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行为和经验的反思,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环。如何使自己的心得体会更有条理性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激发大家对写心得体会的兴趣,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写作形式的技巧和要领。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范文,同时也可以从范文中获得一些写作的灵感,以便能够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一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就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二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准备包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家庭聚会的重要形式。随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临近,我也决定亲自体验一把包粽子的乐趣。这次的体验让我对包粽子这个传统文化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买料和制作过程
在包粽子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我精心挑选了糯米、猪肉、咸蛋黄、红枣等食材,并将它们洗净备好。接下来的制作过程是糯米的清洗、浸泡和蒸煮,同时将猪肉馅、咸蛋黄和红枣等食材准备成各种包粽子的馅料。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尽管有些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制作食物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三段:包粽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些技巧。首先是包粽子的形状,熟练的包粽子手艺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积累。其次是包粽子的口感,需要掌握好糯米的粘性和馅料的搭配比例,才能使得粽子口感丰富。另外,包粽子时要注意将粽子口收紧,否则在煮的时候容易散开。通过自己动手包粽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段:品尝的快乐
经过一个繁琐的制作过程,我终于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端到了餐桌上。解开粽叶的包裹,一股浓郁的粽子香味扑鼻而来。咬下一口,软糯的糯米和香味四溢的馅料在口中交融,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温情,也被这份品尝的快乐所满足。这种品尝粽子的快乐是超越了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五段:对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思考
通过这次的包粽子体验,我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对烈士的怀念和缅怀。而包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自己亲手包粽子,我向传统文化致敬,也向祖国的优秀历史文明致敬。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好这一份独特的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总结:
通过亲手包粽子的体验,我深入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包粽子不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亲近家人、传承文化的形式。品尝那份自己包的粽子时,我体验到了一种回味无穷的快乐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我相信,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到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份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索和珍惜。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三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一,也是一项技能活动。通过包粽子,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参与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包粽子需要细致耐心。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首先,准备粽子的材料,清洗糯米,将糯米加水浸泡,再用芦苇叶包裹,全部都需要耐心。其次,把糯米放进粽叶里,再加入馅料,折叠成三角形,接着用线缝合,最后再放入锅中蒸熟。整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满足感,因为我知道我正在创造一份美味的作品。
其次,包粽子需要团队合作。包粽子是一项需要多人协作的任务。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分工合作,有的洗糯米,有的包馅料,有的缝合粽子。每个人都发挥着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以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并获得最好的成果。
第三,包粽子需要细心观察和学习。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着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试图模仿她的动作和技巧。我学会了掌握粽叶的大小和形状,掌握糯米和馅料的比例。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学习,我的包粽子的技巧也逐渐提高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有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学习,我们的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第四,包粽子需要创造力。虽然包粽子有一套传统的制作方法,但是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馅料组合和包装风格。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自己独特的馅料配方,结合多种食材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粽子。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敢于尝试和创新,我们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最后,包粽子展示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包粽子,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了解了粽子的起源和由来,了解了粽子在端午节中的重要意义。粽子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吉祥,更代表着传统美德和对祖先的纪念。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并且让我更加崇尚和珍惜传统文化。
总之,通过包粽子的过程,我体会到了细致耐心、团队合作、细心观察和学习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包粽子,我不仅得到了一份美味的作品,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我相信,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经历和体会将会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包粽子的活动,亲手包了一种传统的端午节美食——粽子。尝过了经过自己包制的包粽子,我不禁有些感慨,对于这道古老的美食,产生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包粽子的过程、包粽子的乐趣以及包粽子的味道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品尝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说包粽子的过程,这是一场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首先是选择粽子叶,粽子叶要又韧性,又有香气,这需要仔细挑选。接着,粽子糯米的处理也很关键,要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确保粽子口感鲜美。再者是包粽子的方法,将糯米放在粽子叶上,再加上肉类、豆沙、蛋黄等馅料,一边包一边整顿松紧,确保粽子的外形和口感。整个包粽子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动手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细致思考和操作技巧,这使得我更加敬佩包粽子的艺术。
接下来是包粽子的乐趣。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与家人朋友相互合作,共同劳动,这增加了亲情和友情的交流。大家相互询问包粽子的技巧,分享包粽子的心得,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增添了乐趣。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搭配和包法,这使得包粽子的乐趣更加多样化。一个人包粽子独乐乐,大家一起包粽子欢乐乐,这是我在品尝包粽子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
最后是包粽子的味道。尝过自己包制的粽子后,我深深体会到包粽子之于我,已不仅仅是品尝一种食物的味道,更是品尝到了一种传承和情感。那种由粽叶散发出来的清香,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糯米的柔软和滋润,让人垂涎欲滴;粽子的馅料花样繁多,丰富了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的美味,体会到了包粽子的迷人之处。
综上所述,品尝包粽子是一种乐趣和体验。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包粽子的乐趣,还给我提供了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机会。美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美食的传承。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包粽子的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期待着下一次能够再次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继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五
端午节快到了!今天老师很开心,教了我们包粽子,材料有:芦苇叶、糯米、线。另外我喜欢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馅儿是白糖。
首先把芦苇叶和糯米洗干净,拿起芦苇叶放到切菜板上铺平,将它折起卷成一个圆锥形,之后舀起糯米倒进刚才卷好的芦苇叶里,再将多余出来的芦苇叶从左边按到右边,从右边压到左边,最后再从前边盖到后边,然后用线绕三圈裹起来系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是现在的粽子还不能吃,那怎么办呢?答案是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关上盖子,点火煮!但是煮粽子要20分钟,那么就让我们等待吧!“呼”,漫长的20分钟终于过去了,现在我们揭开锅盖熄火,戴上手套伸进锅里拿起一个粽子放到盘子里,端起盘子摆在桌子上,拿起剪刀剪开线,拉掉线丢进垃圾桶,剖开芦苇叶用筷子夹住粽子,就可以吃了,小心烫哦!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好了,我要拿去给爸爸妈妈分享了。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六
昨天我们做了汤圆,今天一早我和外婆、外公又开始包粽子,这些都是为过节做准备的。
我一直在外婆旁边观察怎么包粽子,我看到外婆先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肉酱好,豆沙馅准备好。外婆先把粽叶对折,把糯米放在粽叶里,再放上肉或豆沙馅,然后再用糯米将肉或豆沙馅埋起来,用另外一片粽叶把糯米盖好、包好后,用手用力拍几下,再用粽绳扎紧,于是一只粽子就这样做好了。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怎么做汤圆、包粽子,过节还真的蛮有意思的,让我学到了、看到了怎么做汤圆、包粽子,粽子煮好后闻起来可真香啊!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七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包粽子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包粽子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验。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剥叶子,有人负责洗糯米,有人负责包馅料,有人负责拴带子。每个环节都需要大家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包出一个完美的粽子。这让我意识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都是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包粽子是一种耐心和细致的修炼。包粽子看似简单,但要包出一个形态美观,味道美味的粽子,需要细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首先,要保持稳定的包粽子姿势,将糯米搓圆包好;其次,要熟练地将馅料加入粽子中;最后,要用带子绑紧,并将其包裹成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仔细考虑,不能马虎大意。通过包粽子,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细心观察和思考,不断调整和改进。
此外,包粽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验。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包粽子不仅是一种制作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粽子的来历和文化背景,并带领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再者,包粽子让我体验到了分享和感恩的快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经验和技巧,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我才能包好我的粽子。”一个同学开心地说道。通过包粽子,我明白了“喜欢与人分享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与他们的相伴和支持。
最后,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技巧的学习,更是一个内心的修炼。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平等对待每个环节,学会了尊重每个人的贡献,学会了欣赏每个粽子的独特之处。包粽子让我体会到了爱心和关爱的力量,让我变得更加宽容和包容。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包粽子不仅包出了美味,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通过学包粽子,我不仅获得了技巧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团队合作的体验、耐心和细致的修炼、传统文化的体验、分享和感恩的快乐以及内心的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将伴随我一生,并成为我成长的财富。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都将给我带来帮助和启示。因此,我会继续保持对包粽子的热情,并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与更多的人分享包粽子的快乐和文化的内涵。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八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节。下午,我刚回到家,就见妈妈与奶奶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只见奶奶手中拿着粽叶,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枣,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有趣,有简单,于是就走上前去说道:“我也来包粽子好吗?”奶奶和妈妈爽口地答应了.我也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拿来粽叶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来的就是没有妈妈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连卷了好几次,终于卷出了一个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形状,可拿来与奶奶和妈妈的一对比,哎呀,还是别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我放上米时,米好似一个个顽皮小孩从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来,我倒了半天见米还不满,才发现我的棕叶有一个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妈妈放米的时候,米好像一个个乖娃娃,随妈妈奶奶任意摆布,妈妈见了,说:“这样的'粽叶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做得很精细,很细心,尽量满足妈妈对我的要求,几分钟后,我欢呼起来:“哦,成功咯!”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粽叶。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顽皮娃娃那样,而是乖乖的躺在它们的“小家园”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来了,我左一片叶子,右一片叶子,把米遮拢,尽量不撒到外面,可是还有一些米像娃娃还没有玩够似的,又跑了出来,无奈,我只好不管撒出来的米了,继续包我的粽子.为了不在让米再次撒出来,我又多用了一片粽叶当做“外衣”捆上线,一个怪怪的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是进我最大的努力包出来的,我也非常满意,奶奶和妈妈见了还夸我做地不错呢,我听了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来,觉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来肯定香。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真有趣啊!千万不要抄!!!!!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九
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也跟着妈妈学会了包粽子。我和妈妈来到家和超市买了包粽子的原料,糯米、红枣、白糖、竹叶。回到家里,妈妈把糯米、大枣都分别放到锅里煮了一会儿,然后就用竹叶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竹叶卷起来,形成筒状,再把糯米和红枣装进去,然后包裹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粽子,最后用线捆绑起来,粽子就这样做好了。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蒸了半个钟头。看!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剥开一个粽子,啊!清爽可口,好吃极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满脸上都是糯米,简直成了一只花脸猫。
吃完粽子,妈妈还为我编了五丝,听妈妈说,戴了五丝绳就会长命百岁的。
这个端午节,收获真不少。我喜欢端午节,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快快到来!
关于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
我在家没事的时候,打开冰箱,想拿瓶饮料,突然,我看到冰箱里冻着的粽子,便想起那天我和妈妈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妈妈以前没包过粽子,所以这天我和妈妈共同学习。我们先把材料准备好—糯米、粽叶、红枣、花生。一切准备就绪,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一颗大枣,然后又放了一些糯米盖好。我心里想,这么简单呀,可是接下来我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小小的粽叶太调皮了,一点不听我的'话,当我捏住左边,右边开了;捏住右边,左边开了;捏住中间,两边又都开了。哎!这时我恨不得变成章鱼哥!最后在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包好了一个粽子,只是那形状真有点对不起观众。妈妈其实包的也不怎样样,我不想就这样轻易放下,然而继续留意的包着粽子。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力量,我和妈妈最后把所有的粽子包完了!吃着自我包的粽子,我感到十分幸福。
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同学们,你们也来一下的乐趣吧!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有一些不会包的就会买来吃。
粽子有甜的、咸的两种口味。包法也很简单,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粽叶、糯米、火腿、花生、葡萄干、大枣和糖。在之前先要把糯米放在一个盆子里泡上四个小时,粽叶要挑新鲜的,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把挑好的粽叶在水里煮上几分钟,然后把煮好的粽叶在清水中反复洗上两次,然后挑选好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可以开始包了。如果喜欢吃甜的里面就放上大枣、葡萄干和糖。如果喜欢吃咸的就放上火腿和花生。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首先我们要挑选两片粽叶,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再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接着,在里面放入一半糯米,在中间挖一个小坑,在中间放入自己喜欢的口味材料,最后把上面剩下的粽叶折下来,用细绳绑住就好了。绑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绳子绑在粽子最下面的那个角上,那样的话粽子里的糯米有可能会被挤出来的。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了,先是大火煮上两小时,然后小火煮上半小时,最后在锅里蒸半个小时,放凉了就可以吃了。
粽子吃起来黏黏的,糯糯的,咬一口下去有点粘牙。我喜欢吃甜味的糯米,甜甜的味道经过嘴里一直甜到心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二
端午节,我梦寐以求的日子,因为爸爸妈妈答应了我要,所以,这天对我的意义自然与众不同。
清晨起,梳洗完毕后,只见餐桌上摆着的并不是丰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长长的叶子,一些五颜六色的'肉、菜混搅得馅。我跑到厨房,问妈妈:“妈妈,今天谁来家里做客呀?还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傻丫头,今天是端午节。”“呀!我怎么忘了?”“走吧!傻丫头,全家总动员!”“干啥?”“呗!”我欢呼起来,我既不懂的技巧,也不懂该怎么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马难追,外加9个香炉(一言九鼎),只好硬着头皮蛮干。
妈妈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来,我虽然也装的有模有样,可还是逃不过妈妈的火眼金睛,“傻丫头,不懂了吧?我来教你,先把叶子重叠,分开一点,再把糯米拿来放在手心,然后……”虽然听得有点迷迷糊糊的,但还是听懂了,便有模有样地做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横七竖八的小粽子就诞生了,虽然模样看起来很不乐观,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还是内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几个,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大。“再见了,我的粽子”。还没说完,它们就被妈妈送入了蒸笼里。
“哇!好香!”吃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还别有一番滋味呀!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三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所以,我早早地来到外婆家,跟着外婆学。
我刚到外婆家,就看到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做粽子的材料。听外婆说:“粽叶要提前一天晚上煮一下,然后洗干净。”没想到,材料也要这么精心准备。当然啦,要做好吃的粽子哪有这么容易?哦!外婆开始了,她先拿起一张粽叶,然后放了一些糯米,接着放了一块被切成和手指差不多的五花肉,最后,再放一些糯米。放完后,还要用绳子把粽子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成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一个,但包得像汤圆。哎,我的`技巧和外婆相比差得远呢!
中午,外婆把包好的粽子煮着吃,我吃的是自己包得粽子,虽然包得不好,但是吃起自己包得粽子味道还是不一样啊!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四
端午节到了,我们要啦。
中午,妈妈带我去市场买了糯米、葡萄干、蜜枣。回家后妈妈泡上糯米,在浸泡的时候,我们还从网上查了的视频。
吃完晚饭,我们就摩拳擦掌准备了。
我像视频里那样,把两片反方向的叶子铺平,双手拿着粽子叶上部从上往下折。看上去简单,可我怎么也折不好,妈妈折的粽子叶成了圆圆的漏斗,我的粽子叶折了几次就折烂了,也没变成漏斗的'样子。我向妈妈请教,妈妈帮我做了一个“小漏斗”。我先往“漏斗”里面放了一颗蜜枣,再往“漏斗”里放糯米,直到把“漏斗”填平,然后把上面的粽子叶盖住漏斗,最后用线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啦!
但是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包的粽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粽子糯米还漏出来了。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在粽子外面再包上一片粽子叶,虽然不好看,但是这样米就漏不出来了。
忙活了两个小时,我们才艰难地包了十几个粽子。妈妈把粽子小心地放进高压锅里,煮了一个小时,粽子就煮好了。
太难了,但是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高兴!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五
年前一大早,扑鼻而来的是一股特别的香气,好奇的我跑到厨房外一探究竟,只见外公坐在大灶前烧着材火,外婆站在桌子前忙碌着,手在锅子里捏来捏去的'样子真是逗趣,走近一看,才发现外婆正在在包裹着我平常最喜欢吃的肉粽。
包肉粽看起来真好玩!我充满好奇心地在一旁看着,外婆看我一副兴趣高昂的样子,就同意让我也动手做看看。一开始,肉粽被我包成了”四不像”,外婆则在一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提醒我,渐渐的,我越来越懂得诀窍和技巧,只见外婆惊奇地称赞:“你真厉害!马上就学会了,呵呵......”另外,包肉粽时总感觉手里油油的,还常黏着一些米粒,就算洗完手,手中还是会留着肉粽材料的味道呢!
一串串的肉粽经过长时间烹煮,起锅时的粽子彷彿洗了热水澡,香气四溢,我迫不急待的拆了颗热腾腾的粽子来品尝,美味的肉粽果真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了呢!头一次尝试的感觉真是独一无二,而和家人在年节一同相处的团圆乐更是幸福!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六
五一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去了朋友家。一说起我可高兴了,我可是从来没包过哦!
我们先要准备好所要的一切材料。准备的材料有:盐、酱油、绿豆、糯米、猪肉、粽叶、线等。
首先把绿豆和糯米放在水里泡一个小时;把猪肉切好放酱油盐腌一个小时;后就还要洗叶子。这些工作可是好多活哦,我们都在分工做,我们有的洗叶子,有的洗米,有的切肉,有的洗绿豆,当时可热闹了。
一切准备好我们开始了,首先拿三片叶子放平整,把一些糯米放上叶子然后放上肉,再放上点绿豆最后再放点米在上包起来最后用线绑起来就可以了。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的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可一点都不好看。妈妈她们包得可好看了。经过2个多小时终于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压力锅煮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吃了。粽子可香了我一子就吃了一个,哇!味道真不错。
我很开心我能看到也能亲身体验了这么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七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奶奶对我说:“你呀,只知道吃,却不知道劳动的滋味,这回你也学着包几个粽子吧。”我欣然同意了。开始了。学着奶奶的样子,我先拿出四片放在水中煮好的竹叶,然后按顺序把一张放在另一张的边上,这样,近似一个三角形就出来了,我又把竹叶一折,卷成一个圆锥形。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小勺糯米,小心翼翼地倒进去,又挑了一块最大的.肉放到中间,再添上一小勺米。
这时,奶奶告诉我,下一步的工作是关键,如果没包好,米就会从两侧的缝隙中漏出来。我用另一片竹叶把它盖住,在封口处沿角折一折,之后再用一片竹叶包住,一只手按住不放,另一只手拿绳子把它绑住,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没有奶奶包的那么美观,那么结实,但很是有几分粽子的模样。看着看着,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奶奶把粽子倒进锅里,然后倒上水,直到水淹没了粽子为止。再用大火烧半个小时,又用小火烧一个小时,新鲜的粽子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一个自己包的,扒开竹叶,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哇,多香啊,吃自己亲手做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惹得一旁的姐姐直叫我馋猫。劳动能收获喜悦,劳动能增添生活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6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