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文化。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总结和概括经验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一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这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本课时是笔算乘法的起始课———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计算乘法,最后介绍笔算乘法的方法。因此,理解乘法意义、掌握表内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笔算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上、方法上的基础,同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提供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
1.经历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竖式学习必要性。
2.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呈现两组题目:“同学们,你会算吗?”
(1)8+16=(2)45-9=
177+64= 305-87=
学生可以口算或笔算。从而明确加、减发笔算的三要素: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围绕这三方面进入新课教学。
二、建构方法
(一)体会笔算必要性
“聪聪、芳芳、玲玲各有12颗珠子,他们一共有多少颗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板书:12×3)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怎么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指算式)(讲完再贴:多位数乘一位数)
“那么,12×3你会怎样算呢?”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根据乘法意义变乘为加算出得数,
※根据情境图数出结果,我利用图形的直观将数数的过程整理出口算算式。(ppt)
这时,学生根据刚才汇报的算法,联系加、减法可以笔算,推测乘法也可以笔算。(板书:笔算)我对学生大胆地猜测加以鼓励,并提出:如果可以笔算,我们就从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三方面来研究吧。
(二)探究笔算方法
1、多种算法、引发矛盾
我借助口算算式提出疑问:“同学们,根据口算的过程你能写出心目中的乘法竖式吗?”我放手让学生带着思考,自己尝试写出乘法竖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这些笔算中,哪些是合理的呢?”
2、比较算法,分析矛盾:
(1)竖式写法
观察竖式,因数位置的写对了吗?学生会借助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快发现这个竖式末位没有对齐。“棒极了!孩子们,写乘法竖式时因数的末位要对齐。”
(2)笔算顺序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前2个竖式,其中的6、30、36,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会结合口算算式说理,是用3分别去乘12个位的2和十位的1,再把积合起来。考虑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从个位乘起的优越性体现不明显,本节课允许学生从个位或十位乘起,把从个位乘起的算法留到笔算进位乘法时再解决。
接着,我针对这个竖式提出质疑:“有的同学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乘法是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3)结果定位
“那么,这道竖式结果也是36,怎么算的呢?”我充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笔算过程,结合学生的说理先动态演示,30的零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在十位上写3,合起来就是36。然后我在黑板上完整地示范笔算过程。
(三)优化笔算方法
为了进一步巩固乘法的笔算方法,我出示两道对应的.练习:
4 1 2 3
× 2 × 3
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算得这样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用这种方法算得又快又准,我喜欢这种简单方法。”真的吗?我们用这种简洁的笔算方法尝试再算两道题。并且边算边说出笔算过程:
2 1 1 1
× 2 × 5
三、巩固应用
(一)基础练习
(1)出示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第75页第2题的三小题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算法,形成计算技能。】
(二)综合练习
出示课本第75页第1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个部分,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二
例一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生已经有的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一、学前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300×220×450+76+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列式,说说问什么要这样列。
3、先估计计算结果。
4、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计算呢?
5、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分解组合。
6、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7、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逐个与2和1相乘。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三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多次进位
1、口算
4×2+9=7×5+5=5×3+7=
5×5+6=6×9+8=9×4+5=
2、笔算
58×7=156×4=253×5=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四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23×13=,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3得到3个十,故3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第三个层次,联系实际,强化练习。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还可以对重难点内容再进行深入巩固。在教学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几个学生进行了乘法竖式的复述就完了,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我可以再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过程,出现错题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原因和正确的过程,但是我过于仓促的结束了教学,可能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五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34305004
4026063005
选一题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数学问题
一个娃娃12元,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
师: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式?
板书:123
2、估算
师:123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3、学生尝试计算
师:123到底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4、汇报交流。
(1)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说想法。
(2)展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展示竖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5、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摆小棒、口算和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解: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先用3乘个位上的.2,等于6个1,把6写在个位上,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用3乘十位上的1,是30,也就是把成捆的小棒合起来,最后再算30+6=36。
师指着竖式:这个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列竖式时一般我们不这样写。
师板书简化竖式,并让学生说怎么算的。
师: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指生说,同位互说。
6、师完善板书。(横式的得数、单位名称和答案。)
7、练习:用竖式计算。
214323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213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132和我们前面学过的123有什么不同?
师:这样的题会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为什么4写在百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指生说,同位互说。
2、练习:32424312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2133112432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22144223
3422
954488446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错的原因。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24×10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123×3
生:有。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14×3=42(本)42×4=168(本)
生4:……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七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 47×20=
42×19≈58×41≈
2、笔算
43×26=12×34=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怎样计算145×12:
(一)、估算
师:你们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
(二)、笔算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
知识运用1.做一做。
1 3 4
第二部分积
该怎样写?
×1 2
2.做一做。
1 7 6
×4 7 4 2 52 3 7
3.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 3 41 3 4
× 1 6× 1 6
十位上的1和4相乘,所得的积要对准十位。
4、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
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129元∕套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生: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五、作业:
(1)数学书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1、2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3、师: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学生回答,并评判每种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尝试笔算24×12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尝试解决问题: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特别乘得的积的第二行个位空位的道理。)
2424
×12×12
4、小结笔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1)计算方法是什么?(拆数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5、试一试:
32×1241×2113×31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3)师强调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方法,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3、计算:p6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4、应用:p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4×10=24024
24×2=48×12
240+48=288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288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十
本周初学笔算乘法,首先学习不进位乘法,问题不是很大;后学习进位乘法,问题就出现了,我认为原因是:
1、学生计算基础差。有一部分学生口算加减法本身就不过关,乘法口诀背得乱七八糟,在进位乘法中计算过程有乘法还有加法,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就更难了。
2、算理不明白。有一部分同学对竖式计算算理不明白,如向前一位进的数这部分学生都在最高位相加;还有一部分学生进的数与得数再相乘。所以错误百出。
3、计算步骤较多。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成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与进位的数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是:
1、加强口算训练。
2、加强学生对计算理的理解。
3、多进行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篇十二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还不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笔算乘法时,教师讲得过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克服这些不足,力争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7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