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内容。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以及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一
2、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只小鸟》一课,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3、生齐读课题。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二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按照指定意思为课文划分层次。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习为课文划分层次。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自制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三
本篇课文《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五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的作者是冰心。文中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大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了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叫声。文章批评了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四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后记: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重视积累,但是学生读书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存在,这可能是我班学生底子较薄造成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重视备学生。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五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2、初步练习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继续学习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
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剪纸鸟。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鸟什么事?
师:大家翻开书自己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联系有关语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生:读书。
师:从哪些词感觉到快乐?(啁啾…)你们能把他们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师: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咱们怀着美好的心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师: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师:默读5、6段,读到自己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投影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孩子?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爱护鸟类的行为?
师: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孩子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六
《蜜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七
〖案例〗:
我提起笔又一次满怀希翼地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准备批改人教版三下《荷花》这一课的作业,看着第一本批改的作业孩子完成的认一认,写一写、读一读,写一写字迹工整匀称,整洁漂亮,心头不禁涌起一丝丝喜悦之情。再看主观题,照样子,写句子、想象天地也是完成得一丝不苟,答案五彩纷呈,心里不免更加窃喜,唰,唰一个个红钩钩在我手下欢快地滑动,犹如一朵朵娇艳欲滴的山茶花在春风里欣然怒放。当改拓展题时,我的笔凝重了,久久难以在这一道题上钩出一道漂亮而醒目的弧线。这是一道小练笔,学习小伙伴亲切的提醒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这孩子是这样写的: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树上的桃花挨挨挤挤的,粉红色的花瓣非常美丽,小蜜蜂在翩翩起舞。说她写得不认真吧,不是的,她根据题目要求一板三眼地仿写了;你说写得不够优美吧,可她也用了好词语挨挨挤挤、翩翩起舞呀。可为什么心头难以肯定她的练笔呢?究其原因,这位学生只是刻板、机械地挪用了课文中的词句而加以拼凑,缺少的是自己的眼睛、体验、感悟,因此会如此生硬缺乏灵气。那其他的呢?我迅速地翻开十几本作业本,迫不及待地查阅,固不出我所料,态度认真的小练笔跟这位认真作业的孩子如出一辙,不认真的胡乱编几句来应付老师,且字迹模糊不清。就连平时写话优美灵动的潘家悦,也是三言两语来打发。
我放弃了批改,掩上作业本陷入了深思:这是怎么回事,大概孩子们眼中无花吧,即使眼中有花也是匆匆一瞥,熟视无睹,没有悉心留意身边的春花是如何的灿烂芬芳,所以拼凑几句或写个了了几句来打发作业,应付老师。这也难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来为孩子们寻找粮食吧。
下午第一节刚好是语文课,我急匆匆地冲进教室,把一本本作业本发下来,大声说:这一次的写花小练笔统统不过关,没有写出花的美丽和迷人,也没有表达出喜爱之情,都重写吧!孩子们接过自己的本子,小声地嘀咕:那该怎么写呢?我打开了电脑上梅花的图片:瞧,梅花多美呀!我们全改写梅花吧。本来孩子们都像霜打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一看到屏幕上展示的多姿多彩的梅花,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啊!哇塞,多美呀,赞叹声充满了整个课堂,黑亮的眸子闪烁着。有胆大的还高声叫:老师,那一幅红艳艳的梅花开得特热闹,放大些。不,我想看雪一样洁白的梅花。我兴奋起来,不禁为自己突然寻到的习作材料暗暗喝彩:孩子们如此赞美梅花,迷恋梅花,还怕他们不情动而辞发,写不出锦绣片段吗?我抓住时机招呼说:快写吧,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我以为全班的孩子都会奋笔疾书,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几个蹙眉下笔,其他的孩子有的左顾右盼:写什么,怎么写?有的趴在桌上,脸上的兴奋之情荡然无存。咦,有米还不下炊?奥,是不知如何下炊也!我马上点拨:孩子们,《荷花》这一课又如何写出荷花的美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写了全开的、半开的、打花骨朵的荷花。
还写了全开的、半开的、打花骨朵的荷花不同的模样。
用露写出了小莲蓬的可爱。
饱胀这个词语使我好象看到了那花骨朵像快要生娃娃的妈妈。
叶圣陶爷爷还写了荷花姿势的美,从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我好象看到荷花千姿百态,引人注目。
还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
你们真会学习!写梅花时咱们也要写颜色、模样、姿态,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成功了。看,这是全开的梅花,露出了花蕊。这是半开的,这是花骨朵。在春风吹拂下,一树梅花随风摇曳,多美呀!我顿了顿又微笑着点拨说,用上好词佳句,才美啊。
孩子们开始落笔了。不大会儿,拿给我看,真让我啼笑皆非,摇头叹息。这些孩子,真是孺子可教也:
清早,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我赶紧向梅花林跑去。梅花挨挨挤挤地开满了枝头,有的展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么多的梅花,一朵有一朵的模样,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展开了,露出粉红色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看着这么美的梅花,我仿佛也变成一朵梅花了。
冬天别的花都落了,只有坚强的梅花挨挨挤挤的,有的半开,有的全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全展开的露出了淡黄色的花蕊,引来了几只小蜜蜂在翩翩起舞。
在仔细观察,品味之后,孩子头脑中的阅读积累被激活:
远看梅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半开的好象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把自己娇美的脸庞全露出来。
这一树的梅花欣然怒放,好象要和其他的花比美。
花骨朵象成熟的桃子,饱胀得快要破裂了。
梅花穿着洁白的公主裙,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摆动,真像一位芭蕾舞演员,在跳优美的舞蹈。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实在太迷人。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正在翩翩起舞呢!
孩子们妙语连珠,,我见时机成熟:写吧,会说就会写,说得精彩写得也精彩。
突然,活泼的童怡静站起来:老师,我要写自己想写的花,可以吗?我心头一颤:你想写什么?桃花。我家的后面一棵桃花开了,是粉红色,放学后,我都去看蜜蜂采花粉。她大声说。
你能写出桃花的美吗?
能,那好吧,你写桃花。
这一答应,教室里又雀跃起来了。
老师,我要写茶花,行么?
老师,我要写迎春花,好吗?
老师,我要写苜蓿花。田野里的苜蓿花早开了,我还在上面翻过跟头呢!
我显得有点尴尬,为自己简单的想当然而懊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啊。
教室里再次寂静下来,偶尔听见的是笔尖摩擦草稿纸沙沙的响声。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我让他们上来朗读自己的心灵妙语:
春天来了,茶花在春姑娘的呼唤下,展开了美丽的花瓣。中间有一朵大大的茶花似乎是一位大公主,旁边的花好似一位位小丫头。一阵微风吹来,小丫头围着公主跳舞,我站在茶树下,我也好象是一朵小茶花,跟这些小丫头一起跳舞。
田野里紫色的苜蓿花开了一大片,把大地妈妈打扮的多漂亮啊!小朋友们有的在采摘苜蓿花编花环套在头上,真像一位美丽的花仙子;有的扑进大地妈妈的怀抱,在她怀里打滚、翻跟头,哈哈真好玩!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喇叭我们校园的墙角下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嫩黄的花朵真像一支支小喇叭在广播:春来了,春来了,小朋友,快来欣赏美丽的春色吧!
我最喜欢桃花,因为桃花是春天的天使呀!你们看,粉红色的花瓣像羞红了脸的小姑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人说红一般表示喜事或好运,那喜欢桃花就会给我带来好运气。
一堂语文课在孩子们的高声朗读中结束了,但我要写自己想写的这句话已深深地烙在心中。感谢这为女同学肺腑之言,使我如醍醐灌顶。我把这句不是出自教育家之口但能揭示教育真谛的话写在办公室的墙报上,让我,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思考着这句话,让今后的课堂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绿色的课堂。
〔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习作应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他们用自己纯真的童心感受着这多姿多彩的世界。老师应该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瞎编,不说假话。让学生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享受我手写我口的快乐,产生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愿望。
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给予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的权利,是让学生书写真情实感。所以习作时既可以写想象中的事,也可以写实,不用过分要求华丽的辞藻,只注重情感的真实。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分析和反思〕:
这是一堂普通的作业讲评课。却是一波三折,最后庆幸峰回路转。学生们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习作过程。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八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文中的一只小鸟给大家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2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的小鸟。
2、交流汇报
这是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快乐的、幸福的、爱唱歌、歌声动听的、爱欣赏风景的小鸟。
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3、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再加上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这是一副多么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啊!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齐读课文1、2自然段。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九
小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写字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六课《小摄影师》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
指名说。
2、因为孩子的一时贪玩,让这么可爱无辜的小生命受到了伤害,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点生汇报。
师:小孩的爱是自私的,爱的方式不对,爱它就让它更加自由,爱它就应该让它更加快乐,爱它就让它更加美丽,爱不是占有。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不认真的听课,不专心,常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后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后来看了一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老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这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自信让孩子一定愿意听自己的课。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就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乐于学习。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最大,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会预习。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只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内容,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老师互动交流,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当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时,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1、学会本单元的33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别、调、觉理解53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会当、每当就、一就写一句话。
2、仿效因果关系的句式练习写话;能按谁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的句式写句子。
3、知道写日记的意义、内容和一般格式,初步学会写日记。
4、能正确朗读课文。
5、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善于观察、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意思。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理清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
4、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培养热心帮助别人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掌握14个词语。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
3、初步弄清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雷锋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最大快乐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21个生字。
3、懂得写日记的格式,初步学会阅读日记的方法。
4、能按谁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雷锋。
自读课文,学习日记格式。
1、自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已知道哪些是关于日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行中间写几月几日和星期几;所记内容(一天中所做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人称(我);记上时间和天气,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二)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去想,也可自由发挥)。
2、交流反馈: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字词上的。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读课文段落或句子,矫正生字新词的发音。如:多音字奔、扫,可选读第二段落和第三段落。
在这里解决读音和字形。
(三)三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提出问题,分层解决。
1)、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写的是哪一天的事,这一天雷锋主要做了些什么事?
要求用谁,在哪一天,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的句式介绍。
如: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
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的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大年初一,雷锋到抚顺车站先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然后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四)复习巩固。
1、读生词。
2、完成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读日记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初步弄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
(一)回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用句式说:雷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
2)谈话: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锋在大年初一做了许多好事,再读,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本领去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作业。
:这一段共有()句话,是按()顺序写的。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想象雷锋当时的心情吗?老太太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对重要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如:本段主要讲什么?雷锋是怎样想的?
理解雷锋的两句话: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义务是什么意思?雷锋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同学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雷锋感到最幸福的是()。
第五题。
4、读最后一句话,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雷锋是一个()的人。
(四)作业。
:1、完成作业。
本2、4、5题。
2抄写雷锋思想的两句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写日记的意义,掌握阅读日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复习入文,阅读日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习1、2两段。
1)自读1、2自然段:自己提出问题,学况交流。
说说1、2段的意思。
一段重点指导总分总句式。
雷锋觉得没做的事可能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雷锋心里想的话。读读这几句话,根据下文,可见雷锋此时已决定了什么?
用雷锋的口气接着往下说:这时候也正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节,这些部门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探家走亲戚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
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跟雷锋到火车站做好事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
3、1)从这篇日记中,你知道了什么?2)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作业。
本第三题。
[
]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指导目标:
1、通过导读,让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享受读书的快乐。
2、激发学生对新书《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指导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阅读兴趣
导入:孩子们,你想象过这样一所学校吗,两棵小树长成的活的门,几辆电车就是自己的教室,更奇特的是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下午还可以去公园散步,运动会上的项目都是学生们自己设定的,暑假里老师还会带学生去海边洗温泉!是啊,看着同学们瞪大的眼睛,一定非常惊讶和羡慕吧!下面就让我们到这所特别的学校“巴学园”里去和那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儿做个朋友吧!(出示书的封面)!
二、出示书名,了解作者
1、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的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名。
2、读了书名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在日本,窗边族,指的是那些被人们冷落了的孩子。他们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
作者: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xx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个人。 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三、看封面,认识主人公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本书的主人公吧,这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豆豆(出示封面主人公的图)
2、有同学看过这本书吗?那么请你说说小豆豆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子呢?或者:看图片,你觉得小豆豆是个怎么样的小姑娘?(指名回答)
4、她就是作者黑柳彻子。(对照图)了解了这些有什么想法?
6、读了这句话有话要说吗?
四、分享经典情节,激发读书热情
1、小林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17页《校长先生》这个故事。
3、那么小豆豆的心里对这位校长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4、师:天真无邪的`豆豆曾经因为自己的举动而遭受到其他老师和小朋友的另眼相待,可是在小林校长这里,她感到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真为小豆豆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感到高兴。
五、看目录,了解大概内容。
1、刚才我们看了这本书的封面和扉页,(拿书)知道了一些知识,孩子们,你们以后如果有了一本新书,也要好好看看封面哦,这样你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一起翻阅书的回目录):
3、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目录给我们提示了好多信息,比如:故事的大概内容啊,故事还涉及到哪些人物啊等等,所以我们以后读书不要忽略了目录哦。
4、好,下面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翻到你最想看的那个故事,好好的过把瘾。
5、学生读书,出示提示:我看了《__________》这个故事,觉得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先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再汇报给大家听。
五、设置悬念,激起读书兴趣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交流到这里了。
2、有看过这本书的孩子还想再看一遍的吗?能不能说说理由?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指导过程:
一、 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瑰宝,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都安排成语。今天教学成语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我发现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就注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回忆《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想象香港的繁华、热闹、美丽,这几个成语正好描写的都是城市繁华的,这样孩子理解时,我们就不知不觉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
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今天的8个成语正好分成4组,各组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常被人们连用。教学时我就把握住了这种关系,让学生大体理解一行两个成语的意思,读时也让他们一行一行地读,背诵时记住一行中的第一个成语,学生也发现了这种关系,理解背诵都很容易。
总之这节课上,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10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