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6:59:46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时间:2022-12-19 06:59:46     小编:zd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

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

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

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

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体会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更会被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

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

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我一直觉得,古人的情结总是有一种今非昔比的清新,或许他们不会聊qq ,ktv ,没有听过pop 、r&b ……或者仅仅是缘于他们呼吸的没有一粒化学污染的空气,彻底地浸染了他们的灵魂。

现代看来,诗人,只是一个称谓,一种职业,一个不能自食其力只靠口水换钱的行当。海子和顾城更是让诗人变得愈加癫狂。一说到诗人,现代人大多会掩口而笑,真诗人是装浪漫,假诗人是装高雅。而我想,诗人,在古代,只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是他们心事的独舞。

不得不承认,人生在世,知音难求。大漠晴空辍月,舞刀无影,谁与共享?茫茫人海,遍寻知音者,肝胆相照,生死同行。可是,即使再响亮的呼唤,也只能变为月下寂寞的自斟自饮。天下之大,语言可以成为沟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桥梁,但却不能直达人心。话多的人,必然内心不够充实,思想不够深邃。以无休止的语句掩盖内心的空虚,以侃侃而谈弥补心灵上的交流默契的缺乏。作为知音,一个眉头,一个眸子,一个手势,都可以转化为滔滔江水般的传情达意,何来冗长多余的言辞?

我们应该庆幸那些古代诗人的知音难求吧。否则,就不会出现这些精炼而又黏稠的诗句了。

《唐诗三百首》开篇,就是掷地有声的名句,即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虽有哀却表现的不急不促,淡淡说来而有不尽枨触的余音,那种清高,那种孤傲,那种不经意间的淡然,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可谁知,身为唐末宰相的九龄,在政治中寒士与士族较量的时代,要用多少年集聚的散淡和凄楚,才发的出这区区十个字的感叹!

最喜欢的,是李白的《长干行》,随着古代女子旖旎浏亮的吟唱,我们追忆了她年少时清纯的爱情,展眉时天然的娇媚,盼夫时真挚的缱绻,因她的笑容而喜悦,因她的皱眉而心疼。白描和比兴的手法与诗本身巧妙地融为一体,不觉突兀,不觉露骨。会想象她踏过深苔时挤出的积水,守望在长风沙时被撩起的长发,轻轻滑过枯叶的手指,随风摇曳的芙蓉帐,丝帛上金丝银线绣成的鹧鸪。想象着她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想象她春寒料峭透冰绡,香炉懒去烧……那些动人的场景,现代又有谁能恰心恰意地导演出来?

从《唐诗三百首》领悟到的,既有那些诗人们孤苦愁郁的浅斟低吟,触动最深的,还是他们对这篇古老的神州大地的一腔热爱。书中赞也有,恨更多。然而,他们痛心疾首的愤恨,何尝又不是爱的表达。爱到至深,方为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想到老泪纵横的少陵野老,不可抑止的悲恸,接踵而来。一个文人尚且如此,那么,有多少纵横杀场的战士身披甲胄,手持刀戟,以威震山河的气势誓死捍卫家园,以赤血肝胆化为战场尽头惨烈的夕阳,缓缓流入附近的那条长河,染红了中国的大地……

战场之外,更是有一群淳朴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情怀,喷洒在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他们看着云展云舒,花开花落,温带特有的鲜明的季风气候,更是滋润了他们的生命意识,想到生命对于毁灭的抵抗。于是,他们怜红惜花,伤春悲秋,一遍遍重复着感时伤逝的节律。中流屹立,凌风凭虚,傲睨世俗中,又谦卑地臣服于自然。就这样,他们把自己的情怀最大化,隐蔽与深谷,啸歌于山林,他们依旧是我们心灵的知己。

张中行先生说,诗是写人“幽微情感”的文字。这种情感,幽深而不生涩,微小而不轻浮。一切细腻,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仿佛一粒尘埃,也是含满了真情的表白。这真应了诗人布莱尔的一句话:“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一手掌握无限大,永恒不比片刻长”。而一本薄薄的《唐诗三百首》,覆盖了多少的尘与沙,记载了多少个永恒的瞬间!

每个人本是岁月一芥浮萍,漫漫历史长河,没人计较它的过往,它的留停。或许我们的才华情感不及他们,但是我们的心,却能跟着平平仄仄的节奏,追随他们的步伐,向他们慢慢靠拢。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首诗,而《唐诗三百首》,大概就是潜伏在诗中的诗眼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我的小抽屉中有很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很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现在,学校开展“好书伴我行”活动,有很多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习唐诗的活动中来,我也一样,不断深入地品读。我要感谢唐诗,因为它已成为我心灵上的一个寄托;也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更是改变我一生的精神食粮,让我不断的从中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708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