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祖山森林公园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光临。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森林公园的概况:祖山是大约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岗岩侵入体,经过多次断袭和长年风化等地质过程,形成了地势险峻的一座独立山体。因燕山东端、渤海以北诸山皆以此山分支盘拨,它如群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于秦皇岛市的西北部,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境,东距秦皇岛50公里(指现在的北路),西距青龙县城100公里。祖山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区:北龙潭景区、望海寺景区、响山景区、花果山景区和背牛顶景区。自然景观100余处,是一处以奇险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为主体特色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景区就是北龙潭景区,这里由绝壁、怪石、奇松、飞瀑组成。
龙潭飞瀑(站在关瀑台或倒挂松景点处)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北龙潭景区的龙潭飞瀑景点,这里有幻松、绝壁松、倒挂松和龙潭飞瀑。这个瀑布长年有水,落差60多米,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韵致。
幻松祖山不仅有那茫茫的林海,而且更有那奇妙的幻松。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往对面那座山看,在那座山顶上自然生长着六棵松树,顺着我们眼前的这条步游路走下去,那么这六棵松树将按6、5、4、3的顺序变化,大自然的数字游戏堪称世界一绝。
伯牙弹奏(站在看六颗松处)大家对高山流水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据在,俞伯牙是战国时期一位琴师,他弹奏的曲子没有人能听懂,为此他感到很悲哀,于是四处游荡,寻找知音。一天,他途径祖山,忽见这里美景,顿发弹奏之情,钟子期砍柴归来,耳闻琴韵,便驻足聆听,那悠扬的琴声使子期随口道:“洋洋乎若水兮”。伯牙听到有人能听懂他弹奏的曲子,非常惊喜,随即又狂奏一曲,子期又道:“巍巍乎若高山兮”,伯牙听后为自己终能寻到知音激动万分,便与子期结为知音,从此,子期每次砍柴,伯牙都扶琴相接,弹琴相送。若干年后,子期因病亡故,几年以后伯牙携琴来探望子期,途中遇一老夫,伯牙便问:“老人家可相识子期?”老人没有搭言,却落下两行泪水。伯牙感到奇怪,继续追问,才知老者便是子期的父亲,并得知子期已经去世,伯牙悲痛万分,并求老者带他到子期坟前跪拜,又最后弹奏了一曲。子期已故,伯牙失去知音,他回到他经常为子期弹奏的这里,摔琴于崖下(指瀑布下),以谢子期。这就是伯牙摔琴谢子期的故事。琴弦变成了我们眼前的这六颗松树,琴韵化为这谷间飞瀑。
北天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北龙潭景区的一个景点北天门,大家望这里看,这是祖山的迎客松(指迎客松),他虽然小了点,但他代表着纯朴、热情的青龙人民欢迎各位的光临,在迎客松后面的这块突兀的石柱叫无字碑,千百年来风吹雨打,但它初衷不改,操守如一,默默镂刻着人间的是非功过,诗人刘章游完此景做诗道:“祖山雄奇而著名,山花野草唤文宗。高碑无字云间立,留着诗家写不平”。
天桥山(介绍完迎客松,边走边说)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叫天桥山,古时这里没有路,山民进山打柴、采药都是用石块插进石缝中形成悬空的石栈道,石栈道极高,极险,所以叫天桥,故名“天桥山”。后来,林场在1966年为了运木材开凿这个隧道。
曲径通幽(走出洞口边走边说)这个景点是曲径通幽。这里的一些奇石都有些像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以西游记中的人物命名。在这座山的外面有个唐曾盼徒,这里有悟空戏八戒、八戒寻兄、万卷经书岩等。大家请望这看(悟空戏八戒处),这就是悟空戏八戒(指悟空石);大家回头望这里看(指天桥山的绝壁),这就是奇松的代表——绝壁生松,看上去不大,却都有上百年的树龄了;这就是八戒寻兄(走道八戒岩处)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径此地,饥渴难挨,唐僧便派大徒弟悟空前去化斋,悟空许久未归,又派二徒弟八戒前去打探,八戒走到这里,忽闻兵器相击之声,以为师兄又和哪路妖怪厮杀,吓得八戒不敢前行,看他那愁眉不展,憨态可掬的样子。其实,传来的声音是谷底惊涛拍岸,鹤唳风声。因为在祖山有九个瀑布,在这个景区就有7个,其中南龙潭就在这下面,落差70多米,前面这里又有三跳潭,到了雨季水声很大,所以八戒误以为是厮杀声)。悟空也并未走远,正在拿老猪开涮呢。诗人刘章观后有诗云:“天桥石板长青苔,鹤唳风声老猪哀。一个跟头十万里,猴哥何故不归来。”
万寿山(看完八戒岩,指对面万寿山)我们大家请往对面看,这座山叫万寿山,大家仔细看山上的好多石头,都很象老寿星;这些老寿星都是来这寻求万年灵芝,以求长生不老的。大家请看山顶拿块大石柱上面是不是有一棵万年灵芝啊,其实它是一株属龄逾百年的松树,它破石而生、抱崖而立。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是五大景区之一的望海寺景区,望海寺景区是祖山的中心景区,下山可观瀑布,上山可登主峰,西去可游花果山,东区可观画廊谷。
望海寺景区景点比较集中,不用远行便可一览祖山众多风光,有仙女云床、秀才观榜、山字峰、醉卧刘伶、龟兔赛跑、窟窿山、神龟探海、蛟龙出水等奇石、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仙女云床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景点叫仙女云床。相传,七仙女经常来我们祖山的北龙潭瀑布洗澡,每次洗完澡后都来这里晒太阳,久而久之就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迹。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它是冰臼,据科学家考证,在二三百万年前以前,这里曾是2000米左右厚的冰川,冰川内的高压融水高速旋转冲击作用,使岩石表面自然形成一个臼。状坑穴,它是两个冰臼连在一起的,称连体冰臼,在别的地方是很少见的,堪称世界奇观。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二
圩墩公园位于常州戚墅堰区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西侧,建于1988年8月,公园占地13.33公顷,其中水域5.33公顷。
该公园集各家名胜园林之长,既突出明清古典建筑特点,又反映江南水乡蕴味。园内18座建筑物――桥、廊、亭、榭、码头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湖的四周,湖中碧波浩渺,长60米的17孔石桥横卧湖中,完美别致。
附近的圩墩遗址是至今发现的.常州地区最早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距今5000至6000年,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马家浜文化,内涵丰富,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
遗址于1960年被发现,1972年以后曾3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品近700件,各种陶片5万多片。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炭化米粒,成为研究太湖流域稻作起源的珍贵资料。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景色秀美的黄山武河湿地观光旅游!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人工湿地——武河万亩湿地的秀美景色。黄山是一个风水宝地,“八山、三水、一湿地”构成了黄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风貌。
1.5万平方米。
武河湿地公园承担着湿地生态调节、改善水质、涵养水源、湿地保护、生态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也都具有重大意义。
“飞鸟成群、野禽嬉戏,水面轻风、波光粼粼,水柳新芽、野果飘香,鱼翔浅底、百花齐放”。这是来此观光者对武河湿地最好的赞誉。
湿地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鱼翔水底、百花齐放、白鸟竞飞的现象是随
时可以见到的。湿地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四
3个人工湖。
越秀公园内广种花卉树木,初春的红棉,暮春的杜鹃,四月的白玉兰,五月的金凤和山丹,秋天的含笑,隆冬的腊梅。每年春秋两季,这里还举办盛大的迎春花会和菊展。公园内还有一座能容纳3万多观众的体育场。主要参观景点有五羊石雕、镇海楼和中山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越秀山上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走进越秀公园,登上木壳岗,便会看到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设计的,作为羊城城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五羊石像。
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给羊城人民带来了吉祥与幸福,他们赠稻于民,并祝“愿此闤闠(huanhui,意为街市),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
艺术家将这个美好的传说重塑出来。看!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镇海楼
五层楼高25米,阔31米,深16米,呈长方形,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十分古朴奇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2米的红砂岩石狮子,是明代雕刻。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金色巨匾。
五层楼前面有一碑廊,有历代碑刻24块。其中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碑刻。碑廊旁边有12门古炮,是战争时期的证物。其中5门洋炮,另7门是佛山造的。
镇海楼对联
镇海楼大门两侧对联写道:"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该联为清光绪两广总督彭玉麟幕僚李棣华所作。联中"故侯"指朱亮祖,镇海楼是他所建,如今人亡楼存,可证明历史沧桑。"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兵至粤,驻兵镇海楼上,他反对李鸿章卖国议和,但也只得"泪洒英雄"了。此对联先咏楼,后写人,意境磅礴,不失为一幅佳联。
历史旧貌
越秀山的明代古城墙
明代广州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将宋元时的三城合为一城,并向东、北扩展:城区东起今天的越秀路,西到人民路,南抵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跨越秀山。此时,越秀山才正式列入城内,山上的镇海楼也同时兴建。
越秀4
概况:越秀公园是广州最早的公园,也是一座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早在西汉南越国时,越秀山便是古人登临的胜地。到了近代,孙中山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但未能如愿。如今,新建的园道四通八在连接各个景点,让中山先生如愿以偿。
越秀公园是山的公园,东西绵延约3公里,海拔70余米,历史上又名粤秀山、南越山。明代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民间又常称之为观音山。
越秀公园东连登峰路、南接应元路、北邻环市路、西临解放北路;可从正门、东门、南门和北门等7个门进园,全园总面积92.8万平方米。地域包括越秀山及木壳岗、长腰岗、鲍鱼头岗、桂花岗等7个山岗及北秀、南秀、东秀3个人工湖;园内还有亭、台、馆、榭以及五层楼、中山纪念碑、五羊石像等多年名胜古迹;并兼有大型体育运动场、游泳场、美术馆等,兼有金印游乐场、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休闲场所。这座绿树参天的城市中心公园,历代均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如元代有“粤台秋月”,明代有“粤秀松涛”,清代有“镇海层楼”,和“粤秀连峰”,近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近代有“越秀新晖”之称。
越秀山是广州的一张精美名片,第一次来广州旅游的人不能不来越秀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到越秀山,就不算到过广州。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五
包河公园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和,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简称“包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口香花墩上建修了包公祠,正殿危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二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配房陈列着包义冢出土文物,搜罗《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同心专心,”"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本有的基础上从头规划修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包河公园除包公祠、包义冢外,还新修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好事广场、水面喷泉等。
从头规划修成的包公园内乱争,包公祠、包义冢园、清风阁三处为主体景点修建,尚有与包私有闭的脚印塘、浮庄二处合放式景点。
本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之中。脚印塘长近20米,严约8米,颇似常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
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南并不“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兴奋想到对岸往看看,水面虽没有严,但无桥无船,因而,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本为天上文曲星下但凡投的胎,以是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暂形成一个小塘,以是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开肥老公民对包拯的敬俯。
本为包公书院,重修于1983年,2000年8月,又举行建修,占地20余亩。它北与包义冢、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一唱一以及,是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修的今典园林,具备江北园林与徽派修建艺术特色。
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今代村落,风物杂谈,所之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它取名“浮庄”。
包公祠位于开肥市乡北的包河湖畔,有一个狭长的小岛,岛上绿树成阴,繁花似景,此中一座利剑墙青瓦的今修建等于包公祠,包公祠是中国”"汗青”"上清官代表人物包拯的祠堂。如古包公祠已成为开肥一叙绮丽的光景。这里四季游人不戚,但但凡到开肥的人都要去缅怀这位汗青清官.
包河藕乃一大看点,此藕无丝,也象征着包拯平正无私。引领万民致敬。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六
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龙都接街道库沟,距市区10公里,已入列国家地质公园。拥有恐龙化石长廊和化石隆起带等极具代表性的世界规模最大恐龙化石群,被恐龙专家形象誉为“恐龙集会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誉为无与伦比的世界地质奇观。主场馆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4个多亿。
依托地质遗址和自然地貌,运用抽象的恐龙元素进行组合,覆盖化石长廊和化石隆起带。内部主要建设“七厅三馆一隧道”,“七个厅”分别是:序厅(地球厅)、化石群厅、鸭嘴龙厅、暴龙厅、角龙厅、甲龙厅和恐龙蛋厅;“三个馆”分别是:动感影视馆、互动体验馆和世界各国恐龙馆;“一条隧道”:就是中生代时空隧道,叫做穿越白垩纪、探秘中国龙。采用远古环境复原、声光电再现、文化艺术展演等多种手段,充分展示地质遗址的震撼,生动揭示恐龙生存、繁衍和消亡的神妙。
诸城中国暴龙馆,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距市区6公里,因在此出土了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巨型诸城暴龙”而得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暴龙遗迹遗址主题馆,是集科研科普、观光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恐龙文化主题景区,被恐龙专家誉为“恐龙格斗世界”。
诸城中国暴龙馆,因循恐龙化石埋藏格局规划建设,馆区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外形设计为蛋壳造型,寓意新发现、新开端、新收获。馆内划分为化石原址展示区、化石骨架展示区、时空隧道展示区和科普休闲娱乐区四大功能区。
场馆运用声、光、电、影视成像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两大奇观、三大龙王”,还原再现白垩纪晚期群龙争霸的恢弘场景。两大奇观,即:多达七层撼人心魄的化石层叠区;暴龙与角龙、甲龙、鸭嘴龙格斗搏杀的完整遗址遗迹。三大龙王,即,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骨骼化石,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北美以外首次发现的大型尖角龙颈盾化石。2010年8月29日,央视“中国恐龙大调查”在此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现场直播。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七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领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四行孤军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距市核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顺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个山尖简直摆在一个程度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彼此连属,散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跟四仙岩、曾公岩等多少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立,气宇不凡。更为可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石挺拨耸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上刻毛泽东思维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郁,浓荫蜂拥。石颠有小叶榕,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志,是研讨古代水文的主要材料。晚清有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会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0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回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透,溶解石灰岩,并一直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造成蔚为异景的天然风景。七星岩现在是桂林最著名的旅行胜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烈,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往右持续登山,则有为抗日就义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是仿亭式的建造,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川,旁边开一个圆形拱门,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绿色琉璃瓦,高米,长米,深米,面积平方米。门上吊挂着普陀山的匾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全部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显得更加幽静、安静。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构造,长宽各米,高米,面积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独一的高亭,破于亭上,能够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白叟诸山及明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修,以维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名贵石刻,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卑家手笔,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米,长米,深米,面积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修建,俭朴、典雅,不与名碑争胜,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观赏书法艺术,阅读方志资料,兼得园林胜景之趣,切实是赏心的乐事。亭内本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省城碑记》,现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净境右侧,名取文运鼎盛之意,因处浓荫耸翠之间,又名拥翠亭,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有楼,毁于抗日战斗时代,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长宽各米,面积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东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墙栏杆,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古称玄风洞,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宽2~15米,深250米,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构成空气对流,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洞内空气清爽。因为日照,山体热量的聚散,岩穴的气温长年坚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夏日最高达39℃,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纪行》中冬时温如火,盖阳伏之征也的记录,正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色及其起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清改为大贤庵,现已无存。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小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是西山园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郑,名金金。大家喜欢怎么称呼我呢?郑导——很正规的称呼,郑姐姐——很可爱的称呼,有没有更可爱的小朋友称呼我——对,直呼其名,因为名字就是让人叫的啊!
今天就由郑导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西山公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各位小朋友更多地了解西山公园的美景。
进了西山公园的大门,绕过楼梯,请看,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动物园。这里共有7种动物,这些小动物被小朋友们深深喜爱,小孔雀是小游客最喜爱的小动物。小游客们,你们喜欢孔雀吗?我想孩子们一定都喜爱这种小动物,而且开屏时,没有那两只一起开,孩子们才更喜爱这种小动物。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孔雀还是鸟王后呢!怎么样?欢呼一下吧!
好,下面可以选你喜爱的背景去拍照了,请大家不要自已离开队伍。自由活动十分钟,之后去爬山。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九
梁祝文化公园位于宁波西郊,是一座以梁祝爱情故事为背景的爱情主题公园,也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公园以梁山伯庙为主体,用梁祝传说串起万松书院、梁山伯古墓、梁祝文化雕塑等景观。虽然园内大多是后来修建的仿古建筑,并没有浓厚的历史气息,不过其中江南特色的园林小品也称得上精致。许多情侣会相约来此见证爱情,园内有时还会举行相亲活动,可以说是个挺浪漫的地方。
公园面积不算太大,步行游玩即可。景区入口往右,过一座小桥,便是纵贯公园的“十八相送之路”,沿着这条主道一路走下去,便可绕公园一圈,去到出口。
过桥遇到的第一个建筑便是梁祝爱情邮局。这样以爱情为主题的邮局在全国只有两家,另一家在颐和园。邮局刚建成便一跃成为园内最受关注的看点之一,类似上海甜爱路的“爱心邮戳”,你也可以在这里盖一个独有的“爱情邮戳”,寄出自己的爱与感动,或者买本“爱情护照”,在每个周年盖章留下印记。邮局还提供定时邮件发送服务,可以在每个结婚纪念日都发出一封爱的邮件,不同年份的纪念日还会加盖不同特色的邮戳。
沿着步道继续往里走,不远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的梁祝书院(万松书院)。书院是明清古建筑,院子里种着梅花,院后是一片竹林,古朴幽雅。其中的蝶艺馆展出了大量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值得一看。接着走过凤凰山、观音堂直到姚江边,即是祝英台家院所在,祝府的建筑很是气派,处处透着官宦贵族人家的气质。尤其是思辛厅内的一座大花轿,花纹雕刻极为繁复,号称“天下第一轿”。
往出口方向步行不远,来到梁山伯墓。前面的横碑刻着“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碑中间有一道明显的裂痕,说是当年祝英台祭奠梁山伯的时候裂开的。墓后竖着祝英台的碑,旁边有卖花的地方,可按自己的心意付钱,供在墓上以示祭奠。
古墓旁边便是梁山伯庙,也是公园的主体建筑。整个庙宇分为三进,依次是山门、正大殿和后大殿。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蝶恋陶瓷壁画,画的是梁祝二人从草桥结拜到化蝶的整个故事。庙内正殿对面有个金碧辉煌的古戏台,有时会有唱戏表演,很有感觉。正殿内塑有梁祝二人的塑像,这里也是人们祈求自由美满婚姻的地方。
最后走到梁祝音乐喷泉所在的广场,广场正中是梁祝化蝶的雕塑,是景区的标志之一,可在此留影。旁边的梁祝文化博物馆内,有爱情树、梁祝主题浮雕等展览可看,也有一些互动项目可参与,想要了解梁祝文化的历史、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不妨来此游览一番。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江门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会城的马山,面积3公顷,位于会城东北面,是圭峰山脉向南伸延的一个小山丘。山上树木茂密,大树参天,苍翠清幽,凉亭、钟楼矗立其间,文人墨客的对联与书法融为一体,马山公园的古朴风光,蕴涵着会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马山西面入口拾级而上,来到入口广场,左边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龙兴寺石塔,这是会城最古老的建筑物。石塔建在一座一米多高的花岗岩砌的基座上,塔高4米左右,用砂岩分层雕筑,据说原有7层,现在只有6层,飞檐尖顶,檐面孤状下垂,一看便知是古建筑物。据志书载,会城西郊大云山上有一座龙兴寺,始建于隋唐,宋朝初年重修,寺院里供奉一座七层宝塔,可是毁于清朝道光年间。其时寺毁而塔则存于遗址内,一直无人过问。直到1929年,会城建中山公园,才把龙兴寺塔移到中山公园旁的犀山上(即现在新会一中校园内的犀山)。1995年,有关部门又把此塔从犀山移到马山。现在的龙兴寺塔是经过多次维修后的模样,但它距今已有千多年历史,是会城历史悠久的见证。龙兴寺塔右边有1986年建的倚马亭,亭柱刻有凌风撰,阮振雄书的对联:“才高堪倚马,足捷便登山。”眼前的倚马亭又使会城人回忆起1986年会城园林爱好者发动社会集资修建马山公园的情景,马山的倚马亭、环山路、路边的石凳和孔庙的草坪等,许多设施都是那时集资修建的。
再往上走,山腰有1975年建的白沙亭,亭前立着一块《重修石斋陈先生祠堂记》碑,石碑所在地就是旧时的白沙祠遗址。白沙亭有谭仲川撰并书的对联:“紫水黄云传圣哲,地灵人杰接源流。”这副对联嵌入两个传说,即宋朝时城西沙堤的紫水河水色变紫和唐朝时城北黄云山有高僧一行结庵于山上。相传这两个传说预兆新会出大儒,这大儒该是陈白沙先生了。白沙亭自然是纪念陈白沙的,而这副对联藏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山顶有1975年为纪念新会解放而建的解放亭也有两副对联,一是柯明铮撰、陈福树书的“史可流传常作鉴,亭因解放早垂名。”另一联是陆景秋撰,赵嘉平书的“灿烂朝阳洒染一城秀色,清凉绿荫消磨半日尘心。”这些对联有的点明纪念意义,有的引导游人欣赏名胜风光,为马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实在不可缺少。
从白沙亭遗址往上登上,再向右走,来到马山东南角有新近修筑的小广场。广场上方有一座朝晖亭。这里凉风习习,满眼风光,正面有柯明铮撰,赵汝渠书的对联:“朝晖晨树绿,夕照晚霞红。”背面有穿云撰、张瑞亨书的对联:“绿树长阴风逗我,凉亭闲坐月迎人。”两联都将凉亭早晚的美景作了描绘。
再往上走,登上山顶,有一座古建筑——马山钟楼,又名向阳楼、东角楼,俗称马山阁,它是马山的标志物。
马山钟楼始建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由时任都督张通所建,楼三层,高二丈。明代时新会的陶鲁、罗桥、王命璇等几位知县都曾修葺过此楼,明朝末年毁于兵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会知县贾雒英重修马山钟楼,楼高14米,壁厚54厘米,边周长21.9米,六角,-石基,六面的望窗对开。楼顶有一柱直垂横梁成丁字架。民国期间,在梁架下挂一大铁钟(已失),为会城人鸣钟报时,故得名钟楼。
马山钟楼从明代到清代,几经重修后规模渐小,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于马山顶的广场上。清代诗人梁迪有《马山钟楼》诗:“城里青山高崒嵂,钟楼更驾青山出。楼为重楼楼八窗,缥缈孤高势莫匹。俯瞰冈城若弹丸,万家灯火指顾间。更绕崇阶遥纵目,山川形势入凭栏。东望庐山呈螺髻,海滨邹鲁风犹在。北望黄山接斗坛,佛踪仙迹此中存。西南巨浪滔天起,赵宋故宫残照里。今古苍茫事已沉,登临空感岁时心。即如此楼建置久,夜夜蒲牢天际吼。至今钟簴亦烟销,摧残磨灭记谁某。要从今日复古初,诸公谦让胡为乎?”诗人登楼四望,仿佛看见东面圭峰山中小庐山上的白沙讲学亭,四方学子正在专心恭听白沙先生讲学;从北面又望见圭峰山绿护屏左侧的黄云山中,宋代道士李之先正在朝斗石上朝拜北斗;向西南望去,似乎看见宋元海战犹如巨浪汹涌悲壮场面。
梁迪认为登马山钟楼可以一览新会的历史文化,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恢复钟楼的本来面目。登上马山钟楼,仍可从六个方向眺望会城四周的风光。还可以看到马山东侧近山脚那棵具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的风彩。这棵榕树高15米,胸径达400厘米,冠幅380平方米,它见证了马山500多年的历史。
为了建好马山公园,20xx年市政部门又投入数十万元对马山进行观景化环境改造,将公园的倚马亭、白沙亭、朝晖亭、解放亭和钟楼修葺一新,重修环山路、排水系统和厕所,还分别在山脚、半山腰和山顶建筑4个小广场,铺上广场砖,清除野生杂草,补种观赏性的风景树,装上环山路灯,派专职清洁工人管理。现在的马山公园景色焕然一新,是会城人早晚健身休闲的最佳场所。
北海公园导游词篇十一
土黄色的雕刻、棕色的门、高大的建筑——这就是德阳的石刻公园。
德阳石刻公园位于旌湖西侧,泰山路干道旁,是一个由现代人雕刻的石刻公园。1986年,德阳市政府领导在扩建川陕路时,为减少民房拆迁,决定采取填河坝筑堡坎的.方案,因此形成了一道高达8米的石墙。那时国家还比较穷,没有钱来做这些东西,而德阳政府做了,这才为德阳留下了这个文化艺术的瑰宝。
公园里的石刻艺术,闻名天下。石刻全长1100多米,高7米,由牛门、艺术长廊、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大柱、飞马瀑布等组成,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艺术石雕群,运用圆雕、透雕、浮雕、建筑与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表现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主题。
我最喜欢的还是艺术长廊。那里有很多木门,每个木门上都刻有一个古代传说,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依次展现了五十多个民族的传说。每一个故事虽然没有文字,却用有趣的、精致的石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传说。
我对石刻的了解很少,面对这样巨大的石刻,我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样去欣赏它,只觉得太好看了,雕刻得太美了。但是他们表现的是什么,哪里是生命之歌,哪里是智慧之光,哪里是中华魂我都搞不太清楚。我看了一会,想把这些美景记下来,便拿出相机,这才发现,要把这些石刻装进相机还真不容易,他们实在是太大了,分开装,又怕把一个整体分裂,还有茂密的黄葛树也挡了视野。没有办法只有少拍点,多少也可以展示一下这些精美的石刻。如果有时间,真的可以去亲身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德阳石刻公园为中国文化填上了美丽的一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2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