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是邀请他人参加特定活动或事件的一种书面方式。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案例,进行借鉴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一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11.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二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我受到了老师对古诗词的深入讲解,收获颇丰,今天我想将这一次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古诗词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精神世界的博大和美好。比如在学习《清明上河图》后,我们深深感受到古人对家园的热爱和真挚情感,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童心未泯的情感。在学习《静夜思》时,我们的内心会随着李白的笔调,渐渐陷入到寂静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宁静和美好。
第三段:古诗词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人的豪放和文人的文韵,促使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和精神瑰宝。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被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华文化中古诗词的地位,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对于我们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段:古诗词对文学艺术的提升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识别出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这些文学手法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历史上,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祖先留下来的文学艺术品。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文学的多元和完美,发掘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的文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第五段:古诗词的启示和引导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仅收获到了感官上的美好和文化上的含义,同时还收获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引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如悟春风不改,净化人心;如悟人生几何,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追求最好的自己。总的来说,古诗词启示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人生智慧。
总之,一年级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古诗词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开阔了我的思维视野和文化素养。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古诗词的美好和精髓将继续指引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三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四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6、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五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3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3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3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3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____于鹄《题邻居》。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六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荀子。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七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1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八
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读书之路,是一条博大精深的文化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会获得丰厚的文化滋养,感受到深厚的民族情感,锻炼着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我为期一年的古诗词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古诗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第一段:古诗词开启了我的诗意之门
我上小学时,学过很多儿童诗歌和歌谣。但这些内容多少有些平淡,没有太多的艺术魅力。直到我读到了《古诗词鉴赏》这本书,才真正领略到了古诗词的妙处。我喜欢上了古诗词中那优美、优雅的旋律,那句句造句精炼,意境深远的文字,让我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在我的课外阅读时间里,我也开始关注起了诗歌和文学类的书籍,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意愿。
第二段:古诗词培养了我对文化的敏感度
古诗词涉及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我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对中国人民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些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指导。古诗词中传递的文化,让我养成了对文化内涵的敏感度,也提高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聚焦。
第三段:古诗词提升了我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格调高雅,给人以很美的感觉。而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必须了解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所以对语文学科各个方面的提高都有所帮助。在学习中我还通过背诵、朗读、分析这些诗词的形式、结构和意义来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在写作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感悟。
第四段:古诗词让我有了情感共鸣和体验
读古诗词不仅仅是辨认字词和理解意思,还有很多情感体验。一些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如爱情、离别、怀念、乡愁等等,都会使我产生共鸣,让我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变得更敏感,也让我在生活中体察汲取更多的“诗意人生”。
第五段:古诗词为我打开了艺术之门
古诗词中展现的美和意境,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形式与意境的并重使艺术效果更为突出。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一些常识性的诗学概念,如形如神、情境交融等,也开始对其他文学类作品,包括典故、歌词等艺术形式更有了欣赏与鉴赏的眼光。
总之,我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年的古诗词学习中,我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我喜欢古诗词中那美好的意境和富有感情的艺术表达,这也为我将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有了更强的兴趣和信心。我也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古诗词的精神将一直照耀着我们。同时,我也期待着以后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古代文化,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为自己的成长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九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
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4、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1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1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20、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2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4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4、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45、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4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4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8、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4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2、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57、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58、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5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6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61、吃一堑,长一智。
6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4、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6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6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一
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二
5、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9、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10、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三
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2.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7.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9.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0.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11.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y虚《阙题》。
15.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6.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7.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
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撰写小论文等。
教学理念:
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简要的记录:
王安石
张籍
纳兰性德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课前互动:
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
秋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对比学习《长相思》。
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四、根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
提示:
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原因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
王谦,男,25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陕西省小学语文研究会会员。曾获“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市级首届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三次在省级阅读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参与《为迁移而教》等多项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发展性评价教学用书》《快乐语文——语文阅读与全能训练》等教学用书共7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0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古诗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五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9、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2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0、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1、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50、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0、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11、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2、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13、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5、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8、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1、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2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2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5、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26、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27、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富兰克林。
2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3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3、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34、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35、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3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8、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39、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4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41、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4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4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4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7、陆游《寒夜读书》。
4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
5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5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5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3、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54、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5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57、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58、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5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2、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6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6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
6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8、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7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76、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英国)。
7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78、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七
3、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5、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6、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7、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12、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7、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25、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2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9、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3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4、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3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40、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41、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4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6、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49、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50、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5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5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4、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55、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56、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7、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5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59、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60、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61、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62、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63、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4、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古诗词读书心得篇十八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5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