年级小弟弟小妹妹也竟然轻声哼起了起来!厉害!
虽然台上的阿姨唱得很好,但是,对于我这个对戏曲一窍不通的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虽然我对戏曲一窍不通,但台上卖表演的叔叔阿姨也是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给我们表演,即使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要尊重他们,认真观看,该鼓掌时就鼓掌。
中国戏曲的历史十分悠久,经过了汉、唐到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而且,中国的戏曲种类也有许多,有豫剧、京剧、湘剧、粤剧、淮剧、川剧等多种戏曲种类。
而学校请来了演戏曲的叔叔阿姨来为我们表演中国传统的戏曲,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戏曲,走进戏曲,让中国的戏曲永远流传下去!
戏曲进校园,这是一年一次的!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做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能让它到了我们这一代,便不再问世了,一定要让它流传永远!
中国乃世界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家国了,而戏曲,更是祖国独特的艺术。那么,戏曲进校园就是为了让我们将戏曲这个独家艺术传承后世!让我们中国的历史一直流传下去!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天有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早早的来到学校。
我们坐在操场上,节目开始了。演员们就开始刷棍子表演。他们表演的非常精彩。他们表演完毕,主席台上老师说:“谁想过来学一下这个动作?”我和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挑了4个人。我们班的韩泽熙、王靖昊和两个其他班的同学都上台上去了。他们上去跟着演员们学习耍棍。他们双手拿棍子,在那里让棍子在手里转啊转。看起来好好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每天苦练,才能有今天这么好的表演。我也要向他们这么努力,因为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十六
“太过瘾了!不仅能欣赏到本地戏曲家的表演,还能现场学艺!”昨日下午,在市艺术学校的活动现场,不少学生听完我市艺术家表演的剧目后,十分兴奋。
当天,来自市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为该校100多名师生送上一台戏曲大餐。戏曲表演结束后,市艺术剧院的老师还现场教学生唱戏。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自7月份启动的“”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主办,市艺术剧院承办。
根据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底活动将覆盖全市各大中小学校。我市将在20xx年12月底前,编写出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适合学生接受的地方戏曲通识读本。20xx年上半年,将培育表彰一批优秀戏曲学生社团(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校聘请名家名师、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学校兼职戏曲教师或戏曲辅导员。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7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