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小论文(专业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02:15:18
小学的小论文(专业12篇)
时间:2023-11-03 02:15:18     小编:雨中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与我们学习和工作无关的琐事。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保持正式和专业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的小论文篇一

在荣誉面前,理智是一道闸门。

君不见,在获得荣誉之后,有的持无所谓态度;有的则大加庆贺,并把荣誉作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荣誉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一种回报。得到荣誉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要得意忘形,这荣誉中既有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他人的汗水,千万不要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大加庆贺”更不足取,这样往往会使人觉得自己有成绩了,不求进取,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从此再也得不到什么荣誉,以前得到的荣誉却成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使自己驾驶的生命之舟误入歧途。

对荣誉持无所谓的态度,虽然较之前一种人,显出大将风度,但也不是对待荣誉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球王贝利,当贝利创造了踢进一千个球的记录时,有记者问他,最满意的是哪个球时,他答道:“下一个”。在荣誉面前,贝利没有冷漠、麻木,更没有忘乎所以。他的回答闪烁着理智的光辉,反映了他谦逊的品质。他将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荣誉是暂时的,奋斗才是永恒的。

小学的小论文篇二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尊重学生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追求。指导学生写作,注意作文题目的选择,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书写真正的自己;写作讲评,对学生的真挚的情感及真实的体验一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奖。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表达自己的观点。

1搭建平台,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儿童的自信心影响着现在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缺少自信心的人,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束缚着自己的行为,制约着自己束的思维,导致学习有始无终。小学阶段恰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最佳时期,一定善于把握这一教育的契机,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

1.1课堂入手,营造被赏识的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生活的主要场所,从课堂入手,营造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学生在受到赏识,树立起自信心。讲述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说的结结巴巴,教师也要给予肯定的赞扬,帮助学生自信心。讲述《小珊迪》后,学生自己谈的感受,假设是慈善机构人员,怎样讲述小珊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世人知道,感怀小珊迪身世,给与关心与援助。小学生议论纷纷,七嘴八舌,虽然不能说的一步到位,但是他们理解了课文,有感情的进行叙述,多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说的有理有据的,一一给予肯定和点评。识字教学,让学生当“小老师”,由他们领读,为同学改正错别字等,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创设了被赏识的环境,学生全方位地受到赏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

1.2课外作业着手,享受成功的滋味: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品尝成功的快乐,后进生尤为重要。一次学生作业抽查时,教师意外发现一学生作业非常工整,书写极为认真,和这位学生以前的相比,进步大极了,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不失时机表扬她,把他的作业展示在给全班学生。此之后,这位学生每一科的每次作业都是非常认真、工整的完成,让老师耳目一新,让同学刮目相看,大竖拇指。在被赏识中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到了闪光点,品尝了成功的滋味。

2优化课堂教学,大胆探索与创新。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语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有利的环境,践行新课标精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和讨论式互相结合,在赏识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激励学生求异思维,拓展丰富想象空间,探索中有所创新。

2.1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己:小学语文教学引导为主,让学生探索,在赏识中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讲述《奇怪的大石头》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块大石头,书写课题,鼓励质疑发问,有个学生问:“石头有到底有多大?多大?”另一学生问:“‘石头奇怪在哪里呢?”还有的问:“如此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教师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动脑了,提出了这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下面,谁能在阅读课文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情绪高涨,积极性极高,纷纷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略加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拼发出无穷无尽的观点,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己: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限于沉闷的、死板的阅读与解解答后问题,必须抛弃这一旧框框,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考问题,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求异思维。讲述《蜜蜂》一课,让学生感悟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课文结束之前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是什么?除了这种试验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呢?讲述《听听,秋的声音》,除了课文中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脱口而出什么“动物声音”、“花儿的声音”、“云朵的声音”、“小草的声音”等。教师肯定了他们的创新,因势利导,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因此,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素质。

3赏识学习方式与劳动成果,体验成功。

3.1赏识学生互动探究方式,体会成就感: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让学生探索,合作交流互动,在赏识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讲述《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课件演示一只迷茫的波斯猫,让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阅读体会,质疑提问。有个学生问:“波斯猫怎么那么迷茫呢?”另一位学生问:“什么原因让它这样呢?”还有的问:“波斯猫的生活很好啊,怎么能不快乐呢?”教师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动脑筋,提出了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答案,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学生们受到表扬,兴致勃勃,开始合作自主学习。体验了学习语文时的成功与喜悦。

3.2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就感:成功能增加满足的感觉,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注意挖掘学生作业的优点,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滋味,促进学生的学习。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寻找合适资料,共同讨论、研究,小组交流,最后展示,写下自己的体会。将学生的合作成果贴于学习园地,受到表扬的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

参考文献。

[1]谢梦雪.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申寅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小学的小论文篇三

摘要:

小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使用多变的策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争论中碰出思想的火花;使用多种形式的鼓励,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再到荣誉肯定,不拘形式,让学生都能感觉到尊重和肯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教学上,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家庭作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不应该总是把家长绑架在一起,把本来属于教师的责任向家长分担。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容易陷入单调和重复中,让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以至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调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教学小策略,和同仁一起探讨。

一、让学生碰出火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较真”阶段,他们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甚至是错了也不认错,总要驳倒对方。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的一面。碰撞难免会出火花,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形势。对于那些表现为固执坚持己见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论据,形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论证过程,从而实现“坚持己见”到“据理力争”的转变。这样,尽管他们会对最终的答案存在不同结果,但是在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可以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的辩论形式,小组内的讨论要求同,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而小组间的辩论则是存异,指出对方的纰漏,树立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课堂怎样激烈,学生们的思维怎样碰撞,又是如何地各抒己见,仁者见仁,但是到了最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概括,还要进行方法性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个人情感的对抗中。

二、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学习都不能离开学习兴趣的参与。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这种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他们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鼓励则是保持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催化剂。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尤其多给予学生鼓励,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公开的口头表扬,也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还可以把优秀的试卷或者作业张贴在教室里,这些都属于精神奖励。当然,我们也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把学习本、橡皮、图书等作为奖品。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象征符号化的荣誉奖励,比如颁发锦旗。

比如,在一次口算比赛中,我随手拿起一个小木棍,并说:“这就是胜利的锦旗,只有又快又准确地算出所有试题才可以得到它。”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算了起来,其中的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孩得到了第一名,当他把小木棍拿在手里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他在拿着一面红旗。他妈妈后来跟我说,他回家就很高兴,说他得了第一名,一个晚上都手舞足蹈的。可见,奖励并不局限于形式,也和物质的多寡没有丝毫联系,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重要的体现。在很多家长看来,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算数。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成绩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注意力集中,小学生思维虽然灵活却过于发散,很难集中注意力。而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高水平的脑力活动,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话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注意力也离不开耐心的训练,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锻炼耐心,充分利用一些儿童思维训练的书籍,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受到耐心训练,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二是独立完成。许多小学生对于自己不够自信,自己算出来了还要问其他同学,一看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就立刻否定了自己的答案,这是小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要善于鼓励学生,肯定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是要养成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不能够独立完成计算的学生往往没有验算的环节,算完就忙着和他人对答案,在答案不同的情况下,又很容易地否定自己,这也和他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有关。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复查和验算的习惯,就能认真地核对自己的每一个步骤,从严密的计算中找到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在这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良好的示范,在板书的时候不要乱画乱写,保持整洁,在写到计算步骤的时候也要严格地按照计算规范来,不可以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任意挥洒,这些小细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学生带来不好的示范作用。

四、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凭借其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专家在讨论多媒体的使用,笔者对此也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多媒体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利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只是不赞同过度夸大多媒体教学,如果每堂课都毫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小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反而会因为教师的缺位而分散。适当使用多媒体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否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张绍英.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若干基本途径[j].中学数学,2009(8).

[3]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科学出版社,2001.

[4]郎正松.中学课程辅导[j].教育研究,2011(14).

小学的小论文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小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小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小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小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小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小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小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小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小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数学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小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小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小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数学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数学教学法”,让小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小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小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小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小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小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小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小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小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小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小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小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小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小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小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小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小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的小论文篇五

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它是建立在充分肯定学生个体能力禀赋差异基础之上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要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中的学生能力水平基本相近,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学生的提升。具体到小学美术分层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兴趣爱好、艺术潜质、个性特点等,并根据小学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要求展开层次划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不能强制要求层次划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层次下的学生展开差异性的美术教育工作。

(一)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整体上说,我国在人才的艺术层面培养都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传统艺术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在漫长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技”和“艺”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来说,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艺”,即表现为个人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即实现美术生产的相关手段和能力。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技艺”分离的现状还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不断渗透融合,形成了对美术教育的全方位认识,也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但同时,“技艺”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根据小学生个体的特点,具体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正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逻辑。

第二,实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重构。结合现状来说,尽管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观念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功利性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忽视教育对人作用的本质,甚至轻视个人价值。(2)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存在重视知识理论、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3)重视教育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缺乏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4)重视教育结果的统一性,否定教育的多元性,造成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天性压抑。(5)在管理层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导致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局面。以上情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明显,尤其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模式,统一性、大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学生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换而言之,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

(二)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差异性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资禀赋,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由此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事实上,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一方面,通过分层教学策略的执行,学生可以在相近能力的群体中培养兴趣、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只是采取的教育程度有所差异,这并不会构成学生“歧视”或“不被重视”的心理因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平等、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一)以学生自身分层

以学生自身为参考展开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进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意识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重要性,“知人”的本质含义就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包括性格、品质、资质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小学生就是不同的“材”,如何“教”应该立足于小学生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外在力量及教育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具有同样的内涵,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很明显,如数学天赋、语言天赋、音乐天赋等,美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分层”,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能力优势,并展开合理的利用。结合我国以学生自身分层的教育模式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好坏班”、“快慢班”等,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的区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惰性,甚至严重地不自信,本质上说,也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误解。分层教学应该是针对对象而不是成绩,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未必就有美术天赋,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以学生自身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一定的“柔性”,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实践之后,再进行班级内部的有效分层。

(二)以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目标分层的方式需要前期测试,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层次,例如基础层、中等层、高级层等。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确立教学目标依赖教学大纲,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显然不具备合理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模式的开展,要打破对教学大纲的依赖,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参考教学要求进行细分,执行依据则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了解水墨绘画工具、能够掌握焦、浓、重、淡、清不同的画法;对于“中等层”的学生要求临摹课本上的画作,或教师自备的水墨画作品,达到基本相似的水平;而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提出自我创作要求,给出一首唐诗或一段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即可,并不需要强调绘画水平的高低强弱。

(三)以教学环节分层

进一步刺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由此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四)以学生作业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其目的都是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能力的掌握、技能的固化,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结合分层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保留一定的自我提升空间,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培养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同学》中,其教学目标是了解人体基本结构、特征,学会线描的人物写生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画兴趣。在展开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画出人体结构,并适当地表达出细节部分。“中等层”可以要求加入一定的色彩元素,如对衣服、鞋子等进行一定的细化。“高级层”的要求可以灵活定位,比如要求基本形似、神似,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连贯性动作、以漫画形式配文字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同时,在当前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关于美术教育理念、理论、方法、途径等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和想象力丰富的作用,相关教育实践也证明,小学阶段也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积极探究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科学策略,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小学的小论文篇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diy教学就是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就diy教学的作用产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diy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的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diy教学;相关探讨

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美的感知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diy是自己动手做的英文缩写,它作为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含义不只是画画,它还包含手工制作、创意培养等其他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diy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是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diy教学的研究,来探寻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diy就是自己动手做的意思,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讲,diy主要就是指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经历还比较少,所以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比较爱动,而diy教学则恰恰满足了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和需求。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diy教学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教学可以使教师技法传授与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完美结合。在小学美术教育开展过程中,教会学生绘画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同时教师教学的任务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侧重讲授绘画的技巧和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相当枯燥,导致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讲,从而引起学习效率的下降,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厌恶美术的情绪;一部分教师则一味地致力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使得学生虽然能够进行独立的想象,但是也仅局限于想象,因为他们不能将自己所想画出来,这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diy教学则可以将技法传授与启发想象完美结合,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并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diy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diy制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然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些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利用废旧物制作新作品的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且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在这一过程中的拼拼、摆摆、看看、想想,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可以丰富绘画范围和校园文化。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美术、展示自我的舞台,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课堂外继续获得多方面的美术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师生学习生活。结合美术diy教学,利用身边费旧材料进行制作、加工成艺术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从校园环境入手,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注重开发环境的教育功能,致力于美术特色环境的建设,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种精美、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也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其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美术知识,发展美术思维,锻炼美术能力。所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促进diy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比如:教师在讲授《风筝》这一课时,可以事先寻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各种式样的风筝及制作风筝的资料,然后在课上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对风筝产生极大的兴趣,然后在兴趣的驱动下,教师顺势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造,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最后,教师还可以抽时间带领着学生一起去放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风筝,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会做风筝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diy的乐趣,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天性爱动,对于他们来说,手工课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玩玩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根据学生操作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我也能造飞机》一课时,可以先用废旧的材料示范如何做一架飞机,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启发学生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空间。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diy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比如:教师在讲授《会说话的手》这一课时,可以先在黑板上放置一张白纸,将颜料涂在自己的手上,然后用手在白纸上进行创作,最后,一幅作品跃然于纸上。教师演示完毕后,要积极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进行创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给予学生进一步的鼓励。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diy过程中,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模仿书中或老师的范作手工,导致完成的作业大同小异,大多数孩子的作品缺少想法和个性。这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为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则是在于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包办、少代替。所以在美术课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褒扬那些具有创造力的孩子,鼓励他们积极进行diy。

综上,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diy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所以新时期,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启发学生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促进diy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1]张秀荣.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xx,(05):155+158.

[4]张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xx,(02):139.

小学的小论文篇七

刚回到家,我就看见沙发旁边摆了一个花盆,花盆里装了半盆石子,石子下面是清水,在石子中央,有一颗“蒜头”。我惊讶地说:“客厅里还能养大蒜啊?”妈妈笑着说:“这是水仙花,你别看它现在不起眼,等它长出叶子开出花时,你就会觉得它好看了。”

我心里充满了疑惑,想:“就这么个‘大蒜’会变好看吗?难道这就是‘装蒜’?”

我开始每天观察它,很长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开出花来。一天早上我醒来,迷迷糊糊地来到客厅,发现水仙花已经开花啦!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黄色的,靠近闻一闻,还有一股迷人的清香。那长长的叶子像花仙子的绸带,微微抖动着。

冬天时的水仙花十分好养活,每天给它浇足够的水就行了。它在秋冬生长,早春开花,花开了,春天就来了。妈妈说水仙花又叫凌波仙子,诗人说它“只比寒梅无好枝”呢!妈妈还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这下相信我了吧!”

夏天时水仙花枝枯叶落了,我很伤心,妈妈安慰我说:“别伤心,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植物也是一样的。”妈妈说其实它只是沉睡了,当冬天到来时,水仙花又会长出来的。

时光如水,转眼间冬天到来了,在我的照顾下,水仙花又开了,我高兴极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漂亮。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这样的水仙花,谁不喜欢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的小论文篇八

摘要:现在小学的任教老师虽然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导致在使用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等问题。下面我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现在小学的任教老师虽然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导致在使用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等问题。下面我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一些老师没有养成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习惯。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对其直接开展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老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维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多媒体技术教学操作复杂,只能对数学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导致很多老师不愿意对此花费精力,仍然将教学重心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

(二)没有掌握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比例。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并没有掌握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使用比重,有时甚至在教学全程一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能够暂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长时间使用会让学生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而且没有传统教学的讲解,会导致数学教学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想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教学的位置,凸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对本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以此为根据设计教学计划;最后要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形式,使用问题情境等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要正确认知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合理安排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比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明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合理安排两者的教学比例,并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并对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他们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从而引入本课的知识教学。老师此时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再以“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几个面、几条棱及几个顶点组成的呢?”“这些面及棱之间又有什么规律呢?”引入更深层次的教学。此处也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的,并提出:“在生活中你们见过与之相似的物体吗?”让学生找到在生活中的物体,像书本等,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本课所讲的内容。这样传统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清楚认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老师要明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设计,保证教学开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小学要对数学老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功能,并让其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技术。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运用自如,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像在讲解《认识钟表》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拓展钟表的具体结构及运行原理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更感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而且多媒体的运用还能够帮助老师讲解数学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符合现在素质教学的要求。

总而言之,各小学数学任课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格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并努力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引进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不能盲目使用,以防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小学数学老师以一定的启示,帮助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各小学中有效推广。

小学的小论文篇九

逻辑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应用科学,体育课作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如何把两者更好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思考的。文章旨从体育教学中的常见现象着手,对其加以逻辑学分析,以期让更多的体育工作者对逻辑学给以重视。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习的科学,更应该是一门应用的科学。尽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逻辑学的相关事件,却被很多的体育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不合逻辑却是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作为体育教师,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这个相对更加复杂的教学环境中要更加善于用科学的视角和手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体育课堂着手,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使体育教学更具科学性[1]。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处在较低水平,所以对体育学习中的相关概念比较模糊,很难准确理解,所以明了易掌握的概念也是把他们领进体育的殿堂并让他们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兴趣比较有效的手段。小学体育课中的相关技术概念应该做到尽可能的具体,即概念的内涵要尽可能的多而外延要尽可能的少,要明确概念的种概念和属概念。例如体育教师如果在教授篮球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时介绍学习内容时说:“今天我们来学篮球。”或者说:“今天我们来学传球。”其结果会使得小学生上完课后仍然对所学内容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为他们没有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无法真正去理解教师的教授内容。又或者在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中,有些体育教师会认为对小学生无法谈概念,他们不明白,其实非也。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出“种差”,重点指出其内涵,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再者,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言语中也要注意概念的逻辑性,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对集合概念的.掌握,有些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会脱口而出:“这儿是一条湖泊。”“那儿有两棵树木。”这不仅体现了教师能力的不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用语。

判断是人们对于客观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在评价体系上可以多选用一些相容选言判断,学生某一项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算其成功。例如:学生50米及格或者100米及格或者400及格均为体育成绩及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也增加了评价体系的人性化,不至于过于挫伤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又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判断,经常会听到“你必然篮球打不好。”等真值模态判断,常用这些真值模态判断等于从能力取向对学生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也会在同时降低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会经常接触到,但是很多很常见的体育教学中的推理确实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例如我们经常听到体育教师这样评价一个班级:“a班同学体育成绩都好。”归其根源:a班有几个体育特长生。一个由特称判断推理出的全称判断,两个差等关系的判断却被教师这样误读了。又或者在对两个学生进行比较或者进行体育选材的时候经常会见到类比推理,即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一个一个的属性相同,并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有其他属性,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的结论。例如a同学和b同学,同样身材高、学习成绩优秀、a同学已在篮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是体育教师就同样断定:b同学一定可以在篮球上有所突破。当然,让b同学来尝试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两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切不可用此类类比推理,不仅不符合任何科学逻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育教师的能力和威信。

逻辑学作为思维的有效工具,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注重多学科知识,用逻辑学来武装自己,切实在体育课中体现,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小学的小论文篇十

99分努力+1分天赋=100%的成功。

星期五的下午,天气比前几天凉快些,关于成功。我与姐姐、大姑妈、小姑妈、一起来到了太阳宫戏水乐园玩。虽然太阳宫我来了好多次,但是这一次我有一个目标——学会游泳。

一进戏水公园,人山人海。来了许多小朋友……“好。开始学习游泳了!”话音刚落,我便跳入水中。姐姐先让我把下巴放在泳圈上,双手抓好泳圈。开始用力蹬腿。姐姐说我腿蹬得不标准,应像青蛙腿一样在水中蹬,腿像两边蹬时套伸直后,再收回。说完,姐姐便示范了一次给我看。渐渐地,我腿上的动作标准了,开始学手上的动作了。我闷在水中,双手划了起来。姐姐在一旁指导我:“手与腿要协调起来!”……我不停地向标准动作接近。虽然我被水呛到了好几次,但是我还要不停地努力下去,在姐姐的指导下,更上一层楼!

渐渐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们在水池旁开始吃起了晚饭。我心里感到高兴的是——我学会游泳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进步!

对,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就像我的题目《99分努力+1分天赋=100%的成功》,努力加油吧!

小学的小论文篇十一

青春眼里的友情,让心灵绽放倾述的花朵。

同学之间相互打个热情的招呼,点点善意的头,呼唤彼此熟悉的名字,互相微笑示意......一切都可能胸无城府,坦然相待。真诚是沟通的桥梁。帮助加深了友谊的深度和厚度。尊重和自立拥有宽阔的视野;自信和自强飘荡在交往的空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付出真心,一般就能收获一段难得的、珍贵的和融洽的真情。虽然友情有时会被旁人诽谤,被谣言占据,有时心灵会被扭曲,但是,坦诚是青春的主旋律,彼此的尊重与礼敬充满友情的心境。兴趣相同,性情相投,思想共鸣,甘苦共享,友情日益珍贵,益久益香,走在人生的每一个片段,烘热了内心。

默契在互相传递,彼此交流。

青春眼里的友情是最纯洁最灿烂的。

小学的小论文篇十二

摘要:通过实验对比和测试方式证明小学体育微课教学模式的良好应用效果,指出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注意的问题,提出增强小学体育微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微课;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1引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练习,但是由于受到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加上教师的语言和肢体示范方面的信息传递效率都比较低,有可能造成学生对重难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1]。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微课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授课工具,也得到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青睐,举办了大量的微课比赛、制作、培训等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用以讲述某个专题内容或者一个知识点,对像小学体育教学这种知识点繁多分散、各部分逻辑联系较弱的学科教学有着很大帮助。为此,本文讨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微课的使用。

2微课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微课的特点微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尽管很微小精悍,但是什么都不缺[2]。具体来说,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短。从名称上看,微课就是微型课堂的意思,所以它和传统的45分钟课堂不一样,浓缩精华就是它独特的地方。利用很少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并且保证质量的优良性,学生在引导下更有效率地学习。

2)内容精。因为课时不长,所以微课一定要将重点放在教学疑难点的解决上,突出针对性,那么教师也就需要非常谨慎地选择教学内容,挑选平常学生疑问较多、不易掌握的内容开展微课教学。它与网络学习课程的课堂实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更具有针对性,因而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时空限制小。微课以互联网教学为基础,所以学生通过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学习,而不必受到固定课堂学习的局限。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可以进行微课学习,因而增加了其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更多机会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3]。

表1被调查者测验结果统计。

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检验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对比测试。其中,一组采用微课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另一组为普通授课方式。所得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微课应用班的学生,其成绩整体优于微课未应用班的学生。其中,微课应用班的学生测验成绩在70分以上的人数占比为82.67%,而微课未应用班的学生70分以上占比为67.56%;而且微课应用班的学生80~89分及90分以上所占百分比有显著提高。卡方分析显示,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使用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成绩的提高,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3微课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教育模式的应用形式单一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应用微课期间,教师往往安排学生单独或几个人一组,来分析和探讨课堂呈现出来的微课内容,最后教师负责点评学生的发言。应用微课的形式,使得原本乏味的传统教学形式被改变,课堂教学因此而生动起来,不过仍然不能彻底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现阶段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课件制作时,资料基本上来源于互联网,而且各张幻灯片上有大量的信息量,导致微课课件无法满足学习参与人员的学习需求。学习参与人员阅读期间无法掌握重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阅读,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假如长期无法将这些问题处理好,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效果。

微课制作粗糙,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先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制作当中也避免不了进行摸索和研究。对于初学者而言,微课略有难度,因此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在制作微课期间,时有发生意料之外的问题,如微课摄制技术缺乏规范、视频模糊、单机位拍摄、拍摄手段少、视频画面拍摄不稳定、后期制作不够精良、字幕编辑的艺术感不强等,从而使得微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制作和设计微课过程并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的,要做许多细节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做理论方面的功课,还要做技术方面的能力提升,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探索和研究。从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来看,微课属于教学资源,但仍需对其进行整合,才会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的长处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教师经验不足,课堂教学内容空洞将微课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讲课死板,让课堂教学没有趣味可言。虽然开展微课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且微课应用上经验不足,因而在微课教学中不容易很好地掌控教学过程;而新入职的教师虽然对微课应用比较熟练,具备一定的能力,但缺乏实际教学的经验。以上因素可能导致微课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学体育教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4优化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建议。

构建小学体育微课精练的教学过程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过程的精练,要注重微课视频在课题的切入、线索的引进以及收尾的快捷三个方面做到简洁明了。

具体来讲,首先,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小学体育微课最基本的特征在于时间短,因此,微课传播过程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切入课题要迅速。

其次,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由于小学体育微课的讲授时间较短,无法实现各个方面体育知识的传达,因此,在教师制作微课时,要求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微课视频只有一条线索,在此线索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要突出,将内容主干表现出来,而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证明、例子等,就可以剪掉。

最后,收尾要快捷。一是要对内容完整总结,二是总结过程不能拖泥带水,要快速简练,精简有据。

注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微课与其他教学形式的有效契合不管是微课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有机地结合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使其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不具备充分地传授信息量的缺陷;但可以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氛围互动灵活、交流融洽热烈。

丰富的教学形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要求都能满足。如有一些知识点不容易理解,如果在讲解时采用的仍然是以往的教学形式,就难免使理解的难度增加;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让参与学习的人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此外,有些内容需要很多的图、图形或板书等,这些内容就可以用微课来呈现,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和提升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体育微课质量微课目前在我国的视频数量方面呈直线上升状态,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用来参与各种教学比赛或者应付检查,之后便少人问津,而且大多数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亟待提高。

首先,微课要具有美感。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学微课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在感官上获得美感。不但要有充实的内容,而且要有美好的形式,二者需有机结合。

其次,合理安排信息量。要将教学设计思想和认知学习充分利用起来,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适当扩充信息量,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

最后,选材一定要突出相应章节的重点,呈现的内容除了要紧密围绕课程标准以外,还要紧密切合现今科学前沿,以先进的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4]。

5结论。

在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微时代,各类教育教学的形式也发生明显变化。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优点,能够不占用学习者额外的时间,而且通过对短视频、微电影的使用,很容易抓住学习者眼球。微课因为主题明确、目标清晰、情境真实等特点,发展非常快速,又因简便、高效的学习方式,而对教学的影响很大。它将“碎片化的时间”有效而充分地加以利用,令教师对授课时间更加适宜地进行分配和利用,激发学生在零散时间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永平,徐默莅.“微课”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改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xx(21):236.

[2]韦带莲,何旭.初步探析“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xx(20):439.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0050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