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经历,提炼出其中的重要经验和教训。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最后,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促使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成熟和进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2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黑色的日子,30余万生灵被日寇屠杀!铭记历史,反省历史!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重蹈覆辙,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记住“弱肉强食”教训,团结起来,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中国雄起!
屠刀砍进中国人的心脏,震惊了中国魂,我立志誓死捍卫祖国,野心紧盯xxxx,撕扯了中国心,我立愿誓死保卫领土,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人,雄起!
穿越历史,走进南京的那段黑色日子。依然能听到扬子江的咆哮,依然可听到雨花台的呻吟余万中华民族的'伤疤依然在隐隐作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被尘埃掩盖的历史。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擦干血泪,凝聚力量,自强不息,爱我中华!
1937年,日本鬼子,攻陷南京,群魔乱舞,肆意狂屠,血淌成河,骨堆成山,天也惨惨,地也淡淡。黑暗岁月,惨绝人寰!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铭记历史,不忘国难,以史为鉴,放眼未来,团结奋发,强我中华!
历史如果淡忘,必将重演,因为悬崖不会因为闭眼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身体上的30余万伤疤,时至今日仍隐隐作痛,铭记历史,勿忘屈辱,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祝祖国更强!
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警钟长鸣,祈愿和平,美好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六朝古都曾经血流成河,歌舞升平难掩屈辱岁月。三十万亡魂提醒勿忘国耻,五千年历史期待盛世华章。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奋发图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走向辉煌。
不忘历史,是因为战争留给人类巨大的创伤;警钟长鸣,是因为战争的号角还在吹响。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我们牢记国耻,奋发图强。愿祖国繁荣富强!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77年前的12月13日,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惨不忍睹的大屠杀,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遍染血光,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3多万同胞遇难。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动化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也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表达对于这段屈辱历史的缅怀,同时也表明年轻一代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明天就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纪念日了,为纪念这个不能被遗忘的'日子,我们向全院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了解那段过去的历史,记住中华民族经历过的惨痛的遭遇。
二、将悲愤化为动力,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历史不再重演,为事实不被抹杀,为道德得到诉求,为正义得到伸张。铭记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不断地鞭策激励自己成长。
三、珍惜时光,刻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自身科技素养。不忘前世之事,才能成为后事之师。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充实自己,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那天我们去观光了一个所在,就是南京年夜搏斗留念馆,一个有着特殊留念意义的中央。78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工夫内,放肆搏斗放下兵器的中国兵士和赤手空拳的布衣黎民,罹难者达30万人。
这场震动中外的年夜搏斗,给中国人平易近带来了永久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犯者钉在了汗青的羞耻柱上。而时至昔日,日本却连一个正派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宰衡和一些高官屡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xx神社;面临少量无可反驳的人证和史料,日本左翼份子却几回再三曲解和否定汗青,还几回再三修正汗青教科书,否定侵犯,否定南京年夜搏斗,乃至称南京年夜搏斗是“捏造的假话”。
南京年夜搏斗罹难同胞留念馆的开放,用铁一样平常的现实,揭破了昔时日军侵华的侵犯罪过,将尘封的缄默沉静和真实写在了青天白日之下。其目标就是要通知人们,永久不克不及遗忘平易近族的磨难,不克不及遗忘我们明天的宁静是先进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号令日自己平易近,以此开启被日本左翼权力恒久封尘的影象,坦诚面临那段汗青,不要遗忘和盲目承受那段汗青的经验。但是,据称明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汗青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类与众不同的固执与革命令国度人平易近感应恼怒和难以理喻。
一个优异的平易近族,肯定是一个尊敬汗青、切记汗青的平易近族。我们留念汗青,其实不是一味地宣泄愤恨,而是但愿我们的国度、平易近族和每位中国人,包罗外洋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认识和自强肉体。我们留念汗青,其实不是为了抨击倒算,是为了不“南京年夜搏斗”式的喜剧不再重演。是为了警告那些曾经、正在或许企图对中华平易近人施加罪孽、希图不轨的国度和平易近族:勾结、顽强的中华平易近人是不行打败的。我们自傲地向全球颁布发表: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能够胆敢再次侵占,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切记“落伍就要挨打”的血的经验,坚韧不拔的高昂起劲,让我们的故国一天比一天强盛,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左翼权力对我们望而却步,让我们成为保卫天下宁静的坚决的无力的气力!
是的,我们提倡宁静、友好。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比赛历来就没有制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疆场上的比赛,在经济、军事、内政、文明等范畴,都很是猛烈。让我们记着,30万同胞惨遭日军搏斗;让我们记着,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国军平易近支付了名贵的生命。
我们惟有时辰睁年夜小心的眼睛,以激烈的忧患认识和高度的平易近族自爱心、自负心、自傲心,盲目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起劲为故国的昌盛茂盛作出本人应有的孝敬!
愿我们的生涯能永久平和、完满、幸福,愿我们能永久阔别灾害与不幸。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1937年12月13日,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惨无人道的烧杀xx掠,致使多达3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选择背叛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肆意篡改教科书,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着实让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震惊。
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盘抹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受害者名单可以作证,当时任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们的口述笔录可以作证,战后审判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可以作证。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亡灵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爱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会答应。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开展,也意味着中华儿女开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击,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说明的`国家对“国耻日”的重视,也说明中国不忘国耻的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国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国家公祭日的举办除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更具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的胸怀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于承认历史,中国人民就会对其抱有真挚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严肃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方能保证中日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牢记历史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从苦难中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让我们拥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方能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方能让全天下的中华儿女实现伟大中国梦!
真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六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郑重其事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日本人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人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七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__军民惨遭杀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84年后的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星期内,__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陨落。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容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__,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__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残酷、和__是何等珍贵,而和__则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__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__,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发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强烈的忧患警醒砥砺前行,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奋发图强,以炽热的家国情怀铸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__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__的意志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裕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__发展是主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与者,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任时代变迁,__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八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更可恨的是:日本右翼分子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手段遮盖历史真相,未曾熄灭重燃侵略的野心。如今我们的国家在日益强大,在国际政治舞台逐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丧权辱国的国耻不该被遗忘,更该被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在心。
虽然新中国建国后一直秉承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方针,在和平中求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与日本也建立起了外交。但是那些必有用心、侵略野心从未磨灭的好战分子一次又一次的用实际行动挑战着两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底线,他们不择手段掩盖历史真相,把侵略战争美化成两国争端之战,其罪恶用心不言而喻。
中国虽然爱好和平,绝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然而,崛起的民族绝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帝国主义侵略者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民族统一战线奋勇分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今天,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发强大与自信,英勇的中华民族更不会轻易屈服。“公祭”是又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又一次凝聚中华民族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凝聚剂。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九
今年12月13日是第__个国家公祭日。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一、烈士纪念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_。
成员:各班班主任。
1、12月8日国旗下讲话。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确保此次活动落实到实处。
2、12月12日举行一次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激情。
各班级的主题队会(班会)教案或和班队活动照片以班级名命名,12月14日前上传德育处。
3、校园氛围宣传。以学校电子屏、班级展板为载体,张贴悬挂宣传标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做到人人皆知,营造教育氛围。(办公室负责)。
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手抄报比赛,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班级要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四---六年级各班于12月15日前交优秀手抄报作品2张到德育处。
5.加大宣传力度,渗透社区家庭,发放《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告家长书,动员家长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浓厚的“国家公祭日”活动氛围。
6.利用网络开展公祭活动。
登录___,进入“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7、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建立长效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学校每年针对五年级学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8、12月13日全体家长、师生共同参与市级公祭日全城默哀活动,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鸣笛默哀,行走的人警报拉响后默哀1分钟。
三、活动要求:
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是一次全民国民教育的普及活动。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要把开展公祭日纪念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教育手段,让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真正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要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扬烈士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让正能量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一
1937年,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义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为界,在战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设下一片“安全区”,先后庇护了25万多名南京难民,使他们免遭杀戮。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为了纪念这段“无国界”人道主义感情,从20xx年起,纪念馆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前夕,都会组织国际和平徒步活动,“边走边看,重温历史,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当天的徒步线路全长8.2公里,环绕当年的“南京安全区”边界: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拉贝故居、鼓楼医院、宁海路5号、宁海中学最终回到南京师范大学。
只是,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队伍中,越来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过,尽管已年过九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今年仍坚持参加了徒步活动。在儿孙的搀扶下,老人颤抖着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魏特琳小姐,我又来看您了!”
魏特琳是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名美籍教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不顾个人安危,放弃离开南京的宝贵机会,在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伤害。
当时年仅10岁的葛道荣和两个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的保护下,躲过屠戮的幸存者。尽管过去八十多年,葛道荣对这段恩情依然刻骨铭心,“魏特琳小姐给我们的是‘涌泉之恩’,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报。”
在今年的徒步队伍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和外国友人的加入。
19岁的奥地利高中毕业生linus mayerhofer,是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者,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告诉记者,“从今年八月份来到南京,通过志愿者工作,对南京大屠杀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以实地探访来感受这段历史我觉得更有意义。”
“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内在含义。”正在南京大学任客座教授的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学系burckhard duecker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各国年轻人愿意‘接近’历史,这是一件好事。”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二
今天,是我国第_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3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在警报拉响的那一刻,无数后人静默沉思,反思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当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杀戮,当积贫积弱的国家遭受到邻国的侵犯,除了对于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我们更应该在83年后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认识到战争与和平的本质,认识到积弱必被欺的本质,并以此为屈辱历史,防止同样的暴行再次发生。
自二战后,国际间的和平环境已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使各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进,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已经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朝着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一路走来,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证国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对待。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年,我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总量已取得显著进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电影《战狼》已经反映了我国面对其它国家的有力气魄。
当然,曾经遭受过屈辱,不能表现为纯粹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而应该在新时期,不忘屈辱,砥砺前进,在与日本等国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国际交往姿态,积极学习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文化,对于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人,我们绝不妥协。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三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4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四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首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现在回忆起来,还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人民有多么重要。目前很多人对日军侵略洛阳的历史了解不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日军到洛阳就投降了”更是可笑及无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实际上日军从1944年5月占领洛阳至1945年8月投降撤出,长达一年余三个月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占领,也给洛阳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及痛苦。下面我们就来重读那段历史。
民国33年(1944年)春,陷于困境的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5月5日,龙门之战敌得逞后, 由洛阳地方民团组成的国军第15军和94师守卫的洛阳,成为一座孤堀。面对数倍的日军,洛阳民众和爱国官兵誓与洛阳共存亡。日军穷凶极恶,每日发炮近万发,把洛阳炸成一片火海。
此时,守卫洛阳的是武庭麟将军领导的15军和94师。武庭麟是伊川人,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县人,所领15军官兵多为豫西人。因此,这支军队不愿看到家乡的沦陷,保家卫国的激情高涨,武庭麟号召大家要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
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逼迫白马寺的僧人给中国守军送去一纸劝降书,当场遭中国守军司令武庭麟将军严辞拒绝。当日争夺城厢的战斗全面展开。敌人炮兵在安乐窝、周公庙、西关、火柴公司、苗家沟、庄王山、上清宫、葛家岭、五里铺、下园街等处,遍向城内及东、西车站轰击。一天之内向城区发炮约8000余发。
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处街巷与敌血战,终因人数太少,力量悬殊,洛阳沦陷。
在保卫洛阳的整个战斗中我军阵亡1万余人,受伤被俘三千余人。突围后,我军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
洛阳沦陷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改“洛阳”为“福阳”。有人说日本国名中有一个“日”字,而洛阳谐音“落阳”,在意思上与日本国名相克。在随后的一年多占领期间,洛阳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侵略中国的日军开始逐步投降。8月18日,日军在民主街的东北运动场(今老城区民主街的老城体育场)向中方缴械。8月18日深夜,驻洛日军缴械的消息传至老城,军民欢声如雷,大家纷纷燃放爆竹,结队游行,高呼口号,人群经久不散。10月30日,侵洛日军全部缴械。在被日军蹂躏1年多后,古都迎来了新生。压抑了1年多的洛阳人迎来了久违的欢笑。
20xx年5月2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iwata ryuzo)在河南洛阳“万人坑”遗址跪拜诵经、祈祷忏悔。当年日寇侵占洛阳期间,日军在这里集中弃埋了无数中国劳工和抗日志士。 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洛阳,前往“万人坑”遗址、日军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祷忏悔,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xx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六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前行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2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82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时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这也预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的判断没有变,全民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警报响起!勿忘国殇,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八
回顾过去,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沉痛的一页。耻辱与愤怒、悲伤与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尽管事过境迁,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帘中浮现:人们留下了鲜血、随处可见的尸体……爱与恨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华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鲜红色。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件件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面对列强的野蛮暴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过,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驱逐列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用自己的钢铁意志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当中华民族挺直腰杆,不再受外来列强欺负的时候,中国人发出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成了一个不容小视的国家:神舟八号飞天,让那些外国人刮目相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那些外国人赞叹不已。那些为建设中国而牺牲的先辈们啊,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你们用爱国之心建设出的新中国!
今天,我们依旧站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先辈们用鲜血、用汗水、用一颗颗赤子之心换来了祖国的强大。如今,我们的生活、饮食等都有了改变,唯独不变的,是我们爱国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那么,我只能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45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