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体验。写心得体会时应该注意哪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12月13日是第__个国家公祭日。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一、烈士纪念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_。
成员:各班班主任。
1、12月8日国旗下讲话。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确保此次活动落实到实处。
2、12月12日举行一次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激情。
各班级的主题队会(班会)教案或和班队活动照片以班级名命名,12月14日前上传德育处。
3、校园氛围宣传。以学校电子屏、班级展板为载体,张贴悬挂宣传标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做到人人皆知,营造教育氛围。(办公室负责)。
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手抄报比赛,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班级要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四---六年级各班于12月15日前交优秀手抄报作品2张到德育处。
5.加大宣传力度,渗透社区家庭,发放《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告家长书,动员家长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浓厚的“国家公祭日”活动氛围。
6.利用网络开展公祭活动。
登录___,进入“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7、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建立长效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学校每年针对五年级学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8、12月13日全体家长、师生共同参与市级公祭日全城默哀活动,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鸣笛默哀,行走的人警报拉响后默哀1分钟。
三、活动要求:
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是一次全民国民教育的普及活动。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要把开展公祭日纪念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教育手段,让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真正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要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扬烈士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让正能量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那天我们去观光了一个所在,就是南京年夜搏斗留念馆,一个有着特殊留念意义的中央。78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工夫内,放肆搏斗放下兵器的中国兵士和赤手空拳的布衣黎民,罹难者达30万人。
这场震动中外的年夜搏斗,给中国人平易近带来了永久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犯者钉在了汗青的羞耻柱上。而时至昔日,日本却连一个正派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宰衡和一些高官屡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xx神社;面临少量无可反驳的人证和史料,日本左翼份子却几回再三曲解和否定汗青,还几回再三修正汗青教科书,否定侵犯,否定南京年夜搏斗,乃至称南京年夜搏斗是“捏造的假话”。
南京年夜搏斗罹难同胞留念馆的开放,用铁一样平常的现实,揭破了昔时日军侵华的侵犯罪过,将尘封的缄默沉静和真实写在了青天白日之下。其目标就是要通知人们,永久不克不及遗忘平易近族的磨难,不克不及遗忘我们明天的宁静是先进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号令日自己平易近,以此开启被日本左翼权力恒久封尘的影象,坦诚面临那段汗青,不要遗忘和盲目承受那段汗青的经验。但是,据称明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汗青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类与众不同的固执与革命令国度人平易近感应恼怒和难以理喻。
一个优异的平易近族,肯定是一个尊敬汗青、切记汗青的平易近族。我们留念汗青,其实不是一味地宣泄愤恨,而是但愿我们的国度、平易近族和每位中国人,包罗外洋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认识和自强肉体。我们留念汗青,其实不是为了抨击倒算,是为了不“南京年夜搏斗”式的喜剧不再重演。是为了警告那些曾经、正在或许企图对中华平易近人施加罪孽、希图不轨的国度和平易近族:勾结、顽强的中华平易近人是不行打败的。我们自傲地向全球颁布发表: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能够胆敢再次侵占,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切记“落伍就要挨打”的血的经验,坚韧不拔的高昂起劲,让我们的故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左翼权力对我们望而却步,让我们成为保卫天下宁静的坚决的无力的气力!
是的,我们提倡宁静、友好。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比赛历来就没有制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疆场上的比赛,在经济、军事、内政、文明等范畴,都很是猛烈。让我们记着,30万同胞惨遭日军搏斗;让我们记着,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国军平易近支付了名贵的生命。
我们惟有时辰睁年夜小心的眼睛,以激烈的忧患认识和高度的平易近族自爱心、自负心、自傲心,盲目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起劲为故国的昌盛茂盛作出本人应有的孝敬!
愿我们的生涯能永久平和、完满、幸福,愿我们能永久阔别灾害与不幸。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全中国人民应永远牢记的日子。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耻辱。历史将永远铭记。
相信许多人都听到过“九一八,九一八”这首《松花江上》的歌曲。每当听到这样雄壮的歌曲,都会让我们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勾起中华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画面。时隔几十年后,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逝去的中国同胞!
对于我们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社会动荡、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没有经历过亲情分离、隐姓埋名的痛苦;没有经历过外来入侵、被人践踏的无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或者影片当中看到过,大多数人或许也就一看而过,最多被感动抹两把泪。
生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夏儿女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可以享受革命先烈打下的千秋基业,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炎黄子孙都是幸福的。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一扫过去的“阴霾”,全国上下都在加油干,一项项伟大的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路伸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时代在变,祖国更是在发生“剧变”。生在新时代的当代儿女更是甜蜜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改善。
现在的我们,面对过去的峥嵘岁月,仅仅能在教科书的课本里读到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的文章;仅仅能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英雄的情节、感人的举动。我们无法体会敌人的屠刀向我们砍来时的恐惧,更不能体会敌人子弹射入我们胸膛的剧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大家都记得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许许多多的屈辱吧!
可是,你们谁又能想起这段让人无比愤怒的历史,也许,你们在欢笑中、快乐中,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死亡在这些屈辱中的”中国人“!
你们很幸运,躲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那你们有没有向那些死去的中国人默哀。有些人,没有上进心,嘴里说的好听,而事后,却烟消云散,忘记了这一切,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什么为代价换取来的,是鲜血!中国人自己的鲜血!
难道你们还想重蹈清政府的时代,被屠杀?当我看完”南京大屠杀“后,心灵深深的被触动;当看到我们的同胞被屠杀,鲜血染红了场景,而有些人却笑,你还有什么脸面去笑呢?外国侵略者禽兽般践踏着中国人民,而荒淫无道的政府却一再退缩,让中国彻底垮了!
我们能做的还有什么呢?等死?不,我们要反抗,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人的尊严,谁欺负我们,我们也要让他尝尝被欺辱的滋味。从清朝到现代,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少中国领土被割舍,被掠夺,多少中国人民被残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哭?默默落泪?为死去者哀悼?不,我们要走出悲痛,让祖国强大起来,这一血债,我们要永远烙在侵略者身上!!
不要轻易忘记耻辱,不要轻易说放弃,不要轻易退缩,当你懦弱的时候,想想国家,想想人民!
为了中华民族而战斗。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而抽象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每个生命身后都有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国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断噬咬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也让我们从未如此清醒。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
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70多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六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也是为了更好地认清中日关系的政治现实。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天然联系。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华民族特有的厚德仁爱精神,着眼中日长远友好大局,体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战俘,主动放弃国家赔偿,减轻日本战后负担,助益日本战后恢复与发展。只因冷战之故,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责并未得到彻底清算,终致孽种暗藏,祸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韧功,由点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反映在日本现实国家政治活动中,多有政府要员,罔顾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公开拜神祭鬼,为战争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历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_,试图掩恶匿罪以欺世,重温军国残梦,伺机东山再起;近年来,日本右翼政权竟借“购岛”之名,搅乱东海,播云布雨,兴风作浪,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突破战后体制,美其名曰“做正常国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南京_罪孽深重,事实清楚,史册铭刻,国际公认,岂容随意作践,任意否定!现在,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提高公祭规格,使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缅怀罹难同胞,铭记惨痛历史,弘扬正义,坚守底线,捍卫和平,警示当下,启迪未来,彰显国家意志,展现民族决心,其意义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更是激励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想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辉煌,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道德厚重,怀仁行义,远者慕名而近者信服;疆域辽阔,物产饶丰,国家富强而人民殷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国治邦安而自立世界民族之林。惜近代伊始,国势衰败,列强屡犯,横遭暴掠,直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空前危急。面对锦绣河山支离破碎,生灵涂炭哀鸿遍地,硝烟密布日月无辉,民族之耻刻骨铭心,国家之恨如箭穿胸,中华民族不甘沉沦,以空前的民族牺牲决死抵抗,精英先进前赴后继,慷慨悲壮义薄云天,壮烈志士实难尽书,艰苦卓绝世所罕见,终于获得民族独立,国家新生。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七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2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八
泛泛而论,祭祀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文明成熟,才有礼典。华夏文明发育较早,具有完备多样的礼典仪轨,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依此创立了专门的祭祀日。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为国家活动和家族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曾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典仪式现在已渐趋消亡,不再是常规性的重要活动,其规范也逐渐瓦解。这其中,有国家形态在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的原因,过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复现,对祖先的崇拜也由于家庭结构向原子化演变而削弱。近年来,虽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时尚,但强调的也多是文化符号的意义,或者成为给地方经济发展搭建的平台,其本来意义已有所消散。相对而言,民间尽管失去了传统祭祀规范的许多内容,但仍然存在基于亲情的祭祀活动,而在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尽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为“9·18”事变悼念、为“5·12”大地震悼念,但没有制度化规定。
那么,今天需不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
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
其一,它象征着中国苦难近代史的重要时刻。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外部压力,给整个民族留下了许多历史疤痕,而八年抗战最为艰苦,军民付出的牺牲,中国向现代性转变的进程被阻滞得最为严重。
其二,迄今为止,77年过去了,日本作为那场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终没有作出应有的历史反思。最近两年,还通过篡改历史、为侵略正名等方式,为修改和平宪法、重启军国主义之路制造声势。
其三,日本近年来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
还原历史,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_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他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今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缅怀那段惨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共筑和平。
82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中国,82年后的中国是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走好新时代下的新的长征路,需要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传承和深刻感悟家国之情、党民同心、和平正义这“三种力量”。
感悟家国之情的力量。家国天下,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强大的国,何来幸福的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82年前,泱泱中华,狼烟四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国到处哀鸿遍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时间,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成了全国人民痛心疾首、痛彻心扉的呐喊与呼声。保卫南京、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成了空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敌人肆意践踏我中华大地的铁蹄下和血腥屠戮我同胞姐妹的暴行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反抗、浴血奋战,舍弃了小家,丢下了亲人,打败了罪孽深重的侵略者与一切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82年来,全党全国人民接续传承家国之情,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融合在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迈进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以国家公祭的名义铭记历史,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家国之情,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开启新的征程。
感悟党民同心的力量。同仇敌忾,党民同心,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必备前提和重要法宝。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将理想信念与根本宗旨与老百姓的愿望高度契合在了一起。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1920_年到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心民心始终没有背离过。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等残酷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对忠诚于人民,成为了人民信赖、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感悟和平正义的力量。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正义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最强力量。一切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民族、政党,都是反人类、践踏和平、背离正义的滔天罪行,都必须受到全人类的严正审判。82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人类和平正义史上的极大耻辱。这一段惨绝人寰的悲痛历史不仅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全世界全人类都在强烈谴责。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如习近平主席庄严宣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也是在维护与捍卫世界和平、为全人类伸张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九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缅怀过去,抚慰民心、顺应民意,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设立国家公祭日还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1、恩泽四海,功高九天。
2、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3、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
4、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
5、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6、烈士精神传万代,英雄家谱续千秋。
7、搏斗太空,非成功即成仁,无负十年教训;死生常事,惟为国不为己,永怀万古云霄。
8、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
9、拂手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威鲁肃,江东子弟尽寒心。
10、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士千秋泣鬼神。
11、名将以身殉国家,留的清漳吐血花。
12、海外播英名,御气排云,争显龙城飞将勇;天空奋神武,粉身报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1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14、扞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忠骨,丰碑美媲黄花岗。
15、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16、死为鬼雄,笑强虏灰飞烟灭;魂掀怒浪,看大江云乱石崩。
17、松柏傲苍穹,明月祭英魂。
18、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19、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士无敌报国仇。
20、淮畔英豪丰功垂史册,蓼原儿女碧血壮山河。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郑重其事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日本人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人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一
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黑色的日子,30余万生灵被日寇屠杀!铭记历史,反省历史!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重蹈覆辙,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记住“弱肉强食”教训,团结起来,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中国雄起!
屠刀砍进中国人的心脏,震惊了中国魂,我立志誓死捍卫祖国,野心紧盯xxxx,撕扯了中国心,我立愿誓死保卫领土,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人,雄起!
穿越历史,走进南京的那段黑色日子。依然能听到扬子江的咆哮,依然可听到雨花台的呻吟余万中华民族的'伤疤依然在隐隐作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被尘埃掩盖的历史。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擦干血泪,凝聚力量,自强不息,爱我中华!
1937年,日本鬼子,攻陷南京,群魔乱舞,肆意狂屠,血淌成河,骨堆成山,天也惨惨,地也淡淡。黑暗岁月,惨绝人寰!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铭记历史,不忘国难,以史为鉴,放眼未来,团结奋发,强我中华!
历史如果淡忘,必将重演,因为悬崖不会因为闭眼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身体上的30余万伤疤,时至今日仍隐隐作痛,铭记历史,勿忘屈辱,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祝祖国更强!
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警钟长鸣,祈愿和平,美好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六朝古都曾经血流成河,歌舞升平难掩屈辱岁月。三十万亡魂提醒勿忘国耻,五千年历史期待盛世华章。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奋发图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走向辉煌。
不忘历史,是因为战争留给人类巨大的创伤;警钟长鸣,是因为战争的号角还在吹响。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牢记国耻,奋发图强。愿祖国繁荣富强!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二
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选择设立国家公祭日,以纪念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作为国家公祭日的参与者,我深感这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纪念,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下是我对国家公祭日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家公祭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楚。在公祭日的仪式上,通过观看纪录片、展览以及听取现场亲历者的讲述,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黑暗年代的残酷现实。战火硝烟,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创伤深重。种种记载和现场照片让我感同身受,从内心深处引发起对于和平的珍惜和向往。国家公祭日在让人们感到痛楚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平,为和平努力。
其次,国家公祭日让我了解到了英雄和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在公祭日的纪念活动中,举国上下共同悼念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们。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在无数的战斗中,他们体现出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等伟大精神。国家公祭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英雄烈士们的崇高情怀和伟大精神,也让我明白了他们为我们争取到的幸福生活。
再次,国家公祭日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的活动,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向繁荣昌盛,就必须牢记历史、传承英雄和烈士的精神。历史是我们前行的船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每一次的国家公祭日都是对历史的重温和反思,更是对英雄和烈士们的告慰。国家公祭日让我意识到,只有向前看,永不忘却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才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国家公祭日让我体会到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在公祭日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全体民众的热情与奉献。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乡亲,人们都自发融入到纪念活动中,表达内心对英雄和烈士的尊敬和缅怀之情。国家公祭日的庄严与神圣,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让我认识到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和富有活力。
总之,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时刻,它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苦难和痛楚,感受到英雄和烈士们的伟大精神,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体会到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作为一个参与者,我会将这些深刻的体会传承下去,时刻牢记我们的历史,缅怀先烈们的牺牲,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三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触目惊心让人充满愤慨。
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罪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举世闻名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 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
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珍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右翼势力百口莫辩!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了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三)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四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静,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毅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将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验,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松软的内心,包袱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将来祈福。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好像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好像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摩挲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线。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心情,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日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改变,地区之困难,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肯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肯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无望的细微环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不遗忘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知世界、提示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渐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需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五
回顾过去,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沉痛的一页。耻辱与愤怒、悲伤与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尽管事过境迁,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帘中浮现:人们留下了鲜血、随处可见的尸体……爱与恨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华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鲜红色。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件件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面对列强的野蛮暴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过,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驱逐列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用自己的钢铁意志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当中华民族挺直腰杆,不再受外来列强欺负的时候,中国人发出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成了一个不容小视的国家:神舟八号飞天,让那些外国人刮目相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那些外国人赞叹不已。那些为建设中国而牺牲的先辈们啊,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你们用爱国之心建设出的新中国!
今天,我们依旧站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先辈们用鲜血、用汗水、用一颗颗赤子之心换来了祖国的强大。如今,我们的生活、饮食等都有了改变,唯独不变的,是我们爱国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那么,我只能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六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前行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2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82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时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这也预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的判断没有变,全民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警报响起!勿忘国殇,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八
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于历史悲剧的记忆和反思日益深入,以国家公祭日为代表的相关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的共同关注。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积极参与了今年举办的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国家公祭日的举办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严肃性与庄重性。在纪念活动现场,我看到三分钟的默哀令整个场面肃穆而肃静,人们的眼神凝重而深沉。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这种庄重的氛围使我进一步意识到,历史悲剧不能被轻视和忽视,我们应该以认真和负责的态度面对过去,以免再次重演历史的悲剧。
其次,国家公祭日让我意识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活动中展出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例如,通过展示二战期间的战争照片和文物,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伤害,以及中华民族为了和平和自由而作出的艰辛努力。这种历史教育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还能够引导我们未来的发展和对于和平的珍视。
第三,国家公祭日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与一些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相似之处。例如,在二战期间,种族歧视、军国主义等恶劣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让我意识到,只有深入思考和反思过去的错误,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变现实,避免历史的重演。
第四,国家公祭日让我意识到个体行动的重要性。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每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密切相关。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和平和正义努力。无论是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捐款支持活动,还是通过传播历史知识和警示大家关注当前社会问题,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进步和和谐作出贡献。我深刻体会到了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变者,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在历史长河中发出闪光。
最后,国家公祭日让我体会到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历史悲剧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社会的不和谐和不公平。通过国家公祭日及相关活动的举办,我们传递了对历史的警醒,呼吁社会各方共同维护和谐与和平。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中,我们才能真正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人民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全。这样的体会让我更加明白,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走向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综上所述,国家公祭日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和现实、反思个体行动和呼唤和谐社会的平台。通过参与纪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严肃性与庄重性,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个体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这些体会将成为我日后行动的指南,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珍惜和平,为社会进步尽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51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