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文学读物,它教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专心读了这本书。
孝顺父母,里面说了“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讲的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友爱兄弟,里面讲“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相知”。意思是融今年四岁,有梨吃,他先让哥哥吃。
礼貌待人讲了“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这个意思是要对君主尊敬,为臣子要忠心。
勤奋好学讲了“头悬梁,锥刺股”。讲为了读书时不想睡觉,把头悬在梁上,用锥刺股。
《三字经》这本文学读物,让我重新懂得了许多道理,你也看看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读《三字经》有感
我读过很多书,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前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这几句:“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我感受颇深。我想到自己平时如果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根本不自觉学习。有一次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像往常一样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刚做到一半,妈妈电话响了,有朋友叫妈妈出去一下。妈妈前脚刚出门,我后脚就丢下笔,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了脚步声,赶紧把电脑关了,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看了这些古人这样自觉地学习,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东汉晋代时的孙敬、战国时期的苏秦一样,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自觉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一次我高烧,爸爸隔一会儿就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关心我、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爱!我会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放下电子书,重新开始翻看实体书,选了2本书《两地书》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先看完的是后者,最直接的原因是后者更白话,除了生僻字,没有太多需要翻查理解的典故历史。
先说说《三字经》。我以前是没有看过三字经的,所以虽然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对这个究竟讲什么是没有概念的。特别因为熟悉的部分只有开篇的一部分,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还一度以为这是古人用来劝学树立道德表率的。而事实上《三字经》包罗很广,让我越读越有趣,也就很快读下来了(此处很快是相对于另外一本书啊)。
《三字经》开篇就是要学习,强调教育,从小开始的教育。之后是要学些什么。最后再次强调要学习,无论年龄无论地位无论处境,都要学习。
孔子成名后还要向小儿学习,虽然我觉得此小儿只会耍小聪明
最吸引我的应该是古人蒙学都学什么。《三字经》里给出的顺序是:品性,数数,常识,语文基础(识字断句),经&子集(精读儒家,泛读百家),历史。其中常识部分涵盖历法、地理、农作物、家禽家畜、道德伦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经子集部分,简略的介绍了儒家经典和其他各家中的几家代表。历史部分更绝,从三皇五帝一直叙述到明朝灭亡。背熟《三字经》,春秋战国的文化以及历史朝代更替,初中都能应付一二了。
首要要学习的是品性。
接下来要学习数数和常识。
在学习识字断句之后,开始学经子集。
最后,要学史。
古人从小学的东西对我也是有些启发的。无论古今,孩子首先需要培养的都是好的习惯。《三字经》所说的“亲师友,习礼仪”现在也适用,当然现在把品相具化成各种具体的习惯。“首孝悌,次见闻”,品性比知识更重要。虽然我是学工科的,我也很赞同《三字经》中对历史的重视,“考世系,知始终”,民族认同感应该是从民族的历史开始的。
我希望我家娃是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中国娃。
选《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而不是《三字经》来读,当然是对自己的古文知识没有信心,有个人帮你把涉及的人和事讲的更明白点,总是好的。事实上,这本书真的很口语化,有点像作者钱文忠站在讲台上,有人把《三字经》递过去,他就四句八句的读下来,遇到有故事有来由的地方,就引申开来,说古道今。坐在讲台下的我,就跟着学习一下,看看哪本儒家经典有兴趣拿来读读,再重温一下已经许久没碰过的中国古代史。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我还知道了人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还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还知道了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它们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来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三字经》看完。我喜欢《三字经》,因为它好有趣,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知识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应有尽有。如果你有空的话,请你也来看看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我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就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今年暑假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阅读一些经典优秀图书,我毫不犹豫选读《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籍,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写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说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仿效的。读罢,掩卷而思,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懂得天气冷,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温暖,然后让父亲睡觉。这是何等的懂事的孩子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孝顺。
由此,我想到自己,今年升到五年级了,已经十岁了,与古代九岁黄香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有一次,天气非常炎热,父母在田里做工回来,自己痴迷看着电视,爸爸叫我倒杯茶,我却装耳聋。想一想,真不应该啊!父母给予很多,不愁吃不愁穿,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孝敬、尊敬他们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遵守纪律,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顺父母的'表现,好好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
这本《三字经》蕴含着许多道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孝顺。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故事: 一位妈妈因为结婚,晚年纪大才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十分宠爱他。
有一天,他发现同桌有一块很好的写字板。于是没经人同意就拿回家,妈妈问他发生什么事。他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妈妈没有骂他,反而还说这是好事。过了不久,儿子从别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妈妈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以后多那两件。“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东西一点都不难为情。过了几年,他的胆子也大了。偷东西判了死刑。
生养了儿女不加以教导,这是做父母的错。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这本书的第一段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而影响的。
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人天生就具备的本性,能给别人温暖和希望。但是,这种善良如果不好好维护的话,就会渐渐消失。我们要学习这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很感动,它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母的严格家教也培育出了孟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这和孟母的教育方法是离不开的。
有空你也可以再读读《三字经》,相信你也可以收获很多知识哦!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有趣的作文课开始了,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则《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名叫孔融。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了一大筐梨,父亲让孔融去挑一个梨来吃。孔融左瞧瞧,右看看,选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孔融,你为什么不挑一个最大的呢?”孔融认真地回答:“我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吃。”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敬老爱幼、懂得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们两个谁也不让谁,结果大吵了一场,见了面也不理不睬的。现在想想好惭愧啊!如果当时我让她一下,矛盾早就化解了。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做当代的小孔融。
《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字经》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二
寒假里,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为一句,四句为一组,读起来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间传说,也是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
书里虽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边读一边看译文,渐渐的就懂得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里有这样两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是说: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就不会有所作为。刚刚开采出来的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称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三
今天我背诵了《三字经》,有一段话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是黄香九岁时,在寒冷的冬天里能用身体为父亲暖热被窝。他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孔融四岁的时候,能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读了这些,我感到非常惭愧,前两天,我还因为和弟弟争一件玩具,打的不可开交。以后我要像黄香、孔融学习,再也不和弟弟争玩具了。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四
放暑假,爸爸让我背三字经,我同意了,于是我的三字经旅途就开始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我十岁了,还让父母操心。“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蔡文姬从小喜欢听琴,久而久之,她能从琴中听出弹奏者抒发的心声。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从小喜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了。她们不过是两名弱女子,但却如此聪明过人比我聪明上一百倍。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凡是勤学钻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懒惰嬉戏的人,不仅无益反倒有害。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自勉自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五
这段时光,我们一向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但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但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貌,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能够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必须能够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但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但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下,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此刻放下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简单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须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0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