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8:45:04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9篇)
时间:2022-12-25 18:45:0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一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

建设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司城落座在恩施市城区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占地面积300余亩,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禀君庙、土司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土司城墙(含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索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在游览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历史以及历史上曾在恩施实行达450余年之久的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候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1736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恩施土司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集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落吧。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于恩施市城区西北,占地面积⒛余公顷,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庙、土司校场、九进堂、土司城墙、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及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人现在叫“清江”(古称“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到达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人国。

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邻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宋代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土家族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3代,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人中央王朝户籍。

土司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土司管辖范围包括恩施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土司校场

这是土司爵爷点练兵丁的场所。梅花桩是用于士兵练习步法和迷踪术的地方。石杠是士兵练习气力的工具,石杠训练,与现在的举重运动类似。人物雕像上展示的是土司头领及亲将英勇善战的杰出代表。左侧是一代名将容美土司田世爵,右侧是“土家花木兰”――施南女官冉氏,旁边手执流星锤的是她的随从。

九进堂

它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宫廷,展示了鄂西南土家族“文脉”文化的无限神韵。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九进堂由333根顶梁柱、333个石柱基、333道门、90余个窗、数千个雕花门窗、上千个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三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恩施土司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集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落吧。

大家请看,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门楼极其注重外观的庄重华丽,在建筑内容上则集中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

你看,门楼前面左右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寓意土家人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右侧墙上的三幅壁画,中间的一幅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右边的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毛古斯”就是土家先民所尊的稻谷神。“民以食为天”,稻谷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稻谷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左边的一幅是两个彪形大汉,环眼突睛,虎视眈眈,像似瞄着每个过往行人,那是土家语称作“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的两尊门神,是土司城的守护神。

我们现在到了侗族风雨桥,迎面我们看到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风雨桥多建于河流渡口之处,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为“风雨桥”。过去,风雨桥多分布在恩施州的宣恩、来凤、咸丰三县。而今,随着乡乡、村村通公路,风雨凉桥已被石拱桥和水泥桥所取代,现在的风雨桥,已成为恩施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眼前的这座仿古风雨桥,虽无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却是游人歇息或休闲纳凉、聊天、摆龙门阵或恋人幽会的绝好地方。

大家请看,对面山上那座坐西朝东、气势巍峨、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就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庙宇旁沿山壁绘有一幅巨大的长卷壁画“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

对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廪君,还有一段十分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作头领,统领巴人。巴务相当头领后,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另创基业,便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途中经过叫盐阳地方,这里有位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爱慕巴务相的超凡豪雄,以身相许要与巴务相结为夫妻,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虽感女神多情,但仍觉盐阳不够广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坚持溯江而上继续前进。女神无奈,便晚上前来陪宿,早上化成飞虫与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巴务相与众巴人不辩南北、西东,寸步难行。巴务相非常焦虑恼火,断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乘女神陪宿之机割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与女神,女神就将头发系于颈项间,待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弯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顿时天开明朗。巴务相便继续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务相觉得夷城地方广阔,便留住下来,建立了巴国。巴人由此便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式转化为较先进的农耕生活。

巴务相建国图强、开疆拓土的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后化为白虎。众巴人为缅怀巴务相功德,建廪君庙立像祭祀,同时也感女神熬盐济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于廪君之侧,称巴务相为廪君,称女神为德济娘娘,春秋饷祭,四时烟火不绝。从此,廪君便成了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这里是土司校场,也称射圃,是当年土司兵丁操防习武的地方。在这里,除置有一般刀枪剑戟外,还设有赤脚攀登的苗族刀梯、箭垛(靶)、桑木弓、爬竿和练习膂力的石磨、石锁等。

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才造就土家兵丁钢打铁铸的战斗队伍。恩施容美土司曾以48人击溃桑植千余人的侵袭。也正因这“扎硬寨,打死仗”的土家兵丁,于明代嘉庆年间,由年届80余岁的土司田舜年父子率部赴浙江沿海抗击日本倭寇,土司兵所到之处,占无不克,攻无不胜,令倭寇无不闻风丧胆。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傍水而建,成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堪称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土家人喜在吊脚楼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在绿树掩映中,一楼挑出,凸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

这叫一开三间的单边吊脚楼,左边两间落在实处,右边一间悬空。左边是火房、中间为堂屋、右边即是厢房。厢房下面有柱无壁,即所谓吊脚楼了。楼上干燥,用来住人或堆放粮食。这样安排,既可避免毒蛇野兽对人伤害,楼下又可喂养牲口、安置粗重家具、堆放柴草,可谓一举多得。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四

“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勹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人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各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常喜库”和“储各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人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第九进为“惹巴楼”,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杈即“初夜杈”,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人内的禁地。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身弓耕园”。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五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以上就是为您带来的湖北恩施土司城导游词和恩施土司城解说词。

关于湖北土司城的导游词5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

建设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司城落座在恩施市城区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占地面积300余亩,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禀君庙、土司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土司城墙(含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索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在游览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历史以及历史上曾在恩施实行达450余年之久的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候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1736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六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七

纵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首先,我们看见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现在到达第一进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3门。土家崇虎虎门居中,左为死门,右为生门。门内为土王宫卫房,王府的卫兵主要有三大职责:

一是保卫王府及土司等人的安全,对前来拜见土司和办事的人验帖登记;

二是在土司迎接贵宾的时候,举行相关礼仪活动,类似现在的军队仪仗队?

三是护卫土司出巡、出访、朝贡的安全。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第三进是看台,它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正中的雕花木椅,就是土司当年常坐的地方。

第四进为“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勹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人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各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常喜库”和“储各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人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第九进为“惹巴楼”。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八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于恩施市城区西北,占地面积⒛余公顷,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风雨桥、廪君庙、土司校场、九进堂、土司城墙、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及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人现在叫“清江”(古称“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到达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人国。

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邻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或“贝京卡”。宋代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土家族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3代,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人中央王朝户籍。

土司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土司管辖范围包括恩施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土司校场

这是土司爵爷点练兵丁的场所。梅花桩是用于士兵练习步法和迷踪术的地方。石杠是士兵练习气力的工具,石杠训练,与现在的举重运动类似。人物雕像上展示的是土司头领及亲将英勇善战的杰出代表。左侧是一代名将容美土司田世爵,右侧是“土家花木兰”――施南女官冉氏,旁边手执流星锤的是她的随从。

九进堂

它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宫廷,展示了鄂西南土家族“文脉”文化的无限神韵。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有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九进堂由333根顶梁柱、333个石柱基、333道门、90余个窗、数千个雕花门窗、上千个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

纵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首先,我们看见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左侧门为“哭来门”,右侧门为“笑去门”,哭来笑去,从生到死,表达的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坚强的生命意识。现在到达第一进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3门。土家崇虎虎门居中,左为死门,右为生门。门内为土王宫卫房,王府的卫兵主要有三大职责:

一是保卫王府及土司等人的安全,对前来拜见土司和办事的人验帖登记;

二是在土司迎接贵宾的时候,举行相关礼仪活动,类似现在的军队仪仗队?

三是护卫土司出巡、出访、朝贡的安全。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第三进是看台,它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正中的雕花木椅,就是土司当年常坐的地方。

第四进为“什用殿”(土家语为土司的办公场所),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因此是土司王城的中心。殿堂的风格非常壮观和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是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勹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五进为逸院,它是土司家居的后院人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各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

实际上,它就是土司王府的金库,反映了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常喜库”和“储各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有人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

“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王妃子的居室。第七进为双层亭楼,是土司子女的住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意为启示公子勤奋学习,博学多思,为承袭司位而积累更多的学识。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小姐不仅要学绣花、织锦、弹琴,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并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土司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第八进和第七进相连,通道人口右侧是土司王爷书房――“明德轩”,柱壁上挂着土司吟诗唱对的字画,书桌上摆放着土司王曾经常用的文房四宝,这里也是土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第九进为“惹巴楼”,土家语为很美的地方,是内府中最高贵圣洁的地方,共四层。

第一层是“退思斋”,这是包括土司在内的土司家族闭门思过的地方。

第二层是王爷寝宫“宁馨宫”,里面的陈设极为奢侈华贵。传说土司享有一种特杈即“初夜杈”,土民新婚时新娘必须送到土司王府寝宫,验其贞洁,随王爷取悦3天,土民的婚姻才被土司所认可,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婚姻登记。

第三层是土司晚上处理政务的“悟策居”,普通人不可人内的禁地。第四层是最高之处,是土司处理绝密政务的地方,第三层和第四层也是土司平常散步思量的地方,登高望远,一览众生小,土司难免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请大家上楼体验,观赏九进堂的旷世全景。

捞此罗汉

出九进堂不远,便到了捞此罗汉(土家语为太阳寨的意思),它是土司的“身弓耕园”。过去,土司在这里扬鞭掌犁,率家人和奴仆耕耘劳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现在,这里居住着土苗两家人。这里有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土家族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依山而建,分台而筑”的方式构筑民居。充分利用斜坡地形,将正屋建在实地上,除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楼上面住人,底层用来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属干栏建筑的一种形式,称为“准干栏建筑”或“半干栏建筑”,富有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

城墙

沿陡峭的阶梯而上,便登上了威武绵延的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块石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有“金城汤池”的味道。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人之幽思”

鼓楼

鼓楼为塔形建筑,底座多为方形,上面有多角形屋檐,是民族传统庆典的地方。鼓楼也是敌人来犯擂鼓报警之地。另外,还有报时的作用,俗话说“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钟楼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土司城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漫长历史。它主要用于土家族祭祀和朝贺。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听涛茶楼

从钟楼而下,不远处就是“听涛茶楼”。听涛茶楼位于卧虎沟僻静处的泉水溪,是座造型朴实、自然、优雅又别致的水上茶楼。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家台富硒茶”、“云雾茶”、“白鹤茶”等名茶。茶楼右侧还有一株年逾300余岁的“茶树王”,仍“童心”不老,每年春时便抽枝吐芽,凸显出茶树王的精神。

白虎照

塘品茶香后,悠然而出,过“卧虎桥”便到了白虎山下。白虎山上立有白虎雕像,它栩栩如生,威风凌厉,似乎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对白虎的崇拜。白虎飞跃而下的雄姿,倒映在美丽的月亮湖中,形成大吉大利的白虎照穿行于土司城,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纵览土家族千年的历史文明?走读土司城,似是一场文化风情的荟萃,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不醒。这正是“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

恩施土司城导游词简短篇九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

建设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司城落座在恩施市城区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占地面积300余亩,距市中心1.5公里。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禀君庙、土司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土司城墙(含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索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在游览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历史以及历史上曾在恩施实行达450余年之久的土司制度。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候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20xx年(1736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达450余年。土司与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封建王朝纳贡称臣,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王朝版图,人口不入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恩施土司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集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落吧。

大家请看,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门楼极其注重外观的庄重华丽,在建筑内容上则集中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

你看,门楼前面左右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寓意土家人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右侧墙上的三幅壁画,中间的一幅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右边的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毛古斯”就是土家先民所尊的稻谷神。“民以食为天”,稻谷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稻谷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左边的一幅是两个彪形大汉,环眼突睛,虎视眈眈,像似瞄着每个过往行人,那是土家语称作“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的两尊门神,是土司城的守护神。

我们现在到了侗族风雨桥,迎面我们看到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风雨桥多建于河流渡口之处,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为“风雨桥”。过去,风雨桥多分布在恩施州的宣恩、来凤、咸丰三县。而今,随着乡乡、村村通公路,风雨凉桥已被石拱桥和水泥桥所取代,现在的风雨桥,已成为恩施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眼前的这座仿古风雨桥,虽无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却是游人歇息或休闲纳凉、聊天、摆龙门阵或恋人幽会的绝好地方。

大家请看,对面山上那座坐西朝东、气势巍峨、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就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庙宇旁沿山壁绘有一幅巨大的长卷壁画“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

对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廪君,还有一段十分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作头领,统领巴人。巴务相当头领后,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另创基业,便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途中经过叫盐阳地方,这里有位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爱慕巴务相的超凡豪雄,以身相许要与巴务相结为夫妻,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虽感女神多情,但仍觉盐阳不够广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坚持溯江而上继续前进。女神无奈,便晚上前来陪宿,早上化成飞虫与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巴务相与众巴人不辩南北、西东,寸步难行。巴务相非常焦虑恼火,断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乘女神陪宿之机割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与女神,女神就将头发系于颈项间,待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弯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顿时天开明朗。巴务相便继续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务相觉得夷城地方广阔,便留住下来,建立了巴国。巴人由此便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式转化为较先进的农耕生活。

巴务相建国图强、开疆拓土的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后化为白虎。众巴人为缅怀巴务相功德,建廪君庙立像祭祀,同时也感女神熬盐济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于廪君之侧,称巴务相为廪君,称女神为德济娘娘,春秋饷祭,四时烟火不绝。从此,廪君便成了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这里是土司校场,也称射圃,是当年土司兵丁操防习武的地方。在这里,除置有一般刀枪剑戟外,还设有赤脚攀登的苗族刀梯、箭垛(靶)、桑木弓、爬竿和练习膂力的石磨、石锁等。

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才造就土家兵丁钢打铁铸的战斗队伍。恩施容美土司曾以48人击溃桑植千余人的侵袭。也正因这“扎硬寨,打死仗”的土家兵丁,于明代嘉庆年间,由年届80余岁的土司田舜年父子率部赴浙江沿海抗击日本倭寇,土司兵所到之处,占无不克,攻无不胜,令倭寇无不闻风丧胆。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傍水而建,成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堪称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土家人喜在吊脚楼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在绿树掩映中,一楼挑出,凸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

这叫一开三间的单边吊脚楼,左边两间落在实处,右边一间悬空。左边是火房、中间为堂屋、右边即是厢房。厢房下面有柱无壁,即所谓吊脚楼了。楼上干燥,用来住人或堆放粮食。这样安排,既可避免毒蛇野兽对人伤害,楼下又可喂养牲口、安置粗重家具、堆放柴草,可谓一举多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80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