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的依据和指导。编写教案应该符合教学设计的原则,如明确目标、因材施教、激发兴趣、重视巩固等。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教学。一份好的教案应该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要素,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我们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范文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一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活动过程: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
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二
《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情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的儿童故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线索,描绘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国尽忠却惨遭陷害而伤心投江,人们借划龙舟、投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保护自己敬爱的英雄。故事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活动中通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的崇敬之情。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
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1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2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3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
(4)讲述故事第4段提问: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样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们?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和急于寻找屈原的焦急。
(5)讲述故事第4段提问:人们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们?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悲壮经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4.播放人民代表大会视频,激发幼儿学好本领张大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
小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将人们的好建议通过大会反映给国家领导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吃好吃的粽子,而且会在江上举办好看的`龙舟比赛。
楚国的人民都很喜欢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经常向国君提出好的建议,可是,一些谗臣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联合起来要把屈原赶走,他们还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别听屈原的,他说的不对。”楚王信以为真,居然将屈原流放到了遥远而荒凉的地方,由于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没过多久,楚国就被敌国吞并了。
听说自己的祖国灭亡了,屈原非常地伤心。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来到了汨罗江边,他跳入了滚滚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屈原的仆人听说他跳江了,赶紧沿着江边寻找他的尸体。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呜呜呜……”仆人着急得大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听到声音,赶紧划着船儿围了过来,“你为什么哭啊?”仆人说:“我家先生跳江自杀了,我一个人,力量微小,连他的尸体也捞不上来。”百姓们听说敬爱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着急,“没关系,我们帮你一起找。”于是百姓们纷纷划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驶去,可是,他们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有位渔夫提议说:“屈原先生是个好人哪,咱们不能让他饿着。”于是,他将随身携带的饭团扔进了江中,饭团丢到水里,很快就被鱼虾吃掉了。“这该怎么办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们以后用苇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再丢到水里,这样鱼虾就吃不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从此以后,他们就用苇叶包着饭团,再用彩线缠上,渐渐的就演变成了粽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以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来祭奠他,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端午节。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三
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
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五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上课结束。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六
端午临近,怎么给孩子上一课关于端午的课程呢?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七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经验准备: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八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划龙舟教案(附教学反思)。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学习按节奏看龙舟、划龙舟等动作。
2、通过用情节(看龙舟、划龙舟、赛龙舟)来帮助幼儿记忆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体验划龙舟时相互配合的快乐。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2、船桨、船号标记、标记花各人手一份。
3、音乐、ppt。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学习按节奏看龙舟、划龙舟等动作。
活动难点:在双行队列舞蹈中学会相互合作和记忆相应的动作。
1、进入场地,幼儿按四组排好队。
2、出示ppt图片,师:“划龙舟比赛就要开始啦!瞧!他们在干什么?”(吹喇叭、打鼓)。
3、感受音乐旋律,学习“看龙舟”动作。
(1)鼓励幼儿按自己意愿创编吹喇叭、打鼓动作。
(2)教师将幼儿编的动作与教师编的动作串起来,随音乐与幼儿共同表演。
1、幼儿学习按节奏上龙舟、拿船桨。
2、幼儿创编在单行龙舟时所使用的划龙舟方式。
3、教师指导动作要领:船桨向前时身体前倾、手臂伸直、脸朝前;船桨向后时身体后仰、船桨靠胸、脸朝前,引导幼儿按节奏动作和用欢快的表情表现出来。
4、随音乐做看龙舟、划龙舟动作。
1、师:“刚才四艘龙舟都划得不错,都可以去参加龙舟了!可是龙舟大赛有一个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由单行龙舟走成双行龙舟。
3、出示ppt,引导幼儿学习侧面划桨动作。
(1)幼儿模仿学做动作,教师指导:在标记花的一侧,下上、往下拉。
(2)随音乐反复两次做赛龙舟的动作,引导幼儿按节奏喊口号感受热闹的气氛。
1、邀请老师扮演观众,分组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
2、进行赛后颁奖,体验成功的喜悦。
《划龙舟》音乐节奏鲜明,歌词简单易懂,音乐表现方式以四分音符节奏为主,为孩子广泛熟悉,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划船的动作。使之与具有情境的“赛龙舟”游戏相结合,通过视、听、想、动多方面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体验民间活动,以此促进幼儿节奏、认知、想象、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使之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道德品格。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ppt、3只粽子。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
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一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赛龙舟教案(附教学反思)。
1、对民间活动有兴趣,知道龙舟赛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2、乐意尝试剪贴添画的方式表现龙舟的细节特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龙头的图像、浅蓝色纸、剪刀、固体胶、ppt、视频、放碎纸的小篮。
(意图:观察龙舟的特征,知道赛龙舟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1、ppt:看看大人们在做什么?他们划的船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哪里是船头?
2、小结:大人们划的船样子像龙,抬着头很神气的龙头,细细长长的身体,上面有鳞片装扮,龙的尾巴向上翘。
1、我们也来玩玩赛龙舟的游戏。
2、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做龙舟。
(意图:有序的使用工具材料表现龙舟的特征。)。
1、龙舟我们自己做。
先用小剪刀(剪下图片上的龙头),用固体胶固定龙头的位置,用记号笔从龙头下方接住龙舟船身,让尾巴向上翘,最后添上鳞片。
2、幼儿创作。
(1)提醒幼儿按步骤剪纸、添画,完成龙舟。
(2)邀请谁坐在你的龙舟上和你一起划龙舟。
(意图: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喜爱民间活动的兴趣。)(播放音乐“龙舟夺锦”渲染气氛)。
1、用倒数计时,表示赛龙舟游戏开始。
2、幼儿布置作品在场景中,最快的幼儿就是龙舟赛第一名的胜利者,以此类推第2、3名。
3、找一找人数最多的龙舟、数一数龙舟上划船的人数。
整个活动,教师通过视频的导入、师生讲解演示、幼儿自我创作到最后作品的成功展示,时时体现出对幼儿进行的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达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习俗活动的意义,还获得了多种经验的积累,如学会有序的使用多种工具的经验、用画剪结合的方式表现作品的经验等等。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二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上课结束。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三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五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三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四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五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 介绍屈原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 .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 .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 .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 ,疫病增多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 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g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邪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h挂钟馗像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灾避难。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j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 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板书设计:
2 过传统节日?——端午节
纪念屈原---爱国
包粽子 赛龙舟 挂香包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六
端午节快到了,怎么让小朋友们过上一个快乐的端午呢?下面就跟随百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2017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七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讲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指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emailprotected]@[emailprotected](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八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篇十九
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为大家分享相关的端午节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1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