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积累经验和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我们在类似情况下更加游刃有余。总结应该重点突出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进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一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一元以下人民币
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1角、2角、5角、1元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每小组(4人一组)准备一个红纸袋,袋中至少有1角纸币10张,2角纸币5张,1元只比1张。每个学生个准备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或硬币各1个。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买东西)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一)认一认
1、自由认一认
2、认识1元、1角、1分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1)课件分别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引导学生说出特征。(指导看阿拉伯数字以及票面颜色)。
(2)分别认识单位元、角、分(板书)
3、认识硬币、纸币
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应课件,注意引导学生看单位,说出纸币、硬币。
4、引导学看“国徽”,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质疑: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把纸币弄皱,不撕扯、乱扔,破了要及时修补)。
(二)分一分
1、出示课件b: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快速一齐认一认。
(2)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展示课件——单位分类,按制作材料分类)
3、说明:分币和2角的人民币现在已经很少用到它了。
(三)连一连
1、生自由连。
2、课件展示,集体交流。
(四)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学习1元=10角
(1)设置情境:小明想买这1元钱的书,可是他遇到难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出示课件)
(2)读一读问题:买1本书1元钱,我用10个1角钱够吗?(学生猜一猜)
(3)(出示课件)数一数,记一记。
伸出手指准备,跟老师数一数,适时提问。1元=()角得出:1元= 10角,依次推出1角= 10分。
三、生活应用
1、试一试
(1)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出示5角纸币)
独立思考回答,说说为什么?(强调1元=10角,出示课件,几角和几角加起来要等于10角)
(2)还可以怎样换呢?(适当提示)
a。小组合作,师巡加指导。(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b。指名交流(生说,老师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上台展示)
2、买一买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b。质疑:买三件可以吗?为什么?
(2)买一买
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我们超市里来买东西呀?
a。购物应该注意些什么?(说文明话:谢谢,我想买xx,再见等)
b。招聘售货员:说说怎样才能当好售货员?(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如:请问,你想买什么?)
c。购物活动:要求带1元钱(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师: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会儿工夫,东西全卖光了,我来看一看,一共卖了多少钱?(请售货员先数一数,再带着下面学生一起数)
(3)节约用钱教育:钱的用处可真大,除了用它购物之外,还可以干什么?对,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上次我们就为西南灾区还奉献爱心,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手表,要25元钱,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张?那多麻烦,其实,还有许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币,同学们,放学后请你们回家认一认吧!
六、板书设计
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1角=10分
元:1元
1元=10角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较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使用经验,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教学,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归纳,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二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能力目标:
1、经历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目标: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对学生进行“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是本课难点。
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课件、人民币实物
第1课时
一、导入
今天是王丽小朋友妈妈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钱吗?(面向全体)老师把她的存钱罐带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面向全体)(认识人民币)我们可要爱护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整理分类,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质地分:硬币、纸币;
(3)按颜色分:红色、绿色;
(4)按版别分:新版、旧版。
3.出示一张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辨认的,并且按照我们的分类来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4.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面向优生)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来一共是9.18元,即9元1角8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 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 小结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1、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2、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3、在购物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及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和节俭、拾金不昧等思想教育。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每组实物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谜:薄薄一张纸,作用真不小,买书买笔买玩具,全都少不了。
师:谜底是什么?(生:钱)
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东西、交学费、手机费、治病、买衣服……)
师:看来钱的作用还真不小!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钱,不仅样子不同,连名字也不同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欣赏各国的钱。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1)特征辨认
(课件出示一元纸币)这是一张人民币的正、反两面,这是多少钱啊?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上面写着数字“1”。
师:可能是1角、1分啊。
生:这儿有“壹”,这儿有“圆”,合起来就是壹圆。
师:讲得真好!“壹”是汉字一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
师:说到一元钱啊,老师就想到超市门前一边唱歌一边摇摆的摇摇车,多少钱坐一会啊?咱们赶紧拿着着一元钱去吧。
师:咱们拿这张一元的纸币塞进去能做摇摇车吗?(硬币)
认识旧版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这也是1元钱,怎么看出来的?只不过是旧版的一元钱,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们用的都是新版的一元纸币或硬币。
小结: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一元的人民币。在认识人民币时可以从图案、字样、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但我们一般是通过看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认识了一元人民币,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其他人民币。要求:由组长负责拿出人民币,考考你们组的小伙伴:“分别是多少钱?从哪儿看出来的?”。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认完后就坐正。
b、抢答方式小组汇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角和分。
c、人民币的分类
纸币、硬币
元、角、分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不错,不仅能正确认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按制作材质不同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元、角、分。
三、自主思考,感悟元、角、分之间关系
1、元和角的进率
(1)1元小超市
师:知道什么叫一元小超市吗?
小兔买一元的布娃娃只付了一张纸币,小羊买一元的花皮球却付了10张,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付的是一张一元的纸币,小羊付了10张一角的纸币,10张1角的是多少角,一起数数。
板书:1元=10角(反过来说说)
(2)等价兑换
小猪买一元的笔记本,付的都是5角的纸币,小猪要付几张?怎样想的?
小狗买一元的水彩笔,付的都是2角的纸币,小狗要付几张?怎样想的?
追问:1张一元可以换几张5角?几张2角可以换一元钱呢?
2、角和分的进率。
师:咱们刚才知道了1元=10角,谁来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
(课件1分1分显示)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0分就是1角。(板书10分=1角)齐读
3、轻松一分钟
关于一分钱的故事有很多,有一首儿童歌曲就叫《一分钱》,小朋友们会唱吗?(课件播放)?师生同唱。
四、合作探究、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小狗存钱。
师:小动物拿到红包后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狗把钱存进了银行,第一次存两张纸币,一共是几角?第二次一共存了几元几角?(课本p70第2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开心超市
小猪特别贪吃,它有了钱就赶紧去超市买东西吃,它买了什么呢?(出示一根棒棒糖实物)棒棒糖5角钱1个,用托盘里的钱该怎么拿就正好是5角钱呢?小组合作,在桌上摆一摆,比一比哪一桌的拿法最多!
(展示4种摆法,注意摆放时的有序性)比一比哪一小组听得最认真。刚才小朋友们用几种不同的拿法解决了一个问题,不管怎样拿,我们只要使得每次的钱合起来正好是5角。
3、“想想做做”第4题:模拟购物
百姓超市里不仅含有零食,还有一些文具,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书签2角,固体胶1元,本子5角,荧光笔没标价)
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物品?
1元钱买一支铅笔,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1元钱还可以买那些物品,需要找回多少钱,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件不同的物品?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五
1、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2、认识人民币
(1)将桌面上的人民币学具拿出来,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同桌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2)全班内汇报,能认出你们信封里的人民币吗?那老师抽几张人民币给你们认认怎么样?先把你们桌上的卡片收拾一下(课件出示1元纸币)
生1:一元
师:咦,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
生1:人民币的中间有数字“1”。
生2:数字“1”的下面还有写“壹圆”
师:这个是大写的汉字“壹”,当然还有“贰伍拾”。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这个又是多少钱呢?(课件再分别出示硬币1元)
师:看仔细了,这里还有一枚1元硬币(课件出示1角的硬币)
生反驳(比较1元和1角的硬币)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随后出示5角硬币纸币
1分2分5分最后这三个硬币,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以前,用这3个硬币可以买糖吃,现在连最便宜的1颗糖都买不到了。
3、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能把你们桌上的人民币学具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生讨论)
生1: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出示课件)
师:太厉害了,谁听清楚他的分类方法了?(让学生重复说,并板书)
师:其实啊,元、角、分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单位)
几元的单位是…几角的单位是…几分的单位是…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生2: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出示课件)
师:真棒,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4、发现国徽,爱护人民币
生:国徽
生:不能随意损坏它,不乱涂乱画或折叠
蓝猫有个小建议给大家:我们可以把家长给我们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存银行等。我们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蓝猫给同学们提了个好建议,但是最近文具店遇到一个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想把这些钱换成1角的硬币。
2角钱纸币换成1角钱硬币,可以换几枚?谁愿意跟它换?
他还想用5角钱换1角钱硬币?1元钱呢(请3个同学换)
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如果你想买蓝猫文具店里的1支1元钱的铅笔,你准备怎么付?
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8张1角和1张2角。
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钱,付的总数合起来是10角,也就是1元。
(2)1元=10角,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角=()分,反过来,10分也等于()角
(三)巩固运用,拓展问题
做一做1
做一做2
做一做1:可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来,然后合起来。
(四)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六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七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八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东西、出去游玩等,经常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一定地了解。但是,可以说大部分的幼儿都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人民币,设计了此次活动。此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获得使用人民币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第一个就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第二个就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总结,对人民币的面值(5元和1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运用了7的组成,学到了新的知识,知道组成“7元人民币”有两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介绍记录表并举例:这是什么?(文具的标记)这又是什么标记?(人民币的标记)。比如你想买一块橡皮,就在这儿画上什么?(橡皮的标记)那价钱应该写在哪里?(人民币标记下面)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幼儿用真实的人民币,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表,愉快地进行购物!在一一对应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获得了运用人民币的真实体验。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人民币的用途有很多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就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借助课件这一多媒体工具,让幼儿对人民币的其他用途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激起幼儿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关注人民币。
在这个活动中,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在购物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让幼儿在亲身购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二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认识5元和1元这两种面值人民币时,并没有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为幼儿创造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它蕴涵在“取出7元人民币”这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在“购物”这个环节上,先让幼儿自己设计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进行购物!制作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里面包含了7的加法,甚至是连加。通过自己根据需要设计、同伴介绍、调整计划表、帮助同伴等形式,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在最后的购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不仅使用了真的人民币,还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在进超市购物时还为幼儿准备了购物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计划地购物,感受到了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九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本买笔都用它。”
二、故事导入。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小猪、小羊、小兔、小狗在过生日呢,我们一起去祝福他们吧。(一起拍手唱生日歌。)。
师:唱完了生日歌,每个小动物都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听一听。
(小狗说:
师:怎样帮小动物实现愿望呢?――(用钱买)。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钱?(生自由答)。
师小结:钱的作用可真大,谁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
三、新课。
1、大屏幕出示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呀?谁愿意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怎么认出是一元的?)。
师介绍:“壹”是大写的“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现在通常写成“元”(板书)。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一元纸币上你还认识什么?(毛主席头像、国徽等)。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咱们再一起看一元人民币的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这样少数民族的人使用起来会很方便。再看正面还有盲文,盲人朋友只要摸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再看国徽,它是伟大祖国的标志,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也要爱护人民币。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不乱花钱、不在签上乱涂乱画等)。
在你的盒子里找到一元钱,把它举起来。(有硬币、有纸币)。
师问:“这两个一元有什么不同呢?”
认识硬币(简单介绍)。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认识旧版)。
(三)认识角币。
1、师设疑:小朋友们快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大屏幕出示1角)。
这不是数字“1”吗,怎么会不是1元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1元和1角虽然都有1,可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老师随便指,你能说出来嘛?
2、圈出分币,认识单位“分”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真不错!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 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 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 多媒体展示交流
3) 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 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 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 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 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 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 小组活动
3)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 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 小结
1、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板书:
认识人民币
1 元
2 角
1元=10角
5 分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意图篇十三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 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导入 部分,直接引入,通过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换钱游戏,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关系。最后通过鸭鸭的卖商品,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二、 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 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一是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而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6页~4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学生爱护进行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难点 :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鸭鸭图、人民币贴图、实物贴图:1分、2分、5分、1角、2角、五角、1元硬币等。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分币若干。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1、 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亲自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并不多,课前学生向家长或到社会上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 新课。)。
设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吗?(根据学生的叙述贴出人民币贴图。)。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并用钱展示一下。
2、 分类(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
引导: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把钱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板书:纸币、硬币。
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就一起研究元、角、分。
二、 元、角、分的关系。
1、 角和分的关系。
(1)1分1分的数,数到10分。
问:猜一猜,10分是几角? 板书:1角=分。
(2)拿出2分。
1个2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2分2分地数,几个2分是1角?
(3)拿出5分。
1个5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如果5分5分的数,几个5分是1角?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有几个1分、2分获5分组成1角?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分组操作,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b、汇报交流。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全班找了10种不同的方法,说明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
(由于学生对角和分的关系和进率理解比较片面的,所以安排了用“5分、2分、1分各若干个组成10分”这个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更深刻体会1角=10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元和角的关系。
(抓住元与角、角与分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出示投影片做练习:
1元可以换个1角。 1元可以换个2角。
1元可以换个5角。 100元可以换个10元。
5元可以换个1元。
指导练习。(投影片)。
3角=分 2元=角。
7角=分 1元=分。
三、 实际应用。
1、 购物活动。
顾客每次买两种商品,应付多少钱?
学生根据选购的商品,说出应付的钱数。
(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自己搭配选择,不仅进行了知识方面的练习,培养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2、 想一想:
买一瓶矿泉水要1元4角,如果给售货员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五、互相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觉自己怎样?别人怎样?请分组完成评价表。
六、板书设计 :
元、角、分。
纸币 硬币 1元=角 1角=分。
教学反思。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新教材特点,渗透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导入 新课,通过学生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二是通过鸭鸭买商品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小组活动时,如何使小组讨论落实到实处。二是,如何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注:此篇获区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案一等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5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