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22:18:26
实用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0-30 22:18:26     小编:笔尘

教案能够提供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教案的编写应该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教育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一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二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三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3)练一练:用“边跑边叫”“可怕极了”练习说话。

2、阅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跟着跑?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4、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讲故事,复述课文。板书设计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四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五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3、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正确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1课时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六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 、“?”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读,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 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 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 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七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两课时

课件、画、词语卡片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八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九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1、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并把课文演一演。

课件、小黑板、挂图。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屏幕以各种小动物带出生字词,让学生自由拼读、开火车、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读。

4、让学生用自已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5、互相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已最喜欢或自已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6、写生

(1)、让学生说说自已最想写哪一个字,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2)、学生自已练习书写。

四、勇闯“接龙阵”。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a)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b)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c)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六、检查书写情况

七、想想、连连、读读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叶、树、黄”。

师: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树林里玩,咱们去瞧瞧。

e)能过“大”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认读,全班读。

f)出示连一连,组成词语的例题。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后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讲授法和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快乐中学。

2.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使同学们特别兴奋,在快活的气氛中学习,学习效果当然更好。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一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

3、教师相机教认“春”“冬”(上下结构)。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二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们就会想到那可爱的小鸭子的形象。这不,小鸭子和小公鸡又要一起出去玩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去看一看吧!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三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明确:捉虫子捉不到虫子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明确:游泳淹死小鸭子

2.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并感受到了他们的美好品德。以后,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喔!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四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习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五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雪”。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4)让学生当小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

注意:“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给下面的部件足够的空间;“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雪”字底部是“彐”。

2、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咕咚教案篇十六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习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705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