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22:10:03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专业16篇)
时间:2023-11-06 22:10:03     小编:LZ文人

教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白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为主题展开。《白鹅》作为开篇之作。让学生体会了动物的有趣、可爱,在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2、过程和方法。

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品词析句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品词析句”的教学方法是对词、句比较、揣摩、品味,是感悟语言的有效方法。作者用词非常生动、传神,例“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等四字词,文中很多句子极富有表现力。教学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味词句表达的效果,品出白鹅的高傲性格特点,品出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爱之情,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还辅之多媒体、想象说话、朗读感悟法等等。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感受形象。

课一开始我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丰子恺的画像和他所画的白鹅图,简介丰子恺。之后请学生概括地谈谈自己对白鹅的印象。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质疑:在丰子恺眼里,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情绪和认知上的铺垫。

接紧着,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学生专心地初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颈、侍、倘若、净角、供养不周、窥伺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颈、饮、侍、厉、餐、堂倌、窥伺、奢侈、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环节3:研读赏析,感受白鹅“傲”,体会作者“情”。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白鹅叫声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过想象,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到鹅的高傲。

读第4自然段描写白鹅步态的部分: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从课文写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以及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等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这样一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读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鹅吃相最大的特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展开,通过对词句的朗读,让学生弄明白怎样才是三眼一板的吃?再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读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最能体现鹅吃相有趣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架子十足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鹅这么高傲可作者讨厌它吗?”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就是反语。除此之外,还用了拟人对比。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环节4: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用”。积累词语是为了“用”,学习方法还是为了“用”。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学会运用。学以致用,从阅读到写作,一脉相承。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地方背下来。

2、根据课文内容,以“我是一只白鹅”为题介绍白鹅。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话、写话等训练,不仅提升了感情,而且积累内。

化了语言,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悟理。】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习过渡语:“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他们俩吵了一架之后,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速度放慢,读出松鼠和小熊的伤心感、孤独感。

6、学生自我评价。

六、放手让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1、自由读10、11、自然段2、小组合作交流、字词并重点理解“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读后你有什么感受?3、指导朗读“松鼠再也受不了啦。”音调稍高些,速度稍快些。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听写生字词,集体订正。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除了高傲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有没有喜欢的意思?(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有些小气;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4.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鹅的叫声,音调________郑重,似厉声________。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________;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________大叫(从这四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研读、交流。

如:

(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3)作者是怎样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堂里的堂倌一样。)

3.回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头颈、叫声、步态、吃相。)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白鹅

头颈

叫声

步态

吃相

高傲有趣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学习白鹅吃相,体会它的高傲。

体会作者运用反语的方法表达喜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回顾:全文围绕哪句话的?

从叫声、步态中体会高傲。

回答板书: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二、学习吃相。

对于鹅的叫声、步态也许大家熟悉,但吃饭方面未必有丰子恺爷爷观察那么仔细了。

1、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它是怎样吃饭的。

指名回答,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填空:鹅吃饭时,一日三餐必定有、三样东西下饭。先吃再吃最后,总是这样。

鹅吃相多么可笑,可笑在它。

2、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高傲。

“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理解“侍候”一般侍候谁?人们是怎么样侍候它的。

理解“堂倌”作者这样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出鹅的尊贵。

《白鹅》,出自丰子恺先生之手。抗战时期,丰子恺以白鹅为喻,以朴素的笔调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及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其实,高傲的白鹅正是丰子恺先生不畏权势的人格写照,而要让现在的小学生来理解课文,对“高傲的白鹅”的一种赞美,确实有点难度。

杨再隋先生说:“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恨、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尽管是粗糙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觉的,这才是儿童自己的活的思维、活的语言。”所以,我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学习文本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一、词语教学中,重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在品味鹅的叫声时,我抓住最能体现鹅的特点的词:“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厉声呵斥”,什么是“厉声”?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我通过词义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别,完成课文内容填空,使其迁移到课外。

二、朗读教学中,注重学法的学习,迁移运用。

在朗读鹅的步态这个段落时,当有学生读得语速过快时,我说“还不够从容”,在读“大模大样”时,我不是教学生读慢点什么的,而是抓住文中用京剧里净角出场的样子比喻鹅走路的样子来引导学生体会。对“净角”一词学生很陌生,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学生渴求度最高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再读书。此时学生对净角出场的样子有了认识,后朗读鹅的步调时就从容多了。紧接着我又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再用对比的方式读文,请出鸭子的走路姿势引导学生比较朗读,通过读出鸭子的局促不安体会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高傲的特点。

不同词语的感知,是在同学与老师的一遍遍朗读中逐步体现出来的,既锻炼了能力,也掌握了朗读不同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三、读写结合,增强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中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作者是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分别来写白鹅的特点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小动物?你们也采用总写分写的方式,也抓住动物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这样学生就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写了。虽然课堂之上学生的作品还略显稚拙,但是基本能够掌握按照总分的方式来描写小动物的特点,经过修改,应是不错的状物作文的。

在收获经验的同时,我的课堂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学问题的设置不够严谨。“学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只白鹅吗?你觉得作者喜欢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经过教学实践,才发现问题有些拐弯抹角,对突破教学难点作用不大。还有,教学语言过于重复,甚至还有些语言不够准确,但是到今天,我还是没有改掉这个毛病。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前行之路哪有坦途,唯有不断实践,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才能在这条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鹅》。

板书:

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相机板书: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那么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板书:

叫声、步态、吃相。

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请同学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

(指名答)。

生答:分别是第三、第四和五六七自然段。

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方面?

(指名答)。

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巡堂视察,导读,读出感情,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指名读)。

谁来评一评。

(指名评价)。

快速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叫声特点的词语。

(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

从这几个词说明了鹅怎样?

(凶、恶)。

作者的朋友告诉他:养鹅等于养狗,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的句子,齐读。

这只大白鹅真的很凶。假如鹅会说话,你想象一下,它会说什么?

(生想象说)。

他这样的语气是厉声吗?

(评,再说)。

(看守门户,不让坏人进入。)。

那么你会不会对它有了不同的看法。

(指名答)。

板书:

勇敢。

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实际上在夸白鹅的勇敢。你想夸一夸它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白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但能从叫声中看出来,更体现在它的步态上,有谁对白鹅的步态感兴趣,把它读一读。

(生读)。

出示句子: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同学们请看句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鹅步态的特点?

(比喻,颇像净角出场)。

随机:

(出示图片)。

大家想看吗?请看。

(播放)。

你想到什么词来描述净角出场的样子?

(生答)。

作者还把鹅走路的姿态跟什么动物作比较?

(鸭子)。

鸭子走路是怎样的?

(生答)。

鹅呢?

(生答)。

(出示鹅走路的图片)。

(指名表演)。

(生评)。

你能用课文里面的词来评一评他们的表演吗?

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鹅的每个姿态跃然纸上,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

鹅这样走路有趣吗?大模大样的像个大老爷,读了我们不禁为它的有趣而发笑,我们现在就带着会心的笑来读读这句话。

(指板书中心句)。

生读、评、再读。

(生答:吃什么、吃的方法。)。

品读吃的方法部分(屏幕出示),体会鹅吃法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它的这种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还引发了一件引人发笑的趣事呢?

到底是什么事情这么可笑呢?

(狗去偷吃鹅的.冷饭。)。

狗是怎样偷的?

(指名生读)。

听了同学读这段,你觉得这狗像什么?

(小偷)。

为什么狗只敢鬼鬼祟祟地偷而不敢明目张胆地去跟鹅抢呢?

(因为鹅会咬它,厉声叫骂,怕它的脾气。)。

真是一只厉害的鹅!

饭老是被偷吃,主人家也感到不耐烦了,不得不在旁侍候这鹅老爷,你看它的架子可真大。同学们看看这三个词。

出示词语:

不胜其烦、鹅老爷、架子十足。

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对白鹅的讨厌,是吗?

(不是,而是一种喜爱。)。

给他添了麻烦,为什么还喜欢他?

(可笑、有趣、像人一样的高傲。)。

最后,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总结。

四、作业。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吗。请认真观察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13白鹅。

叫声勇敢。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步态有趣喜爱。

吃相可爱。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

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

(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

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

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

(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

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

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雪景资料,写一篇短文。

板书:19、第一场雪。

雪前骤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悦。

联想瑞雪兆丰年。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讨论分段。

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中:大片大片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欢。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能用“像……像……”和“有人……有人……”造句。

3、积累并运用描写雨后美景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喜欢听歌,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这唱的是什么季节的歌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名说)板书:前、时、后。我们还知道了哪几节是写雷雨前?哪几节是写雷雨时?哪几节是写雷雨后?板书。

二、学习“雷雨前”

1、下雷雨前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自己读读第一、二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非常闷热、难受、无精打采)。是吗?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自己大声读读、找找、划划。

2、讨论交流。(指名说)。

(1)句子:太阳像个大火球。

a.这里把太阳比做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天气怎样?谁能读出当时的感觉?

b.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句子: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a.为什么从这里可看出来?

b.是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得柳叶毫无力气,打着(卷儿),小花也无精打采,难受得(低下了头),小作者还担心湖水被也被(烤热了),小鱼也被(煮熟了)。

c.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那中闷热、难受的情景。

d.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e.好闷热的天,真实让人受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小狗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老母鸡躲在树阴下不敢出来,听到知了难受地叫。)。

(3)正当我们热得受不了,闷得受不了时,谁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呢?蜻蜓飞来时,你心情怎样?为什么?你能读出那种感受来吗?(是呀,让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三、学习“雷雨时”

1、蜻蜓的消息是真的吗?雷雨果真来了.夏天的雷雨有什么特点呢?自己读读读三小节。

2、讨论:(1)先风,再云,接着打闪,然后打雷,最后下雨,按一定的顺序。

(2)下起来急而大。(板书:急而大),从哪里看出来?

3、能通过朗读把急而大的雷雨表达出来吗?自己试--指名试。

四、学习“雷雨后”

1、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了一阵,风(停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条彩虹)。

2、雷雨后的大地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大声读读4、5、6小节,谈谈此时的你又会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景色清新宜人)。

3、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呢?再自己仔细地读一读,找一找。

4、反馈交流。

(1)句子: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a.此时的柳叶和小花会说些什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柳叶、小花的心情。

(2)句子: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a.此时的小鱼心情怎样?你能读一读吗?

(3)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

a.是呀,漂亮的景象吸引了人来乘凉和散步,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呢?

b.你能用“有人……有人……”来造句吗?(公园里,操场上)。

(4)湖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

a.把湖水比做什么?为什么?

b.清清的湖水能照出桥,照出天,照出小学生,还能照出什么?

(5)你们喜欢最后一句话吗?为什么?自己读读。

小鸟指什么?彩虹指什么?

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指什么?你能用“像”来说一句话吗?

那么美的句子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最后一句)。

5、指导朗读。

雨后景色清新宜人,而课文又描写的那样美,想不想再美美的把雨后景色读一读。

齐读4、5、6小节。

5、我们想不想把这雨后美景留在我们的画上呢?画雨后美景。

前(1、2):闷热。

板书:雷雨时(3):急而大。

后(4、5、6):凉快美丽。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太阳的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轮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到第自然段,写了什么?师用课件出示下表,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习回答)。

特点数据。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表面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列举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回答。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引用传说)谁能说说《后羿射日》的传说?如果课文不用传说,光用数字,你觉得好吗?(光用数字,比较枯燥。课文引用传说,就生动多了。)。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在传说以后,用了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3)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钢铁呢?(突出“抵得上”“变成汽”等词语)。

作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4)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很小。

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谁还能说这样的句子?老师鼓励。

(二)第二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1、提示:大家都分析的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

2、(课件出示第二段)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不尽然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学生训练句式)。

(课件出示句式)(1)有了太阳。

(2)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3、指点:第四自然段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的密切。

4、提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那一句话来概括?(同学们回答)师指出这叫“段首概括”。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心的话,它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然段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5、齐读这段。

(三)学习第三段(太阳与自然的关系)(课件演示)。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呢?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1、太阳水雨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同学们自己用箭头连接关系,老师指导)。

太阳云雨雪太阳。

小水滴热风冷。

水蒸汽。

水热量多热量少。

课文还有一个段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大家快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5-7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段(总结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背诵。

三、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们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课文也使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

四、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运用学到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收集到的太阳资料,仿写成一段介绍太阳常识的小说明文。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展示大兴安岭景色的课件,配乐。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大兴安岭)。

对,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到什么?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初读课文后,你知道大兴安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亲切、舒服)。

(2)文中几次提到“亲切、舒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汇报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引入: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呢?让我们一同去体会吧。

三、分析体会,感受真情。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己默读第2--5自然段。并适当作旁注。

(1)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岭、林、花)。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展示简笔画。

3、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了。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

2、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作者邮箱:shyu6136@。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二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和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粉妆玉砌、瑞雪兆丰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喜悦之情。初步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写出了这一场雪的哪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构想:

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问题,最后欣赏平时积累的有关于描写雪景的段落。学生可充当小导游,介绍雪后美景。

教学准备。

积累有关于描写雪景的词句段、雪景录象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感受雪景的美,并能感情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谁来说说为什么喜欢雪,它美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学习峻青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共同纠正读音。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和学生心理,一般说,学生对课文中“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最感兴趣。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觉。

2、在书上找一找,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场雪下得很大?

(1)注意指导学生突出理解“鹅毛般”、“一会儿”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注意“鹅毛般”读成重音;“一会儿”可读快些。)。

3、同学们,下雪与下雨不同,没有声响。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又写“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雪下得大,并指导学生在讨论后朗读这两句。)。

4、按照刚才的学习要求,请大家把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轻声读一读。谁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1—2人有感情地朗读。)。

5、这场雪下得真大啊!刚才我们一起学的是下雪时的情况。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雪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引导学生说说又从哪里看出这场雪下得真大、真美。(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好大”、“全都罩上”、“挂满”、“堆满”等词语。)。

6、我们来看看这一句:“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里作者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想一想,作者当时看到这雪景是什么感觉?(作者内心充满了惊叹、赞美,脱口而出。)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重音,要表达出惊叹、赞美、欣喜之情。)。

7、再想想,作者在赞美、惊叹什么?(让学生在轻声朗读中学习体会。)。

8、谁能把第四、五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请几个学生起来朗读。)。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可多写几遍。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三

二、(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五、(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读句子导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2、快打开书,小声读读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呢?(2~3人)。

生:高傲的白鹅。

生:非让人侍候不可的白鹅。

生:厉害的白鹅。

3、师:刚才好多同学提到了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这不仅是我们的感受,也是丰子恺先生的感受。

[课件]“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谁来读一读。

4、解释:“好“字。

刚才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个“好”字,那你能换一个词来说说它的意思吗?(特别、非常、很,的的确确、十分……)。

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习,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三、感受白鹅“傲”体会作者“情”

这节课,我们就将从这三个方面一起去感受白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1、师:首先,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白鹅高傲的词。从这个词你仿佛可以看见白鹅当时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什么?把你的想象就写在这个词的旁边。

(读完了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象写在旁边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生:围绕一个词语,展开想像,理解鹅叫声的高傲。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

“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还想体会哪个词,谁来说说?

想象它说话的语气怎么样?有点凶是吧,那再试试。

师引读,重点体会“凡有、必然、甚至”。

你听出了什么?

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你能这样的想象,心中、眼中就有了这样的事物,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再回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自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一员了,除了主人,谁也不能进来。多么的勇敢、尽职呀!

3、总结叫声的4字词语。

师:你们看,光叫声,丰老先生就用了4个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白鹅叫声的高傲。

[课件]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4、师:在这严肃郑重的叫声中,透出一份高傲,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全班齐读。

5、师总结: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录像:净角出场]。

师:看清楚了吗?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净角出场时的样子呢?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想象一下大白鹅走路时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分角色表演鹅和鸭的步态,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

师: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其他同学请你们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演,一会请你用课文里的词语来评一评。

师:你评价的真好,看来你不仅学会了积累词语,也学会了运用词语。其实,书中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

[课件]局促不安 大模大样。

男女生对读。

4、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5、师: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的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了。”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

默读第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可以动笔画一画。

2、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默读第5自然段。

[课件]鹅的吃法,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生:从“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固定)。

从“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吃的东西是不变的。)。

从“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吃饭的顺序是不变的)。

看他读得多好呀,还有谁愿意按顺序给大家读一读呀!

(评)你看,他特别的聪明,抓住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就能读清楚,还有谁想试一试。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3、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你们可以同桌想象它当时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分角色读一读,也可以自己读读……我们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精彩。

生准备、汇报。

a第一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1人读)。

师:(评)唉,听出来了吗?连附近的狗都发现鹅老爷吃饭的规律了,看来鹅吃饭三眼一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三眼一板,谁能再把这部分读一读。

b:第二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2、3人读)。

每个人都读读。

c:第三种情况。

师:(评)如果人不在旁边侍候呢,想想我们的鹅老爷会怎样?你想想它在昂首大叫什么?

孩子们,我从这里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这只大白鹅真是个高傲的动物了,你们体会到了吗?

4、那为了让我们的鹅老爷能吃好饭,我们把它的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说理由。

[课件]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真是太高傲了,谁能把它的高傲读出来。(3人)。

师:喜欢它什么了。

生:喜欢它的高傲,

生:喜欢它的脾气。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板书:喜爱。

6、[课件]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此时,当我们再来聆听丰老先生的这句感慨时,你想怎样把你心中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呢?(2~3人)。

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给大家读一读。

全班齐读。

三、总结概括、积累好词。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个词语最有趣,你最喜欢,就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课题的旁边。在我们这一单元的作文中你就可以用到它。

(评)你们已经开始学会积累词语了,其实书中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课下你还可以继续抄你们喜欢的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2、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吧,同样是白鹅,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13白鹅。

叫声。

高傲步态喜爱。

吃相。

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四

授课者:王添丁。

教学地点:多媒体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由观赏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授课时数: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反复诵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集体背诵课文;2.抽查重点字词的含义.

二、问题探究:。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文章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明确:

2.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余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

3.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三、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夸张,对偶,拟人,比喻)。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从视觉来写: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6.本文兼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景。

动态:游鱼,泉水,好鸟,蝉,猿。

静态:细石,高山,寒树。

7.本文兼从虚写和实写两方面写景。

虚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实写:前面写景部分。

8.本文兼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写景。

正面描写:水之清,山之高,寒树。

侧面描写:鸟,蝉,猿,鸢飞戾天者,经纶事务者。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

3.仿照课文写一篇观景的短文。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五

教学内容: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加强朗读与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要读出大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形下感到亲切舒服的?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a、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在课文中再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c、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美?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四、展示比较优秀的简笔画,大家评价一下。

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

秦()泛()厦()伐()综()。

奏()乏()夏()代()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白鹅教学设计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六

导入:

师:(屏示白鹅录像,配乐)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来,我们一起看看,(录象出示)看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有没有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鹅》(齐背古诗)。

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也和鹅有关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起读)(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漫画家,同时,他在翻译、音乐、书法等方面也取得杰出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散文作品。《白鹅》就是其中一篇。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画的白鹅。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离开了课文能认吗?好的,咱们来试试。

(出示生字)(齐读:厉,脾,吭,吠,苟,倘,颈,供。注意读准“颈吭倘供”的读音)。

师:和生字多见面就能记得更牢。看看,这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脾气、看守、倘若、窥视、狂吠、譬如、侍侯、净角”(什么叫净角?出示图片)。

老师这还有一些四字词,有点难,有没有信心读好它?(一丝不苟,引吭大叫厉声呵斥、厉声叫嚣、供养不周。)(指导难读的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时候都挺认真的,基本上把字音读准了,现在咱们来看课文,打开书翻到63页。待会请你大声地自己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谈谈白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看来同学们挺会读书的,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了白鹅的某些特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师:咱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先看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请你把它用横线画下来。

谁来谈一谈,你画了哪个句子?为什么画这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整篇课文都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找到这个句子自己再读一读。(师板书: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那么第二自然段更加的重要,它既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白鹅的特点?.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对了,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师板书:叫声步态吃相)让我们再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指词)“高傲”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骄傲、自大、傲慢、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等)。

过渡:从大家换的词可以看出,“高傲”是用在不好的方面。我们带着高傲的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好,谁先来谈谈你画了哪一个词?

(1生:我画了厉声叫嚣(你想像到了什么?白鹅可能说些什么?)。

2、还想体会哪个词?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你好像看到鹅在干什么?”“鹅好像在说什么?”带着你想像读读这句话,还有愿意来读读(谁能带着生气高傲的感觉来读读?,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

3、还想体会哪个词?(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声音再严厉些读。

师:刚才同学们在这一段的学习中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非常细致,用词很准确,把鹅叫声的特点写得十分生动、十分具体。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还可以多多的尝试。

师:刚才我们体会到白鹅是一种十分凶恶、十分高傲的动物,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字词体会到的?自己先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师小结:对,同学们很会读书,理解得很深入。不但从字面上理解白鹅的特点,还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很凶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板书)(明贬实褒)。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再读这个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带着你所体会到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段。(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咱们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段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鹅步态的特点?

3、谁见过净角出场?

播放“净角出场”的课件,看了录象谁来说说净觉出场是怎么走的?(慢慢的,大模大样,步调从容,镇定自若,度着方步,大摇大摆,很神气的样子…..)。

4.那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呢?(摇摇摆摆。步调急速、局促不安、慌慌张张、东看西看)。

(鸭:摇摇摆摆。步调急速、局促、慌张、不安、东看西看;鹅:步调神情安然、镇定自若,“颇像净角”――京剧中的花脸,一般多是勇猛、威武的,度着方步,器宇轩昂。

5、师:这里写得很有趣。谁愿意来表演鸭和鹅的走路姿势?(找表演欲强的学生)大家注意看,等会要用课文的词语来评价他们。(谁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评评他演的怎么样?)。

6.小结:刚才从同学们的表演和点评当中,老师听到了,你们基本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看来,丰子凯先生非常热爱生活,观察得很细致,用的词语很准确,因此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同学们学得也很认真。课文写得那么好,想不想读读?(齐第四小节)。

8、刚才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记一记。(屏幕示第四段中的词语,齐读。)。

9、师:课文运用准确的词语和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课件示3、4段的好词)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鹅吗?试着用上这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先自己练习说,再指名说)。

如:我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平时看见有生人来到主人家。我都会用我独特的声调提醒他:主人在家,你别想干什么坏事。如果他不怕,我便会厉声叫嚣,直到他害怕为止。为此,主人表扬我“养鹅等于养狗,也能看守门户。”

生2:我和鸭子是好朋友。我们的饮食爱好很相似。但平时走路时鸭子从来不是我的对手,不是我自夸,无论姿态还是气质,我都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更胜它一筹。小朋友都说我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特别威风!

七、师总结:今天和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有趣的课文,大家感受到了白鹅的可爱,我们还尝试学习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练说话。.下一课我们再来感受鹅吃像的风趣与可爱。

板书: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尽职勇敢)。

叫声步调吃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358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