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中秋节教案(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6:16:13
专业中秋节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1-01 06:16:13     小编:QJ墨客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书写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教案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进行组织和安排。教案的编写需要密切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秋节教案篇一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祥和的欢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月饼,各种水果。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节教案篇二

童谣游戏法情景表演法。

1.会轮流使用工具与材料制作月饼,活动后能与同伴共同整理环境。

2.体验与家人或同伴一起制作月饼及分享月饼的快乐,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1.录音机,音乐磁带《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

2.制作月饼的模具、材料。

(一)导入活动:

1.音乐活动,欣赏歌曲《打月饼》和《八月十五月儿圆》。

2.请幼儿品尝月饼。

(二)关键步骤:

1.教师制作月饼,幼儿观看。

2.请幼儿亲手制作月饼。

4.收拾整理用具,听音乐和幼儿一起玩“材料找家”的游戏。

5.将制作好的月饼送到厨房进行烘烤。

6.为了进一步巩固轮流等待的礼仪规则,让幼儿讨论:“你在做月饼时,是怎样和其他小朋友轮流使用工具的呢?”

(三)结束部分:

分享自制的月饼,体验动手制作月饼的快乐!

1.情景表演:

(1)听音乐做律动(把做月饼的过程用音乐表现出来)。

(2)请幼儿进行模仿和创新。

2.在美工区出示各种各样特殊月饼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并制作月饼。

3.在角色区域“蛋糕房”可以继续开展制作月饼的活动。

(1)家长应随时引导幼儿来帮自己做一些特殊的月饼,拍成照片后带到幼儿园参加评选活动。

(2)家长可与幼儿一同制作一些特殊的月饼,拍成照片后带到幼儿园参加评选活动。

引导幼儿吃食物时先敬给长辈品尝。

中秋节教案篇三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教案篇四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vcd等资料。

1、了解中秋节习俗及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播放电视节目《海峡同乐》中有关中秋节的录相带,让幼儿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和台湾小朋友都在欢度中秋节。

3、引导幼儿做月亮圆缺的记录卡。

4、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5、活动延伸: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中秋节教案篇五

活动目的:

1、了解中秋节的故事。

2、记住中秋节在那一天,并在这一天说一声“中秋快乐”。

3、体会过中秋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嫦娥、月亮、月饼、后羿等图片

活动重难点:了解故事并说出中秋节快乐。

活动过程:

一,月饼导入。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呀?月饼!月饼一般什么时候吃?中秋节!为什么呀?

二,进入故事。

那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吧。

三,让小朋友记住故事。

四,学会中秋快乐。

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中秋节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吗?恩,八月十五。还有两天啦。在这一天,我们要记得对家长说一声“中秋快乐!”

五,聊一聊自己中秋要做什么。

那么,小朋友们对即将到来的中秋有什么计划呢?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中秋节教案篇六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1、不同造型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

2、有关中秋赏月的1幅图画。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1、孩子们昨天在家里有没有吃月饼呀!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昨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呀?(请几个孩子来回答)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1、教师:你们见过月亮吗?图画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小朋友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小朋友仔细倾听)

1、教师:儿歌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给幼儿提示及补充)

2、儿歌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根据幼儿对儿歌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幼儿集体念一遍儿歌。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的.小圆脸。

中秋节教案篇七

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教学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一、开始部分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小结:明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大家一块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教学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5、中秋节的教学结束。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本次教学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教学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教学当中。

中秋节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从本次教学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秋节教案篇九

1、学习用团、压的.动作制作月饼。

2、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体会成功的快感。

1、橡皮泥、泥工板、娃娃、盘子

2、游戏货架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老师:大家都见过月饼了,请小朋友讲一讲月饼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做出来的?

3、教师做示范只做月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材料使用方法及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使用方法。

(2)仔细观看老师做示范,掌握整个制作过程。

4、动手制作月饼

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幼儿用团、压等方式只做月饼,并提醒幼儿不要用力压。

5、欣赏月饼

请幼儿把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送到游戏货架上。

中秋节教案篇十

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2课时。

一、导课。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课本图片结合)。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两个环节穿插、进行)。

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

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

五、课堂小结(机动)。

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1。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认识事物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制作了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受到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教育。

3。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又不会写字,为了让课堂内容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把教学内容编写成两句两句朗朗上口的童谣,先教师领读,再让学生读,这样的内容反复出现;出示节日劳动者坚守岗位的图片以后,也是每出示一个图片就让学生跟着老师道声感谢,这样,整节课回环往复,课堂既有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4。上课时,兼顾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一年级学生正是对课堂纪律初步认识感知、初步形成习惯的时期,我在课堂上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示意举手回答时,有的学生总是争先恐后乱回答,这时,我总是要指出“你看——————同学真守纪律、举手发言,让他来说吧”,这样,整整一节课秩序井然,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5。对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的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对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看看就可以,对学生看了说了也不懂的内容,就重点讲解重点突破。比如,学生对课本图片上出现的“粮仓”就比较陌生,我就找了一些特写图,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1。课堂上注重了严谨、有序,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虽说学生整节课秩序都很好,但如果再加上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学的会更轻松,例如,课中就可以加个活动,让学生站起来,拍手读儿歌,既活动身体,又活跃气氛。

2。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我感觉他们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要差一些,所以课堂上预设的环节要多一些,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不够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后要尽量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营造宽松的氛围。

3。教师上课时的激情不够充沛,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后要在上课时要融入更多的热情,打造精彩课堂。

中秋节教案篇十一

1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2、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现场调查、讨论等实践性活动让学了解中秋节自古以来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

1、课前搜集其它地区小朋友过中秋的风俗。

2、准备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故事、儿歌等。

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星期二,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个和中秋节有关的话题。板书课题。

生:我们家总要吃月饼。

生:还要赏月。

生: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晚上一起赏月。

生:中秋节的时候,我妈妈会买很多月饼,然后带着我去奶奶家一起过节。

师: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在中秋节的时候买月饼吗?

生:我从书上看过,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所以,很多人在中秋节的时候都要买月饼。

师:你说的真好。还有谁再来说说?

生:我们家的中秋节晚饭会有好多好吃的。吃完晚饭,我们会全家人一起坐在外面,边吃水果,边赏月。

生:我们家在中秋节的时候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吃好多好多的水果。

师:为什么要吃水果呢?

生:因为中秋节是在秋天,而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我们全家会吃一些丰收的水果。

师: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看来大家还是对中秋节了解一些。课前,我们已经确定了四个研究主题(板书: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诗词、月饼文化),老师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做得怎么样了?看着同学们的表情,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想不想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搜集中秋来历的小组坐这边,习俗、诗词、月饼文化分别制定座次)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交流。

活动一:组内交流

活动二: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出示课件:嫦娥奔月动画)

2、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他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这些资料?

生:自由说。

师:你听得仔细,总结的也很到位。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搜集资料,是学习的好方法,要想体验得更深刻,就得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

活动三:月饼的文化

给大家介绍介绍?现在,有请()小组汇报有关月饼的文化。

2、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月饼的起源、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问别人,上网查)

a(原料制法)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纳凉月饼椰奶月饼:

茶叶月饼保健月饼像形月饼迷你月饼

b我国月饼品种繁多,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

3、教师展示:

(1)月饼大看台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款月饼,想见识见识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月饼的种类、口感以及包装都越来越好。

同学们请看课件图片欣赏:各色月饼图片

(2)品尝月饼小知识

师:欣赏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月饼,此时你的心里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想吃)不过吃月饼也是有学问的。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品尝月饼的小知识,一同送给大家。

课件示,师再稍作解释:

吃月饼伴茶水,先吃咸后吃甜,不贪多要适量,变质的不可尝。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生:试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谈

生: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啊!俗话说:美食不可多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吃月饼的时候一定不要太贪食。

活动四: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对联

1、师:中秋,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思念之情的节日,也是一个意寓团圆的节日,每到中秋佳节,有多少文人墨客有感而发,落笔成文,所以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对联更是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有请()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吧!

生1: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生2:歌曲:《十五的月亮》《花好月圆》《月光光》

a诗词: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老师还找到了几幅对联,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读。

对联:

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2、一天秋似水;满地月如霜。

3、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4、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5、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6、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7、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8、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活动五:地方习俗大家看

1、通过欣赏中秋节的诗词,歌曲,对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那如诗如画的中秋景色。虽然说,中秋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节日,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各个地方,又有各个地方的节日风俗。下面,我们就有请()小组的成员向我们介绍一下中秋节里的地方习俗。

2、汇报各地的习俗:

a、广东省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c、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秋夜要烧斗香。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d、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e、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吃南瓜、吃田螺、饮桂花酒等特殊风俗。

通过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评价。

(教师资料袋:中秋节的地方习俗)

生:老师,我爸爸在外地打工,中秋节不能回来。

生:老师,我的妈妈到外地去旅游,不能回来。

生:老师,我的姐姐在国外读书,不能回来过中秋节。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不能回家过中秋节?

生:解放军叔叔,台湾的亲人。

师:他为什么不能回家呢?

生: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卫祖国,过节还不能回家。

生:台湾很远……

生:祖国还没有统一。

师:是呀,就因为祖国还没有统一,海峡两岸的同胞们至今还不能和亲人团聚。同学们,让我们在此默默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同学们,如果他们是你的亲人,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呀?

生:可以写贺卡、写信、寄月饼、打电话、发短信……

师:心动不如行动,课下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祝福和思念吧!

同学们,通过这次“月圆话中秋”的实践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谁来谈一谈?

1、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被称我国三大传统佳节。同学们,让我们再度携手,走进春节,走进端午节,用心去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吧!课后同学们可以和父母商量,设计一个新颖而有意义的“传统佳节庆祝会”。也可以做一份以“月圆话中秋”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月圆话中秋

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诗词、月饼文化

中秋节教案篇十二

二、教师指导建议:

3、教育活动: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总结: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中秋节教案篇十三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过程。

1、环境创设。和学生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学生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学生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观众。互相轮换。

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学校,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学生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中秋节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也成了这个节日的习俗。而我园的小朋友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了解不多。他们只知道中秋节要吃好吃的月饼。因此,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体验传统中秋节带来的魅力。提高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知道8月15日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2、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观月、动手操作、观看ppt等活动,体验中秋佳节团圆、喜庆丰收的欢乐氛围,加深对父母亲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知道8月15日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

活动难度:

通过观月、动手操作、看ppt等活动,体验中秋团圆、丰收的`欢乐气氛,加深对父母亲人的感情。

准备工作:

图片、ppt等。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老师:孩子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月亮)。你想看看吗?

老师:看到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儿童自由讨论)

老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引出主题。

二。基本零件

1、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老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团聚。

老师:关于中秋节,你知道些什么?

少年:嫦娥,月饼。

2、你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吗?

老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在秋天和八月之间。关于中秋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形成了一项传统活动,通过观看和崇拜,寄托感情。这一天,月亮圆缺,象征着团圆,也被称为团圆节。

3、中秋节做什么?

老师:中秋节我们应该做什么?(儿童讨论交流)

老师:祖国各地都是怎么庆祝中秋节的?(儿童讨论交流)

4、观看ppt和视频,加深对中秋节的理解。

第三,结尾部分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并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在这一天,我们应该赏月,吃月饼,听美丽的故事,和家人团聚,体验节日的快乐。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让我们给小班的小朋友们讲一讲中秋节这个美丽的传统节日的故事吧。

中秋节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月饼,等会分给每位小朋友尝一尝,吃了月饼之后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教师分发月饼)

教师:好了,月饼好吃吗?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了,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喜欢吃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知道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中秋节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二 、中秋由来、习俗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吴刚折桂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三 、七嘴八舌话中秋

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 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3 中秋月(苏 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4 《古朗月行》李白

2 、活动二 :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 (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 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结尾寄情 (篇末点题)

1 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四、出示一篇小范文

板书:

1 短信祝福

2 中秋的由来、习俗

3 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 结尾抒情

五、布置作文《中秋月圆》

中秋节教案篇十七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vcd等资料。

1、了解中秋节习俗及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播放电视节目《海峡同乐》中有关中秋节的录相带,让幼儿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和台湾小朋友都在欢度中秋节。

3、引导幼儿做月亮圆缺的记录卡。

4、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5、教学延伸: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中秋节教案篇十八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分享和平的喜悦。

了解简单节日的由来,知道它们的全称、日期和含义。

了解节日期间人们的主要庆祝活动。

月饼,各种水果。

1、环境的创造。和孩子们一起装饰中秋节壁画,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和月亮的传说。

2、讲述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一个收获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3、“团团圆圆庆祝中秋节”。摆上月饼和水果,和师生一起品尝。

4、晚上让孩子和家人一起看中秋节的月亮,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者教他们一首关于月亮和中秋节的古诗。

5、谈:“我家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给大家讲讲父母讲的故事或者诗词。还可以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谈话:“神秘的月亮”等等。

6、玩游戏:“去嫦娥阿姨家做客”。孩子们自愿分组讨论如何表演和分配角色(嫦娥、白兔、tai空人、航天员等。)、做道具,表演。其余的孩子是观众。互相轮流。

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还让他们学会了分享,增加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中秋节教案篇十九

1、我已经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

2、培养学生友爱团结的民族意识。

培养学生友爱团结的民族意识。

1、学生收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2、全国各地的.学生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各不相同。

3、每个人都收集了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

4、每个人准备一个月饼。

一、引言: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构建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这里,中秋节期间,全家人必须聚在一起吃晚饭,然后晚上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意味着全家人团团圆圆。

二、新课

老师:上周,老师要求每个人收集所有的信息。你准备好了吗?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齐答):我准备好了。

1:去。

2:问老前辈。

生:找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书。

1、学生谈论中秋节美丽的传说,并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

2、学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并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

3、学生们将背诵自己收集的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并将他们不同的诗歌制作成班级宣传册进行收集。

4、(播放音乐《十五的月亮》)吃月饼。

三、分配

8月15日晚上赏月,用笔写下赏月时的感受,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打油诗。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各异,但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教案篇二十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发觉。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欢乐。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是八月十五号。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阅历,对于中秋节的传奇和民俗认知少。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阅历铺垫,活动就更有参加性。

2、自主阅读,供应阅读空间。

一、关于中秋传奇的沟通和共享。

幼儿自由叙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叙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对嫦娥的思念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学问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拟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忙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学问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许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学问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奇《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观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其次遍故事。最终,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终,在时间的紧迫下我完毕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常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教案篇二十一

1、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会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习俗和相关民俗。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了解简单的节日习俗和相关民俗。

重点和难点:

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准备活动:

1、月饼的图片。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播放月饼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基本零件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节日中秋节。

2、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让孩子知道它也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你喜欢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来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他们看到的月饼?——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

为什么月饼是圆的?

c、老师的总结。

d、分享月饼。

5、听听“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三,结尾部分

品尝月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132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