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编写教案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详细设计与组织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是一些经过教师反复实践、不断改进的教案,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示。
高中语法教案篇一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高中语法教案篇二
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
高中语法教案篇三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
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高中语法教案篇四
植物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的植物一生需水量不同,一株向日葵一生耗水约30千克左右;一亩稻田,在整个生长期间耗水大约30万千克左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如小麦一生的需水量曲线图)。这些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去获取最高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高中语法教案篇五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语法是一门语言的使用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语法是基础,而且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更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把英语语法的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英语的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那么,高中教师怎样教授语法知识呢?我们不防就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一下对比,传统的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把语法规律按照一定摸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讲授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时,首先把语法规则板书:
一、什么是虚拟语气。
二、由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中,从句谓语用过去时,be动词用were,主句谓语用would(could,should,might)do。随后,教师分别举了几个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演绎的教学方法受到批判的因素是:
1、教师“不累”。即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几乎少动脑筋。教学方式比较守旧和僵化。
2、学生“机械”。即学生被动而机械地接受语法知识死记条条框框。这和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和年龄特征是格格不入的。
3、课堂“死水一潭”。因为演绎法以教师的说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关系,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与演绎法相对的是归纳法。归纳法与演绎法全然不同,即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同是在讲授虚拟语气,首先教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iwereabird,iwouldflyinthesky.(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在天空中飞翔。)“此时学生好生奇怪:主语是i,be动词却用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了: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随后老师进行解释:这就是虚拟语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谓语动词的变化。教师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于是学生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归纳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归纳法使教师不得不大大增加自己的知识,而且进行充分的备课。“备课”甚至可以认为是“想课”。思考怎样教好1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花时间和精力过程。一个聪明睿智的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备课上。
在注意语法导入的同时,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英语语法也是更加重要的。结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要成功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做到以下七点:
1、提醒学生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一种有效的接受知识的手段。是一种让学生把瞬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一种方法。在导入一个新语法之前,把预习当作让学生必做的家庭作业。
2、注意传授语法知识的量度。例如在传授“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时,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全部让学生融会贯通,“填满”为止。在第一课时,教师只需讲定语从句的概念、结构、以及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关系副词where,when,why至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具体用法和特殊用法,可在下几节课中去讲解。
3、注意反复。讲完一个语法知识点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
4、在语法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这体现在作业和测验的设计上。学生掌握什么,教师就让他们做这方面的作业。学生会什么,教师就测验什么。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感,当然他们就对这种语法现象充满自信,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意学生的异体性。“异体性”即个体差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传授方法和指导方法。练习难易要适当,要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
6、注意提问时的辅助与提示。无论是在提问,练习或是表演当中,教师都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连续正确地把内容表达出来。而不是去中止或是打断或是过早评判学生是否具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能力。
7、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们应明白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后把刚学过的语法应用到交谈中去。在练习当中巧设问题情境,避免学生机械练习,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达到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必须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高中语法教学上才会找到新的出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深信:只要每位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多动脑筋,大胆创新,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高中语法教案篇六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高中语法教案篇七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
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黏滞阻力为.在室温下pa·s.已知血浆的密度,红血球的密度.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高中语法教案篇八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问题导入:
(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伴唱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语法教案篇九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
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
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1)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
(2)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
根毛区的细胞吸收水分以后,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利用。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一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二
说明:
(1)标*号的项目,七级要求理解,8级要求掌握。
(2)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
(3)一般将来时。
(4)过去将来时。
(5)现在进行时。
(6)过去进行时。
(7)将来进行时*。
(8)现在完成时。
(9)过去完成时*。
(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形式。
(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3)转化法。
(4)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
(3)表语。
(4)宾语。
(5)定语。
(6)状语。
(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4)主语从句*。
(5)同位语从句*。
(6)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三
写生活的影响:增添趣味的,不便的,因此改期的,漏水的,积水阻碍交通的。
写自己的习惯:在雨中漫步,在屋子里看书、发呆、听雨声。
写雨中具体的感觉:湿滑的、黏腻的、清凉的、畅快的,脚下的,头发,衣服,肌肤的,鼻子闻的,耳里不断的(滴答,淅沥,轰隆)。
雨的美感是屋檐下相逢共撑一把伞,一屋子共聚,是感怀伤逝,是离别的踟蹰,是噙泪相思?雨在诗词文学里有太多意涵,找出贴近自己心情的相濡以“墨”。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四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
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谓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即学习策略问题。
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五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语法教案篇十六
(一)引入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观察图表,归纳。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五)练习
(六)总结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1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