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教案设计(热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22:55:16
劳动的教案设计(热门13篇)
时间:2023-11-04 22:55:16     小编:文轩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教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的教案分享,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以清洁工人时传祥为例,说明了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以时传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重及全国人民的尊重为例,说明了劳动本身不分贵贱,不管是哪一行,只要好好干,作出成绩,就能被社会承认,受到尊敬。

一些小学生受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有些同学看不起那些体力劳动者。这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通过以往的教育学生已初步懂得了劳动不仅能创造美好生活,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很有必要的。

教法建议

1、课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劳动的重要性及正确看待各行各业的劳动,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2、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力争使教育的实效性增强。

3、引导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礼貌地对待身边的劳动者。

4、以往很多老师总是将择业“长大了你想干什么?”与尊重劳动者混在一起,错误地认为你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就是不尊重这个行业的劳动者,教学中如果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跟学生讲明:选择什么职业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从心里不能看不起这些劳动者,特别是要尊重这些劳动者。

教学设计示例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二

1、知道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1、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怀有崇敬、热爱之情。

2、对从事又脏又累的劳动的人从内心产生敬意。

行为

,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以清洁工人时传祥为例,说明了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以时传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重及全国人民的尊重为例,说明了劳动本身不分贵贱,不管是哪一行,只要好好干,作出成绩,就能被社会承认,受到尊敬。

一些小学生受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有些同学看不起那些体力劳动者。这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通过以往的教育学生已初步懂得了劳动不仅能创造美好生活,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教法建议

1、课上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劳动的重要性及正确看待各行各业的劳动,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2、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力争使教育的实效性增强。

3、引导学生,礼貌地对待身边的劳动者。

4、以往很多老师总是将择业“长大了你想干什么?”与尊重劳动者混在一起,错误地认为你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就是不尊重这个行业的劳动者,教学中如果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跟学生讲明:选择什么职业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从心里不能看不起这些劳动者,特别是要尊重这些劳动者。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2、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都值得尊重。

情感

1、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怀有崇敬、热爱之情。

2、对从事又脏又累的劳动的人从内心产生敬意。

行为

,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各行各业的劳动、,不轻视重体力劳动者。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明理。

1、同学们,有人说世上有三百六十行,你知道社会上都有哪些行业吗?

*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业?请你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让学生感受,我们的生活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板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3、试想,如果社会上缺了哪一行会怎样?(分组讨论)

*巩固深化社会是由各个行业组成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认识。

出示投影:《假如》见后边练习“读一读”请同学们齐读。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人、农民的劳动;我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我们的健康离不开医生的呵护;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军人无私的奉献……我们的一切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4、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呢?指名提问。然后争得大家的同意。

板书:尊重

二、探究学习,提高认识。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可社会上总是有一些人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哪些又脏又累工作的人们。这是为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看一看环卫工人时传祥的经历,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同学自学教材。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旧社会,时传祥是怎样工作的?富人是怎样对待他的?你怎么看?试想这些富人如果离开了这些掏粪工人生活会怎样?

*使学生体会时传祥工作的辛苦,与富人给与时传祥不公平的待遇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小结:旧社会富人不劳而获,他们把劳动看成是低贱的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他们外表干净,其实内心肮脏。看来把劳动分成高低贵贱的是一种剥削阶级的思想。

(2)新社会,同样劳动的时传祥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谈谈你的感受。

读一读,谈一谈,你怎样理解刘少奇主席的话?

小结:当今社会,无论你从是哪个行业,只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3、请同学们说一说,当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受到人们尊重的事例。

(优秀售票员李素丽、共产党员徐虎、售货员张秉贵……)

三、联系实际,落实教育。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厕所是由一个农民叔叔负责的,请看一段真实的录像

录像:镜头1:农民掏粪并清扫厕所的情景。近镜头2:农民略显痴呆的外表,和蓬乱的头发,及不干净的穿着。清扫完毕,镜头3:他默默地拉着粪车走远了。

老师:对这位叔叔,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你们了解他吗?同学们原来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你怎么看?现在我们应怎样对待他?

*课前了解:有些学生见到陶粪工时说大傻子来了;有些同学从他身边过时捂住鼻子;还有的见到他时吐舌头。几乎没有人跟他打招呼。

*同学们在课上积极踊跃发言,有的说今后主动问好;有的说见到他时可以冲他笑一笑以示感谢;有的说,今后见到他不捂鼻子了……

小结:同学们,这位叔叔用他一人赃换来了我们学校的清洁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今后怎么做了老师就看你们的行动了。

2、有这样一件事:小红和小兰在路过菜市场时,小红看到妈妈在卖菜拉起小兰就从妈妈身边跑了过去。你对这件事怎么看?请跟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教师:老师小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前两天我跟妈妈说了,你们听我妈妈是怎么说的:

录音:妈妈当时看见你了,那时我真的想: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自己,心里难过极了。后来我相通了,你们小孩也有自尊心,怕妈妈给你丢脸。其实这没什么。那时家里你们姐弟三个,只靠你爸爸一个人是不行的。我每天起早贪黑在菜地里种菜,到菜市场卖菜,虽然很辛苦,可是,当我用卖菜挣的钱给你们买了新衣服,好吃的,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什么苦呀、累呀全忘了……

教师(感动地)说:我有一个好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她不仅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我再不会因为有这样的妈妈而自卑,相反我为有这样一个勤劳的妈妈而骄傲。

3、讲一讲你在这方面的经历好吗?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四、辨析导行。

1、对下面这些事,你怎么看?

(1)有的同学因为家长是干部、经理总愿在别人面前炫耀,有的同学家长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不愿提起。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黎明见到传达室的王爷爷总要主动打招呼,王凯却说:一个看大门的理他干吗?

要尊重我们身边的劳动者。

小讨论:我们对从事下列工作的人应抱什么态度?

(1)集市上卖菜的农民(2)邻居家的保姆(3)农村来的打工者(4)马路上的清洁工(5)修自行车的人(6)报纸投递员(7)保险宣传员

小结:正确看待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应受到尊重。从我做起,从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做起。

五、交流收获和体会。

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板书设计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值得尊重。

2、培养他们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教育学生,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要点:举例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各种劳动。

教学难点:,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方法:分析法、列举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杨芳和爸爸是某科研所的炊事员,平时,杨芳只说爸爸在科研所工作,从不说他是炊事员,也不让爸爸参加家长会。

2、答问:你知道杨芳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教师小结:杨芳认为劳动者有高低贵贱之分,她认为爸爸当炊事员低人一等,因此从不说爸爸是炊事员。

4、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感谢你,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3、思考下列问题(出示灯片)

a、当王津津家厕所堵塞时,环卫工人是怎么做的?

b、他们向王津津说了些什么?

他们所说的“心满意足”是指什么?

c、王津津一家对环卫工人的态度怎样?

d、党和政府把徐师傅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人民群众选他为省人大代表,这说明了什么?

3、指几名学生答问,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4、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成千上万像徐师傅这样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三、辨析明理

a、说一说:

1、联系课文,说说社会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说说你和同学尊重劳动者的事例。

b、读一读:见教材37页

c、议一议:(灯片出示)

你对下面几种看法和做法是怎么认识的?

d、评一评:(灯片出示)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值得尊重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要,对他们有礼貌。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思想品德第十册第八课《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材简析:

本课以清洁工人时传祥为例,说明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时传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重及全国人民的尊重为例,说明劳动本身不分贵贱。不管是哪一行,只要好好干,做出成绩,就能在社会上受到尊重,以此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理念:

教学本课,意在使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劳动本身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值得尊重。教学设计时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立足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弄清上述知识点。从而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教学目标:

1、知道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

2、懂得社会需要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值得尊重。

情感培养:

1、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怀有崇敬、热爱之情。

2、对从事又脏又累的劳动的人从内心产生敬意。

行为养成:

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他们有礼貌。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生1: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很辛苦,我很尊敬他们。

生2:我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农民,他们都很辛苦,我很尊敬他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些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财富,我们要尊重他们。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第八课《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板书课题)

(自评:通过学生自述父母劳动的辛苦、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们的来揭示课题,既激发学生对其他劳动者的探究兴趣,又为使学生对其他劳动者产生尊敬的情感埋下伏笔,还自然地引进了课堂教学)

二、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一些劳动者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劳动者。(板书一部分劳动者:工人、农民、商人、教师、军人……)

师:除了刚才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些劳动者,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1:商人、科学家、工程师。

生2:菜场里卖菜的。

生3:扫马路的。打蜂窝煤的。

生4:经理、售货员。

……

师:同学们知道的劳动者真多。面对这么多种劳动者,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课件展示:“这么多种劳动者中,如果缺少了某一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把小组意见记下来,指定出发言代表,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

(二)、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结合课件情景1小结。

小组1:如果没有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吃,饿着肚子,做什么都是一句空话。

小组2:如果没有工人,我们就没有穿的、用的……。

小组3:如果没有清洁工,就会到处是垃圾,疾病到处传,人们无法生活。

小组4:如果没有医护人员,人们生了病,就得不到及时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通过你们的回答,使我想起了这样的情景。(展示情景1,让学生观察,加深理解,并板书结论:缺一不可)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困扰了我:

(四)课件展示:“有人认为,当科学家、工程师就光荣,当服务员、清洁工就低贱,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把小组意见记下来,指定出发言代表,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

(五)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实际拓宽并小结。

小组1:我们认为,当清洁工并不低贱,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能为人们创造出清洁的环境。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世界到处是垃圾,哪种情景简直不敢想象。

小组2:我们认为,就是打蜜窝煤卖也不低贱,他们的劳动,能给他人带来方便,不至于为没有柴烧而发愁。这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小组3:当科学家自然光荣,但如果没有农民做又脏又累的农活,那科学家们饿着肚子又怎么进行科学研究呢?所以我们认为,当一个农也很光荣。

小组4:老师:我们组商量了好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哪一种光荣些,因为他们都很重要,各有各的好处,怎么分也分不出个高低来。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不管干什么,只要努力做好,都能给他人带来方便,为人们创造出不同的财富,只是劳动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都是光荣的。(板书结论:不分贵贱,劳动光荣)

(自评:把教学目的的两个重点设计成两个讨论题,而且这些讨论都来自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小组中进行辅导,又可以照顾到后进生,也可面向全体,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把课标的知识点理解得很透彻,又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

(六)展示图画,引导学生学习、讲述清洁工人时传祥的故事,了解人们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师:同学们,文中有个时传祥的动力人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学生学习时传祥故事)

生甲: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不光时传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辞辛苦地劳动,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都通过对劳动模范的表彰,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你们看:(展示情景2,引伸到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

(自评:这部分是重点,在学生明白了上述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了解时传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为人们掏粪,“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高尚品质,得到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尊敬这个故事,加上一些表彰劳动模范的画面展示,达到培养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标的要求。)

(七)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具体应该怎样去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思想变成行为。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社会需要各种劳动、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值得尊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么做呢?(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把小组意见记下来,指定出发言代表,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通过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来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

小组1:在家庭,每一粒粮食、每一样用具都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做个好孩子。

小组2:学校的桌椅、板凳、花草树木、清洁卫生,都是相关劳动者的成果,都要爱护。做个好学生。

小组3:在社会,各种公用设施,农民的作物等,不能随意地破坏。做个好公民。

(八)学生对“想一想”中的行为进行评定和纠正,老师给予点拨。

评:这部分设计,是课文内容的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要让小学生明其理,更重要的是用其行。要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样做。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学之会用。)

三、请学生向劳动者说两句心里话。

师:学到这儿,同学们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尊重、尊敬。

师: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们说吗?

生1:我想对老师说:“敬爱的老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

生2:我想对医护人员说:“谢谢您们为病人解除痛苦,您们辛苦了。”

生3:我想对环卫工人说:“叔叔、阿姨们,为了全人类的清洁,您们辛苦了,人民感谢您!”

……

师:同学们的声声话语,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向所有劳动者说两几心里话,让我们全体起立、敬礼,大声喊出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吧!(课件展示爱语,师生一起饱含深情地齐读。)

四、课堂在师生缴动的气氛中结束。

(总评:本课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中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该怎样做。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轻松达到小学高段思想品德课标的要求。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思想行为。)

板书设计: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各行各业的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轻视重体力劳动者。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明理。

1、同学们,有人说世上有三百六十行,你知道社会上都有哪些行业吗?

*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业?请你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让学生感受,我们的生活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板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3、试想,如果社会上缺了哪一行会怎样?(分组讨论)

*巩固深化社会是由各个行业组成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认识。

出示投影:《假如》见后边练习“读一读”请同学们齐读。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人、农民的劳动;我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我们的健康离不开医生的呵护;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安全离不开军人无私的奉献……我们的一切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4、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呢?指名提问。然后争得大家的同意。

板书:尊重

二、探究学习,提高认识。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可社会上总是有一些人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哪些又脏又累工作的人们。这是为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来看一看环卫工人时传祥的经历,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同学自学教材。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使学生体会时传祥工作的辛苦,与富人给与时传祥不公平的待遇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小结:旧社会富人不劳而获,他们把劳动看成是低贱的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他们外表干净,其实内心肮脏。看来把劳动分成高低贵贱的是一种剥削阶级的思想。

(2)新社会,同样劳动的时传祥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谈谈你的感受。

读一读,谈一谈,你怎样理解刘少奇主席的话?

小结:当今社会,无论你从是哪个行业,只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3、请同学们说一说,当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受到人们尊重的事例。

(优秀售票员李素丽、共产党员徐虎、售货员张秉贵……)

三、联系实际,落实教育。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厕所是由一个农民叔叔负责的,请看一段真实的录像

录像:镜头1:农民掏粪并清扫厕所的情景。近镜头2:农民略显痴呆的外表,和蓬乱的头发,及不干净的穿着。清扫完毕,镜头3:他默默地拉着粪车走远了。

*课前了解:有些学生见到陶粪工时说大傻子来了;有些同学从他身边过时捂住鼻子;还有的见到他时吐舌头。几乎没有人跟他打招呼。

小结:同学们,这位叔叔用他一人赃换来了我们学校的清洁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今后怎么做了老师就看你们的行动了。

2、有这样一件事:小红和小兰在路过菜市场时,小红看到妈妈在卖菜拉起小兰就从妈妈身边跑了过去。你对这件事怎么看?请跟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教师:老师小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前两天我跟妈妈说了,你们听我妈妈是怎么说的:

教师(感动地)说:我有一个好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她不仅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我再不会因为有这样的妈妈而自卑,相反我为有这样一个勤劳的妈妈而骄傲。

3、讲一讲你在这方面的经历好吗?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四、辨析导行。

1、对下面这些事,你怎么看?

(1)有的同学因为家长是干部、经理总愿在别人面前炫耀,有的同学家长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不愿提起。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黎明见到传达室的王爷爷总要主动打招呼,王凯却说:一个看大门的理他干吗?

要尊重我们身边的劳动者。

小讨论:我们对从事下列工作的人应抱什么态度?

小结:正确看待各种劳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应受到尊重。从我做起,从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做起。

五、交流收获和体会。

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板书设计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六

劳动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可以使人变得勤快。

记得那一次暑假,我和老爸正在家里闲得没事干,碰巧那天空调“罢工”了,让我俩热得快成热狗了。我忍不住说:“爸爸,你给我点钱,让我去买个冰糕嘛,我都快要热死啦!”爸爸的目光从手机上移开,指着“挤”在角落里的一个废箱子,说:“你把这个大箱子扔到单元门口,我就给你买!”我本想抗议的,但一想到能吃冰糕,只好忍气吞声地走到角落里,准备搬箱子。

我使劲一抬,哎哟,好沉!我再努力一抬,顺势用脚顶住箱子,以免它又掉下去了。我终于将它抬起来了,慢慢挪向门口。天哪,我们家住7楼,又没电梯,这可怎么办呀?我抱起箱子,继续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了好半天,才到了5楼,可我已经又热又累,汗水早已浸湿了我的衣服,呼吸声也变得粗了起来,喉咙里好像有块东西堵着一样,让我呼吸不流畅。我又坚持了10分钟,才到了3楼。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呀!突然,我想到这箱子是密封的,完全可以直接沿楼梯滑下去,毫不花力气。我心里舒了口气,轻轻一推,箱子便乖乖地滑了下去,安静地等着。我一下子脑门开窍,不到两分钟,箱子已在单元门口呆着了。我立马飞速跑过上楼去,一进门,就对老爸大喊:“冰糕还不交来!”就这样,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回报。

劳动的困难只会为难经验的一次,只要有了经验,劳动无疑是件快乐的事!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七

1.引导幼儿能根据色彩想象各种菜肴,并用语言说出菜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根据菜的不同,撕出不同的形状来,培养幼儿对撕纸的兴趣。

3.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喜悦及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多种菜名、菜的做法、颜色等。

2.将做好的一些花样菜及图片布置于四周环境之中。

3.餐厅门、冰箱模型。

4.彩色挂历纸、一次性盘子、废物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咦,小朋友快来看,这是什么地方呀?(稍作停顿)噢,原来是小熊新开了一家餐厅,小熊非常欢迎我们到他的餐厅来,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赶快去吧!(幼儿依次从布置的餐厅门走进去坐到位置上)。

2.师:啊,小熊的餐厅里已经来了这么多客人(以手势指向周围的老师)小熊都来不及炒菜了,谁愿意来帮忙当厨师呀?噢,小朋友们真热心帮忙,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厨师吧!

二、出示蔬菜图片,引起联想。

1.师:啊,这有一个大冰箱,我们看看小熊的冰箱里都有些什么菜。

引导幼儿说出所知道的菜名及菜的颜色。

2.启发幼儿说出多一些同颜色的菜。

三、说出菜名、做法。

1.师:小厨师们,你们今天想给客人炒什么菜?你炒的菜是什么颜色的?

2.师:你打算怎样炒呢?是切成丝呢还是切成块,还是做一个美味的大拼盘?

3.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要炒的菜的菜名、做法说出来。

四、幼儿动手炒菜。

1.师:噢,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做出来的菜也一定美味可口。你们看客人们都等急了。我们赶快动手做菜吧。

2.幼儿在一次性小盘子内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

五、评价。

1.请做好菜的小厨师把用不着的材料收拾整齐,放入废物筐里。

2.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菜。

师:哪位小厨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做的美味可口的菜呀!

3.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小厨师们把自己做的菜介绍给客人,请他们品尝吧!

4.结束。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要点:

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习1---9自然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也说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练习朗读)

3)“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

师引读小赵的话。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

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

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2、指名读写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师:这里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齐读句子)

4、师:伤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时将同样面临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难(用手示意板书),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艰难。(板书:更加艰难)

5、师: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指板书并箭头示意),并通过对工作的'艰难的描写更加反映出他个性的坚强。

6、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星级题:

出示:在课文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生动详细地写下来。

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较详细地写下来。

开头: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

7、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8、交流反馈习作。师生评议(二篇)

评议要点:有否将挑煤工作的艰难及我个性的坚强写出来。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1、师: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课外延伸: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路远滑

受人欺负艰难

第一天肩膀肿破坚强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九

1.开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可耻的。

3.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才能,品味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

1.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学生平时劳动情况调查表。

2.观察、收集身边辛勤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3.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扫地等),并在家练习,提高劳动技能。

4.教师准备有关劳动的图片,给学生以表象,同时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板书:劳动最光荣。(在劳动下画大拇指、画笑脸。)。

二.班上的情况调查。

1.公布班上学生平时劳动情况的调查:。

项目。

自己洗衣。

整理书包。

洗澡剪指甲。

收拾房子。

主动学习。

人数。

2.学生发表看法:从这份调查表的统计中说明我们班上的劳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班主任总结: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知道,我们的小朋友能自己主动地去劳动的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同学是依赖父母,他们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大家说这样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为什么不好呢?)。

三.讲故事——《小懒惰奇遇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白不爱劳动的严重后果。

1.指名讲故事;。

2.学生说自己身边爱劳动的典型事例。

(班主任:大家说的真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现在我们也来现场看看我们自己的劳动能力是如何的强。)。

3.学生说听故事后的感受。

四.学生的自理能力比赛。

1.准备:每小组选5名参加整理书包、叠衣服、系红领巾比赛的代表。

2.比赛活动展开并评选各种劳动能手,

3.推选3——4名最能干的选手介绍经验。

4.其他的学生谈感受。

劳动最光荣。

太阳出来了哦,我们起床霍嘿。穿好衣服去洗漱,戴上领巾背书包。说声再见了哦,上学堂呀霍嘿。自己事情自己忙,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忙,劳动最光荣。

同学们,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人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就从现在起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吧,让我们举起双手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而喝彩。(教师带头举起双手)——因为劳动是最光荣的!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十

活动目的:

1、开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可耻的。

3、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才能,品味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学生和家长一起如实填写学生平时劳动情况调查表。

2、观察、收集身边辛勤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3、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扫地等),并在家练习,提高劳动技能。

4、教师准备有关劳动的图片,给学生以表象,同时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板书:劳动最光荣。(在劳动下画大拇指、画笑脸。)。

二、班上的情况调查。

1、公布班上学生平时劳动情况的调查。

2、学生发表看法:从这份调查表的统计中说明我们班上的劳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班主任总结: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知道,我们的小朋友能自己主动地去劳动的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同学是依赖父母,他们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大家说这样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为什么不好呢?)。

三、讲故事——《小懒惰奇遇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明白不爱劳动的严重后果。

1、指名讲故事;

2、学生说自己身边爱劳动的典型事例。

(班主任:大家说的真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现在我们也来现场看看我们自己的劳动能力是如何的强。)。

3、学生说听故事后的感受。

四、学生的自理能力比赛。

1、准备:每小组选5名参加整理书包、叠衣服、系红领巾比赛的代表。

2、比赛活动展开并评选各种劳动能手。

3、推选3—4名最能干的选手介绍经验。

4、其他的学生谈感受。

五、活动巩固——唱儿歌。

劳动最光荣。

太阳出来了哦,我们起床霍嘿。穿好衣服去洗漱,戴上领巾背书包。说声再见了哦,上学堂呀霍嘿。自己事情自己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忙,劳动最光荣。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人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就从现在起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吧,让我们举起双手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而喝彩。(教师带头举起双手)——因为劳动是最光荣的!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理解歌词,大胆跟随歌曲cd进行动作表演。

2.分辨歌曲中勤劳和懒惰的动物,懂得劳动最光荣。

活动准备:

1.挂图《劳动最光荣》。

2.音乐cd《劳动最光荣》。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谁最爱劳动。

(一)说说身边爱劳动的人。

在你身边,谁是最爱劳动的人?都会做什么事情?

(二)聊聊爱劳动的动物朋友。

那你知道动物朋友中谁最爱劳动的呢?

二、一起听一听。

(一)欣赏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说一说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倾听歌曲、理解歌词。

听一听,歌里唱了什么?找一找哪些是爱劳动的动物朋友?歌词的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一起演一演。

(一)可以怎样表演这些爱劳动的动物朋友?你又想怎样表演不爱劳动的动物?

四、劳动最光荣。

(一)师幼互动小结。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社会调查、观看图片、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劳动节的来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1、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了解劳动者的辛苦。

2、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搜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时的图片、勤劳的人们、晚上工作的人、周末工作的人。

1、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的职业。

(1)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说说爸爸妈妈工作时都做些什么?

2、请幼儿了解人们工作的时候是在为别人服务,学会尊重、关心劳动者。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还有哪些工作是为别人服务的以及自己曾受到过帮助的经历,进一步体验人们的辛苦。

(3)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尊重和关心劳动者。知道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每一个劳动者的节日。

3、请幼儿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劳动的辛苦。

(1)请幼儿讨论:自己可以帮老师做什么事情?比如:帮老师整理活动区的玩具、打扫活动室、擦桌椅等。

(2)请幼儿分小组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户外活动时,带幼儿捡拾卫生区的垃圾及绿化带的野菜。

(2)请家长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一)。

每当我正在品尝着那使人垂涎欲滴的米粽时,总会回想起我那早已过去的往事——我的劳动开端。

在每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起了香喷喷的米粽。浓郁的香气飘荡在大街小巷。由此,我想学包米粽的愿望早已从心底油然而生,蠢蠢欲动。

我在每年的端午节总会苦苦哀求妈妈让我学包米粽,可妈妈每次的坚定回答总是让我那刚充满盼望的双眼顿时又变得黯淡无光。而就在的端午节,在我的等待下,终于盼来了那句话:“看你那么诚恳,我就答应你吧。”这句话尤如一张“通行证”,让我足以兴奋得高兴半天。

妈妈迅速的准备好包米粽的材料,我迫不及待的动了起来。

我的劳动开端虽然有些曲折,但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劳动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劳动是幸福的开端;劳动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也是艰苦、辛苦的。

去年寒假的一天下午,我一人在家,心想:今天爸爸妈妈加班,一定非常辛苦,我要做一顿晚餐给爸爸妈妈品尝,让他们高兴。可我这个生活在城市里整天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女孩什么也不会做呀!这可怎么办呀?对了爸爸妈妈喜欢喝粥,我何不做一次粥给他们喝呢。再说做粥不就是用大米和水做的吗?我也看妈妈做过,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主意已定,马上行动。

我将锅刷洗好。“对了,做粥要放多少米多少水呢?”我隐约记得妈妈说过:“做粥要放4勺大米。”我将4勺大米放入洗米盆中接水洗米,水上漂浮着残渣和细小的泡沫,我马上将水倒掉。就这样来回讲冲洗了三四遍。我再将洗好的来放入锅中接上水,把火调到最大开始煮粥,我仔细盯着锅,生怕粥熟了,没通知我,一点也不敢怠慢。十分钟后,水慢慢开始沸腾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想:我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想着爸爸妈妈回家时高兴、激动的表情,心里不由地暗暗得意起来。

但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锅里的大米越煮越多,而水却不见了踪影。这可怎么办呢?我心想:一定是水放少了,我使劲往锅里添水;可又过了一会,大米还是那么多,水依然还是那么少。突然间,我闻到一股糊味,“是粥糊了!”我立刻把火关上,用大勺子用力搅了搅,粥上面还是稀的,而下面却是糊的了,真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凉透了!我眼噙泪花,一声不响地呆呆站在锅台前,我失望极了。

怱然,门铃响了,是妈妈回来了。妈妈见我在厨房,立刻跑了过来,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妈妈,”我哭哭啼啼地说道,“我本来想给你做粥,可……”“没关系,宝贝谢谢你,不要灰心,你这是第一次,再做一次就好了。”妈妈摸着我的头说道。

通过这次劳动,使我明白了:世上有许多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仼何事都要认真,都要每一步。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干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5734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