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迟到的礼仪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15:11:17
最热迟到的礼仪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3 15:11:17     小编:ZS文王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方式和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一些成功教案的特点,希望对您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一

一、激趣引入——我用谈话形式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

二、出示教学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分段讲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方法和提问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先通过观察后,再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这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完整欣赏故事,使幼儿懂得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依赖别人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看幼儿用书的形式让幼儿完成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胆讲述故事简单的对白,我利用幼儿用书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3、通过交流讨论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上学为什么不能迟到?你们也要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等等,并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故事帮助幼儿领悟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三、操作法: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我的作息表》。

在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时间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二

让幼儿先观察图片,再听讲故事,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交流讨论环节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在制作《我的作息表》这一环节,教师如果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息表的时钟上写上数字点数。幼儿会更容易看懂。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三

出示情景图片图片“脸红的奇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奇奇脸红的原因。

奇奇最近上一年级了。呀,奇奇的脸可真红,小朋友猜猜奇奇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啊。

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不是我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一、二、三段,引导幼儿讨论奇奇迟到的原因。

老师说奇奇怎么又迟到了,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奇奇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呢?

奇奇迟到,你认为是谁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四、五段,引导幼儿理解怎样才不会迟到。

奇奇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之后有没有再迟到?

奇奇是怎样做的?

播放故事视频《不是我的错》,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怎样才能不迟到。

你们也快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

小结:要想不迟到,要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按时上学。

出示图片“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早上几点起床?

起床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更早起床、戴红领巾等)。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四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3、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4、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6、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五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课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指名交流。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六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3、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些什么?(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4、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七

宁宁有段时间没上幼儿园了,与她的妈妈通话中了解到是因为要去继续对牙齿进行治疗。即使宁宁上幼儿园也是经常的迟到。自从幼儿园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儿园,班上很多经常迟到的孩子也都能够抓紧时间,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听到妈妈的召唤,马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

周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区政府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回到班里,听说宁宁早晨又迟到了。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总是迟到的宁宁不再迟到呢?这样她自己也是耽误了很多学习内容的啊?下午起床后,孩子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游戏,宁宁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区《布口袋连起来》这里停下来,插好进区卡,开始投入地探索。看到她这样喜欢这个区域,我想:如果宁宁上幼儿园不迟到,可以让她担任操作区的管理员,那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呢?晚上离园前,我就对宁宁说:“宁宁,如果过明天上幼儿园你不迟到,老师就让你做操作区的管理员,好吗?”宁宁听后开心地点点头。

今天早晨,还不到8点就看到宁宁站在班级的门口向我问好。看来我的办法很见效。宁宁说:“老师,今天上幼儿园我没迟到!”说完很自豪地走进操作区做起她的管理员。

看来我的这个办法很见效,自从实行迟到管理制度后,很多班级基本上已经没有迟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够早早的来幼儿园。上幼儿园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去游戏了。区域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希望宁宁这个小管理员能够把她所负责的区域管理好,上幼儿园再也不迟到了。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八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九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那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

(2)指名学生回答。

(4)学生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2、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p21_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诉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b书可以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方便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注意:放书时不要卷角!

4、学唱儿歌自己来。

来来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子自己戴;自己的被褥自己叠,玩完的玩具收起来;自己洗的脸儿净,自己刷的牙儿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勤快的小乖乖。

5、布置作业。

(1)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参加整理书包比赛。

(2)你做到了吗?比比看谁得的星星最多。请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了奖励一颗星星,累积星星最多的孩子就可以当养成教育明星。

幼儿园迟到教案,对于幼儿们来说,正式开始上幼儿园了就意味着要遵守幼儿园的基本规则了,不迟到是上学的第一个规则,我们应该要教会幼儿迟到的坏处,做一个准时的好孩子。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一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4、5。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老师奇怪。

秋生牵牛。

老师表扬秋生。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4、5。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迟到的茗茗》,并知道茗茗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

2、要求幼儿懂得每天要按时上学,做到不迟到。

3、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连贯讲述故事。

难点:请幼儿自己制定一个作息表,并帮助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迟到的茗茗》的图片、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我的作息表》。

一、激趣引入——我用谈话形式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

二、出示教学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分段讲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方法和提问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先通过观察后,再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这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完整欣赏故事,使幼儿懂得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依赖别人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看幼儿用书的形式让幼儿完成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胆讲述故事简单的对白,我利用幼儿用书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3、通过交流讨论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上学为什么不能迟到?你们也要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等等,并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故事帮助幼儿领悟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三、操作法: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我的作息表》。

在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时间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让幼儿先观察图片,再听讲故事,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交流讨论环节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在制作《我的作息表》这一环节,教师如果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息表的时钟上写上数字点数。幼儿会更容易看懂。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四

教者:22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父女情深。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错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感受父亲即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学法:以读促思,小组合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自学。

1、出示教学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按自学目标、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教师巡视,辅导。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小组汇报自学成果,梳理疑难问题。

2、学生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并更正。

3、对学生还未理解的问题教师析疑解惑。

4、教师点拨,小结。

五、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件出示的习题。

2、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严中有爱。

挨打迟到。

送夹袄、铜板。

勤奋好学(严)。

(爱)。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每天坚持上幼儿园的愿望。

2、能够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园,不迟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

4、培养幼儿团结精神的观念。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2、图片2张,图一幼儿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图二幼儿睡懒觉不起床,到医院看病。

3、表格:

说明:如果做到在相应的格内为自己贴上小贴画。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观看录像,引出主题。

二、关键步骤。

1、通过观看录像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上幼儿园经常迟到的危害。

2、教师出示图片一和图片二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图片一和图片二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早睡早起身体好。

3、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每天上幼儿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4、评比“上幼儿园,我不迟到”

教师出示表格,向幼儿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明天来幼儿园时应该怎么做?

活动延伸:

2、家庭活动:

2)家长也可以利用评比表格进行鼓励。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为什么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第一课时:

1、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本文选自《城南旧事》,原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具体内容。

一、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3.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4、学习括号里的动词。体会人物的动作。

爸气急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5、感受爸爸说的话,从人物的语气体会心情。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窗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4.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二、1、配乐跟着老师静默。

2、学生谈自己静默后的感受。

3、学习父亲对我疼爱的段落。

4、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2、补充资料: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四、布置作业。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迟到的礼仪教案篇十八

懂得每天要早睡早起,按时上学不迟到。

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作息时间安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迟到的意思。

课件准备:“脸红的奇奇”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视频;“作息时间表”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图片“脸红的奇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奇奇脸红的原因。

奇奇最近上一年级了。呀,奇奇的脸可真红,小朋友猜猜奇奇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啊。

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不是我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一、二、三段,引导幼儿讨论奇奇迟到的原因。

老师说奇奇怎么又迟到了,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奇奇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呢?

奇奇迟到,你认为是谁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四、五段,引导幼儿理解怎样才不会迟到。

奇奇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之后有没有再迟到?

奇奇是怎样做的?

播放故事视频《不是我的错》,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怎样才能不迟到。

你们也快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

小结:要想不迟到,要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按时上学。

出示图片“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早上几点起床?

起床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更早起床、戴红领巾等)。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为自己制定一个上学作息时间表,请家长协助幼儿规划好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689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