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美术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 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途径,进而能够通过这些途径,对熟悉的日用品进行大胆的联想和表现。培养学生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在开始的时候,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进入课题,通过学生的简单日用品造型和教师的讲述,了解日用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日用品本身造型与功能的关系。
我们眼中的日用品仅仅只是日用品,但艺术家眼中的日用品却不仅仅是日用品了。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艺术家的日用品创作作品,使其大开眼界,同时又觉得有趣而奇妙,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由此倍增。
艺术家创作的秘诀是什么呢?联想——由一件事物想到另外一件事物的思维过程。再回到自己先前画出的日用品造型以及自己带来的日用品实物, 你能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和艺术家一样想出奇妙而有趣的作品,这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的思想进行无拘无束的碰撞和交流。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后,一句 你是怎么想到的? 自然而然牵出联想的方法和途径。一般学生只会从日用品的造型方面进行联想,怎样扩充学生的联想途径呢?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范画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还可以通过改变日用品的功能,结合其色彩和材质等多方面对日用品进行联想,联想的途径多了,为作业的丰富性提供了保证。
为了检验学生的联想能力,我出示了一个饭勺卧于手掌,让学生说出自己联想到的事物。这时他们的答案就丰富了, 汽车、鲸鱼、游艇…… 等五花八门,举手回答问题的络绎不绝,我这时也顺势在黑板上将饭勺添画成一个乌龟。得到的结论是 同一件物品可以让我们产生许多不同的联想 。我迅速摆弄手中的饭勺,让其呈现不同的角度,得到: 从不同的方位去看,产生的联想就更多 。设问: 将多种日用品进行组合又能给我们多大的联想空间呢? 将 教学 过程推向高潮。就解读教材而言,这一环节有拓展与拔高成分,但教师通过有趣的情境设置与现场板画让学生觉得简单而有趣,同时也为学生作业的方式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最后 盆子如何在画面上发挥作用? 留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板画创作,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作业创作一个过渡。
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联想,建议学生用适当的、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为手工创作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等。
评价与总结环节,首先张贴学生作业(部分),然后通过生生互评与作者说明的形式进行,教师重点从联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组织,巩固本课 双基 的目标。最后通过引用两句话结束本课,旨在教育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热爱生活;强化 联想 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