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教师角色研究论文(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0:43:05
最热教师角色研究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2 10:43:05     小编:BW笔侠

社会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关系。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言之有物,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要素和结构,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一

幼儿园区域游戏越来越重要,它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它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最能体现幼儿游戏的“三自方针”,即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这一阶段我结合乡土课题,尝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乡土主题区域游戏”的探索。我的家乡永安是著名的笋竹之乡,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作、生活,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风土人情、家乡特产、丰富的自然景观都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很好的教育资源。安贞堡是其中的一处著名的优美的历史文化景点,它的造型、内部结构、装饰、功能都非常的独特,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如果能将它们进行开发,将其转换成幼儿园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以区域游戏、集中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和孩子一起深入地感知、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不但能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如:

镜头一:要开放“小吃店”了,老师们像往常一样加班加点制作各种材料,孩子们在边上无所事事,他们问:“老师,你们在做什么?”“别吵,老师忙得很。”“老师,需要我帮忙吗?”老师却说:“不用了,老师自己来。等下你做不好。”

镜头二:《小吃店》里,教师介绍制作芋包的材料和方法时,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老师就不停地走过去提醒,还说:“等下看你会不会做”。活动完,老师说:“真累呀!”

镜头三:在区域游戏中,多多在美工区里做着手工,久久没有动作。他看着角色区《小商店》,那里的顾客、营业员快乐地忙碌着,眼里流露出渴望参加的神情,想去,又不敢去。因为老师活动前有交代,不能换区活动。

以上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困惑,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不敢放手让孩子进行操作,不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而是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行事,“担心他们做不好”,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不但会磨灭孩子爱学习的天性,会瓦解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其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许换区游戏”这种区域的实体性观念,更是从根本上断绝了不同区域活动之间自由地流动与交往的可能性。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对此,我就“区域活动中充分以孩子主体,并将区域之间有效联动,让各区域服务于同一主题”“区域游戏中老师的放手”为内容,做了以下尝试,初见成效。

第一:让孩子自己玩的“懒”老师。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在“竹乡书院”的阅读区中投放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孩子在其中自主地看,交流和讲述;有的孩子在美工区里尝试描画《最美角落》,表达自己对安贞堡的美初步感受;有的还将图剪开,玩拼图的游戏……气氛宽松而自主。再到后来,孩子们产生了搭建了安贞堡的意愿。为了表现出安贞堡的造型美、艺术美、独特美,使安贞堡更加逼真,孩子们分成了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工作)、施工组(负责安贞堡的基本搭建工作),材料加工组(负责加工装饰窗花、彩绘、柱子、石础)。区域活动时间里,班级一片热闹:只见窗花组一部分幼儿裁好底板请另一部分人帮忙贴上剪好的窗花再由施工组的幼儿进行张贴;柱子组的装饰好后汇同石础组的一起将它安置到安贞堡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人员的调配,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安贞堡一天天地搭建起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改变了班级区域的格局,除了设在室外的正在搭建的安贞堡外,教室里增设了纪念品商店和竹乡小吃店,供“游客们”进餐和休息、购买纪念品,从而使我们乡土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更加丰满。

《指南》指出,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活动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第二:让孩子自己说,自己做的“懒”老师。在安贞堡的屋顶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生成了“制作安贞堡瓦片”的活动。到底用什么材料合适,才能表现出安贞堡瓦片的形状、颜色、层叠的关系呢?有的说可以用花瓣,这样很漂亮;有的说可以用落叶,这样很环保;有的说可以用纸筒,它们搭在一起很像瓦片……老师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也总结出做瓦片的东西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颜色要像,形状要像,能叠在一起,还要立体,要环保,不能浪费。直到有一天,孩子们看见果箱隔片时,才发现如果把它钉在一起,再刷上颜色,这样就可以做屋顶了。

第三: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的“懒”老师。仍以《我们的安贞堡》为例。安贞堡的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飞檐更让建筑有了展翅欲飞的美。但同时它也是整体搭建的重点和难点。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进行多次尝试之后,仍然没有成功,搭建陷入了僵局。孩子们商讨后,决定请家长帮助,共同解决屋顶的设计和制作问题。于是,他们精心设计、制作了邀请函,自己联系家长参与活动。有建筑经验的芷璇爷爷走进课堂,为孩子讲解安贞堡屋顶的层叠的原因和方法。在理解了安贞堡的屋顶是前低后高,左右对称,飞檐是层层叠加后,孩子们自由选择纸皮、尺子等材料,和同伴共同制作,同心协力地克服困难。

在整个乡土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他们不用老师组织,便能积极动脑,或者合作商量,或者向家长求助,总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区域游戏推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指南》实施以后,真正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师,因为老师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针对孩子年龄特点该提供什么材料,不用纠结他们不会玩、玩不好,更多地转变为材料的提供上,观察孩子的操作上,支持孩子的探索上,真正地将老师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但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挑战更强,这就需要教师熟读《指南》,领会其精神,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

快来一起做个聪明的“懒”老师吧!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二

姓名:黄在清

邮编:645152

电子邮件:he2098@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明确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解惑者”,而是要转换角色、要把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转换为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亲密伙伴身份。

教师身份转化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任务更艰巨,为了使素质教育能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把握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是非常必要的。现就如何在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中把握住教师的角色身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领悟《课标》,当好组织者

教师如何去组织好学生,组织好一堂实验探究课,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能凸现于课堂之中,表现自我,体现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实际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标》是对《大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形式下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三

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它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到互相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对家庭的认知能力。教师聪明有效的指导引导、丰富幼儿行为的一种行为。在小班角色游戏中不理解角色的定义,会对角色游戏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结合小班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的固有特点,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会大大加强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三)问题。

1.相关理论知识不清楚。

2.研究思路受限。

(四)解决办法。

1.通过自身的实习经验与相关的文献研究,解决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2.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大量资料查阅,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到丰富,研究素材得到扩充,为顺利完成本论文提供了保证。

三、小幼儿个案研究。

为了研究的更准确、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我观察了小班幼儿“乐乐”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和表现,并通过三个案例来综合分析,研究。

(一)第一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乐乐和君君在娃娃家游戏,这时候聽到了有哭声,我赶紧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我走上前问“乐乐,你怎么哭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乐乐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我问道、“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娃娃家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属于娃娃家,进来的小朋友都要遵守娃娃家的规则,你们都想用煤气灶,可以君君用一会之后,乐乐再用。并且你们可以一起做饭啊,分工合作,两个人一起也会做了比较快是不是?再说爸爸妈妈他们在家的时候你看见过他们争夺一个煤气灶吗?”“没有”“所以啊我们都互相谦让一点,你们也不希望爸爸妈妈吵架是不是,所以你们也不能吵架啊。”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结论分析: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角色游戏充满了好奇,这种既熟悉又不太清楚的游戏他们非常喜欢又能跟现实联系起来。他对于“爸爸、妈妈”的角色十分感兴趣,争着抢着扮演“爸爸妈妈”但对游戏不了解,也不清楚要怎么玩,便会出现争抢一样娃娃家用具的情况,并且玩着玩着就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只想要模仿爸爸妈妈在家时的状态去使用娃娃家的用具。

通过这份观察记录我发现了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产生的问题:

1.小班幼儿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有秩序的进行角色游戏,出现了争抢角色游戏玩具的现象。

2.小班幼儿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分辨爸爸妈妈的角色定义。

3.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还处在摆放玩具上,不知如何进行角色扮演。

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始先讲清楚角色游戏的规则和游戏中角色的定义通过多次的告知游戏的玩法,更能清楚的让幼儿知道游戏的玩法,为之后的游戏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明确角色游戏的意义以便更好的进行游戏,增加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明确角色定义。教师随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适时的插入,注重安全教育的引导。

(二)第二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这次角色游戏的主角是君君和乐乐,君君妈妈抱起了娃娃床上的小宝宝,边哄小宝宝边整理床铺,哥哥乐乐在一旁协助、帮忙。“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到厨房里帮帮忙做饭好吗?”妈妈君君对哥哥乐乐说。“可是我不会做饭啊,在家里都是妈妈做饭的。”哥哥乐乐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可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啊,我在给宝宝喂奶,一会宝宝吃完饭就要去上幼儿园了,要不来不及了”“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刚开始不知所措,愣了一会,然后哥哥灵机一动请我进屋坐,还给我拿了一个小凳子,妈妈也开始热情起来,拿了一些水果和蔬菜要请我吃,还悄悄告诉我:这些都是假的不能真吃的。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结论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善于模仿承认,看惯了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样子,学着样子进行娃娃家的游戏。知道妈妈是烧饭的,哥哥可以从旁协助,但当妈妈提出让哥哥烧饭时,哥哥表现出不乐意的表现,产生了冲突,使游戏进入僵持阶段,这个时候教师适时的介入,解决了冲突,幼儿立刻进入角色状态开始招呼客人。

总结:通过这份观察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适时的介入会缓解幼儿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游戏的尴尬,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但教师也应告诉幼儿不可以让小孩子进入厨房烧菜,烧菜是大人的事,也就是爸爸妈妈。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做出指导,说出其中的`问题,用反问的形式,让幼儿回答,比直接告知更容易让幼儿明白和记忆。

四、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1.环境创设丰富性,完整性。

可以放置一些复杂的游戏玩具,比如需要合作完成的,以此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增强幼儿心中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环境创设需要安全,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会下意识的把游戏玩具放入口中。尽可能的投放多的游戏道具,丰富幼儿的游戏环境,接触更多的现实生活,增强幼儿的社会性。

2.幼儿之间的矛盾。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过强,占有欲也极强,并且喜欢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总觉得别人的好玩,这就会造成冲突,教师要从中调解,告知是非对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3.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直觉行动思维特点,注意力不稳定。善于模仿现实生活的经验。

(二)建议。

1.关注游戏中的同伴互动,拓宽观察视野。

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对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来说,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载体,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同伴互动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之间多种互动的方式,拓宽观察的视野和认识,及时发现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长处与问题。

2.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

角色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大班出幼儿对事物的兴趣,爱玩游戏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对他们这种兴趣要正确的引导,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交往、乐于合作。

3.善于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善于对游戏做出总结,对游戏中优秀的行为表现做出有效表扬,并且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让幼儿找到自信,体会快乐,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胜利.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01:8-17.

[2]白燕.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四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网络时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李亚东)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五

对外汉语教学的鼻祖吕必松教授认为“所谓汉语‘难学’,不是汉语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而是教学不得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与以往的先教拼音再教汉字的方法不同,吕必松教授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组合汉语”。从笔画教学、汉字教学入手,拼音是汉语的一种辅助性表达手段。而讲授这种新型的汉语教材,就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把汉字组合的关系讲解清楚,而这其中又渗透着我们的汉文化,体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趣味性,这不但会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充满兴趣,而且也会减少汉语学习的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但前提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通过本专业的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讲授汉语的能力,也提高其对于不同教材的适应能力和讲解能力。另外,因为专业课内容实施了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授课时数,从而把节省的教学时间用于教学方法的训练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专业的外语词汇,对于学生日后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拓展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都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现有条件。

根据吴泓(2014)给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希望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想要教好外国人汉语,首先要能够和外国人很好的沟通。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其他配套条件也为双语教学做好了准备。

(一)现有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双语教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6名教师被汉办派往英国伦敦的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并传播汉文化。本学期已经有一位教师回国后开始运用双语教学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师生共同的反映是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同时,学院还给学生配备了外籍教师,由外教纠正学生的发音,这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都达到英语六级水平,有能力进行双语教学。

(二)学院的对外交流情况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与交流,同时也接收留学生到我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这样,学生将有机会去国外院校学习,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都将为今后的双语教学课程提供帮助。同时,我院招收的留学生,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留学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学习语言与文化。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我院为学生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汉语课堂”,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给学院的外籍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班授课。已经在“汉语课堂”中做过“小老师”的学生反馈:自己对于汉语知识的理解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是同步的,这都为接受双语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从学院目前的条件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而且,我们会继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三、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尝试推行双语教学,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须要探讨。第一,从授课内容来看,哪些课程适合运用双语教学。根据我院最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将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汉语言模块、外语模块、文化模块(包括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两部分),教学技能与管理模块。我们计划从以下课程入手,开展双语教学:汉语言模块中的《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文化模块中的《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课程,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第二,从授课的语言比例来看,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设定不同的双语教学比例。比如,《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英语比例为50%;《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中英语比例大概为20%;《语言学概论》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将英语比例设定为30%~40%;《中国文化要略》课程则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将英语比例设定为30%~50%。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还要根据授课对象的接受情况随时作出调整。第三,从教材的选择来看,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合本专业的双语材料,教材的选择可以有三种途径:全外文教材、中文教材加上外文材料,或者教师自编教材。全外文教材,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如何?中文教材配合的外文材料是否合适?教师如果自编教材,外文部分是否会有错误?这些问题还都有待在接下来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综上所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双语课程有其必要性,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条件,但是,开展的具体过程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我们双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学院的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双语课程,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六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网络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网络时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李亚东)。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七

1.1内部问题。

基层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机构设置臃肿;第二,人员超编;第三,岗位混乱。首先,基层医院的机构设置盲目求全,盲目地向大医院看齐,似乎是将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了最前沿。然而,这却是基层医院致命的缺点,因为医院机构设置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必须首先明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强项,进而设立机构。其次,人员超编问题严重。许多乡镇医院的医生常常处于休假状态,因为周围医疗需求有限,医院对自身所服务的群体没有合理的定位,因而导致了大量人员闲置的情况发生,严重浪费资源。最后,基层医院岗位编制混乱。有些乡镇医院的分支机构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员,然而却要负责各项事务,医生囊括了一切职能,运行起来像一个小型私人诊所,不仅导致服务水平有限,而且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效益。

1.2国家拨款较少。

基层医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家拨款较少,严重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基层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往往不能吸引比较好的医生来本医院工作,为医院添置硬件设施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加之基层医院所面对的群体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及患者固有的迷信大医院的特点,导致基层医院的发展受到限制。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使得医院难以作出比较好的改进和提高。

1.3医疗质量问题。

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较差,服务意识不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医生本身的医疗水平的限制,由于基层医院自身资金的问题,给予医生的待遇有限,加之医生的发展机会比较少,所以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医生前来工作,这就使得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经验大于知识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某些不常见的病症,往往不能给予较好的医疗服务;第二是医院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意识的问题,医院本身的发展必然受到其硬件设施水平的影响,没有较好的硬件设施,许多患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必然不能使医院的效益得到较好的提高,从而使得医院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没有效益到没有好的服务,从没有好的服务又加剧了医院效益较差的实际情况。

1.4医药费、医德以及医疗纠纷问题。

基层医院如何收费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收费低了没有发展资金,收费高了没人来就医。这使得基层医院很难给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加之医院医疗人员素质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的医德问题很受人质疑,医疗纠纷也比较多。这些不好的因素一经传播和渲染,必然导致基层医院的实际困难更加严重。

2基层医院管理的解决之道。

2.1转变运营之道。

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明确基层医院服务群体的性质。首先要对基层医院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如基层医院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效益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是在于管理。必须从以前盲目混乱的运营之中解脱出来,以绩效为目标重新配置医院现有的资源,改变运营方式,才能使得医院有所发展。

2.2加强内部管理。

信誉管理也是基层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只有从内部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作风管理、对医务人员的服务管理、对自身收费医疗等项目的管理,才能有效解决医德问题和医疗纠纷问题。使得医院周围的人群对医院有一个好的口碑,从而使得医院有所发展。

2.3建立管理队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基层医院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基层医院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管理工作,不能认识到基层管理队伍在基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落后陈旧,不能适应新环境对自身的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医院在对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益的划分上不够明确,管理人员的待遇较差。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就要从管理人员的观念入手,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领导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完善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选人、育人、用人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使得管理人员不至于断层,具有继启性,使得医院的管理能够有效延续和提高;其次是改变管理人员的选拔机制,够激励管理人员,需要从人才选拔机制上入手,以医院的绩效为导向,建立管理人员选拔机制;最后,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建立学习型的管理队伍,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提高医院的绩效做出贡献。

3结论。

要做好基层医院的管理工作,就要从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入手。首先要明确基层医院的重要性,然后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基层医院存在的管理问题。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能力过硬的管理队伍,对医院运营模式加以研究,并进行改革和优化,完善基层医院的管理制度。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深化改革,保障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合理发展的内部需要,是我国与世界接轨必须做出的努力,做好基层医院管理工作,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美云.基层医院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3(22).

[2]范秀华,杨成虎.浅谈基层医院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5).

[3]吉自敏,程九菊.我国基层医院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

[4]钱兵.新加坡社区医疗管理模式对我国基层医院管理的启示[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13(1).

[5]尉国勤.医学模式转变对基层医院管理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8(6).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八

人事档案记录了人才的各方面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受奖惩情况、人事调动等等,是人事部门了解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鉴于这一点,各基层单位应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做好基层人才的开发及选用,为基层工作做好服务。因此,基层人事档案部门需加强规范化建设,促进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重要性。

人事档案记录着个人信息,是部门单位选用人员的依据,对个人工作及生活影响深远。人事档案不仅记录了个人各方面的经历情况,还是个人品质、能力的重要凭证,个人的勤、绩、廉、德、能等信息皆于其中有所反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另外,人事档案在基层人员干部选拔、评优评奖中皆具参考意义。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优劣,将对基层员工之工作质量与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还是衡量基层单位、部门干部职工工作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整理、保存人事档案资料,利用好档案资源,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工作的高效开展,发挥基层人才的'最大作用。

二、如何优化基层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

(一)提高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档案工作往往见效慢,容易受到基层领导干部的忽视。要想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用,实现规范化的管理,需要基层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并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基层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管理事务来对待,将其纳入议事日程,组建领导小组定期督查、指导该项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档案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保障该项工作责任到人,高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制度是干好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纷繁复杂,特别是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多而杂,烦琐细碎,若缺乏制度的约束,将会使工作变得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也难以调动档案工作者之工作积极性。因而,需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对文件的归档借阅、收集整理、核对保管、传递转调等工作做好制度指导,使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避免人事档案损坏、遗失等现象的发生。为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还需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加工装订、编排存放等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以利于档案的便捷查阅和操作,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此外,基层单位还需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指导,实施动态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三)提升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基层人事档案部门要想实现规范化管理,还需要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具体而言,基层单位需选拔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意识、工作细心认真、忠于职守、具有保密意识并掌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为其提供学习及培训的机会,使之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另外,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制度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会,促进档案人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提升其综合素养。(四)加强对人事档案的保密管理。保密工作是基层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人事档案收集、存档、整理、利用的每一环节,是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提高员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对于单位职工重要的个人资料及涉密内容要认真保存,避免职工隐私及秘密泄露,确保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单位公信力。此外,对于人事电子档案应确保网络环境安全,有效防范病毒入侵和hacker攻击,并对档案进行加密保护,以防信息被篡改和泄漏。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事制度的革新,对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人事档案工作者只有充分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认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才能进一步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为基层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增敏.浅议基层单位人事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4).

[2]李新梅.浅析基层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27).

[3]王凤春.基层在编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10).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九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作为主管部门政工干部,就不能对自己作出准确的“角色定位”,使我们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思想上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上表现无所作为,客观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作为基层政工干部,只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行业发展中的服务保证作用。

一、思想定位。

所谓思想定位就是政工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能紧密围绕全市建筑行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

一要树立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全行业职工积极投入行业建设和敬业爱岗、扎实工作的需要;是理顺思想情绪、化解内部矛盾、协调人际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不是小了、而是大了,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工作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复杂了,从而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出效益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有效益的,但它具有特殊性,即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辐射性和长远性。行业主管部门政工干部自身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坚持三个基本观点:一是政工干部工作是有效益的,其集中体现在出经济成果、出人才、出社会效益上。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效益、要能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讲效益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形式主义。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行业的短期行为似乎可以不要思想政治工作,但一个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业能够上水平上档次,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完全不可能的。

三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其关键是政工干部自身的工作要有作为,有作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价值,有价值才有地位。作为基层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不能妄自非薄,要消除“失落感”,增强自信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工作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能不能发挥,地位能不能巩固,工作能不能加强,关键在于政工干部能不能抓住根本;能不能自觉地把行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要点;能不能摸准职工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十分重视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首先要抓好“教育”环节,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宣传教育,把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先进文化和正确思想,武装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要抓好“转变”环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做好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破”和“立”的过程。要教育和帮助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歪风邪气和不良倾向的侵蚀漫延。使行业真正成为培养提高职工能力素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施展抱负、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和舞台。第三要抓好“调节”环节,正确处理行业内部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营造文明健康、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

三、方法定位。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开新路、出新招,才会有生命力。政工干部在探索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执行型为自主型。要改变过去一个任务、一个模式、统一布置统一行动的方式、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有长远性的建设,又有少而精、短平快的特色月、专题周等活动;要开展使全行业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感兴趣的文化体育、合理化建议、座谈讲座等活动;要开展更加贴近生产工作和职工思想实际的活动,努力形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主教育的氛围。二是变呆板型为活泼型。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及发挥好黑板报宣传窗等宣传舆论阵地地作用和各种有益活动为载体,采用富有吸引力、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变围绕型为参与型。政工干部要在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行业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导向、舆论、激励和保证监督作用,主动渗透、融合、贴近和服务行业发展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思想保证。

四、形象定位。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政工干部自身。政工干部自身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果的好坏。政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的职工群众,更应身教重于言教。一个称职的政工干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具有相应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清正廉洁,办事公道正派、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行业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在各项工作中起好表率作用。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淡泊名利,善于团结同志,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和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使自己成为行业职工信得过的合格政工干部。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

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强化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造高效、负责、透明的政府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积极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运行体系,在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寿光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营造舆论氛围,夯实制度基础。一是强化宣传推广普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大力倡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使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寿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意见》、《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实施方案》,编印了《寿光市预算绩效管理文件制度汇编》,发至市内所有部门、单位,使其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流程和方法,为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要钱不随意,花钱讲效益”的绩效管理意识逐渐深入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二)建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后,寿光市把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作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不同范围内开展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选取了农业、建设、教育三个部门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在市直部门、单位全面推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定凡是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全部申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绩效目标审核。凡是未申报绩效目标的项目,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资金。各部门、单位在预算年度结束后即报送绩效自评,对3月底前未报送自评结果的下年度预算规模一律压减10%,对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按规定核减相应项目预算。

(三)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稳步推进。聘请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每年选取部分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并逐步扩大范围,探索和积累预算绩效管理经验。目前,评价领域已涉及农业、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20,抽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沃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对高标准基本农田治理建设、乡村连片治理工程、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十几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对市农业局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实现了绩效评价由项目向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的拓展。(四)注重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导向作用。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报市级领导,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作为下年度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绩效评价优良的项目单位,在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对绩效评价意见未认真实施整改的项目单位,安排预算时从紧安排或不予考虑。通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倒逼预算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一些部门、单位对绩效管理中“效”的理解不深刻,工作缺乏主动性,思想还停留在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上,认为只要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就行,还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上,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认为目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物质基础不具备,技术也不成熟,有畏难情绪,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拖延或被动应付。

(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不高。目前,寿光市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主要是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工作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没有把结果运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上来,没有把结果运用到政府目标考核上来。绩效评价结果对于支出分配和项目管理的制约作用和导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深入开展。

(三)缺少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建设管理、财务会计、绩效评价业务、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但综合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较少。目前,寿光市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4家预算绩效评价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虽然熟悉相关财务业务,但掌握相关财政政策、项目管理等其他方面知识的专家比较欠缺,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往往偏重于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很好地反映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情况。因此,面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和考评项目的差异性,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综合能力突出的队伍,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和先进经验的运用。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财政主抓,部门执行,社会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充分整合多方力量,集中业务骨干充实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二是制订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行为,提高评价质量。三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培训力度,通过聘请专家讲解等方法对各部门、单位和中介机构等进行多层次的辅导和培训。四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绩效评价的范围、方法、技术手段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理论和实践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五是积极学习和运用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学习交流、座谈讨论、调查研究等形式,不断吸取各地先进做法,积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经验。

(二)加快推进部门整体评价。按照财政部“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将绩效评价范围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实施市农业局部门整体支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单位数量,研究建立符合寿光市实际的部门整体支出指标体系,注重从预算编制与执行、会计基础管理、经费支出管理、财经纪律执行、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不断强化部门、单位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

(三)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公开财政项目支出预算及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二是研究建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全面通报制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范围,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三是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评价报告提出的建议,督促部门、单位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抓好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整改落到实处。四是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有机结合机制,减少评价结果较差项目的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一

近年来,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1.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1.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统计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2.1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新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四是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五是是在队伍建设方面,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新。

2.2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县乡财政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勉强保证工资的'发放和机构运转,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增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2.3行政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2.4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解决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3.2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政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从政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3.3依法治统、依法兴统一是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能了解统计法;针对县、处级以上管统计的领导干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应加强执法检查,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乡镇企业产值,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小康监测等指标要定期检查。统计也要打假“拧干数字水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对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单位和单位领导查处后要在新闻界公开曝光;四是要成立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好。只有这样统计才能有了法律保障。

3.4完善统计制度及核算体制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确立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的制度,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如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定,以各级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三是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收集到统计信息。四是建立健全统计保密制度,对国家、私家庭和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保密。

4小结。

总之,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统计工作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原因对策。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二

摘要: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责任,在高校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重复繁琐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对偏低的工资待遇,他们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关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深入分析引发职业倦怠的原因,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在高校内从事行政管理人员中担任科级和科级以下职务的人员。他们是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高校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事务性的工作也随之增加,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期从事重复性的繁琐工作,以及偏低的工资待遇等,使得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常常感到厌烦、失落和迷茫,自我价值感低,缺乏自我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因此,探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原因,寻找有效的对策及措施,对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心里学家弗普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主要是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延长等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也称作工作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主要是指在以服务为主的职业领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情绪衰竭、人性淡漠、身心疲惫、价值感和成就感降低,所构成的一种心里上和生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这种症状对其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是指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排解工作压力而产生对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等不良情绪。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日常事务日益繁杂,工作压力也日渐增大。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程序相对比较固定,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自由发挥空间小,他们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受到压制。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就容易让人感到失落、厌烦和迷茫,既没有成就感,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给工作带来消极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产生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后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因循守旧,不创新,也不思考,工作态度比较消极和被动,虽然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但不会主动提出改进意见。二是工作效率低下。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思维固定,常常固守陈旧的观念和方式方法,时间观念不强,工作懒散,拖拉,推诿,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交流,信息不通畅。三是对高校管理服务对象缺乏信心和责任心。只做一些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对其他一些职责边缘的工作,能不做的就不做,能少做的就尽量少做。四是对自己没有信心。高校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而自己从事的是基层的行政事务工作,本身没有专业特色,也难以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取得成就,久而久之,就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有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甚至会产生自我贬损、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因此,加强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来自社会对其职业认同方面的因素和高校内部因素,也包括个体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认同感低长期以来,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内部既没有被充分认识,也没有被重视。不管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在政策扶持方面,很多高校都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行政管理”的倾向。所以,相对于高校里专门从事教学的老师和科研人员而言,社会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关注度都比较低。他们认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一些重复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工作内容简单,不需要专业知识,人人都可以做。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看成是“勤杂工”,他们是高校中的低技能、低收入群体。这种认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决策部门和决策者,使得高校在政策导向、教育培训、激励机制、职称评定等方面向着教学和科研倾斜,从而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少,晋升空间小,待遇低。由于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尊重和不理解,挫伤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信心,没有工作热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2.考核制度不完善很多高校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每年只有一次,即年终考核。在每年年底,由学校各处室和二级学院自行组织考核。考核形式单一,主要以总结会的形式进行。每位被考评者提交本人本年底考核登记表,并在会上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汇报,参会的部门领导、同事及其本人对自己的德、能、勤、绩、廉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最后再将考核结果上报至学校人事处。这种考核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繁琐、不容易量化,岗位繁多,职级职务差距大,很难形成一个量化的标准,统一用一套考核模式,不区分岗位性质,对行政人员的考核大多只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绩效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做多做少都一个样”的观念,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晋升机制不通畅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晋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务晋升,一种是职称晋升。从现实情况看,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不管是职务晋升还是职称晋升,发展空间都不大。虽然各高校都制定了一整套职务晋升制度,对晋升的条件、程序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但是,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不容易出成绩,在高校内部很多时候还是以“论资排辈”来决定职务晋升。此外,高校的行政管理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众多,导致这部分人的职务晋升空间非常狭窄。尤其是在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从事人事管理、教学管理、文秘管理等人员,他们的职务晋升更为困难。在职称晋升方面,虽然有些高校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职称晋升的条件,但是,大多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只能由初级评为中级。能从中级评到高级人数相当少。此外,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从事一些繁杂和琐碎的行政事务,他们不可能像专职老师和科研人员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基本上很难出科研成果。由于晋升空间小,导致大部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在普通的岗位上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一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感觉看不到希望,没有工作热情和激情,工作态度消极,产生了职业倦怠。4.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事务比较繁杂、琐碎,长期在一个相同的岗位上从事相同的工作,容易使人的思想僵化、思维定式、缺少激情和斗志。健全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能够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新的学习环境和工作场所,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缓解职业倦怠。但是,由于缺少人才流动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差。虽然在一些高校内部也有人员流动,但这种流动相对较少,基本上也是在职能部门内部流动,大多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机会进行岗位轮换。长期在一个部门从事同一份工作,不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容易形成职业倦怠。5.福利待遇相对较低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行政管理”的现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制度与教师的薪酬管理制度不同,即使是相同工作年限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与教学人员相比,差距也比较大。有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熬到一定年限,评上了职称,但他们的福利待遇也很难同职称相同的教学人员相比,在同一个学校工作,相同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却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失衡,工作没有动力,也会产生职业倦怠。6.个人因素方面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除社会认同感低和高校内部因素外,个人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除了受个体的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个体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工作压力、个人职业规划、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学习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年轻的、高学历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一般要比年纪大的、资深的行政管理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较低者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压力较大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个人职业规划不合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缓解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及建议。

健康有序的管理能够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水平会影响到高校的综合水平的提升。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激情,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从提高职业认同感、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福利待遇、调整心态,提高适应能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1.提高职业认同感新时期的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以前素质低、技术低的代表。他们也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代表。他们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工作内容多、压力大,要理解和尊重他们辛勤的劳动和付出,对他们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要加深对基层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学校里的管理、教学、科研放到同等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找到自我价值,提高自己的成就感。2.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和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要减轻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必须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一是要确立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者以及被考核者都要明确考核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任务。二是在考核内容上,需要改变过去主要以年终总结为考评依据的习惯,对基层行政管理的工作岗位以及职能进行划分,能量化的尽量要量化。三是要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绩效考核应该是一个双向流通的过程,只有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才能起到改进作用。要及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到行政管理人员的任用、晋升、培训以及奖惩等方面。只有将考核结果与职位调整、薪资调整、教育培训、奖金等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畅通晋升通道针对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务晋升空间小的问题,可以尝试建立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级制度,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级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初次任职人员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初级,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可以评为中级、高级。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随着职级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在工作一定的年限后,经考核合格,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分别享受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等非领导职务待遇。4.建立正常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正常的人才流动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思路、也有可能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对于个人来说,不断接触新的工作,可以积累不同的工作经验,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成就感。因此,对于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要建立正常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问题。5.适当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同在一所高校内,相同的工作年限,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的福利待遇存在很大差别。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适当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有价值、有自尊,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6.调整心态,提升适应能力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化解各种不良情绪,适应高校行政管理需要,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一是要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要勤于学习相关管理知识,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加强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三是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过高或者是过低的职业目标,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因此,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要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根据自身能力和客观环境,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免不切实际的职业目标给自己带来的低成就感。

四、结语。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里健康与否关系到学校行政管理效率水平的高低。高校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应重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倦怠,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心态和精神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去。只有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单坚.摆脱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2]刘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5).

[3]蒋兆雷.高校普通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0(3).

[4]王璠.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研究[j].河南教育,(2).

[5]程雪,贾函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5(7).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三

[提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应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与创新。

本文从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到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再到案例教学符合《刑法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深入研究《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刑法学》;案例教学;必要性。

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现状与整个教育发展规划大不匹配。

我国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是客观存在。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里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肴严重的问题,例如:没有同情心、缺乏责任感……。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在我带班的八年中,经观察发现,在看到别人摔倒时,大多数孩子只是旁观,或若无其事地走开;有的幼儿对教师和伙伴态度冷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事事按自己意愿办,不懂得谦让和与小朋友平等相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而认为应当父母帮他做;自己出了差错也把贵任往家长身上推;上幼儿园忘了带物品,怪爸爸、妈妈没帮他放在书包里,等等。“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应当从环境、教育上找。

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做为家长,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

家长还应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对孩子不仅要关爱有加,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件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第二,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相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第三,改变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作法。家长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地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再尝试一次,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失败一次并不要紧,只要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方法适当,总会取得成功的。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更多进行的是认知教育,在幼儿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却重视不够。要改变这种现状:。

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次大转折。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一种不安全感,不知这个新环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不知自己该如何行事。如果教师能以父母般的爱心和态度对待他们,及时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很快习惯并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那么,这次转折就会给幼儿一个十分有益的经验:“原来家庭之外的世界也是美好的!原来我有能力应付新局面!”这种自信将使幼jl勇敢地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礼貌,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那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满怀热情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和身边所有的人;如果我们想引起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自己就应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

第二,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师所选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为他们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雷锋活动日”这一天,带孩子到学雷锋一条街上去走走看看,去体验那种爱心,那种助人为乐的情感。幼儿在认识四季美景时,在品尝各种水果的香甜时,在欣赏民族歌舞时,在初步感受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排队练操时,在学习走过“独木桥”时,可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性和进行勇敢精神的教育……。

第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行为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只有教师和家长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园地”沟通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得以在家庭活动中延伸。例如:“3·8”妇女节,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夸妈妈、爱妈妈活动,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当日活动内容,并进行活动延伸:回家后让幼儿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

总之,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乐、幸福和成功,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五

加大基层医院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仅可以达到基层医院各个部门合作配合的目的,同时还能将基层医院的各个部门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进而提升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对基层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基层医院的财务安全,同时也能推动基层医院今后更好的发展。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如何加强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固定资产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医院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业设备单位价值高于1500元,应用时间大于12个月,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资产基本物质形态不发生任何改变的资产,我们将其称之为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医院固定资产不仅是医院在实施各项医疗项目、医疗教学以及医疗专研所不能缺少的一项物质要素,同时也是推动医院今后更好发展的关键资源。医院固定资产具备的优势很多,其中包括应用价值高、移动资产多、损耗性强、更新效率快以及类型繁多等,由于管理工作总是会存在薄弱性和制约性,这也是当前医院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资产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做好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基层医院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基层医院稳定发展,是当前基层医院管理人员首要处理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就要对“管人”、“管事”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布局,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医院的预算管理进行融合,进而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当前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一部分医院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购进固定值产的过程中,只列费用,却没有对其进行记账处理;在建设项目施工结束之后,没有按照相关流程来办理竣工结算,同时也没有将其在固定资产账目上进行记录;在获得赞助资金时,不但没有将其进行入账处理,同时也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长期以往,就会存在私自使用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医院财务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基础医院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的现象。即使有的医院建立了相关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疏于规范管理,导致财务内部管理缺乏有效性。另外,由于没有做好管理制度落实工作,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空如其表,没有实质含义,这样会给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带来影响,进而阻碍医院今后稳定的发展。

(三)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

大多数的医院普遍认为,当固定资产使用年超出标准年限时,就会使得固定资产自身价值出现丧失的现象,如果要对已经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不仅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而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损失。所以,一些医院为了减少工作量,一般不会对已经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虽然这些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对医院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只要加大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还是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四)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有些企业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运营到企业资产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从而保证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然而,有些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并没有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信息化。即使我国有些医院也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但是由于存在盲从的心理,并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具备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要想保证医院固定资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固定值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资产应用管理制度,并执行固定资产法人负责制,让每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全面了解自己的职责,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严谨性,要选择具备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并按照相关标准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进而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自身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想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配置、应用、维护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给医院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各个医院可以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应用等管理机制,来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监管,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此外,为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要建立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监理体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监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

(三)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要想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要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首先,医院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其次,医院还要聘请一些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专业性人才,以此来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从根本上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最后,还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新进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让医院管理工作实现转型,进而与国际化管理方式进行接轨。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固定资产资产的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内部管理工作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同时还能保证管理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信息化的时代来临,为了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大多数的医院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这也给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便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来,它不仅可以完成固定资产的选购工作,同时也能将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实和记录,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仅可以提升医院财物管理质量,同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医院今后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医院今后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医院今后发展,就要通过采用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等措施,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进而给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六

当我们面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和行为、过程和结果如何?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追求如何?”等问题时,是否把这些问题明朗化、条理化,形成了一种客观的认识。

时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事实:教学研究已经沾染上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教学研究已经打上了深深的金钱烙印,尽管它在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的研究一旦受到名利的驱使、唯利益是瞻,便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沦落为金钱和名利的附庸。

教师的教学研究本质上是全心全意为教学本身服务的,它的使命就是认识教学、改进教学、完善教学。像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镇西的语文生活化教学、窦桂梅对“主题教学”的思考等等无一不是从教学出发又回到教学的。这样来看,教学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真真切切的感受,就是踏踏实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45分钟”教学历程,就是对发生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判断和决策,就是穷根究底、直面自我的深刻剖析,就是未雨绸缪、指向下一代的的操劳和筹划。因此,教学研究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自由的、主动的、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个性的发现之旅,是教师的一种不得不做的欲望和不得不说的冲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内在需要。

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内生的,并不是外铄的。教师经常处于充满危机、困惑与尴尬的“压力情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职域的“无边界性”和责任的“无限性”。正是在日积月累的苦闷和苦恼中,教师产生了一种“我是谁”的自身审视、一种“我从哪里来”的自我诘问、一种“我要干什么”的自我求证、一种“我要到哪里去”的自我探询。所以,“教师的提问不单纯是一种求知、一种理智行为,而更多地反映出某种实际的生命遭遇、艰难的处境和困惑,以及关于教育教学生活的矛盾、苦恼。教师的探究更多地意味着遭遇挫折的惊异与震撼之后对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寻求,对自身专业命运的叩问,对已有教学经验、个人教育信念的澄清、质疑。对教育应然的追寻:意味着教师将‘不确定性’、‘无边界性’、‘复杂性’等作为创造的契机加以把握、给以积极的应答”。

真实的教师是生活在教学的真实当中的,教学的真实是蕴涵在真实的研究当中的。因为“真实”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一笔一画的精心预设,意味着教师以一种怎样的开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意味着在集中与分散、合作与个体、讨论与讲授当中或者择善而从或者保持恰到好处的张力,意味着把开了小差的学生拉回课堂,意味着让失控的课堂恢复秩序,意味着回答学生你压根就没想到的几乎不按“套路”而来的千奇百怪的提问,意味着从学生的眼睛当中读出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强化,意味着面对学生的挑衅还要强压怒火、强装笑脸显示自己是民主的典范,意味着面对沉闷乏味的课堂还要抑制自己的不满而显示自我陶醉,意味着面对自己的低级失误或无地自容或做无力的辩白……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现场、事件、琐碎中操心着、思考着、应答着。面对“真实”,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从容而有意义,唯有研究。因此,教师的教学研究是“自求”的,是一种自我诉求、一种自我探求、一种自我要求、一种自我追求。正是这种“自求”,使教师增长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性,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是大量的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这些小现象一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如对学生进步情况的关注,对混乱、冲突的课堂秩序的关注,对学生的紧张情绪的关注,打算尝试新方法等等。尽管这些现象很“小”并极容易被忽略,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教师自身或身边,且在时时牵动着教师的神经,常常触动着教师的心情。发现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提升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归纳问题的过程;解决这些小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通过对这些不起眼的教学小现象的研究,能够让教师感受到踏踏实实的收获与成长,体会到教学研究的真实与真诚,引发起教师思想的波动与震撼,锻炼教师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还有一些真实的、实用的、必在的、斥伪的问题。这些问题杜绝虚假和表演成分(如表演课、观摩课、交流课等),讲求实际和管用。通过对真问题的关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求真、至善、达美。

事实上,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它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探究,其目的不是为教学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活动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人研究的正常状态,熟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演变成“研究式的教学活动”,课堂就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守望的阵地而是共同耕耘的田野,教室就不再是教师噩梦开始的地方而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一旦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教学上的种种“困惑”;一旦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悟出管理的诀窍,就有可能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比如,魏书生可以靠“六步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探究之旅,李吉林可以靠“情境”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体验之旅,李镇西可以靠“民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之旅。因此,从长远来看,教学研究不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因教师能力的提高、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掌握,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教学的实践本性同样告诉我,研究不止步于一个概念的认识,而是一个实现的过程。一位教师,当他对教学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的意义、对怎样使这样的意义在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和探索的行动的时候,他对教学研究就算开始了。这样做,研究完全融入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一体的。同时,他们的教学活动也因为有了明确的、自觉的实现教学意义的意识而体现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尽管教师可能会为自己的研究结果而感到兴奋,但教师更注重那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研究过程。

教学研究到底是追求理论还是为了实践,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存在分歧的问题。主张追求理论的人认为,既然是研究就要遵守研究的“规则”,就要遵照“学术”的标准。持有这种主张的人大多是专业的教学理论工作者,他们强调教学研究重在描述、解释教学现象,建构教学理论,落脚点在“研究”上。而主张为了实践的人则认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有自己的研究“规则”和“学术”标准(质化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究等)。持有这种主张的人大多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他们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行动”,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因此,两个阵营的旨趣是有差异的,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学论研究与教学研究密切相关,但不等于教学研究。教学论研究重在‘应然’,教学研究突出‘实然’。教学研究展示对真的尊重、对现实的阐释、对问题的解决,以自在为主要行动原则;教学论研究虽也有对真的展示,但更多的是体现对善的向往,对美的信仰,对未来的阐释和追求,以自为为主要行动原则。”比如,教师可能会问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怎样才能使我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每晚都做家庭作业呢?而研究者可能会问这样的可研究性问题:两种不同的奖励制度(自由的在校时间与父母的表扬)对于无动机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都清楚地以问题形式陈述,但显然两者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当然,教师的教学研究并不是排斥理论的,相反,还需要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因为理论在问题的解决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及时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信息,从而为教师的问题求证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为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阐释和另外的工作方式,从而给问题求证提供不同的视角;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研究本真和使命乃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我们要“避免教学观念世界的奴役和主宰,时刻注意在教学观念世界与教学生活世界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不脱离对方为最基本的尺度”。

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教师主体的回归,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切都强烈呼唤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而拥有最佳的研究位置、丰富的研究机会、更多的研究权利则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成为可能。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意味着教师自己来研究问题、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问题的自己。教师自己来研究问题决定了教师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可以进行自己的见解、分析和表达;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可以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和坚定教师研究的信念,解决教师面临的困惑、迷茫和苦恼;教师研究问题的自己,就是在研究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自己,回到自己的真实状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不断地提升自己。

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一感悟”式的研究,而不是“旁观一发现”式的探究,是属于原生态的研究。它要求教师把自己“摆进去”,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聚焦自己特定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学生活中实际的境遇、困惑与迷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教学问题,是对自己生存、发展意义的不断探寻与叩问”。

“理论也许能转化为技术,但它永远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教育情境问题的处置所需要的直觉、艺术。对心灵问题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往往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共通的,而是独特的。面对极富有挑战性的困难处境,教师恐怕也无法抽身出来,保持距离,作‘客观性’的思量,其所迫切需要的是洞察问题的症结,捕捉最佳时机,作开放式的聆听、意译,获得移情理解,采取智慧行动,富有创造性地建构出新的教育价值、教学方案与艺术。”当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任何一位教师也不可能停下课来先去分析这位学生为什么走神,然后研究如何把他拉回课堂,而是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停顿来进行不动声色的提醒,从而使学生回到课堂。所以,教学研究是一种智慧的生成,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教师角色研究论文篇十七

互联网已成为基层央行办公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作为便利工具的同时,若不有效利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上影院、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网上购物、p2p工具下载都会消磨基层央行员工的意志,甚至发生泄密、发布不良言论等触及法律、法规的事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基层央行的正常履职。

一、基层央行互联网管理现状。

为了防止非工作使用互联网、节约办公经费,基层央行普遍采取的做法是严格控制互联网计算机的配发。一般情况下,每个部门仅配发一台计算机用于登录互联网。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以下问题。

(一)互联网计算机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为部门配发互联网用机的初衷是方便基层央行员工查阅资料、收发邮件、拓宽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但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仍属于粗放式管理。这就导致了一台计算机为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安装了多个应用程序,同时不同用户又存储了各自的文件,加之没有建立相应的文件管理制度,导致硬盘可用空间下降、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二)非工作使用互联网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线炒股、网上购物、在线聊天、在线游戏、在线影视、p2p工具下载等行为占用了带宽,影响了互联网的正常使用,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办公效率,影响了机关作风。

(三)非法使用互联网无法追踪。

基层央行互联网一般只有一个对外ip,内部再组局域网,因此从外部看行内所有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其实就是一台计算机,而行内无法区分各个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个体行为。一旦发生员工网络散布谣言、泄露机密的事件,将无从查起。

(四)无线路由器屡禁不止。

随着智能手机软硬件的迅猛发展,其运行速度得到了提升、应用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使人们对手机产生了极高的依赖。为了更顺畅地使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wifi自然少不了。但是考虑到安全因素,办公楼内搭建无线网络是基层央行明令禁止的。即使这样,员工仍私自购买无线路由设备,利用单位提供的互联网组建办公室无线网络,供手机上网。此现象屡禁不止。

二、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介绍与选择。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基层央行控制和管理互联网的使用,包括对终端接入控制、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带宽流量管理、信息收发审计、用户行为分析等,能够有效防止非法信息恶意传播,避免基层央行秘密泄漏;并可实时监控、管理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上网行为管理系统适用于需要实施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行为管理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按等级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基层央行。从实现方式上,可以分为硬件监控系统和软件监控系统。硬件监控系统的提供厂商有网康、深信服等,其架构是将软件集成在硬件设备中,由厂商统一提供,并对其进行维保。接入局域网的方式有:网关、网桥、旁路等模式。其中,网关、网桥模式都能对数据流进行控制,旁路模式只能实现数据监视,无法进行控制。可根据客户端管理需求,来决定是否安装软件。软件监控系统的提供厂商有聚生网管、lanecat网猫等,只须将监控软件安装在局域网内任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上即可,客户端根据管理需求,来决定是否安装软件。硬件和软件监控系统均是在获取网络数据包后,才能对终端进行控制,实现原理相似,但软件监控系统成本较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商在管理软件中集成了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防火墙、负载均衡、u盘管控、客户端安装程序推送等。基层央行可以根据各单位互联网计算机数量、预算情况,以及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三、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在基层央行的实施建议。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是基层央行对互联网用户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用好这个工具可以减轻互联网管理的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给出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在基层央行的实施建议。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

为保证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和应用,基层央行应成立由主管副行长任组长,科技部门负责人和保密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保密部门提出具体的保密要求和管理需求,科技部门负责实施。系统上线后,由保密部门人员进行互联网用户信息管理,科技人员仅负责技术维护。项目领导小组须指定具体的监控范围,规范系统管理员的监控行为,避免泄露互联网用户隐私的事件发生。同时,对互联网用户提出具体的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基层央行履职的积极作用。以互联网规范管理、应用为目标,调动基层央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二)梳理用户信息,细化管理方案。

根据上网行为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方案,落实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控制平台的具体设置内容。首先,明确系统管理实行三员管理:管理员、审核员、审计员,各司其职,分权管理。然后,梳理基层央行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的信息,确保接入终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并拒绝移动终端接入。明确互联网用户信息,根据用户数量、互联网用机情况,以及预算情况,选择用户上网认证方式。为避免互联网用户浏览网络上反政府、、暴力等不良信息,可以在网页过滤设置url地址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识别局域网内的应用,对不同用户是否可以使用某应用程序,或使用某应用程序的时长、流量等进行控制。相应的,为避免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发布反动、迷信或暴力等影响社会安定的言论,可以设置发帖、邮件过滤关键字,减少因不良言论带来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为保证正常的邮件发送和网络访问,系统管理员还可识别应用流量,对带宽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还提供了事后行为审计功能。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详细记录了互联网用户的日常上网行为。若基层央行职工在互联网上泄露央行秘密,触犯法律法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当事人。根据管理需求,对终端接入、用户管理、网页过滤、内容审计、应用控制、流量控制、行为分析等内容进行逐一设置。若采购了具有附加功能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还需对其他功能进行配置。

(三)加强学习,明确责任。

对基层央行互联网用户的要求具体化、条文化,明确可以做的和禁止做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签订上网行为责任书,出现问题追究到个人。基层央行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央行职工的保密意识和行为约束意识,明确互联网的用途。同时,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基层央行履职的得力助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6906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