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22:39:30
2022年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4篇)
时间:2022-12-26 22:39:30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篇一

1、加大技术服务

省农机局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生产作业现场,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民机手做好机具保养、维修服务和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技术指导培训300余次,检修各类农机具近30万台套。

2、加强供应保障

省农机局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帮助和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春耕生产机具,积极组织协调春耕备播机具零配件和柴油的供应,开展送货下乡活动,及时满足机手所需供应。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做到机具随到随修,配件供应齐全,确保春耕农机生产的顺利进行。预计将有近100万台套农机具投入到春耕备耕中。

3、开展农机打假

省农机局积极组织开展“3•15”农机打假活动,打击制售假劣农机、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保护广大农民机手利益。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该市农机经销、维修企业经销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技术人员主动开展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工作,保障农机生产顺利进行。

4、强化安全监管

省农机局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场院,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和乡村道路安全检查,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利用乡镇安全宣传日和赶集日,向农民群众普及农机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确保春耕生产期间不发生农机安全事故。目前全省共组织安全检查500余次。

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篇二

人勤春来早。2月4日,记者了解到,当前湖北春耕备耕农资储备充足,价格稳中趋降。春季田管,尤其是小麦病虫害防治需加强关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工作的重头戏。当日,湖北省农业厅就全省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进行部署。

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介绍,当前湖北省小麦苗情两极分化,油菜苗情长势偏弱。鄂北主产区的小麦抢在雨前播种,墒情充足,苗情好于上年;鄂中南的部分稻茬麦、稻茬油菜受前茬作物因灾收获期推迟、播期连阴雨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田间湿度大,苗情不如上年,部分田块出现渍害、病害、草害。

据近期监测调查,今年全省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早、中心病团多、发生蔓延快,发生范围为历年同期最广,发病中心为历年同期最多,对小麦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戴贵洲提醒,各地特别是江汉平原一定要高度重视,组织技术人员带药侦察、点片挑治、见点打片,严控发病中心,严防发展流行。

他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制定完善技术方案,坚决打好春季田管生产攻坚战。

春耕备耕方面,根据农情调查分析,20xx年预计全省春播水稻、玉米种植面积稳定,棉花面积继续调减。全省除部分两系杂交早稻品种种子供应偏紧外,其他春播作物种子质优、量足。农药、化肥需求总量略有下降,市场供应充足。农资价格总体稳中趋降,有利于农民群众开展春耕备耕。

“春耕春播是全年结构调整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一招主动、全年主动。”戴贵洲说,今年,全省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要积极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计划,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其次要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产业布局。以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导向,结合本地资源、产业、市场等优势,全方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各地还应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做文章,主动加强涉农资金统筹与农业产业扶贫的对接工作,将有限的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用到位。

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篇三

春回大地,农事繁忙。目前,我省(河北省)小麦处于返青—起身期,春管春播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从相关部门获悉,我省各地抢前抓早,强化措施,争取麦田管理和春播备耕主动权,春耕生产开局良好,调结构转方式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

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趋向精细化

隆尧县南汪店村村民武军祥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春,他经营的1680亩小麦长势良好,这两天技术人员测了一下,部分地块有些缺墒,于是,武军祥便打开田里的水肥一体化微喷灌设施,麦苗施肥浇水一次完成。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我省正在推广的一项节本增效集成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每亩节水50-100立方米,每亩增加有效种植面积60-70平方米,可以按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同步施肥浇水,提高水肥利用率,小麦亩增产200斤,很受农民欢迎。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是颠覆了传统的耕作方式。

宁晋县北楼下村渤海粮仓建设工程小麦基地,省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安装了智能测墒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可以对大田里小麦长势、墒情、病虫害发生等情况一目了然,通过远程控制实现自动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

今年春播,我省机械化播种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先进技术普及率95%左右。先进集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向精细化迈进。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集约化步伐加快

当下,赵县光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为2500多亩土地进行机械化喷药锄草。“这两千多亩地是从三个村子流转来的,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好,土地流转有了种植规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到了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目前,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400余家,12万亩麦田连片管理,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涉及农民万余户,农民每年可增收2500万元。

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流转等多种方式,进行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预计今年我省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8000万亩次以上,粮食作物主产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3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日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步伐。

截至目前,我省家庭农场发展到2.9万个,农民合作社达到7.9万家。

农民种粮意愿不断增强,春播粮食作物稳中有增

省小麦专家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麦田基础好、墒情好、苗情好,一二类苗占91.5%,高于常年,是历史上较好的年份之一。省农业厅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我省春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

同时,备受农民关注的农资形势呈现量足、价稳、到位率高的特征,化肥、农药、农膜供应能满足春耕需求。“受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下降影响,2月份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同比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省农业厅副厅长李永山说。

但是,春耕生产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小麦苗情不平衡、春季田管任务重。少数麦田群体过大,存在后期倒伏风险,倒伏几率增加。由于去年秋季播种以来,我省大部麦区比常年降雨偏少2-8成,未浇过水的麦田旱情显现。此外,暖冬气候使病虫草越冬基数增大,病虫草害威胁小麦生产。另外,有1000多万亩春播白地缺墒,给春播造成一定困难。

为此,农业部门制定下发了《20xx年小麦春季技术管理建议》,并派出专家组指导春耕春管工作。水利部门加快老化机井、泵站修复改造,检修维护灌溉设施,科学调度水源,增强春灌保障能力。

省春耕备耕工作简报怎么写篇四

在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数百亩连片的农田里,一台台耕田机正抓紧翻耕,为播种早稻做准备。但种粮大户卢方兴这时却无暇顾及这里的翻耕情况,正忙着在不远处的育秧室里查看育秧进度。老卢说,他今年准备了比往年更多的早稻秧苗,把去年田里欠下的“债”给补上。

卢方兴口中的“债”,可不是欠了谁家的钱,而是去年没来得及种到地里的冬粮。往年,老卢在收了晚稻以后总再会种一季小麦,可去年因为雨水太多,“影响了晚稻收割不说,就连许多小麦都没来得及种。”

“冬粮没种下去,自然要用早稻来补。”卢方兴说,现在农田流转成本可不低,不能白白地荒了这一季!“我要赶紧种上早稻,争取把损失补回来。”

在高桥镇岐阳村,种粮大户冯明亮有着不一样的打算。和卢方兴不同,去年他勉强种下了小麦,但眼下的长势不算太好。“如果把小麦翻耕掉,重新种早稻,会不会收成更好。”冯明亮就此咨询了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孙健。

“把长势不好的小麦翻耕重新播种早稻,是可行的。”孙健建议冯明亮,但最好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四月中下旬,再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要重新播种早稻。“如果每亩小麦收成预估能超过350斤,够收回种子、化肥等成本,就不建议翻耕种早稻了。”

其实,不单卢方兴这一处,我省不少地区去年冬季粮食生产都受到了阴雨天气的影响。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说,按照省里“冬季不足春季补”、“春粮不足早稻补”的思路,各地农业部门都在鼓励农户抓紧开展粮食生产工作。

一大早,姜山镇狮山公园广场,春耕生产现场会的农机展示区里好不热闹。农户们对展示的各类农机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有的登上驾驶台体验,有的忙着咨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这台农机不错,能省不少人工!”有着20xx多亩稻田的种粮大户车友兴绕着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转了一圈又一圈,煞是喜欢。可一打听才知道,这台农机要价10多万元呢!车友兴觉得有些贵,不免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一起前来看展的同村农户许邦杰在一旁做起了参谋。“老车啊,我觉得你还是该买一台!”他说,“有了它,你自己能省下几十个人的劳力不说,还能把设备租给我赚一笔服务费,一举多得。”

“机器换人”已成了鄞州农业的新风尚。不单大户忙着添置农机,中小农户也能享受社会化农机服务。在鄞州创宁粮机合作社,28台每台每次能烘干10吨稻谷的烘干机一字排开,场景煞是壮观。农户徐夫根告诉记者,去年雨水多,收割起来的晚稻很潮湿,多亏这里帮他们烘干,才避免稻谷出现霉变。

“这还不是我们鄞州最大的集中烘干点,另一处更大,一天能烘干粮食1000吨。”鄞州区农林局局长杨国财告诉记者,鄞州现在的日稻谷烘干能力已经达到3000吨,按目前当地的粮食生产规模,基本上不用担心稻谷收获后的烘干问题。

“这个水稻品种产量高,效益好,大家都来试试!”在姜山镇成人学校3楼,宁波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蔡克峰用最简单的开场白开始了一堂杂交水稻推广课。“今天我重点要推荐的就是新品种杂交稻‘甬优1540’。”蔡克峰挥舞着手中的几袋稻米种子样品说,这个品种产量高,抗性强,不易产生病害,而且米质也更好。“更重要的是,这是早熟品种,有利于大家安排茬口进行轮作。”

在满满一教室农户中,种粮大户许跃进听得格外认真,全因他已经尝过了新品种的甜头。几年前,老许听了农技专家的推荐,种了新品种杂交水稻“甬优12”,有了最高900多公斤的亩产。许跃进说,多亏那个新品种,他每亩才能多赚200元。“这次的新品种也是‘甬优’系列,我也想带回去,先种几十亩试试。”

课程结束后,一些农户聚到了鄞州惠多利植保专业合作社,围在一起,参观学习一项集中育供秧的新技术。厂房的中央,只见一条流水线机械正忙碌地运转着,加土、播种、洒水、整形,一气呵成就播好了一盘盘的谷种。流水线的末端,工人们将育秧盘一摞摞地叠起,然后由叉车送入恒温育秧室。这高效的流程让农户们啧啧称奇。

合作社负责人冯幸峰说,今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这种立体式育秧技术,是省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根据在诸暨反复试验的结果建设的这条流水线。通过这项技术,谷种在恒温育秧室里进行催芽,两个昼夜就可以移栽到大棚里,不但效率更高,出芽率也更高,能为农民节省用种量。

“这项技术只是我们在全省创新和推广农业服务的一个小样本。”省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开展,粮油专家们也忙碌起来,到田间地头将这些种粮良法传授给农户,助农增产增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240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