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一般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为主,因此更能够体现出我们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效果。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案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你的观点。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典型错误和对策,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五一劳动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不仅需要庆祝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也需要纪念那些不幸身亡的工人和其他社会英雄。在这些英雄中,有一些人的事迹特别的激励人心,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本文将介绍一些五一楷模英雄的事迹并探讨对这些英雄的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们为我们的第一位英雄敬礼——那就是李文亮医生。他在疫情初期提出警告,并呼吁公众关注该病毒,随后因为警告所受的惩罚被感染了新冠病毒。李文亮医生的事迹鼓舞了全中国,他的坚持和勇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典范。教育我们要坚持真理,就算世界并不同意我们的道理。他所传递的信念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必须为自己和社会负责。
第二位英雄是深圳一名最年轻的女警察辛畅。她因勇救两人落水溺亡,并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英雄。辛畅与死神赛跑,用生命为她所热爱的职业作出了最后的贡献。这样的事迹代表着警察的忠诚和责任,也代表着作为个人要弘扬爱心和勇气的精神。同时,品质和纪律的高标准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对生命负责并具有牺牲精神。
第三位英雄是钟南山医生。作为全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医生一直在前线抗疫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不畏艰险,主动研究病毒,发现了许多有关抗疫的科学证据,并对全国人民进行指导和科普。钟南山医生用他的智慧和专业,帮助许多患者和公众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他的事迹寓意着作为一名专业人士要拥有深厚的学术知识,同时还要对公众负责,并积极传递知识教育。
第五段:总结,强调楷模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说这三位五一楷模英雄丰富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我们指示了行动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对于我们具有深刻的意义。郑重地发誓,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在遇到危险和挑战的时候,要勇敢地站起来并尽力工作。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擦亮中国精神,不断发挥我们身上光彩的品质。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投身扶贫事业后的黄文秀将自己的爱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来。她北师大的师妹、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蒋金霖说,在北京读书时,文秀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当了驻村第一书记,她就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在山野村屯间奔忙,身上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xx时代楷模黄文秀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人生该如何度过?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用一颗无私的真心温暖他人,是许多人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输电运维人员谢莉蓉携带专业设备在户外认真巡线作业,为输电线路保驾护航,悉心呵护电网安全;毕起美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面对刚满周岁、无人照顾的女儿,选择带着娃娃去扶贫;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干部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难……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虽岗位不同,但勇担重任,为了公共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打动你我,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在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看吧,“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三尺讲台托举莘莘学子的梦想,这是人民教师的奉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用汗水浇灌累累硕果,这是劳动者的奉献;对于保家卫国的战士而言,奉献更意味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以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拓展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一个人的无私奉献带来个体价值的提升,千千万万人默默付出,汇聚的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今天,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8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下“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无数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动科技进步……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奉献者,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有怎样的选择,就能诠释怎样的追求;有怎样的坚守,就能书写怎样的人生。立足工作岗位倾情投入,在青春征程中奉献自我,我们必将在奋斗中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周岁。6月16日晚,这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第一书记,在驱车探查暴雨灾情时,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
20xx年3月,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百坭村,472户中还有103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3%。
在黄文秀服务百坭村的1年多里,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这名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难,20xx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广西基层时,她家刚刚脱贫。
在百坭村的驻村宿舍,记者看到黄文秀曾居住过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除了床铺,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时戴的草帽,书架上摆着两本她的驻村。
日记。
这一年多来,黄文秀在驻村日记里记录着她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也记录着她的每一步成长。
“从3月26日到现在,一共67天,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20xx年7月26日,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xx年8月15日,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统茂曾是一名贫困户,在黄文秀的帮扶下,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告诉记者,百坭村那用屯种有300亩砂糖桔,之前因为疏于管理,产量一直上不去。黄文秀到村后,组织力量统一管护,20xx年,那用屯砂糖桔产量大增,从20xx年的年产6万斤增长到20xx年的50多万斤。黄文秀又帮村民联系客商,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把村路修好以解决运输问题。20xx年,共有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桔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黄文秀来到百坭村1年后,当地有88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百坭村被评为20xx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来送别黄文秀的亲友和群众将百色市殡仪馆的告别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在鲜花翠柏中,黄文秀的骨灰盒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大厅中央悬挂着黄文秀的遗像,照片中她笑容灿烂。
当天凌晨4时,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华和十多名乡亲摸黑出发,前往百色市参加黄文秀的告别仪式。
“如果她能亲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该多好!”告别仪式上,村民班统茂含泪用手机拍下黄文秀的遗像,哽咽地说:“文秀书记最遗憾的就是,还没走完她的扶贫路。她走了,我们会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愿。”
站在黄文秀的遗像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导师郝海燕泪流不止。为了送黄文秀最后一程,她特地从北京赶来。在她的印象中,黄文秀骨子里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要回来。她割舍不掉她的家乡情结,她的家乡、亲人都在这里。”
在朋友圈里,黄文秀总在“秀”她的百坭村。黄文秀走后,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室友张江雁于6月21日专程和同学赶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经过的那条小路。这一行,张江雁理解了黄文秀当初的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就是她内心的使命。”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文秀!”6月22日,北师大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发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项目线上捐赠,其资金将优先用于抚恤文秀家庭,并经家属同意后开展黄文秀生前心系的百坭村扶贫和教育事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20xx级哲学与社会学硕士班群里,黄文秀的同学邱建忠留言说,“文秀之公心,实乃师大校友、我辈青年之榜样!我认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黄文秀驻村满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恰好增加了2.5万公里。她特意发了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从首都机场飞回南宁,黄文秀爸爸和陈丽美聊了起来,问起她和黄文秀在校的事情,问起了工作。
和黄文秀一样,陈丽美也是选调生,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黄文秀的离开,让她和她身边的校友们虽然心痛却更加坚强。因为在他们身边,还有无数个“黄文秀”相互支持——他们或许就是同学、朋友、同事,或许是没有名字的党员干部,他们或扎根一线,或驻守岗位,脚踏实地做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
现任广西钦州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干部的刘科践清晰地记得那次选调生校友分享会时的情景:在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一楼小教室内,黄文秀带着百色的菠萝和他们互动交流,聊入职第一年从学生到公职人员的身份转变,聊第二年下乡扶贫的生活,聊当地人才政策,甚至还聊到恋爱婚姻。
“师姐谈及扶贫工作时的那份快乐与满足坚定了我要考取广西选调生的决心。”刘科践说。
曾经的校友正进入角色。
刚刚入职半年的刘科践成为钦州华为数字小镇项目攻坚小组的一员,负责小镇入口广场设计及改造、钦州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的建设等工作。学着黄文秀师姐,他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笑容减压。攻坚70天,刘科践从“工程小白”活脱脱成了一名“工地‘黑’男”。
向渭旭,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从事防汛抗旱工作。遭遇洪水袭击,超强台风“山竹”侵袭,他连续奋战,组织作业渔船回港避风,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一条条信息被准确收集,一份份通知文件及时发出,及时部署防风抢险工作,为战胜自然灾害掌握了先机和主动。
曹畅,毕业后即加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大家庭,成为法官助理,开始人生全新的旅程。
20xx年2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宁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工作仅半年的唐恺,成为南宁市横县56个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是繁杂的:产业增收、党建引领、清洁乡村,总有一款等着去处理。
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是清苦的:买菜不易,看病不易,风里来雨里去那是家常便饭。
驻村第一书记又是幸福满满的:当慰问村里困难老党员时,那份对党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当村子里点亮太阳能路灯,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时的欢畅与痛快;当第一批扶贫鸡苗发到贫困户手里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幸福。一个村子、一个县成功脱贫摘帽,会成为他们青春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唐恺说:“不会忘记自己曾是一名选调生,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基层这片沃土之上。”
卢书兵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资源学院20xx级博士研究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招录的20xx届定向选调生,目前任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挂任蒙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卢书兵说:“忘不了基层调研中贫困户期待的眼神,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需要是一种荣幸和沉甸甸的责任。我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得到改善,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芳华的解读。
“我所理解的芳华是,在美好的年华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在理想的路上,回头盘点,我们有一路的故事;抬头展望,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带头落实,我们有坚定的脚步。”卢书兵说。
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生活;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成长;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未来。
张洲,北师大法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20xx年考取四川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并分配至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20xx年9月7日赴九寨沟县地震灾区开展援建工作。
“作为一名选调生,也许做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既然坚定地选择了选调生这条路,就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做起,不忘初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于优秀的选调生。”张洲说。
在基层工作中,一位当地干部传授给张洲的“一线工作法”让他受益匪浅。这便是“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能力在一线提高、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
“对老百姓反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能办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办的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间,不可能办的也要给百姓讲清楚,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张洲自信地说。
丁佼,北师大资源学院20xx届博士毕业生,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现就职于云南省水利厅。目前被派驻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坝尾村任驻村扶贫干部。
丁佼刚到坝尾村不久,就根据村委档案和实地收集的一手数据建立了工作数据库,运用科研工具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数据规律,制作了区域现状图。
就如她在全县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青年干部交流座谈会上所言,“只有分析掌握了相关资料,才能客观准确地了解全局情况”。
“西畴有美丽的岩溶地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朴实好客的西畴人民,当然也有小城市的落后闭塞,无处排遣的孤独,这些喜忧参差的感受,只有面对过,经历过,才能不遗憾这段宝贵难忘的时光。”丁佼见景生情,“遵循内心的声音,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给自己人生设限,多尝试各种可能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面临毕业,不少学子也会彷徨、犹豫、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众多机遇与选择面前,我最终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不是因为稳定、清闲,而是源于一份热爱。遵从自己的内心,追逐自己的梦想。”已赴天津市容和园林委党办就职的杨丽萌告诉师弟、师妹。
离开固有的舒适圈并不容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学子们必修的一课。
李瑞云成为一名河北选调生。“入职第一天,董奇校长来到河北,看望每一位新入职的师大学子,令大家感动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母校的牵挂。”李瑞云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群众工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但真心是永恒不变的‘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介绍,北京师范大学20xx至20xx年共有354人被选调至全国各省(区、市)工作,其中共有44人被选调至广西。20xx年有92人被选调至全国各省(区、市)工作,其中有8人被选调至广西。
杨波,体育与运动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是广西20xx年定向选调生,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历程。“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应该像文秀师姐一样有正确的义利观,我们的择业选择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未来整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
“更多的北师大学子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宏图伟业,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白勇说。
大雨来得很突然。
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她很担心,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去年6月,也是雨季,黄文秀在自己的《驻村日记》里写,“乐业近日进入雨季,通往乐业县的路段发生了塌方,情况非常危急,凌云有一户6口人家不幸被埋入土中,田林县有地方楼房倒塌,我知道消息后,马上联系村支书,让其时刻关注百坭村情况,这个周末过得十分紧张。”
周昌战回忆,当时,村里好几条路都被塌方阻断了,黄文秀第一时间组织了几个村干部,一起去疏通道路。
在黄文秀的工作中,“修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百坭村有5个屯都在山上,尽管早在几年前修好了通往屯里的砂石路,但砂石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每到下雨天,路面都会变得泥泞、坑洼不平,骑摩托车也难以通行。再加上偶尔会有泥石流、滑坡,村民的出行就更加不易。
更重要的是,村里的主要产业都集中在这5个屯里,如果不把路修好了,这些产业也难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文秀天天往屯里跑,画下了详细的地形图,精确到了每一户的位置,再向县里递材料申请。到今年,有两条路已经完成了修缮,其余三条路的修缮计划也被县政府提上了议程。
根据黄文秀的规划,硬件设施达标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发展稳定的产业。黄文秀查阅资料后发现,百坭村冬暖夏凉、降水丰富,适合种植砂糖橘、杉木、油茶树,尽管以前村里也有人种这些植物,但每家都只种了几亩,平时没有好好管护,所以没发展起来。
于是,黄文秀就自己上网查种植攻略,发给村民;想办法帮缺乏资金的村民筹钱,如果是贫困户,就帮他们申请无息贷款,不是贫困户,就建议他们几家一起凑钱合种。她还专门联系了外地的果商,请他们直接开货车到百坭收货,同时,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种植面积从500多亩扩展到了20xx多亩。其中的一个屯,有5户村民年收入超过了10万。
有了近半年的工作经验后,黄文秀发现,贫困户有一个很普遍的思想:“只要是贫困户,就要吃低保”。如果不把村民的这种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无法实现真正的脱贫。
在村里,贫困户黄邦旋没申请上低保,每次黄文秀来都不肯给她开门。后来,黄文秀碰见他就亲切地叫他“哥”,日子久了,黄邦旋也不再给她使脸色。
看见对方态度转变,黄文秀赶紧趁机向他说明情况,告诉他虽然不满足低保的条件,但可以申请产业补贴资金,用这笔钱来种水果,照样能脱贫。
还有一次,有户人家孩子考上大学,黄文秀帮忙申请到了5000元的“雨露计划”补贴,其他的贫困户知道以后,心理不平衡,责怪她区别对待。黄文秀只好上门亲自解释,“钱是给别人家孩子上学用的,如果你家孩子能考上大学,也能拿这笔钱。”
到20xx年底,黄文秀带领全村88户、417人实现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一个屯17盏路灯的亮化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
担任第一书记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95岁的张富清,深藏功名60余载,用一辈子坚守自己的初心。“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不忘初心、朴实纯粹、淡泊名利是对张富清的一生最生动的诠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一名组织部长,自己更要身先士卒传承好张富清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初心信念,要敢于担当作为在前,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爱岗敬业,要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不畏艰难险阻,吃苦耐劳、夙兴夜寐,甘于奉献。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五一劳动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球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和为社会公共利益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更好的自己。
作为楷模英雄的代表,钱学森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学森先生至今仍然被人们称为“中国火箭之父”,敏锐的头脑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中国航天和军事事业带来了丰硕的收获。
第三段:感悟钱学森先生的事迹。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很难想象有多少谨慎规划和技术知识,以及更多的勇气和毅力需要学习和付出,才能有像钱学森先生这样卓绝的成就。钱学森先生的作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必须有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踏实的学习和实践,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担负,敢于挑战,敢于胜利。
第四段:感受我们要学习的精神。
在五一节上,我们不仅要纪念革命先辈、缅怀英雄烈士,更要好好学习他们的精神。从钱学森先生的事迹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首先,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探索新的科学研究方向,完成重大科学成果;其次,要具备坚强意志,抵抗折磨,不断战胜自己,超越己人,独立自主;还要钻研学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在积累见识的基础上,为国家事业尽献力量。
第五段:结论。
回顾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无论是在道德、学识、锻炼自己的思想、能力上,都有不同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勇于面对和超越自己。我们一定要学习楷模英雄的事迹,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成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前进的力量。最终,我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时刻保持一份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为祖国做贡献,成为一个真正的五一楷模英雄。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他的心里装着的都是人民,从来没有他自己和家人”,张富清的儿子就是这样描述他的父亲的,听得出他对父亲有些丝丝的“抱怨”,但当他了解到其父隐藏了60多年的英雄事迹后,他说:“我现在明白了,父亲是在向党报恩”。
张富清,虽已是95岁的高龄,但始终牢记当年在部队里时许下的铮铮誓言,一辈子都在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党性。从戎,他多次勇当突击队员,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转业,他放弃了回原籍工作的机会,主动选择去湖北省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任职,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齐家,他身居陋室但不觉清贫,锁住组织给的降压药,坚决不与大儿子分享,确保粒粒“专药专用”,克勤克俭,公私分明;修身,他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一致,身患眼疾,不愿多花公家一分钱,使用最便宜的人工晶体,截肢后坚决不用轮椅,靠着假肢再次站立,意志顽强,行有力量。
我认为,张富清同志不仅仅是过去战争岁月的突击英雄,更是符合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标准的先进模范,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共同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像他一样:
始终心怀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俯下身子,走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始终恪尽职守,带头真抓实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代人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国际形势严峻,竞争日益激烈,想实现身上的使命并不轻松,我们需要在这“无声硝烟”的“战争”中,继续学习和发扬张富清同志的突击队精神,勇向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啃前人啃不下的“硬骨头”,立足岗位,奋发实干,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始终清正廉洁,保持纯洁本色。我们要明白一厘一毫,皆民脂民膏;一丝一粒,皆我之名节。共产党人只有公正克己,不贪不腐,一心为公,才能使民心稳固,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不给人民心添堵,不给组织找麻烦,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楷模是指那些具有崇高品质和伟大行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是社会各界所推崇和学习的对象。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时刻关注并学习楷模的事迹和品质,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通过深入了解楷模事迹,我们能够获得种种启示和感悟,让我们从中受益终生。
首先,楷模事迹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坚定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楷模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信念,并为此努力奋斗。比如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楷模,像是孔子、屈原和雷锋等。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一生。正是因为他们坚守信念,才使得他们的事迹被传颂至今,并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其次,楷模事迹告诉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强大。楷模们所经历的人生曲折和困苦常常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然而,他们能够勇敢面对困境并且坚持不懈,正是因为他们内心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的路程。例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被关押了27年,但他并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坚定地奋斗到底。他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四,楷模事迹使我们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抱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许多楷模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他们从来不被困难所吓倒。相反,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并克服了这些困难。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要坚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它们。
最后,楷模事迹唤起我们要持续努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楷模们的事迹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从楷模身上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要在学习上勇于探索,有前进的动力,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在生活中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之,楷模事迹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启示和教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卓越和美好。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信念,保持内心的强大;在承担社会责任时,我们要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在面对挑战时,我们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在追求自身成长时,我们要持续努力和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在成为楷模的道路上,为社会和他人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个边防英雄楷模,他们不仅拥有高尚的品格和顶尖的技能,更展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守卫者,更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榜样。在与这些边防英雄楷模交往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革命情怀、英雄气概和爱国之心。
第二段:革命情怀
作为边防英雄楷模,他们始终保持着红色的精神纯洁度和革命情怀。相比于普通人,他们更能感知到深刻的民族痛苦和国家发展的必要性。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灌注的革命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们,也激励我们理解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三段:英雄气概
边防英雄楷模不仅有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更形成了一种不怕生死、勇于奋斗的英雄气概。在与他们交流互动中,我们要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懂得珍惜生命、践行责任,在做事及处事方面要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并且要勇于迎接外部挑战,直面困难。
第四段:爱国之心
作为一位边防英雄楷模,不仅是默默无闻的守护边疆,也是对祖国深沉爱意的诠释。他们热爱祖国、珍爱人民,从事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握广阔的国际视野,唤醒我们要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也关心我们的家庭、朋友,不断加深我们的国家认知,促进我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段:总结
作为边防英雄楷模,他们以身作则地引领我们向前,激发我们的潜力和激情,让我们以勇于拼搏的姿态做好自我、关注身边、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在人生长路中,我们要自觉胸怀感激之心,珍惜时间成长自己的同时,更要永远铭记边防英雄楷模们的无私奉献和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楷模事迹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中具有卓越表现和突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在学习楷模事迹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楷模事迹中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积极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次,楷模事迹中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楷模事迹中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他们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并且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才能够更好地与不同的人群交流和合作。
总之,学习楷模事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部队英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为保卫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英勇精神,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楷模的力量和魅力,并从中获得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第二段:勇往直前,立志成为英雄楷模。
部队英雄楷模常常以其勇于面对困难和决胜的精神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崇拜。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他们无私地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身为后辈的我们,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勇往直前的勇气,立志成为英雄楷模。
第三段: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英雄楷模不仅仅是身怀绝技的职业军人,更是具备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实战中,他们始终以最佳的状态和最高的要求投入到工作中,追求卓越的目标。作为部队的一员,我们应该向英雄楷模看齐,时刻保持顽强拼搏的专业态度,以追求卓越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工作和发展。
第四段:无私奉献与团队合作。
英雄楷模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在部队中广为人知。他们可以舍小家为大家,心甘情愿地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在团队中,他们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有着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作为部队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习英雄楷模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团队共同呼吸、共同奋斗。
第五段: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成为部队楷模。
英雄楷模在部队中能够成为光辉的一道风景线,离不开他们在本职岗位上的优秀表现和无私奉献。作为部队的一员,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责任,并时刻保持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我们也可以有机会成为部队楷模的一员,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
部队英雄楷模的心得体会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努力成为部队楷模的一员,为保卫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__,男,汉族,38岁,林业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__农学院林学系,先后在县中心苗圃场、林业局营林站、林政资源管理站就职,现任__县林业局营林站站长。曾从事林业种苗生产管理、林政资源管理、国家天保工程管理、营造林技术指导、群众林权制度改革等县林业局关键岗位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省、地、县和县林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发挥出了林业局中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为加快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开拓进取、刻苦专研。
在业务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林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林业生产。在林政站工作期,身兼多职,多个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的知识。由于他的勤奋和钻研,他的业务知识得到很大提高,他用所学知识,和他所在股室的同志用心探索、研究和推广林业生产适用技术,从2000年来,他先后组织或参与了《化学除草剂在林木育苗中的应用研究》、《意杨截秆造林技术》课题研究、《岩溶石质山人工造林及植被自然恢复技术推广》等林业技术研究,并有多篇林业论文发表,《意杨截秆造林技术》课题研究200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林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大大提高全县林业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二、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该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十多年工作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2008年初,我县遭遇了特大雪凝灾害天气,2009年,又遇长期旱情。灾情发生时,他总是心系林区群众,并坚守第一线和林区群众一齐,抗凝冻,查灾情,进行灾后重建;由于林业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林农经济损失大,灾后损失评估急不可待。他理解牵头任务后,带领6个小组15名林业技术人员,顶风冒雨,白天爬山涉水,晚上加班熬夜,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日日夜夜的奋战,顺利完成了灾情评估工作,评估成果对指导我县林业灾后重建有着极重要的好处。在林业“二类”调查、连清复查以及群众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重大调查中,他更是单位的中坚力量。他和他的团队,经常一个把月吃住在山里,爬山涉水,穿荆刺,吃干粮。婚假没结束,他背上背包下乡了;爱人临产,他还在山上划界勾图;老人病危,他还在为群众讲解经济林栽培技术。他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当地的群众,也带动了他周边的同事,奋力拼博,爱岗敬业,致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该同志“学于林,则用于林”,他和同事们一道经常进村入户,搞森林防火、病虫害知识宣传、林业防灾技术骨干现场培训、指导林农做好灾后恢复林业生产等,用心做好灾后恢复林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咨询。对才百姓不予理解的政策,他总是耐心地讲解;对林业防灾减灾的技术知识,他总是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教懂为此。在他负责的乡镇,群众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业生产工作有序开展,林区未有一齐重特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和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三、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该同志在十几年的林业工作中,能根据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样一个任务,落在他手里,他总能想法提高工作效率,比别人较早地完成。由于工作出色,2008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省人民政府评为“__省绿化先进个人记一等功”称号,2007年荣获全县群众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并多次被县林业局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四、作风严谨,清正廉洁。
该同志作风优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为同事作出了表率。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群众利益,清正廉洁。在连续2001至2010年10年的年度考核中,有7次被评为“优秀”等次。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边防英雄楷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坚守边防,保卫祖国领土安全。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着国土安全和人民幸福。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职业中,他们用信仰、担当和奉献,树立了一道青春的风景,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辉。
第二段:忠诚守卫祖国边疆。
边防英雄楷模通过多年的边境守卫,深知每天肩负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时刻保持军旅本色,坚守在最前沿,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与国家的安全紧密相连。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承受着与世隔绝的孤独和极端的压抑,随时可能面临意外的风险和威胁。而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到战斗第一线,保卫祖国的领土。
第三段:勇敢无畏临危不让。
边防英雄楷模以军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迎战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巨大压力,无畏于任何困难和危险。在他们的眼中,敌人的进攻就意味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危。他们以一种超人的勇气面对一切可能的风险和危险,不挑剔时间、地点、天气和条件,在一瞬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的判断和最精准的行动。
第四段:意志坚定不动摇。
边防英雄楷模经常面临着敌人的严重威胁,也会面临着大自然的极端的考验,但他们都毫不动摇。他们在无人烟的严酷环境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内外因素的挑战和压力,在历经磨难后依然在岗位上坚守,这种对责任和使命的忠诚和坚韧,彰显了作为军人的职业精神和忍辱负重的气概。
第五段:人民的脊梁信念源动力。
边防英雄楷模始终坚信,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为了人民安危流血奋战,是为了保护人民和平安康,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员,他们始终充满爱国热情和抗争精神。他们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奉献和担当,他们是人民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结论:
边防英雄楷模是新时代的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不畏命运、不惧强敌、无私奉献和担当精神的可贵品质。他们高举旗帜、坚守岗位、出生入死、保家卫国,为祖国边疆的绝对安全进行着守卫,他们始终铭记着赤子之心,始终保持着战斗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以此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去铭记和延续我们边防英雄楷模的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
英雄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追记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地区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
望着挂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泪水满面。要是往年,这时的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在基层工作调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程。如今,他已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时56分,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着哭腔的叫喊:“快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
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浮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回忆拉齐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尔墩泪流满面:“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他一直托着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和当地边防战士一同守护着红其拉甫边防线。20__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4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