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和整理个人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思路、加深记忆并增强学习效果。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真实客观地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掺杂任何虚假和夸大成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真实的思考和体验。其次,要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避免冗长和啰嗦。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不要使用过于随意或粗俗的表达方式,保持一定的文雅和严谨。最后,要对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审视和反思,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简单的总结之中。5.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一
盐。泡了四天以后,就可以拿起来了。我们又拿来了粽叶,放在水里洗干净。接着就要开始准备配料了。我们首先把三层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再把它洗干净。放在锅里,加上一小勺盐、一小勺酱油、两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后焖上十五分钟,把肉捞起来,放在盘子里,闷红烧肉这个项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就开始要来炒香菇、鹌鹑蛋、虾米、干贝、和鲍鱼了。我们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块,再把虾米、干贝、鹌鹑蛋洗干净,然后把鲍鱼都切对半。然后,把这些东西都放在锅里,加上一些油、两勺盐、三大勺卤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后,就要来炒米了。我们把米放在锅里,加上四勺卤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盐、和两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后,就可以了。
看,桌上摆着q黏清香的糯米、弹牙汁甜的红烧肉、卤香浓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鹌鹑蛋、香香脆脆的虾米、新鲜的鲍鱼、和营养的干贝。
最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先拿两个粽叶,把两个粽叶重叠在一起,做成一个像酒杯一样的形状。在里面放一点点米,一块肉、一个鹌鹑蛋、一只虾米、一个香菇、一块鲍鱼、一颗干贝、再加上满满的糯米。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这样我们连续做了三十几个粽子。做好了以后,就用绳子绑起来,绑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压力锅里,水煮五十分钟,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觉得那粽子无比的好吃。因为里面包含着我的汗水。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二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准备包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家庭聚会的重要形式。随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临近,我也决定亲自体验一把包粽子的乐趣。这次的体验让我对包粽子这个传统文化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买料和制作过程
在包粽子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我精心挑选了糯米、猪肉、咸蛋黄、红枣等食材,并将它们洗净备好。接下来的制作过程是糯米的清洗、浸泡和蒸煮,同时将猪肉馅、咸蛋黄和红枣等食材准备成各种包粽子的馅料。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尽管有些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制作食物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三段:包粽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些技巧。首先是包粽子的形状,熟练的包粽子手艺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积累。其次是包粽子的口感,需要掌握好糯米的粘性和馅料的搭配比例,才能使得粽子口感丰富。另外,包粽子时要注意将粽子口收紧,否则在煮的时候容易散开。通过自己动手包粽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段:品尝的快乐
经过一个繁琐的制作过程,我终于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端到了餐桌上。解开粽叶的包裹,一股浓郁的粽子香味扑鼻而来。咬下一口,软糯的糯米和香味四溢的馅料在口中交融,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和温情,也被这份品尝的快乐所满足。这种品尝粽子的快乐是超越了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五段:对端午节和包粽子的思考
通过这次的包粽子体验,我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对烈士的怀念和缅怀。而包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自己亲手包粽子,我向传统文化致敬,也向祖国的优秀历史文明致敬。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好这一份独特的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总结:
通过亲手包粽子的体验,我深入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包粽子不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亲近家人、传承文化的形式。品尝那份自己包的粽子时,我体验到了一种回味无穷的快乐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我相信,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到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份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永远去探索和珍惜。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三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包粽子,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更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我最近也参与了家中的包粽子活动,品尝了自家亲手包制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悦,也让我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
第二段: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
包粽子的准备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首先,要选择好粽叶,粽叶应该鲜绿,柔软而有韧性。然后,将粽叶用火烤一下,这样可以增加粽子的香味。粽子的糯米需要提前浸泡,这样糯米才会更加细腻糯糯。再者,准备好各种馅料,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选择红豆、肉、蛋黄、枣等。在准备的过程中,亲戚们一边忙碌一边交流,相互传授经验,这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力量。
第三段:包粽子的技巧与乐趣
包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要将粽子包得漂亮又好吃。首先,要将浸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味精和花椒粉拌匀,增加粽子的风味。接着,将准备好的粽叶打开,放入一些糯米,再放入适量的馅料,最后再加入一些糯米覆盖住馅料。包粽子的技巧在于要熟练地用手将粽叶包裹起来,不让馅料漏出来。包好的粽子要用细绳捆紧,以免在蒸煮的过程中散开。包粽子的过程繁琐但有趣,每一个包在手中的粽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心意。亲自动手包粽子,不仅能体会到包粽子的乐趣,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第四段:粽子散发的诱人香气
粽子蒸煮的过程中,阵阵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随着粽子膨胀的时刻临近,我忍不住凑近蒸锅,心中满怀期待。终于,当蒸锅打开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此刻,粽子表面的粽叶泛着鲜绿的光泽,散发出独特的芳香。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糯米糯而不腻,馅料鲜美可口,口感丰富满足。每一口粽子都包含着家人的心意和祝福,这样的品尝体验令人难忘。
第五段:包粽子的意义与价值
包粽子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家庭情感的传递。当粽子蒸煮的香气弥漫在家中,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共同品尝自家包制的粽子,这种场景令人感到温馨而美好。包粽子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人们的耐心和细致,更加深了亲情和友情,增添了家庭的和谐与团结。而自己亲手包制的粽子,更是一份满满的心意,带着家人的祝福和对家人的关怀,品尝起来更加美味。
总之,品尝包粽子是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体验传统文化和家庭的温情。通过包粽子这个活动,我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粽子,更收获了亲情的味道和家庭的温暖。包粽子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更加感恩身边的亲人。希望在未来的端午节,我能继续与家人一同包粽子,品尝那份特殊的味道,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四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特色,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包粽子的活动。通过参与包粽子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地操作,不能马虎大意。首先,洗净粽叶,并用清水泡软。然后,取适量的糯米,洗净后浸泡30分钟,接着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和盐,搅拌均匀。最后,放入准备好的粽叶中,用手捏紧口子,以防粽子煮熟后糯米漏出来。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包出一个外形完美,味道鲜美的粽子。
其次,包粽子需要团队合作。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组成了一个团队。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有的小朋友负责洗粽叶,有的小朋友负责洗糯米,还有的小朋友负责包粽子。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众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包好了一大桌子的粽子。通过这次团队合作的活动,我学会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再次,包粽子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粽子作为其中的一个传统项目,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粽子的由来和意义。我知道了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人们为了保住粽子而拼命划船的故事。通过包粽子,我不仅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最后,包粽子使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价值。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的辛苦并不为人所知。洗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价值。通过一点一滴的劳动,我们才能制作出美味的粽子,也才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果的喜悦。
通过这次包粽子的活动,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劳动的辛苦和付出的价值。这些经验和体会将会对我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会珍惜这次机会,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五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制作技艺之一,也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在过去的端午节里,我曾有幸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从中受益良多。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分享我对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试包粽子
注册登录第二段:耐心勤奋是包粽子的要诀
为了提高包粽子的技巧,我多次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包粽子需要具备耐心和勤奋。首先,我发现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粽叶的调节需要耐心细致,每一叶都需要仔细处理,确保没有叶脉,才能包出一个美观的粽子。其次,米饭的处理也需要耐心,需要悉心搅拌,以保证米饭的黏稠度和味道。最后,包粽子需要勤奋,只有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包粽子的技巧,才能包出完美的粽子。
第三段:包粽子的乐趣
虽然包粽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勤奋,但我发现包粽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制作食物的乐趣。从挑选材料、处理粽叶、调制馅料,到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独特的制作过程带来的满足感。此外,包粽子还能将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第四段:包粽子的文化意义
包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粽子是传统的民俗之一,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愿望。在包粽子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的深意。
第五段:包粽子的收获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现在,我能够轻松地处理粽叶,掌握松紧度,搅拌出口感鲜美的米饭。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粽子。包粽子不仅是一项技巧,更是一种独特的情感的表达和传承。
总结:
通过学习包粽子的技巧,我不仅仅掌握了一项手艺,更是体验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意义。包粽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包粽子,我感受到了耐心和勤奋的重要性。包粽子不仅仅是制作食物的过程,更是一种传承与感恩的方式。每一口粽子都承载着亲情和团圆的情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的团聚时光。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六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节。下午,我刚回到家,就见妈妈与奶奶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只见奶奶手中拿着粽叶,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枣,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有趣,有简单,于是就走上前去说道:“我也来包粽子好吗?”奶奶和妈妈爽口地答应了.我也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拿来粽叶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来的就是没有妈妈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连卷了好几次,终于卷出了一个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形状,可拿来与奶奶和妈妈的一对比,哎呀,还是别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我放上米时,米好似一个个顽皮小孩从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来,我倒了半天见米还不满,才发现我的棕叶有一个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妈妈放米的时候,米好像一个个乖娃娃,随妈妈奶奶任意摆布,妈妈见了,说:“这样的'粽叶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做得很精细,很细心,尽量满足妈妈对我的要求,几分钟后,我欢呼起来:“哦,成功咯!”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粽叶。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顽皮娃娃那样,而是乖乖的躺在它们的“小家园”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来了,我左一片叶子,右一片叶子,把米遮拢,尽量不撒到外面,可是还有一些米像娃娃还没有玩够似的,又跑了出来,无奈,我只好不管撒出来的米了,继续包我的粽子.为了不在让米再次撒出来,我又多用了一片粽叶当做“外衣”捆上线,一个怪怪的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是进我最大的努力包出来的,我也非常满意,奶奶和妈妈见了还夸我做地不错呢,我听了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来,觉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来肯定香。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真有趣啊!千万不要抄!!!!!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七
端午节快到了!今天老师很开心,教了我们包粽子,材料有:芦苇叶、糯米、线。另外我喜欢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馅儿是白糖。
首先把芦苇叶和糯米洗干净,拿起芦苇叶放到切菜板上铺平,将它折起卷成一个圆锥形,之后舀起糯米倒进刚才卷好的芦苇叶里,再将多余出来的芦苇叶从左边按到右边,从右边压到左边,最后再从前边盖到后边,然后用线绕三圈裹起来系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是现在的粽子还不能吃,那怎么办呢?答案是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关上盖子,点火煮!但是煮粽子要20分钟,那么就让我们等待吧!“呼”,漫长的20分钟终于过去了,现在我们揭开锅盖熄火,戴上手套伸进锅里拿起一个粽子放到盘子里,端起盘子摆在桌子上,拿起剪刀剪开线,拉掉线丢进垃圾桶,剖开芦苇叶用筷子夹住粽子,就可以吃了,小心烫哦!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好了,我要拿去给爸爸妈妈分享了。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日,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我校组织了包粽子的活动。作为幼儿园老师,我深感这次活动的珍贵意义。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孩子们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粽子之美(200字)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外表糙而精致,内馅香而饱满,意蕴丰富而传承。在活动中,孩子们被展示的粽子迷住了。他们细心地观察粽子的形状,探究粽叶的来历和用途。通过触摸和嗅闻,他们感受到了粽子的香气和特殊的质感。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还了解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粽子风味,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第三段:手脑并用(300字)
包粽子并非易事,需要孩子们发挥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们都坐得笔直,手里的竹叶、糯米和馅料被他们小心翼翼地握在手中。在老师的示范下,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糯米铺在竹叶上,并将馅料放在中间。为了包出完美的形状,孩子们努力调整手势和力度。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捏紧叶子边缘,有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将叶子包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和实践,并在不断尝试中提高自己的技巧。
第四段:团队合作(300字)
包粽子的过程需要孩子们进行合作,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活动中,我们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三至四人,让他们共同制作一个大粽子。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想法。他们不断商讨着粽子的包裹方式,互相帮助,互补不足。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成功,孩子们意识到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包粽子的任务。这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传承与感悟(250字)
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手工活动,更是一种传承和感悟,帮助幼儿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并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力量。他们也了解到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述说。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懂得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民俗风情。
总结(200字)
通过包粽子活动,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他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这次活动为幼儿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品味中成长。我相信,这次活动对于幼儿们的人生旅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九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包粽子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包粽子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验。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负责剥叶子,有人负责洗糯米,有人负责包馅料,有人负责拴带子。每个环节都需要大家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包出一个完美的粽子。这让我意识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都是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包粽子是一种耐心和细致的修炼。包粽子看似简单,但要包出一个形态美观,味道美味的粽子,需要细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首先,要保持稳定的包粽子姿势,将糯米搓圆包好;其次,要熟练地将馅料加入粽子中;最后,要用带子绑紧,并将其包裹成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仔细考虑,不能马虎大意。通过包粽子,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细心观察和思考,不断调整和改进。
此外,包粽子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验。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包粽子不仅是一种制作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粽子的来历和文化背景,并带领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再者,包粽子让我体验到了分享和感恩的快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经验和技巧,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我才能包好我的粽子。”一个同学开心地说道。通过包粽子,我明白了“喜欢与人分享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与他们的相伴和支持。
最后,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技巧的学习,更是一个内心的修炼。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平等对待每个环节,学会了尊重每个人的贡献,学会了欣赏每个粽子的独特之处。包粽子让我体会到了爱心和关爱的力量,让我变得更加宽容和包容。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包粽子不仅包出了美味,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通过学包粽子,我不仅获得了技巧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团队合作的体验、耐心和细致的修炼、传统文化的体验、分享和感恩的快乐以及内心的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将伴随我一生,并成为我成长的财富。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都将给我带来帮助和启示。因此,我会继续保持对包粽子的热情,并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与更多的人分享包粽子的快乐和文化的内涵。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包粽子的活动,亲手包了一种传统的端午节美食——粽子。尝过了经过自己包制的包粽子,我不禁有些感慨,对于这道古老的美食,产生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包粽子的过程、包粽子的乐趣以及包粽子的味道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品尝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说包粽子的过程,这是一场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首先是选择粽子叶,粽子叶要又韧性,又有香气,这需要仔细挑选。接着,粽子糯米的处理也很关键,要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确保粽子口感鲜美。再者是包粽子的方法,将糯米放在粽子叶上,再加上肉类、豆沙、蛋黄等馅料,一边包一边整顿松紧,确保粽子的外形和口感。整个包粽子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动手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细致思考和操作技巧,这使得我更加敬佩包粽子的艺术。
接下来是包粽子的乐趣。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与家人朋友相互合作,共同劳动,这增加了亲情和友情的交流。大家相互询问包粽子的技巧,分享包粽子的心得,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增添了乐趣。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搭配和包法,这使得包粽子的乐趣更加多样化。一个人包粽子独乐乐,大家一起包粽子欢乐乐,这是我在品尝包粽子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
最后是包粽子的味道。尝过自己包制的粽子后,我深深体会到包粽子之于我,已不仅仅是品尝一种食物的味道,更是品尝到了一种传承和情感。那种由粽叶散发出来的清香,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糯米的柔软和滋润,让人垂涎欲滴;粽子的馅料花样繁多,丰富了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的美味,体会到了包粽子的迷人之处。
综上所述,品尝包粽子是一种乐趣和体验。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包粽子的乐趣,还给我提供了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机会。美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美食的传承。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包粽子的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期待着下一次能够再次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继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就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明天就是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到婆婆家包粽子,可我不会包粽子,我只想马上吃到粽子。
到了婆婆家,客厅里放满了大小盆子,有的盆子里有白白的糯米,有的盆子就是黄黄的小米,有的盆子里就是红红的枣,还有的就是豆子,高高的`桶里放满了粽叶,婆婆已经开始包了,他先把粽叶包成三角形,放上一把米和豆子,再放上一颗枣,然后再放入少许的水,在一叠、一裹,最后扎紧就可以了,然而可就是我来没帮上婆婆的忙,可我明白了,小小的粽子做起来也挺不容易的。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有人喜欢春节,有人喜欢清明节,有人喜欢中秋节,而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还可以自己呢!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奶奶就在泡粽叶、泡糯米、泡红枣。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跟奶奶学。只见奶奶把两片粽叶一叠,一折,就成了一个漏斗,先放一些糯米进去,再放上几颗红枣,然后再铺一层糯米,最后将粽叶向下折,往旁边一翻,拿线系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动作,拿起粽叶,一折一翻地弄起来,奶奶在旁边看着我包,有不对的地方,就马上给我指出来。在系绳子的时候,我又碰到困难了,怎么系都系不紧,绳子老会滑下来。奶奶一边手把手地教我系,一边说:“这个绳子一定要系紧,因为煮的时候,米受热会膨胀,没系紧的`话粽子会散开。”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我终于成功包好了一个粽子。
包好粽子后,奶奶就要开始煮粽子了,将粽子放进一个大锅里,加上水给它“泡热水澡”。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满屋子便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我和妈妈也准备在家里。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集市上,挑选粽子叶,经过仔细挑选,我们买的是一种又宽又长的叶子,因为对于我们新手来说,这种叶子毋庸质疑是最好包的。
回到家里,我们把做粽子的材料一一准备好,有糯米、黄桃、蜜枣、葡萄干、豆沙,还有洗干净的粽子叶。
妈妈先给我做了几个示范,轻松几下就包好了,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我很有信心。
终于该我大显身手了,可是叶子好像不听我的话,怎么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满头大汗,妈妈看我急得不成样子,就帮我把叶子卷成漏斗形,我拿着大勺子,把糯米、黄桃、蜜枣、葡萄干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粽子叶里,妈妈告诉我,用粽子叶上端的叶子紧紧的盖住这个“漏斗”,多出来的叶子,要两边一折、再一扭,就把这个“漏斗”完全封闭了,咦!有点像粽子了,最后,还要用绳子把这个粽子进行“五花大绑”,防止它“漏馅”!
经过我这“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我的粽子做好了,但“面目全非”,看起来有点像包子!
包了几个以后,我慢慢的熟练了,粽子的样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我好佩服我自己啊!
虽然我做的“包子”形状不好看,但因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觉美味可口!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周末回到家,粽叶的一阵清香飘然入鼻,我知道又要了。
本来下周四是端午节,可奶奶想着我一个星期回一次家,既然回来了,就包给我吃。到了二楼,香味越发扑鼻,一盆糯米和红豆在水里美滋滋的泡个澡,活像一个个小珍珠。周六一大早,睡梦初醒,就听见哗啦啦的开水龙头的声音、锵锵的铁盆碰撞的声音,似乎还有奶奶和妈妈的说话声,我于是慵懒的伸个懒腰,起床瞧瞧。
打开房门,一道阳光刺进双眼,微微闭着眼,细细的灰尘在白亮的光柱里舞动着,却依旧看得清奶奶和妈妈已经开始了。翠绿的粽叶乖乖躺在一旁等待着属于它的一份糯米的香甜与虾仁猪肉的美味。已经包好的粽子被竹梗轻捆着,悠闲地挂在椅子的一旁。奶奶虽已是耄耋之人,但手上的活仍然有序而快速的续折,两片粽叶一叠,一个转角,就形成一个小三角空间,放上糯米,坦平,放上虾仁蒜头,有的时候放上半个咸鸭蛋,一个粽子便成了。
一锅水咕噜咕噜地开了,一大把粽子下锅,咕噜咕噜的冒着水泡,半小时后,粽子一开锅,整个房子便飘满粽子的香味。赶紧拿着碗和勺子在桌子上像个孩子一样贪婪的望着一篮子的粽子,拆开一个粽子,糯米膨胀后像个小白胖子,一堆沾在一起,一口进嘴,糯米的清甜、虾仁的鲜味、蒜头的微辣,一览在口,不余下一滴美味。家乡的粽子有专属的家乡味道,那是姑姑们远嫁不得归的'奢望啊。
总之,一年一次的粽子在口就是幸福。
上一页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我记忆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学奶奶。
我有一个慈祥的奶奶,一次我们到奶奶家去玩,才进门,妈妈就说“哇,你奶奶可真会呀!”
我于是进了厨房,马上就看见奶奶她用汤匙在盆子里挖了些糯米,用手把粽叶卷好,把包好的粽子系成一串一串的。奶奶包的粽子真好看,像羊角形的叫“羊角粽”,像斧头似的叫“斧头粽”,像宝塔似的.叫“宝塔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各式各样,形态逼真,有趣极了!
我看着看着,便觉得很有趣,于是我便学奶奶的样儿,也包了起来。刚开始包的很丑,慢慢地我熟练了,包的就很漂亮。
这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现在想一想,还是觉得很有趣。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
今天,我的妈妈也买来了糯米,红枣,花生,红豆,还有棕叶。然后把泡好的江米洗干净,放到锅里煮了一会儿。好了,开始喽!
我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那里弄弄,看妈妈把粽叶折成了三角形,放上一层糯米,又放上花生,再放一层红豆,我马上拿了一个我最爱吃的大红枣放了进去,最后妈妈把上面的粽叶向下一折,好了,三角形的粽子做成了!哦,忘了还要用棉线绑紧,因为妈妈的技术还不到家,才只能用棉线绑起来。就这样,我跟妈妈包了很多个粽子,其中我还自己包了一个很特别的大枣馅粽子,是一个船形的。煮粽子的时候,闻着飘出来的香味,馋的我垂涎三尺。
两个小时之后,粽子终于煮好啦!我顾不上烫,赶紧拿起我包的那个船形粽子咬了一口,哇!好香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们一家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妈妈我夸说:“家骏真是长大了,能帮妈妈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甜丝丝的。
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走到厨房里,听见“沙沙”的声音,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扭头一看——奶奶在。
我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奶奶那娴熟的.手法,快得我眼睛都跟不上了,不一会儿,一个美观又结实的粽子诞生了。此时此刻,我觉得奶奶并不是在,而是在进行一场表演,看得我心里痒痒。
“奶奶……我来帮你”,我几乎是在蚊子叫。
“你会包就好了喽,快点写作业去。”
“就包一个啦。”
“不行!”
在我的软磨泡硬下,奶奶终于答应了。
“别给我弄得一塌糊涂啊!”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叶子弄成漏斗状,再把米放进去。为了不让米漏出来,我特地选了几片超大的叶子,这时左手握住漏斗底部,不让米掉出来,抽出右手,用勺子装肉和笋,装满后,右手再把多余的叶子折回来,成三角形,一切挺顺利的,心想,也不比包饺子难多少嘛,最后,只要再用绳子一扎就ok了。
不久,一阵“狮子吼”。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奶奶对我说:“你呀,只知道吃,却不知道劳动的滋味,这回你也学着包几个粽子吧。”我欣然同意了。开始了。学着奶奶的样子,我先拿出四片放在水中煮好的竹叶,然后按顺序把一张放在另一张的边上,这样,近似一个三角形就出来了,我又把竹叶一折,卷成一个圆锥形。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小勺糯米,小心翼翼地倒进去,又挑了一块最大的.肉放到中间,再添上一小勺米。
这时,奶奶告诉我,下一步的工作是关键,如果没包好,米就会从两侧的缝隙中漏出来。我用另一片竹叶把它盖住,在封口处沿角折一折,之后再用一片竹叶包住,一只手按住不放,另一只手拿绳子把它绑住,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没有奶奶包的那么美观,那么结实,但很是有几分粽子的模样。看着看着,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奶奶把粽子倒进锅里,然后倒上水,直到水淹没了粽子为止。再用大火烧半个小时,又用小火烧一个小时,新鲜的粽子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一个自己包的,扒开竹叶,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哇,多香啊,吃自己亲手做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惹得一旁的姐姐直叫我馋猫。劳动能收获喜悦,劳动能增添生活乐趣。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所以,我早早地来到外婆家,跟着外婆学。
我刚到外婆家,就看到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做粽子的材料。听外婆说:“粽叶要提前一天晚上煮一下,然后洗干净。”没想到,材料也要这么精心准备。当然啦,要做好吃的粽子哪有这么容易?哦!外婆开始了,她先拿起一张粽叶,然后放了一些糯米,接着放了一块被切成和手指差不多的五花肉,最后,再放一些糯米。放完后,还要用绳子把粽子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成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一个,但包得像汤圆。哎,我的`技巧和外婆相比差得远呢!
中午,外婆把包好的粽子煮着吃,我吃的是自己包得粽子,虽然包得不好,但是吃起自己包得粽子味道还是不一样啊!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有一些不会包的就会买来吃。
粽子有甜的、咸的两种口味。包法也很简单,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粽叶、糯米、火腿、花生、葡萄干、大枣和糖。在之前先要把糯米放在一个盆子里泡上四个小时,粽叶要挑新鲜的,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把挑好的粽叶在水里煮上几分钟,然后把煮好的粽叶在清水中反复洗上两次,然后挑选好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可以开始包了。如果喜欢吃甜的里面就放上大枣、葡萄干和糖。如果喜欢吃咸的就放上火腿和花生。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首先我们要挑选两片粽叶,把它们重叠在一起,再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接着,在里面放入一半糯米,在中间挖一个小坑,在中间放入自己喜欢的口味材料,最后把上面剩下的粽叶折下来,用细绳绑住就好了。绑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绳子绑在粽子最下面的那个角上,那样的话粽子里的糯米有可能会被挤出来的。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了,先是大火煮上两小时,然后小火煮上半小时,最后在锅里蒸半个小时,放凉了就可以吃了。
粽子吃起来黏黏的,糯糯的,咬一口下去有点粘牙。我喜欢吃甜味的糯米,甜甜的味道经过嘴里一直甜到心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包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业。
忽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一点红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5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