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的读后感(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7:21:15
摆渡人的读后感(优质15篇)
时间:2023-11-04 17:21:15     小编:影墨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思考和剖析。要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我们需要对作品内涵、主题和情节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一

资料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的父亲,火车在经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己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向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这个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颇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向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起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到达了圆满。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和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思考。

对于死亡:

若人死了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颠沛流离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以往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者写的,他说若万事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对待,或许就能消除恐惧。有人问老者害怕死亡吗他说以往很怕,因为他难以想象一个人走在死亡边缘那一刻什么感受。之后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来,他会是实践者,他要明白答案。

在我的读书生涯里,也有同学的父亲或母亲离世了,伤痛的他们我们无从安慰。一个人在理解亲人的离开时会有种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

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专家说这世界有太多永远解不开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样坚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执念: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摆渡人,善恶都由自己摆渡,你选择做什么性质的人,行动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极的情绪,萎靡的状态,自私,凶恶,冲动,没自信等等负面的标签你能够往身上贴,最终构成一个糟糕的人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们有权摆渡自己的心灵,完美自信,积极向上,友善,宽容,高情商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执念于什么,你将得到什么。

摆渡人的方向很广,你想要将自己的心灵摆渡到哪个河岸,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决定。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二

很久没有看到一本让自己捧着就放不下的书,我也很久没有与书籍有那么强烈地共鸣。9月我遇到了《摆渡人》这本书,像是许久等待着我,一种约定吧。之前我在好友在家看到过这本书,好友说这本书挺不错的,这大概就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似乎就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记:我有机会也要看看。

的确,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要读下去的书。看完《摆渡人》这本书关于迪伦、崔斯坦之间的故事,我被爱情的伟大、真诚的善良而感到,同时迪伦的勇气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有时一些事情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周围的`人的建议去做,只因为担心失去,安然接受当下,可是想到迪伦寻找自己爱的人义无反顾,并且离开了所谓的最终摆渡的地方,她本该像所有顺利到达目的地灵魂一样归宿,但她没有,她冒着被恶魔抓住的危险找到了自己深爱的崔斯坦,并且她和她爱的人回到了现实生活,一切都在往好的、他们俩内心向往的方向发展。多不可思议,似乎给了我对生活奋斗一个莫大地鼓舞,我也可以在未知的情况下,多多去尝试,哪怕结果不是所想象的,但是尽全力尝试一下,没准就遇见那个奇迹。

我刚读这本书时,跟着故事一直读到了他们快要到达最终摆渡地,才迟迟放下了书,感觉这个故事或许已经快结束了,然而,当我再读下去的时候,故事情节开始转变,没有和爱的人在一起,这样的生活不是想要的,内心的挣扎过后,抱着忐忑的心,迪伦的那勇气使得她无论回去会发生什么都要去试试,她真的回到了那段之前的旅途—荒野,开始找最后一间安全屋,寻找到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从崔斯坦送迪伦到达目的地似乎只是一个单程旅行,但是勇敢的迪伦坚强完成了返程,造就一个美好的结局。似乎是两个故事的融合,一个是享受着爱恋,另一个是对幸福的追求。

读完这本书是一个月前了,故事虽然是那么简单,但是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久久不能忘怀,或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三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内容惊心动魄的书,它的名字叫《摆渡人》。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有一次她要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她发现自己是唯一幸存者,此时她遇到了铁路另一尽头的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在一路上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从山坡到沼泽,从森林到湖泊,虽然迪伦曾经有想要放弃去分界处的念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彼此爱上了对方,男孩摆渡了迪伦,迪伦从恶魔的手中拯救了崔斯坦,她想带崔斯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的摆渡灵魂,最后他们终于相守一生。

看完这本小说,我被迪伦的单纯善良、勇敢所折服,正是因为她的坚持,最后才能收获幸福。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生命的本真。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像迪伦这样的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所以我也要学习迪伦知难而上的精神。崔斯坦智人善用,循循善诱,让迪伦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四

简而介之,本书讲的是少女迪伦去看望久违的父亲,却在路上发生车祸,是车上唯一的遇难者,她的灵魂走出车厢,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之后他们开始了一段惊险的荒原之旅,书写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摆渡人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心是那么漠然。

每一个灵魂都需要摆渡人的引领和保护带自己翻山越湖,战胜魔鬼,穿过荒原,进入安全的世界,灵魂得到救赎,摆渡人继续。周而复始的日子使得摆渡人的好奇心消失殆尽,摆渡灵魂只是一份差事而已,没有谁在意摆渡人的感受,然而也许摆渡人也需要有人摆渡。

崔斯坦与迪伦在荒原里,跌跌撞撞,长途跋涉,崔斯坦成功的将迪伦送到安全区,迪伦却因为深爱崔斯坦,单枪匹马再次回到荒原,找寻崔斯坦,想带崔斯坦获得新生,一起步入人间。这是崔斯坦从未有过的想法,却因为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所谓的规则,一起迎接未知的未来。从荒原到人间的历程,迪伦表现出来的勇敢果断,更多的影响着犹疑不定的崔斯坦,突破现有的生活状况,可能对任何人都很艰难,还好有爱人陪伴鼓励前行,终于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

爱依然是主题。有人说,爱是给予与奉献,有人说,爱是理解与包容,也有人说,爱是成全,需要勇气爱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多元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解释,对父母子女恋人朋友,我们用不同的爱回馈对方。我唯一能确定的,爱绝不是随便的一个字,爱是个动词,是在或简单或复杂的日子里彼此能感知到的,是双方相互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感觉。

当然,没有谁能一直陪伴谁,生命里每一个出现的人都会渡你走过一程,教会你一些东西,然后各自继续前行。崔斯坦和迪伦结伴同行,崔斯坦的保护让迪伦不再孤独和害怕,迪伦的善良和勇敢带给崔斯坦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心动,这其实施两段荒原之旅,前一段,崔斯坦保护迪伦,后一段迪伦引领崔斯坦,他们相互依伴,也彼此成就。其实无需多言,他们一定会在人间拥有一段多彩幸福的生活。这就够了!人生的每个阶段出现的`人和事都不会长久存在,但每次经历都会让你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五

在二手书店淘到的这本书,吸引我的也是封面的这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看到了一个书评,让我感触颇深“摆渡人是人吗?”“不是,是光”“那为什么叫做摆渡人呢?”“因为他为爱变成了人”。

摆渡人不是人,是光团,他是护着灵魂到达天堂的光,只有摆渡人保护着的那个灵魂才可以看到摆渡人的样子,而在其他的灵魂看来,摆渡人就是一团守护在灵魂上方的光。

我原本是要留在这人间与天堂的交界,去渡众灵魂的船,直到遇见你,你和别的灵魂不一样,我第一次生出了这种奇怪的感觉,可我见过的灵魂太多了,我知道你只是我的工作,是我漫漫摆渡生涯中数不清的灵魂里的一个。我知道我喜欢你,我知道你喜欢我。而我能做的`就是带你去天堂,所以我拼死都要护着你。

我骗你说要和你一起去天堂,你可知摆渡人不能跨过那道结界,你可知结界这头,我看到你痛哭时那种无力,我走了,去接我的下一个灵魂。

哪曾想你忤逆了天神来找我,在荒野上,在恶魔充斥的山谷里,我不知道你那么不堪一击的灵魂为了找我经历了多么残忍的事情。那一刻你见到了真正的荒野,真正的恶魔,没有我的庇护的你,就像是他们的猎物。

我终于明白,我爱你。

我爱你。

你说"和我走吧,这里容不下我们,我们就去我的那边"。

我们违背了这里的法则,但终于我还是送你回到了你的身体里。

你挣扎着睁开眼的那一刻,我就在你身边。

我为你,变成了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一定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六

《摆渡人》读过的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小说,主人公伦迪和催斯坦作为彼此的摆渡人,在这个过程中,由把灵魂摆渡到天国,再因为爱再把灵魂摆渡到人间,这个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所有人性完美的东西:信任,忠于职守,坚毅,勇敢,遵守规则,纯洁真挚的爱。在伦迪回到寻找崔斯坦的过程中:执着,更深沉的爱,坚强,怜悯,牺牲自我,超越自我,更震撼人。小说的情节暗喻人生一样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丰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各种考验,始终坚持一颗向善之心……谁是我的摆渡人?今生我又能够凭我平凡的生命摆渡谁?在人生这个不断逃离苦难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幸作为一名小教师,期望学生们的困惑与迷惘我去点悟,我成人的世俗与世故更愿意他们来摆渡。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七

最近看了一本叫《摆渡人》的书,因为书中的内容简介有趣有意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尔。麦克福尔是美国人,这本书是从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章都很短,结构也很简单,但却有一种哲学感。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女孩死了,她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渡轮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地到达了天堂,但女孩不高兴,因为她爱渡轮人,所以她离开天堂去找她的爱人。

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回到了世界,在一起。当我们看到最后,你在这里和我在这里的感动和幸福,似乎经历了所有的幸福和不幸,我们仍然握着手,从未松开,幸运的是,你一直在我所能及的地方,这就足够了。

读了很多书,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想写书评,渡轮是一本很好的书,读完后,你会想很多,相反,说勇敢,但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说会坚持他们喜欢的东西,但每次我害怕回来,找各种借口回来,忘记初衷,我知道,在这之后我想成为一个叫迪伦的女孩,喜欢人和事,勇敢地走到尽头。我要大成功。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当我读它的时候,我不能放下它,因为它真的很漂亮。我也喜欢这本书的神秘感,这让我想知道书中会发生什么。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八

花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从同事哪里借来的《摆渡人》一书。这本书描写的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战争的牺牲品乔纳斯,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也许,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束光,是你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他幻化成你喜欢或者敬重的样子带你击退恶魔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书中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儿,曾担心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纯净的荒原。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成为了这场交通事故中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抵达灵魂的栖息地。

书中的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过了荒原,来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安排。从年龄与经历来说,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人,见过了无数的灵魂引领,经历了无数次的恶魔攻击,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只是机械地重复地穿过荒原。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无可去处的孤独灵魂。他也已经完全麻木的习惯了宿命的安排。

当书中的两位主角相遇时,迪伦的纯洁与淡定,给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斯坦在摆渡灵魂中的尽职尽责,以及善良与正义也让迪伦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依赖,以至于爱恋。最终,当崔斯坦把迪伦安全的送达灵魂的栖息地独自离开,又开始重复自己毫无意义的摆渡生涯时,迪伦却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式,以一种孤身一人战胜恐惧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寻找崔斯坦的冒险历程。

因为职责,崔斯坦出色的完成了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使命。因为爱,迪伦却成了崔斯坦重生的摆渡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初读《摆渡人》,感觉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可是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她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九

当我们面对生存、死亡与爱,哪个会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轮回,你又愿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请在克莱尔?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当中寻找答案吧!

克莱尔麦克福尔居住在苏格兰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摆渡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令4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本书描写了单亲女孩迪伦生活在一个令她痛苦的世界里。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让她遇见了她灵魂的摆渡人。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片荒原。这片荒原上的天气变化是随着逝者的心情变化而变化。你哭泣,天空便狂风大作,阴雨绵绵;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的暖阳,莺歌燕舞;你低落,温度下降,乌云密布。你用什么样的心情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加倍给你体验。荒原的一切都是你心境的折射。

荒原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保持好的心态,荒原也可以百花齐放,也可以艳阳高照。环境能改变人,人也能改变环境。你觉得环境对你不利,你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你便会发现周围的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在困境中,我们只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可以取得成功,得到内心的幸福。

本书中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但反过来也可以说迪伦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因为一路上,是迪伦引导崔斯释放工作的压力,让他学会寻找内心深处的爱,改变了他一成不变的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也让他勇敢地向这样消极的生活挑战。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有的人为生活奔波,低头赶路;有的人泡在网吧,沉迷网络;有的人游手好闲,疯狂酗酒,赌博……在茫茫红尘中早已迷失了自我,灵魂无处安放,真是如行尸走肉一般。难道他们不是迫切需要灵魂摆渡人吗?那会是谁?其实就是自己。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只要坚持信念,克服内心恐惧,不忘初心,穿越荒原,才会彼岸花开。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

都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难道迪伦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吗?渡人渡己!

说实在的,看完书后还是很感动的,迪伦的勇气,冒险的精神,可能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没有的。虽然迪伦才15岁,但是在车祸之前已经很成熟,在学校看到很多同龄人都觉得他们很傻,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一个朋友也转学离开了她,做的很多事情也很愚蠢,这可能是为了下面她知道自己死讯的消息后做的铺垫吧。

车祸后,摸索着向前进,在触碰那些尸体和血液的时候,着实恶心到我了,虽然作者一直在用一种平和的手法在叙述。出来后与崔斯坦相见了,崔斯坦以她心目中的样子出现,迪伦心中应该是渴望一份感情的,要不为什么崔斯坦不是以父亲的形象出现?当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之后,那种安静,那种沉着是很难做到的,我想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可能都会大哭一场,也或许她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样才能遇到心爱之人。

他们的相遇及相爱,就像书里面写的一样,是一种命中注定吧,种种迹象都可表明,车祸那天早上迪伦做的梦,还有就是崔斯坦为了从恶魔手中拯救迪伦被折磨后出现的血迹,后面有个老太太不是说摆渡人是不会流血的么,以及他们分别后崔斯坦并没有变换身份或者容貌。

迪伦到达另一个世界后独自返回的时候,她自己就能看到很多的灵魂、引领他们前进代表摆渡人的亮光,但是遇到崔斯坦之后又看不到了。这些都说明,这个时候她就是自己的摆渡人,无人渡己时,自己渡自己。

还是要为他们的爱情点赞,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能遇见的很少,能产生感情的聊聊无几,能让你奋不顾身,就算灰飞烟灭,就算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时候,也要为了能在一起试一试,这种勇气,这种胆识,连崔斯坦都没有。

都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但是迪伦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吗?

愿我们也能遇见这样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奋不顾身,也希望这个人是在我们结婚以前遇见,才不会留有遗憾!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一

总有一片荒原要独自穿过——气看完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一本寓喻浓厚的英国小说,写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学女教师——麦克福尔。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孤独、爱、磨难、勇气、救赎、回归、家园等多层面叙述的脉络。

可以把它看成爱情故事,但读者似乎更愿意把它当作内省、发现、强大、自救和他救的心灵成长和灵魂救赎的小说。如果把小说主人公15岁女孩迪伦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经的困顿、惶恐、黑暗、苦难,那么这就是本励志小说。

文中一句话,相信会打动一些读者,因为它已打动了我。“我引导灵魂穿过荒野……”

在苦难中,在跋涉中,逐渐发现自己力量的成长,发现对自己的爱,发现对他人的爱。等无数时间之沙从指缝溜走,等走过片片荒原,我们终于成长为人,一个拥有独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写的人,才可以说: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够的力量和爱,易被荒原淹没,成为荒原中飘荡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个新跋涉者为生。一如《呼啸山庄》中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从爱出发,但被世俗等级的荒原摧毁了他的爱及他本人,由爱转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恶魔,一个复仇者。文中的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所有的爱、恨,最后化作英格兰北部高地呼啸的长风,掠过孤寂的坟头,掠过茫茫的荒原。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19世纪的浪漫诗人拜伦告诉我们,苦难是人之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从苦难中汲取生活的真谛,然后带着爱,穿过荒原。

我们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转瞬即逝,在被烈日蒸发前,闪烁一点亮的光。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二

黑暗,无尽的黑暗。她摸索着,走着。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脚下粘稠的液体是什么。下了火车,终于走出了漫长的隧道,她看到了一个男孩儿。

十五岁的迪伦生活在单亲家庭。尖酸刻薄的母亲,嘲讽她的老师和同学。她受够了这一切,决定去找她的父亲。

一场火车车祸后,迪伦在爬出火车后遇到了一个男孩儿。这场相遇,让迪伦平静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惊涛骇浪。

摆渡人为穿越荒原的灵魂提供保护。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心地善良,却疏于表达。他不知道,这个叫迪伦的女孩儿将会使他的命运发生巨大的改变。

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意识丧失,无法思考,无法行动?迪伦的灵魂逸出躯体,被崔斯坦引导着,去寻找荒原尽头的“家”。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惧,有离别。崔斯坦不知已经引导了多少个灵魂。但他从来没有像对待迪伦这样,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导过一个灵魂。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对方。

这是一本关于抉择的书。面对死亡、生存和信任,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在生死抉择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觉,不被恐惧蒙蔽内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摆渡人像一座灯塔,灵魂像迷失的内心。灯塔引导迷失的内心,去寻找那个最初的内心。有时找到方向的内心,也能够让灯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摆渡人》像一束光,能够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间。它教会人们爱,怎样去接受爱,怎样去回报爱。它让我学会如何抉择,如何接纳他人的内心世界。

《摆渡人》震撼心灵,感人至深。他敢于去挖掘人内心的黑暗,也能够用独特的文字去照亮人们的思想,让我们学会抉择,学会信任,学会去爱。

摆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灯塔……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三

对于“摆渡人”,我有着刻板印象。他们应该是戴着斗笠,身着棕色茅草蓑衣,一根长长的竹竿随时能穿破平静的湖面。帽檐低低的,只露出半张面无表情的脸。缄默。冷静。撑一根竹竿,划出层层涟漪,拨开芦苇丛,刺过浓浓的大雾,直至将船上的人送至对岸。

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不仅是打开了我对摆渡人的认知,也激起了心理的共鸣。

《摆渡人》故事讲的是女孩在去与素未谋面的父亲的火车上发生了事故,从而遇见了自己的摆渡人,穿越荒原,最后却将摆渡人带回了自己的世界的神话故事。

它是一部心灵成长史。迪伦是一个15岁的女孩,她的个性和别人与众不同:她内心敏感,敏感别人嘲讽的眼神;她内心摇摆,摇摆要不要带自己最爱的玩具上火车;她内心叛逆,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她只是一个有着孩子气的孩子。此时的她心里长满了荒草和沼泽,疯狂的怪想法,执意的独行,犹豫又恐惧。但是在和摆渡人相处中,她渐渐学会了勇敢面对,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摆渡人崔斯坦本来将工作看做有意义的事,后来在无尽的重复的工作中,他开始变的麻木和自私和贪婪,他将工作作为了他的首要目的,无论是用骗的还是强制他的委托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开篇他只是冷冷的,坐在草地上,等待着,那个人的到来。

书名的摆渡人,并没有指向崔斯坦,尽管在书中他的职业就是一个摆渡人。如果说崔斯坦是帮助迪伦超脱死亡去到那个世界的摆渡人,那么迪伦是呼唤并催醒崔斯坦摆脱自己工作的机器的灵魂摆渡人。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部神话书,那些荒原,那些恶鬼,那个地方,是不存在的第二世界。而我只看到了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在大脑浮现的求生的欲望,最后成功求生。因爱求生,因爱丰盛。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的暖阳,静谧湖水。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恰比生活,你哭泣,悲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事情永远不会好转;你欢笑,乐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么乌云会很快就敞开。同样的道理,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生活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你的人生。这些是我在迪伦身上看到的,“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也愿你的生活不论多坎坷,未来再迷茫,也请你一定不要放开你爱的人的手。

书中有一句话,“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迪伦的心境是一片荒原,在缺少爱的荒原,寸草不生。我的心境是我的恐惧,恐惧如虎,血盆大口令人战栗。

她带回了崔斯坦,但在我眼里,那个崔斯坦其实是她经过了对死亡勇敢的挣扎和对生命强烈渴望的自己而已。因为爱,荒原满是生机,因为爱,生命变得润泽。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四

这是一个有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迪伦和单身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不过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

学校里她也不受欢迎,唯一的好朋友转学离开。书中说迪伦是一个内向羞涩,做事一板一眼,沉着勤奋,但不是很聪明的人。也许她在学校不被老师同学所理解,和她这样的性格有关。

所以她很渴望从在另一个城市的父亲那里得到些许安慰。但去往父亲城市的那列火车出了事故,而迪伦的故事此刻拉开了帷幕。

令女主公处处受挫的雨天让这个世界变得模糊。

迪伦似乎是幸运的,因为她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她见到了男主人公——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者。

跟着荒野中唯一的“活人”崔斯坦,迪伦心中的疑惑越发的深。终于,她知道自己才是在事故中死亡的那个。虽然难以接受,但她勇敢面对。

接下来就是同恶灵的对抗,他们拼命的想要在白天结束前赶到临时屋,可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的与恶灵恶斗了几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处处会遇到“恶灵”,他们想要把我们变成成员之一,壮大他们的队伍,拉更多的人坠入深渊。

懒惰、贪婪、拜金、逐利、好色、自私······

迪伦有崔斯坦的保护,一次次从恶灵口中逃脱。我们虽然没有灵魂的摆渡人,却有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嘱咐和同学朋友的监督。

如果人心本恶,那好的书籍和良师益友就是驱除恶的净瓶。

如果人性本善,那好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就是阻隔污染的保护伞。

也许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在做,那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或者干脆不思考对与错,盲目的随大流。就如之前的抢盐事件。

但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要有判断能力和敢于抗争错误的魄力。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故事几经波折,迪伦和崔斯坦终于度过了所有难关,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任务,迪伦被护送到了该去的地方,本来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但女主人公没有屈服于安排。

她离开了死人应该呆的地方,回到那片荒野寻找崔斯坦。她决定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原本的世界去。

他们成功了,虽然代价是牺牲了崔斯坦又引导的一个灵魂。

大概世间事就是这样,并非那么公平,所以要想成为不被炮灰的主人公,要靠自己努力。

迪伦放弃荒野终点的安逸、平静的生活。她一个人踏入满是魔鬼的荒野,在没有崔斯坦保护下一个人战斗,她胜利了。她坚定的意志和改变陈规的决心让她活了下来。

创新很可能意味着打破一套运行很久的旧规,惯性不止存在于物理方面,人的心理也是有的。所以要抛弃旧的,接受新的,必定坚持,因为让人们消除心理的惯性需要时间。

崔斯坦也许从没想过他可以像正常人,像他摆渡的那些灵魂生前那样活着。是迪伦最终让他冒险一试,结果是人们的乐见其成。

故事结束在迪伦被救生员放在担架上看到崔斯坦,他们彼此微笑,崔斯坦说:“我在这里。”

故事虽然结束,但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欢笑悲苦,他们将共同面对。

摆渡人的读后感篇十五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走出火车残骸的,只是她的灵魂。迪伦在隧道出口旁边见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他带领着她,保护着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的灵魂到达应该去的地方。护送灵魂,这只是他的义务,他的使命,他已经厌倦了人们的自私和虚伪,之前成千上万大部分灵魂从来都没有对他们的摆渡人——引导他们,护送他们到达天堂的崔斯坦心存感激。这使一开始对工作满怀热情的崔斯坦开始变得冷漠,变得少言寡语,他不会对那些人有任何恻隐之心,保护他们只是自己迫不得已的任务罢了。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然后看着他们不愿相信的悲痛欲绝,拉着他们一天又一天向下一个安全屋奔跑,与那些饥饿的魔鬼搏斗。当安全的把他们送达目的地之后,崔斯坦就会被送到下一个不幸的灵魂面前,开始枯燥的轮回。直到,这个女孩的出现,她会关心崔斯坦,她会体会到他的忧伤和痛楚,她会和崔斯坦开玩笑,她会好奇询问摆渡人这个工作,她喜欢崔斯坦给她讲其他灵魂的故事。在她得知自己死亡的真相时,没有眼泪和疯狂,只是沉默与接受,“我想,也许在冥冥之中我已经知道了”这让崔斯坦大吃一惊,他发现面前的这个女孩可爱,勇敢。似乎,他对迪伦产生了一种他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可以为了她让自己被魔鬼重重包围,遍体鳞伤。他发现自己对她不仅仅是义务了,而是同情,甚至是爱情。而迪伦也慢慢从最开始的无奈、依靠、信赖、变成了纯洁的爱恋。被摆渡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这是一份伟大的爱恋,史诗般的爱恋,也是一份不被允许的爱恋。她开始离不开崔斯坦了,而崔斯坦清楚,他们不可能在一起,迪伦有她自己的归宿,而自己有自己的使命。终究有一天,她会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而做为摆渡人的自己,会去迎接下一个灵魂。他努力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对迪伦付出更多的感情,但是一直冰冷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了爱的暖意。终究,还是到了这一天,他们走到分界线旁边,迪伦拉着他的手,不让他离开自己,心里想着之前崔斯坦对自己要一起跨过分界线承诺,可是,就在崔斯坦说“我也爱你,迪伦”之后,在他们相拥深吻之后,她跨过了分界线,不过,只有她一个人。

崔斯坦骗了她,也许,这只是让她走过分界线的托词和借口。但是,他说过他爱迪伦,这也是假的吗?不,迪伦在分界线旁跪着痛哭,她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一点。一个信念驱使着她站起来,“他还爱着我,我要和崔斯坦在一起!”于是,迪伦踏上了回家的征途,家,现在在迪伦的心里,有崔斯坦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回家,和崔斯坦团聚,尽管她要回到荒原,回到满是魔鬼的荒原,这一次,只有靠自己了,没有崔斯坦的保护,只有靠一己之力。之前没有其他灵魂尝试过,因为,畏惧,畏惧自己的灵魂会在荒漠中不复存在。迪伦只是想和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在一起,她想重温依偎在他怀抱里的感觉,那种安心和温暖的感觉。“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值得。”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为了回家,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赌注:自己的灵魂。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在一次次和魔鬼的徒手搏斗,在一次次地拼命逃亡,在一次次脑海深处听到崔斯坦的声音之后,在一个曾经和崔斯坦爱意缠绵的安全屋中,她在等待着,直到门外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他,崔斯坦!他们重逢了,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爱人。他们相拥在一起,享受着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迪伦尽力说服崔斯坦和自己一起回到人间,分界线另一边的人们说只要找到死亡时自己的躯体,回到其中,就会重生。可是崔斯坦觉得这一切不可能。他渴望去人间,渴望自由,渴望和迪伦永远在一起,可是这一切有悖常理啊。一直以来重复摆渡人工作的崔斯坦已经对未来没有了信心,他害怕自己无法违背命运,给迪伦带来痛苦。可是,在这再一次穿越荒原,返回火车出意外的那个隧道的旅途中。迪伦当起了崔斯坦的摆渡人,给予他鼓励,告诉他命运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拥有自由,拥有爱情,带领着他义无反顾的找到火车,去寻找自己的身体,带着自己心爱的崔斯坦回家!就在这一刻,他们都完成了救赎,引导过无数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带领着迪伦穿过茫茫荒原,一路上,他思路清晰、经验丰富而又勇敢无畏。他在每个日落前保护迪伦进入安全屋,与恶魔搏斗,终于把她安然无恙的送到了分界线,这是崔斯坦对迪伦灵魂的救赎。而之后,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逆着危险重重的荒原回到起点。此时的崔斯坦倒是如同最初的迪伦一般茫然无措,对打破规矩可能带来的恶果充满了恐惧。而这时,迪伦肩负起了返程全部的信念,她不厌其烦地鼓励并宽慰崔斯坦,使他打破了荒原的禁锢。这不仅救赎了自己和崔斯坦的生命,亦是对爱情的救赎!

当他们回到了当初那列火车,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她一直紧紧抓着崔斯坦的手,可是进入到错乱不堪,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还是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已经躺在了担架上,显然是回到了人间,而她却对松开了崔斯坦的手懊悔不已,心中满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被抬出隧道出口,在当初遇到崔斯坦的地方,又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崔斯坦走过来,紧紧抓住迪伦的手。

迪伦笑了,说到:“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灵魂,用最长情的陪伴守护她一生。迪伦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崔斯坦,摆渡了她的灵魂,她的人生。是啊,崔斯坦一直在这里,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给予她爱、家、救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618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