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成长和发展。怎样才能让感悟更加深入人心,产生共鸣呢?这些感悟范文的作者是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们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一
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来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按照市精神文明办通知要求,我校组织全校师生登陆中国文明网网站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就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具体活动完成情况:
1、领导重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3月31日升旗仪式时间召开师生共同参与的动员大会,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布置,要求人人参与,共同缅怀先烈。学校少大队也利用“课间广播”时间向师生进一步宣传发动并一起学习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2、进入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采用学校集中组织活动的形式,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寄语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同学们的寄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令人鼓舞,充分展示了当代小学生对革命先烈满腔热爱,立志学习先烈的高尚情操。
3、阅读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在清明节三天的假期中,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4、倡导“文明出行,平安清明”活动。学校倡导师生假期“文明出行,平安清明”。引导大家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二、本次活动效果明显,体会深刻。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我们少先队员以后一定要心怀爱国之情,胸装报国之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清明节祭奠先烈,是中国人传统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怀念,一种追忆,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每年清明,我们都要举行不同的形式的记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和自由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
今年清明,我又到网上为英烈们献了鲜花,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看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我不禁又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那时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国人已经丧失了最起码做人的尊严。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为了祖国,为了我们幸福的今天,甘愿为之流血牺牲。
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信心。
看了这个网上祭先烈的网站,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祭先烈的网站。使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事务,特别是那个“不忘先烈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这个网站。
从这个网上,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对于先烈评论的留言。我自己也写了一两篇。我非常崇敬这些烈士们,是他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现在的安宁平静;是他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新中国;是他们,是他们!牺牲了他们的骨和血,来换取我们这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当我在10月1日的时候,开了电视机,一开场就听到了主席的话“同志们,你们好!”,这又使我知道了以前烈士为我们新中国付出的劳动与贡献。
对于先烈们的事迹我都很感动。他们舍己救人,帮助了许多人。网上祭先烈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从中的只是和用心去祭拜这些伟大的先烈们。网上祭先烈变大了我们对先烈们的感谢。虽然他们以不在人世。但是他们做过的事我们都永永远远记在心里。
为所有烈士们致敬!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二
日前,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骨灰撒海等集体性活动,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待疫情结束后再开展现场祭扫。
这对于一些习惯现场祭奠的人来说,不免有些遗憾。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着我们对先贤的思念;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墓前,通过一系列仪式,将堆积在心底对亲人的思念倾诉出来。
清明时节也是一年里万物吐故纳新、生机勃勃之时,此时郊外踏青,感受天地灵气和百花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许多家庭在外出扫墓之余到野外踏青。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于疫情尚未结束,若是大家都扎堆去扫墓,就难免会形成大规模群体聚集,这对疫情防控来说是很大的隐患。不论是出于对疫情防控的重视,还是为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当前都不宜提倡集中性的现场扫墓。
该《通知》中所倡导的网络祭扫,不失为时下祭祀亲人和表达哀思的一种好方式。虽说网上祭祀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事实上,网上祭扫因其绿色、安全等特点,是这些年来民政部一直在积极倡导的文明绿色祭扫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据了解,浙江境内的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城镇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都通过官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民众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即方便又简单。
网上祭祀虽然不像现场扫墓那般身临其境,但多了互联网特色,比如网上纪念馆中包含了祭文、留言等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上香、献花等高仿真的祭祀操作,同样能传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扫墓重在表达哀思。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古人最初祭奠方式也不是烧纸钱的,而是用动物祭祀,后来又用木头替代,自发明了纸张后,才改用更为方便的纸制品。所以,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而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令人欣慰的是,该《通知》并没有对祭扫的方式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网络祭扫之外,还给出了代为祭扫和预约祭扫的方式。这充分体现出了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对民众不同偏好的尊重。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三
随着清明节越来越近,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地方加入到倡导和推广“网上祭扫”的行列中来,也会有更多人欣然接受这种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方式和理念。那你知道2020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心得感悟需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心得感悟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当下,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市对清明祭扫作出相关安排和规范。3月1日,天津首先发布通告称,今年清明节期间,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暂停集体共祭、植树区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广东、辽宁、北京、上海以及南京、无锡、温州、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陆续发出通告,暂停组织公祭、江祭等群体性公祭活动。但网络祭扫、云祭扫等新方式,为市民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些“因时而变”的举措,就是为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阻止疫情的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清明节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更应“因时而变”,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的主基调。传统的“现场祭扫”,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而今又面临疫情的风险,实行清明祭扫预约制,或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更是确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时期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逝者的告慰。
近年来,各地通过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祭扫,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门推出的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服务,更是为我们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了条件。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隔不断亲情。只要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网络祭扫、云祭扫同样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清明祭扫,未必需要让烟灰飘散。将祭扫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不过是仪式上的变化与丰富,没有改变清明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所以也应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方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殡葬与祭祀,自古就是一件大事。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会缅怀先人、祭祖思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祭扫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发现,烧纸钱、燃鞭炮正逐渐被鲜花、网络等祭祀方式所取代,这种绿色的方式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静”与“文明”。
血脉里的眷恋,鲜花祭祀成主流。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相比从前每到这时墓园的烟熏火燎,现在更多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越老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扫墓,意在追远,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反而比嘈杂而奢靡的祭祀有意义的多。
到哪都是心意,社区公祭寄哀思。“其实心意到了,在哪里都一样。”现在很多社区每到清明都办起了社会公祭活动,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提供了祭祀的平台,为流血流汗的英烈们带去一份哀思。社区公祭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吟一首诗,颂一首歌,拉一首曲,便是对逝去的亲友献上最真诚的哀思,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这种活动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同时更加深了清明祭扫的意义。
借力“互联网+”,网络祭祀成风尚。“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如今清明祭祀也插上了网络的“翅膀”,让远乡游子也可以为亲人献上一份思念。全新概念的“云祭扫”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链接,了解逝者生平,进行瞻仰、追思和祭拜;“网络墓园”与各公墓实体墓园进行对接,园区还可以代为祭扫。这些方便、环保的祭扫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越来越深得人心。
清明,祭如在,倍思亲。多元化的祭扫方式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便捷,更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文明祭扫,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以“清明”的方式让节日更添意义。
日前,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骨灰撒海等集体性活动,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待疫情结束后再开展现场祭扫。
这对于一些习惯现场祭奠的人来说,不免有些遗憾。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着我们对先贤的思念;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墓前,通过一系列仪式,将堆积在心底对亲人的思念倾诉出来。
清明时节也是一年里万物吐故纳新、生机勃勃之时,此时郊外踏青,感受天地灵气和百花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许多家庭在外出扫墓之余到野外踏青。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于疫情尚未结束,若是大家都扎堆去扫墓,就难免会形成大规模群体聚集,这对疫情防控来说是很大的隐患。不论是出于对疫情防控的重视,还是为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当前都不宜提倡集中性的现场扫墓。
该《通知》中所倡导的网络祭扫,不失为时下祭祀亲人和表达哀思的一种好方式。虽说网上祭祀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事实上,网上祭扫因其绿色、安全等特点,是这些年来民政部一直在积极倡导的文明绿色祭扫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据了解,浙江境内的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城镇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都通过官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民众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即方便又简单。
网上祭祀虽然不像现场扫墓那般身临其境,但多了互联网特色,比如网上纪念馆中包含了祭文、留言等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上香、献花等高仿真的祭祀操作,同样能传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扫墓重在表达哀思。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古人最初祭奠方式也不是烧纸钱的,而是用动物祭祀,后来又用木头替代,自发明了纸张后,才改用更为方便的纸制品。所以,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而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令人欣慰的是,该《通知》并没有对祭扫的方式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网络祭扫之外,还给出了代为祭扫和预约祭扫的方式。这充分体现出了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对民众不同偏好的尊重。
清明节临近,为营造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肥西县文旅局积极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祀活动。
肥西县文旅局以网上祭奠英烈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祀活动的号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链接军人事务部网站和中华英烈网活动专栏,进行网上献花、发表祭文或留言等方式,开展网上祭祀活动,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并关注“中华英烈网”在相应平台上的账号,进一步学习先烈事迹。
同时,肥西县文旅局在“文旅肥西”公众号刊发“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专栏,介绍肥西县英烈事迹。通过开展网上祭祀英烈活动,关注公众号学习先烈事迹,进一步激发了文旅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大家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凸显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把爱国主义转化为防控文化阵地零传播的实际行动中,转化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的生动实践中去。
实地祭扫活动会带来人员聚集感染的风险,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忘记给故去的亲人献上一簇鲜花,或烧上一些清纸,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节的这种习俗,既是一种与故去亲人情感的交流,同时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以实地为基础的祭奠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活动。而人们对亲人的追思,既要有实物,更要有实地,俗话说,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场地越来越少,今后也只会更少,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诉求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意识到,烧纸不仅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实地祭扫虽然是一种文化习俗,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文化习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动外化的产物和表现,而任何文化习俗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总会随着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地演变着。但任何文化的存在与延续,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态和样式,而在于它不断地与时俱进,既要保持它抽象符号的根本意义,又要随时调整着自己的身姿,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融合。
从根本上说,祭奠活动还是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本身,有着巨大的时空穿梭的调节量。俗话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长。因此,祭奠亲人的根本之义,并不在于非要有个实地场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须点燃的清纸,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对亲人说的的那些内心絮语,只要心里存在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户,在心里冥思故人,也会是一次对亲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一些地方印发通知,鼓励以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从疫情防控需要来说,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而从文化习俗的传承层面来说,无疑,鼓励网络祭扫也是一次恰当的、符合时宜的鼓励举措,这会使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产生深度融合。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四
又是一年清明时,天气明媚而又温暖。人们有的为逝去的老人烧烧纸钱,有的领着家人去踏青春游,亦或吃顿饺子,也有的人,会在这安宁的生活中,去怀念为美好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壮士英烈。
我凝视着电视上黑白的场景,和这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央台为了迎合清明节,从当天下午开始播放革命老电影。而我正看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一位位视死如归的战士们,为了胜利,浴血拼杀,忍受饥渴。在中国发生的任何一场战争中,都不会少了英勇无私的战士。陈旧的影片显示出一幕幕感人的片段,一位位烈士英勇牺牲,都令我感受到着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无法到纪念碑下瞻仰这块冰冷的石头,也无法为他们献上一束敬佩的鲜花。但我仅会就这样无动于衷地度过清明吗?中国鲜艳的红旗使用无数位革命英烈的血液染成的。本是无心观看一部影片,却令我回忆起了许多。我只能用虔诚的态度尽量去体验革命烈士的艰辛,居安思危,这是人们缅怀英烈后所应有的观念。
清明节的由来,依稀记得一点。似乎是在很久以前,一位将军为了救落难的太子,割下了自己的肉给他充饥。但这位太子做了皇帝后,想报答他,却无意害死了这位将军。为此,太子很悲伤,把当日定为“寒食节”,即清明。看吧,当时仅是一人救一人,而在中国危机时,每一位革命战士都怀抱着救国的壮志,赴汤蹈火。如今清明,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去祭奠他们,尽管不清楚名字,但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怀念英烈,感恩他们所做过的一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这4篇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心得感悟就是为您整理的2021守护清明祭英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五
清明云祭祀,网上寄哀思。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筹备组)澄迈支队全体民警响应号召,疫情期间积极倡导安全、环保、文明、不集中的祭扫方式,在网上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通过特殊的祭扫形式,向英烈寄托哀思、致敬缅怀。
活动中,澄迈支队民警借助网上祭扫平台开展线上祭奠,通过默哀致敬、学习烈士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寄托情感;还有的民警通过在微信小程序和app上以“献花”、“鞠躬”、撰写留言等方式表达思念。同时,澄迈支队依托国家公祭网、中华英烈网、公安英烈网等主题网站,向民警推送英烈资料,大力宣传革命先烈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牺牲的白衣天使、公安民警的感人事迹,全力营造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守护英烈的浓厚氛围。
民警纷纷表示,将秉承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实际行动为维护澄迈沿海辖区安全稳定和为服务海南自贸港做出新的贡献。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六
清明时节的春风拂过枝头,似乎在歌颂英魂的伟大。此刻正值祖国战击疫情的关键阶段,为了响应国家防疫战略,阻断人员聚集所带来的传播风险。空保烟台中队团支部于3月29日至4月4日组织开展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本次活动旨在缅怀革命烈士,通过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加强空保烟台中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队员的思想站位和作风素养。
队员们登入“中华英烈网”,为革命英烈们进献电子花篮,以最崇高的敬意缅怀悼念英雄!在对英烈们的英雄事迹进行了详细浏览与学习后,队员们在学习群中对本次活动的意义与心得展开了讨论,每个人都探讨了自己对于英雄主义精神的理解,纷纷留言表达对先烈的敬仰和追思。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曾几何时,在漫长而又艰苦的革命道路上。有多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董存瑞、邱少云、孟起安、刘胡兰……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至今印于脑海,是他们,用鲜血书写了祖国发展与富强的峥嵘岁月。是他们,用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中华大地的安全与稳定铸造了坚实的壁垒。山东航空空保烟台中队作为一支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队伍,始终拼搏于民航一线,用革命信仰武装自己,担当起空防安全桥头堡的职责。而英雄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更是烟台中队长久以来的信念与榜样!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七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线上活动的兴起,网上祭扫活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纪念方式。我近期参与了一次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从中获得了很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英烈的伟大和牺牲精神。在网上祭扫活动中,我了解了很多英烈的事迹和奋斗历程。这些英烈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精神和行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通过网上祭扫,我不仅向英烈们表达了敬意和怀念之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的伟大意义。
其次,英烈网上祭扫活动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网上祭扫活动,我遥远地向英烈们祝福,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所带来的珍贵。相比于英烈们的牺牲和奋斗,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幸福而安定。网上祭扫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与传统的墓地祭扫有着不同的优势。网上祭扫活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参与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祭扫。这为身处外地或工作繁忙无法亲自前往墓地祭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敬意的新途径。同时,网上祭扫活动也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减少了祭扫活动的繁琐和不便。因此,英烈网上祭扫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然而,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少真实感和仪式感。与传统的墓地祭扫相比,网上祭扫无法真正感受到祭扫的肃穆氛围和庄重仪式,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在网上祭扫活动中,我们应重视仪式感的营造,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出真诚和敬意。同时,网上祭扫活动也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防止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和言论干扰祭扫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英烈网上祭扫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英烈的伟大和牺牲精神,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该活动与传统的墓地祭扫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我们来说,参与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不仅是对英烈们的尊重和怀念,更是一种向英烈们学习的机会,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英烈们的事迹和牺牲精神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传承,让英烈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八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祭扫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祭扫方式。作为一名民兵,在网上进行祭扫的经历让我深感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民兵网上祭扫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兵网上祭扫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对祭扫的需求。传统的祭扫方式往往需要人们亲自前往坟墓,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而通过网络祭扫,人们只需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轻松地进行祭扫活动。这不仅方便了忙碌的现代人们,也节约了资源,减轻了环境的压力。而对于身在外地或者海外的人们来说,通过网络祭扫,他们不再需要远道而来,也能怀念故人,让人们更多地体味到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其次,民兵网上祭扫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祭祀祖先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然而,由于现代人们的忙碌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的祭祀活动不再像过去那样严谨和隆重。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祭祀,人们可以更加仔细地了解祭祀的过程和标准。在网上祭扫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线上的寄托和纪念方式,加深人们对故人的思念和追忆。这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让更多人了解祭祀文化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民兵网上祭扫也能够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在进行网上祭扫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和浏览相关资料来了解故人的事迹和生平。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故人的深入记忆,还能够拓展人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祭扫,了解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祭扫地和民俗风情。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第四,民兵网上祭扫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通过网络祭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祭奠,不再被时间和空间限制。当人们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时,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故人的思念和祝福,没有其他外界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重新审视自己与故人的关系,并透过祭祀行为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感激。这种精神层面的沟通和关爱是线下祭扫所不能代替的,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最后,民兵网上祭扫也带来了一种社会互动和传承的价值。通过网络进行祭扫,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祭奠活动分享给亲友,让更多人共同纪念故人。此外,人们还可以在网上祭扫平台上发表祭文、献花、留言等,与其他网友进行互动。这种社会互动和传承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人们对故人的祭思更加具体化和实际化,也能够加深人们的社会联系和共同情感。
综上所述,民兵网上祭扫的经历让我深感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方便了人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祭扫需求,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加深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并带来了一种社会互动和传承的价值。相信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民兵网上祭扫将在更多人们中间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活动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下祭扫活动受到限制,许多地方开始推行网上祭扫活动。作为一名民兵,我有幸参与了网上祭扫活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民兵网上祭扫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在网上祭扫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线上平台,我能够轻松地登记并找到自己要祭拜的先人墓地。在线上平台上,我不仅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平事迹,还可以留下祭文和祝福。这种便利的祭扫方式令人感到惊喜和欣慰,同时也让我对科技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网上祭扫活动让我更加重视家族情感。在网上祭扫的过程中,我花费了许多时间研究家谱和祖先的历史。每当了解到祖先的辛勤努力和坚定信仰时,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这种感动不仅加强了我对家族的认同感,更让我明白到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网上祭扫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我还有机会与其他家族成员分享自己的祭文和想法。通过线上平台,我与堂兄弟姐妹们进行了许多珍贵的交流,在祭扫活动中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暖意和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祭扫也能帮助保护环境与文物。线下祭扫活动中,许多人会在墓地留下大量的纸钱和祭品。而在网上祭扫中,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虚拟祭拜,避免了过多的纸张和资源浪费。同时,在祭拜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许多祖先的坟墓有被盗及毁坏的情况。通过网上祭扫,我们可以保护好这些文物,并让祖先的墓地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
综上所述,民兵网上祭扫活动让我从多个方面得到了启发与感悟。它不仅展现了互联网的强大与便利,也促进了家族情感的加深与传承。此外,网上祭扫还为远离家乡的亲人提供了联络的机会,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与文物。这次经历使我对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家族的重要性以及文物保护的紧迫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网上祭扫活动中来,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十
近日,我校组织了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活动,这是一个独特而庄重的仪式,让同学们能够了解和纪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牺牲的英烈们。通过参与这一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英烈精神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在这次经历中,我通过祭奠英烈、学习英烈事迹、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责任。
首先,参与网上祭扫仪式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英烈们的伟大。通过网上祭拜英烈的仪式,我深刻理解到了英烈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他们舍弃了生命,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和平和繁荣,放弃了个人的幸福与安宁。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感叹不已,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次,通过学习英烈的故事,我对于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活动中,我们了解了一些英烈的事迹,他们中有烈士抗日的杨靖宇,有烈士保卫海疆的黄继光,有为了医疗事业默默奉献的丁岩等等。他们都是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一切。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决心。
另外,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纪念英烈和弘扬他们的精神,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我们去社区清洁、植树绿化、帮助孤寡老人等等。参与这些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责任。英烈们为了人民付出了生命,而我们只需要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这种对比让我想到了自己应该做的更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最后,通过网上祭祀和参与活动,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角色和使命。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应该承担起祖国的发展和繁荣的重任。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努力进取,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成长中构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感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重大,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英烈精神的伟大,进一步了解了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次活动让我反思了自己,激励了我向英烈们学习,热爱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我相信在祖国和人民的培育下,我们这一代学生将会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十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活动得以在线进行。祭扫英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网上祭扫活动。近日,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学生网上祭扫英烈的活动,我在参与其中后有了一些感悟。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五段式心得体会。
首先,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是时代的变迁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传统形式下,祭扫英烈通常是采取实地前往英烈陵园或纪念馆,在现场举行纪念活动。然而,由于时间和地理等限制,传统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们通过线上进行祭扫,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祭扫的限制,还能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种时代变迁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新举措,使得祭扫英烈活动在学生中更加广泛开展。
其次,学生网上祭扫英烈能够增强对英烈的尊重与纪念。在线参与祭扫活动,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观看相片、阅读文章等方式了解英烈的事迹和贡献,进一步了解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繁荣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同时,通过留言或祭拜亲友圈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向英烈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和崇高敬意。这种尊重与纪念的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祭扫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祭扫英烈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观看英烈们的事迹和贡献,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英烈们为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的牺牲,体悟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们可以从英烈们的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种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对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祭扫英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通过线上进行祭扫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策划线上祭扫活动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推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学生网上祭扫英烈还能够促进学生与亲友、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团结协作。线上祭扫英烈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与英烈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能够促进与亲友、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团结协作。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祭扫英烈的方式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亲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活动策划与执行。
总之,学生网上祭扫英烈是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祭扫英烈活动更加方便和广泛。参与其中,能够增强对英烈的尊重与纪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与亲友、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团结协作。这次学生网上祭扫英烈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祭扫英烈的重要性与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和平环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学生网上祭扫英烈的活动将会更加普及,为培养爱国情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网上祭扫感悟心得篇十二
太阳抚摸着我的脸,暖洋洋的,可我的心却凄凉极了。啊!革命烈士,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一排又一排高大挺拔的松树,在烈日下持守着这个神圣的地方,毫不放松,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身影,啊,那松树就是他们的化身。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烈士纪念碑,高约14.5米,上面刻着洪学智题写的“瑞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镏金大字。这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好像在告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当队歌奏响时,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在碑上,心中仿佛在呐喊:英勇的革命烈士,放心吧!我们会一心一意地做你们的接班人。当少先队员献上花圈的时候,同学们凝视着花圈,哦,这花代表着我们对革命的尊敬。当默哀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低着头,十分伤心,是啊!多少战士为了我们现在的和平而牺牲,多少战士是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而倒下。仪式完毕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战士的遗物和事迹,我轻轻地走在陈列馆里,专心致志地记下保含着热血和生命的名字:蔡雄、张贤、戴毅、叶文卿、李英长……。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首首让人震撼的题词。“苦雨腥云尽血腥,钢筋铁骨冷如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念着这首蔡雄的绝笔。
是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他们是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和维护国土的尊严才献出了他们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呢?没有一代代的抗日英雄前仆后继地捍卫祖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好好恒行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0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