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是在系统分析教育教学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的。教案的编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生物》教案范文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表达想上一年级的愉快心情。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1、幼儿经验:熟悉歌曲《读书郎》、《快上一年级》
2、教师准备:音乐、图谱等。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律动:读书郎
引言:孩子们,让我们背起小书包上学去啦!
——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进活动室。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大胆表达表现。
小结:你们的表现真不错,声音好听,动作也漂亮。来休息一下吧。
二、解读图谱,体验合唱
1、回忆歌曲
过渡语:听,这是哪首歌?
幼:快上一年级。
师:再过不久你们就要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就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吧。
——幼儿齐唱歌曲
观察要点:幼儿能否用好听、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
我的反思:
此处可以用儿童化的语言提醒孩子们用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如“注意你们的小喇叭要控制好,还要听得到朋友的声音。”并且可以用眼神与肢体动作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幼儿“真像个一年级的学生了”、“做小学生就是好神气!”等等,激发幼儿情感的表达。
2、表现歌曲
(1)领唱
——出示歌曲图谱,共同解读图符
(个体、群体、个体+群体的图片放置在乐句前。)
关键提问:怎么唱?
幼:领唱的小朋友现场,后面的一起唱。
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是领唱
幼:第一段一个人唱,第二段下面的小朋友唱,最后一起唱,我是从图片上看出来的。
师:对,图符能告诉你很多小秘密。那谁愿意来领唱第一行?
(明确要求:领唱要注意什么?——幼儿:声音响亮,还要有表情。)
——个别幼儿与教师担任领唱,集体表现领唱的方法。
小结:领唱的孩子要有表情,声音响亮,下面配合的孩子也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准确的跟唱。
(2)接唱:提供绿蓝卡片
——变换图符,关键提问:图符有变化吗?怎么唱?
幼:前面一对是绿队唱,然后是蓝队唱,最后一起唱。
追问:图符告诉你要干什么?
幼:分两队。
——幼儿分组配合歌唱。
师:你们刚才配合的真不错,我还有些图片,谁来想想办法,可以放在哪里?怎么唱?
——幼儿自主将图片轮换位置摆放
引发讨论:这样摆放可以怎么唱?(红队与蓝队交换唱)
(3)第三次解读:出示轮唱歌词,让孩子们想象怎么唱。
关键提问:有休止符了,歌曲又可以怎么唱呢?
幼:像卡侬游戏一样,蓝队先唱,绿队等一会儿再唱。
追问:那要等多久再唱?
幼:有四个零,要等四拍。
师:不错的想法,来一起试试看。
关键提问:怎么让红蓝两队朋友一起结束呢?
——师幼合作,教师唱一声部,幼儿唱二声部,引导幼儿了解红队多唱两小节才能与蓝队一起结束歌曲。
观察要点:幼儿能否主动解读图谱,积极探索合作表现方式
小结:大家合唱的真不错,刚才我们用的是轮唱的方法来唱歌,也是合唱歌曲的一种形式。轮唱的时候不仅要听好同伴的声音,还要牢记坚持自己声部的歌词。
我的反思:
合唱表现的形式是孩子们喜欢的,在幼儿自主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关注孩子之间的问题产生和质疑,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想法,开展不同的齐唱、接唱。在尝试理解轮唱方法时,还可以充分挖掘孩子们对图谱的想法,让孩子们尽情表述。体现幼儿的自主参与。
三、卡侬游戏,拓展经验
1、幼儿分组游戏
过渡语:(听响板声音)听,谁来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把平时说唱的卡侬游戏配上刚才歌曲的第一句和同伴游戏吧。
要求:卡侬游戏分两组,一组先开始,另一组休息4拍开始。每组幼儿都要坚持好自己一组的歌曲,唱完最后一个字时快速蹲下。
观察要点:幼儿能否按规则有序开展游戏
2、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亮点:
1、内容选择恰当,符合当前主题。教师能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高峰阶段,挖掘适宜的素材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并与主题相吻合。
2、目标定位符合主题活动的价值取向。通过本次活动中齐唱、领唱、接唱与轮唱的多种形式的歌唱,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习得。对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打下了基础。
3、环节设计合理,师幼互动良好。活动的每个环节的确循序渐进,不同的演唱形式逐步推进,在理解和尝试轮唱的过程中,教师掌控适宜。
建议:
情感目标的达成还需在每一个环节更加凸显,让孩子们充分表达上一年级的自豪、激动的情感。
选材亮——用好《学习用书》是当下一线教师首要做好的基本功,因此我选用了书中的内容,结合幼小衔接的工作,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幼儿活——孩子们的音乐特质体现较好,她们喜欢唱歌,会合唱表现歌曲。尽管是老歌新唱,但是孩子们的热情仍是高涨的。
教法巧——在引领式的教学方法下,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很自然,让孩子们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想出更过不同的演唱方法。
小百科:年级是一个汉语词语。含义是: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纸、红纸,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嘎”,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学生自由练习。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ab结构吗,能和着音乐有节奏的念歌词。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进行演唱。
一、我很快乐
1、今天老师特别高兴,一高兴就唱“噜啦啦”的歌。你们想听一听吗?
2、教师以活泼、欢快的情绪范唱《泼水歌》中的'“噜啦啦”部分。
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亮亮提着水桶往外泼,泼在了明明的鞋上)(3)水泼在了明明的鞋上,亮亮是怎么说的(对不起,对不起,向你敬个礼,请你不要对我那么生气)(4)明明是怎么回答的(明明赶紧说:没关系,向你回个礼,我会对你笑嘻嘻)
2、师幼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
3、难点部分“噜啦啦”多念几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师幼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
5、再次唱,老师退位。
四、分角色演唱。
1、师幼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
(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
(2)师幼尝试着分角色演唱。
2、幼儿分角色演唱。
3、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演唱。
五、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
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它们可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
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
4、幼儿尝试着演唱。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欣赏《中华人国共和国国歌》
欣赏《我爱北京x》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歌的词曲作者。知道听到国歌时的视仪: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x》,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
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d
1、导入
播放视频,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中华人国共和国国歌》
(1)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老师带领朗读歌词,解决难读的字词。
(3)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的时代、词曲作者。
(4)随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乐器演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让学生感受铜管乐器的雄壮有力。
(2)提示音乐是有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合奏的,由于弦乐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丰富。
(3)简要介绍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礼仪,教师示范。
(4)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场合要演唱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模拟升旗场景。
5、欣赏《我爱北京x》。
(1)导入
(2)教师出示《我爱北京x》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3)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4)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x》。
6、检测评价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分辨哪段音乐是木琴演奏的。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五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烈气氛。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2、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过新年》。
3、启发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如手、口等为歌曲伴奏。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件我们的传统乐器,大家看(老师展示小鼓、锣)小朋友们可以上来看一看,敲一敲。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敲击打击乐器,老师演示。
2、师:现在老师敲击节奏,小朋友们来模仿,好不好?
师生活动:老师敲击节奏,学生模仿。(咚咚咚咚呛)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锣鼓在我国的传统庆祝活动中运用的非常多,现在我们来欣赏春节中人们庆贺的场面。
师: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在春节中又都干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过新年》,让我们再次欣赏一遍。
师:现在同学们拿起手中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在锣鼓敲击处模仿击打。(学生用乐器敲击)
师:现在小朋友们随老师朗读歌词(学生按节奏随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大家想不想唱一唱?
师:小朋友们随老师唱,在唱的时候,大家可以加上动作(学生随师唱)
师:放鞭炮时应快速,所以大家在演唱此处时在注意,这里的歌词比前面的密集。不要和前面的一样。(师示范演唱)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来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一组小朋友来为歌曲编排动作。
师生活动:学生用打击乐器配伴奏,老师指导学生表演秧歌舞及其它动作。
师:过新年庆祝活动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奏起来。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表演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你们对节日的喜爱,让我们一起来迎接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播放《过新年》音乐,小朋友们随音乐走出教室)
《过新年》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六
1、感受《糖果仙子舞曲》优美的情绪。
2、为童话故事《爱丽斯曼有仙境》选配合适的音乐。
1、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音乐情绪,在第三部分时可随音乐旋律律动表演。
2、听《糖果仙子舞曲》,比较这首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4、在次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分辨其中钢片琴的音色,并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6、还能用其他的音乐配吗?
7、现在请同学们位老师播放音乐,老师朗读《爱丽斯漫游仙境》,部分同学可随音乐表演。
8、小结。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乐曲。首先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一下乐曲的背景。指导学生听辩钢片琴的美妙音乐和音色。在复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跳,感受一下舞曲的韵律,做一回糖果仙子表现一下轻盈的舞姿。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七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3、会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1.教师看着书上的插图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声音,他们兴趣倍增。)
第一幅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第二幅图: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房子。
第三幅图:小喜鹊在树上报信。
第四幅图:小松鼠、小猴、小狗、小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五幅图:小熊、小狗锯木头。
第六幅图:小松鼠、小猴钉钉子。
第七幅图:小白兔刷墙。
第八幅图:新房子盖好了,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用标准语言准确复述故事内容。(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声音的记忆。)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八
1、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2、能愉快而抒情地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装舞会。
1、让学生了解中外传统节日文化。
2、欣赏歌曲《平安夜》和《铃儿响丁当》以及学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侧重节日生活的情感体验。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以学期接近尾声为由,提出决定在圣诞节前开个以班为单位的庆祝圣诞节的化装舞会,每个人确定自己在化装舞会上表演什么节目,可以几个人合作,也可以独自表演。自愿打扮自己,设计面具,准备道具和服装等。
二、谈话:
美国小朋友迎来了最高兴的节日—圣诞节,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欢乐,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歌曲,然后去参加晚会。
1、朗读歌词;
2、听唱,模仿。
3、跟琴学唱。
4、有感情地演唱。
三、开化装舞会。
全班围成圈坐,以《平安夜》、《铃儿响丁当》、《祝你圣诞快乐》和《新年好》为舞会的基础音乐,用每小组轮流当邀请者的方法,向其他同学发出跳舞的邀请。
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1、欣赏《平安夜》和《铃儿响丁当》,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在音乐声中体验意境,进行审美体验。
2、谈话:有过了几天,元旦到了,小朋友们高兴地唱起了《新年好》。
3、放音乐《新年好》,尽情地歌舞。
4、结束音乐,《铃儿响丁当》。
四、老师宣布舞会结束。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九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可爱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动物说话》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动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同学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同学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自由组合创编。
教学难点:
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同学演唱时能吐字清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排队随音乐拍手进教室(背景音乐《娃哈哈》)
2、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1、今天,来了一位朋友,他可是从很远的地方骑着小毛驴赶过来的,他是谁呢?(出示阿凡提图片)秋天到了!阿凡提家乡的水果都熟了,想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家乡去游玩——-新疆维吾尔族。下面我们就一起到美丽的新疆维吾尔族来看看阿凡提的家乡吧!
2、美丽的新疆不但有好吃好玩的,还有漂亮的服饰赏心悦目的舞蹈。我们跟着图片一起学一学舞蹈的动作吧!
动脖、翻手、旁点步交替拍手转圈、贴脸(邀请学习新疆舞的小朋友演示动作)
4、齐跳《娃哈哈》
三、教学
小朋友跳的真好,感觉好像已经来到了新疆维吾尔族了。看到了我们能歌善舞的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响板带来了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也想来凑个热闹。
1、认识手串铃
一看二摸三试
用线条或图形表示手串铃
2、手串铃的演奏方式
摇奏法:一只手拿手串铃,
通过手腕的摇动发声,这种方式适合演奏一拍。
拍奏法:通过另一只手拍动拿乐器的
那只手震动发声,这种方式适合演奏两拍。
3、手串铃演奏歌曲《娃哈哈》
跟音乐课件,师指线条学生用手势演奏。
手串铃很开心啊!小朋友们都记住我了,认识了新朋友可不能忘了老胖友哦,邀请响板也来参加我们新疆之旅吧!
4、响板手串铃伴奏歌曲《娃哈哈》
认识合奏谱。响板手串铃同时表演,师打节奏,学生手势练习。
分组练习:手串铃组、响板组。
小朋友们表现的特别好,我们的小伙伴响板和手串铃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我们也来悄悄的找一找好吗?请小朋友正确使用,如果不好好使用他就会悄悄地离开你来到动动组哦!
5、歌表演《娃哈哈》
动动组奏奏组pk
四、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不仅歌唱得好,舞也跳得棒!我相信,能歌善舞的新疆朋友一定非常欢迎大家去做客!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阿凡提的家乡新疆去看一看,感受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
五、师生再见
1、师生再见歌
2、学生在《娃哈哈》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一
2、学唱歌曲《雁群飞》。
1、《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由a、b两个乐段构成。歌曲音调昂扬,旋律欢快,节奏富有特点。
a段旋律中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b段为合唱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母亲,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雁群飞》这是一首单乐段六乐句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第一、二乐句呈示主题,第三、四乐句强化主题,第五、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了第一、二乐句,但寓意得到了升华,歌词毛病了少年儿童友爱团结,亲如兄弟的美好情谊。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1、能用动作表现聆听作品中“手拉手”的音乐形象,表达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2、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学会从旋律上找相同的乐句。
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
能从旋律上进行乐句划分并能找出相同的乐句。
演唱法、聆听法。
电子琴、多媒体。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1、导入。
小朋友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都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呀?能说说吗?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们更应该让每个同学都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手拉手,团结友爱。
2、初听歌曲。
3、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唱了些什么?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4、复听歌曲。
(1)让学生在视觉辅助下聆听:这首歌曲有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老师用不同的色块来代表,红色的表示是齐唱,绿色的表示合唱。
(2)建立声部的听觉意识:请你仔细地听听歌曲,在齐唱的地方用一只手跟着音乐挥动,在合唱的地方请你用两只手跟着音乐挥动。
5、.表现歌曲。
(1)教师把歌词中的““鲜花、大雁、高山、浪花、我们等手拉手”的歌词做成图片,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
(2)分成若干小组代表以上群体,用有节奏的动作参与聆听,并随歌曲此起彼伏的先后表现,营造欢乐的气氛。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1、小事导入。
有一群大雁要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他们整齐的队伍像写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大队,自己飞走了。他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着队呢?多不自由呀!他飞呀,飞呀。渐渐地,他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沉了。这时,他才后悔不该离开集体。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他。年轻的大雁地问:“为什么离开队伍,就飞不动呢?”年长的大雁地告诉他:“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助,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白了,他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大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了目的地,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以我们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雁群飞》。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2、初听歌曲。
(1)说说歌中唱的什么内容?
(2)边听边来给歌曲分一分乐句,看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3、学习歌词。
随伴奏音乐轻轻地拍节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
找旋律相同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几句是一样的?(歌曲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样的。)。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5、学唱旋律相同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用“lu”来唱一唱这两句。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唱一唱。
6、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跟着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跟着音乐唱一唱。
7、学唱歌曲。
(1)教师用柔美的声音范唱歌曲,请学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龙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师唱第三、四句。
(3)师生换过来唱,生唱三、四句,师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齐唱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着老师的弹奏,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8、编创动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给歌曲加上动作吗?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动作,不同的乐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唱。
9、随着音乐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时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结束本课。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聆听了《让我们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飞》。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好朋友。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二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来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三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说说自己和玩具朋友间的亲密感情。
2、用歌声及简单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3、学习整体听唱,逐步培养音乐记忆。
《玩具兵进行曲》活泼欢快,两句相似又不相同,节奏整齐,有较强的进行曲特点,能帮助孩子培养统一步伐,稳定节奏。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引导学生喜爱音乐。
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充分发挥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
一、故事导入
1、欣赏故事《独腿锡兵历险记》
2、说说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说说玩具故事吗?
3、请小朋友模仿自己喜爱的玩具形象,跟着音乐演一演。
4、听听《玩具兵的故事》
二、学习歌曲:
1、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动
2、教师完整演唱全曲两遍(边走边唱)
3、学生跟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创编不同的走路姿势(大步走,蹲着走,小兔跳,乌龟走等),音乐停止时,摆出姿势造型,音乐想起继续行走。
4、看书p2,跟着琴唱一唱(由于以听过数遍,学生不难唱出)
5、跟着音乐边走边唱,可以将自己的玩具编入歌词中演唱。
三、动一动:
1、认识图形(圆形;方形;
“8”字型;卷心菜形
2、跟着音乐走一走(感受常见的进行曲)
四、复习与拓展
1、背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2、说说你认识的好朋友。
3、集体舞
1-4小节里外圈面对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节里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6小节外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7-8小节手拉手做小步转圈。
五、总结下课。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3、以音乐的方式做自我介绍。
复习歌曲;音乐游戏;《传传传》
本课音乐内容情绪活泼,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有较强的互动性,孩子们能在其中相互了解与认识,能帮助孩子培养音乐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音乐活动,鼓励学生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喜爱音乐,音乐课,初步培养演唱、听赏的良好音乐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还应满足学生“爱动”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
1、小朋友跟着老师随音乐节奏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红绿灯游戏:培养音乐记忆力和内心节奏感;绿灯时唱出声音,红灯时心里唱。(可请小朋友充当交警)
3、复习演唱两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评价(师评、自评、互评)
学生在原位做动作,用音乐代替教师口令:
上行音阶:学生起立;下行音阶:学生坐下;
高音区弹奏:白云飘飘动作低音区弹奏:树叶飘飘动作
弹《我们一起来唱歌》:排成圆形弹《玩具进行曲》:自由队形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分句学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组竞赛唱
2、传花练习:强调一拍传一次,在强拍上传,不能抢拍子,间奏时自由选择把花传给谁。
老师学生围成一圈,面向圆心坐下,一人传花,其余人跟节奏拍手,当唱到“就是你”的“你”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弹琴或用节奏介绍自己等),然后从头开始,反复几遍,对学生音乐技能有所了解。
。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游戏,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3、了解学生各项音乐素质。
本课宗旨在于帮助孩子巩固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有较强的互动性,音乐游戏的设计可使小朋友充分参与进来,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在音乐声中进一步了解课堂常规,提高学习兴趣。
怎样在积极参与的情形下较好的、有秩序的进行?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课,进一步培养演唱、听赏、游戏的各种好习惯。
学生参与游戏的愿望高,积极性也很强,容易在课堂上失控,教师应充分发挥孩子好动天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提出规范和要求,使课堂活而不乱。
(模唱练习)
1)solsolmi—2)sollasolfami—
同学好同学好
3)soldo’solfami—4)miredo—
同学好同学好
1、《我们一起来唱歌》
1)集体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学独唱歌曲
3)师评、互评、自评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培养内心节奏感,从只动嘴不出声到内心唱)
5)创编歌词××××××唱一唱
6)邀请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进行曲》
1)集体背唱歌曲
2)与老师接龙唱复习
3)抽查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
5)音乐表现,教师扮演会吹喇叭的小娃娃,边走边唱
6)小朋友自编表演动作,模仿自己喜爱的小玩具,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走一走
7)全体小朋友围成圈走一走,要求:动作按节奏做,队伍整齐;
8)为表演好的同学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3、《传、传、传》
1)集体演唱歌曲
2)徒手练习(一拍传一下,只在强拍传)
3)跟着音乐节奏练习
4)随音乐做游戏(其余人跟节奏拍手,按座位先竖着传,再横着传,音乐结束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四
: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模唱小段旋律。
:通过《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学唱与表演,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与表现能力。
:进一步巩固音乐课的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
: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歌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录音机 歌曲录音带 钢琴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g —— 1=d 2/4
1 2 | 3 ——| 3 2 | 1 —— ||
(师) 轮 船 叫,(生)嘟 嘟 嘟 。
公 鸡 叫, 喔 喔 喔。
青 蛙 叫, 呱 呱 呱。
汽 车 叫, 嘀 嘀 嘀。
要求: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叫。
3.模唱练习:
a. 5 3 | 5 3 | 1 1 1 | 1 1 1||
b. 53 3 | 53 56| 5 —— ||
要求:教师弹奏后,学生轻声模唱。
欣赏歌曲录音,观看教师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请学生观看书站书中图片,
并提问:请你描绘春雨和她带来的景象;春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2.教师带读歌词2—3遍。
3.用听唱法熟悉歌谱。教师用琴演奏,学生模唱2—3遍。
4.学生集体跟琴模唱歌谱,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
5.教唱歌词,比一比谁学得快。
6.集体演唱歌曲,并进行单个检查。
7.分析讨论:这首歌怎么唱最好听?(请学生看歌词,看图片)
第一 、二乐句要运用轻柔、甜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仿佛探听种子在小雨沙沙中的秘密;第三、四乐句声音要明亮、饱满、充满喜悦的情感,以表现种子在雨水中就要破土发芽。
8.有感情的演唱全歌。
9.男女同学演唱比赛,并进行自评。
小结课堂纪律,表扬部分同学。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五
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聆听《其多列》: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聆听《快乐的一天》:
(1)听前,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4)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没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六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听辨、感受、体验
听辨、感受、体验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3.(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5.运动:
(4)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5)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6)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7)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七
1、做小实验。(实践法)。
2、模仿动物的叫声。(对比法)。
3、敲音条。(听辨法)。
音的高低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而这一认识是第一次出现,所以,着重要求孩子们听辨音的`高低,认识音的高低的位置(主要是八度音高的辨别),初步了解大音条声音低,小音条声音高。
1、教学图片。
2、打击乐器。
3、录音机及教学法磁带。
4、投影机。
5、钢琴。
6、水杯二个。
7、音条。
8、国旗一面。
1、音乐进教室并向师生问好。(用歌唱形式互相问候)。
2、复习音的强弱f、p:
(1)用强(f)的声音唱一遍地开花《铃、板、锣、鼓》。
(2)用弱(p)的声音唱一遍《人人叫我好儿童》,并做动作。
3、用这两个记号拍下面的节奏。
4、用编一句儿歌。
如:小白兔真可爱。
方法:老师用响板打着节奏,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编儿歌做游戏。
5、做实验:
实验一:用《敲杯子》的实验引入新的音乐知识《音的高底》。
方法:用二个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敲一敲,让学生听一听有没有没变化,把一个杯子的水倒一部分水至另一个杯子中,出现一个杯子有大半杯水,另一个杯子有小半杯水,再敲一敲,让学生辨别音是否变化?变成怎样?得出什么结论?(水少音就高,水多音就低,再让学生来敲一敲,感受音的高低。)。
实验二:辨别大鼓和小鼓的时高。(让学生敲)。
实验三:辨别音条的高低。(让学生敲)。
实验四:辨别等级牛和小鸟的声音谁高、谁低。(听录音)。
6、模仿音高和音低的叫声(用音条敲出旋律,学生模仿其音高)。
7、找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1)给歌曲中最高音插上国旗,给最低音插上少先队员。
(2)进行爱国旗教育。
(3)听到高音举起双手,听到低时垂下双手。
8、小结:(由学生回答)。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d?d音的高低。
(2)大音条声音低,小音条声音高。
(3)小鸟唱歌声音高,老牛唱歌声音低。
(4)红旗应插在最高音的位置上,少先队员应该站在最低位置上。
9、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和学生道别,听音乐离开音乐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八
课时: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寄语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 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小结。结束全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闪烁的小星》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21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