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方案(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2:26:07
如何编制方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1-05 02:26:07     小编:XY字客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所谓较为完美的方案,是指在各个方面都能达到较高的标准和要求。5.在写方案之前,可以通过参考各种经典的方案作品,丰富自己的设计思路。

如何编制方案篇一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如何编制方案篇二

“十二五”是我县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是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县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前期研究以及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有关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更新规划理念,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在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县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坚持全面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县内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相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

2.坚持综合协调、相互衔接的原则。一是要对“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继承,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做好我县“十二五”规划体系内各规划的衔接,全县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乡镇级规划要相互协调衔接,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三是做好与市级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

3.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在规划理念上,要突破传统的规划定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在规划目标上,要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要求,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在规划内容上,要科学务实,重点突出,避免脱离实际、大而化之、面面俱到,将专项规划和乡镇级规划做深做实,将重大发展项目的安排实施列入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指引;在规划方法上,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选择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尽可能研究设置一些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在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总体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避免随意性。

4.科学、民主决策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广泛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县“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规划调研及学习培训。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全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主要通过学习文件、外地考察、组织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工作。

(二)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xx年以来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县发改局会同县有关部门确定。

(三)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县政府提出、县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县发改局牵头,县有关部门参与。

(四)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县发改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县相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县政府审定。

(五)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乡镇规划、县城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

(六)编制各乡镇“十二五”规划纲要。各乡镇“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乡镇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乡镇“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县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乡镇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要与县发改局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乡镇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县发改局备案。

三、规划编制的期限、体系和编制工作分工。

(一)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xx年,规划期为20xx—20xx年,同时展望到20xx年。

(二)规划体系:包括××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乡镇级规划等。

(三)工作分工:编制“十二五”规划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合力。分工原则:综合部门承担综合领域的任务,专业部门承担专业领域的任务。

1、课题研究安排:规划前期研究安排28个课题,由县有关部门研究。(具体课题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见附表1)。

2、规划编制安排:《“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县发改局编制,其余30个专项规划由各职能部门自主编制,业务要求强的规划,需要委托编制的规划,需经县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意后,方可委托编制。(具体编制任务分工见附表2)。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我县的实际,将我县的规划编制工作分为3个阶段(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和时间进度安排,适度超前部署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第一阶段(20xx年4月底以前)。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前期研究课题,起草形成规划思路,研究提出重点专项规划的工作方案。

1、抽调专人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写班子和专家咨询小组。编写班子和专家咨询小组在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

2、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落实研究课题承担单位(详见附表1),于4月15日底提交研究报告(初稿)并通过专家咨询小组的审查。

3、收集资料、开展对“十一五”运行情况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乡镇级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和编制。

4、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在汇总分析前期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我县“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经过广泛听取意见以及专家小组咨询,并与省、市规划基本思路衔接后,4月底前报县人民政府。同时,以基本思路为指导,提出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工作方案。

5、完成与市重大项目衔接工作,保证我县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市“十二五”规划的盘子。

6、编制宣传(利用会议、培训、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此期间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的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5月—11月)。全面开展××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乡镇级规划编制。

1、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根据专家咨询小组对研究报告(初稿)的审查意见,对课题进行补充、完善,于20xx年5月底前结题。县发改局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印发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课题研究承担单位。

2、于20xx年8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3、通过广泛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意见,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反复修改完善。

4、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送审稿)》。

5、有关部门在20xx年11月底前相应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完成送审工作,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县委、县人大审定、审议,公布实施。

1、《“十二五”规划纲要(送审稿)》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定。

2、《“十二五”规划纲要(送审稿)》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由县政府正式公布实施。

3、各专项规划按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修订,由县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按规划管理权限报批、印发实施,县发改局负责将××县“十二五”规划成果汇编成册。

4、3月底做好规划编制总结工作。

五、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总结工作。各乡镇和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实施情况进行预测,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前期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县“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乡镇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县规划和市、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市的要求,使我县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要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是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的一项大型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衔接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县政府成立××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直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发改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协调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组建专家咨询小组。组建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全县“十二五”规划咨询小组,负责对“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草案以及有关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进行咨询论证。

(三)强化人员保障。要充实规划队伍,抽调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部门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写队伍,具体负责各部门的规划编制工作。

(四)落实规划经费。编制××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所需的前期工作经费、论证经费和其他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各乡镇及部门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

八、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有关部门要相应成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领导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定熟悉本单位业务,具有较强文字综合能力的同志具体负责规划的编撰工作,并在办公条件、时间安排、经费来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加强上下联系和检查督促。县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乡镇、各部门的规划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加强上下信息交流,确保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圆满完成。

(三)建议邀请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室以及市相关单位给予指导,帮助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如何编制方案篇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及《中共x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扎实做好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共x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等。

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我市行政辖区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做出的具体安排,侧重实施性。

概念: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修复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蓝图,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

主体: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具体编制工作。

范围:市行政辖区范围的陆域,即全域覆盖、全部要素。

期限:规划期限为xxxx年至xxxx年,近期为xxxx年,远景展望至xxxx年。

数据: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形成统一的工作底数底图。

确定目标与战略: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指标要求;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禀赋与经济社会发需求,针对开发保护突出问题,制定本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构建国土空间格局:明确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的生态空间格局;将市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落实,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有改善、布局有优化的农业空间格局;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划结构、职能分工,提出网络化、集约型、开放式的城镇空间格局,提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配置要求,加强产城融合,完善产业集群布局的城镇空间格局。

资源要素保护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要求,统筹耕地、森林、湿地、河湖、矿产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出水、土地、能源等供给总量、结构、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激活流量、提升质量”为基本导向,统筹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城镇发展。统筹建设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结合各类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明确产业发展策略和布局,提升产业园区的集聚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用地效率,做好产城融合和城乡统筹,确定城镇用地布局范围;乡村振兴。针对区域乡村发展振兴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制定村庄分类发展和分步推进的原则和要求,确定村庄的功能类型、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城乡均等化和乡村社区生活圈构建要求。

基础支撑体系:基础设施。按照高效集约的原则,统筹各类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落实国家、省、市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预测和安排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布局、建设时序;防灾减灾。合理布局各类防灾抗灾救灾通道,提出防洪排涝、抗震、消防、人防、地质灾害防治等标准和规划要求,明确应对措施。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提出修复与整治目标、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确定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整治腾退等规模与布局,为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支撑,化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约束矛盾。

规划管控与传导:提出对下位规划的管控内容、约束指标和传导要求。

如何编制方案篇四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措施,根据学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四川省20__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三版)》和学校《七案七制三流程》要求,确保安全开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我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及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应机构。

成立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任组长,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和落实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队伍。

组长:党委书记、校长。

成员:各系党政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后勤管理处及医务室全体成员。

(三)疫情报告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

(四)应急工作领导职责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新冠肺炎预防相关人员、物资、技术保障机制,收集、分析、汇总上报有关信息,提出相应处理建议。明确疫情报告人,负责新冠肺炎疫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规范、及时、有效。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工作,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完善领导和组织责任制,积极配合卫生、疾控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组织师生学习、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对体温超过37.3℃或身体异常及有可疑症状者立即拨打120送至隆昌市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疫情,返校后到指定地点密切观察,待查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同时实行疫情快报制度,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学校根据病情及时上报疾控中心和教育局。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把好校门关,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严格进行体温检测,查看健康码,保证入校人员身体状况健康。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三、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

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立即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学校疫情通报。

(一)学生和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学生应当及时报告辅导员,教职员工应当及时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医务室及时安排临时隔离室进行观察,拨打120送隆昌市人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同时做好终末消毒。

(二)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向隆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三)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前须将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复工证明交学校相关部门查验通过后方能回校。

(四)学校要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等。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五)在疫情未解除时,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应暂缓进行。并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必要时报请教育部门同意,实施全面或部分停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卫生防疫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辅导员要多关心学生,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以及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不点外卖等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和正确引导。

(二)改善环境卫生和做好应急准备。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卫生,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教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要有专人负责。保证消毒药品、消毒器具够用有效。

(三)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按照有关食品卫生法规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如何编制方案篇五

编写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校本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编写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步骤一般有: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通过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明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切校本课程的渊源都来源于此。2.分析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gdp相似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在学习什么,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可以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社会的需求,主要是调查家庭、家长期望、毕业生反馈意见(当时哪些课程对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哪些课程记忆犹新等)、当地知名人士等。3.研究学生的课程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的第一要务,评估学生需求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采用将课程分类的办法让学生选择,例如课程可以分为: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抗挫折能力、闲暇文化、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让学生去选择,已评估学生的需求。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应该最好的不一定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二是不能用外来的感受替代孩子的真正感受;三是不能滑向兴趣主义,对孩子的兴趣要加以引导和选择。4.评估可得到的课程资源。教学条件、硬件、师资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注意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团队整合开发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加以考虑。5.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课程规划方案一般包括:教育基础、总目标、门类设计、实施评价建议、保障措施等。一个好的课程规划方案必须回答的问题:规划的基础是什么?确立了怎样的教育哲学、确立了怎样的目标、资源如何、确立的依据等。确立的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必须符合教育政策的`规范、符合学校的教育哲学、符合学生的需求等。课程的整体结构如何?可以涉及到具体的一门课程,也可以涉及到一类课程。6.编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1)目标定位要定位在学生身上。说到底,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2)要注意量身定做。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学校的经验和课程。(3)谁来编写的问题。每门校本课程的编写都是集体决策的结果,集思广益确保课程质量。(4)依据是什么。校本课程确立的依据有政策、学校办学哲学、学生需求、课程资源等。(5)建立课程自身整改机制。一门校本课程不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6)要有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不断跟踪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开发新的校本课程不断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另外,课程规划方案也是广大教师学习的一个文本,通过学习--理解--认同--从而更好的执行好课程。

如何编制方案篇六

为了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文件精神,充分调动石染小学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加快推进石染小学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现就石染小学开展“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幸福永嘉”的工作主线,紧扣“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工作目标,按照“比学赶超”的要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努力完成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石染小学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要明确目标定位,落实具体措施,切实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推进既要立足当前目标,又要兼顾长远任务;既要着力解决问题,又要注重制度创新;既要突出工作实绩,又要强调理念提升。以活动促进工作,以工作检验效果,做到两促进、两提高。

(一)、教学方面:

1、相互听课大行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借助“开学第一课”的良好态势,扩大开展随机随堂推门听课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学状态,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营造教师钻研教学、钻研课堂的浓厚氛围。

2、提高水平大行动: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要跟上形势。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自主选课进修培训等等。

3、活动内容:(1)开展石染小学和乐清市北白象镇小联谊教学活动;(2)衔接县小学数学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到石染小学。

(二)、德育方面:

1、开展“五小”大行动:家庭小帮手、同学小伙伴、社会小标兵、环保小卫士、独处小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活动内容:争创《市级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标准化学校》。

(三)、基建后勤方面:

1、超前大行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学校来说,基建和后勤工作的先行性能非常之高。一所学校的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师生的不同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活动内容:(1)争创《标准化实验室学校》

(2)争创《标准化图书室学校》

(3)厨房改建

(一)、宣传发动(20xx年2月下旬----20xx年3月上旬)

根据学区下发的“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实施通知,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20xx年3月上旬----20xx年12月下旬)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分三个阶段推进,分别于4月、9月、**月开展活动。

(三)、检查考核(20xx年1月)

主要是做好活动总结及有关考绩考核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石染小学“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王利华任组长,章仁 陈杰 汪晓娇 金而爽任成员。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分解落实活动各相关工作责任,保障活动顺利推进。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完善督查考核:

学校开展“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要加以鼓励和宣传。学校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推进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件大事,要强化督查考核。要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要采取责任制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

如何编制方案篇七

方案的编制流程有哪些?

一、方案报审的装订顺序: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监理审批封面)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公司审批封面)

3、方案目录

4、方案内容

二、方案报审注意事项:

2、方案报审并不是一次性通过,做方案最好越早越好。不然经过层层审批后,工程可能已经开工了。

3、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出来后,交给公司审批,通不过时,须拿回工地进行修改,然后再批,直到通过为止,交给监理公司时也是一样的道理。

4、所有方案批回来后,专门放在一个文件柜中做一个统计表,统计出做了哪些方案,哪些方案已经批回,哪些方案正在审批中。

如何编制方案篇八

审核:施工单位技术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的由安全部门、技术的由质量技术部门);

审批: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要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

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一同签字);

报审:项目经理在报审表上签字。

最后才由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及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需专家论证的,还要由专家组提交论证报告。

有些项目,根据合同要求还需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只有满足上述要求后,方可组织实施。

4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如何编制方案篇九

每项具体业务才是企业经营的基础,预算也和搞建筑一样,从基础开始,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可能推导出最终的利益、现金流等,如果业务预算脱离实际,基础不固,整个预算的可操作性肯定不强,企业的经营结果肯定与预算差异大。

2、要认真研究政策和历史数据。

预算编制前要广泛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历史数据,如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及同行业历史时期的有关数据、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等。其中,销售预算的编制主要依据年度目标利润、市场预测销量、产品结构及市场价格等;生产预算主要根据生产能力、材料及人工消耗定额、物价水平和必要的库存等因素编制。资本预算主要根据生产经营规模、上级有关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来编制;财务预算则根据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编制。

3、贯彻上下协商一致原则。

4、选择好各指标预算方法。

预算过程中选择好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这既是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又是防止上下相互争执的有效手段,业务不同关联指标产生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如业务预算中的销售预算,可能与经销商数量、企业数量、人口、国家的经营发展水平等相关,企业用哪一个或几个指标来关联预算,直接关系到预算的正确性,直接材料成本预算则多与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价格相关,消耗定额的确定,材料计价方法则直接系到成本预算的准确性……。

5、做足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工作。

历史是讲究延伸的,企业的经营也不例外。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如何,执行偏差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地方是已经得到改进的,什么地方是可以通过努力在预算年度改进的,什么地方是暂时还无法改进的,在预算前我们都得进行祥细分析,做足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未来的预算期限内发杨好的经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来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的可操作性。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

2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之年,__“十四五”项规划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迈进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规划,是谋划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为确保“十四五”各规划编制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根据《___办公室关于印发___“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___组织专班,总结以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特此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__x_深入践行x_x_持“x_x_再深化x_x_着眼“十四五”期间巩固提升x_x_成果、全面贯彻x_x_念、加快x_x_征,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x_x_验,全面扩大x_x_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统筹谋划“十四五”x_x_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x_十四五”x_作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

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总结“十三五”___经验,深入分析研判“十四五”___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形势,围绕____成果,深化___,全面实施____提升___重点领域,_形成系列专项课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出“十四五”___目标指标、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形成《___“十四五”规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度、差别化、可落地、易评估。

三、重点内容设置

立足___实际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以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为导向,我__“十四五”规划拟从_个方面予以阐述。

四、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现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单位一把手或者企业法人

副组长:单位副手或者副总

成员:单位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1个综合协调联络专班、n个专项规划编制专班。

1.综合协调联络专班。

负责对接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按照领导小组要求部署,协调各专项规划编制专班开展联络、调研、第三方服务政府采购等相关工作。

责任领导:单位总负责人

专班成员:单位各部门负责人

联络员:办公室人员或规划科相关人员

各专项规划编制专班。

负责编制《___专项规划或者某个子规》描述清楚该专项规划需要的做的具体内容

专班成员:具体编制专项规划的人员

联络员:

五、推进计划

1.研究筹备阶段资料收集(_月_日前)。各专项规划编制专班收集整理中、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方面关于“十四五”专项规划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科学谋划研究“十四五”有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或者确定规划编制第三方服务合作机构(或结合实际情况从系统二级单位整合力量组建起草人员专班),正式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编制起草阶段(_月_日前)。各规划编制专班深入开展编制调研、起草、审核把关等工作,如需要购买第三方合作机构服务的,严格落实采购有关程序。

3.征求意见阶段(_月_日前)。根据各规划进度情况,及时通过官网官微面向部门、专家、社会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整理研究反馈意见、修改完善专项规划。

4.衔接报批阶段(_月_日前)。在充分论证、严谨审核的基础上,正式报送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发布。

推进计划也可按照以下形式呈现

1、_月_日前形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_月_日前确定规划前期研究课题计划

3、_月_日前规划编制目录

4、_月_日前成立“十四五”规划框架起草专班

5、_月_日前形成“十四五”《规划》框架

6、_月_日前起草形成《规划》(初稿)

7、_月_日前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8、_月_日前形成规划成果报批后形成最终版。

六、“十四五”规划编制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程序建立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研究。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主要领导要主动承担规划编制总牵头人的责任,统筹各方力量,选好配好工作专班,强化经费和后勤保障,着力形成聚力谋发展、齐心编规划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组建专家队伍。成立___“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支持。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开门编制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

四是加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主管单位等相关单位举办的“十四五”规划相关学习,开拓思路、认真领会学习规划编制精神。

七、经费保障

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经费。按资金配套要求十足投入,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建设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做到科学预算、专款专用。项目资金预算与决算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管。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行业品种已是日益逐增。有的新增了,有的萎缩了。无论市场的变化多么快速,但人们对行业的喜爱却不是说改就改了的。通常人们对行业的喜好程度,来自于自我心智的物积程度。

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人们对行业的喜欢与该人对行业的投入力度有关。比如,一个人进入了一项不太喜欢的或是陌生的行业,但这人非常投入、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情。结果突然发现,原来这行业还不错的。这一认识思维上的转换,就是心智的斥物积结果。

二、相对满意的薪酬

薪酬,不仅是从业者的保障,也是从业者价值体现的一种形式。

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给予,通常依据七个参数来衡定:一是行业岗位工资参数;二是企业平衡自己在行业里的定位趋势;三是当地生活保障基数;四是企业支付能力;五是员工为企业产生的价值点;六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值;七是企业当时意图。

人人都想拥有高收入,但许多人都不能如愿以偿。因此从业者在了解企业对员工工资的构成参数后,对自己的薪酬标准,就应该是一个妥协现状要求的过程。因为,从业者的工作是否被企业认同?从业者是否是企业的后备力量?从业者给企业带来多少的利润等等?这些都是从业者不知道的,但企业却非常清楚。在从业者没有为企业创造自身工资10倍毛利的条件下,就只能怨自己能力不够,而不能对企业提出任何的薪酬要求。但当从业者为企业创造了10倍工资的纯利润时,此时从业者才有资格向企业要条件,提晋升的可能。因为,这时企业不在意从业者的要求,就将会失去一个赚钱的管道,损失便是企业,而不是从业者了。

三、自己能胜任的岗位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岗位已近4000个,但每个岗位均有相应的职业要求或技能要求。因此,职业过程中的岗位通常不是人人可胜任的,但这些岗位都必须要有人去做。于是,做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工作,比想去做而又不能胜任的岗位工作,就显得快乐无比了。

比如。张某擅长的是财务工作,得心应手,非常轻松。但看到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很高,于是毅然投入到销售队伍中去。但工作了半年不仅吃了许多苦头,业绩奖一点也没有领到。反而是自己为了销售去铺底拉关系,还贴赔了不少。

但这里同样需要明确,有些岗位看似是不能胜任的。但在工作中不断以拼命式的学习,结果也能胜任了。而且做起来,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好,这便是心智的改变性结果。

四、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则是日新月益的递进或升级。成功者说:大学毕业2-3年后不再继续学习,那么面对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人将会成为“文盲”或“白痴”.因此,人们不能满足于当下的知识结构,而应当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或提升空间。

这里需要明确说明,职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区别。

职业环境,是泛指职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周围事物。如场地、时间、人物、工作内容等。而人文环境,则是指职业过程中注重人性的发展和价值体现的环境事态。

重视人文的企业,一定是蓬萌发展的企业,是一个拥有生命力的企业。任何人都不想自己就职的企业,一转眼就破产或倒闭。因此,只有在具有人文环境的企业,才能让从业者拥有得心应手的职业平台,才能让从业者拥有提升增值的机会和阶梯。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二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作出的预计;资本预算是对企业的资本性投资方案所进行的计划和评价;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其重要性如下:

(一)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企业为了求得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趋同,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也就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

(三)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

企业的财务活动已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能否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些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五)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其次,在市场销售一定、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再次,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最后,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二、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战略目标

由于部分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

由于我国企业尚未具备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和董事长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加之多数企业对有无必要开展财务预算管理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和统一,所以财务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工作都落在财会部门或预算小组,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

(三)只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

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企业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这种静态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当企业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静态预算指标则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基准。所以,企业应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动态管理。例如:采用零基预算,不受现有项目的限制;利用概率预算,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实行滚动预算,不仅能及时调整近期预算,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而且能实现与日常管理的衔接,使管理人员始终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

(四)只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忽视资金成本管理

这不仅使得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而且造成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资金成本增高,财务风险加大。所以,企业必须树立资金占用的成本观,加强筹资预算工作,真正做到不因预算安排提前而形成资金闲置浪费,不因预算安排滞后而延误生产经营。企业通过筹资预算管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金筹集方式和成本;二是资金需要与偿还及时间安排。

(五)只重制造成本法的运用,忽视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前,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和控制成本。虽然将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结合起来,能使成本指标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对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增强规模效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确定产品价格、控制未来成本方面,仍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变动成本法,虽然在理论上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在实践中由于管理者的认识、员工的素质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广泛运用。变动成本法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具体规定如下:第一,期间费用预算应当区分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第二,弹性预算是在按成本(费用)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

(六)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忽视外部环境研究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结合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未来的财务预算指标,往往忽视对外部环境的详尽调研与预测,使很多财务预算指标难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更难以在企业中实施。所以,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考虑内部因素,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情况和客户的盈利水平等,以此来确定销售量变动范围和价格变动幅度,最终形成弹性预算,以增强应变能力和相应的指导与控制作用。

三、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

要解决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预算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财务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二)确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企业总预算的基础是销售预算,只有预计的销售额确定了,一定时期的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间接制造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损益表和预算现金流量表等才能最终确定下来。销售预算又是由预计的销售额和销售单价决定的,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

企业的活动是收入的源泉和成本费用的动因,企业未来的活动则是企业预算数值大小的直接决定因素。只有以企业未来活动的预测为基础,并将这些活动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解,才能使企业的预算指标接近实际状况,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得以发挥,从总体上减少无效活动的发生,同时又保障企业各项增值活动的顺利实施。

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缺少的作业和资源。如同自行车的链条缺少一环就变得毫无用处一样,企业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预算的过程就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和分享过程。如果基于价值链分析作预算,那么企业的预算活动就能使部门间的利益较好地得以协调,有助于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也有利于企业为顾客传递价值活动的顺利完成。

财务预算管理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预算管理者不得不面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不得不预计确定一些预算指标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确定采购预算的现金支出时,必须先预定各种原材料价格的未来走向;在确定销售费用时,一般是通过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解决的;在确定利息费用时,又得假定未来的借款余额和利率水平。可见,没有一些合理的假定,预算没法制定,预算工作就无法开展。

(六)确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新理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用此来形容考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恰当的。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考核与奖惩确实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线。

(七)确立“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也是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人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企业的预算工作就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影响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问题。比如,不少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制定预算时经常表现出本位主义的思想,作出较为宽松的预算,即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然而,这违背了预算指标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缺乏道德意识的财务预算管理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还要求企业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在员工中塑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不给员工造成“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预算”的感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三

编制战略如何规划?下面5个方法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和思考。

企业战略规划通常是通过特别会议或品牌审核来制定的,战略规划是有关决策的一个结果。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壮大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大多数企业的“战略规划”几乎与战略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只是三年或五年的连续资源预算和某种类型的市场份额预测。将其称为“战略规划”会产生认为这项工作会以某种方式产生一个连贯战略的虚假预期。因此,要改进战略规划。而制定和改进战略规划可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工作,但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提高它的价值。

为了使战略规划编制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总结了一些方法。效仿他们的方法的企业可能会在每年规划编制流程结束时感到满意而不是沮丧。有很多编制战略规划的方法,而我们要讨论的是几种观念,管理者们可以立即采用这些观念来改进现有的战略规划流程。我们要讨论的变革(如重要战略问题的焦点或与核心管理流程的连接)是与员工满意度和他们对战略规划流程重要性的认知联系最密切的要素。尽管这些步骤并不能确保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或使战略能得到更好的执行,但是,它们将会通过加强规划编制流程,进而提高对战略开发的满意度,来提高成功的概率。

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应该包括什么?答案是预测重大挑战和识别重要趋势。然而在很多企业,这种宏观目的已经被置于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制定预算和财务预测为主导的、刻板和受数据驱动的过程。如果这个基于日历的流程要想在企业的整体战略工作中起到更有价值的作用,它就必须重点关注战略问题,由此对预算的制定作出补充。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改进规划编制流程的质量,管理者可以首先做出的有意义的变革就是,在开始编制规划时慎重负责、深思熟虑地确定和讨论对未来经营业绩将有最大影响的战略问题。

但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方法未必一定能产生更好的战略结果。但是,作为第一步,确定关键问题将确保管理层不会在次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发现了数种实用的方法,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提出一种清新的战略思路。如分析一系列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商业趋势将如何影响企业的业务,以及抓住这些趋势所带来的机遇(或抵御威胁)的方法。只有在经过这种分析和讨论后,领导者才能习惯于更典型的财务预测和确定战略举措的规划编制工作。企业战略职能部门为下一年度编制了一份有三至六项优先任务的列表,将其分发给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地区和各品牌的经理们,然后,这份列表就成为场外战略协调会议的基础。在会议上,经理们针对这些优先任务对他们各自组织的含义进行了讨论。企业战略职能部门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概括,加入了适当的企业目标,并以战略备忘录的形式与这些组织共享,将该战略备忘录作为部门和业务单元层编制更详细战略规划的基础。

也有些企业喜欢采用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战略规划流程,该流程以深入访谈开始(包括与所有高级经理和经挑选的企业和业务单元高管),然后生成一份该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战略问题的列表。企业的高管团队对列表上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然后指派经理们对每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四至六周后报告结果。这种方法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的企业特别具有价值。

让最有见识和最具影响力的人员参与讨论,激励和挑战参与者的思维,以及针对困难问题展开真诚和公开的讨论而制订战略规划是又一个好方法。而结果显示,太多企业只关注数据收集和战略规划要素的包装,而忽略了关键的人的互动要素。

如果只让业务单元和企业层面的战略规划人员参与战略对话,那么这种战略对话将没有太大影响力。我们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那些负责执行战略的人员也应参与战略的制定。关键战略对话应该在企业决策者、业务单元负责人和对所讨论问题具有必不可少经验的人员之间展开。除了领导企业的战略审核以外,作为一项规则,还应该在高管团队成员的帮助下领导业务单元的战略审核。业务单元的负责人应该从本业务单元的角度指导讨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整个企业,特别是跨业务单元的问题。但这样做的风险是,这种互动可能会限制对话的真诚和活力,并使高管处于进行辩护的讨论焦点上。

企业高管团队对一个业务单元的审核只能花很短的时间。因此,团队成员应将这些时间用于与业务单元负责人进行既有挑战性又有协作性的'讨论上,而不是在审核期间努力去获取众多事实。为了给讨论提供某些背景材料,企业的最佳做法是在会议之前及早向企业审核团队分发重要的运营和财务信息。这种阅读材料中还应安排经营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并概述建议采取的战略,确保审核团队事先对问题深思熟虑。同时阅读材料还能为启动充满活力的讨论提供足够的“燃料”,而提高会议室内的活力和参与度。

管理者对执行一种基于问题的战略规划方法所需的资源和时间表示担心是有道理的。一种简单但很少被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把业务单元从每年都要执行这一严格流程的需要中解放出来。除了极不稳定、高速变化的行业以外,在其它所有行业中,很难想象有必要在每个计划周期都对重大战略进行重新定向。事实上,强迫企业每年都从事这项工作是十分分散精力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管理者需要关注上一个规划所提出的重大举措,很多此类举措要耗费很长时日才能得以全部实施。

有些企业要求业务单元轮流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流程(而只对现行规划的进行简洁的年度更新)。这样的节奏使企业高管团队及其战略小组能够对轮到编制规划的业务单元投入更多精力。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企业战略小组,使其能够直接与高管团队配合,解决那些影响整个企业的不可预见的变化和关键性问题。

也有一些企业使用触发机制来决定在某一特定年度对哪些业务单元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工作。根据业务单元在执行现行战略规划中的成功程度,为每个业务单元分配一个颜色代码等级(绿色、黄色或红色),红色代码表示对一个业务单元进行战略审核。尽管有很多确定等级的指标是财务数据,但为了提供对业务单元绩效更完整的评价,也可以采用一些运营方面的指标。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四

如何写好工作方案_如何写工作方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支招哦!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公益宣传、大型接待、大型培训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是一门值得认真对待的学问。

我自2003年末来到环成公司,至今已近8年。8年来,见证了环成公司从以汽车产业为主业的公司到发展成为多元化产业集团的历程。曾经多次参与了公司所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在与环成各位同仁精诚合作的劳动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和美好的回忆。如2004年7月“环球洲际小姐参观中华店”活动;2005年环成汽车俱乐部组织的“缤纷夏日放飞彩色心情”汽车彩绘活动、“晋蒙中华感悟草原之旅”活动、“2005.9.26和衷共济,凝聚环成”(环成公司创立15周年大型庆祝活动);2006年8月乌海金沙湾全国沙漠越野赛活动;2008年环成石材市场的前期招商策划、2010年环成学校重点中专专家评审接待策划、2011年3月至4月初环成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等。这些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环成同仁的倾力付出下均取得圆满成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并提升了环成公司的知名度和企业声誉,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依托。

当然,就活动策划而言,无论所策划的活动是大是小,了解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构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活动主题。也就是宣传口号,活动的主题直接关系着活动所针对的项目和活动范围,必须认真研究确定。

(2)活动目的。活动目的'要力求简明,但必须阐述活动预期所达到的效果。

(3)活动步骤。这个项目相当于人体的躯干部分,是活动整体流程的描述,应尽可能详尽。

(4)活动的时间和期限。这里所提到的“时间”不单单是指活动的开始期和截止期,策划师必须根据活动步骤列出若干关键时间点(即所谓“节点”,在节点时间所标定的工作项目都是必要工序,是若干重要工序的交织点,必须格外重视)

(5)参与范围和方式。此项需要明确标定活动的规模,活动组织形式。

(6)资金预算及物资准备。此项必须力求详尽,费用必须由策划师、活动总指挥与采购员协商核定以求精准,物资准备必须列表核查,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最终时限准备到位。小到一包别针、一碟糖果、一桶茶叶、一卷纸巾、一盘铁丝都不可忽视。否则在实际的活动进行中就可能大吃苦头。

(7)活动场地。活动的场地非常重要,因为一旦选择了活动时间,也就等于同时“预定了那一天的天气”,气候因素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于户外大型活动布展,如果策划师没有高度关注天气和场地情况,遭遇雷雨大风或者道路严重堵车,活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进行。2004年5月初新华广场东呼市政府礼堂预计举办三天的大型汽车展就因连日下雨而被迫中止。北京奥运开幕前也为了确保当日无雨早就采用人工驱雨技术做好了精心准备严阵以待,以确保活动顺利举办。当然,对于企业在户外开展的策划活动而言,密切关注活动地区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搞好活动非常有益。

(8)人员分工。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常言道,“事在人为”。笔者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是“好事要由好人做!”同样是在完成任务,选择不同的人担当具体工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像出扑克牌顺序不同结果截然不同一个道理。负责活动实施的总指挥最为关键,如果这个人本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较低,人气不足,临场反应不够迅速,统筹规划能力欠缺,就会导致许多时间节点错过,造成活动进行阻滞、中止,或者即使勉强把活动进行完毕却根本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靡费企业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然,一个合格的总指挥完全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个参与者的长处,并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将每个人的长处在活动中发扬到极致。总指挥不一定都是有职位的管理者,许多员工具备指挥才干,能够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关键的品质是他们能够在担当总指挥时能够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推进了活动的完美实施。2005年9月26日担任环成公司“和衷共济,凝聚环成”活动的总指挥高宏业、2011年4月初担任“环成职业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指挥的宋茂华以及多次主持公司各类营销策划活动的王海艳就是我公司在活动策划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通观全局的思维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所负责的活动,带领大家把所负责的活动开展到预想的境界——甚至超越预想。

当然,对于活动开展时间短的小型活动而言,制定连篇累牍的方案就没有太大必要。可以将执行方案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制出,这样做简单明了,方便实施。但要注意:表格要详细列出时间(要精确到分钟)、进行的工作项目名称、物质准备清单(包括所采购的物品的单价、数量、费用合计以及所需要准备物品的名称、数量、获得方式)、项目执行者等等,另可单列一项备注以标注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策划师列出表格后,必须由活动总指挥(小型活动的总指挥往往与策划师是一个人)组织所用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讨论,协商确定后才能执行,切忌不能独断专行以求稳妥。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五

机构编制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执政资源。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机构编制管理,不仅关系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同时也影响着组织人事、机关效能、财政预算等一系列全局性工作。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跟进,从传统的数量管理向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管理转变,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当前,绍兴正处在由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结合绍兴实际,着眼全国各地实践,提出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

一、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含义、特点以及现实意义

按照中编办《编制常识》的定义,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各级机关及有关部门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其所属工作部门、下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划分、职能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及其运行程序制度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其主要特点包括了法制性、综合性、动态性,其中,动态性解释为“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自身管理体系和制度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变革,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中编办提出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管理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动态要求。由此,可以认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是对现阶段机构编制管理重点、方法、内容的突出表述。

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有利于统筹整合机构编制资源,通过运用弹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岗位、人员编制,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设编、按编配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机构编制配备体系,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有效缓解控编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机构编制潜力,通过动态调控现有编制资源,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倾斜,做到有保有压,妥善解决严格控制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三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有利于严把财政供养人员“进口”关,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进一步压缩财政供养开支,降低财政运行成本,并有效杜绝“占编不在岗”、“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

二、绍兴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前期实践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市从管理体制、程序、思路等方面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在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上迈出了新步伐。

1、理顺了管理体制。构建了以市编委为管理核心、市编委办为日常管理机构的机构编制管理组织架构。、市政府成立了由任主任,秘书长、常务副、组织部长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编委办主任、财政局局长和人力社保局局长为成员的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2011年,、市政府又着眼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市编委办由原挂靠市人事局调整为独立设置,明确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了我市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

2、规范了管理程序。2012年1月,市编委制定出台《绍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对编委会主要职责、办事机构、会议制度、审批权限与程序、议事程序和文件审批等进行了明确。市编委办单设后,在职责范围内,制定机构编制事项工作流程,规范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格办事程序。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我市对机构编制相关事项作出及时调整。共撤销政府工作部门42个,撤销挂牌机构7个,清理议事协调机构1个,清理自定行政机构3个,核减事业单位编制222名。

3、拓宽了管理思路。开展集中调研,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创新。2011年10月,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启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启用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开展了用编计划审核,并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为全面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打好了基础。市编委办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上报的2012年用编计划申请进行了审批,按照编制使用控制总量、规范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对12个机关部门和40余家事业单位的用编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前瞻性、统筹性和规范性。

三、绍兴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碰到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单设后,机构编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管理目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控制总量”缺少监管手段。虽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以及《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性文件的出台,为开展机构编制监管提供了法定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市行政编制总量以1993年经济总量、区域面积和户籍人口数等为依据核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编制现实需求矛盾突出。同时,我市又缺少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等当前相对刚性的考核奖惩制度和手段进行激励约束,要发挥这些法规性文件的作用往往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失之以宽,一些部门仍存在超编现象。

2、“盘活存量”缺少调控机制。当前,我市通过开展实名制信息采集,在摸清机构编制现状的同时,也为掌握机构编制存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虽然机构编制部门依托浙江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就开展实名制管理拟定了工作规程,能实现机构编制存量的有效调控,但由于规程是对现行人员编制流转管理的流程再造,在实际运作中既需要组织、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通过自身职能调整给予一定的支持,也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纪律约束,更需要机关事业单位能切实严格遵守规程,要实现规程的顺利运行,势必需要不断磨合和完善,调控机制一时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3、“优化结构”缺少配置方法。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背景下,编制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如何优化人员结构,使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机构编制管理强调总量控制、数量控制,除极少数特殊机构编制实行专业控制外,很少研究结构调整、结构优化等质量控制问题,缺少优化机构编制结构布局的有效办法,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断层”、“人员老化”等结构失衡现象。如我市市本级行政在编人员50周岁以上为890人, 55周岁以上为402人,比例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4、“有减有增”缺少标准体系。当前,“增编主动、减编被动”现象比较普遍,机构编制被“单位所有化”,机关事业单位认为核定的编制属于本单位,即使单位职能弱化有空编,也不愿进行调剂。而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的核定上,由于缺乏指导性的政策依据和定编标准,只能通过上查下问、左右平衡或者预计工作量的方式进行研究估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规范也不科学,机构编制“有减有增”无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缺乏说服力。

四、加快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

要在现有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基础上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特点,从总量、存量、结构、标准等多方位管理入手,加快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建设。

(一)开展总量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切实“管住”机构编制

1、建全总量控制体系。一是建立总量控制机制。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立足绍兴实际,明确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原则、范围、权限、周期和程序,逐步建立全市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运作机制。二是科学确定总量控制标准。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编制按照省定基数严格控制,确保总量不突破。其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财政负担能力、公共服务需求等现状因素,合理测算,科学确定市本级以及各县(市、区)总量控制标准,并实行分级管理。编外用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性质和工作特点,结合财政预算总水平,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总编数的一定比例限定岗位并核定控制数。

2、完善激励约束措施。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建议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府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以及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和细则,强化机构编制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府各部门职责管理中的责任。二是实行主要领导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制度。在推动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审查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开展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将审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地区或部门工作实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机构编制调整、评优表彰奖励和实施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突出机构编制“一把手”责任。三是实行激励机制。结合实行机构编制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专项工作绩效考核等工作,研究制定机构编制工作成效与财政预算、经费安排挂钩的奖罚办法,逐步将增编扩编需求引导到提高用编效益上来。

3、严格日常监督检查。一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由全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下查一级、交叉检查等有效形式,对各县(市、区)以及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实行定期和专项监督检查并形成长效机制。建议省编委办会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各地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畅通公众监督参与渠道。在机构编制部门门户网站公开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文件制度、办事流程、议决事项、信息动态等事项,实现政务公开全方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好网络、“12310”电话、来信来访等举报受理方式,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社会公众监督参与度。三是建立预防预警机制。推动各县(市、区)以及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台帐、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并科学分析机构编制状况,正确引导,主动防范,有效预警处置各类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形成预防超前、监督有力、制度完善的预警机制。

(二)开展存量管理,统一用编调控,切实“盘活”机构编制

1、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一是完善实名制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依托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以及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数据,搭建好实名制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全市机构编制信息数据的及时统计、实时查询和公开公示。二是建立实名制部门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证》使用制度,完善实名制管理工作规程和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之间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协作、沟通和配合,构建机构编制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等相互制约、协调的实名制综合管理机制。三是严格用编审批。以实名制管理系统为载体,严格执行用编计划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在空编条件下,按照发展需求,申报用编计划,并按照审批结果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在综合考虑职位空缺、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等情况的基础上,负责审批用编计划,从源头上制止超编进人、无序进人等现象。

2、加强空编统一管理。一是实行空编集中管理。在开展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把除专项编制以外的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空编纳入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管理。建议通过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比例和空编时限,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机关单位相应调整编制,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编制。二是建立空编调剂机制。建议在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空编总数内,分别明确一定比例的空编数用于编制跨机构调剂,解决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增编需求,调剂审核由编委会统一研究决定,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调剂程序的具体执行。

3、建立用编评估机制。一是开展用编可行性评估。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出的用编需求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可行性,并依据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决策审批提供依据。二是开展用编执行情况评估反馈。对已决策的用编审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重点跟踪了解用编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执行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并督促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结构管理,统筹规划布局,切实“用好”机构编制

1、统筹编制整体布局。一是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立足我市机构编制现状,围绕为现代化绍兴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目标,科学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着眼增强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维稳等方面倾斜,向直接服务社会的基层一线倾斜,确保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一致。二是保障特殊用编需求。针对军转安置、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特殊用编需求,在日常编制管理工作中争取预留部分编制保障特殊用编。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把特殊用编人员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和优势。

2、构建梯次结构框架。一是确定合理编制结构。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承担的主要职责等,建议从领导职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编制结构进行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梯次补充结构框架。领导职数结构应按照精干高效、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确定。年龄结构应保证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结构层次。学历专业结构可综合考虑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承担的工作任务等因素进行明确。二是实行用编结构审查。结合用编计划审批,在机关事业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申报计划的同时,必须一并申报拟进人员的基本要求,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查拟进人员是否符合梯次结构要求,决定是否准其用编。

(四)开展标准管理,构建指标体系,切实“规范”机构编制

1、建立机构编制履职评估体系。结合机构设置和“三定”规定,科学制定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履职评估的指标、步骤和措施,并严格实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议由社会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业评估机构等第三方实施具体评估,确保评估的独立性、权威性,避免干扰。评估方法可采取上级评价、同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三定”执行情况、自身建设情况等多个方面。评估结果要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调整机构编制事项、奖惩激励等相结合,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完整、行之有效。

2、建立机构编制核定标准体系。在开展机构编制履职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核编标准,建议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研究具体职能履行环节中影响编制使用的核心因素入手,探索编制核定科学量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制定相对统一又能灵活调整的编制标准,用标准核定编制来提高编制决策的.科学性、编制管理的统一性和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3、建立编制使用动态调整制度。结合机构编制履职评估体系和核定标准体系的建立,建议参照中编办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试点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明确机构编制的“控编数”和“使用数”,构建机构编制“双轨动态调整”体系,实现对机构编制的有效核定和科学增减。

当前,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实现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成为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机构编制是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作用。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对深化行政管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政资源、有效防控人员机构膨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二)发挥机构编制效用的重要前提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配置执政资源,有效提高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必须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只有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机构编制效用最大化。

(三)推进机构编制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机构编制不论是控制总量、限制增量,还是动态管理、盘活存量,其实都是一个调控的问题。“控”就是从严控制,把好关口,把机构编制管紧。搞好了调控,就搞好了动态管理,也就搞好了总量控制。“调”,就是要把机构编制作为一种资源,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为基础, 以建立用编核准制度为途径,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机构编制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如何实现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把机构编制用活,找准机构编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平衡点,已成为机构编制部门积极探索和寻求破解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问题

(一) 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工作中,机构编制部门对于单位应该核定多少编制,缺乏指导性的政策依据和定编标准,编制核定多数是根据预计工作量进行估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导致了定编无据可依的窘困局面。 就事业单位而言,由于编制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仅有卫生、教育等系统有相应的标准,其他各类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无章可循,具体核定多少编制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确定,往往凭经验核定。

(二)机构编制增长控制难度大

在机构设置上,社会上戏称机构编制部门是“管生不管死”。在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下,成立机构或增加编制,多数能够得到重视;而机构职能弱化,应该撤销或减少编制时,由于人员出口不畅,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又缺少了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因此,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机构编制部门都不愿主动提出撤销某机构或精简其编制,即使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了,主管部门也会以人员分流困难、维稳等各种借口阻挠和回避。就事业单位而言, 由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造成事业单位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因而出现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就业和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一条途径。也不排除受“官本位”的影响,增加机构职数是为了安排职务。只要机构能设立、编制能确定,就可以合法进人,造成一些部门、单位拼命增加机构编制,人员只增不减。

(三) 部门职责任务与编制配置不合理

通过对各单位的人员编制、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可以发现目前编制管理存在“编制一定终身制”、“增量控制不严”、“存量盘活不了”等问题,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于职责管理不到位,制约协调机制不健全。此外, 由于机构编制部门自身体制制约,加之人员力量不足并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哪些机构职能已经弱化,哪些机构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应予以调整或撤并, 对各类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等事项,没有足够精力调查研究,导致了机构和编制维持高位,只增不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的单位职能增加,为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及时调整编制,但是编制没有调整,出现现有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从不同层级编制情况来看,市、县、区直机关任务较重,但普遍编制较少,人员超编比较严重,而各个乡镇机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编。

(四) 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就开始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簿》注册、人员准调和审批制度,实现了人员编制的实名制管理。2015 年,我市又应用省编办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机构编制和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化。期间,我市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了与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联动配合机制,做到准予调入、财政核拨与单位实有人员相一致。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紧密结合。但在具体实施当中,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仍不完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联动效果不明显,造成了编制、人社、财政部门的在编实际数不一致,也造成了个别单位的实有在编人数与《机构编制管理簿》登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给机构编制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五)机构编制监督力度不大

近年来,虽然中央、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2015 年,我省也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评内容,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15 年起,我市及所辖部分县区也陆续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而机构编制部门又缺少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的强有力的监督处罚机制,造成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手段偏软,力度不大。

三、对策建议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前瞻性为根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把不断探索建立具有动态性、控制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机制,作为实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的目标。

(一)加强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制定机构编制管理标准时,要重点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一是机构个数和编制总量控制管理标准。可结合人口、面积、财政收入等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制定总量控制标准,特别是将事业机构和编制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控制增长。二是各类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标准的制定。 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通过出台和修订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的办法,不断完善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如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修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结合教育体制改革构建从学前教育、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一体化的标准体系;结合林权、水利工程等改革出台相应行业的机构编制标准。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任务,合理制定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并要求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结构比例使用编制。 从而改变以往机构编制经验管理、粗放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转型升级。

(二)加强机构编制总量控制

要按照总量控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各地所辖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科学测算机构总数和编制总量。对于 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限额,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动态管理,不得突破限额。对于编制,要按照有关标准,结合各地实际,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下达各县(区)编制总数,各县(区)在编制总数内分配使用,动态管理,实行总量控制。

(三)加强机构编制 动态管理

一是要加强行政机关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能放则放的原则,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各部门的职权划分工作,结合部门职权划分,核减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的部门编制,相应追加职责任务较多和国家、省明确规定确需加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实现行政机关编制动态管理。积极跨层级调整编制,按照空编调剂、市县为单位调剂、调剂与挖潜相结合的原则,从有空编的乡镇跨层级调整编制到市、县、区直机关。

二是要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参照事业单位定编标准、行业评估标准或外地做法,根据各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改革编制一定终身的做法,重新核定事业单位人员总量,今后原则上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占编使用,原有待遇不变,实行带编流动;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逐步实行同岗同待遇。对于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等行业事业单位按上级确定的定编标准核定人员总量。没有明确定编标准的,根据事业单位承担职责任务轻重及职责履行等情况,在定量、定性分析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前提下,以事业单位现有核定编制数为基础,参照兄弟市同类事业单位核定的编制情况,核定人员总量。

三是建立部门和机构职责履行情况跟踪考核机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合理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各级编办每年至少要对各部门和各类机构的职能变化、工作任务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一次定量分析,及时掌握情况,按照适当增减、整合优化的原则,及时对职责弱化、任务减少的机构予以合并,人员只出不进,收回空编,调整到职责增加较多、任务较重的单位,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和高效运转提供保障。对新增的工作任务,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构、编制、人员完成,确需补充编制的,首先要通过内部挖潜,在现有的编制存量中调剂解决,没有空编可供调剂的,可以采取连编带人调整的办法解决。同时,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工作程序、改善人员结构、推行电子政务等途径,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实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精简高效。

(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社、财政等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实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各尽其能、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把关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龙头”作用,实行用编计划管理和前置审核,将编制审核作为组织、人社部门配备干部、财政部门拨付经费及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各类保险的依据。同时,通过建立联合办公会议制度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网络,落实工作职责,实现机构编制资源共享,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合力。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节约用编的积极性,可建立机构编制约束激励机制,实行编制包干节编有奖办法。

(五)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机构编制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查检规定,使监督内容由单一转向全面,监督方式由定期转为不定期,责任追究由模糊转向清晰,从而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查处力度。二是建立机构编制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责任制。将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内容,对有严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领导干部,不得异地任职和提拔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干部责任。将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目标考核之中,通过考核杠杆推动机构编制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

总之,通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动态管理,一定能使机构编制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机构设置规范,编制配置合理,机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负担逐步减轻的目的。 (市编办行政机构编制科)

如何编制方案篇十六

预算损益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做财务预算表编制的知识,欢迎阅读。

(1)内容:三大会计报表

(2)做法:依据业务预算(销售、成本、费用、固定资产、资金等)和财务假设

(3)步骤:先损益,再资产负债,后现金流量

(4)方法:财务只做假设,不做预测

1)预测销售额,倒推出销售品种及数量;

2)根据销售品种及数量倒推出相关的生产成本;

3)按销售额及以前年度比例倒推出销售各项费用;

4)根据历史情况算出管理费用的金额;

5)根据上述数据编制预测利润表;

6)根据利润表及历史数据推算出资产负债表相应科目(如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7)再根据今年公司或老板的经营意图对上述报表进行合理修改。

在编制财务预算以前,搜集编制财务预算有关的资料。要充分搜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历史资料,掌握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并对资料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对各项资产运作的程度及运转效率,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及数据的增减变动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

企业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等,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将汇总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加以整理、分析,经相互勾稽确认后,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编制财务预算,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最终通过预算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预算损益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损益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销售毛利额高低,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毛利。预算损益表的结构、数据来源及平衡关系如下:

项目数据来源:

a销售收入销售预算及预测

b经营成本成本预算及预测

c毛利等于a-b

d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预算及预测

e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预算及预测

f财务费用预算现金流量表中“发生筹资费用及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h利润等于c-d-e-f+g

i所得税等于h×税率

j净利润等于h-i

现金流量预算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及流出量,反映企业预算期间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以现金流入、流出的.净值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的业务,保证企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企业期初现金的结存额为基点,充分考虑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预计期末的理想现金结存额,确定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相互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期初现金结存额+预算期间的现金收入-预算

期末理想的现金结存余额=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

1.期初现金结存数据,来源于预算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期初数。

2.现金收入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租金收入,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它等于销售收入及其他经营收入,加、减应收、预收帐款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对外资收到的回报,收回投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对外投资收到的现金,等于预算损益表的投资收益,加、减 :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根据董事会收回投资的决议,预计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减少数,加、减: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等于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净收益,加、减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等于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入的现金,等于增资配股金额,加、减有关应收、预收帐项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借款收到的现金,等于预算期间的现金支出与现金收入(不含借款收到的现金净加数)及期末与期初货币资金的差额。

3.现金支出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457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