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美术扎染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11:40:19
最新幼儿美术扎染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1 11:40:19     小编:紫薇儿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中的案例分析要丰富多样,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一

1、尝试沿着固定的形状一圈一圈的扩大画画,简单表现出花儿越开越大。

2、能大胆地运用色彩勾勒花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一、直接导入

春天里什么东西是最美丽?可以送给谁?

二、情景化示范画花朵

1、出示背景纸,认识花子的形状。

师:花儿就在这片小花园里,让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2、学习围着图形画圈。

师:这是一颗多么小的小花籽呀,哎呀,小花籽长大啦。小花还想长得更大更高,太阳公公来帮忙了,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伸伸懒腰,又长大一些了。呼呼呼,风姐姐轻轻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又长大了一圈。滴答滴答,小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

3、添画茎和叶。

4、教师示范制作花束。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欣赏。

老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卷成花束。鼓励幼儿和同伴以及家长一起分享作品的美丽和成功的快乐。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二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主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活动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扎染作品,感受扎染奇妙、多变的艺术美,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尝试用折、卷、扎、染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
3.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和创作的多样性,体验扎染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视频、ppt、棉布制作的小布包、小围裙、小衣服、小肚兜、小手帕若干,扎染颜料每人一份、剪刀、皮筋、叉子若干,托盘20个、水5盆。
2.布置幼儿园娃娃家场景。
活动过程:

师:美美小镇上新开了一家扎染服装厂,吸引来了很多人参观,非常的热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厂长还特别做了宣传片,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扎染。
小结:原来,扎染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工艺,把白色的布进行捆扎,再浸染上颜色就可以在布料上留下美丽的、有趣的花纹了。你们想去厂里参观吗?那我们也进去参观一下吧!

师:这些衣服哪里漂亮?原来用扎染的方法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花纹和图案那。布要怎么扎、怎么染呢?我们一起到扎染车间去看看工人阿姨是怎么做的。

师:视频中老师先做什么?怎么扎?扎好之后做什么?之后是如何染上颜色的,不同的扎法出来的图案又是怎样的?
师幼小结扎染过程:卷布---扎布---湿水---染色---晾干---打开。
拓展幼儿扎布经验:除了视频中老师的扎布方法,你还想要怎么扎?

师:扎染车间参观完了,厂长还特别给我们准备了体验区,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也动手试一试(出示物品图片:小肚兜、小布包、小手帕、小衣服。。。。。)
要求:
1.卷布时小手用力,捏紧布,皮筋也要扎紧,不能松。
2.染布时一格用一种颜色,用完一种颜色盖紧盖子,再换下一种颜色,在桌子上操作,不把颜料弄地上。
3.桌上有擦手毛巾,可以用来擦手。

师:同样是布,用了同样的染料,染出来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扎布的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扎染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扎染的魅力。
结束语:把我们扎染的作品布置到班级娃娃家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弹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细铜丝等。
2、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块。(圆形、四角花、斜线花纹、曲线花纹)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导入。(手绢)
2、出示四块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这是什么?
与普通的手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喜欢那一块手绢?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样的曲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斜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四角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4、出示图稿和作品,启发幼儿产生设计和扎染手绢的欲望。
(1)出示图稿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绢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纹?
怎样才能出现这些花纹呢?(在不同的地方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比较异同。
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绢,看看和设计的一样吗?如何进行修改?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扎染一块漂亮的手绢。
6、放轻音乐,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已具备扎染的技能设计的,在开始部分,我有目的选择了四块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绢引导幼儿欣赏,启发孩子过渡到自己设计图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个别孩子起初在设计图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显现出茫然,但通过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变化,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扎染活动的无限魅力。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活动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一样,而且还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术课上还有很多动手试一试的机会,我觉得今后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难易层次,最主要是要把细节的要求提清楚,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三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取水蜡分离的经验。

2、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作蜡染手帕。

3、体验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白蜡笔图案的小纸条及空白小纸条每人一份。正方形宣纸、报纸每人一张。图钉、万通板一块。

2、白蜡笔、白粉笔每人一支,夹子每人两只放于盘中,纯蓝墨水、盆、小奖花、抹布六份。

3、课前幼儿有过印窗花花纹的经验。

4、蓝印花布成品若干、蓝印花布制作流程录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验,获取水蜡分离的经验。

1、小朋友,想知道夹子上的小纸条上有什么秘密吗?那好,请你们仔细看看吧!

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一朵花)

2、要是我让这样一张纸条到颜料里躺一会儿,小纸条和小白花会有什么变化呢?

(1)纸条变成什么颜色了?(蓝色)这些白花呢?(还是白色、好象更白了)

(2)猜猜这些白花是用盘子里哪种笔画上去的?(粉笔、蜡笔)

3、到底是什么笔呢?请你再拿一张小纸条,用你猜的那支笔,在纸条上画一个简单的图案,画好后,让小纸条到颜料里躺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你是用什么笔画的?(粉笔、蜡笔)染过后你画的图案怎样了?(粉笔:染过后画的图案没有了纸全变蓝了。蜡笔:染过后纸变蓝了,白色的花纹好象显得更白了)

小结:原来,白蜡笔画过的地方染不上颜色,可以留下白色的花纹。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这个本领,心里感觉怎样吗?(高兴、开心、快乐)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作蜡染手帕。

1、呀!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子)

2、对了,小兔是手帕商店的经理,它得知你们有这样一个本领,想请你们帮忙,帮它把这些白手帕制作成一块蓝底白花的小手帕,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制作出一块蓝色底白色花纹的手帕呢?(用白蜡笔在上面画一个图案,然后在蓝色的颜料里染一染。)

3、这是一个好办法,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其它办法吗?想一想,能不能用盘子里的东西为小兔再想个好办法呢?(可以用印窗花的方法来设计花纹。)

4、那行,就用你们自己想的办法,帮小兔制作一块蓝底白花的手帕吧!

提醒幼儿:纸不能移动,每个镂空的地方都要用蜡笔涂满。比一比,谁的手帕最漂亮!

三、展示讲评,体验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1、哇!这么多美丽的手帕,你们真能干,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吧!

2、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的小奖花呢!请你们每人拿一朵,然后贴在你最喜欢的小手帕的下面。

3、哇!这块小手帕得了这么多的奖,是谁送给它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图案很美、他的图案是对程的、他是自己动脑筋画出来的,和别人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扩展经验,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

1、这些蓝底白花手帕真漂亮,那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蓝底白花的布,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印花布,今天老师把蓝印花布做成的东西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蓝印花布成品,感受蓝印花布的美丽。

3、(那么生活中的这些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和我们做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录象,感知蓝印花布制作的简单流程。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蜡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蜡染,注重培养幼儿在蜡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蜡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蜡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蜡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蜡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蜡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五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

(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

(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

(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相对其他课来说准备的工具材料稍多,课前准备,调色盘(装颜料用)、湿巾、剪刀、绳子。?小扎染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自主观察,各种漂亮的小扎染图案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自主尝试之后总结出制作方法,学生看到我演示后,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小扎染的制作方法。整节课教师讲解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摸索尝试。?课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就是之前我们准备的那些湿巾,它不像棉料那么吸水,整个作品染出来虽然漂亮,但是作品比较湿,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认为在美术课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都不可缺少。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六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手帕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七

通过教学,了解扎染图案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

一、 欣赏导入课题

1、(教师身穿扎染图案的衣裙步入教室 ),今天教师的打扮美不美?(学生回答:美 )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3、教师讲解: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结系、捆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板书课题:扎染图案。

二、 新授扎染的方法和步骤

1、 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2、 染色: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4、 学生欣赏范作1、2、3,并说出这些扎染图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来的 (学生回答)

1、将白布交替正、反折叠,然后用线绳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边疆花纹,如图1

3、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折扇样再扎,染色后产生扇形般的放射图案如图3。

三、学生作业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八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2.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3.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4.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5.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6.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7.活动延伸,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九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1.收集纯棉浅色t恤。

2.各种扎染作品(花布、衣服、围巾、包等)

3.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线,染料。

谈话:你见过好看的花布吗?为什么好看?

1.欣赏扎染。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讨论花布上有哪些图案?花布上图案的颜色特点。

(2)欣赏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图案的奇特。

2.教师示范扎染的材料与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学习扎染。

3.尝试在t恤上进行扎染,布置图案。

(1)鼓励幼儿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进行扎染,设置图案。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并给予指导。

1、把扎染的作品晾干的同时阅读幼儿用书加深对扎染的认识。

2、欣赏同伴作品并点评。分组整理材料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一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弹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细铜丝等。

2.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块。(圆形、四角花、斜线花纹、曲线花纹)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导入。(手绢)

2.出示四块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这是什么?

与普通的手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喜欢那一块手绢?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样的曲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斜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四角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4.出示图稿和作品,启发幼儿产生设计和扎染手绢的欲望。

(1).出示图稿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绢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纹?

怎样才能出现这些花纹呢?(在不同的地方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比较异同。

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绢,看看和设计的一样吗?如何进行修改?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扎染一块漂亮的手绢。

6.放轻音乐,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已具备扎染的技能设计的,在开始部分,我有目的选择了四块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绢引导幼儿欣赏,启发孩子过渡到自己设计图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个别孩子起初在设计图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显现出茫然,但通过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变化,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扎染活动的无限魅力。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二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

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纸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纸巾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纸巾,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纸巾,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纸巾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三

1、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2、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3)戴上手套,滴染料;(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3)用皮筋固定造型;(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指导建议: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四

1.常使用"川"字折法,点染与浸染相结合的方法染出漂亮的扎染图案。

2.正确使用毛笔等材料,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染好图案的宣纸。

2.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长方形宣纸、报纸、毛笔等。

(各种扎染的图案)。

一、欣赏染好图案的宣纸,感受鲜艳的颜色及有规律的图案,产生活动的愿望。

(1)纸上有什么图案?有哪些颜色?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讨论"川"字折法和点染的方法。

(2)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是怎么染出来的呢?这些漂亮的小点是怎么染出来的?

三、教师讲解折纸的方法,并且示范。交待如何使用笔和颜料,大胆的在长方形宣纸上进行浸染和点染。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欣赏作品,并且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五

1.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大胆尝试,染出不同的图案。

2.体验染纸活动的乐趣。

3.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1.重点:学习宣染的基本方法。

2.难点:幼儿能不断变换纸的折法,染出不同图案的手绢。

1.各种印染手绢的图片,实物。

2.正方形纸巾、彩色颜料、色盘、棉棒、抹布、旧报纸若干,分组摆放。

一.欣赏图片,让幼儿熟悉各种各样的印染手绢。

1.与幼儿讨论看到了什么?

2. 这些手绢和我们平时用的手绢有什么不同?

二. 教师示范讲解印染手绢的具体方法:

2.教师讲解:

1教师示范染边

一张纸巾,随意的折一折,折成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其他的图形,都可以。(正正方方一张纸,对边折成长方形,折呀折,折四下)

将折后纸巾的边放进盛有彩色颜料的色盘里,沾一沾,(快速沾沾边宝宝)

沾完后,轻轻的打开、放在展板上。(轻轻打开真奇妙)

2教师示范染角以及边角混染

引导幼儿染不到得地方可以用棉棒进行点染

三.幼儿进行染纸: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提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染出不同的图案。教师及时指导,提醒幼儿及时擦掉手上、身上的颜料,注意卫生。

四.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将染好的手绢放在展板上,教师进行点评

五.结束课程:

小朋友染得小手绢都很漂亮,现在拿出你的小相机我们一起来给它照相吧!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六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扎染手绢》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弹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细铜丝等。

2、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块。(圆形、四角花、斜线花纹、曲线花纹)

1、以谜语形式导入。(手绢)

2、出示四块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这是什么?

与普通的手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喜欢那一块手绢?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样的曲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斜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四角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4、出示图稿和作品,启发幼儿产生设计和扎染手绢的欲望。

(1)、出示图稿

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绢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纹?

怎样才能出现这些花纹呢?(在不同的地方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比较异同。

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绢,看看和设计的一样吗?如何进行修改?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扎染一块漂亮的手绢。

6、放轻音乐,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美术扎染教案篇十七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2)将手帕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2234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