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复盘,从中得出教训和启发。心得体会范文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一
活动目标:
1、1、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唱准音阶旋律。
2、2、尝试用不同速度的声音、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快慢。
活动准备:图片、马路上的车、积木搭成的楼梯:1---7、指偶等。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话题:“你知道哪些车开得漫漫的?哪些车开得快快的?“
2、音乐游戏“小司机”
(1)请你来做小司机跟着音乐开车,当你听到音乐快快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车开来了?当你听到音乐慢慢的时候,想想又是什么车开来了?(教师用快慢两种速度交替弹奏乐曲)
(2)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3、联想经验,感受快慢。“在我们生活中小动物走路的时候有快有慢吗?小老鼠走路是快还是慢?(幼儿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做音乐游戏。
(1)教师用指偶进行故事表演,幼儿感受音阶的高低。
(2)幼儿扮小老鼠学唱歌曲两遍。
(3)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二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三
喜庆气氛,体验过新年的乐趣。
同材料对小灯笼进行装饰。
3.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各色小灯笼20个,红色大灯笼1个,各色颜料,藕、胡萝卜若干,小花、云朵、圆形若干,固体胶,彩色笔若干,礼物盒1个,音乐《恭喜恭喜》,视频《春节的来历和讲究》。
2.经验准备:幼儿对过年景象有初步认识,已经初步掌握手指点画,会使用固体胶。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感受新年的喜庆气氛,体验使用不同材料装饰灯笼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认识新年的庆祝方式
2.师幼交流过新年时的庆祝方式,并请幼儿说一说。
师:你看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新年的?
小结:过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贴上对联,燃放烟火、互相拜年、说祝福语,小朋友还会收到很多礼物,来庆祝新年,新年里,每个人都觉得非常高兴。
二、集体游戏,体验装饰灯笼的乐趣 1.教师为幼儿准备小礼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并表示感谢。
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新年礼物,现在请小朋友找一找。(将礼物小灯笼藏在幼儿小椅子后面)
2.请幼儿观察小灯笼的颜色和形状,并请幼儿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收到的礼物——小灯笼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长得什么样子?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想如何让小灯笼变得更加漂亮?
3.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观察。
4.幼儿选择材料对小灯笼进行装饰。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选择喜欢的材料对你的小灯笼进行装饰,可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装饰小灯笼哦。
三.师幼互动,装饰教室
1.教师组织幼儿随音乐和小灯笼一起游戏。
游戏玩法: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走、晃动灯笼,或者跑跳、转圈、蹲、起等,让幼儿感受过年时欢乐的气氛,一段音乐结束时,引导幼儿找一个好朋友交换灯笼玩耍。
2.教师组织幼儿将装饰好的灯笼装饰教室。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四
教学目的:
1 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2 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
3 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
新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
2让我们听一听中文版本的这首歌曲。中文范唱
3 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4 你对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
(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5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6视唱歌词,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
(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
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
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
出示重点内容:主歌
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10你发现了什么?
(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
11结合歌词看一看, 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
(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
12 对照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我们把它称为“副歌”
出示重点内容:副歌
10 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2 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 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
主歌: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副歌: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 个别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学生齐唱副歌
2 女生齐唱主歌,男生齐唱副歌
小结:
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科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先总后分的方法)。
4、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播放《蓝色多瑙河》乐曲。
在多瑙河河畔,有一个城市叫维也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1、请大家自己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提纲(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再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分层次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读,然后再谈谈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男同学站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3)你能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吗。
(4)谁能比他读得好?(指名读)。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对于“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怎么理解的?
(2)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名读)。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
(2)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交流)。
(3)“掺和”什么意思?(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4)为什么说“更有趣的是”这说明了什么?(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5)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明读这一段话)。
(1)为什么维也纳歌剧院成为世界歌剧中心?能谈谈你们读后,看后的感受吗?
(2)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乐。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通过图片欣赏这座著名的歌剧院。
总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音乐之都”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世界著名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音乐之都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六
《头发、肩膀、膝盖、脚》这首歌曲词曲简单多重复适合中班幼儿的接受水平。我尝试引导幼儿从最感兴趣的动作开始,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知身体的部位,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同时配以相应的动作。
2、尝试做控制性演唱,用动作代替歌词。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同时配以相应的动作。难点:尝试做控制性演唱,用动作代替歌词。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2、发声练习。
1、“小朋友们好”“陈老师您好”(cdc)。
2、小动物之歌。
——提示幼儿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向前看。
——不喊唱,但也不刻意地控制声音,唱时嘴巴要打开。
——自然的呼吸,吸气不耸肩。
3、玩游戏。
教师: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陈老师说哪个部位,你们就摸哪个部位,要仔细听。
——教师依次说出头发、肩膀、膝盖、脚的部位名称,请幼儿用双手指出相应的部位,老师说的速度可以变化,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4、学唱歌曲。
教师:陈老师会把刚才咱们玩的游戏唱到歌曲里,请你仔细听,我唱到什么了?看谁能把我唱到的身体部位按顺序说出来。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教师:你们在我的歌曲里都听见什么了?你们能按顺序说出来吗?
——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鼓励幼儿老师唱哪里,你就摸到哪里。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听的特别认真,能知道陈老师唱的顺序,有的小朋友还没记太清,现在仔细听陈老师说一说这个小儿歌。
——利用图谱,幼儿跟老师一起熟悉、记忆歌词。
教师:现在中二班的小朋友和陈老师一起边看图边说一说这个儿歌。
·关注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附点音符的节奏,带幼儿重点练习。
幼儿整首歌曲学唱,并添加上相应的动作教师:咱们一起来跟着琴声唱一遍吧。
——教师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把握歌曲速度。
5、尝试控制性演唱。
教师:现在陈老师又增加难度了,在唱肩膀的时候,咱们不出声音,在心里。
唱这句话。咱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做到。
·请能做到的小朋友跟大家分享好的方法。(只张嘴不出声、在心里唱)教师:现在我又增加难度了,在唱到膝盖的时候,可以拍一拍自己的膝盖,不唱出来。
——指导幼儿体验隐藏部分歌词。
——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可以尝试隐藏两个部位。
6、音乐游戏“我把小手藏起来”,提示幼儿玩法和规则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的动作要有感染力,带动幼儿一起做。
活动。
总结。
这节音乐课为了让幼儿能更清楚的记得歌词,我先让幼儿记住身体的部位,由于歌词很简单,又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身体部位,幼儿学起来很有兴趣,注意力都很集中,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所以课上起来还算比较轻松,但活动难点用动作代替歌词有一部分幼儿不能掌握,会后还需要玩一些代替性的游戏。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国风光》欣赏课《冬猎》。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描绘的冬猎场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受乐曲的各种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作品,了解音乐与所呈现的画面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音乐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播放《勇敢的鄂伦春》)。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讲的是鄂伦春族人守护山林的故事,“鄂伦春”的意思是山岭上的人,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和鄂伦春族人有关的作品,名字叫做《冬猎》。
二、全曲欣赏。
1、听赏音乐。
提问1:请大家先安静聆听,听完后,和大家分享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再听作品。
提问:通过音乐带给你的不同感受,你将作品大致分为几部分?
(两个部分)。
其实,除了大家判断出的两个部分外,第一部分前有引子,第二部分结束时有尾声,现在,我们就将作品拆开来,一点一点的欣赏与了解这首作品。
三、分段欣赏——引子。
1、欣赏引子。
提问:音乐中的哪些片段或节奏能表现出这是冬猎的场面呢?
(神秘和紧张感)以及(模仿枪声或脚步声的节奏型)。
2、节奏练习。
(练习要求:联系时,节奏应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再由快减慢,由强渐弱。模仿出猎人打猎时蹑手蹑脚怕猎物发现,再到追赶猎物,渐渐跑远的过程。)。
(害怕,紧张,恐慌,这就是音乐的方式营造出的气氛。)。
四、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1、提问:如果你作为一个猎人,在打猎过程中你会做哪些事情?
(观察、追逐、搏斗、制伏等等)。
2、分别聆听观察、追逐、搏斗的音乐片段。
3、分析这三个音乐片段的特点。
a主题+三组下行音+突然弱下来的旋律。
加深学生对a主题的旋律记忆。
4、听赏a主题的再次出现。
a主题+突然弱下来的旋律+越来越紧凑的音型。
五、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1、提问:与第一部分对比,第二部分有什么变化呢?
(旋律线条拉长,音乐转为开阔明亮的调性。)。
2、提问2:在这一部分的结尾部分,为何作品又转回了乐曲开始的基调?
(开放式讨论)。
六、介绍作品与演奏乐器。
《冬猎》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作曲家是刘锡津。这一组曲分为《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冬猎》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
《冬猎》的演奏乐器是柳琴,柳琴又叫柳叶琴,土琵琶。柳琴身材娇小,音色清脆,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柳琴的外形、构造、演奏技法都与琵琶类似。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刘锡津的音乐作品《冬猎》,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音乐的表现手段是多样的,每个人对音乐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感受。)。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八
好,看完了这个故事大家觉得小红帽是怎样的小女孩呢?很好,善良孝顺勇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歌曲《小红帽》。(板书)
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图谱一起来仔细的聆听一下这首歌,我们来听一听小红帽去给外婆送糕点的路上是什么样的心情。大家听出来了吗?很好,小红帽是高兴的自豪的愉快的心情。
那么现在,我们就带着开心愉快的表情一起来朗读一下歌词吧。非常好,现在大家看一下老师的节奏图示,我们来一起跟着节奏朗读歌词吧。这一遍老师先大声的读,你们轻声的跟着,我们来试试~很好,第3句节奏有点复杂,我们重点来练习一下这一句吧。“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方”那我们再来一遍吧,这次你们大声的读,老师小声的跟着你们。
现在老师给大家范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找找有哪些句子的旋律是相同的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对了,第1,3句一样,第2,4,6句基本相同,第5句里也是两个相同的两小节。
接下来我们视唱一下乐谱吧!首先看一下第一句,老师先唱一遍,你们跟着唱一遍。非常好,咱们按照这个步骤再接下来看看其余的乐句吧!...这里面第5句比较难唱,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下吧,这里大跳的两个音我们需要唱的再准确一些。
好,整首咱们都会唱啦~那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接一句吧。非常好,这次同学们单独唱试试吧,注意跨度大的.音要唱的准确一些呀!
最后,我们加上歌词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吧。非常好,不过第二句还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一下。“尝一尝~~”最后的这个“尝~”,一个字唱两个音,我们把这个再练习的更准确些啊。
同学们唱的太好听了,我们这节课不仅学会了这首歌,还为这首歌创作了舞蹈动作,表现都太棒了。通过学习这首歌,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红帽一样做个懂事善良的好孩子,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后,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歌曲的旋律,一起为小红帽战胜了大灰狼而庆祝吧~下课!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九
声表现雄鹰的健美形象。
:力度记号的识记与运用
: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
雄鹰头饰四个、发声练习曲谱等。
一、组织教学:听《大雁歌》进教室,师生问好。
三、发声练习:
春天来到了。风筝到处飞。
1、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出示发声练习曲谱后,第三、四小节看着谱多练两遍。
2、你能说出这两句歌曲的音乐形象吗?(师启发:第一句,音逐渐往上唱,第二句是从高到低,它们分别代表什么音乐形象?)飞来飞去的形象。
3、用什么力度演唱才能表现这种形象?试着唱唱。(渐强、渐弱)
5、紧接着他的好朋友也牵着风筝唱着歌跑来了,再听听,他的好朋友又
是怎样唱的?
春天来到了,风筝到处飞。
步骤:师唱一遍后生模唱一遍,问:他的风筝掉下来了吗?想象着形象再唱一遍。
分声部合唱:
(1)分别背唱高、低声部(高声部的第三、四小节多
背两次)。(2)分声部合唱(共两遍,高、低声部换着唱)。要求:注意力度,集中思想。
四、教唱新歌
1、请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高空:师弹奏一遍《鹰》后问:随着音
乐,你在高空中好象看到了什么?
2、歌曲简介、听范唱:刚才老师弹奏的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鹰》,(出示歌谱)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放录音带)
3、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两只雄鹰比翼齐飞、上下盘旋、飞来飞去的形象。(生说后师做总结)
4、分析歌谱:
(1)第一、二句的不同之处:师唱这两句谱,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力度记号所表现的形象。(为什麽要用渐强、渐弱记号?)
(2)合唱部分应怎样唱:先轮唱后合唱。
5、重点练唱合唱句的高声部(难点突破)。
6、跟原声带默唱,合唱部分第一段时重点听高声部,第二段时重点听低声部。
7、分声部慢速跟琴唱,并进行难点突破。
8、分声部轻声跟原声带唱。
9、分声部跟伴奏带唱。10、自愿上台分声部跟伴奏带演唱,师指挥。
11、歌曲分析、艺术处理:你了解鹰吗?雄鹰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出示雄鹰图片投影)师归纳总结:雄鹰具有勇敢无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我们应向雄鹰一样,搏击长空,昂首飞向未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五、表现与创作:
1、分声部创编表演动作。
2、全体同学随原唱带边唱边舞,自由律动。
3、分声部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戴雄鹰头饰表演,其余同学分声部在坐位上有表情地演唱,师用钢琴伴奏。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力度记号的认识,提高了合唱
的能力,同时还了解了雄鹰的精神。愿同学们从小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
本领,将来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实现自己的理想。
七、下课仪式。在《鹰》的歌声中飞出教室。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
“让幼儿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次活动中,基于幼儿对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已有经验,创设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羊,教师扮演村长、沸羊羊、灰太狼、红太郎等角色,以表演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从而让幼儿在有趣游戏情境中学唱儿歌,真正贯彻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思想。
1、初步学唱歌曲,学习用简单可爱的动作记住歌词。
2、能够通过音乐游戏掌握歌曲旋律。
3、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并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1、毛巾叠成的羊角帽幼儿每人一顶。
2、灰太狼、红太郎头饰,披风。
3、教师自制小草。
1、情境导入
2、学唱儿歌
(1)创设故事情境:灰太狼经常进攻羊村,吃了我们好多只小羊,所以村长要交给小羊们进攻的本领。
(2)钢琴弹奏儿歌,沸羊羊和村长边唱儿歌边向幼儿表演儿歌。
(3)幼儿学念儿歌2遍,然后再跟着钢琴学唱儿歌2遍。
(4)请几名幼儿边唱儿歌边和村长进行比赛、表演。
3、游戏巩固
(1)电话铃声响起,灰太狼要来进攻羊村了,请勇敢的小羊用我们进攻的本领顶走灰太狼。幼儿站成一排,边唱儿歌,边把灰太狼顶走。
(2)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灰太狼和红太郎都来进攻羊村了,请所有的幼儿一起边唱儿歌边用进攻的本领顶走灰太狼和红太郎。
(3)大家齐心协力赶走了灰太狼和红太郎,取得胜利。
(4)回羊村庆祝,游戏结束。
反思
这是一节有趣的音乐游戏,以游戏表演的形式极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不仅在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了儿歌,也体验了游戏的乐趣。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幼儿在顶走灰太狼和红太郎时应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后,再进行进攻,在游戏中再次巩固歌曲。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一
2、歌表演《四季童趣》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引导学生聆听《四季童趣》《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四季童趣》,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四季童趣》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四季童趣》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二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时的笔画变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3积累并运用“亲切地”、“惊奇地”、“兴奋地”、“难为情地”等词语,初步了解抓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
1、学生:搜集有关莫扎特的资料。
2、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朗读课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2课时。
一、激趣,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有谁学过钢琴?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弹钢琴的。你们听说过能用第三只手弹琴的吗?简介小音乐家莫扎特。听听莫扎特的音乐。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小音乐家。读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读文识字
1、听一听:听读课文(范读)。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小声读。
2、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想办法解决生字,看看你能用什么办法认识它(读拼音,同桌或小组交流,查字典,猜一猜,组合生字等)。
3、记一记:师出示生字表。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如果你愿意,教大家读一读,或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也可以用词说一句话。(注意:“厅”、“钢”、“量”是后鼻韵,“虽”是平舌音)全班读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次序读,去掉拼音读。
4、猜一猜:一学生说记字方法,自己抽同学猜是什么字。(方法提示: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换一换,编谜语或利用字义记字,做动作记字……)孩子们的办法均给予鼓励,只要他能记住就行。教师适机利用偏旁或其他喜欢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
如:雨、需、竹、简……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你喜欢莫扎特吗?读读课文。用“——”勾出你喜欢他的词语、句子。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1)抓住“5岁”、“大清早”、“丁丁冬冬”等重点词语,体会莫扎特从小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师适机给孩子们介绍两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抓住“难为情”体会当时莫扎特的心情。
(3)重点体会最后一小节:抓住“有办法”,“爬上凳子”,“昂着头”,“把头一低”,“小鼻子碰在琴键上”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悟小莫扎特聪明、可爱、自信。
指导朗读第三句。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三只手”指什么?莫扎特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什么任务。
做动作读,表演加对话读,让莫扎特的创举和创新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适机介绍名言:创造是一种乐趣。
2、老师喜欢莫扎特吗?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教师感情的变化)?勾一勾。小组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讨论,分别交流。(学生只要说到一个方面均给予鼓励)再有感情地读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谁讲得生动(内容不作求全求美的要求,多予鼓励)。
5、作业:孩子们,只要你爱动脑,生活中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我们人人都能创造,咱们也来尝试尝试吧,创作一段你喜欢的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音乐。交流评价,评选“创意之星”。
四、写字教学
1、“我发现”:学生观察“描描写写”中会写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呀”、“弹”左窄右宽,“单”、“虽”、“简”上短下长,“忽”、“需”上下相当,“单”、“虽”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2、哪个字最难写,想看着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需”(注意关键笔画“需”的“一”、“丨”的位置)。请大家也来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3、交流展示,让学生体验“我真行”。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三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赤_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5、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1)分析方言特点。
师: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哪几句让你一听就知道是陕北方言?
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分析衬词特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师示范)
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模仿方言、衬词,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
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
6、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
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
7、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
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
三、小结与延伸
1、小结
师: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乘船行驶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2、欣赏民歌《黄河船夫曲》
师:而今,陕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陕北民歌同样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应该有所改变。但是,我们要承认的是不管人们生活水平如何改变,陕北民歌的魂还在,它依然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素材。经过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
师:同学们,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继续挖掘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不断发扬和壮大我国的民族文化!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四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采莲船》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集体舞:《牧童谣》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欣赏范唱。
2、朗读歌词,理解大意。
3、哼唱歌曲,打节拍。
4、口授歌曲。
5、反复练唱。
6、齐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五、小结下课。
音乐教学设计课心得体会篇十五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创造几种声音;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1、多媒体光盘;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
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4、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组织下课
表演唱《布娃娃弹琴》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娃娃弹琴》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
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能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了解四分休止符、圆滑线在歌曲中的的表现作用。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歌曲《布娃娃弹琴》
2、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1、导入
师:我们一(3)班的音乐舞会开得真热闹!你们瞧,谁被我们吸引过
来了呀?引出“洋娃娃”
师:你们猜,她在想什么呢?
师:告诉你们吧,她看见你们跳舞跳得那么棒,也想跟你们学跳舞,你
们瞧!她忍不住跳起来了。
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
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
(从活泼、欢快——优美抒情——活泼、欢快)?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
师:有了小朋友们的参与,布娃娃的舞会变得特别热闹,为了表示对你
们的感谢,布娃娃弹起了她心爱的钢琴,还唱起了动听的歌,你们听!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师:你们听见她都唱了些什么呀?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
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师:在布娃娃的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注意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四处的休止符要停顿以及“叮叮
咚”要唱得轻快。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
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
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配乐)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配乐)
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唱歌、跳舞、器乐)
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34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